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汇编30篇】》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0篇)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提到:“对幼儿园老师而言,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除了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过程中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进行家访等方式之外,还可以努力思考,建立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法与幼儿家长沟通。”现在我们每个月都会去孩子的家中进行家访,以家访的形式面对面的与家长进行交流,这种形式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作为老师也能在家访的过程更多的全面的了解孩子。但我们的家长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来幼儿园里,接送的大部分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更别说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老师的教育工作,体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了。虽然我们幼儿园在学期中也会组织一些亲子开放活动,但家长对幼儿园平时的常态教学活动却知之甚少。
为了促进家园之间的`理解、沟通,我们曾经开展过“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的亲子系列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有很多家长都表示愿意走进幼儿园,尝试着做一回老师体验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记得我们有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妈妈,她准备了一些钱币给孩子上了一堂“认识人民币”的数学活动,一开始上课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涨,特别是她的孩子更是非常开心和自豪,但后来由于都是以讲解和示范为主,孩子们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让这位妈妈无法掌控,活动结束后她对我说:“周老师!你们上课时怎么能让孩子注意力一直集中的,我在课上真是没有办法,你们可真不简单啊……”还有一位是在环保局工作的妈妈,准备了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环保课;还有是警察爸爸,给孩子上了认识“安全标记”的活动……这些家长通过走进幼儿园,“客串”一回老师,他们更加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也体会了老师工作的不易,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的支持和理解了,而我们也在此类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启发。因此,利用家长的丰富资源,让更多的家长走进课堂,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
看月黑风高,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出生在了眉州的眉山,父亲苏洵和母亲程氏对苏轼和弟弟苏辙关爱有加,苏轼18岁时与15岁的王弗小姐成为了夫妻,一家人进京赶考。考中进士,后苏轼的母亲病故。再次进京,苏轼被任命为校书郎,却不得不与弟弟分别。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却引来了王安石的愤怒。被逼无奈的苏轼请求出京任职,也因此来到了他的“第二故乡”杭州。后被朝廷小人抓住他的文章不放,以“讽刺政府”,“背叛皇室”的名义将苏轼关进了大牢(文字狱)……但这都不能打垮苏轼。出狱之后,苏轼奉诏赴汝州就任。晚年的苏轼被贬到偏远的“南荒之地”,最终死在回程的船上,结束了他满怀豪情壮志的一生。
“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敏锐的洞察”苏轼的才干与智慧并非任何人可以媲美,手下的妙笔生花婉转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曼妙,口中的美酒流淌激荡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壮,又或是在月明当空,微风轻拂脸颊时,转身从容地叹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的乐观是一门学问,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学会他那种出神入化的豁达。当他面对一次次的诬陷一次次的栽赃一次次的被贬时,你何曾看到过他脸上闪现过一丝地悲痛或愤怒呢?苏轼这位奇人上可进谏忠言,下可农耕为生。即使在花甲之年被贬到了偏远的海南岛,他也依旧保持着刘禹锡“陋室不陋”的乐观心态以及孩童般的天真。东坡肉,生蚝……这些美味的食物不也是他为生活增添的一点光彩吗?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善良的苏东坡也好,耿直的苏轼也罢,这位名副其实的“诗神”都做到了“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标杆!
望江山如画,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
《百家姓》是一本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一本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当作少年儿童的启蒙教材。我们经常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小孩子在学堂里背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今天我读了《百家姓》,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知道了为什么要叫百家姓,而不叫千家姓,万家姓。之所以叫百家姓,是因为在以前的时候算出大概只有400多个姓氏,所以才叫百家姓。《百家姓》使我知道了中国人的姓氏非常多,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姓,我还知道了中国人的姓氏中有57个是复姓。如:司马、诸葛等,这样的姓。通过查阅《百家姓》,我知道了我的班主任谈老师的姓排在第117位,我的姓排在第64位,妈妈的姓排在16位。真是太有趣了!而且中国的每一个姓都有一个小故事。比如“赵”这个姓的故事是这样的:周穆王到昆仑山见王母,乘坐的是8匹骏马拉的车,驾车的人就是造父。造父因为有功,后来就被封在赵城,造父的后代就封地为姓,世代姓赵。造父的第五代世孙赵虽作了晋朝的大将军,而赵虽的后代又建立了赵国。赵国是战国时期最强盛的七个国家之一。这就是“赵”的故事。
《百家姓》记载了华夏子孙的来历和姓氏名称的来由。阅读《百家姓》,不光知道了中国到底有哪些姓氏,还了解到祖先的生活,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4
在我小的时候,曾经接触过这人们口中鼎鼎有名的《苏东坡传》,当时可谓是惊鸿一瞥,感言不知如何下笔。而如今长大了些,有幸跟着老师再次拜读东坡传,辗转间仍觉下笔艰涩,真怕自己笔下的文字不够美好,表达不出内心对苏轼的敬意。
阅此传前,苏轼这个有名的名字,对我来说仅仅是文采出众、逸兴遄飞的大文豪罢了。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固然精彩,而他潇洒的文笔凝结的字符更令人折服。苏轼的文学成就众人有目共睹,自不必多说,然而若只局限于此未免过于狭隘!多才多艺的他为历史文化的贡献除了延续百年的华夏诗词源流,更于书画上有过人的造诣;于政治上有独到的见解,甚至是日常繁琐的工作,他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他不仅是中华文坛上光照古今的恒星,还是一名评述价值观的导师。
在他的生平中,我们所能体会到的除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广阔胸怀,更有“人间如梦,一尊还泪江月”的人生觉悟。苏轼的一生坎坷,受王安石“新政”的影响,苏轼屡遭贬官。即使宿命于此,苏轼仍然不肯屈服。他大胆指出新政的不足之处,将其呈现与纸笔之中。他明知自己的这些举措得不到任何回应,只会给自己招致祸端,却仍然执着于自己的志向。他这么做不是由于他冥顽不化,更不是因为他贪图功名,而是为了黎明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即使自己是沧海一粟,苏东坡也要以正直率性的心态,面对这些崎岖不平的道路,竭尽所能去纠正这些谬误。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东坡那份年少轻狂的作为也逐渐收敛起来。他开始感悟人生爱好广泛,擅长厨艺,也会制药,他身为官吏,却心向自然,“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大概说的就是他这样心境超然的伟人吧!
总之,林先生的这部《苏东坡传》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的生命历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他的诗词散文,也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作者的切身情感,让我手不释卷。同样的,我也敬佩苏轼这样文采斐然而又胸襟宽广的灵魂,他的人生经历似乎如同教科书一般在指点着我们为人处事之时该做出怎样的抉择。他教会了我们“是造物者之无进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人生哲理!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5
在我家安静的`书房里,我合上了那本有趣《小狗钱钱》,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理财的童话故事。有一天,吉娅在家门口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白色拉布拉多猎犬,吉娅一家早想养一只狗了,他们帮助它治疗好了伤口,并把它带回了家,取名“钱钱”。有一次“钱钱”落水了,吉娅奋不顾身救了“钱钱”。令人惊奇的是,在一次吉娅打电话时,“钱钱”说话了,为的是报答她救了它,“钱钱”决定帮吉娅一家摆脱债务危机。从那以后,“钱钱”成了吉娅家的理财老师,并从它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理财方法……
与“钱钱”相比,我的理财本领还是太差了,比如老是丢钱和丢东西,上次去香港刚出机场就把1000元人民币和通行证丢了,害得老爸转账700元人民币办了个临时通行证。
上次,爸爸让我去卖苹果,一个能赚五角钱,当时我拒绝了,但是现在我读了这本书,我变了,我要开始有自己的收入和赚钱路子。“就在寒假开始行动吧!”我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我要把我卖苹果的钱和压岁钱存入银行。这样积蓄的钱就产生利息,利用利息和赚到的钱就能完成自己的梦想。
学会理财,从现在开始!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6
在图书馆翻到了这一本英文版的《京华烟云》。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好在看过电视剧及中文版,大体能够理解。
林语堂先生一生多用英语来写书向国外介绍中国悠久的文化和中国人民淳朴的生活。这正是他旅居海外时用娴熟优美的英文完成的巨著,向那些鄙视中国的外国人介绍中国真正的文化。
《京华烟云》主要描写了姚家、曾家、牛家三大家族中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恩怨怨。在政权更迭、军阀混战的北平城中,在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性格演变、思想碰撞和命运选择,展现了儒、士、商阶层由盛而衰的过程,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世界的一本伟大小说。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曾说过《京华烟云》是一本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该书还被视作现代的《红楼梦》林语堂先生曾提到:“(该书)重要人物约九十个,丫头亦室来个。大约依红楼人物拟之。木兰似湘云(而加入陈芸之雅素),莫愁似宝钗,红玉似黛桂姐似凤姐而无凤姐之贪婪,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纨,宝芬似宝琴,雪蕊似鸳鸯,紫薇似紫鹃,暗香似香菱,喜儿似傻大姐,李姨妈似赵姨妈,阿非则远胜宝玉。”
确实,该书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
《京华烟云》中描写的`最出彩的是女人。古典的,现代的;年轻的,年老的;出身高贵的,身为丫鬟的;老实本分的,工于心计的;各式各样的女人,个个个性鲜活,有血有肉;同一个女人,写她从待字闺中到嫁作人妇生儿育女,从女儿到母亲再到婆婆到奶奶外婆,不同阶段的女人,她们的心理变化也很真实的写出来。例如木兰和莫愁,这两姐妹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木兰偏向继承了父亲的道家思想:逍遥,自由,追求理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也容易满足;莫愁则偏向母亲继承了儒家之道,学会了作为妻子母亲的生活中的智慧。同为女人,木兰更适合做老婆,因为她有想不完的妙点子,可以陪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她喜欢做菜,特别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赏月,做风雅之事;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莫愁则适于做母亲:她方正稳重的性格会给孩子一个好榜样;莫愁最懂得以柔克刚之道,对于立夫这样个性激进易冲动的人,也能懂得什么时候予以忍让,什么时候坚持,什么时候暗暗责备,什么时候给予鼓励,恰当地顺应立夫情绪的起落,最终改变他,使他成熟稳重。相信这对于孩子要容易得多。因为莫愁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智慧,不会过分娇惯,也不会过分严厉;莫愁在文学上的造诣也足够给孩子的学习以指导,从她少女时代和立夫的几次辩论就可以知道,其实她思想锋利,见解独特,并不输于木兰,只是嫁人之后着意收敛,培养自己的稳重方正。
但这两姐妹,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相似的。就从莫愁和木兰对待丈夫外遇(立夫甚至可以不算,因为那只是精神层面的)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她们的沉着和智慧是多么的相似。同样的善解人意,同样的不动声色。但是在面对立夫被捕这件事上两人的态度迥乎不同,又可以非常好的表现她们的不同——木兰的冲动和理想化,还有莫愁的冷静稳重和忍让宽容。这两个可爱的女子,是全书的灵魂所在,或许也是林语堂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吧。
当然最让人佩服的是木兰——坚强而又有主见的木兰。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她落落大方,聪慧贤能;她追求时髦,谈吐诙谐,这又不失新时代女性的优点。她聪明勇敢,拥有自己对生活的主见,更令人惊叹的是她那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她的生活方式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在冬季则平静沉稳,春来则慵倦无力,夏天则轻松悠闲,秋来则舒爽轻快”。面对生活的变迁,面对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到变为村妇的剧烈转变,即使最后变为普通农民,她依然能过着幽雅山居的生活,坚韧地面对所有困难,并在磨难中成长,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命运早有天注定,哪由强弩硬上弓。书中虽未提及命运,但命运的造化随处可见。银屏硬碰硬的抗争,最终葬送了自己。而姚太太的强硬,也没有给她换回什么好下场,最后她的小儿子竟然还是娶了个丫鬟,何其讽刺!红玉的死,是听从了命运还是听从了自己呢?莫愁是个注定了幸福的女人,命运,可能有时候,真的,有薄厚之分每一个人,不论生于安乐还是忧患,谁都不足矣改变整个生活。然而每个时代都会赋予我们特定的职责,京华烟云的时代,就是要齐心抗日保家国。一个民族的人只要有觉醒意识,只要团结一致,什么样的强敌都可以战胜!海明威说的好:“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永远都是好样的!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7
苏东坡是是林语堂一生的挚爱。虽然相隔800多年,但在林先生笔下,苏东坡正如自己的忘年至交,仿佛亲眼见证了苏东坡“竹杖芒鞋,一蓑烟雨”的平生。
没看这本传记之前,我对东坡的了解主要是他光辉熠熠的头衔,以及登封造极的艺术造诣。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豪放派之代表。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但是读了《苏东坡传》以后,我真正了解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一个真实的苏东坡,一个自然的苏东坡,一个纯粹的苏东坡。
对东坡的最新认识是他仕途上的浩然正气。以前总以为东坡是一位超凡脱俗的文人,读此书后,方知他的政治生涯是坎坷的。“学而优则仕”,带着“平和世界”的美好理想,东坡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变法之际,他在外任官期间,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极力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经历了10年的政治生涯,东坡经历了人生的第一难 ,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接着就是不断地被贬,再被贬。”人生最失意之时,却造就了他文学的巅峰。《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承天寺夜游》都是这时所作。在一个昏暗的时代里,苏公以文人之浩然秉性,敢于去质疑变法之弊端,敢于去挑战王宰相的权威。即使牺牲自己的仕途,也要坚定的拯救苍生。
其次就是对其豪放旷达,虚幻若谷的人生境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经济经历了仕途上的风风雨雨后,苏东坡也逐渐顿悟,认识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淡却入世之心,步入出世之途。由那一刹那起,他看透了这一切。于是乎,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开始了新的生活。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谈禅说理, 人生,就应似飞鸿踏雪泥。又何必被聪明误一生呢?
读完《苏东坡传》,感受苏公,我体会到“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所言之理。感受自己,未来但求对社会“浩气长存”,但求对生活“烟雨一生”。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8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颗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这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弟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娼妓题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既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9
我读了一本叫《红豺》的书,它是动物小说家沈石溪写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只叫火烧云的母豺,她生下了两只健康活泼的幼崽。有一天,草原上来了一只母狼,豺和狼原本是天敌,两只小宝贝不幸被母狼咬死了。火烧云伤心欲绝,非常痛苦。有一次,它正在散步,碰巧看到那只身负重伤,已经奄奄一息的母狼。火烧云很想趁此机会咬死它的幼崽,为自己的宝宝报仇雪恨。可最终还是不忍心。她收留了仇人的遗孤,并为她取了个名字叫“甜点心”,意思是等哪天饿的时候就把她当点心一口吃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烧云慢慢对甜点心产生了母爱,而甜点心也把火烧云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妈妈。为了保护和养育甜点心,火烧云含辛茹苦,甚至不得不放弃了再次寻找伴侣的机会。后来,甜点心也当了妈妈,小狼崽出生后,她们俩共同承担起了养育孩子的重任。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下,甜点心也同样为了保护“母亲”而赶走了能帮助自己的同类伙伴。故事的结尾非常悲壮,火烧云为了保护孩子们,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与猎狗同归于尽了。
这本书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尤其是善良勇敢的火烧云,她将天敌的遗孤抚养长大,期间经历了千难万险,却始终都没有放弃,最后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原来动物也是有感情的,连一只豺都可以那么仁慈,懂得知恩图报。那我更应该珍惜和感激妈妈对我的付出,等将来长大以后,我一定也要关心照顾她,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同学们,你们看过美美姐姐的《青蛙军团爱地球》这本书吗?今天,我就读完了这本书,大家不妨也来听听我的感慨吧!
《青蛙军团爱地球》的主人公嘛,想必大家都认识:黄金鑫、华汪德和秦超逸。他们三个人组成了“青蛙军团”,主要宣传保护环境,并为此演了一个小话剧。就连“笨小孩”黄金鑫都制作出了“雪碧灯罩”小小环保发明。最后,因为他们的努力,渐渐地,保护环境的人们越来越多,地球也越来越健康……
看完这个故事,我笑了,笑中包含着感动,也包含着惭愧,更多的是敬佩。我敬佩黄金鑫、华汪德和秦超逸。他们仅仅比我大了一岁,但是为了地球,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并不是只比我多一件。他们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某一个人,而是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所有人!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变成了“爱因斯坦”,没有清洁工,那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呢?难道,它依然是干净整洁的?在合上书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一件事:谁为了不让别人的身体受到污染,每天忍辱负重,任由漫天飞扬的尘土往自己的肺里钻?那个人,有一个平凡的名字:清洁工。
不光是清洁工,更多的志愿者们也愿意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他们不畏严寒酷暑,天天举旗宣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这句话,而又有多少人把这句话当成了耳旁风呢?为了地球上的每一个居民,我们都有责任让脏乱不堪的地球重新变成一尘不染的人间仙境。不要总觉得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有一天,你会明白。
其实,在我写这篇文章时,脸也在发烧,红得像一个熟苹果。上面的那几句话,也是要送给我自己的。曾经,我也干过类似的事啊:垃圾随地扔;地上的果皮纸屑当做没看见……嗯,从此以后,这种的事,我们都不能再干了。
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为了不让20__真正发生,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不会都变成二氧化碳,请大家多多种树,多多宣传,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一次又一次地走近东坡,一次又一次的被其吸引,沉醉,着迷。
书本的魅力是难以言喻的,尽管在校期间观看过东坡的纪录片,但我还是对于这本《苏东坡传》爱不释手。喜欢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东坡的爱,喜欢再这样离东坡更近一些。
很小的时候就总的听人哼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只是觉得:真是好听……到了初中,开始要求背诵这首《水调歌头》的时候,才初初知道了苏轼,因为小小的时后背的只是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类的诗句。到了这个时候,才算真的了解了些许苏轼。
不知道是怎样一个人,可以既是“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又是“不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只有东坡了。无奈那句“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是个天才,独得欧阳修的赏识,那时的他,可谓春风得意,一帆风顺。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王安石变法却将东坡拖入深渊,想要凭着满肚子的才情去争上一争,并坦言自己如不抨击时弊便“如蝇在口,比吐之为快”,如此东坡,还是爱的,这般刚直性格。如不知,写一吐为快,便遭来了“乌台诗案”,遭来了往后的漂泊。
东坡这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初是被贬黄州,从当初的春风得意,到如今的潦倒落魄,东坡凭着他的乐观,亲自入田耕地,自建雪堂,作为吟诗作赋之所。甚至坐在村头与村夫欢谈。这样的东坡,如何不爱!时有落寞,便是想要“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但第二日还是在家呼呼大睡。东坡啊东坡,为何如此可爱?
不似常人,自然,东坡并非常人,他每到一处,毕竟造福一处,不说东坡肉,就是从其在旅居武昌时上表向太守请求禁止民间杀婴的野蛮风俗,到于杭州治理西湖,成就了著名的“苏堤春晓”、“三潭印月”,再到他在儋州建立学校,传播儒教。
还记得读《江城子》时的震撼,是的,是震撼,叹东坡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令人肝肠寸断;又有羡,羡那句“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懂我”;之于弟弟那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其兄弟情深,可见一斑。
豁达是东坡,淡泊是东坡,可爱是东坡,真性情亦是懂破,如何能不爱东坡?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小时的我,不知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嘴馋吧,别人一提的苏东坡这位大师,我就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一道可口的名菜东坡肉。那时喜欢他,就因为这道不知与她有没有关系的菜。那时的我幼稚、无知,通过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开始了解他,了解了一位世人称赞、推崇的伟大人物。
苏轼,宋仁宗景?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逝世。苏洵之子,字子瞻,号东坡,其第苏辙,字子由,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家中三席之地。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逝世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这些是我了解的苏东坡的一些文学常识。的确,就像书中所言,要了解一个已经死去一千多年的人,并不困难,因为他的一切在我们的眼中已成定数,他的命运如何,他遇事时如何处理,以及他的一些秘密,都已显现在我们面前。但了解一个人,不仅是在表面上,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精神所在。
苏东坡感受敏锐,思想透彻,,作为勇敢,决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民胞物与得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这正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吧!
酒,好像是古代文人的莫逆之交,几乎每一位都性嗜酒,如:李白、陶渊明、杜甫……数不胜数,所以,苏东坡也不例外,他也饮酒自乐,在微醉未醉之时,有作文自娱。他的诗词文章,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这样高尚的精神有谁不喜欢,有谁不向往,我想,这也正是他受中国历代那么多人热爱的理由之一吧。
苏东坡,一个历代以来的多才多艺的天才,他超于的不仅是文学,更是生活态度、处事方法的超越。作为个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所以他生活的轻松、自在。
天才苏轼,全才苏轼。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所写的一本侧面感谢祖父的书,她以轻松自然的笔调写了自己童年的事情。
萧红小的时候家里有重男轻女的习惯,所有的亲人当中,只有祖父一个人疼她,她童年的玩伴也只有祖父一个人。所以,萧红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她和祖父之间发生的事,而对其它事情几乎只是一笔带过,在萧红心中,也许永远记住这些事,就是对祖父表达感恩的最好行动吧。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要学会如何感恩父母,感恩亲情。有时,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能表达感激之情,也能让父母欣慰,因为她们需要的回报很小,就是要让我们从小学会感恩。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万历十五年》虽然以此为题,但实际上万历十五年不过是个引子,黄仁宇只是借在这一年发生的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展开文章,把万历十五年作为叙述的线索和落脚点,全面地展示了明代后期万历年间从皇帝到官员国家暗藏的症结,显示了在落后的制度里无论怎样的个人,身处在何等位置,做出怎样的努力,无论是他个人,还是他所想改变和摆脱的社会环境,都被沉重的制度牢牢禁锢着,让个人成为了这制度的牺牲品。既然个人凭一己之力已无法做出任何改变,这制度让明王朝离开了世界的中心,甚至无法跟上白山黑水边上一个小部落的节奏,明王朝已经到了沉没的边缘,落日沉沉,败落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
看起来黄仁宇只是选择了几个独立的人物作为章节来撰写,而实际上他选择的这些人颇具代表性,作者总是把他们放在一个更大的社会制度与背景中来叙述,他们看起来是个人,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时代前进与滞后的碰撞中所出现的问题,也付出自己的努力,他们都是作者认为那个时代中的佼佼者,但无论是坚持道德的力量维持复古亦或是某种程度追求自由和变革,结果对于个人命运或者个人的社会追求来说都是失败的。因为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对抗制度,每个人都是制度链条中的一分子,当他想改变这链条时,他无疑会被链条上的其他人所残酷打压,维持守旧平衡的集体力量是强大的,而想阻挡时代的前进也是个人办不到的。因此即使某个人意识到了现实与社会制度的格格不入,他也无法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只能感受着社会的暗流涌动而束手无策。
第一章从小事切入万历的宫廷生活和处处被安排好的成长环境,他最终清算了自己坚持原则的老师和首辅张居正,想获得自主的权力,最后发现皇帝只不过是制度的执行者而已,并不具备自主权。而第二章里继任的首辅申时行则努力在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折中共济,小心谨慎地维持文官集团内部的平衡,使国家机构能够正常运转,但这种处世态度并不为文官集团接受。第三章皇帝为立储一事与群臣对抗,认清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无法实现自己的个人意志,最终对百官采取疏远、消极应付的态度,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百官失去了效忠的意义,也采取消极敷衍的做事态度。第四章进一步借内外政的大事表明了皇帝不能以个人意志做出决定而实际决定于群臣,活着的皇帝个人和他已死去的祖宗没什么区别。第五章清官海瑞希望恢复洪武皇帝时的制度和风气,然而这样做无疑与社会时代相悖离,虽然道德值得敬佩但无法真正施行。第六章从一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角度叙述了明朝武官处于被文官压制的境地,而无法有所作为。第六章社会名人李贽的思想与社会的冲突,其实是儒家内部思想派生出的心学与传统朱熹理学的对立,然而李贽的思想虽然批判时弊,但并不能建立新的思想体系,故而本质上无法改变社会反而显得自相矛盾。
总而言之,作者的观点是认为明代当时的制度已然极为落后,财政与组织上极为松散,导致国家实力名不副实,而微薄的薪水也导致文官阳为道德,阴为私利,实际主导国家的文官集团都处在此种阴阳冲突之中不能自拔,而任何企图的改变都遭到了强烈的攻击和反对。皇帝、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海瑞、武官戚继光、思想家李贽从个人的角度面对混乱的现状希望有所突破和改变或者凭借道德的力量恢复平衡,但种种努力在对抗现实的庞大群体时都显得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既然无法改变制度,就无法避免的遭到来安于此制度的文官的攻击,所以即使是小的改良也无法推行,小心谨慎地保持平衡也不可能,国家此时的衰落已不可避免,唯一的问题只是时间而已。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写苏东坡传,他说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我在图书馆遇到这本书时,出于对苏东坡的敬佩与喜爱,拿来看看,再看是林语堂先生所著,更是来了兴趣,这大概又是精神盛宴。
林先生讲: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是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看到这些描述,大家或许和我一样,想要再一次去了解这位多才多艺,品性正直,深得大家所喜爱的大诗人。
本书共二十八章,从苏东坡的童年写到终了。读林先生的作品让你真正的理解什么叫:行云流水、妙笔生花、酣畅淋漓,阅读的过程真是一种享受。
不过读这本书,并不顺利,文中摘录了一些诗词,遇到诗词,不得不停下来想去弄明白诗词的含义,所以目前还没有读完一整本。
苏东坡的一生很曲折,也可以说很精彩。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任妻子,我最喜欢他与王弗的感情,只是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暂,王弗身故后在苏东坡的诗词中,能感受到苏东坡对王弗的思念以及深厚的情感。
除了夫妻之情,苏东坡与兄弟子由的感情也让我特别羡慕和喜欢,两人不只是兄弟,还是良师益友,如果有两个宝宝,培养出他们那样的感情,也无憾了。
书中还有一些育儿方法,比如:东坡小时候努力苦读经典名著,抄写背诵;父母与孩子,晚辈高声朗读,老辈倚床而听,帮小朋友纠正错误等,很多美好的小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一本传记,有政治,有情感,有生活,有欢喜,有苦闷......阅读的同时心情也随着文字此起彼伏,合上书,回味无穷。
给这本书打9分:
推荐语:如果你身边没有一位让你特别喜欢,特别敬佩,特别崇拜,特别欣赏的人,要不然你就喜欢苏轼吧,你会变得谦卑,上进,同时,你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吐槽:还没发现,不过有个提醒,或许要准备一本字典。
对我的指导意义:说一点,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和宝宝一起成长,尽管还没有。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写书人与被写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所以,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经典之作。
当时读它依然带着一些目的性和应急性——为讲好《大学语文》的一节专题,即《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苏东坡》。后来解到,这本书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欢苏东坡,首先是喜欢他那些“明月几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诗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所打动,被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态度所折服,读完这本书后,更觉得他“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也只有林语堂林大师的如椽之笔能把他夸尽、写真、写活。林大师说:“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解他。我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而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成为的,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风骨气韵,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成尘埃,那么渺小,那么为现实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情就成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的标的之一。
对韩寒如此,对迈克尔杰克逊如此,对苏东坡更是如此。苏东坡的智慧与才情,不但惊艳同时代的人,还穿越千载的悠悠岁月,温暖着我们,和我们同悲同喜。这样活泼泼的生命,这样平易近人的古人,这样的心胸才华,这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和他在命运流转之间表达出的达观幽默,享受生命的态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个出来。
每当想到世间曾经有一个这样伟大而温暖的灵魂生活过,我就觉得非常感动。苏东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让我看到生命的一种境界。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篆刻的城,落款在京华年代青石城外,一路泥泞的山水,一笔凌空挥毫的泪
——题记
我寻觅着,寻觅着一个深深征服我的境地;我停驻了,停驻在京都用文学筑成的青青篱墙里。“好的文学如好的女人一样,是没不了的,是值得人爱的。”总觉得在这圈青篱之中,姚木兰是一本幽香难掩的《沉思录》,品读之后韵味无穷;曼妮是一首柔美典雅的小词,庄重而不失情趣;莫愁是一篇清丽圆润的散文,透着浅浅淡淡的悲;而暗香呢,是隐隐绵绵的咏梅诗,点缀在寒雨时节。
篱笆围住的,不仅是诗意的人,还有动人的故事。巴尔扎克说:“一个高尚心灵为爱情而痛苦万分,永远是一场好戏。”
而孔立夫与姚木兰,便是这悲欢离合的戏中最动人的一场。犹记得那年初冬,漠漠轻寒的梅树下,梅如雪,情也如雪。“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是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济世情怀,一样的相知相惜,却奔赴了不一样的人生洪流。而蓦然回首时,斑驳的梅枝还能否开放出往日的清香?
也许在精神领域里,知音者永远相偎相依。仿佛风来疏竹,雁渡寒潭,没有停留的竹声雁影,其实恰是永久的停留。双眼能看到的,终有消失的一天;然而用心去守护的,即使粉骨碎身也不会消逝。我相信,越高尚的心灵,越能体会繁杂世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正如曼妮这样回答木兰:“我不走,因为这里,就是我全部的世界。”柔弱如水的女子对自己的命运给予了极高的尊严与敬畏,于是她没有强烈的抗衡,也没有过多的哀怨。然而这样的一生是如此朴实而厚重,对一个悲情女子来说,已经足够了。
须知转身难,而坚守更难,更苦。选择了大千世界中小小的一隅,便意味着能有忍受错失风景的定力与精神了。人的高贵源于真正纯洁的思想,源于对珍爱之物始终保持着孩童般的热情。
是的,又怎能不对苍茫烟云那轮皎月满怀景仰与感动?他是隐居于尘世的高人,是云游于四海的诗客,是木兰这位惊世才女的父亲。总觉得“只买清愁不买田”是姚思安未曾言传的生命激情,他以整座王府花园换得了一箱甲骨便是最好的证明。宅院再美,也存放不了一颗因执著而沸腾的心灵。这样的心灵,是清白的良心,是真正纯粹的月亮。“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甲骨对于姚思安,便是这难以割舍的温暖吧。一个纯洁之人,唯有与珍爱之物倾心相对时,才能握紧生命的温度。灵魂在颤抖啊!我看见烈烈火焰吞没了一位不屈的守护者。我看见英雄的心正喷涌出震慑大地的岩浆。我看见他和他的一箱甲骨一起升起在中华大地上。
存在时,也许会漠视;毁灭了,也许才永恒。
下一次仰望月亮,请凝神屏息地致以一个凡人对它应有的敬意。因为那是一颗孤绝的心,一颗傲岸的心,一颗升起在苍茫烟云间永不坠落的心。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对于这篇文章,说实话,我没看懂,主要是不懂得它所表达的中心是什么。鲁迅先生的文章一向十分有内涵,好处深刻。我想这篇也必须如此,但我说不清,这篇文章是想讽刺范爱农,还是赞扬?它的中心是什么?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如果上述材料准确的话,那么,我按照这个思路再读《范爱农》,才有了一些感想。我想:一开始,正如作者所说:“从此我总觉得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作者是真的厌恶范爱农。“天下最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务必将范爱农除去。”犀利的语言,一番激昂的言辞,可谓快人快语,性格立见吧。之后,(lz13)作者与范爱农一同喝酒,说疯话,讲笑话,渐渐一些事也谈开,了,彼此更加了解,慢慢成为朋友。但是,对于范爱农这个人也好,这篇文章也好,耐人寻味的地方和情节简直太多了。我想还有待我细细想一想,细细品味一下。
但我还想凭目前粗浅的认识,再说点感想,整篇文章,无论示范爱农也好,“我”也罢,都给我一种很真实的感觉。不是说这事,这人必须完全是真的,但那种感情,直白的情感流露,我却有意无意的都能感到,并体会得真真切切。我记不清是那篇文章了,但记得其中的一句话:写文章要真诚。此刻,我也体会了为什么写文章真诚,才能有真实感,才能感人肺腑;才是好文章,才是好作家!鲁迅就是鲁迅。
回到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因此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也疑心他就是自杀的,正因从另一角度想,自杀对于他这种人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一个好友向我推荐了这本《好吗好的》,我读后心中久久不能平复下来。书中的故事对我们而言既是一碗心灵鸡汤,哺育着我们成长;同时又是一剂良药,使我们摆脱了心理上的苦闷。
“梦想与平庸”“家庭与自我”“社会与现实”的纠结,在书中化作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群平凡的年轻人,他们怀着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渴望。虽理想不同,但是却有着一样的坚持和执着。即使路途坎坷,仍然信念不改。
书中有两个年轻人叫马史、杨奋(在新疆这片土地不会因为名字的谐音而被取笑)。他们都出生在新疆,热爱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喜欢当地人民特有的朴实。高考填志愿时,杨奋的父亲让杨奋把志愿填远一些,不要像他一样只能生活在新疆。马史的父亲本来希望马史填新疆的大学,以便建设更好的新疆,但其受杨奋父亲的影响,也让马史把志愿填到大城市去。马史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渐渐与杨奋失去了联系。马史在北京努力的工作着,慢慢的在北京站住了脚跟。当他事业处在上升期时,却决定放弃打拼出来的生活回到新疆,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回新疆的路上,马史遇见了早已失联多年的杨奋。杨奋受到了马史的感染,决定陪着自己的好兄弟共同努力创业。他们在经历了无人信任、资金短缺、条件艰难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最终收获了成功。
也许每个人都有执着的信念,却很少有人能冲破现实的牢笼,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马史、杨奋兄弟俩经历了颓废和低谷,最终冲破牢笼,在自己喜爱的地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有一种友情不但能同甘共苦,还可以一起冲出低谷。
希望更多的朋友读一下这本书,让我们学会真诚友善地面对自己,执着勇敢地面对生活,充满勇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假期再次翻看了《京华烟云》,不像第一次的囫囵吞枣般仓促,这次仔细翻阅了一遍,竟然又读出了许多味道。
《京华烟云》虽然是一部好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但不因此而成一部散漫无结构的故事,而反为大规模的长篇。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曾说过《京华烟云》是一本能够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必须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
确实,该书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述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好处。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而我乃称叹叫绝也!未知他人读毕有此感觉否?故此书非小说而已!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小说给人以一场大梦的印象时,即成为伟大的小说,直可代表人生,非仅指在二十世纪初叶在北京居住的某两家的生活。包括无涯的人生,就是伟大的小说。
《京华烟云》在实际上的贡献,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中国书来得有效。关于中国的书犹如从门外伸头探入中国社会,而描述中国的书却犹如请你进去,登堂入室,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同中国人一齐过日子,一齐欢快,愤怒。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十分成功,宣传力量很大。此种宣传是间接的。书中所包含的实事,是无人敢否认的京华烟云》中描述的最出彩的是女人。古典的,现代的;年轻的,年老的;出身高贵的,身为丫鬟的;老实本分的,工于心计;各式各样的女人,个个个性鲜活,有血有肉;同一个女人,写她从待字闺中到嫁作人妇生儿育女,从女儿到母亲再到婆婆到奶奶外婆,不同阶段的女人,她们的心理变化也很真实的写出来。例如木兰和莫愁,这两姐妹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木兰偏向继承了父亲的道家思想:逍遥,自由,追求理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也容易满足;莫愁则偏向母亲继承了儒家之道,学会了作为妻子母亲的生活中的智慧。同为女人,木兰更适合做老婆,因为她有想不完的妙点子,能够陪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她喜欢做菜,个性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能够陪你品茗赏月,做风雅之事;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莫愁则适于做母亲:她方正稳重的性格会给孩子一个好榜样;莫愁最懂得以柔克刚之道,对于立夫这样个性激进易冲动的人,也能懂得什么时候予以忍让,什么时候坚持,什么时候暗暗责备,什么时候给予鼓励,恰当地顺应立夫情绪的起落,最终改变他,使他成熟稳重。相信这对于孩子要容易得多。因为莫愁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智慧,不会过分娇惯,也不会过分严厉;莫愁在文学上的造诣也足够给孩子的学习以指导,从她少女时代和立夫的几次辩论就能够明白,其实她思想锋利,见解独特,并不输于木兰,只是嫁人之后着意收敛,培养自己的稳重方正。
但这两姐妹,在很多方面,是十分相似的。就从莫愁和木兰对待丈夫外遇(立夫甚至能够不算,因为那只是精神层面的)的态度就能够看出,她们的沉着和智慧是多么的相似。同样的善解人意,同样的不动声色。但是在应对立夫被捕这件事上两人的态度迥乎不同,又能够十分好的表现她们的不同——木兰的冲动和理想化,还有莫愁的冷静稳重和忍让宽容。这两个可爱的女子,是全书的灵魂所在,或许也是林语堂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吧。
要说到让我最为佩服的人物,当然是坚强而又有主见的木兰。应对生活的变迁,应对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到变为村妇的剧烈转变,即使最后变为普通农民,她依然能过着幽雅山居的生活,坚韧地应对所有困难,并在磨难中成长,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他心中的理想女子。
《京华烟云》向西洋人介绍了中国社会。细读之,让你有登堂入室之觉,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与里头的人物一齐过日子,一齐欢快,愤怒。或许,除了一句”此书只应天上有“外,再没有更恰当的语言了。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扬的旋律,他将至情融化为笔下流淌的华彩,他将痛楚抑成意奔涌的篇章。他,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他有高度的智商,有热情而浪漫的赤子之心,终生保持天真、淳朴。他是个秉性的乐天派,是瑜伽术的练习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伟大的书法家,是诗人,是佛教信徒……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终其一生“不是被贬,是被贬的路上”,身处逆境却能品出生活之甘甜。他乐观而豁达,虽然不断被贬,但是,无论在哪儿,他热爱生活的心态从未被改变。苏东坡更是一位喜欢吃的美食家,他加调料制作的猪肉美味无比,百姓称其为“回馈肉”,他还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即使生活困难,他也抱着极为乐观的心态,继续他的美食生活,也继续用他的仁心爱百姓。
美丽西湖,是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于此,却没有悲怆自怜,愤愤不平,而是潇洒任平生。他知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于是,他储藏心灵,淹没痛苦、忧伤,横卧西湖。被贬岭南时,他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的诗句。官场的风雨再大,生活的风雨再艰辛也无法阻挡他心灵前进的步伐。不要咀嚼生活的苦难,不要埋怨生活的不公,牢骚太盛,人生太短,而苦难太长了,我们不必要去过于计较生活。一切随缘,拥有一份淡然处之的心态。不要勉强自己,别为难他人,顺其就好,随遇而安。要懂得,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像苏东坡一样。
苏东坡的人生境界,无疑,是极高的,极富有智慧。因为他有着一种成熟的人生态度,他幽默,他敢于自嘲,敢于淡然地面对生活中所面临的苦难,苦中作乐,有着高尚的精神境界。
苏东坡诗曰:“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林语堂写道:“他的肉体固然会死,可他的精神会在下辈子,可成为天空中的一颗明星,可滋养万物,可维持众生。”是的,几千年了,苏东坡的躯体早已飞散至云端,可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其高尚情操仍闪闪发光。
苏东坡,这个传奇人物,我将以他为榜样,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唯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条件的。教师应当在每一个时刻爱你的每一个学生。心情愉快的时候爱孩子,心情沮丧的时候也要爱孩子;精神焕发的时候爱孩子,身心疲惫的时候也要爱孩子;工作顺利的时候爱孩子,困难重重的时候也要爱孩子。爱聪明的也爱愚钝的;爱乖巧的也爱淘气的;爱长得可爱的也爱长得不可爱的。相反,对于那些贫寒的、身体不好的、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这些处于弱势境地的孩子,教师不但不能舍弃,而要格外的爱护和关照。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
教师的爱是重要的。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一句热情的鼓励,可能成就一个孩子的人生。同样,教师要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一道冷酷的目光。
教师的爱不求回报。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条单行道,我们放任感觉、情感和行为,源源不断地流向学生,而不企求任何感激或感恩,不仅是现在也包括将来。
教师的爱是真诚的。真诚的爱,不是虚张声势的夸赞,不是勉强挤出的笑容,不是天空中飘忽不定的云彩。真诚的爱,来自于教师的心底,她是持久的、坚定的,没有半点做作和敷衍。学生的心像水晶一样透明,能感受到教师心灵深处发来的信息,一点点的虚情假意都能被敏感地捕捉。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爱也是无止境的,我将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
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 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一开始,我不明白一本书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后来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明白作者为什么会起这样的一个名字,因为这本书就是一本可以教会每个读这本书的一个一些教诲。而我读了这本书后,让我感到最大的一个感触,那就是——爱!
《爱的教育》是一部以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的日记为题材写的。讲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写的。每个故事,都让人体会到了一个“爱”字。多多少少的爱,都淋漓尽致地体会了出来,而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个故事就是《小抄写员》。
这个故事讲的是,安利柯出生在一个孩子又多,家里又贫困的家庭。他的爸爸每天白天要工作,晚上还要抄文件来挣钱。小利柯不想看到爸爸这么辛苦,就趁爸爸睡觉了以后,偷偷地帮爸爸写。一天天过去了,利柯家的家境是比以前好了许多,可是他就是因为晚上熬得太晚了,所以他上课就一直打不起精神来,回家也无精打采的。爸爸看见了,很生气,还屡屡骂他。虽然小利柯很委屈,但是他还是继续做下去了。后来终于有一天,爸爸知道了这件事,他为自己以前做的而后悔,他知道自己错怪了儿子而感到十分愧疚。
这个故事里,我不但看到了父亲的爱,知道事情真相后的愧疚;我还看到了小利柯处处为家为爸爸着想。这里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他,但是是什么呢?我想这是一股责任感。这不是正应了“穷人家的孩子早成家”这句话吗?可是为什么他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都可以做到的事,我为什么不可以呢?其实,父母赚钱挺辛苦,挺累的,我们应该珍惜他们的血汗钱,把它们用在有用的地方,不应该那么浪费,毕竟那是父母用辛苦换来的。同时作为孩子来说:孝顺父母并不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声“谢谢”,一句“对不起”,一句表示关爱的话语,一张奖状,一张成绩单或许就是父母最想要的回报。要知道“不尊重父母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所以当父母吩咐你时,就迅速去做。在父母很累的时候,给他端杯茶。在父母生日那天,给她写封信、送张贺卡、洗次脚……当然,人不可能不犯错,当你有错误时,要主动找父母承认,请求他们的宽恕。做父母的没有不原谅自己子女的。
我到现在已经把着本书看过好几遍了,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好象每次看的时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体会。爱就像氧气,充满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对整个民族而言。《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不同之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父母的。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提议》,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深的谈论,可我却十分喜欢读它,我觉得郑杰校长就像一个素未谋面却有默契的朋友。
看到郑杰校长在第九条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我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你付出的赞美,非但不会贬损你的体面与尊严,相反还会在不经意间收获友谊与合作;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修养——赏识他人的过程本身就在矫正着你的狭隘、克服着你的自私。因而赞美他人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培养和张扬大家风范的过程。
应对“赞美他人”的丰富内涵,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关照自身,如果我们能够把教育本质属性理解为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话,那么,赞美他人,理应成为当今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淡泊名利,虚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们能够赞美他们,我们也必须赞美他们!否则,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还有什么能够光大人性那美丽的面庞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期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
一粒沙子,一个世界,一朵小花,一个天堂。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教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我们不仅仅应当明白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幸福感与敬畏感,此刻的关键是要解
决如何培养的问题。
今日看了郑杰校长写的第23条教师要有静气。是呀,教育拒绝浮华,不需要热闹,那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样应摒弃热闹与浮华;教育,亲近的是实在,坚守的是梦想,淘洗的是媚俗,剔出的是虚假。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像大师那样,但我们确实应当“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欺世盗名,少些拔苗助长,少些弄虚作假,”确实应当做一个有心人,甘于寂寞,勤于学习,敢于探索,不断创新;于平淡平和中寻找自我,肯定自我,在磨砺辛苦中走向解放,欢乐就在寂寞之中。
告别泸沽湖慵懒的阳光,回家继续拜读郑杰校长的大作,今日看的标题是——学校,人们犯错误的地方。这个题目似曾相识,翻看以前的读书笔记,看到了摘抄的肖川《教育的梦想与信念》中的语句:“学校”一个可能的定义就是学生能够犯错的地方;在孩子离开父母之后仍能够淘气、顽皮、打闹、追逐和嬉戏的地方;是与同伴产生冲突,并能够学习解决冲突的地方;是孩子能够每一天都能见到自我喜欢的同伴的地方。“远远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风景;远远的,学校是一个期望。”学校是人与人的心灵最微妙地接触的地方,当我们走进它时,它应当仍旧是美丽和给人以期望与信心的地方。
下头有当时读后的感悟,偷一个小懒,于是稍作修改便搬了一下家。学校这个名词在教师的概念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含义:是孩子学习的地方,是教师教学的地方,是师生共同交往、提高的地方……然而,学校是能够犯错的地方的定义几乎从未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过。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如果心向着孩子的秉性,那么学校就会成了孩子秉性在家庭、父母之外延续的地方,所有在父母、家庭里表现出来、可能发生的情景当然也就在学校发生着。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欢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的欢乐在家庭、父母之外延续的地方,他们自我流淌、享受着欢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欢乐之地为他们创造欢乐!
在学校里,“心向着孩子”会指引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与孩子们和谐相处;“心向着孩子”会指引我们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寻
找教育的真意,它将给我们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无助与悲伤、发现孩子的天真与稚嫩、发现孩子的诚信与自强,接下来,我们就会觉得自我赞许的眼神,肯定的微笑,鼓励的话语,疼爱的抚摸都那么管用,简直与学生心有灵犀!最终,我们最终“心向着孩子”,学校的美丽与魅力便真正展现了出来。
看着书一天天变薄,心中还是蛮有成就感的,今日看到了第84条,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喜欢这个题目,不太喜欢下头的文字。可能这也是普通教师与校长的思维区别吧。
看到善待孩子,使我想到了同学发给我的《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中作者摘录智利诗人加布里拉米斯特拉尔的诗句。
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能够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却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形,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灵正在发展,我们不能对他们说明天,他们的名字叫今日。
从现实状况上讲,我们清楚自我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却不清楚我们能培养成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清楚自我培养孩子的心思,却不清楚我们培养的孩子是什么心思;我们清楚地勾画着孩子的未来,却不清楚孩子的未来怎样才不是梦。有一首歌唱得好,要认真抓住每一分钟,孩子的未来才不是梦,因为,他们的名字叫今日!
今日,我培养了孩子良好习惯了吗这是我们最应回答的问题。印度一句名言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基础教育阶段如果我们没有为学生播种习惯,而习惯是靠我们坚持不懈,慎终如始,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他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么,我们就没有真正承担起为学生一生奠基的职责,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今日,我培养了孩子民主性格了吗这是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应有之义。所谓民主性格,用肖川的话说,就是乐于分享,敢于承担,心存感激,服膺真理,勇于实践的性格。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些完美的魅力人格,更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拥有这些完美的魅力人格的人,而这些,哪一样不需要我们把握今日,珍惜今日
当然,我们还能写出“孩子的名字叫今日”这句话的更多内涵。诠释他并不是我要研究的根本宗旨,我最想说得是,趁孩子们的心地还柔软,骨骼正在成形,血液正在生成,做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吧!而善待孩子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回答!
善待家长这四个字,让我想起曾读过的安尼斯通《一位母亲写给世界的信》,文中写道:世界,我期望你能时不时地牵起他的小手,教予他应知之事。教予他,尽可能温柔些。给予他指导,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豪杰所在;每有权诈小人,必有献身义士;每见一敌人,必有一友在侧。教予他书中自有黄金屋。让他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给他时间静思其中亘古绵传之奥秘。教予他,磊落的失败远比欺骗的成功更荣耀;教予他,自有我信念,哪怕他人言错;教予他,能够最高价付出自我的精力与智慧,但绝不能出卖良心和灵魂;教予他,置群虻的喧嚣于不顾,在自觉正确时要挺身而出。请温柔的教予他,世界。可是不要娇纵他,因为仅有烈火才能锻炼出真钢。
这是一位母亲写给世界的信,读着片断,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为人父母的期望!她期望世界“尽可能温柔些”,“请温柔的教予他”,同时又“不要娇纵他”,多么理智而慈爱的母亲!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读着这位母亲写给世界的信,我分明觉得就是写给身为教师的自我!郭沫若曾说:“经师容易人师难”。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培养的是一个个“大写”的人。如果我们的学生被浇灭了奋发向上的朝气,泯灭了天真烂漫的童心,毁灭了赖以生存的尊严与自信,我们还是合格的教师吗我们还能面孩子的父母,应对自我吗所以我们每一天都“教予他”,除了知识更应会做人;除了自我更要有他人;除了书本更要有生活;除了索取更要有感恩;我们每一天都“教予他”,……教予他一切的一切,只为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记得还在书上看过一位家长的话,“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在他离开你的时候,他对生活,拥有一份热爱,对人生,拥有一份自信,对你,对我,对所有的人,拥有一份真情。”我们能够满足这位家长“简单的要求”吗这个要求简单吗孩子、家长和我们都在追求着世界的真善美,那就让我们善待自我、善待学生、善待家长。
我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虽然我与他人比,不必须做得最好,但对于“我”自我就要做到“自我的最好”!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6
开始认识《京华烟云》是由于其电视剧的热播,我看了几集,便对原著产生了兴趣,我知道了这是国语大师林语堂的经典之作。
故事是从义和团运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主人公姚木兰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中年妇女。鲁迅的文章写的是这个时候人民群众的愚昧麻木,而林语堂是在歌颂中华的传统美德与面对外来者侵略时一个富贵儒商家庭的变迁故事,从而赞美保家卫国的勇士们。
《京华烟云》文字典雅平和,亦柔亦刚,糅合古今。虽然原著是用英文写的,但我却认为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没有浮华的文字,却依然美丽古朴,字字句句中流露着林语堂对这片土地与文化的热爱。全书充满浓浓的中华文化,中华情感。文中有“有佳话,有哲学,有风俗,有深谈,有闲聊,更有时代变迁时特有的语言习惯。”《京华烟云》犹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极为抒情的大提琴独奏,在黄昏的庭院里。
《京华烟云》思想美。全书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可以看出林语堂很收道家思想的熏陶。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小段庄子的话,比如“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虽然我看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我相信那和一章的内容有哲学上的内在联系。其思想美更体现在对民族灾难与传承感知和认识上,读罢全文,我还有一种心绪难平的感觉,好像对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罢全书,意犹未尽,在作读书笔记的时候,我相当于再看了一次本书。越是品味,越是反反复复地读。我越觉这书之妙。
姚思安,一个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智者,性情随和,胸怀宽广,为人坦荡,关心儿女。正是在他的教导下,才培育出两个冰雪聪明的女儿,在那个时代,他的思想比较开放,他不叫他女儿裹脚,他让女儿受现代教育,却都有着传统女子的美好之处,还教木兰识甲骨文。最后他因忧国忧民而病卧不起,当他在临终前,曾要求见牛素云一面,他说了句“记住你是中国人。”也许正是因为这句话,才拯救了牛素云的灵魂。
我很喜欢木兰,富有才情,柔美婉约,给人以灵动之美。她从小便识甲骨文,知书达理,而且女身男命。书中有一段讲木兰在杭州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她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让她的家庭充满世俗的快乐和享受。她作的美食,她房子的布置,她悠闲快乐的生活,但是丈夫荪亚却放荡不羁,不甘平淡,喜欢曹丽华那样的新式女子。面对丈夫的背叛,她以她特有的方式,凭借她的智慧和毅力让问题迎刃而解,从而维持好她的婚姻。我也很喜欢莫愁,莫愁是个沉稳,节检,教养好的富家小姐,她是个思想成熟,性格稳健,遇事有主见的女子。后来立夫娶了她是他一生的幸事。当立夫出事后,她能沉着应对,把立夫平时的文件都烧掉。她还很孝顺,婚后还亲自孝顺母亲。我最佩服的就是她了解木兰和立夫之间的这种感情,她能够理解,能够把事情处理得很好,不会让他们三个人之间感到尴尬。
曼娘是中国传统妇女的典型,谨守礼法,矜持自重。她接受了传统的思想教育,并将这些思想贯彻到了行动上,甘愿地以清白之身为丈夫守了一辈子的寡。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但是我认为那种感情,远不是这样的话可以解释的。书中还有一段是姚思安预言到中国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把中国能否战胜的问题归在了曼娘对于中国是否应该打仗的态度上,看似很荒谬。但其中应该有很大的原因吧。我的理解是像曼娘这样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能够有反抗日寇的决心,那么中国又怎么会没有希望呢?其实曼娘自己也很矛盾的,我认为她也是不断跨越传统,她还和木兰一起去看过电影呢。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7
暑假里花了些时间,认真学习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幼儿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近30年,当过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园长、大学教师和教育培训者。本书着重介绍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建立积极有益的家园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她以讲故事的方式提供了88个幼儿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细节,包括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应对孩子的错误、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如何与家长合作等。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可将此书比喻成自己的私人导师。
我非常赞同作者从始至终阐述的观点:尽量给幼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时间和自由去探索一个丰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环境。要知道玩耍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分散精力的坏事,相反,那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理解并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发展水平。只要我们明察秋毫,他们就会给我们指明方向。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都发人深思,第一遍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细细研读了第二遍。在重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案例呢?我可以试着做哪些工作?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我应该怎样灵活地应用这些道理来处理自己特殊的情况呢?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虽然已经是有近20年的老教龄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惯性,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幼儿的关注、对家长工作等反思的深入还是不够的,通过学习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形成对教学工作的新动力。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从书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今后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我希望幼教工作者们都来看看这本好书。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8
最近在读一本书,是文学大家林语堂先生写得《京华烟云》,读过之后,感慨万千,在人的这一生当中,有一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起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孰可惊人。本书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带家族,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展现了现代中国历史历经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被称为“新时代的红楼梦”。
书中讲述了姚木兰这个传奇女人的一生,一位女子,能容湘云与宝钗于一身,必然是不同凡响的,湘云是天真烂漫,可爱动人的,宝钗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博学,通情达理。融合了她们特点的女子,大概是男人心目当中,最理想的佳偶吧。
《京华烟云》不仅是一本以主角为表现的,波澜壮阔的家族史,也是一部民国的时代传奇。
浮生若梦,是我读完这本书的第一印象,人生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当它和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联系在一起,当它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有过种种起伏,那么在地域的无限,历史的无涯里,生活会变得更加悲壮,而在那个时代,木兰是个幸运的女子,却也是一个,不那么幸运的女子。如若说孩童时的木兰,觉得她像湘云那样,天真自然,随着年龄稍长,木兰变多了几分宝钗的气质,她懂得照顾自己的妹妹们,也懂得忍让坏脾气的哥哥,仿佛天生便懂得贤良淑德,情不自禁,让人想起大观园中,那个通晓人情,优良贤惠的宝钗。但木兰这一生过得,最让人觉得通情达理的一件事,也正是我所看到的这本书的灵魂之所在,那就是木兰的婚姻观,因为她相信宿命论,书中这样写道:木兰相信个人的婚姻大事,是命里注定的。那天夜里,她无法入睡。事已决定,无可反悔,只好如此。她开始在心里思索孙亚,记得她在运粮河的船上第一次看见他时,那么个男孩子,向她咧着嘴憨笑。命运真是把他们俩撮合在一块儿了!好多不由人做主的事情发生、演变,终于使人无法逃避这命定的婚姻!她想起孙亚的模样,想到她同他相处是多么轻松,因为她全不怕他。
看完全书,在反过来重新读这段话的时候,我的心里,稍稍对木兰的处境,抱有不平,因为那个时候,木兰的心里是爱着立夫的,她觉得立夫的思想是能和她产生共鸣,立夫的为人善良,品性端正,文采丰富,是她理想中伴侣的样子,可惜的是,她与立夫没能够早早的遇见,在木兰小的时候,被人贩子拐走,后来被曾大人所救,看见木兰聪慧灵敏,会识甲骨文,长得标志,再加上木兰的家世背景丰厚,曾家就一心想纳木兰为自己的儿媳,两家因此也就成了世交,倒不是说我不看好木兰和孙亚这对青梅竹马,而是说木兰如果出生在21世纪这个新时代的环境下,她大概会找立夫诉说自己对他的爱慕,并且只要立夫也表达出自己对木兰的喜爱,那么木兰便会取消婚约,而与自己的真爱在一起,因为在书后面描写中写到,木兰在和立夫单独在泰山上一起欣赏无字碑的时候,她的内心是激动的,两人沉默地看着无字碑,后来立夫的一句话让我为他俩的爱情而感到惋惜:“这个无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木兰也说出了谜一般的话:“因为石头无情。”经过他们外出旅行,这次短暂的相处过后,木兰也深深的体会到,只要接近立夫,她就会快乐而满足,她和立夫的谈话,都富有精神上的深意。在其今后的生活里,她虽深爱着孔立夫,但她也始终没有背弃过她的婚姻,她也从没有怀疑过,自己对孙亚的爱,虽然,两种爱的层次大不相同。
我对《京华烟云》这本书的爱,大抵都源自对木兰这个可爱的女孩,不过木兰的一生,却不仅仅是这么简单而已,随着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这个故事,开始深入,发展,木兰的一生,也即将迎来一段又一段的波澜起伏。
这本书里充满了智慧,让我在读完之后,仿佛是自己经历了这曲折而又浪漫的一生,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再次回味那些令我心动,流连忘返的诗词,道家的思想,如果换做是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是走命运给我安排的道路,还是听从内心最真实想走的那条路,我陷入了困境,但是,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人生后面还是有很长的一条路要慢慢地走过去,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于这个宇宙而言,所有人都不过是苍茫天地中的一粒微尘,而这宇宙是何其浩渺啊,繁华不过转瞬,几十年的故事,眨眼间便结束,留下的只有易异地回敬。《京华烟云》是一个时代的挽歌吧,没有人能给我们直接的回答,只有枯叶落地,仿佛一声深沉的叹息,我们恍惚间,也似乎听到了,新雨过后,嫩根拔根生长的呼吸声,如枯木逢春,这一切,都百废俱兴,《京华烟云》这个故事,并不是时代的挽歌,而是新时代的前奏。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花两个星期读完了《京华烟云》,的确是好书,对于我高一的阅读水平恐怕是个挑战。读完了,第一感觉是,书中故事娓娓道来,平淡如水,但是蕴藏着极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尤其原文以英文著成,不啻是向外国打开一面解读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窗子。
看书前就看过新版的《京华烟云》电视剧,读过原著,才知道,电视剧改编的实在是太离谱了,简直把应有的内涵一扫而光,也许作为电视剧,要改编这样一部缺乏戏剧矛盾的作品,非如此不能引来观众,恐怕也是很无奈的。对于书中关于中国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细致如怎么用凤仙花染指甲,怎么裹脚,妻妾地位的差别,怎么抽、抽白面,壮阔如天南地北的美景、美食,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投机钻营。这些知识的介绍只是自然而然的串场,更大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个颇有个性的人物。
《红楼梦》人物之多煞是壮观,这部小说被称为现代版《红楼梦》,任务数量虽远远不及,但每一个都很成功。木兰崇尚美的事物,喜欢奇思妙想,而又通情达理,心地善良。莫愁温婉聪慧,身为富家之女却毫不骄纵刁蛮,相夫教子以为乐。这两姐妹可说是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了,实在让人喜爱。而立夫正直、爽朗、满腹才情,又急躁易怒,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近代那些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把妹妹嫁给陈三那一段叫我这个现代人看来都太过“现代”了。
故事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们生活的变迁,背后的大幕却带有十足的政治色彩。
讲那一阶段的事,是不得不于政治相关的。他们因战争而逃离,因政变而恐慌,正是因为发生在那个年代,故事才更具现实意义。书中的木兰想过平凡的生活,而纵观整个历史,若是真有这么一个大家族,在动荡的岁月里,他们也真的是平凡的逃难者、挂念骨肉的父母、思乡的游子。正因为是从平民的视角,而非纯粹战争的描写,才更能体会到那种惊心动魄的可怕,因为读者和他们一起成长,那种体会也更加深了一层。其实真正让读者觉得描写生动的,不是渲染血腥,而是让读者对遭遇恐怖的人“熟识”,仿佛他一直在你身边。
这真的是一本好书,它包含的丰富的知识超越了一般的小说,也许还有些我现在没能深刻体会的内容,N年以后,也许我想起某一页、某一段,又会心生感慨吧!
读林语堂书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篇30
曾一个人走在昏黄的路灯下,听风声在耳边呼啸;地方曾午夜时分打开电台,幻想着收音机天线中的陌生人;我也曾坐在海边的树荫下,看着白云追寻你的记忆,看着漫天星空如墨,看潮起潮落……
偶然一次读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拂过心头的是那些爱却不得的疼痛、生死离别的遗憾,念念不忘的美好,一再错过的宿命:“猪头把最好的爱给了燕子,却从燕子的全世界彻底路过;茅十八将自己给荔枝用心的爱藏在了机器里,终将也只是她生命里的过客;陈末对于幺鸡的爱,只在她说完谢谢你从我的全世界路过后才懂”。在这之前,我从未觉得爱是如此难过,如此痛苦。你曾在书中提到过:“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一个苏州大丈夫却有着如此细腻的情感,在当初,我未曾想过你不是小姑娘。
又是一次偶然,看到了你写的《让我留在你身边》,一只金毛狗狗梅西的亲口阐述,是它眼中的拥有与消逝,时间与距离……梅西与老爹的生活故事,或有趣,或伤感,笑中带泪,总让我想起一句话,觉得用在你身上很合适:煽情的文章很容易触击人的心灵,悲凉的剧作反而更添伤感。你就是这样一个人,时而煽情、时而悲凉。那其中的一句话我仍旧记得:“正能量不是没心没肺,不是强颜欢笑,不是弄脏别人来显得干净。而是泪流满面怀抱的善良,是孤身一人前进的信仰,是破碎以后重建的勇气。”我觉得你就是个心灵按摩师,给了我足够强大的内心。
不知何故我喜欢上你,可能是你牵动心弦的笔调,或许是你暖心的写作风格,其实还有你粗糙却又细腻的言语,你的每一次、每一本都希望能通过温暖人心的创作,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陪伴、不离不弃传递给生活中的每一个孤独的人,让所有美好的、幸福的想象留在人们心中,而我,也是那千万个被触动的人之一。
正如网络上记载的,你是一个作家、编剧、导演,毕业于南京大学,拥有许多光耀,我虽不及你,却也相信自己的将来。我也希望日子里有个如你一般的人,从清晨到夜晚,从迟暮到破晓,只要是你,便好。
还记得你曾在书中写过的那句话吗?我也很想对你说:
世界那么大,让我遇见你;时间那么长,从未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