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汇编三篇)正文

《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汇编三篇)》

时间:

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通用3篇)

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贯彻省委、省政府人才兴晋战略,为提高艺术院校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提高艺术类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xx]11号)文件精神,我们分别从我省当前美术专业现状、社会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我院美术专业教育现状等方面,对我省基层文化馆(站)、艺术画廊和中小学美术师资、行业企业,以及学院美术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以便更好地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顺利完成我院美术专业的建设发展。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指导思想 1、调研活动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结构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艺术类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努力培养艺术类美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山西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2、调研活动思路方法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xx]11号)文件精神,我们深入我省造型艺术行业团体、基层文化馆(站)、中、小学校和画廊等单位,通过书面问卷、个别访谈、电话调查、座谈会、文献查阅、网站检索等方式,分析造型艺术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现状,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相应的职业资格的要求,学生就业去向等情况,进一步完善我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团队,加强实践教学,提升造型艺术专业服务我省经济社会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美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行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社会精神文明和主旋律文化的倡导与普及,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综合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美术事业的发展以多种艺术样式为表现,并以其雅俗共赏的特质为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它同时给我们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它是我们美术专业教育生存发展繁荣的重要社会条件。同时市场的发展变化也为当今的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由于近年来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院校以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为主,美术专业人才逐年减少的现状,美术专业高职教育阶段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美术专业教学的课程结构的改革是我们面对的主要课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丰富,趣味也趋向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带动和促进了我们对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及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在未来的艺术市场中,

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也将有相应的空间。

山西省蕴涵着丰富的传统绘画、雕塑、壁画、书法、民间剪纸等艺术宝藏,从最早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北魏的大同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艺术,北齐娄睿墓壁画,唐代的五台山佛光寺壁画艺术,宋代晋祠圣母殿雕塑艺术,宋代的岩山寺壁画艺术,金代大同华严寺壁画和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画艺术,元代永乐宫壁画艺术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艺术人文资源,它是造型艺术专业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沃土。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兴晋富民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文化产业已成为山西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对于山西传统艺术的开掘、整理和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和发扬亟需一批专业的美术人才,这为我省高职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也为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2、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我省的绘画、书法、雕塑等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新变化,通过我们认真调研,在全省各地文化企事业、中小学、艺术公司、画廊、画院、各美术中高考培训学校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中都离不开美术专业的艺术人才培养,随着我省的文化事业发展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美术专业教育工作更要抓住机遇,致力于培养我省文化艺术人才,使美术专业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为美术专业教育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创造更好的平台。

根据我系近年来对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综合情况的调查了解,同时也结合了《山西省文化厅20xx年度山西文化统计年鉴》,具体情况见下表:

文化及相关产业

比例 从事单位

艺术教育业 文化市场经营机构 基层文化馆(站) 画廊 美术中高考师资其他文化及相关专业 美术设计、出版、报社 18% 10% 20% 3% 15% 15% 15% 中小学美术师资 艺术管理工作 美术宣传工作 职业画师 基础美术技能培养 企事业单位美术工作 美术设计、美编

通过山西省基层文化大调研的结果数据表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中小学、文化市场、基层文化馆站等部门人才缺少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这种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我省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是省内偏远贫困地区的文化(站)、中小学、美术人才严重缺乏,各地山区的中、小学美术师资严重缺失。二是现有人员年龄老化。三是现有人员存在学历层次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艺术事业的发展。文化教育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但从目前全省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并不能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我省广大乡镇、农村中小学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也需要大量的艺术师资。综合各方面的人才缺口,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需要我们根据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3、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从事美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大体可归纳为:1、从事艺术创作类(主要为各地画院、社会各层次画廊、各大、中、小企业单位、出版社、报社、文

化旅游娱乐场所美术编辑美工等);2、从事教育类(大、中专学校艺术类专业教育、普通中、小学及有关社会办学单位等);3、从事美编、辅导类(有关艺术馆、站和社区文化中心等);4、从事艺术研究类(艺术科研单位等);5、自由美术职业者(职业画师、美术中高考班、农村的民间美术艺人等,数量极大)。

三、美术专业现状调研 1、专业点分布情况

从我省的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的角度看,扩大培养艺术后备力量,既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提高全民的文化艺术素质,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向往,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根据20xx年山西省文化厅公布的“山西艺术教育调研报告”统计,我省设置艺术专业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学校,由1998年以前的不到10所,发展到现在的46所,在校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在全省64所高等院校中,有46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其中,少部分设立了美术绘画专业课程,如:中国画、书法、油画、雕塑、版画专业。影视美术专业和综合壁画专业只有一至两所院校开设。

2、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质量分析

美术专业生源主要来自我省各地区。近年来我省美术生源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从近十年来看,美术考生从两三千人一直发展到近年二万八千左右的美术高考生,生源是有一定保障,但近年来美术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明显下降,高职高专生的生源较为突出。美术专业的生源大体由两个部分组成:1、有专业特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2、各类艺术中专学校、艺术类职业高中。

依据全省历年美术专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的统计,毕业生中进入事业单位的占20%,进入行业(企业)单位的占40%,自主择业的占25%,继续深造的占5%。

虽然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从美术专业学生就业去向比例来看,就业情况较为平稳。各类与艺术类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中小学、文化馆、画廊、出版社美工等成为该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此外,由于美术专业的特殊性和本专业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自主择业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进入社会各类私企、画廊、美术高考培训、艺术公司等也逐渐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学院在20xx年设立造型艺术系,调整了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使人才培养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历年美术专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统计,毕业生中进入事业单位的占25%,进入行业(企业)单位的占45%,自主择业的占25%,继续深造的占5%。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美术专业市场的发展和美术专业的专业特殊性,美术专业学生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择业能力,自主择业灵活就业(开办画廊、中高考美术培训班)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逐渐成为其就业的主要渠道。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山西,60%在太原市就业,30%在地市级城市就业,10%在县城及以下地方就业。

3、美术专业教育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情况

近几年,随着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各艺术高职院校都围绕美术专业职业岗位群建设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对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做了相应的调整。我系结合省内调研情况对本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按职业岗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就业发展需求加入了艺术设计基础课和造型基本功综合绘画表现技法课,同时加大了实践技能训练的力度,加强了艺术写生实践课时的比重,我系在沿袭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基础上努力加强完善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以进一步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

(2)专业实训条件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学校美术绘画专业都建有一定的实训设施,但各学校之间的实训环境和条件差异很大。总的来说各学校在实训设施建设上的经费投入都显不足,离培养高端技能型美术绘画专业人才的要求还有在一定的距离,实训条件还需完善。

(3)推行“双证书”制度情况

目前,各艺术职业院校大多都在推行“双证书”制度,但发展不平衡,有的学校开展此项活动,有的学校未开展此项活动,有的学校获证率高,有的学校获证率低。近年来,我院美术专业学生中级证书通过率达到95%左右。

(4)师资情况

调查显示,我省内各艺术院校美术绘画专业师资配备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当,“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近几年,我院积极组织青年教师深入一线参加艺术实践,鼓

励青年教师报考研究生,参加艺术系列职称评定,使美术专业教师和美术史论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与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美术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随着省内艺术市场对美术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美术绘画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 也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 而是纷纷将眼光瞄准了比较实用的技能型艺术人才,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业务能力与史论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美术专业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紧紧围绕绘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改革,为艺术市场发展提供合格的艺术人才。 开拓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1)推进校企对接,加强专业协同合作

为保证本专业学生艺术实践与就业,美术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调研,聘请社会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创造实现美术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近年来美术专业与社会画廊、中小学、艺术设计公司和各地写生实习基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这些基地的合作,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把美术专业的新技术、材料的运用引入专业教学体系,并把校企共同开发与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有机的融入一体,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社会需

求(行业)紧密结合,校企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努力探索优化美术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中高职艺术教学体系衔接

美术专业在坚持从日常课堂基础教学到艺术实践、生活体验到艺术创作过程中,努力探索高等艺术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围绕专业教学发展动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强化专业基础技能,造型能力、综合技法表现能力与艺术理论基础修养,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思维理念、自觉研习专业学习的主攻方向,坚持造型基础,专业技能与美术专业理论并进的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前两年的教学中,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为高年级打下坚实基础。为艺术实践与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达到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双重培养目标。

(3)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美术专业在原有教学基础上,针对本专业教学发展变化与各画种的专业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专业基础技能知识和技法表现能力学习及艺术理论综合素质并重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美术专业教学发展,注重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强主干课程教材建设,努力构建特色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4)建设教师团队,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强化造型基础教学实力与提升艺术创作及理论教学的师资团队建设,积极促进“双师”结构,鼓励青年教师坚持专业基础教学与实践,促进专业骨干教师在艺术创作、教研、学术和

社会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并获取艺术系列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有计划的选聘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促进本专业教学与实践;积极引进与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方面使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青年教师比例的45%以上;深化艺术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业务考核等活动,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师风优良、教学技能强、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使本学科在专业应用领域与实际相结合,力求达到专业教学与社会实用人才需求的有效接轨。

(5)加强艺术实训,转变培养模式

全面推动艺术实践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综合表现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推动艺术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学生与社会实践联系,在日常教学中与社会服务、美术展览、画廊等有机联合,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中鼓励教师引导学生,综合本专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大胆实践,多与社会接触,并依托学院教学平台,教学指导,为艺术实践实训创建良好的支持,使美术专业教学走向多元化的艺术培养模式。

(6)实施第三方评价,加强教学质量考核监控

艺术教育质量与毕业生就业率以及社会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实施第三方评价,即建立学生及其家长、就业单位、艺术行业、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加强对艺术教学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发展的监督与质量监控,对艺术人才的培养、专业设置规划、艺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大纲的修订、为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据,它将进一步推动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做到良好的自我监控、主动有效的使教学改革与研究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篇2

一、“世界工厂”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巨大需求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闻名的“世界工厂”,已成全球主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机械、汽车、电子、通信等现代制造领域,均需要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此相关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通过对佛山地区的考察,我们发现家用电器、电子通讯、电脑配件等行业已发展成为佛山的支柱特色产业,需有一大批电工、电子、通信与自动化技术人员进行支持。目前,在佛山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聚集的家电整机及其配件生产厂有五千多家,还有电力电子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电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企业近八千家。在人才需求方面,根据我们对科龙集团、美的集团、格兰仕公司、广东北电、广东天乐、顺德特种变压器厂、顺德电机厂等多家企业的调查,从总体来看,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增长率为每年20%左右。主要岗位是现场生产工艺、产品工艺、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物料采购、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维修、售后服务等。

二、新兴支柱产业高速发展扩大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

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等地区有众多的电子企业,是我国电子产品,如通讯设备(程控交换机、手机、电话机等)、家电(电视机、音响设备、空调、冰箱等)、计算机及配件(主板、显示器、电源、驱动器等)主要的设计、制造基地之一。

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广东新兴支柱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20xx年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资产总计为5623.68和3704.82亿元,比20xx年增长1.98和1.41倍,年均增幅24.4%和19.2%,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xx年的13.2%和10.7%提高到20xx年20.8%和13.7%。增加值为20xx.27和1322.39亿元,比20xx年增长2.66和2.19倍,年均增幅29.7%和26.1%,高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增速,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xx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xx年22.3%和14.0%。两大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生产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这两大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扩大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

三、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增加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数量

珠三角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与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企业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也最清楚这些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而且企业最清楚这些人才将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但是,企业却没有太大的精力去培养自己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或制造业为主,行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大;二是电子整机产品加快国产化;三是各企业都向专业化发展,以求取得规模效益;四是企业为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电子行业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生产设备、元器件、原材料大多依靠进口,主要承担产品劳动密集型工序,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如生产线操作工、质检工、调试工等)的知识面、技术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不高,结果没有受过正规职业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后也能基本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

但是近年来,珠三角电子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来料加工,三来一补”过渡到了“研发、设计、制造”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的重要基地,许多领域(如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工艺、更新换代步伐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珠三角电子行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其次新技术、新工艺、新元件、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人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需求从事技术工种岗位人员达800万人,技术工人缺口超过400万,其中电子信息行业缺口约130万。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电子信息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20xx年市场需求最大的十种职业中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工人名列第一。

四、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短缺的,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就要靠高等职业教育。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要发展不能光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更要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共同联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接受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问题。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据悉,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6部门共同启动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促进整个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综上所述,珠三角地区对电气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人才有着巨大需求,我校位于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广州,培养能为珠三角企业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工作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篇3

一、调研的背景、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背景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同时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大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开始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职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很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还束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框架体系中。本次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研厦门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厦门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课程标准),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其次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我校毕业生为20xx、20xx届30名学生所在的企业。

(三)调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调研,目的是希望能够对今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会计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有关专家说,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才算高级会计人才?真正合市场“胃口”的会计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有3—5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中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事实说明,应届毕业生尽管在开始时在应聘会计、审计等岗位时有一些弱势,但发展的机会客观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从基本的核算工作干起,摆正心态,

准确定位,工作几年后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了,毕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三、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xx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达到了25家,占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58%。

(三)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

(四)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业务素质:

财会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的不断深化尤显重要。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其次,企业认为财会人才掌握外语知识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可行性方法,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

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会计工作,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作为一名合格的从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的人员,企业认为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平

衡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四、关于会计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执笔人:

20xx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