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最新4篇)》
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1
组员:指导老师:杨昆
研究背景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组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而且观看了电影有很深的体会和感受。我们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当前我国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
研究意义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使我们能对我国现在环境状况有了解,并且能意识到我们该怎样做,怎样进行环保工作
过程
我们小组对当前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人们对于环境的的看法。想法和做法。
研究时间:20xx.5.6-20xx.6.3
分析
数据采集在下图:
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
我们是昆明十二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来调查关于我国环境保护的情况,请您协助完成问卷。本问卷不用署名。谢谢您的配合与帮助。
1、您觉得我国现在的环境状况?
A、很好 B、还好C、一般
2、您觉得我国的环保工作到位吗?
A、很合理 B、还可以 C、常常找不到或间隔太远
3、您会支持环保活动吗?
A、会 B、不会
4、您在看见垃圾在地上您会?
A、把它捡起来 B、有人这样做才会 C、当作没看见
5、您看到有人乱丢垃圾时您会上前制止,或是捡起丢到垃圾箱?
A、常常会 B、偶尔会 C、不会
6、您会经常参加一些有关环境的公益活动吗?
A、经常 B、没办法时会C、偶尔
7、您会特别关心我国的环境状况?
A、不会B、有时会C、经常会
8、您会对家人及朋友宣传一些环保的知识吗?
A、会 B、不会 C、偶尔会
9、您会把保护环境落实到实际行动吗?
A 、不会B、会 C、没办法时才会
10、您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如何?
结论:
我们共发放50份问卷,回收有效答卷48份,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大部分人支持环保活动,对于我国的环保工作会非常支持,多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不是很满意。但是说到自己,很多人表示自己对于环境的保护很支持但是就是不能很好的落实的实际行动上。比如;很多人看见地上有垃圾,不会主动去捡起来。看见有人乱丢垃圾不会上前进行却说或阻止。但是很好的是,100%的人对环境的保护是支持的,只是缺乏行动。而且,在调查时,很多人也表示在今后,会尽力把环境保护落到实处。为环保事业做一点贡献。 收获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了很多收获:我们锻炼了胆量,也锻炼了和人交流的能力;明白了不仅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还要有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更懂得了保护我们人间天堂人人有责的道理。然后我们又对我国目前环境的状况和我们该怎样做在网上进行了资料的查找和整理。
结论;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的自净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否则人类会加速灭亡!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珍爱生灵。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3、江河湖库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2
按照自主学习理论之父霍勒克的定义,自主学习能力就是“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讲,自主学习可以使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外语能力,直至掌握这门外语。大学生拥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利用的课外资源也比较丰富;他们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也更加明确,所以他们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而大学英语又是一门重要课程,大学生不仅面临四、六级考试的压力,还要应对社会对他们的英语能力日益增强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英语自主学习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做起。
1培养自知,树立自信
自知包括对自己的学习愿望、目的、观念、风格等的认识。研究者本森和沃勒提出,“一项学习活动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学习者对世界、尤其是对该学习活动的态度,自我感觉,学习欲望为条件的”。所以,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观,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只有拥有主动的态度,学习者才有可能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产生独立的想法,并利用各种学习机会,而不是仅仅对老师的教学刺激做出反应。此外,强烈而积极的动机是对外语产生兴趣、进而要努力学会这门语言的重要条件,动机能在困难的时候使学习者产生坚韧不拔的信念,而坚持常常能克服能力和环境所带来的局限, 所以, 动机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要让他们相信自身的努力对学英语至关重要,而自己有决心付出努力;不论自己的英语基础是好是坏, 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自尊和自信可以产生责任感和独立感,促使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和后果。自尊和自信也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认知上的,明白自己的认知特点是理性还是感性,场依赖型还是场独立型,视觉型还是听觉型等,学生就不会盲从和模仿别人,而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目标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起参照点的作用,个体正是在既定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因此,目标被看成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构成成分。但徐锦芬等人的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虽然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但他们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预习、复习课文等之外,并无学习英语的计划,即使有,时间的安排也相当随意,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担当起帮助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能力水平、个人兴趣、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学习目标。告诉他们不要制定诸如“我要尽量争取过四级”这样模糊的目标, 要制定多项小的、具体的短期目标,因为近期目标的实现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长,对他们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而一个目标的成功实现往往会促进新目标的确定和实现。计划中的学习时间安排非常重要。根据调查结果,很多学生不是自觉地利用自习时间或业余时间安排学习活动,有70% 被调查的学生自称对这些时间抓得不紧,其他类似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学习时间的自我安排和管理上不尽如人意。毫无疑问,在使用有效策略的情况下,要获得较高的英语能力,就得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建议让学生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使自己在每天预定的时间内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他认为教会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也是自主学习教学中需要确立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教学一般包括如下步骤:与学生讨论时间的运用;让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记录下自己的时间运用,认识到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制定个人时间表,确定可以自主使用的时间;让学生估计完成自主学习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并相应地填入时间表;本段结束后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
3学习并运用学习策略
目标制定出来之后, 就要付诸实践, 采用适合自己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说:“如何学和学什么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学习者所采取的总体方法将极大地影响他的学习结果”。那么,我们的学生策略使用情况如何呢?徐锦芬等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策略;而根据王静等对自主学习的调查,无论对于英语学习的总策略,还是对于各单项技能如词汇学习、阅读学习等的策略使用,受试学生绝大多数在“有时使用”的范畴以下,表明我们的学生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很低。这种情况与我国英语教学一贯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有关,所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策略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的策略研究者科恩的观点,“提高学习者策略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把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作为外语课程的一部分传授给学生”,“明确地教给他们如何应用语言学习和使用策略”,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外语。研究者查莫特和卢宾提出了策略培训的做法: 发现并讨论学习者已经使用的策略;呈现新的策略;示范新策略;解释为什么、在什么时候使用这些策略;用真实的任务练习策略使用、验证其效果。因此,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中的强项和弱项进行自我诊断;让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策略和新习得的策略进行比较、试验; 让他们自己决定以什么策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给他们机会尝试将以往的成功策略用于新的学习情景。这些对学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大有益处。策略渗透在英语课堂上长期进行,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随时给学生介绍相关策略,并指导和监督他们使用,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需要注意的是, 策略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有自觉的意识使用策略,知道在何时使用何种策略, 而不是以传授具体的策略为重点, 因为它们可能难以穷尽。4适时反思、评价和调节我们许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自我反思、评价这一环节,他们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教学程序走, 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监督和检查,而从未把自己当作自己学习的观察者,监督者, 评判者和操纵者,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帮助他们培养这种能力。反思首先涉及自我判断的过程,包括自我评价和归因分析。自我评价指对学习结果是否与预期的目标一致以及对学习结果的重要性的评判,归因分析是指对造成既定学习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如较差的学习成绩是因为能力有限还是因为努力不够造成的,等等。评价可从学习的质量、数量、速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学生用书面形式进行反思会受益很多,比如写学习日记,阶段总结,自我报告等,教师只需帮助他们弄清楚用哪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亦即个体主动选择、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的过程,对英语学习而言,指“学习者不停地根据系统内外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观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状态,使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全部发挥出来”。语言学习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在不同的时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不一样的,学习策略也应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调控”是策略系统良好运作,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学生不能做到适时、自觉进行策略调整时,教师可加以提醒、点拨,或亲自进行调控,随后逐渐放手,只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进行监督, 作出鼓励性、形成性评价即可。
5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非教学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其职业和生活所需要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大学阶段的自主能力培养很重要,应从激发学生自知、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进行策略培训、发展元认知调控等几个基本步骤逐步、全面地发展。
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3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1、 塑料袋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长久的危害。由于塑料不易被分解,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而塑料购物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2、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
3、与此同时,国家也在鼓励寻找代替塑料袋的最好替代品。目前商场上最好的替代品是棉布袋和帆布袋因为他们取之于自然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其次为无纺布袋,因为它有利于重复使用,可回收再利用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了解“限塑令”的执行状况及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现状,大致了解目前在推广环保购物袋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广环保购物袋,宣传环保意识。
意义:1.在研究的过程中,组员们对于环保购物袋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调查研究和提出建议,每一位成员都会为环保提出自己的建议,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3、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向同学,家人,以及市民推广环保购物袋。
任务分工:
组长:闫蒲
组员及分工:
资料查找:
摄像,拍照:石坤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发放:崔畅
问卷统计,分析:
采访:
材料汇总及整理:
论文撰写:
文字及报告编排:卢婧一
活动步骤:
1、 查找资料(环保购物袋的种类,组成,性能; 环保购物袋在世界的发展状况; 环保购物袋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推行购物袋时的可借鉴措施;)(进行中)
1周
2、 前往附近的市场观察塑料袋和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状况,进行统计
与此同时,组员在各自所居住小区附近进行随机调查,记录调查结果
1周
3、 设计有关《塑料袋和环保购物袋使用状况》的调查表(进行中)
1周
4、 汇总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周
5、 采访有关部门(市场有关方面负责人,环保局负责人,环保购物袋公司)
6、 根据所有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有关推广环保购物袋的建议,撰写论文
7、 将建议转达给有关方面
采取的调查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采访。
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数据统计记录
2、 论文
3、 建议(倡议)书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4
摘要: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新的研究课题。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为学生确定专题性研究课题,课题确定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如何定期检查,及时总结,最后如何对学生的研究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与合作能力,以上工作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筛选课题;指导检查;汇报评价;提高能力。
新课程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学术课题,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既然如此,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任务当然不是组织学生写论文等,而是通过小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科研等奠定基础。
一、筛选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色,明确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认识它的地位和作用,这仅仅为活动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要使语文研究性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如何筛选课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语文学习生活,是激发和启迪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产生的源泉,离开这一源泉,语文研究性学习,只能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筛选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必须让学生直面自己的语文学习生活,从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捕获一些有用信息,筛选出自己喜欢的课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选题范围要小:
例如:语文学习的课内,可作为筛选话题的依据。学生可以从课本内的一篇或几篇文章的分析概括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综合数册课本相关内容,提出新的见解;既可以对某一作品内容作新的阐释,也可以对某一文章或是一类文章的观点,材料,推断方法提出怀疑。如:学完《卫风�氓》,《邶风�静女》,《孔雀东南飞》后,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课题:古代男子对爱情,婚姻态度初探;学完《祝福》,《荷花淀》后,可引导学生提出"对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的反思"课题;学完鲁迅先生的《药》,《故乡》,《祝福》后,可扣住景物描写这一内容,提出"鲁迅作品中景物描写的感情基调分析"这样一个课题。
当然,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并非仅仅囿于几篇文章内容的提炼,所选课题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其笔触还可伸向文学,语言领域等更宽更广的空间。语文自读课本,一切与语文有关的读本,这些课外读本皆可成为筛选话题的依据。例如:学完《失街亭》后,学生对诸葛亮有了初步的了解,可将视角拓展到电视,电影以及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上,然后确定"我眼中的诸葛亮"的课题;由《边城》进而对沈从文小说的风格产生兴趣而进行深入研究;由《鸿门宴》而对司马迁的《史记》产生兴趣而拓展阅读来择题。这一类的课题,与教材的关系较密切,实际上可视为教材的补充和拓展学习,它既可促进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文学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筛选这样的课题要把握一点:切入口一定要小。
2、课题选择的角度要新
筛选课题,角度力求新颖。新颖的角度得出脱俗的观点,而脱俗观点的产生大多是采用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的缘故。例如,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传统的思维定势得出的结论,只局限于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那个社会的牺牲品,而作者本人的理解却是"描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文学家茅盾的理解更是别出机杼,他认为"是借孔乙己的生活片段,来隐喻反对新思想的旧派的必然没落",这样的见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如,由《胡同文化》衍生的内容,则可产生我国民居建筑文化,建筑艺术之类的人文类课题;也可以由民居建筑文化引申到茶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等研究性学习课题。由《祝福》衍生的内容,可以通过将祥林嫂与《橘子红了》里的秀禾进行比较,进而产生中国封建礼教下女性所遭受的束缚的研究课题。由《这个世界的音乐》衍生的内容,可产生生物的发声方法探秘的科技类课题。像这一类课题,既可仿照教材内容,又可与相关学科(生物,地理,历史等)"联网",更可借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二)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出发
兴趣爱好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天赋,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并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推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因志趣,修养,爱好,经历不同,对不同的文学体裁也各有所好,有的爱读诗歌,有的爱看小说,有的爱品散文,有的则倍加青睐于某一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的来龙去脉,迷恋于某一作家的作品风格,执著于某种语文学习方法的探讨。所以,不同的兴趣,理应成为学生筛选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参照因素。比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学生们便可能对陶渊明的归隐产生诸如"陶渊明为什么会归隐""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出自其本性还是被迫的""陶渊明的归隐与他的田园诗的关系如何"等问题;进而对陶渊明诗的"田园性"产生兴趣,如陶渊明诗中"心远地自偏"的哲理性诗句是偶见的还是较多见的,甚至如陶渊明诗中"悠然见南山"的南山究竟在哪里之类的问题。据此,我们即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选择其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课题,进行探索,研究。这样,由课内到课外,既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弥补课内教材学习的不足;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促进对所学的书本知识的巩固。
(三)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出发
语文研究性课题的筛选,尚需顾及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课题的提出与选择,一般多会考虑其可研性,而往往忽略研究条件的许可性。有些课题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一般中学生来说是不可行的。所选的课题,若十分艰深,超出学生知识的阀限,经验的界限,就会给研究性学习增加一定的难度,给学生造成"遍地荆棘,难以下手"的困惑。例如:我们学完苏东坡的《石钟山记》后,如果我们提出"石钟山得名之原因解谜"之类的课题,表面上似乎十分自然合理,然而,由于石钟山远在江西,我们绝无多次实地考察的条件,只可能从资料上查阅,拾人牙慧,这样做毫无实际意义,故而这类课题是有可研性而无可行性的。正确的做法是:筛选的课题,应有一个高于学生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的大致的"值域",学生借助于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讨论,调查,研究等活动的开展,发挥自己的潜能,发现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问题,理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线索,从而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本学期高二有一个课题是"醴陵水土资源考察",要我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我认为学生平日哪有时间大范围地去搞调查。再有醴陵范围这么大,何年何月能调查清况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也不可能搞好这一工作。于是,我将课题改为"中学生的消费观调查",这样既与学生自身有关,学生兴趣高,一举几得。另外,遵循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也是筛选课题不可疏忽的内容。初始阶段,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筛选,应从具体的语文现象入手,比如研究一位作家的一篇文章或是几篇文章中某一共有的现象和规律等。
二、指导研究方法
在向学生布置课题时,必须对每一个课题作一说明,让学生选择课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即说明某一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引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同样,以"中学生的消费观调查"课题为例,学生拿到课题后有些茫然,不知从何入手。我召集学生共同商议,或个别走访,或问卷调查,或上网查询,或查找其他方面的资料等,结果学生选择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三、定期检查,及时指导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性学习,又是一种体验性学习,强调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更是一种探索性学习,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种自主性,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可以把学生从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生自己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研究问题,认真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作定期的检查和及时的指导。定期检查是指经常过问学生研究的情况,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学生的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研究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究兴趣的减弱,中止,放弃;研究课题出现难题而手足无措;课题研究和课业学习出现矛盾等。在这些时候,指导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样,就会让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朗与欣喜,坚持研究下去。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探究,学生实践,这就重新摆正了语文教学中的主客体的位置,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成为活动的主人。公务员之家
四、汇报,总结,评价成果汇报
总结成果是研究性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来说,经过自己努力,经过各方面的研究,终于有了成果,不管这个成果是否正确,是否成熟,学生都有一种冲动,都迫切期望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该为他们搭好一个舞台,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教师来说,这也是关注学生研究情况的一个方面,是检查学生研究结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层面,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好学生的汇报。汇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宣读论文,可以是论文答辩,可以是多媒体演示,可以是举办各种活动等等。"中学生的消费观调查"课题研究结果出来后,我让小组代表及时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因为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只有少数是城市来的学生,调查的结果应该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对调查组的工作给予很高评价,并指导学生代表重点就穿名牌,用品牌等现象与父母的年收入进行比较。事实教育了学生:做儿女的应懂得珍惜分母的劳动,懂得孝敬分母,懂得该如何节约,懂得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业上。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同时让学生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更重要的还应对学生的研究结果作出评价。首先应明确评价的目的。我个人认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和发现少数研究型人才,不是为了在中学阶段出研究成果,而是为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了大面积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评价的目的应该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情感性体验,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也获得成功的快乐。因此,评价应坚持激励性原则,重过程,重创新,不重结果,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特长的发展。
总的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将接受式学习与问题探究式学习,知识的传授与应用研究指导,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与经验性学习等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同时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自己的健康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