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实用18篇)正文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实用18篇)》

时间: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通用18篇)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1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爱的是连环画绘本《三国演义》。我被书中的一个个人物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尤其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来说说威武勇猛的关羽吧。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一心想帮助大哥刘备成就大业,却受制于曹操,辞别曹营前往刘备军营的道路上,到处杀气腾腾,但是关羽忠于大哥,胆大、勇敢,可以说“一箭六雕”,先后攻破了曹操的六道防线,砍死了曹操的六员大将……

再说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吧。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周瑜一心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但是诸葛亮神机妙算,利用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一举破除了周瑜的`难题。在曹船借箭的故事中,周瑜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之箭”,但是诸葛亮观天象后,却立下军令状:十万支箭只需三天。因为他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三天后,江上果然出现大雾,诸葛亮坐在船上,让士兵将许多的稻草人放在船上,曹军因为大雾,误将稻草人认为是真人,乱箭齐发,一会儿功夫,诸葛亮就收获了十万支箭……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觉得我应该努力学习,让知识充满自己的大脑,使自己能够成为像诸葛亮那样知识渊博的人,将来更好的报效国家;更应该自强、自立,忠于国家,养成胆大心细的学习生活习惯,使自己能够成为像关羽那样有恒心,勇猛、忠诚的人,为父母分担忧愁。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2

读了《三国演义》,它让我获益匪浅,《三国演义》是说东汉末年,由于汉献帝无能,使吴、蜀、魏三国鼎立,其中我最钦佩赵云和张飞,最瞧不起袁绍。

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连战几十员曹将,救出糜竺等将。他武艺高强,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张飞一喊,声如巨雷,曹军吓得个个两腿发软,又一喊,吓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又大喝一声,竟把曹将夏侯杰吓得胆肝破碎,一头栽到在马下。

而袁绍却没有一点主见,在官渡之战中,竟然会听郭图的建议,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大败而归。从此一病不起。

在《三国演义》中,使我领悟到战士并非要在战场上厮杀,要以德服人。刘备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怀大志、关羽的智勇双全、赵云的重情重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学习。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3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我非常感动,关羽虽然投向了曹操,但心里却一直想着刘备。终于,关羽找到了一个机会,逃出了曹操营。过了东岭关、汜水关,滑州关……过了五个关卡,杀了六名大将,终于找到了刘备。

我读了这篇文章,懂得了兄弟情深,关羽不畏艰难。经历千辛万苦,过了五关斩了六名大将才找到刘备。令我十分感动我一定要学习他的精神。

《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内容是刘备不顾自己的面子,亲自三次来到诸葛亮家,来找诸葛亮。第一次,是诸葛亮不在,而只有小童在家,第二次,刘备下着雪来拜访,诸葛亮还不在在家的是他弟弟诸葛均。第三次刘备是带病去拜访诸葛亮,到诸葛亮家的事后诸葛亮正在睡觉。出于尊敬他没有叫醒诸葛亮,而是在外面等着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都要诚心诚意,一定要有诚心诚意打动别人。

读《草船借箭》有感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大概内容就是周瑜想攻打曹操要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周瑜三日之内给他十万支箭。第一天,第二天诸葛亮都没动兵。而在第三天清晨,他拉了二十多条船,船边放满稻草人,向曹操水军进发,当诸葛亮到达那一天有大雾,曹操不敢轻易进攻,就让弓箭手射箭,一直射到了天亮,等到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走远了,回来以后他们一数正好十万。

我十分佩服他,他不仅能预测天气,还十分聪明,而且特别细心。我十分喜欢他,一定要做一个他那样的英雄。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4

这个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书中主要讲述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争斗,最后三国归魏,从此天下太平的故事。

书中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还明白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关羽真勇敢啊!攻打樊城时,关羽被毒箭射中右臂,毒已渗入骨头。将士们找来名医华佗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呀!”用尖刀刮骨头一定疼痛难忍,而且当时没有麻醉药,可关羽居然还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难怪连神医华佗都赞叹道:“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也。”想想自己,平时碰到一点困难挫折就畏缩,甚至痛哭流泪。有一次,我不小心被一块玻璃割破了手指,鲜血顿时流了出来。虽然血没关羽流的多,但恐惧加上疼痛,我哗哗大哭,眼泪和鼻涕流了一脸,邻居的小朋友们都笑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只是伤了一点点皮肉就嚎啕大哭,以后怎么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与挫折呢?再说和关羽刮骨疗毒相比,我这点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

读完了《三国演义》,书中的精彩动人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迹让我大开眼界,我不仅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同时还学到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啊!

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范文精选10篇

2.精选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3.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感悟

4.《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左右作文|小学生暑假读《三国演义》心得...

5.《三国演义》读后感怎么写 关于《三国演义》读书心得十篇范文 - ...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5

“草船借箭”中说的是周瑜嫉妒诸葛亮,他就派鲁肃前去打探,诸葛亮早就知道,周瑜得知后,认为此人不除,日后必为东吴大患。因那时缺箭,便要诸葛亮三日内拿出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他的神机妙算,不费吹灰之力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就像周瑜这样,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就像诸葛亮这样。考虑他人利益,自己也能带来好处,但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反而不能带来好处。

诸葛亮人人都知道他聪明有才干,有一次,诸葛亮率领蜀军北伐中原时,大将马谡刚愎自用,使得魏军司马懿乘机而入,为了避免更大损失,诸葛亮急忙安排大军赶快撤回蜀国,城中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同时下令:把城内所有旗帜藏起来,然后大开城门,并让两个书童跟自己一起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来后看到这番景象,很是纳闷,忽然他神色紧张,立即下令:马上撤退。诸葛亮看他走后,长吁了一口气,对大家说:“司马懿一向知道我谨慎,一定以为我是在用计骗他入城,所以反而慌忙退走了。”

《三国演义》不仅内容精彩,还让我知道了许多战略,真是让人难忘!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6

寒假到了,我终于有时间再捧起我喜欢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虽然以前也大略看过,却没能细读。总是有些遗憾。

长篇巨制《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经典著作。它以描写魏、蜀、吴三国间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历史为主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策略和诡计。揭示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无法生活,纷纷起义的背景原因。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从小说开头这一句,我们眼前便打开了一幅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巨大战争画卷。我仿佛也成了小说中的人物,认识了无数英雄豪杰,有宽厚仁慈的刘备,有诡计多端的曹操,有心胸狭窄的周瑜,有智慧超群的诸葛亮,有恩怨分明的关羽。。。。。。这些人物活生生地显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受到了很深地教育。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伴随刘备南征北战、历尽艰辛、义重如山的关羽。他在曹操“累送美女金帛”的情况下,依然“财贿不动其心,爵禄不移其志”。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表现了对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关羽为报答曹操恩情,他斩颜良,诛文丑,解重围。并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恩怨分明的仗义思想。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一个概括。他具有超人般的智慧,在“空城计”中,诸葛亮在“失街亭”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从容镇定,让心性多疑的司马懿以为城中有伏兵,不敢攻击,下令退兵,从而西城才转危为安;在与周瑜斗智斗勇时,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来十万支箭,挫败了敌军锐气;在江东,诸葛亮利用自己口才优势,舌战群儒,说得人人佩服之极,展现了诸葛亮博学多才;在诸葛亮的妙计下,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让心胸狭窄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声中死去……

再说一下被称为“乱世奸雄”的曹操,他阴险凶残,善用诡计。当他谋刺董卓不成逃到吕伯家里时,吕伯热情款待,却被奸诈的曹操怀疑另有企图,竟将吕家上下八口人杀死,当后来发现是错杀时,竟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的歹毒无人能比。

从前面的几个小故事,可以很明显地帮助我们分辨忠奸,分辨善恶。我们会敬仰刘备的忠厚、关羽的忠义和诸葛亮的机智,会厌恶玩弄权术的曹操。通过三国演义里无数的斗争,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当时人民在动乱年代承受的灾难和痛苦。

边读书边品味,或喜或悲。感受到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是多么的幸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们快乐幸福地成长,无忧无虑地成长!远离灾荒和困苦,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凶猛险恶。想到了这些,好像觉得自己也变得开朗大方起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7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罗贯中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创作的。

这本书刚开始是一首词,这首词是明代大才子杨慎所作。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书中有很多很多的人物,他们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刘备的仁义善良,为人谦和;曹操的阴险,奸诈;关羽的重情重义;张飞的鲁莽、粗暴;诸葛亮的料事如神;周瑜的心胸狭窄等。

在这本书中让我有深刻记忆的故事是火烧赤壁和三顾茅庐。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因魏军不善水性,所以诸葛亮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锁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装打黄盖,然后黄盖假装投靠曹操,还带了数十条船,里面装满了柴草。快接近魏军的时候,黄盖点燃了柴草,火借助风向向魏军烧去。魏军不善水性,船又连在一起,最后惨败,死伤无数。

三国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诸葛亮。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成为他的军师,也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他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上演空城计等。书中是这样描写诸葛亮的: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诸葛亮病死与五丈原,他的死令人惋惜。

书中很多英雄都是惨死。比如,庞统,军师中郎将;献连环计,议取西蜀,最后被张任射死与落凤坡。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最后被诸葛亮气死。曹植,曹操之子;七步成诗,最后忧郁而死。黄忠,定理山斩夏侯渊,最后中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窝,后箭疮迸裂而死。三国里还有很多英雄惨死。

看完这本书之后,又让我想起了,书最开始的那首词。回过头去再看,原来那首词就是这本书的写照。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8

《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了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中生读了《三国演义》有感,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三国演义》乃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由明朝的罗贯中根据当时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主要介绍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景象,讲叙魏、蜀、吴三国的交战故事。其中以蜀为正统,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器量狭窄的周瑜;厚忠的鲁肃;勇者张飞、许诸、典丰;还有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型态各异。

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蜀国的诸葛亮,它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熟知天文地理、过去未来无所不知、能文能武、足智多谋、呼风唤雨集聚于一身的忠臣。他是一个大人物,作者用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斗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等事例证明了他的的能耐,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中,许多故事都使人拍案叫好,包括:草船借箭、空城计、大意失荆洲……。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属——三气周瑜了,一气周瑜,据说当时周瑜与刘备约定,由周瑜攻打曹军把守的南群。周瑜率兵出战,曹仁见周瑜,令军士破口大骂,周瑜于是口中喷血进营。第二天,周瑜到南群,见赵云在楼上大喊我奉军师之命,已收复此城,周瑜大怒,正要攻取荆洲、襄阳,忽听哨兵报告,诸葛亮派人拿了魏军兵符,连夜赶赴荆洲、襄阳,谎称曹仁求救,诱骗守城军出城,后被张飞、关羽乘机袭取了两个城,周瑜听了,大叫一声,气得伤口迸裂昏死过去。

二气周瑜,周瑜醒后,大骂诸葛亮,后让鲁肃说服刘备归还荆洲,可任未答应,最后诸葛亮才答应攻下西川,才还荆洲。周瑜为此而愁,忽闻刘备丧妻,生出一计,又用主公的妹妹许配刘备,将其骗来,囚禁他,用他换回荆洲,可是赵云破坏了此事,刘备带妻逃到江边,这时,诸葛亮与周瑜都领兵上岸,但在黄州周瑜遭关羽、黄忠、魏延阻击,大败而归,江上军士一齐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一气,又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在船上。

三气周瑜,周瑜当上南郡太守后,报仇心切,要鲁隶做说客,告诉刘备:“孙权愿派兵相助,取西川做为嫁妆,送给皇叔,然后你把荆洲还给东吴,因此吴军过荆洲,希望提供粮食”,诸葛亮一听连忙说好,而又秘密吩咐赵云行事,周瑜听了,派兵直去荆洲,糜竺奉刘备命令通告周瑜:“刘备已准备好,在城外等侯,周瑜信以为真,哪知中了计,赵云在城上喊到:“军师知道了都督的诡计,派我来镇守,周瑜慌忙退兵,这时,张飞、关羽、黄忠、魏延从四面而来,“活捉周瑜”的口号响天震地,周瑜气极败坏,大叫一声,伤口复裂,跃下马,被众将救上船。

虽说诸葛亮是三气周瑜,可周瑜死后,诸葛亮也感叹不已,因为他又失去了一个知已。

这则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迪,诸葛亮虽有机智过人的头脑三气周瑜,可他对周瑜的死有些遗憾与悲叹,诸葛亮也不愧是蜀国一大人物也。

看了《三国演义》,完全改变了我对它以前的认识,它的文学是博大精深的,故事的连续性,让人不得不想把它一鼓气看完,其中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的人物,让读者与剧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回味一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书,多读一次,感融就越深,理解就更透彻,使自己的文学素养就更有提升。

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读后感心得范文精选10篇

2.《三国演义》读后感怎么写 关于《三国演义》读书心得十篇范文

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心得500字以上范文10篇

4.三国演义读后有感500字

5.《三国演义》读后感启发200字作文10篇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9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10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在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能,社会黑暗,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趁势起义。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各路势力称霸一方,互相混战。通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系列着名的战争,曹操、孙权、刘备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形成了三国昂立的局面。在三国的局面昂立起来之后,又发生了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战争,构筑了一个个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而正因如此,才把每个人物的形象、品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如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关羽的威猛刚毅、义重如山;刘备的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曹操的用兵谨慎、生性多疑。。。。。。然而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刘备和诸葛亮,我欣赏刘备是因为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曾,经徐庶介绍,有一名叫诸葛亮的人,人称卧龙比他的才能还高。刘备为了国家不顾自己的身份带着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前两次都没有成功,直到第三次是好不容易诸葛亮在家却再睡午觉,刘备等人却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单凭这一点,又有几人敢说:“我能放下身份去请一个身份比我低的人。”更何况请了已经是第三次了,而且那个人还不一定肯跟你去。恐怕在现在没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了!

我欣赏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的忠心为国、善于用计、临危不惧。当年的空城计就是由诸葛亮精心筹划的,看似有,实是无。就在那一刹之间,假如当时诸葛亮稍有一点失误,就会让司马懿率领那十五万大军杀进城内。你说在这种情况下你会选择这种危险的办法吗?完全拿自己的生命去赌博,而且赌的还是敌人的信任,又有几人敢说:“我能比诸葛亮做的更好”?假如我是当年的诸葛亮,我或许会带领着城内所剩的文官去投靠敌军。因为不管怎样,活下来才是关键。我想有一大部分的人跟我想的一样,全世界减去这一大部分人又能剩几人?口里说我能做到,但实际能做到的又有几人?那些说不能做到的有人又真的是缺乏勇气吗?我想不是的,因为他们是害怕失去富裕的生活,遭受皮肉上的伤害。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向刘备一样,成为一个谦虚向别人请教,为了自己更大的成就肯屈居于曹操篱下,隐藏自己的胸怀大志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11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有关史话和民间流传故事与自己的想象经过高度熔炬后创作而成的。故事从汉代末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公元169年)开始至三国归晋(公元280年)而终。全面体现了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它具有无法估量的艺术价值,在人民中广泛流传,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

《三国演义》七成真三成假,其中塑造了许多带一点虚幻色彩的英雄——有高风亮节的诸葛亮,英俊潇洒的周瑜,奸诈残酷的曹操,年少有为的孙权等等。

而我最喜欢的是英勇善战的赵云,他战功数不胜数,一句“常山赵子龙”令无数勇将望而却步。

历史上的赵云其实不如小说,并不受刘备信任,也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他很委屈——至高也就做到镇东将军,箕谷一败更让他降至镇军将军……然而小说中的他仍是无数人的偶像,他自从公孙瓒转到刘备帐下后,立下功劳,其中很多都是典故,其中他两救后主刘禅更广为流传。

话说张飞吼断长板桥后,刘备抛下儿子、妻子狼狈逃走,魏兵进攻时,他独自一人在乱军中斩敌无数,救回被奄奄一息主母抱着的后主救回,并摆脱卫兵追杀。

好一个赵子龙单骑救主,对刘备忠心耿耿,怪不得刘备要摔孩子来感谢赵云呢。赵云的胆量,武功也可见一斑,而且他也很讲道理,且看“赵云劫江夺阿斗”。

诸葛亮三气周瑜后,东吴无可奈何,只好出损招,骗孙尚香吴国太病重,让她把儿子带来,让刘备用荆州换儿子。可赵云硬是单骑上船,以枪抵箭,跟主母讲道理,直至张飞抢回阿斗。

赵云的英雄气概和侠骨柔肠是我最欣赏的,此外智取贵阳体现了他兵法上也有过人之处,另外他年近七十仍斩五将立新功的气魄也令人佩服……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英雄就是赵云,他令我崇敬。而你对三国英雄如何评价呢?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喔!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1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就会联想到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

奸诈的曹操,仁义的刘备,心胸狭窄的周瑜,谨慎的孔明,勇猛的张飞,献帝的昏庸。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都刻画地淋漓尽致。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这使周瑜非常的嫉妒。于是他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是最好的兵器就是弓箭,如果你不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如果不能完成就要严惩。”但是诸葛亮并不惊慌,他凭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上,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国大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惊慌失措,面如土色。只有诸葛亮镇定自若,他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位大臣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叫司马懿退兵。”再后来,诸葛亮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在大街上扫地。而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慢慢弹起琴来。因为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导致他以为城内有埋伏,便撤军了。可见诸葛亮能利用敌军的性格特点来作战这一举动是多么的聪明呀!

其次,我喜欢的就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他有勇有谋,武艺惊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无不显出关羽的英勇。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中记载:“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己用,所以待之甚厚”,既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关羽的气,惊心动魄。“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历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奕棋,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明,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又不显形于色的实数罕见。

在三国演义里,虽有英勇的人,但也有奸诈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一个,他虽被称为奸雄,但他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三国演义》——值得一读!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13

书像一条河,有的已经随着波浪漂流走了;有的已经失去了昨日的光彩;但有一本书却像刀子一样深深地刻在我心里,那就是《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不知怎么了,本书使我胆大了起来。以前,我一看到有人在放擦炮,我就捂着耳朵,跑的远远地。看着鞭炮有没有放了。但自从看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我不再害怕了。都不捂着耳朵在看了。有时还自己放了玩玩。

我爱《三国演义》,它给了我信心,给了我优美的语言,给了我,这本书任我百看不厌,我十分喜欢它。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14

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诸葛亮刚被刘备请来时,刘备让诸葛亮当军师,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没多大能耐,尤其是张飞。那时候,刘备蜗居在一个叫新野的小县,势力还很弱。曹操要除掉刘备,就派了十万大军来攻打刘备。诸葛亮就有机让张飞关羽等人埋伏下来,曹军一来,赵云就带兵上去抵抗,关平等人就去烧曹军的粮草。张飞关羽又将曹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曹军大败,大家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后来,诸葛亮又和孙权联合大战曹操。诸葛亮和周瑜等人用计烧掉了曹操的水寨,曹军又一次大败。那就是诸葛亮的火烧赤壁。

后来,刘备被陆逊打败,逃到白帝城。诸葛亮为了保护刘备还布下了八阵图保护刘备。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辅佐刘禅。

有一次,诸葛亮派人去运粮草,城中只有两千五百人,司马懿率兵十万大兵前来攻城,诸葛亮目前的兵力哪里能够抵挡呢?机智的诸葛亮让二十个士兵扮成老百姓去扫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的大兵来到城下,不敢冒险进城,就撤退了。后来,司马懿又带兵去打诸葛亮,诸葛亮用八卦阵击退司马懿。诸葛亮又造了木牛流马来运粮草。

诸葛亮的聪明机智让人拍手叫好,他真是料事如神啊!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15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那一日,三位长相奇特的人相继走进一家客栈,他们一见如故,便决定在桃园结义,这一切仿佛是冥冥中注定。也许当时他们谁也没想到他们会干出一番大事业,但历史潮流让他们成了三国中最令人敬佩的枭雄。

读《三国演义》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战场的残酷,统治者的尔虞我诈以及那些将士们的赤胆忠心。作者将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而三国人物中我最喜欢那位红脸美髯的关云长。他不同于那莽汉子张飞,做事急急躁躁,不懂得为大局着想;他不同于那能够运筹帷幄的诸葛亮,整日煞费心机去算计对手;他也不同于那以仁义征服人心的刘备,却常常怯步不敢前进。

关公本名关羽,子云长,出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29年,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服群雄,辅佐刘备完成三分大业。他抚一把胡须,提刀上马,片刻华雄人头落地,杯酒尚温;他赤裸臂膀,手执棋子,面容平静,竟一点看不出华佗正在为他刮骨疗毒;他坐骑赤兔,手提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霸气非凡;他单刀赴会,不露惧色……他戎马一生,忠义一生,当麦城失利之后,他毅然选择忠于刘备,最终惨死,成了无头鬼。试想一下如果他受降,荣华富贵享受不尽,荣誉也是满载而至,天下格局会不会变化呢?可他万分敬重的大哥刘备对他有如何,也许只有关羽自己知道,而我所能读出来的是:曹操是十分看重关羽的,并极力想把他招录麾下。当麦城没有失守时,刘备完全可以去营救,但他还是为了所谓大局着想,放弃了兄弟。当关羽死后,曹操为他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葬礼,可以说曹操对关羽的器重不亚于刘备,但为何关羽还是选择刘备,估计就是因为当年的桃园三结义吧,就是因为兄弟情义吧。

他忠贞守义,赤诚勇猛,他是义气的化身,他是我们心中那个威风凛凛的武神。电影《关云长》讲述的就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剧中关羽外表刚劲,内心柔情,侠义忠贞,仿佛将历史中的那位武神活脱脱的搬进了荧屏,但又似乎少了点三兄弟彼此的信任,也许这就是关羽的遗憾。

余秋雨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有蕴含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苍凉。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16

东汉末年,执政者昏庸无能,宠幸宦臣,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至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天下大势割据,群雄并起,三国序幕就此拉开。

所谓三国,一般人皆以为是以曹操、孙权、刘备为首的魏国、吴国、蜀国,对此暂且不论,先说世人对这三位枭雄的评价,曹操自然不用说,其在世时,三国的“汉臣”与子民便称之为曹贼,国贼,而后代的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也一般视其为奸诈的代名词,而曹操对此也都早已心知肚明,然而他能击败各路诸候,杀败西凉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不能管住天下人那早已“高度近视”的眼睛对他的看法,他对此也只是偶尔反驳几句,自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至丞相魏王,那批判之声便开始了,后人也以为这是曹操的奸诈(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没有几个人认为这是他的智。

好,且不说这个。且说刘备谋士诸葛亮为其所谓的大汉皇叔是怎样夺得荆州的:周瑜带兵攻打南郡,遭曹仁埋伏,大军损失惨重,周瑜为此也身负一箭,为其经后身体一直虚弱直至逝世埋下了严重病根,此后周瑜诈死,以其人之道来还至其人之身,大败曹仁,而正当周瑜领兵去取南郡时,城楼上出现了赵子龙:“都督少罪!吾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周瑜大怒,便命攻城。城上敌箭射下。试想,诸葛亮此等不仁不义,无法无道之举,那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之相比岂不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后人竟还称诸葛亮为“智”的化身,可笑乎,可悲乎啊!曹操在夺取西凉后,知西凉贫脊,且羌人都忠心于马超,对自己多少都有些愤恨,于是下令三条:1、赈粮于西凉2、免税两年3、休战,论谋士曹操没有多少有诸葛,庞统,周瑜,鲁肃之辈的,论武将,其虽多,但真正象张飞、关羽、赵云之辈的,恐怕一个也没有吧,然而他用自己的智慧,“本有的智慧”,打赢了不少场仗,尽管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诱,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其败战,然而人岂无失算,失策之时,想那刘备,孙权纵有智士相扶,也不过如此,曹操用自己的谋智与那不及诸葛亮,周瑜等才能的谋士和不及关羽张飞之勇的武将,平定中原,此刻就算他称帝也豪不为过,但是曹操一生并未称帝,所谓“三国”也是曹操死后才出现的,试问天下人凭何骂其是“汉贼”?

昔日刘邦不过是无名亭长,他与项羽相斗,最终获得胜利,创建汉朝,怎无人说其是刘贼,国贼。怎无人认为各拥戴秦之后人,或许有人认为秦朝统治残暴,导致民愤激起,应被推翻,然而东汉末年又何尝不是民不聊生,这一点,我在文章开头就已提出,那为何汉就不可被推翻,或许有人说,不是还有以仁义治天下的刘皇叔吗?可以让他来执政啊!那好,下面我们就来谈这位所谓的仁义皇叔。刘表病危,荆襄危机四伏,刘表那年轻的娇妻蔡氏与其弟兄对这九郡虎视眈眈,这些刘表早已清楚,于是他嘱托刘备,希望他能够接下荆州,没想到这位仁义的皇叔,仁义过了头,连诸葛军师的话都不听了,坚持不肯接此委任,满嘴的:“刘表乃吾皇叔,我岂能趁人危急时,做此不义之事,孔明休劝,我意已决。”最后呢,荆州落入曹操之手,经过赤壁之战,又害诸葛亮做出不仁不义的事,设“千机万谋”夺取了荆州,最终名义上还是借江东的,如此庸才,幸亏遇到的是诸葛亮,若是司马懿,其命早休矣,权位也早不知被他人夺了多久了;当其西取西川之时,亦是满口仁义,最后呢,并吞西川将刘璋逐于公安,这种言行不一致的人,试问何谈仁义,不过是假仁假义罢了;当其得知自己二弟、三弟被杀后,不经大脑思考,便要直取江东,试问:就允许你自家大将诛杀,气折人家颜良,文丑,周瑜?偷夺人荆州,就不许你家二弟因你不去求援而被人家所杀?你三弟粗鲁无礼,酒后便乱打将士,就不许其部下杀此愚莽之主,投奔其他明智之主?由此也足见其心胸狭隘。此后,吕蒙已死,孙夫人日夜望回其身边,于是派人到西川禀告,却不想其严辞拒绝,试想,其当时到东吴能够平安回荆州,这其中孙夫人出了多少力。孙夫人当时才18岁,,屈嫁于一个比自己大30岁的糟粕老头,这已厚待他刘备了,当其要回荆州之时,孙夫人忍着与母兄离别之痛,帮着他出计,一路上又为其力阻东吴战将,而刘备却丝毫不顾及往日恩情,最终逼孙夫人坠死,由此也可见刘备乃无情无义之小人,至于错杀刘封,火烧连营七百里,徐州收吕布等蠢事更是证明了刘备乃一无能之辈。其儿“阿斗”,后人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表面上看似说阿斗无才无能,其实又何尝不是因刘备的教子无方。其(刘备)头脑简单,目光短浅,不懂治国之道,他一心只想着自己能够统一霸业,而就后代家人置之不顾,却不想自己所创霸业,今后由谁来掌管,纵使他白帝城托孤,希望诸葛亮能接任蜀川大任,那么他就弄了这么个烂摊子让是人家来接替,这种只有善始而无善终的人,怎能有资格与能力中兴汉室,而操则不然,他将大任托给曹丕,并嘱咐官员家人各理其事,足见其周到。

至于孙权,此人乃三位枭雄中最年少的一位,然而他的一生随着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的一个个离去,最终也黯然,孙权是一个有谋略的人,善于用人,做事顾全大局,然而在他身上,我总觉得缺少些什么,说不清也道不明。

至于诸葛亮,他乃刘备第一谋士,在《三国演义》中较为“张扬”,无可否认,他是个聪明人,自从跟随他的主公,“兴复汉室,除贼伐曹”便也成了他的“理想”,他空有一身躯壳和一个聪明的脑袋,自三顾茅庐,其效命于刘备后,他的大脑控制中心就已被被秘密地输入了四个字:“忠于刘备”,于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除贼复汉,而他忽略了身边的一个巨贼----刘备,他所复的汉也绝非为汉,而是蜀汉,一个他所忠心的主公在用虚伪的仁义将其欺骗利用后所创的名不正,言不顺的政朝,而诸葛亮在死后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指蜀汉的名不正,言不顺,并不能被列在汉史之内)(见“武候显圣定军山”)。孔子说:“君子疾夫舍曰而为之辞。”而诸葛亮和他的主公却似乎就是那样的人。

《三国》在我今后的路上会依旧陪伴我,我也会永不厌烦地读完它一遍又一遍,而每一次看完后,我也定将会有无数的新感慨产生。待我某一天退出社会,脱离那纷乱的竞争,我想那时再读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心中也一定会想当年暮年之时的曹操、刘备、孙权之想——“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1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一部宏伟的历史小说,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著作。我在领略了三国时期那些乱世英雄的豪迈、勇猛、谋略之后,可谓是颇有感触。而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曹操。

曹操,多少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辱骂和唾弃。起初看到他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时,我也曾一度认为他是一个狂妄、狠毒、阴险的奸诈小人。但在我深入阅读后,我改变了对曹操的看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写的《龟虽寿》里的两句话,这,其实就是曹操的价值观。从这篇作品中我们便可以看得出曹操是个拥有鸿鹄之志的人。尽管他也曾有不小的官职,但他并没有活在当下,安于现状,而是有着伟大的理想,招兵买马,讨伐董卓,统一北方。一个有着博大胸怀,心中有着高远志向的人,我想那不叫狂妄,而是豪迈大气。

人们误解曹操的,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曹操误以为有人要暗杀他,所以杀害了县令陈宫的朋友——吕伯奢一家。但我认为,那也是曹操的一种无奈啊!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谁能分辨出,谁是忠心耿耿的人,谁又是心怀鬼胎的人呢?曹操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所以,我们应该去理解他,而不是骂他恶毒。毕竟曹操那会儿是身处在那样一个人心叵测的时代。

说曹操奸诈的,更是荒诞。曹操的谋略才能在“官渡之战”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袁绍军队声势浩大,而曹操才七万人马,换作他人,恐怕早已吓得不战而降了吧。但曹操沉着冷静,截去了袁绍的粮草,大败绍军。而我们称曹操此举为奸诈,难道不过分吗?军事上本来就有“兵不厌诈”一说,更何况曹操只是略施小计而已!

当然,作者罗贯中的确是将曹操作为一个“乱世奸雄”来写的,难免会有些地方将曹操描写得负面了一些,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某人的个别行为举动,就否定了整个人。根据自身的喜好,将过多的自身情绪,带到另一个人身上,这是很傻的作法。

我们应该从曹操身上学习:学习他的志存高远,学习他对人才的爱惜,学习他对百姓的爱怜之心,学习他的文采超群。

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而不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凡事都有多面性,所以,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事情。

名著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 篇18

说到袁绍兄弟(袁绍、袁术)想必会历史的人都会偷笑。因为他们两个人一个比一个傻,一个比一个牛。

先说说俩兄弟小时候吧!袁绍是婢出,袁术是嫡出。但袁绍品行装得很好,而袁术却原形毕露。所以,大家对袁绍很好,但总好像看不起袁术。袁术对这一点深感不满,便指责大家说,你们不鸟吾,反而理吾家之败子?大家说他傻不傻?傻,这当然是傻。傻到什么程度呢?傻到让大家从此与他更疏远,还常在背后说其坏话。而袁绍呢?有点牛。在兄弟相处的时候,袁绍常当众讽刺袁术。兄弟俩的童年就如此飘过。也不免埋下仇恨。

到他们大了以后,一个叫董卓的枭雄称帝,想“废立”。但他失败了,只好将皇帝踩于足下,使其听话。这给了人们一个忠告现在皇帝虽是弱不禁风,但要从名义上正面打击,仍然是不大容易的。但袁绍够牛,没有吸取到这个教训。他竟在不久之后,提出了“另立”。当然,没人傻到会去抢做这个皇帝,个个拒绝。而袁术呢?更牛,还带着点傻乎乎的。袁术很快表态反对!为什么呢?因为他竟想“自立”!对于此“冤家对头”要“自立”,袁绍当然不会给予支持。于是,袁术终于忍不住了,便自己“单身一人”,争当皇帝。没料,竟还真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府。但当然,下面是一片反对!开始袁术还洋洋得意呢,来一个,铲一个。但到了最后,这位“吃饱了撑着”的家伙终于撑不下去了,被人铲光了,地盘也被移为废墟……袁术见大势不好,只好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至深山老林。袁术那边,就先告一段落了。

袁绍看着弟弟“自立”失败,一边偷笑,一边就打消了“另立”的念头。后来袁绍的谋士沮授与田丰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什么话?我们把他谋士的话与曹操谋士的话比较一下。曹方那边的话是这样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什么意思?就是为皇上作出奉献,供奉皇帝,以统一天下,使那些叛国者死。而袁绍的呢?他那边的话是说,要利用好皇上,使全天下的人都屈服于他们手下。多么罪恶的人啊!恶到连手下都那么恶!其实袁绍只是说说这建议好而已,但一直没实施(大概舍不得军粮吧)。可见,袁绍还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吝啬鬼。

随后,曹操与袁绍反目发生了渡官河一战。袁绍在这战役时,兵力赛过曹操的三倍。但他输了,并被杀了。因为他太自大,步步逼退曹操,不料使曹操补给更快,使自己的军粮越来越少……而后,袁绍几个儿子都被杀了。而袁术不攻自破,发病吐血,病死他乡。

大家都佩服袁绍两兄弟真够傻够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