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调查报告(实用12篇)》
合作社调查报告(通用12篇)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1
本周农合联对王官庄惠众养鸭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主要是了解本合作社现状、今后发展情况以及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惠众养鸭是我县养殖规模最大的合作社,现有会员5户,存栏3万余只,固定资产140万元,合作社养殖占地50亩,鸭棚22个,其中有3个鸭棚正在建设中。
合作社为了带动养殖社员及养殖户,合作社多方筹建资金(一个养鸭棚需要投资6万元左右)与山东**集团分公司签订合同,养鸭户押金10万元,分公司给养鸭户提供鸭苗、饲料、全程技术指导、鸭子回收等一条龙式保障服务,为了进一步发展养殖户,分公司放开政策,取消押金,又由于养鸭周期短,38天准时出栏,利润空间大,合作社会员对发展养鸭业非常有信心。由于**县永青食品厂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指导,合作社没有与它合作,现永青主要是以高价收购周边县鸭子,来维持公司现状。永青食品厂成立养鸭厂之初,南方鸭肠厂预付600万元,鸭绒厂预付200万元,永青与山东**集团没有签订具体的收购合同,只是与山东有合作意向,没有强大的资金后盾永青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每只鸭子30元钱,每天屠宰2万只以上才有一定的利润,但是每天需要的流动资金至少要80万元。
由于缺乏启动资金,运作合作社困难重重,没有强大的资金后盾合作社也不可能发展壮大,合作社理事长曾多次与县主要领导反应合作社的实际困难,县领导对本合作社发展非常重视,为了解决合作社实际困难,与县农行协调,由王官庄乡政府财,政担保贷款,由于农行手续繁多在实际办理当中出现困难,目前手续正在办理当中。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2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推动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对促进畜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以利充分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推动畜牧产业化进程。
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现存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按饲养品种可分为生猪、家禽、肉牛、奶牛、兔、蜂、肉羊、综合类等养殖专业合作社。按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1.“公司+合作社+农户”型。此类合作社大多以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带动能力强,社员基本利益有保障,市场风险较低,社员素质高、发展后劲强,符合合作社发展方向。但该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少。2.“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农户”型。此类合作社大多以较大的养殖场(小区)为基础,技术上能相互交流,信息上互通,带动能力较强,可维护合作社的基本运作。但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低,当不确定因素发生时,很可能出现合作社解体。该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多。3.“合作社+农户”型。此类合作社大多是乡镇或行政村或某农户领办,社员之间关系松散,在饲养管理、养殖技术、疾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缺乏交流,没有稳定的基础,销售市场不一,带动能力低,管理难度大。该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数量最多。
存在问题
1.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服务工作跟不上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2.一些养殖专业合作社不具备合作制性质。有些成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以套取国家扶持资金为目的的“空壳”合作社。
3.一些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动作不够规范。
4.合作服务功能不强,带动能力差。
5.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受限。
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一、加大对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将养殖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列入预算,并逐年增加。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交流、社员技能培训、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2.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各有关金融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为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可以授予一定的信贷额度,适当增加信贷额度,减化办理手续。3.制定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制定有关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用地方便;积极帮助完善在建或规划建设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供水、供电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养殖生产环节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4.实行奖励政策。各级政府定期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及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5.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购销环节的减税、免税政策。6.积极支持参与畜牧业项目建设。养殖专业合作社可作为畜牧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单位,独立申报、承担畜牧业建设项目。7.做好工商登记和商标服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做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工作,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帮助完善工商注册登记,依法保护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商标、商号等知识产权。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推进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有效形式,加大对《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为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按照分级对口的原则,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管理部门业务骨干、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政策法规、诚信意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示范体系,开展抓点示范工作,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鼓励畜产品销售经纪人、畜牧龙头企业等牵头领办各具发展特色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有条件的农民协会按照法律要求改造改建成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法律规定建立健全组织章程和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制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社员股金结构,规范财务制度、会计核算和盈余分配,健全档案管理,实行社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强化合作社服务功能,积极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推进畜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三、提高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1.加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通过实行“五统一”等办法,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增加二次返利额度,增强社员的凝聚力。2.推进同类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组建跨村跨乡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养殖专业合作社按市场运营办法实行上下游产业链对接,增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4.不断完善养殖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协调和协商机制,着力提高自律和维权意识,增强综合能力。
四、进一步探索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要同深化完善畜牧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并为龙头企业扩大生产基地、延伸产品加工提供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自办加工流通项目,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使农民更多地获得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
五、寻找途径,破解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用地。1.各级政府在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时,要统筹安排将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建设用地纳入规划,落实养殖用地,满足用地需求。2.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需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农业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3.兴办加工企业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在不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及时办理用地手续。4.由政府出面,对土地实行划拨或长期租借方式,合作社充当拥有人或租借人角色,以便长期拥有固定的用地。5.突破空间束缚,合作社可带社员走出去,到畜牧用地相对宽松的地方,采取租用或购买或同当地养殖户合作等形式,简化土地的租购手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缓解可能带来的矛盾。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3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近年来, 我市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农民自愿”的方式,充分发挥能人、农户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组建新型的专业经济合作社,搭建市场与农户的桥梁,提高了生产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提升。
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那木乡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前身天仓再就业经济联合社,是由原七棵树砂矿下岗职工高占伟,在9月把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下岗职工及其他人员组织起来而建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目的是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合作社成员收入。成立时该社占地3000m2,建筑面积381m2,由天仓杂粮种植合作社、天仓高香坊、天仓修理部三个部门构成。拥有蔬菜试验田5000m2,农业试验田5公顷。 在此基础上于成立了那木乡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为绿色杂粮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拥有办公面积381m2 ,生产车间478m2。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将对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产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是始终坚持以信誉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根本,把农民作为合作社发展的依靠。多年来,合作社坚持“正直守信”的发展理念,根据现代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发展要求,大办杂粮基地,成功探索出了合作社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
经过我们的调查,天仓合作社的发展之路在于:
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确定了主导产业。
一是成立粮食加工企业,打造自己品牌。
天仓种植百公顷无公害绿色杂粮,投资20多万元,购进晾晒机、脱粒机、收割机、磨米机等设备,恢复传统加工方式,采取碾坊、磨坊等恢复自然回归自然的传统工艺深加工杂粮。推出优质稻米、白面、荞面、玉米面、玉米碴、小米、高粱等杂粮系列无公害产品,注册国家认证“三稷”牌商标,培育自己的品牌。二是成立天香厂。他们经过几年努力研究,不断探索实验,查阅中医药典,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终采用具有药用价值,盛产于辽河两岸的天然野生艾蒿及榆树粉等做原料,把现代加工工艺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制成了系列产品“天然本色艾蒿香”。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技术较为成熟。从而确定了以加工艾蒿香为合作社的主导产业,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到现在合作社拥有5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年产值40多万元。同时也为合作社的发展活动提够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二、天仓把基地联农户作为基础工程来抓。
双辽是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杂粮种植基地,每年有9万吨的杂粮产量。近些年来,合作社把原料基地建设作为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核心工程来抓,以农户为依托,通过自建基地、与农户合作建设基地、指导农户建设基地等方式,不断壮大合作社的规模。合作社由原来的45人发展到现在123人。
三、天仓把农户的杂粮种植作为公司来管理。
作为种植绿色无公害的杂粮生产基地,确保农产品成为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至关重要。合作社下决心从源头抓起,坚持把基地作为生产车间,把农民作为工人来管理,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培育产品,从产品生产环节就做到严格把关。严把种源关,确立种植荞麦、谷子、绿豆、高粱等杂粮,坚持自选自种。严把标准关,以农家肥为主、氮肥不超标、不打农药。对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的农户,合作社优价优先收购其产品;对违规操作者,合作社除拒收产品外,还解除双方合约。截至,合作社的范围扩大到那木、卧虎、兴隆、东明四个乡镇及内蒙和双山灌区的部分地区,拥有杂粮种植面积170多公顷,全部通过合作社要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琄制度。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政府应该积极搞好引导、管理和服务。首先要成立明确的主管专18970;合作组织的部门(具体负责专业合作组织的注册登记、挆叼协调和服务管理工伜;其次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专业合佔组织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本区域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三是应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情况纳入儜业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对运作规范、绩效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专业合作组织,要适当的给予表彰鼓励,努力营造18944;个有刡于专业合作组织发呕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后天仓的发展方向,天仓人18185;自己的构想,用几年时间天仓要有“天仓百公顷杂粮示范田、天仓杂粮深加工基地、天仓素6367;生态园”缛引进本粉生产16063;秸秆生产线、成立高科技农民培训中心;成立勌辽市天仓7653;贸有限责任公司,真正实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傪力解决百人再就业、带动千人合创业工程。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4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推动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对促进畜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以利充分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推动畜牧产业化进程。
一、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二、存在问题
1.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服务工作跟不上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2.一些养殖专业合作社不具备合作制性质。有些成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以套取国家扶持资金为目的的空壳合作社。
3.一些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动作不够规范。
4.合作服务功能不强,带动能力差。
5.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受限。
三、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推进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有效形式,加大对《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为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按照分级对口的原则,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管理部门业务骨干、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政策法规、诚信意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示范体系,开展抓点示范工作,通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鼓励畜产品销售经纪人、畜牧龙头企业等牵头领办各具发展特色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有条件的农民协会按照法律要求改造改建成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法律规定建立健全组织章程和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制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社员股金结构,规范财务制度、会计核算和盈余分配,健全档案管理,实行社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强化合作社服务功能,积极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推进畜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4、进一步探索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 模式。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要同深化完善畜牧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并为龙头企业扩大生产基地、延伸产品加工提供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自办加工流通项目,形成一体化经营模式,使农民更多地获得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5
一、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概况。
我镇在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42家,入社成员近650户,带动农户2600多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类涉及了我镇多个行业,其中,种植业14家,养殖业21家,加工及农家乐等7家。20xx年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实现收入1709万元,人均纯收入1.82万元。
二、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一)所有农民专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都是地方上的致富能手或村两委干部,他们的凝聚力强,从事的大都是高新产业。
(二)社员普遍文化程度低,发展资金缺少,生产规模扩展慢。
(三)农民专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创业意识强,有较强的感召力。
(四)管理水平总体不高。
三、发展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发展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绿果槟榔专业合作社,新珍榜养猪专业合作社,绿满洋瓜菜专业合作社,田野养鸡专业合作社,农丰瓜菜专业合作社,昌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他们经营效益好,除了带动一批农民致富外,还团结了一大批农民。
四、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我镇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的作用。
一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农民依靠合作生产的优势,增加市场竞争力,减少了交易中间环节,节约了交易成本,使农民获得市场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了收入;同时许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发展新产业,或延长原有的产业链条,或扩大现有生产规模,使农产品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加工,贮运和销售不仅把增值的加工和销售利润返还给农民,还促进农民就业。
二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作用。通过合作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进入市场,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以规模生产,批量优势占据市场。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了市场的占有率,增强农民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推动产业化发展的作用。由大部分合作社都建在主导产业区内,从而带动该地区农民从事同一产业,兴一社,带一群,富一方。
四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作用。农户成员通过共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成员在合作社中有了明确的生产和生活目标,激发了干事业的积极性,面临同样的困难,使得农民常常相互交流经验,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农户的科技水平和相互支持的合作意识。
五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统一提供系列化服务,拓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渠道,推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能直接与大专院校、专家传授实用农业科学技术,解决政府包不了,村集体办不了,农民又迫切需要的大问题。群众说:县里太远,乡镇腿短,联合起来自我服务最方便。可以说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一个人材培训基地,一个技术推广基地,一个信息发布基地。
六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加快品牌化经营的作用。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我镇的花茶、花酒、贡米、有机瓜菜、毛豆、桂圆等产品已注册商标,品牌具有显著市场竞争力。
七是合作经济组织具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作用。农民专业全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促使农民学习科学技术,还有利于改变乡风民俗,团结互助,一心一意搞经济,谋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
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合作社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主要是指农民合作社能够引导农民广泛参与村级民主管理、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成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托。当前农村社会正在加速转型,农民利益结构正在加速变动,农民之间的利益分化不断增多,农村社会管理问题更加复杂。合作社秉承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公平团结的价值观,可以成为反映农民诉求的途径,化解矛盾的抓手,促进和谐的桥梁。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增进群众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弘扬互助团结、诚信友爱、邻里和睦的社会风范,形成良好乡风民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6
我县烟农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经过几年的运行,合作社已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健全了组织结构,开展了多项服务,实现了“服务烟农,普惠烟农”。
一、合作社建设基本现状
20xx年底成立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市局示范合作社。经过几年的运行,合作社已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健全了组织结构,开展了多项服务,实现了“服务烟农,普惠烟农”。
1、 资产运行情况
截至目前,合作社现有农机272台,其中大型拖拉机5台,培土机147台,起垄机整机82台,起垄机机具2台(自购),旋耕机整机8台,旋耕机机具3台,打穴机12台,剪叶机12台,圆盘犁4台,总价值326.55万元。资产运行维护良好。
2、专业化服务开展
合作社已开展了专业化机耕、专业化分级、地膜回收、农机租赁和社会化服务等业务。
二、经验和做法
1、完善组织架构,加强监管力度
召开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进一步宣传合作社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服务内容,提高烟农对合作社的认识,选举产生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烟草部门派遣专人负责合作社工作,深度介入合作社的管理。
2、加强培训学习,提高管理人员队伍水平
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领导者的管理和开拓,但目前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均缺乏相关工作经验,故为了培养相关工作人员合作社的管理能力,学习其他优秀示范社的先进经验,县局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了安徽皖南烟叶合作社的成功经验。
3、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
目前合作社组建了两支专业化服务队伍,即专业化机耕服务队和专业化分级服务队。在专业化服务之前对服务队成员进行培训,确保持证上岗,与烟农签订服务协议,落实考核,确保服务质量。
4、聘请专职农机管护人员,加强农机管护力度
为满足农机管护的需求,今年合作社特聘请了专人进行农机管理和维护工作。给所有农机找个懂维修的专职管护人员,保证每台农机的正常进出库和日常检修,降低了农机的故障率,延长了农机的施用年限。
5、根据市县局和烟农要求,拓展服务项目
利用合作社现有资源,根据市县局和烟农需求,合作社今年开展了农机租赁业务、地膜回收业务和烟叶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
三、合作社建设的几点思考
1、合作社内部建设和人员管理问题
一是管理型人才紧缺。实质上,烟叶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类似于股份制公司,一个公司要发展壮大,管理型人才必是首位,但当前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缺少经营管理能力,且仍抱着“等、靠、要”的想法,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是技术性后备人才少。合作社的五支专业化服务队均需要技术性人才支撑,要培养一名合格的育苗、机耕、植保、分级、烘烤等技师,必须经过一个长期学习、实践的过程,而本地种植烟叶多以老人、妇女等为主,造成了年轻技术性后备人才的缺乏。而目前合作社组建的两支专业队由于薪资待遇和地域等原因,难于进行统一管理和指挥,流动性大。
2、合作社与烟农、烟站和县公司等的关系问题
合作社是烟农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所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若烟农没有需求,合作社则难以发展,没有市场。合作社的后期发展只能是依靠烟农而非烟草公司。所以,如何了解和满足烟农的需求,提供优质的烟叶生产技术服务,让烟农体验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甜头,将是解决烟农与合作社问题的关键。
四、合作社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合作社将坚持“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方针,以“普惠制、广受益”为原则,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促进本县烟叶的可持续健康生产。
1、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考核管理力度。
为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落实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到人制”,避免工作中的拖拉和推卸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考核管理力度,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目前合作社亟需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合作社应与烟草公司加强这方面的人员培训,从烟农和烟技员中选拨一批有相关能力和技术的人才,成立专门的“人才库”,实现长效的培养机制。
3、进一步拓展专业化服务项目,扩大收入来源。
合作社的发展需要逐步独立,需要自主开发可盈利项目,不能仅仅依靠烟草给予的资金生存。除了做好已开展的各项服务之外,摸清服务对象需求,积极拓展专业化育苗、植保、烘烤等服务的方法,积极创收。
4、提高农机管护水平,减少管护资金的投入。
目前合作社每年投入的农机管护资金占合作社收入的40%以上。如何提高农机管护水平,而降低农机管护资金的投入将是合作社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合作社要发展就必须实现“降本增效,开源节流”。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7
xx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心培育和大力支持下,特别自全州三农发展大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大发展,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运行特点、存在的主要困难或问题,研究制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我们于近期组织了专题调研。
截至20xx年3月止,xx县共登记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36个,其中省级合作社1个,州级示范社6个,县级示范社8个,登记注册资金1.93亿元,入社农户6946人,带动周围群众16777人,年经营收入3.3亿元,经营利润0.46亿元,社员户均增收5966元,共申请、等7个自有商标品牌。
按行业划分:从事种植业的有71家,占总数的52.2%,涉及蔬菜、蘑菇、甜玉米、香蕉和绿化苗木、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从事养殖业的有59家,占总数的43.4%,涉及牛、猪、鸡等畜、禽类养殖;从事运输业的有4家,占总数的3%,涉及农产品、矿产资源的运输服务;从事加工业的有1家,占总数的0.7%,涉及竹艺产品加工;服务业的有1家,占总数的0.7%,涉及农机销售、租赁、维修等服务。按注册资本划分: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有93家,101——499万元之间的有33家, 500万元以上的有10家。
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发展的过程中,xx县主要采取了五个方面的措施和办法。
(一)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强化合作社管理力度。
各管理部门间要明确职责,强化沟通,在合作社成立、运行和注销各阶段尽职尽责开展服务。探索县工商局和供销社的信息交流机制,在登记注册合作社的时候要把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审查关,不能降低办社的标准和要求,避免滥竽充数。建立巡回排查制度,加强对合作社的抽查管理,主动协助合作社落实相关章程,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进行指导,对已经失去经营能力的合作社要引导带头人进行注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正确发展。
(二)加大政策和信贷支持力度,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一是进一步改进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合作社专项发展基金,逐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快推进全县“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和抵(质)押融资工作,疏通“三农”融资渠道,让有资金需求的合作社及涉农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破解融资难题;三是构建和完善“三权”交易平台和服务机构,在已建立 “三权三证”抵(质)押交易服务中心基础上,充实工作人员,完善运行章程,为“三权三证”抵(质)押交易提供保障;四是引导金融机构改善信贷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建设,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密度;五是加大引进力度,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引导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快进入农村市场,有效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形成良性竞争环境。六是加强银保合作,鼓励保险公司与涉农银行机构建立广覆盖、多层次、政策互补、风险共担的银保互动机制,开展涉农信贷保险业务,提升保险在涉农贷款中的渗透度,逐步探索分散农村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七是建立完善农业灾害风险分散机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探索拓宽农业农村财物保险范围,研究“三权三证”等资产保险投保情况与涉农信贷授权授信及利率浮动的挂钩机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信贷市场的能力。
(三)加强业务指导培训,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继续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到专业合作社任职,加强对合作社及其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税收政策、法律法规、财务管理等业务指导与培训,提高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生产技术、懂市场营销、会经营管理、有奉献精神的骨干队伍,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形成功能多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合作社发展领域。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在抓好生产技术服务的同时,要引导合作社逐步向信息咨询、物资供应、运输仓储、产品销售和加工等领域延伸,为更多的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加强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把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合作社整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五)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增强合作社发展质量。
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典型,树立榜样,采取召开经验交流会、表彰奖励等方式,吸取外县的经验教训,推广示范合作社的典型经验,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合作社步入规范发展良性轨道,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同步,实现整体推进目标。
(六)积极探索培育新模式,引导合作社有序发展。
以谋求共同利益为宗旨,搞好经营为前提,依托产业为基础,依法监管为保障,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扩大辐射区域,提升生存活力,加强发展动力,争取培育一批规模适中、前景广大、产业链完整、带动力强的合作社。引导同一行业、同一产业、同一区域的相关组织合并组建成综合性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民合作社由单纯生产型向经济实体型发展,由低级组织形式向高级组织形式发展。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8
xx县xx镇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xx镇xx村,20xx年8月成立,现有社员69户,带动农户1000余户,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流转土地1400余亩。
一、土地流转模式
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是解决村民耕作难,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应广大村民强烈要求,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20xx -20xx年,承包土地200余亩,托管部分外出人员土地300余亩(100-200元/亩),流转土地900余亩,流转形式有合作社向农户每年支付750-1800元,有合作社向农户每年支付200-1900斤粮食,有部分农户只种一块,有合作社无偿提供耕作收获,下余土地交合作社经营。
二、主要成效
1、机械化率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用合作社优势,改变单一耕作方式,从化肥种子使用到土地深松。
2、解放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服务模式,农民不需要参与劳动,彻底从繁忙的耕作、劳务中解脱出来,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解除了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农忙时空巢老人不用愁了,年轻人在外务工不用请假了,农民真正做到了省心省力。同时,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的现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先进的理念、生产技术,为使合作社发展壮大成立了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心。20xx-20xx年,在省、市、县农机、农业部门支持下,为我县选定优良小麦品种2个,水稻品种6个,花生品种2个,玉米品种3个。通过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花生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收获、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土地等社会资源重组,进一步优化了农村社会分工。
4、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土地收入、就业、土地流转,每年每亩可为农户增加直接和间接性收入600余元。一是统一经营带来成本降低。由于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使用机械,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原农户亩成本需700元,现为500元,亩节约成本200元。二是节省劳动力,增加务工性收入,土地流转可为农户增加10个外出务工工作日,按每天60元计算,可增加600元工资性收入。如果常年在外收入更高,如组等在外月工资平均4500元,年每人增收5万元以上。三是粮食增产带来增收。流转土地比分散经营土地每亩每年可增加产量180斤,按市场价格折算,可增加200余元收入。
5、推进了农业组织创新,有利于国家扶持政策的落实。20xx-20xx年,合作社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扶持下,进行土地深松、土壤测肥、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先进优良品种推广等,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紧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合作社自身得到发展壮大,社会效益显著增加,新农机、新技术得到较快推广,农机、农艺完美结合。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合作社通过机具、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整合,合理地调剂了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既满足了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及广大农户对农业机械不同的需求,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使用率,又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托管、代管,有效破解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与分散型、消耗型、传统农业之间矛盾,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制约合作社发展、土地流转主要因素:
1、推动土地流转困难。一是农民对土地固有情节,旧习惯根深蒂固,外出务工经营的农民大多对土地眷恋很深,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转让土地,制约土地流转规模。
2、不连片、不集中。合作社所流转土地,分布在各组,有些连生产路都没有,致使规模成本增高,出现土地经营亏本。
3、风险大、效益低。农业是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的弱势产业,效益比较低,农产品卖难、自然灾害突出、水利设施跟不上。20xx-20xx年,合作社工厂化育秧总计5000亩,本来是丰收年景,因天旱无雨或水利设施不到位,实际机插面积3000余亩,造成亏本经营。
4、金融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合作社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土地流转规模。
如何发挥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作用,提一下几条发展建议:
1、拓宽土地流转的服务主体。目前,土地流转面积较少的原因是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比较少,要拓宽服务主体,争取大户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龙头企业联办,外来工商资本协办的方式,拓宽服务主体,形成市场化多方联动的格局。
2、抓住机遇,建设亮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在现有的合作社中,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大、后劲足的农机合作社,在政策上支持、资金上扶持、政治上关心、困难时帮助,尽快把这些农机合作社建成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示范点和亮点,通过宣传带动,实现土地流转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3、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土地流转要想得到全面推广,需要上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承包经营户从政策、资金、农作物保险等给予全方位扶持。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9
一、总体情况
截止到去年底,我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1646家,其中妇女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6家,占总数的9.5%。主要有四种运行模式: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合作社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统一收购,由龙头企业深加工成产品,然后销往国内外,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xx市暖泉绢纺厂董事长陈凤于xx8年领办了云锦养蚕专业合作社。该社以绢纺厂为依托,组织会员积极发展桑蚕业生产,直接带动农村养殖户10万多户,直接带动增加农民从业近20万人,起到了发挥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现在企业产品全部出口国外,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柞蚕丝深加工企业。
二是围绕优势产业兴办合作社。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xx市xx镇妇女韩迎春围绕当地是苹果之乡的产业优势,xx9年领办了xx市莹春果品专业合作社,该社以基地+农户、产销一体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建立了集种植、采购、储存、加工、配送、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果品合作社。现有社员多名,其中妇女果农160名。有果品示范基地1xx亩,年收入2.2亿元,年收购各类苹果2万吨,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带动千余名妇女增收致富。
三是女能人领办合作社。鼓励妇女项目大户、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协会负责人,把同行业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规模经营,带动妇女共同发展。省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大石桥市沃野绿色有机稻生产合作社,是由全国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大石桥市水源镇妇女朱红威领办的一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联合实体。由xx9年成立时的7个人,发展到现在拥有成员152人,集中土地1000余亩进行有机稻种植,直接带动邻近乡镇10万亩的栽培面积,成为当地农民种田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的一个主体,有相当的示范和良好的带动作用。
四是无公害和名牌产品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在合作社创建、发展中,我们注重引导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在妇女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50多个农产品品牌注册了无公害,戴晶领办的xx市鑫源果品专业合作社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该合作社的黄金杏、凯特杏现已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不仅热销国内许多大中城市,而且还远销到俄罗斯。水果每年的产量达130万公斤,年销售额400多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xx0余元。
二、主要做法
从xx7年以来,市妇联把组织好、建设好、发展好农村妇女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作为双学双比工作新的着力点,采取宣传、引导、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大力培育,扎实推进妇女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一是抓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前夕,市妇联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它能把生产相同农产品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出、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一件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的大事、关系现代农业建设的实事、关系妇女早受益的好事。组织农村妇女走合作化道路,是双学双比活动进一步深入的重要任务。在xx7年初的双学双比工作会议上,对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市妇联召开各级妇联主席会议,统一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动员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xx7年4月初,市妇联与市供销社联合,分别深入到4个农业市(县)区,层层举办培训班12期,送宣传小册子1000余份,集中讲解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成立合作社的具体事宜。来自各市(县)区的500余名妇女参加了培训,对妇女项目大户、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协会负责人,各级妇联组织又进行了入户重点宣传。市妇联充分利用在广播电台开办的《女性家园》和电视台的《新农村》栏目,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协调市电视台做了一期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专题节目,市妇联主席张金枝亲自走进节目,大力宣扬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和作用,号召更多妇女抢抓机遇,积极行动起来,走合作化道路。广泛的宣传发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实施,为广大妇女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是抓调查研究,服务到位。广大妇女在知晓《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同时,市妇联要求基层妇联抓住机遇,深入到妇女大户中,倾听她们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对自愿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又不知如何办理的妇女,妇联和供销社一起入户给予面对面的指导,帮助她们在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尽快建立合作社,同时,各级妇联组织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提供信息。我们通过搭建xx市益农信息网站这个平台,为广大妇女和合作社提供致富信息4000余条。把妇女领办合作社的详细情况、销售的产品制成了网页,在益农网上发布,扩大合作社知名度和影响力;协调资金。选择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组织有活力的典型合作社,在资金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妇联积极协调为xx市鑫源果品专业合作社争取省财政10万元示范社的资金扶持,为大石桥市沃野绿色有机稻生产合作社争取市财政5万元的示范社资金扶持。省妇联又支持这两个合作社建立省级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每个基地10万元,推动了合作社的发展;指导管理。各级妇联组织经常深入到妇女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中,现场调研指导。省、市妇联领导先后多次到我市的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研,对合作社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议。在此基础上,妇联对已经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要求他们按照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做好内部的财务、分配等项的管理,保障合作社真正成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民自己的互助性合作经济组织;表彰推进。在三八节表彰大会上,表彰树立了一批新经济组织的典型,xx市鑫源果品专业合作社和大石桥市沃野绿色有机稻生产合作社在大会做了经验介绍,以此激励更多的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成效
1、提高了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带领她们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减少了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xx市清源蔬菜制种专业合作社是王玉梅于xx8年领办成立的。合作社与省蔬菜种子公司合作,搞蔬菜制种订单生产,与农民签订产品回收合同。合作社实行统一联系制种项目、统一提供科技培训和咨询服务、统一推广新品种、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质量检测、统一销售制种产品。主要品种有葫芦、西红柿、南瓜等21个组合的蔬菜制种,带动周边四个乡镇150多户农民搞蔬菜制种,产值120多万元。由于降低了种植风险,增加了收入,受到农民欢迎。
2、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由各类技术女能人领办起来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带动,及时把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传给广大妇女,引导她们进行标准化生产。老边区路南镇妇女吕桐萱大学毕业后创办了示范种禽孵化专业合作社,她不断钻研技术,在肉种鸡的饲养及孵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毫无保留把技术传给众姐妹,为她们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优质的鸡苗,提高经济效益。
3、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妇女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后,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为农村妇女增收打下了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市摸底调查的50多个合作社帮助农民统一向外销售各类农产品总量达到4千多吨,实现销售总收入9千多万元,培养和树立各类致富典型50多名,打造具有特色产业项目的专业示范村40多个,形成了信息共用、技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共同体,促进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妇女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加快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的步伐。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规模偏小。目前我市妇女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尚属初级阶段,规模小,超过百户的较少,跨乡镇的合作较少;大部分仅进行一些技术、信息的服务和较为单一的生产销售合作,进一步从事加工、流通的合作组织不多。
2、发展不平衡。从全市总体情况看,和大石桥两市(县)发展的比较好,老边区和开发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涉农产业减少,影响了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3、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在注册的专业合作社中,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带领妇女增收致富的还不到一半,没有真正发挥专业社的作用。
4、管理不规范,内部自律机制有待健全。从调查情况看,有的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财务机制,有的妇女合作社只为社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营利型经营活动很少,大部分在民主管理和联合销售方面做得不到位,组织结构比较松散,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
建议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妇联要大力培树先进典型,表彰树立一批运作规范、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对妇女生产经营大户、妇字号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带头人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的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带动农村妇女共同创业致富。
2、加大政策扶持。从调查的情况看,所有的合作社都希望得到政府的惠农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各涉农部门和财政、税务、金融、工商等部门要制定完善配套的支持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涉农项目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政策扶持。各级妇联要积极争取政策,对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要给予优先支持,扶持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带动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发展现代农业。
3、提升组织规模。建议工商部门对一些在调查中发挥作用不大的合作社进行整顿或取缔。各级妇联组织要鼓励妇女合作组织带头人大胆协调,引导妇女通过土地流转、多种方式入股,带头创建家庭农场和精品农业园区,引导妇女实行规模化种植、养殖。要鼓励妇字号龙头企业牵头兴办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引导农村妇女进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4、加强规范管理。各级妇联要加强与农业等部门的配合,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指导农村妇女合作社制定、规范章程,健全合作社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组织机构,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财务管理,健全利益分配制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10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农民自愿”的方式,充分发挥能人、农户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组建新型的专业经济合作社,搭建市场与农户的桥梁,提高了生产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提升。
一、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那木乡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前身天仓再就业经济联合社,是由原七棵树砂矿下岗职工高占伟,在9月把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下岗职工及其他人员组织起来而建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目的是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合作社成员收入。成立时该社占地3000m2,建筑面积381m2,由天仓杂粮种植合作社、天仓高香坊、天仓修理部三个部门构成。拥有蔬菜试验田5000m2,农业试验田5公顷。在此基础上于成立了那木乡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为绿色杂粮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拥有办公面积381m2,生产车间478m2。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将对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产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是始终坚持以信誉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根本,把农民作为合作社发展的依靠。多年来,合作社坚持“正直守信”的发展理念,根据现代绿色农业、绿色食品发展要求,大办杂粮基地,成功探索出了合作社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
经过我们的调查,天仓合作社的发展之路在于:
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确定了主导产业。一是成立粮食加工企业,打造自己品牌。天仓种植百公顷无公害绿色杂粮,投资20多万元,购进晾晒机、脱粒机、收割机、磨米机等设备,恢复传统加工方式,采取碾坊、磨坊等恢复自然回归自然的传统工艺深加工杂粮。推出优质稻米、白面、荞面、玉米面、玉米碴、小米、高粱等杂粮系列无公害产品,注册国家认证“三稷”牌商标,培育自己的品牌。二是成立天香厂。他们经过几年努力研究,不断探索实验,查阅中医药典,结合本地自然资源,终采用具有药用价值,盛产于辽河两岸的天然野生艾蒿及榆树粉等做原料,把现代加工工艺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制成了系列产品“天然本色艾蒿香”。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技术较为成熟。从而确定了以加工艾蒿香为合作社的主导产业,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到现在合作社拥有5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年产值40多万元。同时也为合作社的发展活动提够了充足的资金来源。
天仓把基地联农户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双辽是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杂粮种植基地,每年有9万吨的杂粮产量。近些年来,合作社把原料基地建设作为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核心工程来抓,以农户为依托,通过自建基地、与农户合作建设基地、指导农户建设基地等方式,不断壮大合作社的规模。合作社由原来的45人发展到现在123人。
天仓把农户的杂粮种植作为公司来管理。作为种植绿色无公害的杂粮生产基地,确保农产品成为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至关重要。合作社下决心从源头抓起,坚持把基地作为生产车间,把农民作为工人来管理,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培育产品,从产品生产环节就做到严格把关。严把种源关,确立种植荞麦、谷子、绿豆、高粱等杂粮,坚持自选自种。严把标准关,以农家肥为主、氮肥不超标、不打农药。对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的农户,合作社优价优先收购其产品;对违规操作者,合作社除拒收产品外,还解除双方合约。截至,合作社的范围扩大到那木、卧虎、兴隆、东明四个乡镇及内蒙和双山灌区的部分地区,拥有杂粮种植面积170多公顷,全部通过合作社要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天仓把农民视同公司员工来对待。天仓合作社在组织推动农业产业经营中,始终把农户当作公司员工,积极为农民提供信息,竭力为其生产生活排忧解难,赢得了农民的信赖和支持,密切了合作社与农户的合作关系。一是提供种子。合作社为每户加入的农民统一提供种子,由合作社根据农民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分发到户。二是技术服务。合作社聘请了农业专家实地指导、培训员工,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服务。形成了从种植、管理、施肥等技术服务。三是人文关怀。合作社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对农民的关心帮助从生产领域延伸到了生活领域。每年,合作社都拿出部分资金,采取聚会、旅游等方式沟通和加深农民之间的感情,救济救助困难农民,提高了农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天仓把农民的利益作为合作社的利益来维护。合作社之所以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合作社从不牺牲农民的利益,而是通过建立制度来保障农民稳定增收。一是以合同保障农民收入。合作社与每个农民签订了合同,明确了利益分配原则和办法,对农民收入作了具体规定,使农民有明确的收入预期。二是维护农民利益。合作社向农民提供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种子供应、统一认定认证、统一销售,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制定最低保护价收购杂粮。合作社按照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市价低于合同价时,以合同价格收购杂粮,市价高于最低收购价时,则随行就市,降低了农民的市场风险。
天仓着眼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变化,发挥党组织的最大作用,他们成立了天仓党支部,把抓党建与兴产业结合起来,依托产业促发展,真正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党支部负责做好政策宣传、合作组织、服务农民的工作,基本形成了支部带头、党员带动、下岗职工和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服务的格局,推动了杂粮产业化经营和下岗职工与农民共同致富的进程。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对联结企业(公司)、农户和市场,对促进农村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能够在更大空间、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实现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是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利益,解决卖难、提高比较效益、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二、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活动经费缺乏。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办公经费多由生产收入所得或自筹,与开展经营活动中需要大量资金差距过大。政府对其扶持力度显弱。经费筹措渠道不畅,仅有的经费只能维持基本活动的需要,而在引进新品种、发展新项目上资金不足。信贷资金匮乏,也从客观上削弱了合作社的服务职能,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组织规模不够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合作社规模偏小,其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仅起到单一的生产合作作用,难以实现“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目的。形不成合力,中介服务组织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在与农民的关系上,基本上处于松散状态,对产业的带动辐射能力还不够强。
3、内部制度不完善。专业合作社虽然制订了章程,但不能完全按章程办事,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不够规范,制度不健全,开展活动不够正常。合作社成员的素质不高,增加了合作社运作的难度。
4、部门配合不力。由于合作社是下岗工人、退休人员和农民组成的合作组织,目前主要依靠内部进行经营服务活动,还未引起有关金融及职能部门的有效重视,缺乏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以致出现贷款难、技术指导难等问题。
5、市场开发不够。专业合作社开发市场的力度薄弱,信息网络仍停留在较为闭塞的状态,在跨区域、跨行业、外向型发展上,信息量明显不足。尤其表现在市场信息缺乏,导致市场功能弱化,合作效益不高。这些都需要有关涉农部门建立综合信息分析处理平台,及时网上发布信息,宣传推介天仓品牌,提升天仓对外形象,拓宽外地市场,帮助合作社实现和外界大市场“接轨”。
6、品牌效果不明显。品牌是产品的无形标识,有形价值。天仓虽然制成了系列产品“三稷”牌,确定了以加工杂粮、艾蒿香为合作社的主导产业,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只限于双辽本地。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的优势没有放大出来。
7、合作社成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缺乏。合作组织人员素质不高与人才缺乏成为两大矛盾。一方面合作组织的发展需要组织管理人员有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现实中大多数成员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且缺乏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专业合作组织需要有一批有较高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而组织中缺乏这种人才,制约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三、对发展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1、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形成下岗职工、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良好格局
必须形成宣传教育鼓励下岗职工和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气候和氛围,同步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强对下岗职工和农民的培训和服务。抓好宣传教育。政府要创新工作思路,作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对有关法律的宣传教育力度,帮助引导下岗职工和农民打消各种不应有的顾虑,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中来。抓好培训和管理。政府要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各类培训机构作用,按照“社员选课、社会培训、政府买单”原则,制定长远科学培训规划,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社员为目标,以对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培养使用考核奖励作为重点,在政治上要给予适当的待遇。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切实为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搭建人才平台。
2、加大对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农业是基础产业,是事关农民富裕社会稳定的大事,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农业发展。项目资金扶持。以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想方设法利用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专业合作社具备条件的项目,有重点的扶持示范带动效果好的拥有“三稷”品牌的专业合作社,并努力把这个具有市场品牌,发展前景好、带动示范效果好的合作社培育为农业产业化“带头社”,真正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良好格局。宽松外部环境。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解决合作社的融资问题,尤其是金融部门应扩大服务范围,探索小额贷款捆绑使用,对符合条件的合作社积极发放贷款,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惠利率。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出台扶持政策,制定促进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为合作社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加快推进市场品牌建设,促进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
大力促进合作社的品牌化建设。规范运作提档次。政府要引导合作社根据有关规定设立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形成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成员共同出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实体型经济组织。标准管理上水平。扶持合作社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的标准化生产。引导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需要和订单要求,把科技创新和推广实用技术全面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加快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帮助合作社与农技部门结成对口服务关系,完善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生产、稳定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持。特色经营抢市场。引导合作社发挥比较优势,选准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竞争优势。需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占领市场制高点。规模发展强实力。政府要转变职能,创造条件,推动专业合作社打破行搿壁垒,突破区域限制,按市场要求这行扩张性发展,整合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
4、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琄制度。
狂后天仓的发展方向,天仓人18185;自己的构想,用几年时间天仓要有“天仓百公顷杂粮示范田、天仓杂粮深加工基地、天仓素6367;生态园”缛引进本粉生产16063;秸秆生产线、成立高科技农民培训中心;成立勌辽市天仓7653;贸有限责任公司,真正实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傪力解决百人再就业、带动千人合创业工程。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11
市区镇食用菌合作社成立于20xx年1月,是一家以香菇、木耳、灵芝等种植、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社的成立,有一番艰苦的奋斗过程,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还有一些认真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业的艰苦道路
合作社的社长叫,1983年,高中毕业后的因家境贫寒回乡务农,但几年的辛苦耕耘,都未能让走上致富的道路。1987年,他南下浙江开始了艰辛的打工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电视上播出的当地农民靠种植食用菌发家致富的节目,联想到家乡麻栎等适合香菇种植的硬杂树木面积达5万多亩,年采伐量可达2万吨,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不正适合香菇的生产种植吗?萌生了依靠家乡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香菇产业致富的想法。虽然有了明确的致富方向,但是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为此,毅然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开始了漫漫“取经”之路。他首先通过参加哈尔滨第五届全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的机会结识了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名誉会长张寿橙教授并拜其为师,起先张教授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并没有太多的关注,随着频繁的跟随着张教授上山“蹲”蘑菇点,观察蘑菇的最佳生长环境并随时请教,时间长了张教授开始留意起这个年轻人,他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有毅力、爱学习、有闯劲,所以把他毕生所积累的`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除了跟着张教授学习外,还密切关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食用菌培育种植的报道;还积极向有经验的农户学习请教香菇的品种、培育种植等相关知识;先后自费到山东寿光、浙江龙泉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向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取经”。转眼间到了20xx年。镇政府确定把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在资金、政策方面重点培育扶持。得知消息的迅速返乡,投入到火热的创业中。他首先以香菇为首个试验品种,可刚种出来的香菇,个头总是小不点儿,像发育不良似的,“难道还能让小香菇把我难倒了不成?”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劲,在经过仔细分析,数次试验后,他终于成功培植出了个头饱满、口感鲜嫩、营养丰富的香菇。成功了!当年的4个大棚为其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成为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食用菌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抗击突如其来的市场风险是很不利的。将所有菇农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合作社的想法渐渐在脑海中成熟起来。在他的积极推动下,20xx年12月,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当年有8户农民报名入社。合作社按照分户生产管理、统一加工木屑原材料、统一购买菌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输销售的运行模式,为农户提供菌种和技术支撑,并按市场价回收、销售,形成了“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模式,促进了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合作社现有20多户,50多人,拥有固定资产约200万元,有办公楼6间,接种室、培菌室1000㎡,配有高温锅炉输送机、木屑加工机、装袋机、超净工作台等设备。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合作社生产基地约120亩,香菇钢架大棚100栋,年生产菌棒30万棒,年总产量约30万公斤,销售额30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制作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输销售、分户生产管理、分户结算、生产运作良好。该合作社20xx年被授予省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示范单位,是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科技示范点。
二、技术上的新发展
在种植香菇的基础上,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一是在大田种木耳。20xx年,在镇华严庵村选址13亩,投资20多万元,尝试木耳种植并大获成功,当年就获利10万元。
二是制作灵芝盆景。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还采用先进的有机化栽培管理技术,实现了仿野生环境下大棚培育灵芝,当年收获的灵芝孢子粉又为其带来了10万元的可观效益。
三是反季节种植香菇。一改过去只有在冬季才能吃到香菇的做法,20xx年生产反季节香菇10万棒,从而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本地香菇供应。
三、几点建议
会长胡成功看后,非常欣慰,他对合作社的发展也提出了几点希望。
一是标准化问题。
他要求要把香菇、反季节香菇、大田木耳、灵芝盆景等要很好的总结,搞出标准化的东西,其它地点照这个标准去做就可以了。你写的标准化的书,我们可以给你印刷。露天木耳,效果很好。稻茬种木耳,是很好的结构,比经营好,种子问题是大事。可以先做成本低的,一家一亩,2万多的收入。以后再上其它的,家前屋后都可以做。
二是共同富裕问题。
20xx年12月23日,我们把中国食用菌协会香菇分会名誉会长张寿橙教授请到市镇来给区的同志讲课,目的是振兴山区经济,大家共同富裕。不能光想到自己,大富后要想到济贫。你发大财,周围发小财。期望不要辜负市、区领导的期望。
三是成立研究院问题。
成立研究院是为合作社提高档次。在市老科协下面成立的研究院,只要老科协不倒,就可以一直干下去。当然,研究院要基地、有品牌。不能再做小本生意了,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多条路子,积少成多,扩大发展。
合作社调查报告 篇12
根据市现代农业建设领导小组7月9日《关于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从农工部、农业局、农机局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了调研组,对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合作社各年发展情况。
到6月底,我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社29个,从登记时间上分:20xx年登记的10个,占总数的35%,20xx年登记的14个,占总数的48%,20xx年登记的5个,占总数的17%。最早在工商登记的木兰乡烟草生产专业合作社,登记时间为20xx年7月19日。
1、合作社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29个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方面13个(白莲4个、烟草2个、果业4个、花生1个、红薯1个、油茶1个),占总数的45%,养殖业方面12个(生猪养殖7个、蜂业3个、肉牛养殖1个、水产养殖1个),占总数的41%,农机服务4个,占总数的14%。
2、合作社注册资金情况。各类合作社共有注册资金1055.85万元,其中现金994.34万元,实物折款62.79万元,实物折款主要是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最多的为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达300万元,最少的为0.5万元,平均36.40万元。部分组织成员出资数额极少,难以开展经营活动。
3、合作社社员规模情况。各类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员832人,合作社平均成员为27名, 30人以下组织共19个,占组织总数的65.5%,人数最多的组织为113人,赣江源蜂业合作社在08年是曾拥有社员人数为86人,目前成员减少很多。全县合作社共有农民成员815名,占成员总数的97.8%,非农民社员17名。每个合作社农民成员都在81%以上。
4、合作社章程制度建设情况。多数合作社参照示范章程,结合实际制定了本社章程和相关制度,如财务社务公开、股金管理、资金管理、盈余分配、生产资料供应折让、社员产品交售、开支审批、现金存款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监督、公文和档案管理、学习培训等制度。章程制定程序比较规范的合作社占52%,章程内容比较完善,切合实际的占44%,重视章程和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执行较好的占35%。
5、“三会”建设及民主管理情况。30人以上的组织(10个)三会组织健全,三会活动较正常,基本能做到大会2次/年、理事会1次/季、监事会3次/年。理事会、监事会配合较默契的不多。多数组织议事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权制度,实行附加表决制度组织暂时还没有。民主管理做得较好的组织不多,有些组织理事会内部较民主,但社员大会作用发挥不够。
6、合作社服务情况。实行了信息、培训、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综合服务的合作社19个,占总数的66%,实行单一服务,如加工或产品销售的组织10个,占总数34%。服务内容,有提供“九统一”( 统一对外承揽生产订单、统一按规划要求组织生产、统一购进农资、统一良种供应、统一农事安排、统一技术标准和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调剂劳力和大型生产用具、统一品牌和包装)服务的,如烟草合作社所提供的服务;有提供“五统一”( 统一供应良种兽药饲料、统一执行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统一疫病防治和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品)服务的,如养殖类合作社;还有农机专业合作社所提供的“五统一”服务(统一提供农机配件、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承揽耕作事务、统一调配农机耕作、统一耕作价格和结算)。服务效果较好的组织有12个,服务效果一般的11个,服务效果较差的6个。多数组织的服务,如木兰的烟草合作社、珠坑的红薯淀粉合作社、华丰畜禽合作社等较好地促进了成员的规模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产品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了成员收入。
7、经营及利润分配原则情况。目前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组织仅1个,多数经营收入30万元以下,市场获利低。利润分配多数组织按章程规定只提取了10%的公积金,没有提取公益金的占多数。
8、财务管理情况。多数组织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都有兼职的财会人员,均按农业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记帐和核算。但财务报表不及时,报表质量不高。
9、带动农户情况。全县合作社带动农户7596户,带动方式以合同制、合作制方式为主。
二、好的做法近几年我县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好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发挥农民的源动作用,促进组织自我发展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我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全面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紧紧依靠参与者的才智及市场资源,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把专业合作社真正办成多数社员说了算,多数社员得实惠的组织。为激活、保障农民的主体作用,主要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一
是营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良好环境。把合作组织知识宣传列为新村抓点工作组的考核内容,把合作组织知识培训作为新农民培育的培训内容,把参观成功合作社列为对乡镇考核、对每个合作组织考评的重要内容。近三年我县一直重视组织参观,采取县乡统一和各合作社自行组织参观相结合的办法参观县内外好的合作组织,如,一直坚持的“万名群众看新村”活动,都把示范性合作组织列为活动的必看点,一些合作社还自行组织社员外地参观。
二是鼓励农民参与。如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三年来对验收合格的烟草合作社每年给予30元/亩的扶持,其中15元/亩给予参加烟草合作社农户的生产补贴。
三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参与管理的保障机制。指导合作组织建立了一系列的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明确了“三会”议事范围和步骤、参与对象、议事规则等问题。有效保障了社员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开展合作组织优秀负责人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了专业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2、重视发挥干部的拉动作用,促进组织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干部,特别是业务主管部门干部、乡(镇)村干部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专业合作社的全面发展。为此,我县在抓好合作组织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把发挥业务主管部门、技术服务部门和乡村干部的作用作为抓好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着力点:一是鼓励技术服务部门干部牵头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得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有技术部门干部担任合作社的理事长或监事长,如珠坑乡红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就是乡农技站退休的返聘人员、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是县兽医站副站长。二是推行“2+1”帮扶模式,即一名县、乡(镇)主要领导和一名业务骨干帮扶一个合作组织,把业务部门和乡镇新村办熟悉合作组织业务的干部安排到合作组织中结对帮扶。
要求帮扶干部当好“宣传员”,把合作经济组织知识、政府扶持政策宣传到合作组织中,宣传到各村小组和农村专业大户中,增强农户参与的自觉性;要求干部当好“指导员”, 在组建、股金设置、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经营运作、利益分配、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开展统一服务等方面给予精心指导,增强合作组织建设的规范性;要求干部当好“协调员”,协调各相关部门或组织,解决合作社在组建或运转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如办公场地、经营人才、税收减免、资金融资、品牌建设等问题,把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求干部当好“监督员”,监督合作组织合法经营和资金的正确使用,维护其合法权益,杜绝侵占、挤占、挪用、平调合作经济组织财物的事件发生,对合作经济组织损害成员利益的错误行为予以纠正,增强组织运作的合法性;要求干部当好“服务员”, 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分析预测市场,捕捉有效市场信息,拓展服务功能,降低经营成本,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提高效益,增强组织经济实力和市场获利能力,增强组织服务的高效性。三是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指导服务作用。县新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经常会同小组成员单位专业人员深入组织精心指导,现场办公,为合作组织解决困难。部门指导和干部的帮扶,有力的促进了合作组织全面发展,提升了合作组织质量。
3、重视扶持政策的驱动作用,促进组织持续发展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有助于推动合作社的发展,扶持力度大,农户参与组织的积极性就高,合作组织发展速度就快,组建的质量就好。为促进合作组织持续快速发展,我县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八项推动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如继续从县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切块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合作社建设;免费为合作社办理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对合作社办理农产品运输、检疫证明实行减半收费;对已登记且有固定办公经营场所、有实际运作的合作社,给予3000元开办补助经费;被认定为县级示范性组织的专业合作社,给予3万元扶持资金;对新获得省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专业合作社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10000元、15000元的奖励;对合作社优先承担项目实施,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生产用电优惠收费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为合作社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4、重视示范培训的促动作用,促进组织规范发展一是抓示范带动。把建设示范性合作经济组织列入了对乡镇、县直农口单位的考核内容,要求乡镇或相关单位年内负责抓好一个达县级标准的示范性组织建设,制定了《**县县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标准》。要求每个组织高标准做到“十有”:有登记证书、有固定办公和营业场所、有含该组织名称的标牌、有单独的银行开户帐号和组织公章、有必要的办公培训经营用具、有经全体成员讨论通过的章程和明确的服务职能、有规范运转的三会机构及办事机构、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5、重视督查考评的推动作用,促进组织平衡发展。针对我县合作组织建设乡镇与乡镇之间重视程度不一,发展不平衡,组织与组织之间进展不一样的情况,我县充分利用督查考评的手段促进乡镇之间,组织之间平衡发展。一是充实年终综合奖评选条件,完善单项工作考评细则。对年终组建新经济组织不达标的乡镇,不能参与综合奖的评选。单项工作考评细则对年内新组建的组织考评实行上半年与下半年区别计分,增加了对示范性组织建设及干部帮扶的考评内容;二是定期调度和不定期开展督导。每次的全县新农村建设调度会及每次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督查均有新组织建设情况通报。平时一般性督导侧重于对每个组织在软硬件建设及开展服务情况等方面的具体督导。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对新组织建设重视不一,进展不一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一些合作社建社目的不纯。
有的合作社是基层为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一手炮制出来的,目的是应付新农村建设检查,有的是为了套取扶持资金,有的是养殖户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优惠政策成立的。不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形式办社,合作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现有的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30人以下的组织占65%,经营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组织占多数,而且这些组织做大的希望渺茫,对市场的影响力极为有限,带动社员增收的能力也不强。社员的出资数额小,有些合作社收购社员产品的资金都没有,难以有效开展经营活动。
2、农民合作素质低。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不强,小农意识仍很严重,普遍缺乏大局意识,社员议事意见难以统一。一些不愿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主要对合作社的管理不放心,怕麻烦。
3、合作社人才缺乏,严重影响组织活力。在农村,具有公平公正、无私奉献、甘愿为众人服务的思想品德和兼具懂经济法规、熟悉市场规律、善经营管理素质的带头人少之又少。有些带头人有前者品德又没后者能力,有后者才干又没前者品德,致使多数合作组织缺乏活力。
4、合作社的民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章程、制度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章程、制度管社的意识要进一步强化,“三会”议事要按章程规定进行。合作社资金(包括股金)管理要民主,资金运行要透明,利润分配要合理和规范。
5、合作组织知识宣传普及不够,效果不佳。当前干部、群众包括合作社成员对专业合作社知识的缺乏是影响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工作建议、要搞好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现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向合作社集中,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为加快专业合作社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地和发展基础。
1、把培训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人员培训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信贷和投资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有合作思想、懂得如何指导服务组织发展的领导干部和具体管理合作组织的负责人,增强基层干部和合作组织有关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2、进一步加强专业合作社的民主建设。规范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确保大多数人的利益。防止滥用民主、极端民主,贻误时机,影响工作效率。防止负责人独断专行或理事会少数人说了算,以致决策失误,损害多数人的利益。
3、适当提高合作社的社会地位。将适合合作社执行国家的部分支农政策交由合作社落实。在各级人大、政协机构中安排适当代表或政协委员名额给合作社负责人,让他们能代表成员参政议政,提高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以此激发农村更多的能人参与合作事业,带领众人实现共同致富。
4、加强指导和管理。职能部门要坚持“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原则,搞好对合作社的建设指导,及时对合作社机制建设和内部各项制度建设、日常民主管理、会计核算和盈余分配等提供指导;经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大对合作社财务工作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国家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以规范
财务行为,稳步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定期对合作社的负责人、财务人员等进行相关管理、财务知识的培训,定期对合作社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帮助合作社搞好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