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生物调研报告(汇总5篇)正文

《生物调研报告(汇总5篇)》

时间:

生物调研报告(精选5篇)

生物调研报告 篇1

一、生物质能概述

生物质发电主要是利用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为原料,也可以将城市垃圾为原料,采取直接燃烧或气化的发电方式。近年来中国能源、电力供求趋紧,国内外发电行业对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生物质能发电行业应运而生。

世界生物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开始积极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行秸秆等生物质发电。自1990年以来,生物质发电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始大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中国拥有充足的可发展能源作物,同时还包括各种荒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等。如加以有效利用,开发潜力将十分巨大。为推动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我国实施了生物质发电优惠上网电价等有关配套政策,从而使生物质发电,特别是秸秆发电迅速发展。最近几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等大型国有、民营以及外资企业纷纷投资参与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建设运营。

至20xx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累计并网容量5819MW,其中直燃发电是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其次为垃圾焚烧发电。国家在相关行业政策上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随着产业政策的逐步完善,生物质能发电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xx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针对当前我国生物质发电的现状,拟从目前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容量及分布、政策、投资和建设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当前我国生物质发电厂,在(融)投资机运营成本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对生物质混燃发电这种方式的优势做出了论述;最终,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及分布

中国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农用秸秆、畜禽粪便以及其他农作物副产品,据估计中国目前每年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质约为7.96亿t标煤,而目前的实际使用量仅为2.2亿t标煤,每年在田间焚烧或丢弃的生物质约有2亿t;预计到20xx年中国

可利用的农用秸秆及能源林产量将达到9亿t。远期可开发的生物质能可达10-15亿t标煤。如将每年的4亿t秸秆充分开发,可相当于8座三峡发电站,每年能帮农民创收800亿到1000亿元。

首先从发电方式上: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xx年的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不低于13000MW,具体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量8000MW,沼气发电20xxMW,垃圾焚烧发电3000MW。这意味着到20xx年,秸秆直燃发电的比例在生物质发电装机量中的比例高达61.5%。

其次从生物质发电的地域分布上:中国当前生物质发电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该地区的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其次是中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占22%和15%,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一共占10%左右。20xx年,江苏省生物质装机容量已达613MW,其次为山东省496MW,其他几个生物质发电大省如河南、浙江、安徽、湖北、黑龙江、广东和吉林的装机量在234-328MW之间,生物质发电在各省的分布与中国农业秸秆资源的分布是总体

最后从生物质发电在有关企业分布来看:目前生物质发电总装机量最大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分别为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及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投资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公司中,除五大发电集团外,还包括中节能、江苏国信粤电、皖能电力及等众多企业。由此可预见,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政策的不断明确,及常规火力发电因市场煤价与计划电价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效益问题,十二五期间,将有更多的电力企业投入到生物质发电的开发中来。

我国的生物质发电技术主要以秸秆直燃和垃圾焚烧发电为主,直到20xx年底,以农林废弃物为燃料的规模化并网发电项目仍是空白。自20xx年12月国能集团单县生物质发电工程作为中国第一个生物质直燃发电厂投入运行以来,秸秆直燃发电发展迅速,当年就核准了超过1000MW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之后,装机规模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到20xx年中期,已有18个生物质直燃电厂投产,总装机容量450MW;到20xx年底,发改委核准的项目已经超过100个,生物质发电的总装机规模达到3150MW。

到20xx年底,投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厂已经超过30个,另外在建的30余个,生物质直燃发电的装机容量约750MW;截止到20xx年6月底,已核准的生物质发电项目累计超过170个,总装机规模达5500MW,其中并网发电的项目超过50个,生物质直燃发电的总装机容量达到20xxMW以上。

20xx年底单县生物质发电项目投运后,国家发改委就核准了约50个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但因生物质直燃发电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且需要1年多的建设周期,因此直到20xx年底,真正并网发电的直燃项目才在生物质发电总装机量中占据主要份额。虽然到20xx年核准的项目已经超过170个,但真正并网发电的秸秆直燃项目也只有50多个,并网发电工程占已经核准的项目的比例仅为30%。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有个别地方政府核准欠严肃的原因,但电价及税收等政策执行不到位、燃料价格的保障机制、及电网调度等问题,也是主要因素。

三、政策分析

从20xx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国家就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随后又发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支持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发电的办法条例

20xx年初,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生物质发电的电价可获得15年的0.25元//kWh的补贴,并规定混燃常规能源比例超过20%的不享受该补贴;

20xx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出生物质发电的装机规模在20xx年和20xx年分别达到5500MW和30000MW;

20xx年3月,《关于20xx年1-9月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将部分亏损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的补贴额度从0.25元//kWh提高至0.35元//kWh;

20xx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为生物质发电上网扫清了障碍;

到20xx年底,《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对秸秆发电项价统一提高到0.75元//kWh。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还及要文件的实施和推行。

四、生物质发电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分析

与常规的火电发电项目比,生物质发电使用资金的密度低,因此投资方在投资该类项目时往往比较谨慎,而中国又缺乏固定的大规模的能源基金用于生物质发电的开发,同时又缺乏有效的可再生能源融资机制。反观欧美等国,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投资主体往往是政府、国际金融组织、风险投资及其它民间资本,相对来说该行业的融资渠道和来源较广,这是未来中国生物质发电行业融资方面需要借鉴的一点。

以国能生物质公司为例:其在起步阶段就分别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和花期银行的贷款和投资,并在后期得到了建行280亿的贷款承诺,从而为其初期的圈地以及后期对欧洲百安纳和欧洲锅炉集团公司的收购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基础,并扩大了中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可见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就很难有现在这个世界最大的生物质发电集团。

有关学者还对秸秆直燃发电在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适宜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比较适宜建设生物质直燃电厂的省份,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黑龙江、吉林等中国粮食主产区,而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发达地区和青海、宁夏、甘肃、陕西等西北地区则不宜大量投资生物质直燃项目,而实际证明中国目前生物质发电50%的投资就集中在华东地区等经济适宜度较高的地区。独立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初期建设成本及后期的燃料费用、运行费用都较高。目前的初期的投资建设成本仍为8000-10000元//kW,初期投资就是常规火电投资的2倍;生物质发电企业的实际税率通常达12,,也高于常规火电企业的6%一8%。

同时,秸秆直燃发电厂的运营效率较低,发电标煤耗较高。目前秸秆燃料的消耗率约为1300g/kWh,如按秸秆燃料的发热量为标煤发热量一半进行估算,生物质发电每发1kWh所耗标煤量约为650g;而20xx年全国火力发电的平均煤耗为335g/kWh,其中1000MW级的发电煤耗更是仅为285g/kWh左右,这就意味着生物质发电的煤耗高达常规火电煤耗的2倍或以上。

在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实际运营中,燃料成本更是占到了电厂运营成本的70%,设备折旧费及其他维护管理费用约占30%。这就意味着燃料价格将成为影响生物质电厂盈亏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生物质发电在中国的兴起,秸秆的燃料价格已经从最初的200元//t涨至现在的450元//t以上,据估计电价中的燃料成本就高达0.4元/kWh,远高于燃煤发电。

生物质发电根据其燃烧方式的不同,分为燃烧发电和气化发电,目前,生物质燃烧发电是生物质发电的主体,它又分作:纯燃生物质发电和煤粉炉掺烧生物质发电。其中,纯燃生物质发电重点需研究解决燃料供应、储存和燃烧方式以及燃烧过程的结渣和腐蚀等问题;煤粉炉掺烧生物质发电则需重点解决好掺烧模式及掺烧比例等问题。

对比中节能宿迁生物质电厂、国能射阳生物质电厂、山东十里泉电厂及国电宝鸡第二发电有限公司四个生物质发电项目运营的经济情况来看:宿迁生物质电厂、射阳生物质电厂为纯生物质发电,十里泉电厂及宝鸡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为火电厂掺烧模式。

山东十里泉电厂(2X100MW+2X300MW)投资近8000万元人民币从丹麦引进生物质预处理设备,对打包秸秆进行切割,然后通过鼓风机吹入炉膛,在原煤粉燃烧器二层中专门布置了一层生物质燃烧器。这套生物质预处理切割设备只适合切割打包秸秆,而秸秆燃料价格从最初建设时的200元//t涨到近500元//t,原料成本大大增加。由于引进的生物质预处理切割设备不能切割相对更便宜的玉米杆、树枝或其它难以打包的生物质燃料,这使得降低燃料收购成本手段有限,好在山东十里泉电厂掺烧生物质得到了山东省0.08元//kWh的电价补助,故尚能维持。

而国电宝鸡第二发电厂((4X300MW)在西安交通大学相关研究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掺烧模式。电厂基本没有对设备投资改造,采用现有的ZGM型中速磨直接粉碎压型生物质燃料,避免了设备投资的增加,电厂直接收成型生物质燃料,提高了燃料品质保证性,也提高了电厂对生物质燃料的适应性。目前宝鸡二电厂主要采购便宜的玉米杆、树枝、锯末、药渣等压型生物质成型燃料,运到电厂后,在一系列技术保障下,类似煤一样处理燃烧。这样,在生物质燃料供应不足时可以适当降低生物质掺烧比例,能较好控制生物质燃料价格,在目前没有得到国家或省上财政补贴的情况下,还能维持掺烧,其发电成本远低于纯烧生物质电厂,也比十里泉电厂的掺烧模式要低得多。

生物质混烧相对于纯烧有着巨大的经济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首先,可以在秸秆燃料供应不足的季节降低生物质的掺烧比例,通过降低自身需要避免农民哄抬生物质的价格;

②不增加设备投资,直接采购压型生物质掺烧模式,可大幅度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

③在大型火电厂掺烧生物质,其机组的参数远高于目前小型纯烧生物质机组(水冷振动炉排或流化床机组),从而其机组的发电效率高,目前生物质直燃的发电效率仅为15%左右,而将生物质与煤在高参数的机组上混燃,发电效率可高达38%以上,是生物质直燃发电的两倍,也就意味着在同样的生物质发电量下。

生物调研报告 篇2

加快生物资源开发是实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工作的重点。做好此项工作,将对全县整个农业农村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以畜牧、薯类、蔬菜、林果、水产、种子和天然药物为主导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格局。20__年,全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值达__*亿元,其中,畜牧产值达__亿元,薯类产值达__亿元,蔬菜产值达__亿元,林果产值达__亿元。

(二)产品开发企业时有进入

通过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客商落户会泽投资办厂,同时,也集聚了大量民间资本注入生物资源产品开发行列,并形成一定规模。黑龙江鲟龙有限责任公司在__镇投资300万元进行水产养殖,20__年后,公司将每年上市商品鱼700吨,种苗500万尾,产值超过1500万元;__畜牧养殖加工有限公司在者海镇拖茨村投资300万元建设了__黑山羊选育扩繁基地,并在县城筹建畜产品交易及加工市场,每年可实现产值500多万元。

(三)产业化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

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薯类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林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种子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水产产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县内生物资源开发产业重点乡(镇)基本建立了信息服务网络,各种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应运而生,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四)品牌战略稳步推进

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质量监测为重点,加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共认定无公害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品基地4个,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3个,乐业辣椒和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已被列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基地,正积极申报认定__、__、__、__四个乡(镇)三万亩商品蔬菜基地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认证娜姑弯葱、甜脆玉米、青花、花椰菜、莲花白等五种产品为无公害农产品和马铃薯为绿色食品。

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我县虽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与生物资源开发配套的水利、电力、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仍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制约着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化程度低。我县虽然出现了部分生物资源开发企业,但从总体上看,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带动能力弱,加工比重小,精深加工则更少,基本上处于原料销售、粗加工阶段,对原料的加工远未形成规模,这与原材料的大量供应和市场的旺盛需求形成巨大反差,不仅没有能力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也不利于技术改进,这对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三)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县现有的生物资源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仍较滞后,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不健全,大多数生物资源产品销路还不够广,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竞争力弱,产品的供应体系尚未健全,对生物资源产品的增值、增效贡献能力不强,这与发展现代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另外,现有的绝大多数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弱,难以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生物资源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

(四)天然药材及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落后。由于起步较晚,我县天然药材产业只有大海承担着建设“重要濒危药材雪上一枝蒿人工引种驯化栽培研究”项目和者海种植黄芩、柴胡、当归、桔梗等。同时,药材加工企业的资源消耗能力与现有药材的供应还有一定差距,现有制药厂对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

三、加快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调整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坝区、半山区和山区各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产品产业带,实现生物资源创新产品从单一到多样、从低品质到高品质、从低需求弹性到高需求弹性、从初级原料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转变,才能最大限度提高生物资源经济效益。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物资源产业,实现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大力推进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生物资源

一是建立健全生物资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二是积极扩大生物资源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范围和规模,大力发展无公害生物资源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从“生产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我县生物资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对生物资源标准化生产的投入,建设一批环境优美、资源利用合理、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生物资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示范乡(镇)。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生物资源创新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网。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加快建立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以我县主要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乡(镇)机关所在地和主要交通干线为依托,在生物资源产品集散乡(镇)兴建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专业批发市场。二是加快建设农业信息网。建设好我县农业信息平台,加强各乡(镇)农业信息网点建设,形成信息网络,定期不定期及时向农民和经济实体发布政策、供求、价格、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有条件的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专业大户都要逐步开通农业信息网。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销售网。以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民间销售队伍,鼓励已经成立的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开展活动,促进产品、信息、资金的流通和周转。四是加强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加大农产品流通领域整顿力度,严禁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强化农村市场的管理和调控,依法治理市场,形成公开、平等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确保产品顺畅流通。五是健全法律支撑体系。贯彻落实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法律规章,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建立完善我县的地方性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为促进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生物资源产业化发展

龙头企业是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的关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壮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加工企业。一是实施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品、市场、产业相互联动,集中力量重点培强壮大产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型、专业市场型、中介与运销服务型的多元化产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我县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市场主体。二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凡是能够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不论是何种经济成分,谁有带动能力,谁就是产业“龙头”,就要重点扶持发展。同时,要把培强做大产业“龙头”与发展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相结合,使这类产业“龙头”由弱到强,由少到多,创出名牌产品,带动结构调整,带动基地建设,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要支持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增强竞争力。

(五)实施科教人才战略,增强自主开发创新能力

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必须依靠人才和科技,建立人才和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一是重视、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市场营销人才,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县现有的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的科研优势,加强对主要优势生物资源产品的技术研究,着力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建立科技人员培训、轮训制度,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新科技人才。三是强化科技推广,形成以县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生物资源产品加工企业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不断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四是充分发挥农科所、畜牧站等科研单位的作用,创办一批生物科技示范园,使之成为生物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民营企业把市场前景好的科研项目和新成果拿到我县试验开发和示范推广。五是建立完善科技推广、科普服务体系,发挥县、乡农林牧等科技服务组织的作用。

(六)实施综合开发,加快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发展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施综合开发。一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发展设施农业,抓好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县乡公路、农村通讯、农业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发展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围绕生态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抓好小集镇建设,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实施良种工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育与引进相结合,开展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创造更多的良种品牌。建立和完善新品种选育,良种生产、加工、销售和推广服务体系,推动种子生产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商品化生产转变,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布局区域化。三是实施试验示范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发挥试验示范、典型引路作用。

(七)实施扩大开放战略,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发展

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必须扩大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招商引资促发展。一是建立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用足用活对内对外开放、人才引进、财政税收、高新技术发展、国企改革和非公经济发展等优惠政策,并制定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政策措施,尤其是制定灵活具体的土地使用政策,降低企业建设初期的生产用水、用电、用气和通讯费用。取消产业发展限制,减少各项行政审批和检查项目,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通过建立生物资源开发园区和示范园区以及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大力吸引国内外企业、社会和个人投资开发。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设计包装一批精品项目和产品,利用互联网、展洽会等,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使大批资金、项目、企业涌入开发,成为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生力军。

(八)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国家、省级生物资源产品知名品牌

品牌是生物资源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名牌是生物资源产品占领市场的“绿卡”,产业化发展必须走品牌之路。根据国家生物资源产品质量标准,抓好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和优质产品的品牌申报、认证工作,重点围绕绿色食品、生物化工、天然药物创办品牌,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对创出国家、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名牌带动,扩大我县生物资源产品知名度,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生物调研报告 篇3

为科学谋划我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全县生物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以生物产业工业化提升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促进传统生物产业向现代生物产业转型。根据3月1日县委汤副书记主持召开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会议,县创新办严格按照

在产品开发上,公司现已自主开发的30多项除虫菊生产技术已申报了国家专利,其中20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3项获得新型技术专利证书。公司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25%-70%的除虫菊素原药、云菊5%除虫菊素乳油、可湿性粉剂、水乳剂、除虫菊干花、80目花粉和花渣粉等除虫菊系列产品,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20__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4万亩,收购干花5000吨。目前,县创新办正配合森菊公司深入到各乡镇宣传动员,抓好种植规划前期工作。

2、万寿菊产业快速发展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前景广阔

1、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倍受青睐

我县依托阿庐旅游食品 (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苗木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花卉产业方面,我县在金马、中枢等地逐步引进玫瑰、火龙株等品种进行种植20余亩。苗木方面,目前,我县白水镇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主要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云南尖顶红栾、云南樱花、多花含笑、云南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其它花卉产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县创新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实施,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已启动,我们正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

2、重楼、金银花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种植,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又在三塘乡试验种植柴胡30亩,在立岗、红石岩种植板蓝根600亩,进一步丰富了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实行目标考核

县、乡各级始终坚持把生物产业开发工作纳入对下中心目标责任考核,年初层层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产业工作重点和具体发展任务,做到组织有领导,实施有人员,工作有目标,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科技培训

为提高生产者科技素质和产业发展水平,各乡镇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举办培训班,请专家、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授课,播放电教片,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等办法对广大农户进行生产科技培训,解决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突出产业重点

在产业开发工作中,各乡镇围绕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重点,立主体,打品牌,创特色。坝区乡镇着力发展灯盏花、除虫菊、优种蔬菜、水果等产业。山

区乡着力发展三七、草乌、万寿菊、生姜、苦荞、魔芋、干果等产业,各自打造区域特色,全县初步形成一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

(四)出台扶持政策

在新兴产业培植发展起步阶段,县级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大多乡镇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从种子、化肥、农膜方面给予适当扶持。

(五)创新发展模式

(六)依托企业带动

在灯盏花、除虫菊、万寿菊、苦荞、魔芋等特色产业的培植中,我县充分发挥红河千山公司、红河森菊公司、曲靖博浩公司、阿庐旅游食品公司等地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知名度,延长产业链,提高生产值,使产业逐步做到做强,健康发展。

(七)做到两个兼顾

各乡镇认真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既注重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不丢传统老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储备总量和发展后劲。

(八)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在产业培植工作中,县、乡切实把生物产业开发列入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行政主要领导挂帅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成立由行政首长任组长,农、林、畜、生物产业办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物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抓规划布局,抓工作落实。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共媒发展。

二是服务到位。县、乡各级和龙头企业都配备精干高效的产业开发技术人员或生产辅导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跟踪服务,技术指导,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各生产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宣传到位。县、乡狠抓产业工作宣传,全面加大产业宣传力度,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积极投身到生物产业开发工作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生物产业总体实力还不够强,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制约生物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小。总体来看,全县产业仍然小而杂,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多,虽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还小,不够深层开发需要,特色效益不明显。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够,企业生产加工吞吐能力有限,产能小,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较弱,龙头带动辐射作用有待提高。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销不能有效对接,产业链短,产品价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群众抗风险能力弱,企业信誉度不够高,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擅自单方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生产科技素质偏低,科技支撑不够,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

五是产品深度开发不够,我县除烟草外,灯盏花、除虫菊等大部分生物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基本处于原料型生物产品,产品品种较为单一。

六是品牌带动效应不明显,全县至今没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生物产品,除灯盏花“千绿”等6个产品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产品市场认知度还很低,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

七是产业投入还不够,社会资本进入不多,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扩大再生产和产品深层开发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四、生物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五个力度”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一些新产业的培植上,群众往往持等待观望的态度,需要各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投入

一定的发展启动资金,发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扶之上马,送之一程。

二要加大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大项目带来大发展的思想,多方争取上级生物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带动。同时又要优化投资融资环境,打造投资融资平台,敞开投资融资渠道,跨区域协作,引进实力较强的现代企业到我县进行生物产业开发,提升生物产业品位。

三要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在优良品种的培植引进上,在高新产品的研发上,要全方位加强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全面加大开拓创新力度,要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快一拍,抢一步”的发展战略思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抢占市场空间。

四要加大质量品牌建设力度。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品牌是质量的外在表现。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大力推进我县灯盏花、除虫菊等生物产业质量品牌认证工作,努力打造特色生物产品知名品牌。

五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要在深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要大力宣传引导,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做到宣传引导而不误导,在产业培植中引导群众对比算账。

(二)解决“六个问题”

一要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效应,拓展销售市场,延长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解决产业做不大,做不强,走不远的问题。二要通过优化布局,主打品牌,扩大规模,增加总量,解决产业小而杂,汽车拉不了,火车不够拉的问题。三要通过加强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生产者科技水平,集约化生产管理,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四要扶持企业强龙头,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最终都要依靠企业的成长壮大来支持,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发挥和依靠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提升全县生物产业,不断提高全县生物产业精深加工水平,解决产业无龙头企业带动和带动不力的问题。五要坚持以资源为基础,立足优势、面向企业、对准市场,着力解决“三有三无”的问题,

既有资源无基地、有基地无规模、有规模无标准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生物原料基地建设。六要抓好营销拓市场,加强 三是加快发展生物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我县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水文气候条件,还有国家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全县打下的农田水利设施优越条件,可以利用烟区农田进行有效轮作发展其它生物产业。

(三)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目标

(四)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战略

1、特色战略

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有资源优势的、具有特色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苦荞和野生中草药等生物产业,是我县生物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拓展战略

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但产业链不长,效益偏低,要通过技术进步,向新的产业领域拓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开发效益。依托我县丰富的物种,积极开拓有条件提升的产业和项目,在健康、无公害、能源、环境等需求的巨大拉动下,将生物能源产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优势的产业。

3、提升战略

运用新的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以及产业运行机制,继续改造和提升烟草、水果、蔬菜、灯盏花、除虫菊、万寿菊、三七、草乌、苦荞等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形成我县的优势生物产业。

4、名牌战略

我县生物产业知名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低,品牌效应不高,至使我县产品难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因此,要围绕市场需求,加大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新力度,实施名牌战略,着力开发我县除虫菊、灯盏花、草乌、荞系列名优产品。相关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帮扶企业做好、做大名优产品,加强宣传,扩大市场。通过名优产品的开发,扩大我县生物产业的知名度,提高生物产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大幅度提高生物产业的经济效

>5、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物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和人工引种驯化种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五)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重点

1、烟草产业

烟草产业今后的发展,要推进原料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烟叶特色优势,加快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构建适应卷烟要求的原料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型、安全型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努力提高产业总体竞争力。烟叶种植基地布局在全县8个乡镇,到20__年,种植烤烟16万亩左右,产量50万担左右,实现总产值40000万元。

2、绿色食品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今后的发展,要瞄准国内外绿色食品市场,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规模。到20__年实现总产值149000万元。

水果产业。今后水果产业的发展,要在调整品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通过无公害化生产、产品深加工和水果采后加工(包括分级、消毒、打蜡、包装等)、储运、市场体系建设等方式,打造高原梨等特色品牌,实现水果产业的升级,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到20__年,全县各乡镇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实现产值36000万元。

荞系列食品产业。依托阿庐旅游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全面加大旅游食品和保健用品的开发创新力度,从苦荞中提取芦丁的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到20__年,荞产业发展到3万亩,实现总产值5000万元。

酿酒产业。依托红河苦矻矻酒业有限公司、兰益酒厂等企业带动,全面加大特色酿酒业开发。到20__年酒产量达10000吨,实现总产值80000万元。

魔芋产业。魔芋产业发展要扶大扶强鑫晟魔芋有限公司,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加大素食品和保健用品的开发创新力度,到20__年,在全县各乡镇种植魔芋0.5万亩,实现产值3000万元。

3、生物药业

全县今后要加快灯盏花、草乌、三七、半夏、金银花重楼、板蓝根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依托现代制药企业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带动,坚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全县中药材品位,着力开发具有新疗效、新剂型的植物药、中药品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到20__年,中药材种植发展到6万亩以上,总产值达到50000万元。

灯盏花产业。依托红河千山公司带动,到20__年,在全县5个坝区乡镇种植灯盏花3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30000万元。

草乌产业。依托中药材企业带动,到20__年,在东部山区乡种植草乌0.5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万元。

三七产业。依托中药材企业带动,到20__年,在东部山区乡种植三七0.5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10000万元。

杜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生物药材生产经营企业到开发杜仲产业,使杜仲产业见到成效。

4、特色林产业

特色林产业今后的发展,要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强化资源培育和综合利用,加强绿色银行建设,积极发展核桃、油茶等经济林。到20__年,特色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55万亩,特色经济林初见成效,达产后可实现总产值55000万元。

油茶产业。选择良种,择优布局,到20__年全县发展油茶种植30万亩。

5、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产业

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产业包括除虫菊生物农药产业、万寿菊天然色素染料提取。到20__年,全县8个乡镇原料基地达到9万亩以上,产值可达34500万元以上。

除虫菊产业。依托红河森菊公司带动,今后要继续抓好品优良种培育、种植新技术和市场开发,加大原料基地建设,确保加工的需要。到20__年,全县8个乡镇原料基地达到6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30000万元以上。

万寿菊产业。依托曲靖博浩公司带动,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到20__年,力争在建成曲靖博浩分公司,全县种植万寿菊达到3万亩以上,实现农业产值4500万元以上。

6、畜牧产业

今后要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畜产品市场供应。大力推广畜牧兽医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科技水平,发展健康养殖,推进传统粗放养殖向现代科学养殖转变;强化动物防疫,构建动物防疫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饲料工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效益;突出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发展壮大家禽业和奶业,加快发展以肉牛、肉羊等草食畜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到20__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05000万元。

7、花卉园艺产业

以建设新昆明,拓展昆河经济带花卉产业为契机,高起点做好全县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依托花卉产业集团,带动和发展花卉产业;加快花卉新品种引进与选育、野生花卉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立花卉、绿化植物种子、种苗及种球的繁育体系;强化种植、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以绿化苗木为重点,拓展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鲜切花、干花生产和绿化苗木、观赏植物的培育以及加工储运、物流配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花卉、绿化园艺生产企业群和花农合作组织联合体。努力将我县打造成又一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到20__年,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总产值达到10000万元。

(六)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理念

在特色生物产业种植上,扩大野生名贵中草药试验示范种植面积,逐步引进领军龙头企业参与扶持和发展,加快高产高含量新优品种培育,提高科技含量。加工制造方面,依靠科技实施重点生物产品培育工程,推动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生物产业高端产品的研发,变粗放型原料加工为产品制造,研发特色

优势生物产品,加快新型食品开发,形成以特色产品加工、销售为龙头的“市场+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着力提升农工互动发展模式。

总之,生物产业种类多,产业发展周期相对较长,市场变化波动大,产业工作涉及面广,加快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困难还很多,全县现有的发展水平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远。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市场行情,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不断提高生产水平,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全方位抢占市场空间。

生物调研报告 篇4

调研目的: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高度融合、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显著发展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有利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次调研所涉及的生物医药产业范围主要包括: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化学合成药。本次调研旨在重点了解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20xx年3月至4月,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高新区管委会组成调研组,采取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下,按照“中药材种植为基础,化学原料药及中成药制剂为重点,建设西部现代中药产业及原料药基地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发展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采取“政策引领,打造发展平台;强化创新,提升企业内涵;招大引强,优化产业布局;夯实基础,完善产业链条;科学监管,规范产业发展”等措施,市经信委、市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开拓创新、务实工作,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原料药为基础,中、西成药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为生物医药产业向园区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制药生产企业8户,其中制剂企业4户,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户,生物科技企业1户,医用氧生产企业1户。药品生产企业均通过了国家药品GMP认证。拥有国家药品注册品种144个,国家基本药物品种31个,四川省及各省增补品种29个,常年生产制剂品种61个。药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70%以上的省份,部分产品已跨出国门。全市共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2个,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6万亩,柴胡的种植规模居全省第一。

(一)产业产值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物医药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其发展速度远超其他行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20xx、20xx、20xx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分别是17.48亿元、22.46亿元、25.89亿元,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为28.5%、29.20%.

(二)企业发展潜力不断扩大。目前,以生物中间体生产为主的四川安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四川安益生物科技产业园,已建成耗氧发酵生产线5条,厌氧发酵中间体生产线3条,下游产业生产线5条。四川旭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相继投资组建以生产直接口服中药饮片为主的四川金岁方药业有限公司,以中药种植为基础的荣丰种植公司,以医药中间体、植物提取生产为主的四川恒生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公司拥有中成药生产线6条,现代中药饮片标准生产线3条,拥有药品批准文号20个。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品种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自主研发新品种30多个品种,已获新品种药品注册证生产批件25个,20xx年新建和改建的七条生产线全部通过GMP认证。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拥有中西药品种43个,年产中西药45亿片(粒)。随着这些企业产能的充分释放,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三)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我市企业生产的原料药、化学药、中成药制剂、现代中药饮片和植物提取物等产品,具有明显优势、较高的市场声誉、广阔的市场前景。拥有全省独家药品品种(含剂型)19个。自贡鸿鹤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自井牌”注射氯化钠、注射氯化钾产品是国内大的输液生产厂家首选原料药品牌。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磷酸钠盐散属全球独家产品。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胆舒滴丸、妇康胶囊、健儿乐颗粒属全国独家剂型。“正紫柴胡”名优品牌畅销中外。全市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品种有碘酸钾、二甲硅油、铝碳酸镁咀嚼片、克林霉素分散片、藿香正气胶囊、阿胶益寿口服液等,药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70%以上的省份,部分产品已跨出国门。

(四)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近年来,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积极加强与国际、国内研发机构、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开展新品种研发、工艺革新,生物医药产品不断创新。市政府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资源优势,引进创新科技成果,打通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实验的全流程技术创新链,实现先进生物科技成果的培育、孵化和转化。市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四川理工学院、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等共同建立“自贡市医药产业政企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借助四川理工学院的技术、人才、教育等科技资源,为我市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合作平台。四川安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天津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平台,建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和检验中心等研发平台,公司拥有4个国际、15个国家级发明专利。自贡鸿鹤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四川旭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不仅拥有自主研发团队,还积极与国内研发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开展交流合作,提高研发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不高。从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占比偏小,20xx年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25.89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从企业规模看,生物医药企业普遍规模不大,20xx年,全市生物医药仅有规模以上企业8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2户(四川安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旭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还缺乏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

(二)研发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由于我市生物医药企业普遍规模不大,资金不够雄厚,研发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比重不高甚至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结构老化,普通药品多,高精尖产品少。目前,我市生物医药产品中还没有属于四川省战略新兴产业规划所列重点发展的品种。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度不够,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实验到药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还没形成。由于生物医药研发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因此对于生物医药的专业化人才如药学信息、生物工程、药学技术及管理人才缺乏,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稳定困难,影响了产品升级换代和管理水平提升。

(三)产业发展缺乏规划,专项扶持政策少。在过去较长时间,我市工业产业发展重点是盐及盐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生物医药产业并非支柱性产业,缺乏专门的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路径不够明晰,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扶持很少,对投资者无吸引力,企业缺乏动力,企业发展面临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制约。

三、建议意见

通过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我们认为,我市的生物医药产业有现实基础,有发展前景,目前急需解决认识不到位、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当前,应统一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形成各方合力,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发展,使之尽快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完善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生物医药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高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特征。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要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西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培育发展成支柱产业,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坚持发挥好现有产业优势与招大引强相结合。坚持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聚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竞争优势,推进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和国际化进程,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优势,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重点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及中间体、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优势企业。认真研究、利用国家、省上的有利政策,积极分析、对接国家、省上的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我市现有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明确生物医药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和支持政策,提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路线图。结合南岸科技新区、G348产城融合发展带的规划布局,给生物医药产业预留发展空间。

(二)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依托科研机构,深化我市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战略合作,推进工业生物产业化试验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以四川安益生物科技公司为龙头的生物产业集群,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将自贡生物产业科技园打造成“百亿产业园”。加快四川中新医药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集中成药和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以及现代医药物流为一体的西南现代中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加大生物医药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长、辐射带动力强、符合国家、省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项目,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增加生物产业投入和新药材、新药品开发,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效应。重点培育四川安益生物科技公司、四川旭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现有骨干企业,尽快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三)突出发展重点,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从打造西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培育发展支柱性产业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纳入政府每年财政预算,重点用于重大生物医药项目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升级项目的扶持,用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项目引进的扶持,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通过政府资金投入,引导资金向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集中,向新领域、新技术集中,向核心型研发和重点技术水平提升项目集中。加大各种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形成资金合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和升级。研究制定更有效的优惠政策,借鉴泰州、成都等地发展生物医药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开发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新品种,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在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和服务上出台具有强约束力的政策,协调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障碍。

(四)实施人才战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发展。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体制机制,完善人才薪酬、社保、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措施。鼓励以技术创新成果参与企业效益分配,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各种产学研联合方式中的科技源进行资本化试点,使各种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坚持人才的“外引”与“内培”相结合。鼓励“外引”生物医药产业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利用我市大专院校、院士博士工作站、市中小企业技术培训中心等平台,加强对企业基础技术人员、经营者、管理者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的能力。逐步构建起完备的生物医药人才体系,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五)优化发展环境,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职能,迫切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合力。成立由市政府领导为组长,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等市级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定期就重要问题进行协调,整合现有政策资源,研究制定重大规划和政策措施,检查重大决策的执行,提供产业信息,指导项目实施。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出效益。着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生物医药产业创业融资支撑体系、药品报批服务体系、资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有限资源的功能延展和价值的提升,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生物调研报告 篇5

当前园区建设原则:300亩生物园产业发展区项目,借鉴中国台湾新竹、江苏泰州等地建设园区的经验做法,按照集约土地、资源共享的原则,管委会统一规划建设办公楼、单身宿舍、商务中心、餐厅、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入驻企业采用购买、租用等方式共享共用;入驻企业按照管委会总的规划要求,在所属地块上根据功能要求和生产需求,在确保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规划设计厂房、库房等生产设施,城投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统一负责土建工程,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生物园管理办公室统一搞好项目区域内安保、物业等管理服务工作。通过前期规划,生物医药园加速器确定5个入驻项目。

一、山东x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基因工程抗菌肽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该项目用地面积43.5亩,总投资1.1亿元,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主要建设2个GMP生产车间、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购进8条生产装配线、研发实验设备和检测设备等。产品规模化生产后,预计年产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7000万元,实现利税7700万元。

二、山东骨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骨科内植入物生产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该项目用地面积38.4亩,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两个联合生产车间、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购进11条柔性生产装配线、研发实验设备和检测设备等。产品规模化生产后,预计年产万向锁定金属接骨板5万块、金属带锁髓内钉3万支、三维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架2万套、金属骨钉50万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

三、潍坊化学品有限公司L-半胱氨酸及其衍生物产业化项目项目(以下简称该项目)。该项目用地面积58.7亩,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两个联合生产车间、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购进四条柔性生产装配线、研发实验设备和检测设备等。产品规模化生产后,预计年产20xx吨L-半胱氨酸,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

四、潍坊x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生物医药园综合配套项目。该项目占地31亩,总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办公、商贸、仓储等园区配套工程。该项目主要是为生物园区配套,为生物园区的生产发展起到衔接纽带的作用。

五、潍坊生物有限公司高分子生物多糖类产品系列化生产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30亩,总投资6400万元,新建实验检测中心、生产车间;新建库房、动力车间等配套公用工程。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产高分子生物多糖类产品1000吨,预计销售收入7800万元,利润1700万元,上缴税金411万元。

当前进展情况:生物、医药科技、骨科医疗器械、城投综合配套区四个项目均已动工建设,目前均按照项目建设计划顺利实施,形象进度良好。安捷宇生物已经完成围墙圈建、地质勘探,正在进行单体设计,准备近期开工。目前天王药业准备入驻,正在进行土地、规划等前期手续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