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内容及认识【优秀5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篇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0802)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学术队伍 研究方向一:风电控制与继电保护技术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风能的利用,关键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风力机制造技术,而风力机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是风力机制造及风力机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风力机的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以风能领域内的检测和控制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测量技术等来研究系统的检测、控制、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风力机制造及风力机有效运行中,由于检测及被控对象的严重非线性、数学模型不确定、系统的工作点变化剧烈等因素,以使传统的检测和控制方法难以满足要求。由于传统检测和控制往往只考虑控制系统和受控对象所组成的“独立”体系,而忽略了环境所施加的影响,而现代大型风力机复杂的检测、控制和决策问题,必然把外界环境和对象以及检测、控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和设计。另外对于控制任务或控制目标,传统控制只着眼于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实际上检测与控制任务或目标有多重性和时变性,而且还包括任务所含信息的处理过程,即任务的集合处理。面对复杂的对象、复杂的环境和复杂的任务,用传统的检测与控制理论和方法去解决是不可能的,为使我国的风能利用及风力机制造技术朝着大型化、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就必须研究和使用新的检测和控制手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是保护电力网用电设备安全的重要设施,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的故障如不能快速准确地切除而引起故障扩大甚至系统失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对继电保护在线路故障时的动作特性进行预先分析仿真、研究, 以及事故后进行准确的校验、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方向二: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与保护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首先,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提高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水平,重点研究适合于互联电网和电力市场环境下的调度自动化技术和配电自动化系统以及先进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完善高速数据网络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建成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体系,研究发电厂监控和优化运行技术,状态检修技术,提高电厂的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具有新疆特色的科学、实用、先进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继电保护与运行自动化、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自动化。
再则,风能以其无污染,可再生,蕴量丰富的优势,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在对风力发电进行探索、研究。随着风机容量的不断增加,风力发电场也由陆地拓向了海洋。这使得传统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需要一定的修改。风力发电机大部分采用多种形式的发电机,风能具有随机性、受季节影响的特点。风力发电对所接入的电网冲击如何,影响有多大,是否会导致电力系统不稳定等因素都是必须考虑的。因此,含风力发电的自动化系统研究也势在必行。
新疆风能资源丰富,风电装机容量也位于全国之首,就风电系统稳定性而言,风力发电的原动力是
-- 0 --
风。风机由于其自身机械强度的限制,若风速在其允许范围内,风机则可以投入电网进行发电,若风速超出其限制,则要停止风机运行,这种风机的投切对电网是一种干扰,当风机的容量达到相当规模时,这种干扰则比较严重,同样风机故障也会对电网造成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对风机的投切和风机的故障对电网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找到风电在电网中的最佳配置容量及改造风电控制设备和配置相应的继电保护,以使对电网干扰达到最小,为风电场规划和风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依据和指导。
研究方向三:电力系统优化与仿真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意义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 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降低网损,减少无功设备投资,降低燃煤耗量,电网经济运行越来越重要,但是电力网结构复杂,设备众多,覆盖面广,必须针对现场实际特点找到有效的优化控制方案,首先进行计算机分析计算仿真,再应用于实际电网。因电网覆盖面大,必须全网综合考虑,不能盲目投资和改造设备,为此进行电力系统理论推导和优化计算、分析仿真,可以节约资金,避免浪费和无谓的投入。同时也可尽快缩短与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差距,尽快实现新疆电网高质量高水平的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
主要应用国内外大型软件或编制软件进行优化仿真计算,根据潮流计算、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进行优化控制方案制定。同时将供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按需供热,并使热量按需分配运用电力系统优化理论和潮流优化算法软件进行模拟类比仿真。
二、 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行端正,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及相近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
(3)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第一外国语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2.培养方式
(1)结合硕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采用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硕士研究生在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本学科范围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在硕士生培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硕士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加深理论基础,扩大知识面。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一般应以授课和自学相结合。
(4)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关键和核心。硕士学位论文要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导师的作用在于指导研究方向,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正确分析与判断,充分发挥硕士生的创
造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5)在指导上采取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师负责和硕士点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也可和其他高校、研究单位或工厂企业联合培养,吸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指导。
(6)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研究生的特点,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检查并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并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工作、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导师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7)导师所在硕士点在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论文工作及论文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上应积极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并起到质量监控的作用,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电气工程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对研究生质量把关的作用。
3、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在职人员为三至四年)。
三、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38学分其中: 公共学位课
专业外语 基础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
须修 3门; 8学分 须修 1门; 1学分 须修 4门; 9 学分 须修 3门; 6学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 须参加12次;2学分 教学实践或社会调查(学术活动) 2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须修 1门; 2学分 须修 4门; 8学分
四 —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四 — 2硕士研究生前沿讲座课(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
1、讲座课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学院组织的由在读研究生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为主的学术报告和讨论会 (2)聘请国内外名校专家和教授举行的科技讲座。 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硕士生在校期间除了必要的课程学习,还须完成讲座选听必修环节2学分,要求硕士生应选听12次以上学术讲座(含讨论班)并提交心得体会,学位论文选题报告1次,要求硕士生应在2年内完成选题报告,并按规定填写选题报告表。
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1、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工作之一。硕士论文的质量反映了硕士生是否掌握坚实而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是硕士生能否被授予硕士学位的关键。
2、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在电力科学或电力专门技术上作出具有一定创新的研究成果,并在理论上或实际上对电力学科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较大的意义。为保证论文质量,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工作量,用于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应不得少于一学年。
3、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文献阅读、科研调查、选题报告、理论分析、软件设计、实验工作、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选题的准备工作在第2学期课程学习的同时就应着手进行。力争在第3学期末,最迟在第4学期应正式做选题报告并提交论文工作计划。硕士生所在硕士点应组织开题答辩并对选题进
行审查和把关,硕士论文基本完成后,修改并正式提交论文,方可报学院批准进行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
七、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硕士生应参与本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提出的对电工科学技术的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较大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课题,或者是高水平的横向课题。培养科研能力。
2、硕士生在正式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前,在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期间应尽可能多地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积极参加科研项目。硕士学位论文应是在硕士生已发表的有关论文和待发表的有关论文或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汇总、概括、深化和提高,论文或成果应达到学校规定的条件。
八、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实践能力培养应在第2学期开始课程学习的同时就应着手进行。由硕士点负责助教实践安排和助岗实践安排,由导师负责科研培训并安排工作计划。第4学期末提交实践及科研培训报告。
第5学期开始到电力现场和内地高校及研究所调研并进行科学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篇2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因素非常复杂,涵盖发变电、输配电等多个环节,且电力输送范围十分广泛,单纯依靠人工监测很难实现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
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监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施自动监控,可以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掌控,对实时发现故障并及时排除,保障整个电网平稳安全运行,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引言
电力系统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稳定可靠电能的重要职责。
由于电网规模总量逐渐扩张,电网结构深邃复杂和电网建设运行环境严苛多变,电网故障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也越来越高,严重者会直接导致整个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以往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巡查,以保证电网安全。
由于人工巡查受巡查人员个人业务水平、工作素质、精神状态、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高度发展,建立自动化监控系统已经逐步成为现实。
通过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发出报警,自动分析原因,并采取应急措施,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下面分别对变电系统、配电系统及调度系统的自动化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1 变电系统自动化
变压器是变电站的核心组件,在变压输电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随着用电量的逐步扩大,影响因素逐渐增多,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概率日渐增大。
最常见的故障是过电压。
它严重干扰着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限制。
通过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对变电站过电压情况进行实施监控,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解决变电站过电压的好办法。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1 电压传感器
它的敏感度直接影响到监测系统的测量精确度,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环节。
在线监测系统中的电压传感器由高压分压器和光纤传感器组成。
前者分为电容分压器、电阻分压器几种类型,具有结构简单,暂态响应和测量精度好的特点,专门用来获取电压信号。
由于运行状态下的分压器长期保持并联状态,所以电网的等级较高时,要做好相关人员安全防护工作;后者具有频带宽,绝缘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雷电过电压的测量。
光纤传感器分为有源光纤和无源光纤两种。
有缘光纤需配置高压分压器,无源光纤受环境温度影响大,都具有很大的使用局限性。
1.2 信号传输
该环节采用光纤或同轴电缆为媒质进行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
同轴电缆造价低廉,安装简单,信号保真度高,但对安全防护有要求。
光纤绝缘性好,安全可靠,传输速率快,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但需配备专门的接收机和光发射,成本较同轴电缆高,而且安装不便。
1.3 数据采集
模拟信号的转换处理在这个环节完成。
该环节由以下几个单元组成:一是多路转换单元,主要负责传感器的选择或监测,一般借助程控模拟开关完成选通信号;二是预处理单元,主要用来调整输入信号,为模数转换器提供必要条件,并提供一定的抗干扰功能;三是数据采集单元,采样保持负责模数转换周期内各输入量的存储工作,并进行筛选,将数值未发生变化的信号送入模数转换器。
模数转换器ADC是数据采集环节的核心部分,主要指标是转换速度和精确度。
1.4 数据处理
它是整个监测系统的核心环节,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完成。
一是在线监测,由相关软件提供硬件的驱动,实时完成过电压的采集监测工作;二是离线分析,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电压信号采样的数据分析,从而完成对过电压的判断。
2 配网系统自动化
配网系统自动化以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实现在线智能监控或离线监控,从而达到提高配电效率和供电质量的目的。
实施配网系统自动化,能够有效减少人力消耗,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为配网管理系统规划提供实时信息。
该项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配网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配电主站,多位于城市调度中心,负责与各子站进行通信。
配电网具有系统复杂、内部设备繁多、监控对象规模大,分布广等特点,如果都连在主站上,系统难以正常运行。
因此设立子系统,减少主站压力。
(2)配电子站,多建于变电站内,负责和电力终端设备通信。
(3)配电远方终端。
该单元主要对配网辖区内的变压器、环网柜、开闭所以及柱上开关等进行实时监控,识别各种故障并加以控制等,通过这些功能和主站系统、子站系统相互配合,实现整个配网的'监控和优化。
(4)通信网络。
负责将主站的控制命令发送给终端,并将终端的各项参数信息反馈给主站,实现主站和终端之间的通讯联系。
鉴于系统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相关通信设备数量多且分布范围广等原因,在选择通信方式时,应对其安全性、实用性、可管理性及成本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最优方案,保证配电系统自动化的正常工作。
现阶段有三种主要通信方式:(1)光纤,广泛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性能优、成本高的特点;(2)无线通信,在配网信息系统中比较常见,初期投资较少,但后期维护费用较高,目前部分地区正在研究将其应用到配电自动化中;(3)中压载波,正处于试验阶段,尚未投入正常使用。
3 调度系统自动化
倒闸操作和处理配网故障是配网调度的主要工作。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调度系统故障发生概率较高。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实现调度系统自动化,保障配电网供电正常的要求日渐突显,由此导致了远动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远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调度主站端的计算机系统、执行端的自动化系统以及连接两系统的通信信道系统组成,藉由数据采集技术、信道编码技术以及通信传输技术来实现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操作。
调度系统自动化通过对数据的自动采集监控、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控制和能量管理等手段来实现信息收集、状态分析、层次协调的目的,进而为调度人员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
该系统还有专门的抗干扰功能,以满足调度系统安全稳定的需要。
从电力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可以建立一个总的监控系统,经由对以上子系统的控制,来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监控。
4 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建立健全高效可靠的自动监控系统,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是保障电力安全的必要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必将迎来一轮新的研究热潮。
[1]张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J]。自动化应用,2013,27(3):173-175.
[2]滕建平。浅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其抗干扰控制措施[J]。科协论坛,2013,19(3):217-220.
[3]杨立明,任恒杰。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3,24(9):168-170.
[4]李骥。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3,30(4):259-261.
[5]杨秀娟。综合监控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3,17(2):236-238.
电力系统自动化作业 篇3
电力系统自动化作业
1、电力自动化SCADA 的功能是什么?
2、什么是电力系统RTU 的四遥功能?如何实现?
3、同步发电机以自动准同期方式并列时,说明产生冲击电流的原因。又为何要检查并列合闸时的滑差?
4、用什么方法来测量ZZQ-5 型装置中的导前时间?并分析准确度。
5、ZZQ-5型装置中,若频差要求控制在0.2Hz,试说明整定的方法、步骤。
6、ZZQ-5型装置中,若接入ug 时极性反接或者将ug 和us 两者接错,试分析装置的行为?此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
7、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8、对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9、简述交、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的基本构成、特点及使用范围。
10、何谓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静态工作特性?何谓发电机端电压调差率?
11、何谓滑差、滑差周期?与ug 和us 的相角差δ有什么关系?
12、某电力系统总有功负荷为6000 MW(包括电网的有功损耗),系统的频率为50 Hz,若KL ∗ =1.8,求负荷频率调节效应系数KL的值。
13、某电力系统中,有40%的机组容量已被充分利用,其余40%为火电机组,有10%的备用容量,单位调节功率为20;20%为水电机组,有15%的备用容量,单位调节功率为30;系统的有功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为1.5。试求:
(1) 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2) 当负荷功率增加5%时系统的稳态频率;
(3) 当系统频率降低到48 Hz 时,系统承担的负荷增量是多少?
14、某电力系统有两台额定功率为200 MW的发电机,每台发电机的调速器的调差系数为0.04,额定频率为50 Hz,系统总负荷为320 MW,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KL=20 MW/Hz,在额定频率运行时,若系统增加负荷60 MW,试计算下列两种情况下系统频率的变化值。
(1) 两台机组原来平均承担负荷;
(2) 原来一台机组满载,另一台带120 MW 的负荷。说明两种情况下频率变化的不同原因。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内容及认识 篇4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内容及认识
今天,实习的第四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于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的知识。
首先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电力系统,简单来讲电力系统就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系统。而电力系统的功能就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一般来说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单位组成的整体,在同一瞬时,发电厂将发出的电能通过送变电线路,送到供配电所,经过变压器将电能送到用电单位,供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这也体现出了电能生产的特点即不能存储,必须做到即发即用。所以为了发电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也是为了保障电能的品质,老师在课上介绍评价电能品质的三要素即电压、频率和波形的稳定。而要实现这一切,也需要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那么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包括什么呢?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按照电能的生产和分配过程,电力系统自动化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水力发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系统、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装置、供电系统自动化、电力工业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等7个方面。
随后老师又为我们图解了发电机的基本构造和发电机发电的基本原理。简单来看,发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包括铁心和导体(电枢);转子包括磁极和励磁绕组。在发电的时候励磁绕组通上直流电从而产生磁场,转动转子定子导体由于与磁场有相对运动而产生交流电势,频率为f=pn/60(HZ),其中当p=1,n=1500r/s时f=50HZ。所以转速的变化会带来频率的改变。接着,老师又介绍了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及六大电网: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南方电网。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
老师接着为我们介绍电网的监控和发电机的并断网。电网监控是由众多的远方终端和一个主控站,以及连接各个终端和主控站的数据通道构成。它的特点是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电网监控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和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和二次回路。 而发电机的并断网也不是随时可以进行的,只有当才能并网,并网后要调节有功和无功。而当发电机有负载时不可断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 篇5
【摘 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对现代技术进行有效利用,有助于电力系统总体技术的推进。
目前,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到了一个高阶段,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提高和完善,尤其是对于用电需求量比较大、环境条件复杂等地区。
因此,必须从技术和人力方面不断发展和提高,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得到全面的实现。
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在概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已经全面开始向自动化方向迈进。
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有光电式电力互感器、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和光电互感器技术相关的二次设备、智能电力一次设备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应用,提高了电力系统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推动我国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1.1 电网规模的扩大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现代供电系统的能力,而且还保证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其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构成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这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复杂性和综合性也使得整体系统得到很好的运行。
由于电网规模的扩大化使得电力系统得到很好的管理,消除了现代化信息和自动化技术之间的问题。
1.2 远距离供电
目前,由于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其分布领域不断扩大,包括一些环境比较差的地区,这些地区都是高山峻岭,很难进行供电电线的施工,因为不仅成本高,还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
合理的解决措施是建立合理数量的供电线路,通过柔性供电技术提高供电电量。
自动化技术的这一远距离供电特点解决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供电和输电方面。
不过,带来的困难也导致了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动化技术。
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 光电式电力互感器
对于输电线路来说,光电式电力互感器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它把输电线路中的大电流和高电压按一定比例降为可测量的电流和电压数值,能够用仪器直接来测量,但光电式电力互感器也有几个缺点:第一,当电压等级升高时,设备的质量与体积随之增加,绝缘的难度也将随之增大;第二,对电流互感器而言,但它的信号范围并不大,使得它很快饱或发生信号变形;第三,光电式电力互感器的输出信号不能和微机计量设备直接接口。
光电式电力互感器主要有以下几个技术难点:第一,材料的稳定性不够好,材料随温度系数的升高而升高;第二,与电磁式互感器输出信号相比,光电式电力互感器的输出信号要小的多,需要实时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再通过光纤接口送出,不能通过电缆线直接送到保护和测控装置处;第三,在绝缘、电磁兼容和耐环境的情况下,电子电路的供电电源也存在着很大的技术问题。
针对光电式电力互感器的这些缺点和技术上的难点,不少发达国家已经研制出新型光电式电力互感器,对旧的光电式电力互感器进行了改进。
我国的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在对光电式电力互感器进行研发,而且取到了不错的成果。
2.2 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
在电力系统中,一次设备有汽轮机、发电机、变压器、开关和断路器等,实时监测重要运行参数,不仅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视,而且能对各种重要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有没有故障发生的可能,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有效的控制故障的发生,延长了设备保修保养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目前,我国的电力部门加大了对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与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在对在线状态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由于电力一次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其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的特点,想开发出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能正常运转工作的产品还需要时间。
2.3 和光电互感器技术相关的二次设备
电力系统在采用光电互感器技术之后,和光电互感器技术相关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等装置、测控设备的内部功能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装置的响应性有了提高,省了隔离互感器、A/D转换电路等。
首先是设计高效、快速的数据交换通信协议;其次是为了满足计算数值的需要,对来自不同互感器的数据进行统一抽样采集。
2.4 智能电力一次设备
常规电力一次设备的安装地点相隔较远,需要通过大电流控制电缆与强信号的电力电缆进行连接,而智能电力一次设备简述为一次设备保护功能和自带测量,就地就能实现常规二次设备的全部功能,节约了大电流控制电缆与强信号的电力电缆,常见的如智能化开关柜、智能化开关、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等。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前景以及发展方向
对DMS系统进行全面的建设和开发,是目前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前景以及发展方向。
通过这一系统的建立,一方面,就整体设备来说,可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满足市场需要,并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全性,消除了大面积停电事故,减少了偶尔停电的时间。
另一方面,就全体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来说,企业可以掌握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掌握电压、电量以及各种基本数据的运行参数,对监控各系统、精确测量、电力平衡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就工作模式来说,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真正实现了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即数据共享,在同一个装置中,同时实现监控和保护的功能,对于SCADA而言,和继电保护装置相同,都是需要多项数据的支持,所以将分布类型的变电站SCADA集成到相关的微机保护中,实现监控和保护一体化,以便完善自动化技术,同时节约了经济成本。
4 结束语
伴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动化以及程序化操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建设了数字化变电站,有效提高了电力设备的操作正确性、安全性与可靠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电能质量,减少了生产强度,在技术上支持了电力系统的发展与进步,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做基础,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梅海霞。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电源技术应用,2012 (10)。
[2]罗岚。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及其前景[J]。科技创业家,2013 (08)。
[3]莫小勇。浅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6)。
[4]徐志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7)。
[5]童雪桥。浅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