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村失学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热门3篇》
关于某村失学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通用3篇)
关于某村失学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一个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现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我县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集镇1个、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社区、村)2个。
(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20xx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我县精深的红军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37名,建成了4个楹联文化村,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5个村、2个镇、1所学校、2条街道、2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关于某村失学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2
教育作为传递信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武器,历来都受到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而有关适龄儿童上学这一问题更是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自推行“义务教育”以来,我国的适龄儿童上学现象有了强有力的保障,特别在基础教育的普及这一问题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在相当多的地区儿童失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获悉,我国3亿儿童中未入学率近1%,农村地区以及偏远山区的部分儿童仍得不到最基本的教育保障。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利用暑期时间成立了“绿草环”社会实践调研组,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井叶特西乡采竹村失学儿童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实践地概况
1、1地理状况
美姑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国家最早认定的141个贫困县之一。总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8%。
井叶特西乡位于县城东北,地处黄茅埂中段西麓。东与雷波县谷堆乡接壤;南与合姑洛乡和巴普镇连界;西邻西甘萨乡;北毗瓦西乡。总面积61。13平方公里,乡驻地特西,距县城20公里,海拔2600米。合木公路穿越乡境,有过境客车通县城。乡境地形复杂,山高沟深,气候寒冷。东北倚黄茅埂的书祖采洛西峰,海拔3697米,西部最低处海拔2200米。耕地和村寨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米左右地区。
采竹村隶属于美姑县、紧挨依嘎村、尔波曲村、普千村、西甘萨村。
1、2历史文化
美姑县是彝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由于生存环境相对闭塞,一直沿袭着奴隶社会的生活方式。直至解放前夕,当地仍存在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当地村民祖先大多都沿袭奴隶生活。
(二)、当地教育普及情况
2、1教育情况:
采竹村(由四个组组成)仅有一间小学,仅采用彝语教学。当地孩子们大多数都没有读书的经历,能上学孩子也仅仅止步于小学;乡里、县里设有初中,采用汉、彝双语教学;高中设在美姑县城,采用汉语教学。具了解,当地采竹村老师都是由乡里聘请过来的,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以及老师素质问题,受教育的水平不容乐观。
在我们走访的过程,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数据:
一组:44户人家、32个孩子小学、9个初中
二组:21户人家、5个孩子小学、没有初中
三组:6户人家、没有孩子读书
四组:25户人家、8个孩子小学、没有初中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当地的教育水平以及相应的普及状况,主要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点:大多数适龄儿童不能正常上学;上学的孩子不能坚持完成学业。
2、2原因分析
a、意识问题
当地地处山区,且长期受到压迫思想的侵蚀,让当地的村民不能很好的意识到上学的重要性,有些村民甚至不知道上学是什么,更不要问他们外面的教育状况了。当地衡量价值的标准不是教育带来的长远价值,而是简单的牲畜占有量,换句话来说就是,谁家的牲畜多就意味着更富有,因此,孩子们更多地被选作劳动力,教育不能很好的深入人心。
记着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走访了一名叫做阿作日诺的家里,阿作日诺家里有三个孩子。走进院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并且猪和鸡等都散养在里面,气味很是难闻,在和他们的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并不知道学校是什么,在他们的意识里,学校就是孤儿院,只有免费才会去,否则不如多帮家里分担一些家务。听了这些,让我们一行人非常震惊,试想一个连学校都不知道的家庭,怎么会要求他们了解上学的意义?
从当地教师的口中,我们得知大多的父母不支持孩子上学,即便是上了学孩子也大多坚持不到初中,因为在当地居民的思维中,孩子们能够认识几个字,到外面打工挣更多的钱,不受骗就可以。上学是为了打工,这是多么可怕的想法埃
b.经济问题
当地地处高原,三面环山,这样的'环境强迫他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大多数当地居民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生活来源十分有限。这样的生存环境,加上严重的超生现象,迫使很多家庭选择放弃孩子的学业。因为在他们开来,这是一笔相当不划算的买卖,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
孩子上学的费用:小学(不住校)200~300/学期
小学(住校)500~600/学期
初中500~600/学期
家庭收入:一只羊400~500
一只牛1000~
“孩子们上学以后不一定会有什么出路,而如果多一个孩子作为劳动力帮家庭分担劳力,这样不仅省去了后顾之忧,而且也帮助家里争取了更多的收入”当地村民解释道,其实,超生一个孩子要多花费10000元,如果用这些费用在来计算一下,其中的潜在价值将会更加明显。
c、客观条件
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井叶特西乡共由13个村子组成,自XX年开始推行义务教育,可以说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步伐慢了很多,从XX年以后,女生允许接触书本,当地建起了学校;不过至今,由于地理、民族、语言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适龄儿童上学的进步紧张过慢。当地小学采用彝语教学,教学条件十分艰苦,并且没有专门的负责教师,初中设在乡里,采用双语教学,离孩子们生活的村里最短也要有半个多小时的车程,高中仅仅设在美姑县县城,采用纯汉语授课;孩子们在村里读完小学以后,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也会觉得读书吃力,更不用说语言对他们带来的困扰了。
经美姑县当地教育局反映,当地正在开展“新村建设”计划,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针对井叶特西乡各个村的经济进行扶持。我们采访时“新村建设”已经开始实施,不过要想在全乡彻底展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
长期的思想僵化、保守落后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经济也制约着居民对新鲜事物的涉猎,地区之间的确存在某些不平等,特别是与我们联系甚少的大凉山,意识经济等等一系列因素已经成为阻碍当地正常健康发展的悬崖峭壁,超越了周围的大山,阻挡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三)、解决方案
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中国石油大学绿草环调研组针对当地情况,认真分析,初步提出三点建议:
a、从基本做起,首抓经济。首先应该大力宣传,呼吁更多的组织基金会来关注当地儿童失学状况,成立相应的机构在物质上给予当地必要地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已经成立了“绿草环”一助一爱心公益组织,对当地上学儿童进行每学期固定资金支持,并定期对当地儿童进行慰问。
b、从根源抓起,思想启蒙。针对当地村民普遍比较盲目钝化,应该联系当地政府教育局定期派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前往当地支教,帮助孩子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定期向他们展示外面的世界,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的思想与外面的世界保持联系,使当地居民从内心深处接受教育,懂得教育。
c、从政府做起,政策支持。教育说到底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当地教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保证孩子们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当地政府还应对已毕业及即将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知道与帮助,防止出现寒窗苦读数十载最后落得个无人问津的结果。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也只有亲眼见到的人才可以体会。利用暑假的十几天的时间,我们一行人进入了大凉山,也爱上了这个地方。这里的人真的很朴实,真的很可爱;每当看到那些些许凌乱下透漏出得纯真笑脸,以及他们的热情好客,我们的心中便充溢着说不出的感动。所以希望这样一个可爱的地方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更多人的帮助。省下一些名牌服饰,省下一些大手大脚,多一些问候,多一些帮助,说不定就可以帮助一个渴望上学的孩子,甚至可以他们的一生。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一个母亲的孩子,每个人生下来本应该注定是平等的,真的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伸出你们的爱心之手,迈进那个需要关怀但是却有充满希望的地方。
关于某村失学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失学儿童成为了国际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最近看到了这样一幅图片:一个小男孩孤独地站在乡村的高山上,手上捧着一本破破烂烂的书,他很想学习,但因家庭情况无法上学。这就是一位失学儿童。为此,我对失学儿童的情况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上网查询目前全世界和中国有多少失学儿童。
2、走访一些偏僻的小山村,看看那些地区失学儿童失学的原因。
3、问问老师和同学,谈谈他们对失学的看法。
三、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走访山村儿童失学几点重要的因家境贫寒而无法供孩子原因上学。家长患病,需孩子伺候生活,以致失学。部分家长重男轻女,认为女孩上学没有必要,被迫失学。部分儿童不愿上学,自愿辍学。上网失学儿童数量全世界共有1。26亿的儿童失学,中国有300万儿童失学。其中女孩占了百分之五十六。老师、同学对失学又怎样好的应该多筹集一些善款,多办解决方案一些募捐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上学。
四、结论
1、要想帮助失学儿童,最重要的是大力开展失学儿童募捐活动,筹集大量资助基金,用这些资金建立免费专校,解决他们的上学难题。
2、大力劝说自愿辍学的儿童重返校园,积极学习。可以以赏罚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回正道,不误入歧途。
3、对心里仍存有“男尊女卑”的家长做思想工作,说服他们放弃这种封建社会的思想。同时让这种家庭中的女孩也能走进校园。
今后,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竭尽全力资助失学儿童,才能让他们上学,这同样也是为祖国,为我们的未来着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