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 行业调查报告优秀4篇正文

《行业调查报告优秀4篇》

时间: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行业调查报告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行业调查报告 篇1

IT行业仍是年薪老大

研究结果表示,XX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青岛、杭州、西安十大城市涉及16类行业和11类职业的网民的平均年薪为2706元人民币。其中,9.1%的人年薪在5000元以下; 13.7%的人年薪在5000~10000元; 19.4%的人年薪在1万~2万元; 15.3%的人年薪在2万~3万元; 13.6%的人年薪在3万~4万; 7.4%的人年薪在4万~5万; 8.2%的人年薪在5万~6万; 3%的人年薪在7万~9万; 0.8%的人年薪在9万~10万; 3.1%的人年薪在10万以上。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收入者的比例远远大于高收入者,两端人数均较少,而大部分人收入基本在中间档次,从1万~5万元的收入者占55.7%。

薪资收入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it业年薪排在第一,其值为29948元。XX年是it业寒冷的冬天,其行业排名却是第一,可见冬天来了,春天将会更辉煌。排在第二的是媒体/广告业,其平均年薪是28239元,后面行业及其平均年薪依次排行为金融/保险(28218元)、商业/贸易(25840元)、咨询/法律(24404元)、建筑/房地产(23049元)、医药/保健(22799元)、教育/研究(19746元)、机械/仪表(19379元)、其他类行业(19041元)、政府/公用事业(19023元)、石油/化工(18945元)、矿产/冶金(13931元)、餐饮/旅游(11613元)、纺织/服装(11181元)、交通/运输(9250元)。

经营管理者收入最多

研究结果表示,从事经营和管理类的职业年薪为最高,其平均值为41208元。其次分别为技术(36220元)、销售(35965元)、编辑/记者/翻译(23598元)、律师/法律工作者(10340元)、公关/市场/广告(21360元)、后勤/物流(13756元)、财务/审计(13223元)。

按城市划分,从事销售工作的,深圳的平均年薪为最高,高达68000元。经营和管理工作者,广州排名第一,约为63083元 ,深圳紧跟其后,为62083元。公关/市场/广告职业者,广州以50833元胜于北京(35050元)。编辑/记者/翻译职业者,北京当仁不让,其年薪为56000元,第二名深圳被甩到30000元。财务/审计的高薪收入还是产生在经济中心上海市,其平均年薪为43333元。

各城市收入差距大

此次调查深圳和上海分别以52630元和50215元的平均年薪分列前两名,北京则以47356元身居第三位,广州(43362元)名列第四位。而其余6城市均低于4万元。

在被调查者最多的四大城市中,各城市最高收入的行业不一样。北京地区收入最高的行业为it业,平均年薪为50125元;上海地区 咨询/法律 行业高居榜首,平均年薪水平为53254元;广州薪金排在首位的律师/法律工作者行业的年薪超过50000元。在深圳,薪水最高的行业是 教育/研究 和 医药 /保健 业,其年薪平均高达60000元以上。

行业调查报告 篇2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政府研究制定行业政策提供参考,为有关部门加强行业指导提供依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于20xx年二季度开始,通过网上填报的形式组织全国各地开展了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截止20xx年12月底,完成网上调查信息数据填报的企业总数为4600家,调查面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涉及128个城市和地区。现将初步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物业管理行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为适应业主乃至社会对物业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90%以上被调查企业都注重服务品牌的培植和运用,从简单的专项服务到整体的综合性服务,从行为规范到服务标准,从服务理念到发展战略,从传统管理到创新服务,从客户管理到客户满意,从单项的物业服务到综合的资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品质和品牌意识已在全行业深入人心,物业管理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水平,赢得了政府、社会和广大业主的良好赞誉。

(二)社会效益表现突出

一是支持就业再就业工程,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消化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有利于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协助公共秩序管理。这次被调查的企业中,协助公安部门处理治安案件共53920起,协助有关方面处理突发事件30207起,参加抢险救灾68905人次。

三是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被调查的企业中三年来有793家企业先后赞助社会事业经费4035.66万元,捐助希望工程和帮扶贫困母亲等活动经费4177.84万元。

(三)经济效益有待改善

目前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规模偏小,创富能力差。近半数企业未能盈利,而且盈利企业的平均利润额仅为82.1万元,反映了多数企业生存状况的困难,缺乏可持续长远发展的经济基础。

(四)环境效益初步显现

物业管理行业在环境效益方面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由于物业管理覆盖了城市大部分区域,污染减少了、社区整洁了,环境优美了,生活方便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生活习惯日益文明。

二、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企业发展情况

1981年至1994年13年间,只有268家企业成立,占企业总数的

5.82%,是我国物业管理的萌芽起步阶段,发展速度慢。1994年至20xx年13年间,共有4332家企业成立,占总企业数94.18%,是我国物业管理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大多数的物业服务企业在这一阶段诞生。其中1994至20xx年10年间共成立企业2495家,占总企业数75.98%,10年间企业以每年近133%的速度猛增,20xx年以后,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放缓。。

2、以企业注册登记类型划分。

国有企业758家,占总企业数的16.48%;股份有限公司301家,占6.54%;有限责任公司2976家,占64.70%;私营企业348家,占7.57%;

港澳台商独资企业73家,占1.59%;外商投资企业43家,占0.93%;其他类型企业101家,占2.20%。大多数物业服务企业实现了公司制(71.24%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物业服务企业仍占一定比例,外资和私营企业比例偏低。

3、以企业资质等级划分。

一级资质365家,占7.93%;二级资质713家,占15.5%;三级资质3287家,占71.46%;其他未取得资质的企业235家,占5.11%。 以上数据说明,现阶段物业服务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多数企业无法取得规模效益,整个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体抗风险能力差。

4、以与开发企业的关系划分。

被调查企业中属于房地产开发单位下属物业服务企业有1260家,占企业总数27.39%;其他隶属关系的企业3340家,占72.61%。 开发建设单位下属企业占全部企业的四分之一强。

(二)从业人员情况

被调查企业的从业人员总人数772032人。基本分类情况如下:

1、以工作岗位划分。

从事管理岗位即企业管理层人员119978人,占总人数15.54%,从事操作岗位即企业一线操作工人652054人,占总人数84.46%。操作岗位人数中38.40%是秩序维护员,24.84%是清洁工,13.64%是工程维修人员,5.69%是车辆管理人员,4.44%是绿化养护人员,12.99%为其他勤杂工种。

(以管理人员为基数1,和其他工种的比例关系)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物业服务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中管理岗位人员较少,操作岗位人员偏多,尤其是秩序维护员所占的比例过大(近四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物业管理行业对促进社会就业的积极作用。

2、以学历层次划分。

被调查企业的全部从业人员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622人,占总人数0.21%;本科生33396人,占4.33%;大专生89625人,占总人数11.60%;中专生147575人,占19.12%;高中以下学历499814人,占64.74%。中专以下学历所占比例和一线操作工人所占比例几乎完全相等(84%左右),物业管理行业的劳动密集型是与从业人员的低学历紧密联系的。

3、以技术层次划分。

被调查企业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667人,占管理人员总数5.56%;中级职称32351人,占管理人员总数总数26.96%;初级职称29461人,占管理人员总数24.56%;无技术职称人员51449人,占42.92%。企业操作人员有高级技工18873人,占操作人员总数2.89%,中级技工46498人,占7.14%,初级技工80071人,占12.28%,无技术人员506612人,占77.69%。技术力量的薄弱是显而易见的,这意味着大量涉及技术水平的设施设备维护工作需要通过外包专业公司来完成,同样企业对外包单位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也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

4、以男女性别划分。

被调查企业的从业人员中,男性占64.22%,女性占35.78%。

行业调查报告 篇3

一. 建材行业

(一) 行业分类

建材产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三大门类,具体包括水泥、石灰、石膏、砖瓦、石材、石棉云母等耐火材料以及其他建材产品。但其中最主要的产品为水泥、玻璃、陶瓷三类。20xx年、20xx年这三大子行业对建材行业销售收入的总贡献都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对建材行业利润的总贡献保持在50%左右,它们在建材行业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本报告对建材行业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这三大子行业。

(二)行业特点

1、周期性

建材行业的上游相关产业包括能源、运输、采矿、设备制造等产业,其下游相关产业包括房地产、建筑业等产业,同时又与环保产业密切相关。从建材行业的相关产业来看,建材行业与国民经济的诸多基础产业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建材行业的发展周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建材行业表现出周期性的特征。

2、投资拉动性

建材产品是基础建设的重要材料,在公路、铁路、机场、水利、能源、城市设施等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本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建材产品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所以建材行业属于投资拉动型行业。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建材工业增长率的关系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我国建材行业的低谷出现在1998年,此后处于复苏阶段之中。自1999年以来,基本建设投资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建材工业总产值增长率越来越趋于相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建材工出厂价格指数变化率。这一指标与其他指标的走势基本上相背离。自1994年以来,建材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基本上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但近年来价格变化幅度有所减弱,相对于其他指标表现更为稳定。

(三) 子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材行业的各子行业由于都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息息相关。所以它们之间体现出一定的趋同性。但是它们在需求量、产量、利润方面的趋同性并不一致。总的来说,需求量方面的趋同性较强,产量次之,利润方面的趋同性最弱。

建材各子行业的需求量直接受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影响,所以较为一致。产量变化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供求规律的自发调节往往体现出过度反应的特点,即产量的增长速度往往大于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我国的地方利益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往往使这一调整具有某种刚性,即产能增加多减少少。产量变化虽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它的变化方向大体与需求量变化方向一致。并且由于国家越来越注意到建材产品产量增长的盲目性而不断采取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等措施,产量与需求量变化的趋同性正在逐渐提高。利润的变化要复杂得多,它不只受到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的影响,也要受到成本因素的影响。建材行业各子行业中的供求关系各不相同,生产成本也千差万别,所以它们的利润变化趋同性较差。

(四) 20xx年建材行业运行状况

20xx年是我国建材工业各子行业全部盈利,经济运行质量要明显好于20xx年。

1、产销稳步增长

多年来,我国水泥、玻璃、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xx年全国建材行业统计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477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3。4%。主要建材产品产量绝大部分都有不同幅度增长。水泥总产量7。05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7%;平板玻璃总产量2。28亿重箱,同比增长近11。5%。玻璃纤维纱、石膏板、建筑陶瓷、花岗石板材、加气混凝土制品等建材产品的增长幅度在18—42%之间。在产量增长的同时,销售也得到相应的增长。销售产值(现价)5111亿元,同比增长14。2%;平均产销率96。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完成销售收入3580亿元,同比增长16。2%。 2、经济效益提高

20xx年盈亏相抵后全行业盈利137。8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水泥行业利润总额46。7亿元,同比增长52。5%;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利润总额16。7亿元,同比增长31。14%;建筑用玻璃制品业虽然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但到年底也终于结束长达11个月的亏损,实现盈利0。5亿元。

3、进出口形势喜中有忧

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大顺差,进出口商品总额70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商品总额42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出口增幅较大的品种有:建筑卫生陶瓷类增长73—142%,平板玻璃增长66%。但同时水泥出口同比下降16%;汽车用挡风玻璃等深加工玻璃由于受国外反倾销影响出口增幅也有明显下降,降幅为5%。

4、私营和小型企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国有及控股企业整体表现不尽人意 20xx年,私营和小型建材企业不变价产值、销售收入均分别增长29%和21%,利润总额分别增长53%、38%。国有及国有控股建材企业经济增长明显落后整个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7。7亿元,同比增长8。4%,亏损面达35%。但同时,一批国家重点建材企业集团,如安徽海螺、北京金隅、河北冀东、湖北华新等大型建材集团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同比利润增长幅度20—97%。

5、东部沿海省市表现良好

东部沿海省市建材工业生产和销售增长势头良好,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全国建材行业平均水平。最为典型的是山东、安徽两省,产值分别增长19。3%、19。5%,销售收入分别增长30。1%、19。6%,利润分别增长38。5%、77。4%。

6、燃料价格上涨,建材价格低迷

20xx年水泥企业煤炭到厂价格平均较上年上涨30元左右,而水泥价格总体水平仍处低谷;玻璃企业吨重油进厂价格已涨至1800元,对玻璃生产成本影响较大,尽管玻璃价格也有所回升,但总体水平偏低。

二. 水泥业

(一)产品分析

在进行行业分析之前,首先对水泥这一产品进行简要分析。

水泥的制造流程为把四种原料石灰石(约占75%—85%)、粘土、矽砂、铁矿经适当比例研磨成粉称为生料,再置于高温(1500度左右)窑中(分为立窑、旋窑等)烧制成为熟料(较生料不易受潮),再经研磨并加入适量的石膏即成为水泥成品。

高温窑可以分为立窑和旋窑。相比较而言,立窑生产出的水泥具有能耗大、生产率低、含碱量高、强度低、质量差、粉尘污染严重等缺点,世界各国已基本禁用立窑水泥。我国从1997年起对立窑水泥生产进行总量控制,要求各地一律不准新建和扩建立窑水泥。旋窑工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新型干法(以悬浮预热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预分解窑和其他回转窑(立波尔、湿法、中空等)。其中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更为先进,为我国行业主管部门所大力提倡。

水泥产品可以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即普通水泥)和硅酸盐水泥。在20xx年4月1日国家正式启动的水泥新标准中,普通水泥和硅酸盐水泥依强度等级与不同的标号相对应。普通水泥的标号为32。5—52。5R(R表示为早强型水泥),硅酸盐水泥的标号为42。5—62。5R。

(二)行业特征

水泥行业在体现出周期性和投资拉动性特征之外,还表现出以下特征:

1、水泥是地域性行业

由于水泥产品是一种不宜长途运输的物资, 因此其市场拓展较易受销售半径的限制。这个特点使得即使大厂商也只能占据本地区市场。上市公司纷纷以本地、本省为基础划地而治,形成群雄割据局面。这虽然保证了本地公司产品的销路,并降低了运输费用,但是另一方面各自对本地区市场的独占不利于公司的横向发展。

2、水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行业,附加值较低

水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高能耗行业,附加值较低。发达国家由于基本建设的高峰期已过,水泥需求量减少,加之人工成本、能源消耗、环保!

行业调查报告 篇4

一、 宏观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消费升级加快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和质量,着力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持久动力,将成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使命。总体上,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

我国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增长最快的行业,其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国。我国旅游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和建设旅游强国的重要历史阶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首次将发展旅游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我国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同时国内旅游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机遇,将进入战略提升时代、旅游强国时代、全民旅游时代、休闲旅游时代、品质旅游时代和旅游国际化时代。

(二)、社会文化环境

1、社会环境

社会是人群生活所组成的各种组织体及行为规范与态度的集合。不同团体对服装的需求不同。学校会组织春游和秋游,工作单位组织的公司福利,家庭也会

出去放松等等。

2、 文化环境

中国是个具有古老历史、悠久传统、民族众多的国家,文化的多姿多彩也使一些消费者想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和文化。因此,对于人口基数14亿的中国,旅游行业前景可观,更别提国家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更是一大商机。

(三)、政治和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外部政治形势,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政治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如人口政策,能源政策,物价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为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常州市出台了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2003-2020)》、《常州市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0)》等文件,编制规划。

二、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进口国,但中国旅游服务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忽略了文化历史消费,服务消费等进一步的发展,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消费,主要还是通过景区自生的历史优势在进行竞争。产业素质和配套设施还不完善。 常州目前编制完成了“常州武进区旅游发展规划”、“常州市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规划”及“恐龙谷温泉”、“江苏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春秋淹城”、“东方盐湖城”、“天目湖景观提升”、“三河三园亲水游线”、“南大街休闲旅游区”、“茅山风景旅游区”、“常州农博园”等近20个旅游规划。实行重点旅游项目目标管理,强化有效投入和建设进度。“十一五”期间共完成旅游项目投资约170亿元,建成了恐龙谷温泉、恐龙城大剧场、库克苏克峡谷(恐龙园三期)、三河三园水上游线、红梅公园与东坡公园(改造工程)、天宁宝塔、青枫公园、淹城野生动物世界、淹城春秋乐园、淹城传统商业街坊、华夏艺博园、金陵度假村、竺山湖小镇、环球动漫嬉戏谷(一期)、中华孝道园(一期)、天目湖山水园三期改造、中欧论

坛会址、南山竹海御水温泉、金沙湾乡村俱乐部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并积极推动了环球恐龙城迪诺水镇、花都水城、南田文化园、“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东方盐湖城等一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一)、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国内游还是出境游都是一大热门。以常州为例“十一五”期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约143.51万人次,是“十五”接待量的2.54倍,年均增幅14.56%;实现旅游创汇共19.30亿美元,是“十五”创汇总量的3.05倍,年均增幅13.26%;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0431.24万人次,是“十五”国内游客接待量的2.41倍,年均增幅16.9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共1125.40亿元,是“十五”国内旅游收入的2.98倍,年均增幅23.30%;实现旅游总收入1219.73亿元,旅游增加值569.74亿元,分别为是“十五”期间的2.95倍和3.40倍,年均增幅分别为22.62%和26.05%。接待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等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旅游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四位,旅游业已经成为常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服务业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所拥有的是一个具备相当消费能力及旺盛的消费欲望需求强大的消费群体。

(二)、消费者需求特点

1、消费者对服装种类的需求多样性

生活方式的变化使消费者对于旅游服务种类的需求呈飞速上升的趋势。其速度之快,使得现有的旅游服务产品每一刻都显现出某种程度的单一和过时。跟不上现代城市年轻主要的。旅游服务行业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一些收入水平高的,有条件的消费者选择出境游,使得国内旅游行业陷入尴尬的境地。可以想见在未来的服务市场上,消费者满意度越高的产品将越受欢迎。

2、消费者在趋势上追求层次化和个性化

层次化和个性化的消费趋势日益明显。消费层次的区分因收入、年龄、地域不同而开始呈现出显著不同的消费特征。老年人适合去慢生活风景区旅游,年轻一些的消费者则会选择一些刺激项目的游乐园,情侣会选择一些浪漫风情的地区

去体验生活等等。因为消费者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也会有短途游,一日游等相应的选择。

三、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的问题

1.旅游政策扶持不够,常态机制尚未建立

旅游发展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在重点旅游项目引导资金、旅游促销专项资金和旅游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的财政扶持上尚未形成常态机制,在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和减轻旅游企业负担等方面,旅游政策配套和扶持仍显不够,政策汇聚资源的杠杆效应和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2.拳头产品仍然偏少,旅游影响有待提高

目前旅游精品产品仍偏少,城市及其旅游知名度与影响力有待提高。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传统景区的提档升级,进一步创新性地打造在旅游市场上极具吸引力的拳头产品,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力度,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半径。

3.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旅游发展不够平衡

旅游经济总量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和各地专业化发展程度不够均衡,旅游业态发展和旅游要素发展也不够平衡,商务会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休闲度假、旅游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旅游发展方式还需要深入转变。

4.企业主体不够强大,产业融合程度较低

旅游产业主体培育相对不够,大型现代旅游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较少,企业主体不够强大,产业创利能力不强。同时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度不高,产业集聚效应未能有效显现,旅游产业与信息、金融、交通、文化、体育、会展、商贸及工业、农业等相关产业结合度、融合度还有待提高,旅游新业态培育不足,大旅游产业格局仍未真正形成,旅游产业链需进一步拉长。

5.服务体系有待健全,旅游人才相对不足

城市旅游休闲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旅游要素和公共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

健全,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旅游人才相对缺乏,真正懂得旅游经济规律、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具备旅游经营管理才能的旅游专门人才较少,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总体上不能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抓住旅游发展

1.政府主导,产业得到提升,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将旅游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积极整合社会力量,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前提。

2.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科学编制旅游规划,用规划指导、引领和促进旅游发展,

3.加大投入,坚持加大旅游投入,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

4.打造精品,创新发展是动力。打造旅游精品,集中力量建设旅游引擎项目,重视旅游产品创新。

5.强化监管,优化环境,坚持加强行业监管,推动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旅游品质和行业素质,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