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网络道德案例【优秀5篇】正文

《网络道德案例【优秀5篇】》

时间:

网络道德 篇1

论网络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

王梦珠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毋庸置疑,当今时代的风口就是互联网爆发式的蓬勃增长。互联网作为一种不同于任何传统传媒的载体,正成逐渐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WEB1.0逐步过渡到WBE2.0再到如今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浩浩荡荡的大潮正在席卷全球。工作学习的闲暇之余,随手打开微博、微信朋友圈分享当下的喜怒哀乐,几乎已是所有网民的习惯。

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网络社会也是构成当今社会的一重要部分。但是不同于现实社会有着法律的桎梏和传统道德的约束,网络社会生活中似乎存在着更大的自由,似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但是前段时间,央视新闻联播揭露了“微博秦火火造谣传谣事件”让人恍然大悟,其实网络社会并不是一个科技所创造的“世外桃源”——网络其实是真实社会的另一个映射。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具有高度开放性、互动性、匿名性、多样性等诸多特点。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信息以及微信朋友圈里广为流传的各种伪科学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由于网络监管力度的不足,信息社会中网民的网络道德显得格外重要。而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感又是一个当务之急。

大学阶段处于一个培养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阶段。大学里所形成的“三观”几乎会影响其一生。当代大学生都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网络、电脑、游戏等伴随他们一路成长,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深受网络媒介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网络时代特点的价值取向。

根据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观点,某种程度上网络时代中人们所了解的世界都是媒体想让我们了解的世界。大学生毕竟是生活在校园圈儿内的群体,人生经验的积累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善和恶的辨别能力较差,从而使自身经常性的处于矛盾、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中,道德观念容易弱化。而网络不如传统媒介的一点是,恰恰是没有经过那么严格的筛选过程就直接面向社会。所以大学生在网上容易受到西方国家所推崇的一些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影响,甚至有关煽动反动、暴力、分裂等一些涉及国家安危的内容会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待网络事件大学生应该学会报以怀疑的眼光,做到不人云亦云,不轻易相信媒体单方面的报道,要形成自己价值判断和善恶观。

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传播媒体, 大学生上网有很强的自主性, 这就给他们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现有的网络道德只能依靠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自觉意识时, 网络道德的约束作用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所以在广大网民的网络道德平均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道德的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通过立法将网络主体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以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 什么是必须做的, 什么行为是禁止的, 从而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

立法机关、法律工作者应加强研究, 制定出适合网络的道德法规, 完备的道德法规可以有效地预防、遏制、减少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可以使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不受其他网络不道德因素的侵害, 使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对于那些还没有自律能力, 不能通过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来约束自己的大学生, 通过法律手段, 从而放弃那些不遵守网络道德的行为, 在实践中接受教育。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就厘清信息网络发表言论的法律边界,为惩治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提供明确的法律标尺。其中关于***被浏览5000次或被转发次数达500次可判刑的一条已经被网民津津乐道。

此外,大学生网络道德作为其社会道德的一个缩影,并不能与实际生活脱轨。以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为代表的,一直被热议的“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社会话题在网络舆论中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无论是大学生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都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发表各自观点,核心内容都是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传统。单单从网络舆论来看,让人不禁为之兴叹公众的道德责任感之高。但社会现实呢?远没有网络上的和谐融洽。雨天路滑,骑车的老人不慎跌倒,在雨中苦苦哀求着寻求帮助,但来来往往的路人依旧形同陌路,不愿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让人心凉,感慨那些在网络上传统美德爆棚的人都“隐身”了吗?

大众的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分离,已不是新鲜事。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但也不能仅仅限于网络。毕竟to say easy, to do hrad.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要弘扬民族的道德传统,让网络时代不再那么虚拟飘渺。

网络道德(本站推荐 篇2

“构筑心灵的防火墙”——网络道德教育主题班会

九年3班 林忠凤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对网络资源正确地加以取舍应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增强上网的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构筑抵制不良信息冲击的“防火墙”。

3、正确认识网络环境对自身生活的意义及影响,呼吁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适应性,促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网络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和危害的材料;

2、与学生交流,分析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现状与根本原因; 3.在黑板上准备爱心图形,及每人一张爱心小卡片。

4、准备小型横幅,写上“正确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吧!” 教学过程:

暖身活动:我猜,我猜,我猜猜

网络用语:一些常见的,适合学生(神马,打酱油,汗等等)防火墙 猜一猜是什么意思。

小结:是的,防火墙是互联网上用来防止那些不健康网站,以及病毒的侵袭。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有了网络,信息传播更快了,人们的生活更丰富多采了。可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惑,给老师、家长们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和无奈。

如何“构筑心灵的防火墙”今天老师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一)众说纷纭话网络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网上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

同学自由发言,在发言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问为什么?为什么聊QQ,游戏?

2、再让学生谈谈网络都有什么危害。可以结合课前手机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网络的负面影响。

(二)七嘴八舌议网络

辩论赛《网络的利与弊》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小结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播放有关资料加深印象。

(三)各抒己见寻良策

让学生想一想如何为自己构筑起一道心灵的防火墙,并写在爱心卡上, 如:控制上网时间。

培养其它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找最亲近的亲人或朋友诉说

„„

将写的爱心卡再组内交流后,贴到爱心树上,教师有选择的读较好的建议。

(四)指点迷津明方向

教师建议:作为老师向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矫正学生行为。

1、自我提醒。把上网的好处与坏处分别写在一张纸上,贴在房间的显眼处,每天默念几遍。

2、自我暗示。一有上网的念头,反复自我暗示。如:“现在应该学习,等周末再上等。

3、放松训练。当网瘾发作时,常出现紧张、不安等情绪,此时可做些深呼吸等放松练习。

4、注意力转移。如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散步、郊游等。

5、规范生活。重新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让自己更充实。

(五)落实行动表决心 小型横幅

“正确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远离网吧!”

为了更好地约束自己,我们班委会经过讨论,写出了一份16字倡议书,现在请同学们在倡议书上签名。学生逐个签名。

(六)班主任总结

活动注意:在活动中,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但在辩论赛时离开座位分成两大组,这是老师进行有序的组织,要有一定的调控。

大学生网络道德 篇3

大学生网络道德

【内容摘要】网络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互动的主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使用频率最高的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网络社会,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凸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势在必行。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网络自身、行为主体、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网络道德低下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社会和个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研究意义和分析调查问卷的内容来进行研究,并总结了一些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意义内容原因

网络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 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 一个涉及网络的道德问题相伴而生。随着人们对网络的熟悉也出现了网民的道德人格问题、道德冲突问题、知识侵权问题和网络信息受污染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网络道德问题的体现。而大学生作为上网人群的重要群体,这些问题也越发突出。

一、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意识

网络作为一个诞生不久的事物,大学生们还来不及审视其为何物时,就几乎被“一网打尽”,网络社会中的道德危机为全社会所关注,而在传统社会当中不断推进的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理论又面临着必须适应网络社会做出更新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大学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网络社会中也能自觉意识到传统道德的作用。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自律品质

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的提高除了舆论的监督外,更需要加强大学生自律,而在虚拟的网络社会,在自由开放的空间中,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非常弱小。即使有舆论监督,也是在网络中,离开网络,几乎无法发生作用。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提高,主要依靠大学生自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品质。

(三)深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规律的认识

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从产生到广泛应用,只有20年时间,网络道德的形成几乎和网络的产生同步。况且更新非常快,变化迅速。因此。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规律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能深化对其规律的认识,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

(四)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促进网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1页

只有加强理论研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掌握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实践又丰富理论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得以提高。作为“网络一族”主力军的大学生,其网络道德意识直接决定网络社会道德状况。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能促进并有利于网络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内容分析

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问题越来越多。通过调查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得出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的结论,进而提出建议及意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我们以桂林雁山校区高校为对象,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问卷》(见附件)500份。该次调查以网络调查为主,发放问卷的高校为桂林市雁山区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漓江学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0%,大二学生占30%,大三学生占30%,大四学生占20%。男女生各占50%。根据调查问卷内容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问卷数据结果表示有81.4%的同学配有电脑,72.3%的同学经常上网。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几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调查表明,有62.6%的学生在网络里经常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大都数同学上网主要是聊天、玩游戏等。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5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主要是用在查找资料、开拓视野的层面上,但是事实上正在把网络用来查找资料辅助学习的同学非常少。

(三)网络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方便、快捷、详细的特点,给很多大学生带了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来说,网络为大学生创造了了解世界、加强知识学习的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得网站总是屡禁不止,一些黄色甚至是反动的网站也在接近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8%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网络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

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而另一项统计表明,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行为或动机。由此可见,网络的色情污染已经无处不在,无奇不有,严重腐蚀着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另外,暴力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也不容忽视,多用户地牢游戏存在着严重的暴力倾向,而众多的游戏玩家正是在这种刺激和充满诱惑力的游戏中暴力倾向得到加强。有研究显示,长期沉溺于互联网会使得人变得孤僻、脾气暴躁,攻击性增加。色情和暴力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型的青少年而言,危害是很大的,甚至有可能会促使青少年的暴力和色情犯罪的增加。这些都是涉及到了网民的网络道德,而我们作为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四)网络文明有缺陷

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上网时很容易收到别人的恶意攻击,同时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不少人使用粗俗、不文明的语言,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坏影响。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54.8%,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上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病毒是网络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自从第一个蠕虫病毒发现以来,病毒就与计算机如影相随,现在病毒爱上了传播速度极快的网络。从CIH到“爱虫”,到现在的“库尔尼科娃”病毒,每一次都给网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而病毒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触目惊心。同时网络攻击和谩骂正在成为互联网的一种风格,黑客的攻击也到了“谈黑色变”的地步。众多的黑客以摧毁别人的站点为乐。而在互联网的聊天室和BBS,人们随意发泄自己的不满并对互不相识的人恶言相向。这种随便的侮辱和谩骂,故意的挑衅,使得网络空间充满火药味。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大家要提高网络道德的问题。

(五)网络监管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是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人物十分紧迫。

在网络上通过提供制造恐怖的信息和发恐怖件来敲诈、勒索的事已不少见。1997年3月,比尔·盖茨连续收到4封e-mail恐吓信,要他赶紧交出500万美元,否则他和妻子都性命难保。在网上,像这种恐怖任何人都可能碰到,万一碰上一个恐怖邮件,就会让你惶惶不可终日。如同现实生活中常会有骗子骗人钱财一样,网络也时刻有陷阱在等着你。网络骗子利用网络技术的不成熟及人们的麻痹心理,从事诈骗活动,你随时有可能成为骗子们的猎物。网络欺骗成为一部分

人获取财富的手段。同时,网络除了钱财的欺诈以外,也存在着情感的欺骗。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青少年渴望交往和关爱的心理,设计情感陷阱,让一些无知的少男少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利用情感欺骗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表明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这就需要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

除了以上的问题还有知识侵权行为、侵犯他人隐私问题、网络违法犯纪行为等各种不良的网络道德现象。凡此种种足以引起人们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视, 对网络扩张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道德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三、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因素

(一)道德意识弱化,本我意识张扬

互联网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虚拟存在。一旦进入由光纤、电缆和调制解调器构成的网络世界,人就变成了电子化的飞速运动的“符号”存在。在从人到机器再到人的转换过程中,交往者的真实身份被掩盖,身份虚拟化成为网络交往的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虚拟身份可以随时创设或终止,网民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自发的信息网络,它没有所有者,不从属于任何人或机构,因而也就没有谁可以左右它、操纵它、控制它。这样,互联网就成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等级、没有贵贱,是一个彻底民主的地方,一个可以滥用自由权利的地方,这就导致了道德虚无主义在网络社会的泛滥。在网络社会中,人人都把自己作为中心,反对任何约束,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欲求而不择手段。所以缺乏“熟人在场”的虚拟网络为人们的“本我”提供了一个暴露的舞台,使“本我”意识得以充分张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这就加剧了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出现。

(二)道德人格扭曲,伦理情感冷漠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都存在着社交的需要。在交往中,人际情感难以维持。而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社会交往关系逐步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一些大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事、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因为道德心理、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个体对现实社会中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或扭曲。

(三)传统道德规范受挫,道德行为失范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伦理关系大多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道德规范因而也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然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间接化使得直接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从而使社会舆论作用下降。这样,道德对人的约束越来越依赖于内心的道德信念。网络行为主体的匿名匿形而导致的模糊使规范所体现的伦理道德观念已难以再放到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加以认识、检验和适用。一方面,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之上的传统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另一方面,面对全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统一的道德规范,因此大量的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无新道德规范可依的状态,从而造成了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节,并引发大量的失范行为。

(四)网络系统的先天不足及发展中的弊端

作为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现有的网络系统自产生以来一直就处在逐步完善之中,当前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是网络道德缺失的技术性根源。如前所述,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网络道德的缺失。另外,在网络迅速发展的状况下,对于网络社会中各类行为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在实际的实施和执行方面并没有做到对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形成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和惩罚措施,致使网络失信行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此类行为的泛滥。

四、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技术环境,发展相关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依赖纯粹的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

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建设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现实社会道德,运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培养起来并在网络活动实践中形成现实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如诚信规范、公平规范、平等规范等都可以经过修改后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形成统一的信息社会的道德体系。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在大学生中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并引进现实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大学生在多元道德体系中遵守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发展和弘扬既有道德的优势。

(三)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强化道德自律意识

网络道德要求最终只能通过个人的自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有的网络道德规范要实现其价值性,成为有实效的东西,变为实际的道德风尚,只有通过广大“网民”的思想和行为转化为道德的自律,即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以及现实生活条件的认知,自愿地认同网络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加以践行,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成主动的律己,把外在的网络道德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因此,我们在强调建设完善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和法律法规等他律机制的同时,又必须注重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认知,坚定道德信念,升华道德人格,从而在自律的基础上遵守和践行网络道德规范。

总之,网络这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活是其个性的重要养成时期,也是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这个第四媒体,也更易感受到网络的双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这一观点出发,遵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从技术与制度等方面完善网络自身,另一方面也要从现实社会伦理体系的完善出发,建构合理的道德教育体系与文化环境,从而达到缓解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铃《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道德教育》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0

[2] 李萍主编《大学生网络文化现状调查》 武汉市: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8.01.

[3]李景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光明日报2005.05.18

[4]]刘新奇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22)

[5] 冯定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 》[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道德案例 篇4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案例1] 中学教师发帖称地震时率先跑出教室 遭网友指责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近日,北大毕业后在四川一所中学教书的教师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天涯论坛掀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认为,地震了老师先跑了是一种本能,无可厚非。但范美忠还要“洋洋自得”地自我表白,实在不明智。

网友“五岳散人”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这事范先生做的不能说是错的,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也没问题,但你在这里说出来并且洋洋自得,虽然有言论自由的底线管着很多人想抽人的冲动,毕竟是件异常傻的事情。

事件回放 地震了 老师先跑了

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

据描述,范美忠当时正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范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

“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

范:“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 范:“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接着,范美忠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范美忠写道:“这或许是我的自我开脱,但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我还告诉学生,„我也决不会是勇斗持刀歹徒的人!‟”这些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论坛上炸开了锅。

范美忠:牺牲是选择不是美德

事后,范美忠又发表了一篇《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并对网友的部分问题做了回答:我这些话在回去上课之后还会跟学生说也会跟其他人说。告诉学生也告诉其他人,你自己的生命也很重要!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

昨晚9时27分,范美忠在天涯回应了网友的指责,他表示跑之前自己确实该喊一声,“下次有经验了。但不希望有下次!”

他说:“尚未跟更多学生特别是当时在我班上的学生深入讨论这件事,尤其没跟家长讨论,他们如果骂我我绝不介意!我希望听到学生家长的真实想法。也许这样对判断我的行为和真正确立合理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探讨出最合理的应对策略都是有益的。”

[案例2] 当“范跑跑”遇到“郭跳跳” “范跑跑”岂能与“郭跳跳”相提并论? 网友:“范跑跑”先生,你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是在唐山地震,你这样的逃跑和这样的发言,恐怕也会就地枪毙的。

这世界总是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事情:跑出一个“范跑跑”,又跳出一个“郭跳跳”。

“范跑跑”闻名中外,是因为他的跑,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他没有来得及顾及学生,自己一人先跑出了教室,并在博客中说明自己并无内疚之感,被网友们称为“范跑跑”。

而“郭跳跳”是这几天才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在6月7日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中,范美忠就自己“先跑事件”与节目嘉宾展开辩论,作为观点对立方的郭松民多次“跳”出来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了辱骂,情绪异常激动,中途甚至一度愤怒离场,事后被网友冠以“郭跳跳”、“郭道德”之类的绰号。(2008年6月10日《新快报》) 这个节目我自始自终地看完了一篇,重播时还看了一篇,为啥?我想从他们的辩论中寻找着什么?可是没有,因为他们的辩论在重复着以前的观点,没有新意,也没有谈到要害处。其实对于范美忠在地震中不顾学生而逃跑,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话题。范美忠逃跑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职责和法律问题。“你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你就没有权力选择逃跑。”这是我当教师的妻子说的。她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年台湾海发生地震,她的学校有余震,老师们立即组织学生疏散,除了一位老师跑了(后被学校开除),全都坚守职责。她说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往学校,学校成了监护人,而在场的教师是第一监护人。如果学校在学生疏散时发生踩踏事故,学校和老师都必须负刑事责任。所以,学校毫不留情地把那位老师开除了。正因为此,我对“范跑跑”的狡辩是唾弃的。

“范跑跑”是个法盲,那些为“范跑跑”辩护的人同样是个法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二条同样规定,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学校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记得有位武警军官曾对震灾中偷东西的小偷说:你们赶上了好时代,要是在唐山地震,你们就是就地枪毙!于是有网友说,“范跑跑”先生,你也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是在唐山地震,你这样的逃跑和这样的发言,恐怕也会就地枪毙的。

一些网友还说,如果在“范跑跑”与“郭跳跳”中为孩子挑选老师,我会挑选“范跑跑”,我认为这是违心的说法,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假如你的孩子在学校(由于余震)发生事故受伤或者死亡,你不会起诉学校和老师,那就是真心话。然而,至今我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家长。

观点

说郭松民是“郭跳跳”也好,“郭道德”也好,我都认为不错。郭松民年轻时是一个飞行员,跳(伞)曾是他的职责。据“郭道德”的朋友说,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个道德的守护者,既然如此,他的愤怒是真情的,他的骂是在表达一种立场。尽管我也不赞同“郭跳跳”的骂人方式,但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难道要的不就是这种效果吗?

我在《这是一个“汉奸”泛滥的年代》就阐述了一种观点:“骂人也是一种立场。”我们应习惯于一个多元化世界,要学会习惯于形形色色的人,学会用和平的手段争论,学会在和平的气氛中和意见不同的人和平相处。有争论并不是什么坏事。社会应该容许存在意见不一致的人,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看来,“范跑跑”和“郭跳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他们的人格和品德都有着质的区别。郭松民曾是一位军人,军人把逃跑当作是最大的耻辱,如果他是一位老师,可以说他是决不会逃跑,对于他骂“范跑跑”也是可以理解的,何况又不是郭松民一个人在骂,“范跑跑”的行为是千人所指,万人唾骂。请问“范跑跑”不顾学生的安危逃跑,还在网络上“炫耀”,不是无耻又是什么? [案例3] 德得相通

一家军工企业生产民用家具,在一批货发出后,发现有一张桌子少漆了一遍。经查找,这张桌子已经被顾客买走了。于是厂方便通过电台连续广播了半个月,寻找那位买主。没想到,这一举措虽然没找到买主,结果却引来了12家商场愿意包销该厂产品。 (根据王大庆:《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改写。)

[案例4] 天才少女的窃信事件

2005年4月1日,对于位于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的许多师生来说是窒息的一天。当天下午,该校召开校长工作会议,决定开除该校少年班19岁大四女生马蕾蕾(化名)学籍。许多中科大的学生在帖子中指责马蕾蕾窃取本校同学来自国外大学的邀请信(offer),并冒名用E-mail破坏同学的留学申请。

网上热评“马蕾蕾事件”

19岁的马蕾蕾,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她今年申请了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MN)在内的数所国外大学。当她得知同班女生陈馨(化名)已被明尼苏达大学接收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陈馨的大学邀请信。并冒名陈馨用E-mail和美国校方联系,拒绝了陈馨的留学邀请,同时推荐了她自己。陈馨因迟迟没收到明尼苏达大学的正式邀请,发信询问美国校方,才发现已被人冒名拒绝了邀请。经过陈馨和班系师生的调查、取证,很快就查明真相:正是同一个班上的马蕾蕾在捣鬼。

此事在3月底一经曝光,又不断有人发帖指证马蕾蕾还窃取了其他人的留学邀请信,具体数量目前难以统计。于是有学生发表联名公开信,要求严惩肇事女生。

校方决定开除窃信女生

中科大校方于4月1日下午在科大BBS上发表了对马蕾蕾事件的情况说明,情况说明中称:3月31日,经违纪学生家长和本人要求,考虑在校压力过大,以避免意外事件发生,经向校有关领导请示,同意其回家等待处理结果。4月1日下午,学校召开校长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马蕾蕾同学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校方同时表示,对受害同学希望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将给予尊重和协助。 中科大少年班系主任陈卿教授前天表示,这件事只是个别的事情,科大少年班20多年来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

马蕾蕾在校期间很优秀

据近日中科大BBS上的帖子介绍,马蕾蕾15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赫赫有名的中科大少年班,在大学期间表现突出,担任学生干部,被评为2003~2004优秀团员,而且事发前已经收到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大学的邀请信。这样在校表现优秀的学生为何走上这样一条自毁锦绣前程的歧路?

据马蕾蕾3月29日发表在中科大BBS上“悔过书”来看,心理狭隘对她做出此事有直接原因。她在“悔过书”中写道:“我的心理一度处于狭隘的状态。由于对周围发生的好多事情的极端看法,让我对生活、对人都很失望。我开始怀疑,甚至憎恨周围的人。我便在没有考虑严重后果的情况下,用这种很伤害人的行为做了不该做的事。我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并为此感到羞耻。”

她离校时表示知道自己错了

对于马蕾蕾的处理意见中科大师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不但对受害人构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会严重影响中国学生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让北美、欧洲的著名大学误判中科大及中国学生的品行,对以后国外大学接收中国学生极为不利,因此主张严惩。也有少数人认为,少年班的学生年纪偏小,心智还不成熟,要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因此主张从轻发落。

而据马蕾蕾室友HelloLucia介绍,马蕾蕾离开学校时情绪稳定,但是寡言,临走时她表示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回去待一年,再从头开始。 [案例5] 博士周末南京街头乞讨

周末晚上,南京市丹凤街上熙熙攘攘,每个人都在享受属于自己的周末,没有人会在意街边的一个乞讨者。这是一名中年男子,衣着整洁,头发整齐,戴着眼镜,一身书卷气。与其他乞丐一样,他面前放着一只乞讨用的小碗,里面放着几枚硬币。小碗旁的白纸上也整齐放着两排一角硬币。过了很久,终于有一路人往碗里丢了一个一角钱的硬币,硬币在地上蹦了几蹦。他低头拾起,细心地收到碗里。路上行人稀少,给钱的更少。他也不说话,只坐着,时而看看路人,时而看看地上小碗。他木然地看着人来人往的行人,可能没有人想到,他竟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热能博士。

他1986年考上南京某名牌大学热能博士。1990年毕业留校。分到房子,爱人调到一起。1994年辞职,他和爱人双双辞职,准备到澳大利亚发展,但签证迟迟没有办下来。再回学校没有退路。孩子刚出生不久,生活困难。后曾开小公司,不谙市场和人际关系,没落。曾找到几份工作,均因不满,失业。导师介绍到广州一家能源所工作,仍不如意,回南京。人生观发生很大变化。

博士:我只想过简单生活

乞讨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我不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也不想为生活所累,我只想过一种最简单的生活。”他还解释,自己只是每周末才出来乞讨,是因为周末乞讨所得就足够自己生活一周了。

博导:他是很聪明的博士

前妻:恨铁不成钢才离婚

专家:这个案例令人震惊

以陈某的才学,找工作肯定不是问题,主要是心态的问题。没有人能帮得了他,除了他自己。只要他愿意走出自我封闭的心态,应该会找到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专家分析说,目前在我国,像陈某那样的高尖端的人才,能够发挥才能的地方基本上还是属于体制内的。现在的社会环境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越来越艰难,每个人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案例6] 他为何求职无门

我国的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时,每天都要乘地铁,慢慢地他发现德国的地铁没有检票口,他在一次乘车时没有买票,结果没有任何人找他麻烦,他暗自庆幸。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又有几次没有买票,毕业后他以各科全A的成绩去德国各大公司求职均被拒绝,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聘用。在一次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自己的人事主管自己成绩优异而不被录用的原因,在他一再的质问下,对方只好说出:非常遗憾,由于您的社会信用上记录着您曾乘地铁没有买票,因我们不能聘用您。

请用所学理论谈谈对此的看法。

[案例7] 信誉的价值

北京大学的来自美国的外教帕垂特教授编写的研究生英语教材的最后一课是《关于诚实》。文中写道:为什么要考试?

1、测试你对某门课的掌握程度;

2、测试你的学习技巧和记忆力;

3、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了解哪些教得不错,哪些需要加强;

4、最重要的是,测试你是否诚实?

假说你作弊了:

1、你伤害了老师,给师生关系蒙上了阴影;

2、你的良心就有罪了;

3、你改变了你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孩子,你的信誉价值连城,你怎么舍得用用一点点考分就把它出卖了?作弊的代价太高了,实在划不来!

[案例8] 烦恼

小张和小刘是某高校一年级的两位同学,小张来自偏僻的农村,考入大学是他第一次走进大城市。面对其他同学,小张总有一种自卑感,因为他说一口方言味极浓的“普通话”,因为他的衣着太俭朴,因为他没有见识的事情太多, 为了不被他人瞧不起,小张就尽量避免同其他人交往,结果,同学们都觉得他很“怪”,慢慢地也同他疏远了,小张为此也很痛苦,不知如何是好。而小刘则出身于高干家庭,优越的环境,使得她从小就“个性”十足,进入大学以后,她仍然“保持本色”,从不顾忌别人的情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此也得罪了一些同学,有同学觉得小刘太以自我为中心,“太狂”,不愿同她交往。小刘觉得很委屈,因为她觉得自己从来没有恶意。

[案例9] 一封大学生的信

尊敬的《大学生》杂志编辑: 今天我在彷徨与希望中给你们写了这封信,我期待你们给我帮助。

我是一个来自南方偏僻山区的学生,也许是故乡的落后对我的影响太深的缘故,在刚来北京读书时,我显得与繁华的都市文化是那样不协调。曾经自卑,曾经苦闷,在发愤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行动中飞快地度过了一个年头。无论如何,较之才来的时候,应该说我再也不自卑,我没有愧对已逝去的一年时光。然而我依然痛苦,为室友与一些同学对我的不公正的对待而烦恼。

自小受到父辈们的悉心教导,使我从小养成了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直来直去,有什么说什么,然而有时候我诚心地说出心中的真话时,室友们有时不信,有时报以可怕的嘲笑,竟笑我“太傻”,笑我头脑怎么这么简单;在家乡时,我很勤快,所以,平时在宿舍总主动扫地、拖地,可是有些室友非但不赞成,反而攻击我的“洁癖”。我的天,讲卫生对大家都有好处,爱护公共卫生竟然成为“洁癖”携带者,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喜欢唱一些民族歌曲,而对摇滚音乐不是太感兴趣,然而每当我买回一些民族歌曲的磁带或用录音机放一些民歌时,他们总是显得极其厌恶地走开,要么就是说我“档次低”,我并不希望他们和我有同样的爱好,但至少我有我自己的权利,这跟他们没关系;我不是球迷,但我同样希望中国的球队获胜,可我并不欣赏有些大学生带着浮躁、冲动去看球。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我们的大学生是否应该比过去多一分沉稳和执著呢?

严格而客观地说:从我的身上体现了现时文化内涵与保守文化之间的矛盾。我的身上,既有鲜亮的现代生活的斑点,又有浓厚的乡村生活的缩影,我当然不是完人。但是,我至少可以这样说,我是正直的,有抱负的。我的观点是:一个有涵养的大学生应该是活泼而不失体面,沉稳、举止得体、有抱负、有气质。可是在我的周围,我看到的大学生朋友们却很多都不是这样,他们对待任何事情都显得不扎实,太感情用事,疲塌,得过且过,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学之间呼朋唤友,拉帮结派。这绝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真真确确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甚至选班干、团干都是起哄选举,往往谁最能混谁就能当选。我跟这样的人在一起绝对地矛盾和不自然,不过我很奇怪我这样的人竟然还被孤立。是我跟不上时代,还是别的什么?现代大学生的形象到底应该是游戏人生还是对自己应严格要求?我期待编辑同志帮助我找到一个正确答案。有可能的话,我甚至呼吁《大学生》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在所有的大学生朋友中展开以“真正当代大学生”为主题的大讨论。对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展开调查。我确实感到困惑,困惑极了。

期待您的帮助。

北京某学院一位困惑的大学生

[案例10] 人品如花

华人贝聿铭,被誉为“现代派设计大师”、“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家”。然而,贝聿铭能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美国建筑界脱颖而出,除了才华超群之外,还有赖于他温文尔雅、忠厚谦和、吃苦耐劳、热情坦诚的品质。正是他“真正的中国君子”的风度和气质赢得了口碑和人心。

1964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计划在波士顿建立一座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美国享有盛誉的建筑师纷纷应征。当时,贝聿铭是角逐者中名不见经传的最年轻的一个。

杰奎琳对候选人极为挑剔,要求建筑师必须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为了审慎起见,杰奎琳亲自登门造访每一位应征者。当她走进贝聿铭事务所的通道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桌上一大瓶怒放的鲜花,在灯光的辉映下,显得流光溢彩、美丽灿烂。而办公室简洁的陈设,主人儒雅的风度,又给这位声名显赫的女委托人以安详可信之感,于是她当场拍板。贝聿铭不张扬、不露声色,却击败众多对手,一举夺标。15年后,在波士顿城郊的海岸上,一座素雅别致的图书馆如出水芙蓉,令世人瞩目。随之贝聿铭声誉日隆,一步步登上建筑艺术辉煌的顶峰。

[案例11] 修养的作用

比尔毕业于世界某知名大学,在他的毕业去向表上,赫然写着华盛顿的白宫某军事实验室。与他同时毕业的几位同学颇感不满地找到导师说:“比尔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着这几张充满疑问和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比尔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事情还要从两个月以前说起。毕业前夕,导师带应届毕业生22个人到华盛顿的白宫某军事实验室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该实验室主任胡里奥的到来。这时一位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问:“有黑咖啡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咖啡用完了。”

当时比尔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但却是她今天听到的唯一一句能体谅她的语言。

门开了,胡里奥主任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比尔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凌乱起来。胡里奥主任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 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实验室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做纪念。

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胡里奥主任双手递过来的手册。

胡里奥主任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比尔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个时候,比尔礼貌地站起来,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

胡里奥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比尔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比尔照实回答,胡里奥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两个月后,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据托马斯。沃特曼:《让心灵透透气》,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版改写。

[案例12] 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A:他抄的是导师旧文

近日,成都某高校一学生宿舍212寝室的同学都在谈论一件“学院很多人都晓得”的事情:

一个同学的毕业论文,主要是从网上一篇论文上抄的,在论文答辩会上,一位老师问他:这是你的论文吗?那个同学一口咬定是自己原创,结果老师哈哈大笑:我的论文什么时候变成你的了?

B:炮制论文只需半天

家住新鸿社区35栋10号的倪剑现供职于一家媒介公司,两年前毕业于川内某大学中文系。他说,“上学时做的三件事是:睡觉;到图书馆无目的地翻书;坐在校园的花坛上,看过往的美女。大学四年,到教室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一学期的课时总量。”

做毕业论文时,他已经在一家杂志社工作。4月的一天,论文指导老师提醒他,“还有一周就要答辩了。”情急之下,倪剑向杂志社请假一个下午,把自己关在一间教室里,想一个题目,奋笔疾书,想到哪就写到哪。但如果不引用资料,论文显得分量不够,他就胡乱编写一段话,说是外国某某评论家说的。6个小时不到,一篇《论结构上的节外生枝现象及其源头和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就出炉了,全文11000字。

“更搞笑的是,指导老师边看我的论文,边点头,嗯,不错,观点新颖!他还叫我好好修改,等答辩完后到学报上发表———我哪敢啊!”

书上留言“已经使用”

成都市城东某高校图书馆,一位矮胖的三十来岁女性管理员(根据被访者要求,隐去学校及她本人名字)出示了一本《WTO与中国经济》论文专集,在该书第248页《私营企业应对WTO的有效途径》题目下,写了一段话:“本篇文章已经大面积使用,为避免毕业论文出现重复的尴尬事情,请诸位不要再„引用‟了哈,不然大家吃亏哦!!!切记!!!” 这位管理员说,每年到了四五月毕业生准备论文的高峰时期,“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学生在书上写写画画,其中很多地方都作了类似说明。”这位管理员回忆,今年4月23日,她就抓到4例这样的现行。

造假调查·学生 写篇论文15天

毕业论文,写,还是不写,这个在全国高校坚持了数十年的传统,已然成了一个问题。

或许,与其争论有无必要写作毕业论文,倒不如看看:到底还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写作毕业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宿舍9幢212寝室,一个穿黑色短袖衫的学生(不愿意透露姓名)告诉记者,从3月布置论文到5月交论文,“我估计只有15天的时间用在了写论文上,应该说全班同学都是这个情况。”

记者共向19名文学院学生了解他们写作论文花去的时间,结果有7人“也就是20来天吧”。李院长分析说,“论文字数要求在6000字以上,20天时间是很难完成的,除非他的功底和积累特别特别深厚。”

诚信宣誓约束学生

“我所提交答辩的毕业论文,为自己独立思考、撰写并完成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参考和借鉴的资料,都已详尽注明了出处,谨表示对原著作者的尊敬和感谢。本论文绝无抄袭、剽窃等现象。本人愿意无条件地接受社会和学校的监督。” 5月16日,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800余名应届毕业生,在以上誓词后面,分批签下自己名字。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诚教授说:“我们也听见社会上对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议论,比如学术作假、七拼八凑,所以,今年我们学院搞了„毕业论文诚信宣誓仪式‟。”

[案例13] “欣弗”事件 “欣弗”事件涉及全国16个省区,共报告不良反应病例93例,死亡11人。 2006年8月3日: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暂停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称: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生产“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过程中,违反规定生产,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了灭菌效果,给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006年10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对“欣弗”药物不良事件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作出的处理决定: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裘祖贻,常务副总经理周仓、副总经理潘卫、企业二车间主任袁海泉、企业质量保证部部长崔同欣对事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给予撤销职务处分。 [案例14] 从一张车票的转让看诚信缺失

2005年年春节期间,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先生欲返回家乡过年。由于火车票特别难买,他预先分别托了两个人帮助购买回程的卧铺车票,结果两个人都帮他买到了车票。如此一来,多余的一张车票就必须处理掉。他可以到火车站去退票,但这样做将损失高比例的退票费,几百元的车票损失上百元,他心里当然要仔细掂量掂量。他也可以到车站地区将紧俏的火车票私下原价甚至高价转让,但春运期间是严打车票倒卖的,弄不好会被抓住,安分守己的百姓显然不愿冒这个风险。最后,他想到了网络,于是在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发了个帖子,很容易就找到了需要者。

但别高兴得太早。对方虽然非常想要这张卧铺车票,但她对退票的先生为什么愿意将如此紧俏的东西原价转让,而不加它个一百二百地小赚一笔产生了怀疑,这张票会不会是假的?她不信任转让车票的人,无论怎样向她解释都无济于事。如何让她相信车票是真的呢?只有售票处能鉴别真假。于是,他们不辞辛苦地到了车站,找到售票员,请求帮助鉴别真伪。然而,售票处并无这种职责,售票员也拒绝法外施仁:只要你能将票成功地退给售票处,票自然就是真的。但是,退票费一分也不能少。几经交涉,口干舌燥,均无济于事。退票者转过头来再同买票者交涉,搞得他不胜其烦,甚至打算干脆退给售票处了事,宁可受点经济损失。最后,在他赌咒发誓,又留下住址电话、手机号码、身份证复印件之后,总算原价卖出了这张火车票。

(摘自王跃生《从一张车票看信用缺失》,《人民日报》2005年06月06日第九版)

[案例15] 未按约归还国家助学贷款建行状告23名欠贷毕业生

由于未按合同约定归还国家助学贷款,2005年12月28日,中国石油大学的23名毕业生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了法庭。

学生毕业后未履行合同

根据银行的诉状,2000年至2002年,该行陆续与当时是中国石油大学学生的23名被

告签署了《信用助学借款合同》,23名学生向银行分别借了数额不等的助学贷款。按照约定,23名学生须从毕业当年9月起开始分期偿还借款本息。该《借款合同》签订后,建行北京昌平支行如约向23名学生发放了全部贷款,但这些学生毕业后却没有按合同约定归还借款本息。

建行将毕业生告上法庭

建行认为23名毕业生的行为严重侵犯了银行的合法权益,遂将他们诉至法院,要求23名被告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

这23名被起诉的毕业生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毕业前他们分布在中国石油大学不同的年级与系科。他们大部分家在农村。23名毕业生中,拖欠的最高借款额为3.6万余元,最低的3000余元。他们留给银行的联系地址大多为原籍住址,其中有9名学生因读研等原因,所留地址仍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的校址。目前这些学生都很难被联系到。据了解,建行已停止对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

网络道德案例 篇5

虐猫事件舆论:道德监控还是隐私侵犯

如果猫族能记录历史的话,2006年3月绝对值得大书一笔!近日,因虐猫引起网友愤怒的当事人黑龙江萝北县广播局部门主任李跃军、萝北县人民医院药剂师王珏,分别被免除职务,并且在Go vern ment网站发布公开道歉信。 紧接着,萝北县Go vern ment网站公布了王珏《踩猫女致广大网民及市民的一封公开道歉信》。至此,这起引发上万网友参与的虐猫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思考远未结束。在这起事件中起主要作用的互联网,到底该如何看待它所扮演的角色?

一只猫引发的网络大搜捕

2月28日,网民“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一组虐猫视频截图:一名时髦女子用漂亮高跟鞋踩踏一只小猫,直至将其脑袋踩爆。此图片迅速引起网友们愤怒,并

在网络上被广为转发。

一些网民将踩猫女子照片制成“宇宙**通缉令”发在网上,“通缉令”上注明:“人渣,犯恶意虐杀小动物罪,情节特别严重!若在街上看见此人,可将其扭送屠

宰场或当街乱棒打死!”

愤怒的网民们开始自发调查虐猫地点及虐猫女子身份,甚至有网民高价悬赏“抓捕”虐猫女子,悬赏金额从1000元涨到5000元,天涯网、猫扑网发起万人签

名,要求缉拿虐猫女子。

3月3日,网上出现一个帖子公布:虐猫拍摄地点是黑龙江省萝北县名山镇名山岛公园,虐猫女子是该县人民医院的护士王某,拍摄者是该县广播电视局李某,并公布了相关人物的地址、邮箱、QQ、电话、手机、车牌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

此帖被网友们疯狂转帖,半个月后在百度上仍能搜到相关网页2000篇。

两个被网络剥光的人

在网络舆论压力下,3月8日,黑龙江省萝北县Go vern ment召开紧急专题协调会议,听取各部门对虐猫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汇报,确认虐猫视频拍摄地点是该县名山镇名山岛公园,并决定对该事件参与者王某、李跃军停职调查。3月9日,萝北广播电视局宣布立即停止虐猫参与者李跃军的工作,同时免去其部门主任职务。

同日,李跃军检讨书在萝北县Go vern ment网上公布。

3月10日,在萝北县Go vern ment网站虐猫专题分别公布了《县广播局对虐猫事件当事人处理意见》、《县人民医院关于虐猫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意见》和李跃军本人向所在单位及广大网民的检讨书《关于虐猫事件的内幕及我的检讨》。

据了解,虐猫者子女曾因各方面压力过大,停学在家。

网络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

一只猫为什么会让众多网民投入近乎疯狂的热情?社会学家周孝正认为,网民们对虐猫事件的高度热情,某种意义上表明网络正在成为一种发泄渠道,网民可以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而不用承担什么风险。另外,网络渠道相对宽松也是一个原

因。

知名时评家莫林浩指出,虐猫事件清晰地展示出互联网的强大:在这个“视通万里”的网络时代,仅凭着网上的一幅照片,就可以从茫茫人海中毫不困难地找出某个人来。他分析说,一件在生活中可能并不起眼的事情,在网上像雪崩一样急遽扩大。网民的语言暴力以及由此造成的舆论压力和社会影响,大有对当事人形成灭

顶之灾的架势。

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夏学銮教授认为,从虐猫事件的整个过程来看,网络发挥了正面的舆论监督的作用,网络对虐猫者进行了一场道德审判,既促使了当事人

良心上的觉悟,也对社会其他人有一定的触动约束。

对于这一观点,也有人持反对态度。有人认为,一个人不管犯什么错误,都不应该这样在网上被剥光,这侵犯了个人隐私。网民在网上发布通缉令,实际上滥用

了原本属于国家司法部门的权力。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龙卫球分析认为,没有授权随意公开他人信息,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纯属个人的信息,只有征得本人同意、或有必要公开时,比如说为了正当的使用公共资讯时,以合理的方式公开和使用才是正当的。“有的时候,由于虚拟的特点,网民发言包括对公共事件的评论具有很大随意性。这种情况不利于网络空间的成长。”龙卫球教授说。但他同时认为,在网络这样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有一点出格是应该被宽容的,尤其在对某种公共事件进行评论时,只要本身不是恶意的,比如侮辱、诽谤或故意放大,社会或Go vern ment应给其一定

容忍度。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弘扬正气,促使人们加强道德上的自律,但又因为它的匿名性,使得构建网络健康任重道远!”夏学銮教授的评价,道出了网络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