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2021【7篇】》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是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次为您整理了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2021【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夏至养生吃什么? 篇1
1、【圆糊醮】: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俗称“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2、【粽子】: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夏至到来,阳气一天天萎缩,阴气一天天生长,这个时候要送走旧的阳气,粽子里的糯米、红枣,从中医角度来看是象征阳的东西,人们把它们包起来吃下去,就是和阳的季节告别的意思。“吃粽子,最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
3、【面条】:“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句俗话说的是老北京另一民俗。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麦子,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丰收的最好方式。吃面条不但营养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而且吃着巧手制出的众多样式的面条,还能给生活带来多样的乐趣。
4、【馄炖】: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然后午餐吃馄炖,有“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笔者幼时听祖母说:“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
5、【荔枝】: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在吃荔枝前后喝一点盐水或者绿豆水、冬瓜水、生地汤等有解暑、的功效。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 篇2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古时也有著名诗句写出了这种节气特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暴雨天气
但其实,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并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天气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这天虽然日照时间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篇3
1、夏至蛋
在湘南的一些地区,在夏至日这一天需要吃鸡蛋,而这被称为是夏至蛋。
煮法:
(1)将鸡蛋的表面清洗干净,再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直接煮熟。煮熟了以后,将壳剥掉。
(2)之后倒掉锅中的水,刷洗干净之后,冲洗加入清水和剥壳的鸡蛋、少许的红枣一起煮,等枣煮熟了就可以吃了。
(3)或者说将鸡蛋煮熟之后捞出来,但是不要剥壳,之后用红纸沾水将鸡蛋壳涂红,再直接剥壳食用。
2、热面
夏至节气前后酷热难耐,很多人却很喜欢吃热面。因为有人认为吃热面能够驱除邪恶,而且在吃热面的过程中,容易出汗,可以带走身体内的一部分潮气和暑气,进而起到养生的效果。
煮法:
(1)准备好各适量的桂皮、八角、蒜片、香叶,80G的肉末,200G的冷面。
(2)之后将前四种材料清洗一下,再洗好锅烧干,放油烧热后放进锅中爆炒。
(3)再下入肉末,加入生抽、芝麻、食盐、鸡精一起炒。翻炒几次之后,就可以出锅放入盆中备用。
(4)冲洗洗好锅,放入清水烧开,水开了以后下入冷面,将其煮熟之后,就可以捞出来放入装满香料的盆中。
(5)最后用筷子将冷面和香料搅拌均匀。
3、豌豆糕
夏至这一天,不少地方要吃豌豆糕,帮助防百病,比如说老南京。
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篇4
1、【圆糊醮】: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俗称“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2、【粽子】: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夏至到来,阳气一天天萎缩,阴气一天天生长,这个时候要送走旧的阳气,粽子里的糯米、红枣,从中医角度来看是象征阳的东西,人们把它们包起来吃下去,就是和阳的季节告别的意思。“吃粽子,最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
3、【面条】:“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句俗话说的是老北京另一民俗。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麦子,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丰收的最好方式。吃面条不但营养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而且吃着巧手制出的众多样式的面条,还能给生活带来多样的乐趣。
4、【馄炖】:江苏无锡的人在夏至这一天,早餐会吃麦粥,然后午餐吃馄炖,有“混沌和合”的意思。民间还有吃了馄炖之后为孩子量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健康的习俗。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笔者幼时听祖母说:“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则又包含一种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
5、【荔枝】:除了吃狗肉之外,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都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两者合吃不热。大量食用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症,也就是“荔枝病”,因此一定要适量。在吃荔枝前后喝一点盐水或者绿豆水、冬瓜水、生地汤等有解暑、的功效。
6、【夏至蛋】: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将整鸡蛋煮熟,剥壳后加红枣煮汤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带,主要是嘉禾、蓝山、桂阳于夏至当天早晨起来,将整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色染料将蛋皮染红,再用一个小网袋装上,系上少年、儿童的前胸,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再剥去蛋壳将蛋吃掉。民间以为夏至吃蛋,能强身健胃,行走有劲。谚云“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7、【夏至羹】:湖南长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夏至羹”,民谚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8、【夏至饼】: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
夏至养生有什么饮食要点 篇5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的食物中含有消暑解热的生物碱,帮助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夏至前后温度不断升高,很容易上火或者说中暑,这个时候就需要吃些苦味食物消暑解热了。
但是苦味食物不能吃太多,不然很容易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夏至前后可以考虑炖一些苦瓜排骨汤食用,营养又能降火。
2、吃点性寒的、味酸的食物
祖国医学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炎热的天气下,需要多吃一些性寒的、味酸的食物。尽量不要吃辛辣类的温燥食物,不然很容易上火,诱发咽喉痛等不适。
当然,在吃寒凉食物的时候,也要把握一个度,千万不能过度,以免导致人体内的正气被波及而诱发疾病。
3、补充钾元素
夏至降至气温不断升高,现在的人们正处在炎热的环境之中,人们会大量出汗。流汗的时候,会带走一部分的钾离子,若是不及时补充的话,人体会感到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为此,人们要记住炎热的夏季,要及时补充钾元素,比如说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荔枝、草莓),也可以适当喝一些茶水,既能够补充钾元素又能够消暑。
除了这些之外,在饮食上人们还要记得多喝水,而且最好是喝温水。这样子才能让身体随时保持水分,有了足够的水分,各大器官才能得到滋养,同时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夏至的相关知识 篇6
夏至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左右。
夏至养生 篇7
夏至前后人们身体明显感觉疲乏燥热和心悸气短,食欲也会明显下降。遵循以下几条养生原则,可让你愉快平安度夏。
1、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力争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饮食清淡多吃点“苦”
炎热季节饮食应清淡为宜,早晚喝点粥,可以生津止渴,补养身体。同时,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享用;除了饮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3、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
夏天气温高,容易使人烦躁或倦怠,所以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脉的通泄。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以免加重甚至诱发心脏病。
4、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
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场地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还易中暑。所以,夏至养生歌谣:夏至心静自然凉,晚睡早起午休躺。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