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心得体会【16篇】》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16篇)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1
西晋的富豪官员们为何喜欢斗富?唐朝何以从“贞观之治”演变出“安史之乱”?北宋为何从一个空前富裕的盛世消失在历史深处?
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典籍《周礼》中提出的“六廉”概念,到魏征、包拯、海瑞、张养浩、孙嘉淦等清官廉吏的不断涌现,廉政文化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梳理这些丰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对于雷霆反腐的当下而言,不无现实意义。
和“廉政文化”相对应的就是“腐败文化”。腐败文化严重损害着党风、政风和民风,在这种情况下,以廉政文化提高官员的防腐拒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曾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在此意义上而言,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和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拍摄的《鉴史问廉》,无疑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文化力作。如果说,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旗下的河南影视集团之前推出的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为我们呈现了一位现代“廉吏”的榜样,那么,《鉴史问廉》则深入历史的肌理,让我们从历史的镜鉴中寻找到反腐的文化力量。从这一点而言,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把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的制作和播出正当其时,它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吹响嘹亮号角。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那么,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又是怎样去激浊扬清、追求公平正义的呢?《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 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
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3
问官那得清如许?为将贪欲抛开来。
八集文化纪录片是一部全方位反映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纪录片。跟随着《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我走进了历史,再次目睹清官的风采。
包拯不持一砚归,狄仁杰断案如神、强项令董宣据理力争……这些一身正气、 一身硬骨头的清官早已在人们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纵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他们是恒星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照亮了世人的眼睛。
包拯有诗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诗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国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参天之木,最后总会成为国家的栋梁。而好钢是不能用在做鱼钩那样的小用途的。仓库里粮食多了老鼠就会高兴,草原上荒芜了,兔子和狐狸也会发愁没有吃的。古代的典籍中已经有很多的教训了,作为我们千万不要成为被历史嘲弄的人。
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为这首诗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无愧于“包青天”这一称呼。像他这样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清官还有很多,海瑞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个。
海瑞是一个浑身是胆、一身硬骨头的人。他对国之忠心几乎无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时,他已做好死的准备,坐在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旁他一脸坦然。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的心里装的是什么?是天下百姓的疾苦,是社稷江山的安危。为官的海瑞生活极其清贫,所吃的菜都是夫人亲自种的,衣服更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在他老母亲过生日那天,他破例买了一点肉,“海瑞买肉了”竟成了爆炸性新闻。海瑞死时,家徒四壁。得知海瑞逝世的消息,自发送行的队伍绵延百里。
我想起前不久以身殉职的警察。是xx市xx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户政中队中队长。20xx年xx月xx日,他在执行公务时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38岁。12月15日清晨6时,数以千计的社会各界群众赶到x殡仪馆,含泪为警察送行。
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有的人》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要先百姓之忧,后百姓之乐而乐。这样的清官将世世代代活在人们心里。
那些鱼肉百姓、贪婪自私的为官者无不遭到人们的唾弃。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那些被贪欲蒙蔽双眼的官,也许一时能享受物欲上的满足、然而,金钱、权力、美色……就像天边的晚霞,绚丽而易逝。浮华散尽,他们将陷入无边的黑暗和痛苦之中。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终被人们狠狠地摔下,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在欲望中生活,但不能为欲望束缚。抛弃贪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坚定信念做不到,没有无私的精神做不到,没有决绝的勇气做不到。
当今世界,诱惑多多。如何在诱惑面前不低头,如何抛弃那些引人走向邪恶的欲望,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古人说慎独,今人讲品格。高举起理智的旗帜。坚持做人、做官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做到“观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4
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于1月9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遵守《廉政准则》、“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等制度。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一是对“制度”要常怀敬畏心。《廉政准则》、“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等制度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础性法规,涵盖了行政权力行使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制度”明确了哪里是“不能入”的禁区,哪些是不能触的“高压线”。如果党员领导干部财迷心窍、官迷心窍、色迷心窍,走入禁区,触动“高压线”,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轻则名誉受损,重则身败名裂、断送前程、祸及家人。因此,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对“制度”心存敬畏,抓好“制度”的宣传学习,把“制度”熟记于心,全面、透彻、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实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是对权力要常怀“平常心”。“制度”约束的主要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规范的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一言以蔽之,就是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领导干部要规范、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就必须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清楚认识到权力是柄双刃剑。正确地行使权力,则群众喜,事业兴,己光荣;错误地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则群众怨,事业损,声名败,甚至成为人民的罪人。每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常怀这种“平常心”,牢固树立掌权为民的思想,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才能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三是对诱惑要常怀“明白心”。作为领导干部,经常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不能头脑清醒,保持一颗“明白心”,就会为物欲所惑,为名利所困。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诱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利令智昏,势必走上以权谋私的邪路,最终误党、伤国、损民、害己。所以,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用“制度”为自己的行为敲警钟。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要去。要像古人那样“一日三省吾身”,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自觉防止私欲膨胀;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冷暖,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做到“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为物欲所惑,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5
看了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片后,我从中看到很多东西,也想到了很多东西。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民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情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布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广大干部职工都应当认真自觉地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建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监视职能。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惟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干。因此,作为一位预备共产党员的我,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作为一位党员,我们工作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好下一代,为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保持社会的稳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所有这一切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岗位、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实际行动,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我觉得我们还应当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我们老师储备知识最好的方式。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进步本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没法进步,能力就没法进步,就不能把学生教会、教好。有的时候我们在学习上总是静不下心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三阻四,走情势主义,结果是“只闻学习口号响,不见学习水平涨”。很多东西只有静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获。活生生的事实还告知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静,心不静,欲看就轻易膨胀,就谢绝不了,一碰到就轻易乱了方寸,就轻易被绳索绊倒。因此,我们必须要常常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学到真本领,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的党员。
另外,我们还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良好传统。最近几年来,有一部份党员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热衷于寻求个人和小家庭的安乐,抛弃党纪法规,贪污腐化,走上犯法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党的宗旨,提倡节约勤俭,反对浪费浪费,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良好传统。
我们应当向优秀的党员学习,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看了《生死牛玉儒》后,让我深有感慨。牛玉儒同道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质,他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善于捉住关键环节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不就是我们最好的楷模吗?
我们要把奉献在岗位,看做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奋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地熟悉自己,真诚地对待他人,表现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来鼓励自己,影响他人,共同进取。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6
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因为百姓总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易于满足,只要能被官吏帮到哪怕是一点点小忙,他们都会到处传扬官吏的好处,即使别人不认同,他们也会坚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二十多岁以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清廉之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说,生活在今天,我们是幸运的。
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官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吧!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7
问官那得清如许?为将贪欲抛开来。
八集文化纪录片是一部全方位反映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纪录片。跟随着《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我走进了历史,再次目睹清官的风采。
包拯不持一砚归,狄仁杰断案如神、强项令董宣据理力争……这些一身正气、 一身硬骨头的清官早已在人们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纵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他们是恒星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照亮了世人的眼睛。
包拯有诗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诗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国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参天之木,最后总会成为国家的栋梁。而好钢是不能用在做鱼钩那样的小用途的。仓库里粮食多了老鼠就会高兴,草原上荒芜了,兔子和狐狸也会发愁没有吃的。古代的典籍中已经有很多的教训了,作为我们千万不要成为被历史嘲弄的人。
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为这首诗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无愧于“包青天”这一称呼。像他这样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清官还有很多,海瑞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个。
海瑞是一个浑身是胆、一身硬骨头的人。他对国之忠心几乎无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时,他已做好死的准备,坐在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旁他一脸坦然。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的心里装的是什么?是天下百姓的疾苦,是社稷江山的安危。为官的海瑞生活极其清贫,所吃的菜都是夫人亲自种的,衣服更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在他老母亲过生日那天,他破例买了一点肉,“海瑞买肉了”竟成了爆炸性新闻。海瑞死时,家徒四壁。得知海瑞逝世的消息,自发送行的队伍绵延百里。
我想起前不久以身殉职的警察。张作田是连云港市赣榆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户政中队中队长。20xx年12月10日,他在南京执行公务时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38岁。12月15日清晨6时,数以千计的社会各界群众赶到连云港赣榆殡仪馆,含泪为警察张作田送行。
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有的人》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要先百姓之忧,后百姓之乐而乐。这样的清官将世世代代活在人们心里。
那些鱼肉百姓、贪婪自私的为官者无不遭到人们的唾弃。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那些被贪欲蒙蔽双眼的官,也许一时能享受物欲上的满足、然而,金钱、权力、美色……就像天边的晚霞,绚丽而易逝。浮华散尽,他们将陷入无边的黑暗和痛苦之中。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终被人们狠狠地摔下,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在欲望中生活,但不能为欲望束缚。抛弃贪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坚定信念做不到,没有无私的精神做不到,没有决绝的勇气做不到。
当今世界,诱惑多多。如何在诱惑面前不低头,如何抛弃那些引人走向邪恶的欲望,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古人说慎独,今人讲品格。高举起理智的旗帜。坚持做人、做官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做到“观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8
“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不仅以诗书画闻名于世,更以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而被地方上的百姓所铭记。他的人生和宦海生涯历经坎坷,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为官处世的准则。他曾经作了一首名为《竹石》的诗勉励自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善于画竹的郑板桥一生喜爱竹子,在他看来,宁折不弯的竹子是自己清廉操守的象征。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板桥竹风”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一个象征。
联系到我党的现有工作,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同时也与消极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必要性,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痼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容易滋生和蔓延。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与腐败现象作斗争,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到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他还强调,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对改革开放过程中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指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任务的认识更为清醒,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第一,坚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形势,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我们必须看到两个方面:一是成效比较明显,必须坚定信心。通过这些年来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党员违纪案件有所减少,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提高,要继续坚定反腐败必胜的信心。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势仍然严峻,必须坚定信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又要坚定信心,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第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反腐败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渐形成的反腐败模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体制下建立的,本质上是政党主导型的反腐败模式。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第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反腐倡廉必须始终为促进发展服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和干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坚决查处违纪案件。三是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性。要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使反腐倡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党的xx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思想观念要更新。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审视、判断和分析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促进权力阳光运行上要有新突破,在加强监督上有新举措,在查办案件上有新动作。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实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找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对策和办法,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果。
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我将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以党风廉政建设和个人廉洁自律的实绩赢得上级领导和全县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为德,常漠公仆本色,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不负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9
近日,我们观看了《廉政中国——蜕变》、《廉政中国——贪路无归》、《滑向深渊》和拒腐防变每月一课——《蚁贪之祸》等警示片,警示片反映了大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从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走上严重违纪违法、腐败堕落的犯罪道路,邹韶禄这位曾经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人大代表从企业功臣蜕变为人民的罪人,陈双全利用职务之便在公与私中选择了私人利益,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原以为腐败和贪污只会在权力大的岗位和一些领导干部们中发生的事情,但"蚁贪之祸"警示我们贪腐隐患无处不在。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本钱,有了权就大肆捞钱,视党纪国法而不顾,利用手中权力之便收受他人贿赂,成了金钱的俘虏,最终沦为阶下囚。观看警示片后,如何在各种诱惑面前把守好自己的廉洁关,堂堂正正的做事,清清白白的做人?
在工作上要有不知足追求,勇于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而在个人物质待遇等方面要有知足常乐之心。片中年近花甲的落马干部,眼含泪水地忏悔说,自己对不起党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警示片中的人物都有过灿烂的过去,但一个"贪"字却毁掉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安逸,毁掉了美好的前程,难道不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反面教育吗?
我们一直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非常的赞同和认可,德就是党性。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因此,要求我们每位党员干部都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弘扬良好作风。加强宗旨意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真正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只有扎扎实实的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醒能力,坚决抵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的诱惑,过好权利关、金钱关、人情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
要修身养性,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法律修养,更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良好的自身修养是干任何工作的基矗孔子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学会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时刻不忘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持执法为民的宗旨,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在为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发展努力工作的同时,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防线,高度重视,时刻警惕腐败堕落的思想侵蚀,以此规范警示自己,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记住共产党员是人民大众的公仆。党员干部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深入学习好、实践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带头遵纪守法,敢于接受各界的监督,要时刻警示自己戒除侥幸心理,保持头脑清醒。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10
近日,我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蜕变的权力》警示录。观后,我心情沉重,感慨万千。
杨大为、张杏泉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工作上得心应手,深受领导器重,拥有幸福的家庭。按常理说,生活算是比较惬意的。但是随着手中权力的增大,他们渐渐经受不住金钱抑或是美色的诱惑,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最终冲破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一个“贪”字。在他们的自述中,对自己当初的行为悔恨交加,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他们的反面教训使我深深体会到,增强法律意识固不可少,但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金钱观,也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种种诱惑,个人的抵抗力首先取决于他的人生观。他们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工作中逐渐迷失了方向,最终偏离自己的人生轨迹,而掉进万丈深渊。贪婪的代价是沉重的——漫长的铁窗生涯,破碎的家庭以及绝望的亲人。当他们漫漫的铁窗生活结束时,青春已不在,岁月已蹉跎。
理想信念的丧失,导致私欲的膨胀。他们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关键是动摇了理想信念,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思想产生迷惘,滋生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一旦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便会离人民越来越远,在错误的泥潭越陷越深,最终也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有些官员为谋一己私利,把党纪国法、理想信念通通抛在脑后。大钱要,小钱也要,什么事都是钱权交易,没有钱不办事,有了钱好办事。他们对自己日益膨胀的私欲不加丝毫克制,贪婪无度,最终把自己一步步地推向深渊。当他们把自己送进监狱时,迟到的忏悔是那样的发人深省,这样的结局真是可悲可叹。
古语有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来享受自己的生活,对于劳动所得,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支配。但是对于不义之财,会惶惶不可终日。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意识,贪婪是万恶之源,一时的贪婪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切勿损公肥私,为图一时之利而断送自己的前程。特别是对手中拥有权力的人,要经得住金钱、美色的考验,面对种种诱惑,做到“心不动,手不痒”。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办事,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的空话,而应是每个党员干部一贯的行为准则。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11
最近,按照市纪委的要求,单位组织观看了反腐倡廉题材的电视纪录片《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这一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几位著名清官为政清廉、厉行反腐的事迹,包括包拯、狄仁杰、董宣、张伯行、海瑞。这几位清官在位时敢于反抗强权,为民做主,本人又廉洁自律,由此得到历朝历代政府和百姓的赞许,流芳百世。
但是,我对大力宣传这几个清官的做法并不以为然,清官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由于制度的原因,各个朝代的清官必然只能是很少一些人,靠这寥寥数人解决不了整个社会的问题,所以封建王朝历朝历代都腐败严重,甚至可以说各个朝代的灭亡主要是因为腐败造成的,即便是外敌入侵所致也是因为内部腐朽。我们今天是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只依赖个别清官净化社会空气,而是要制定优良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首先要摆正官员与百姓的关系,古时候官员都号称父母官,意思他们是爹妈,百姓是孩子,而且是未满十八岁没有公民权的孩子,要靠他们监护,不听话就可以扁,敢反抗就饿肚子甚至逐出家门。这样的话官员权力就无限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绝对的权力必然带来绝对的腐败。现代社会不能这样,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官员与百姓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兄弟朋友,不能自认为谁是谁的爹妈,想掂对你就掂对你,这样不行,这还属于封建残余。所以,必须要从制度上确定官民平等的关系,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三要素之一,官民不平等的社会肯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只是口头上确定官民平等关系还不够,由于官员从事的是管理工作,掌握有一定权力,所以必须限制官员的权力,就是通常所说的用制度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动物园的老虎是关在笼子里的,因为不关起来它就会咬人,权力也就像老虎一样,不关起来也会咬人。
所谓限制并不是把官员的权力剥落,因为没有权力也就无法管理,这里说的限制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让权力的运行暴露在阳光之下。监督包括党派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还有群众的监督,这是最重要的三大监督渠道。其他还有各种监督,比如人大对政府的监督,纪委对党委的监督,审计的监督,等等。
如果各项监督制度确立并实行了,腐败问题就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遏制,政府就会更加清正廉洁,所以制度才是真正的青天。不过,这个任务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因为三十年来,国内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错误政策的导致,利益集团已经坐大,而且他们已经混入党内,或者在党内有代理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各种困难交织在一起,积重难返。不过,我相信习的魄力,而且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前途还是光明的。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12
学校组织观看了《蜕变》,通过观看,本人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认真执行党员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永葆共产党员的纯洁公仆本色,踏踏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具体观感有: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观看片中的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无不是放松了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发生的动摇,导致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如周文轩、陈少岚等领导干部成为腐败分子之所以落马,究其原因:基建后勤、配额等财权、事权的集中环节,在金钱、名利诱惑下,放弃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不讲理想、信念,只讲索取,只讲金钱,不讲原则,从所谓的第一次打牌的“底子钱”开始,一步一步地下了水,从第一次的“下不为例”开始,次次违例违法犯罪,走进了钱权交易的深渊。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从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案例中分析原因,受到启发,在工作和闲余之时,要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钻研党的政策理论,提升自己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将反面案件时刻警钟长鸣。不断加强自我警省能力,促使自己时刻不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断增强新时期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以案为鉴,廉洁自律
通过“蜕变”的观看,陈少岚、周文轩等人一些反面案例警示教育片,思想上很受教育,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以身试法。这些人大都有美好的童年,辉煌的青年,有成就的中年时代,在政治理论上有很高的造诣,在工作实践上也有很丰硕的成就,但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忘记了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各项规定,把党和人民委以的权利为己得,为己用。不以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身不正则影子歪,不管好自己和身边的家属子女,所以成为了人民的罪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守中央、省委的八条规定和“四不准”,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利,以苦干为乐,以民生为本,按制度办事,按原则办事,真正的做好廉洁自律。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13
“有钱任性”是网络的热词,在每一个网络词语流行的背后都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象。如,“且行且珍惜”、“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也是醉了”都对应的有相应的事件背景,而“有钱任性”的流行,则代表着当下部分国人对于财富的狂热渴望与追逐。应运而生的“炫富族”更是“亮瞎”了网民的眼睛,灼伤百姓的心。
从“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价格不菲的名表、眼镜、皮带到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深受炫富之痛的当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xx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把红十字会逼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受到重创的红会至今元气大伤。不过是一个二十岁贪慕虚荣的女孩半真半假的自说自话,竟然轻而易举就动摇了红会多年的公信力,炫富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其实,古今中外,炫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昨晚在央视9套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其中西晋宰相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比阔的情节让我触目惊心。王恺多次与石崇比阔,均以失败而告终。为了帮助舅舅,晋武帝特意送给王恺一批极为罕见的奇珍异宝,岂料石崇当场打碎这批珍宝后又拿出更为罕见的宝物让王恺任意挑选。从皇帝到大臣,一个以奢为荣的朝代最终很快走向灭亡,也就是意料之中的结局了。
“富”原本没错,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既是每个人的物质追求,也是中国梦重要的一部分。关键是,富从何来?
不难发现,无论是奢侈腐败的“表哥”们,还是拎名包,穿名牌的官场“LV女神”们,那些热衷于炫富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特点---富的轻而易举,便按捺不住急于炫耀。我们何曾见过比尔盖茨曹德旺李嘉诚马云炫富---空拳创业的实干家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炫富的。一如王蒙所说,“这世上最不善良的往往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
官员们拿着百姓赋予的神圣权力,中饱私囊,相互攀比,急于炫耀的原因就是自己物欲横流的逐富心理不断增强和防范意识的日益松懈,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贪污腐败行径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当一个社会陷入“炫富”“羡富”的漩涡,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不问金钱出处,人人都陷入对财富的狂热膜拜,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为官者贪赃枉法,为民者见利忘义,这个社会的基石也就岌岌可危了。
炫富之痛,痛的不仅是百姓的心,更是我们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千秋大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14
“惩腐方能安邦,倡廉才能兴国”。清官,历来是百姓的追求与信仰。因为百姓总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易于满足,只要能被官吏帮到哪怕是一点点小忙,他们都会到处传扬官吏的好处,即使别人不认同,他们也会坚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为一个清官,成为一个好官很容易,帮人民群众办好事这就够了。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这就难了。因为光办好事不行,还得把办好事当成一种习惯,还得能解决百姓的困难,还得能公正的处理纠纷,还得让自己和家人不贪不占,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样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为的确很难得。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二十多岁以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
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清廉之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说,生活在今天,我们是幸运的。 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官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吧!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15
“有钱任性”是20xx年的网络热词,在每一个网络词语流行的背后都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象。如,“且行且珍惜”、“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也是醉了”都对应的有相应的事件背景,而“有钱任性”的流行,则代表着当下部分国人对于财富的狂热渴望与追逐。应运而生的“炫富族”更是“亮瞎”了网民的眼睛,灼伤百姓的心。
从“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价格不菲的名表、眼镜、皮带到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深受炫富之痛的当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xx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把红十字会逼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受到重创的红会至今元气大伤。不过是一个二十岁贪慕虚荣的女孩半真半假的自说自话,竟然轻而易举就动摇了红会多年的公信力,炫富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其实,古今中外,炫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昨晚在央视9套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其中西晋宰相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比阔的情节让我触目惊心。王恺多次与石崇比阔,均以失败而告终。为了帮助舅舅,晋武帝特意送给王恺一批极为罕见的奇珍异宝,岂料石崇当场打碎这批珍宝后又拿出更为罕见的宝物让王恺任意挑选。从皇帝到大臣,一个以奢为荣的朝代最终很快走向灭亡,也就是意料之中的结局了。
“富”原本没错,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既是每个人的物质追求,也是中国梦重要的一部分。关键是,富从何来?
不难发现,无论是奢侈腐败的“表哥”们,还是拎名包,穿名牌的官场“LV女神”们,那些热衷于炫富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特点---富的轻而易举,便按捺不住急于炫耀。我们何曾见过比尔盖茨曹德旺李嘉诚马云炫富---空拳创业的实干家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炫富的。一如王蒙所说,“这世上最不善良的往往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
官员们拿着百姓赋予的神圣权力,中饱私囊,相互攀比,急于炫耀的原因就是自己物欲横流的逐富心理不断增强和防范意识的日益松懈,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贪污腐败行径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当一个社会陷入“炫富”“羡富”的漩涡,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不问金钱出处,人人都陷入对财富的狂热膜拜,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为官者贪赃枉法,为民者见利忘义,这个社会的基石也就岌岌可危了。
炫富之痛,痛的不仅是百姓的心,更是我们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千秋大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篇16
1月9日晚,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正式开播。第一集《兴衰之思》播出后,受到我省官员干部的关注,专家学者的热议和广大百姓的追捧。
《鉴史问廉》可使官员廉政内化于心。“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官员如果廉政,就需要有廉政的思想。官员廉政思想来自哪里?来自“学思践悟”,首先来自学习。向谁学习?向历史学习。曾经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有了最好的教科书,有了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如河南官员认为那样,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观众在全神贯注地看故事、赏细节之中得到教育,得到思想的升华,就像每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观,主人公肯定不会站出来说什么是价值观,而是通过故事、细节来展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而《鉴史问廉》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个清官的感人故事,来展示廉洁对一个政权、对一个国家、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腐败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对一个社会的伤害。所以,观众一定会在该片的好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清廉之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
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廉执政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