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轶事典故(优秀10篇)》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杜牧的轶事典故(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藏书之家 篇1
入仕后累官至迁膳部员外郎。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入朝,官至中书舍人。所作《感怀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藏书亦多,祖父杜佑,德宗时曾为宰相,撰《通典》200卷。杜牧继承杜氏家族遗书,为此撰诗文记述称:“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杜牧自己亦阅遍所藏诗书,自称:“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生平所作诗文颇多,去世后,由外甥裴延翰编辑为《樊川文集》20卷,收文450篇。
杜秋娘诗 篇2
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听后,将之收为小妾,让她度过一段甜蜜时光。后来李锜起兵对抗朝廷,兵败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继续充当歌舞姬。杜秋娘再以这一曲《金缕衣》俘虏了年轻的唐宪宗,被封为秋妃。杜秋娘虽然总是唱同一首歌,但智商很高,经常不着痕迹地参与军国大事,甚得宪宗皇帝宠信。后来宰相李吉甫劝唐宪宗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宪宗皇帝自豪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穆宗皇帝即位后,还任命杜秋娘为皇子李凑的保姆。也正是这一任命,让她卷入权力的角逐中。李凑失势被废,杜秋娘也被撵回老家。
到金陵出差的小杜,看见曾经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穷,便提笔写下了《杜秋娘诗》。这首诗当时脍炙人口,传唱大江南北,可能是因为大家对这个风云一时的歌女太熟悉了。李商隐与小杜结识后,共写过两首给杜牧,一首自谦“高楼风雨敢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称颂“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另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可见“小李”也认为这首诗为“小杜”的代表作。
张好好诗 篇3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学爱好者,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杜牧撰写《李贺集序》,就是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杜牧经常往沈述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对此女子分外珍惜,抢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将她纳为小妾,使小杜空有羡渔之情。
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
拓展内容 篇4
原诗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游玩轶事 篇5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曲江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赋诗说:“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
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僧人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谁知僧人面色平静,木然不知,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现场赋诗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注释 篇6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酒杯。
翻译 篇7
杜牧,字牧之,京城长安地区人。擅长写文章。是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状元韦筹那一榜的进士,与厉玄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当初没有考取进士的时候,他来到东都洛阳(参加进士科考试)。当时任主考官的礼部侍郎是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骑跛足驴慢腾腾地来拜见崔郾说:“您凭着崇高德行,巨大声望,为圣明的君王选举人才,我怎敢不略给予如微尘滴露般的微小帮助。以前我偶然见到十几个文士,情绪极其兴奋激昂,一起读一卷文章。我看了文卷,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此人有辅佐君王的大才。”于是就拿出《阿房宫赋》的文卷,把笏插在腰带上,(腾出手来双手持卷)朗读起来。崔郾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您点他为头名状元。”崔郾说:“第一名已有人了。”吴武陵说:“如果不能当状元,就请让他为第五名进士。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语气和面容都很激烈严厉。崔郾说:“学生们很多都说杜牧为人放纵旷达,不拘小节,但是我恭敬地按照您的指教,不敢改变。”后来杜牧又应试考中了贤良方正科。沈传师(江西观察使)上奏章推荐他到江西当团练巡官,后来杜牧担任了牛僧孺(淮南节度)的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后来又被朝廷任为侍御史,逐步升到左补阙,又历任黄州、池州、睦州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的职务为皇帝起草诏书,后调任中书舍人。杜牧性格刚强正直,有不平凡的节操,不为小事而谨小慎微,敢于一一论述国家大事,指明和陈述国事的利弊尤其急切。兵法和军事策略,平时都尽心留意。曾经因为堂兄杜悰出将入相,而自己仕途困顿挫折,怏怏不乐,心气难平。50岁的时候去世,临死的。时候自己写了墓志,把自己写的很多文章都烧掉了。他的诗很豪迈,用语都很惊人。赏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所以称“大杜”“小杜”来分别他们。
文学成就 篇8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韵译 篇9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
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
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杜牧简介与生平 篇10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 ,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杜牧简介与生平,欢迎大家参考!
他秉性刚直,有政治抱负,但屡受排挤,终身不得志,最终官至中书舍人,世称杜世勋。因政治失意,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祖居,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诗风豪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工绝句。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
他最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著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
杜牧简要生平:
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祖父杜佑为唐朝宰相。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
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
唐文宗大和二年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
同年十月起历任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宣歙观察使崔郸及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
开成四年(839)回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及比部员外郎。
武宗时,会昌二年(842)以后,出为黄州、池州、睦州刺史。
宣宗时,大中三年(849),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复出为湖州刺史。
一年后又内调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