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意思和含义通用8篇》
除夕,也叫除夕夜,是腊月十二的最后一个晚上。除了去除的意思。除夕是辞旧迎新、家人团聚的日子。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除夕的意思和含义通用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除夕的习俗 篇1
除夕守岁习俗是什么?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夜灯火通明,全家人围炉夜话,通宵不眠,名为“守岁”。晋朝已有守岁之俗,周处《风土记》说蜀人“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守岁”顾名思义是守候新岁。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从古至今,“守岁”都包含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除夕是农历年腊月的最末一日,春节的前夜。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民间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
在我国民间普遍重视次日,被成为“年关”。旧日,工商业者视端午、中秋、除夕为一年中之三大节关,每个节关都要结算帐目,而以除夕为最重要,要理清一年的来往帐,核实盈亏,规划来年,中国传统风俗,除夕与春节,时相接,俗相类,实为一个传统佳节。“除夕”,义谓旧岁至此而除夕,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吉兆。
守岁的意思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守岁的习俗由来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守岁的寓意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我的除夕 篇2
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到处洋溢的是喜庆的气氛。走过2013年的蛇年,迎来2014喜庆洋洋的马年。
大年三十是大家最期待的,除夕到,大家忙的不亦乐乎,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包汤圆、买鞭炮、烟花、放鞭炮等各种习俗,小孩子最喜欢领压岁钱。这一年的除夕我们是在爷爷家过的。
那天早上,我和家里的六个伙伴一起吃玩早饭去买鞭炮和烟花,大人们也跟着我们去买春联买糖等东西,我们选各式各样的鞭炮后,跟着大人去街上买东西,街上可真热闹呀!张灯结彩,家家户户放鞭炮,噼里啪啦,我们逛一上午,买许多东西,大包小包地提着回家。回到家已是十一点,我们放下东西后,叔叔们和爸爸坐在床上看电视,婆婆和妈妈还要几个嫂嫂在厨房做饭,我和姐姐哥哥在坝子里打羽毛球。不一会妈妈就叫我们吃饭,许多好吃的:鲤鱼、香喷喷的大米饭、排骨……馋的我们口水直流。吃完中午饭,奶奶一说包饺子汤圆,我就马上像一只小兔子钻进厨房,奶奶把准备好的面团和馅儿,外公、外婆还有妈妈围过去,放在桌子上,接着说:有许多馅儿,要吃什么包什么。大家都围过去,我也想包,我洗过手后拿起一个面团放在桌子上,拿擀面杖擀饺子皮,擀好后把红豆馅儿放在饺子皮里,两边用手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宝宝就诞生。我继续包,不一会包满一篮子汤圆饺子。不知不觉已经天黑,我和家里的人在家里楼上放鞭炮。我先放一个玉女撒花喷出五颜六色的烟花。我有点害怕还是将冲天炮点燃高高向天空举起,一声响起散出烟花连续不断……
八点我和家人准时在沙发看春晚联欢晚会,主持人是张国立、朱军、董卿、毕福剑、李思思。开场歌曲是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是由李玟、张靓颖、沙宝亮、林志炫表演的,里面有优雅动听的歌曲,搞笑的小品,神奇的魔术,我最喜欢《情非得已》是台湾歌手庾澄庆、韩国人气偶像李敏镐歌曲。
零晨也到,外面烟花天空随处可见,鞭炮噼里啪啦的响着,迎来新的一年,期待着马年的开始。
除夕的寓意含义意思介绍 篇3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是每年农历腊月,也就是12月的最后一天晚上。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
除夕是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日子,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因为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
一般来说,初期常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腊月三十,也可能是腊月二十九,但无论如何,他都是阴历年的末尾。
除夜 篇4
朝代:唐朝|作者: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除夕 篇5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最最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餐团圆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这天早上妈妈很早就起来切肉切菜、要做五香等好吃的,我则在一边帮忙打下手。帮妈妈擦桌子扫地板做最后的清洁工作。然后还帮爸爸贴门联。左边是:丹凤呈祥龙献瑞右边是:红桃贺岁杏迎春横批:福满人间。洗的干干净净的大门上贴着红通通的门联真漂亮啊。最后还在两边挂灯笼。吃午饭我就去洗澡换上新买的衣服,因为我们要去老家爷爷那吃年夜饭的。大伯、姑姑他们也都要过去。
我们开车又拐去买很多烟花还有一些火锅料然后才出发去爷爷家。
到爷爷家看到奶奶和伯母正在包饺子,我也兴冲冲的跟着包。可惜我包的都好难看,最后还是妈妈帮我的忙,要不然一个个都露馅的。没一会姐姐们就都来,我们就出去玩。不过没多久妈妈就来叫我们去吃饭。吃饭前由爸爸点燃一串很长的鞭炮,噼噼啪啪响的。
大家围着爷爷家最大的那张圆桌子坐着。中间是电磁炉在烧着汤,里面好多我喜欢的亲亲肠。还有丸子,还有刚才包的那些饺子,一看就很好吃。
桌子上也摆很多我喜欢吃的排骨酥、牛排、鸭肉之类的。总之看的我眼花缭乱的。我还和大家干杯,我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嘿嘿,然后爷爷就塞给我个鼓鼓的红包,要我好〔〕好学习,健康快乐。嘿嘿,收大红包,我当然很快乐。等吃完饭,我们又放一些的烟花,就全家人在一起看晚会,听爷爷讲话。再然后我们就各自回家。
可能是白天玩的太开心,我很早就睡着。就连12点的鞭炮声都没能把我弄醒。
太可惜12点有很多烟花可以看的呢。
不过也没关系,等元宵节就有更多更漂亮的烟花看。
好期待啊。我又长大一岁,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更加认真的读书,不辜负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的期望。
除夕日记 篇6
今天是年三十,在除夕之夜和一大家人相聚一堂是我每年都早早期盼的事情。我天天盼望着过年,盼望着长大,但时间老人总是放慢脚步缓缓而至。有时我真想直接把日历翻开将日期跳到除夕之夜。
下午我和爸爸早早来到爷爷家,和爷爷一起贴春联、贴福字迎接即将到来的三十之夜。年三十又叫除夕,那么除夕有何来历呢?通过网络我解到: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大红鞭炮,来驱除“夕”兽以求一年安宁。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随着家家户户飘溢的菜香味,鞭炮声逐渐响起。时而隐隐约约渐行渐远、时而轰轰隆隆愈走愈近、时而密集时而舒缓。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都在快乐的忙碌着。有的在洗、有的在炒、有的在煎,整个一厨房协奏曲。我和弟弟来到院外欣赏着同样快乐的夜空。五颜六色的烟火金光四射、星星点点装扮着夜色中的天空。夜晚的天空变成五彩缤纷的世界。多么美丽的夜晚啊!都让我们变得目瞪口呆。在妈妈的一再催叫下,我和弟弟回到餐桌旁。随着叔叔点燃鞭炮,我们的家庭除夕大宴开始。迎着大人们的一张张笑脸和祝福声我和弟弟滋滋有味的品尝着每一道年夜菜。我举着杯子和每一个人碰杯,给他们拜年也同样送给他们吉祥的话语。
当八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我们全家人共同围坐在一起欣赏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在一阵阵歌声、一串串笑声中,大人们一边交流着一年的辛苦和收获一边包着初一的饺子而我和弟弟却是边唱边歌,完全融入到节目中。不知不觉中十二点的钟声又快敲响,鞭炮声再一次骤然响起,我们全家人一起倒计时、一起欢呼,一起送走除夕之夜,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在共度今宵的歌声与微笑中,联欢晚会结束。凌晨我和爸爸妈妈踏着新春的鞭炮声回到我们自己的家。我想我会在梦中继续我的快乐除夕的。
除夕的来历 篇7
除夕的来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
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
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
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
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
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
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
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
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
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
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
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
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
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
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
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
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
"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
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以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
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
此情此景,头发白了都不能忘记。
还有一个关于“除‘夕’兽”得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们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夕"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除夕民间传统习俗 篇8
1、年夜饭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2、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3、祭祖
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违禁词已过滤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4、压岁钱
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
5、踩岁活动
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守岁
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7、开灯睡觉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8、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9、贴春联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
10、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11、贴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12、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13、零点必须回家
团圆的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完,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到亲戚家串门聊天,但必须在零点前回到家。一到零点,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岁”,当钟表的指针走过12点后,人们就会燃放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14、燃爆竹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