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上古时期的神去哪儿了【6篇】正文

《上古时期的神去哪儿了【6篇】》

时间:

上古时期人与神仙很近,经常有人能遇到神仙,神仙也经常在人间出没,那如今上古时期的神去哪儿了?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上古时期的神去哪儿了【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上古时期始祖神话 篇1

就像关心宇宙的起源一样,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起源也有极大的兴趣。而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则首推女娲的故事。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淮南子�览冥训》载:“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

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女娲经过辛勤的劳动和奋力的拼搏,重整宇宙,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必要的自然条件。

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她也是人类的创造者。《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义》:“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这一则神话意蕴丰富,它不但虚构了人类的产生,同时也试图阐释人类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有关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女娲补天和女娲造人的不朽功绩,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以上神话为人们塑造了一个有着奇异神通而又辛勤劳作的女性主义形象,她所做的一切,都充满了对人类的慈爱之情。

除了人类共同的始祖外,各部族又有自己的始祖神话。商民族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燕卵而生 ,周民族始祖后稷的诞生和经历更具传奇色彩。后稷神话记录在《诗经�大雅�生民》中:姜嫄因踩到天帝的足拇指印而受孕,顺利的产下稷,姜嫄觉得不祥,便把他丢弃在窄巷、树林、寒冰等处,但稷分别得到牛羊、樵夫、鸟的奇迹般的救助,成活下来,并迅速表现出种植农作物的天赋,最终成为周人的始祖。这类神话几乎各部族皆有,而且不少在情节或结构上有相似之处。 它们反映了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出民族自豪感。

上古时期战争神话 篇2

黄帝和炎帝是活跃在中原的两个大部族的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水,二帝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一则神话中所言“诸侯”、“修德”等,很明显是出于后世儒者的附会。但黄帝和炎帝在阪泉之野确实发生过一次残酷的战争,《新书�益壤》称当时的战场是“流血漂杵”。而黄帝居然能驱使熊、罴等猛兽参加战斗,为这次战争增添了神奇的色彩。这些猛兽可能是某些部落的图腾,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部落跟随着黄帝参加战斗。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它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 这则神话实际是对一次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

炎黄汇合后,另一次著名的大战是发生在黄帝和蚩尤之间。蚩尤属于南方的苗蛮部族,蚩尤有81个铜头铁额的同胞,这可能是暗示它们的军队已经装备了金属盔甲,一些文献上提及蚩尤冶炼金属作兵器,这与当时冶金术的发展程度是相适应的。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涉及风伯、雨师等天神,而风、雨、旱、雾等气象也成了相互进攻的利器。这两则神话不仅涉及古代的祈雨、止雨巫术,还涉及一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发明,内涵较为丰富。[37-38]

黄帝正是在对内兼并和对外抗御的两场战争之中,大显神威,确立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形象。出于对中华民族始祖的爱戴,后世又把许多文化史上的发明创造,如车、陶器、井、鼎、音乐、铜镜、鼓等,归功于黄帝,或是黄帝的臣子。黄帝在神话中又成了一个善于发明创造的文化英灵。

上古时期斗争神话 篇3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的神话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灵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如夸父追日。 夸父为何要与日逐走,已不得而知了,但它那强烈的自信心,那奋力拼搏的勇气,以及他那溶入太阳光芒之中的英勇形象,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反映了古代先民壮丽的理想。而它渴死道中的结局,又为整个故事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悲剧色彩。

另一则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发生在一个纤弱的女子身上,如精卫填海。 女娃被东海淹死,化而为鸟,坚持以弱小的生命、菲薄的力量,向浩瀚的大海复仇,这是何等的悲壮,正是这种明知徒劳仍要抗争的精神,支持初民走过那险恶而艰难的年代。

女娃与夸父的神话,讴歌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灵。前者如精卫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着难以征服的自然,作顽强的拼搏。后者如刑天舞干戚。 即使断首以死,也要对着天帝大舞干戚,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是何等的壮烈,刑天所象征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性格,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中的巨浪。

上古时期的神去哪儿了 篇4

传说中神仙在消灭了魔族,就关闭了天维之门。

神龙与女娲的离去,令天庭里那些经历过末世浩劫的初代神氏们慢慢厌倦了对三界的管辖。曾怒触天柱引发浩劫的水神共工,对自己的过失更是难以释怀,他偶然间习得清修集气之法,集天界灵气转投天外玄界而去。不久其它神氏也纷纷效仿,先后离开了天庭。最后只留下一位鸿钧老祖主持大局。

这鸿钧一气化三清,接着也追随先贤而去,此后在经历了太公封神,如来成佛、玉皇登基、佛道相争、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等事件之后,天庭终于改头换面,物是人非。

此时的天庭诸神依旧祭奠女娲补天的功绩,但初代神氏的离去,不仅令隔绝浑浊恶念的清扬灵气损耗过半,更使上古神龙与寻龙剑的传说被渐渐遗忘……

千万年的岁月匆匆流逝,凡间朝代更迭,治乱交替,转眼已是大唐开元年间。此时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忽一日,从遥远的西方传来一声巨响,顿时地动山摇,黑云遮日。弥漫的妖气从地府升腾而出,瞬间将凡间的野兽、军民魔化成妖。告急文书雪片一般从四处送至国都长安,可此时的长安也早已陷入水火之中。

无计可施的唐玄宗带领满朝文武对天长拜,祈求神明降世,解救万民……女娲时代的上古之神究竟去往何方?又是什么让大唐盛世突遭劫难!

上古时期发明神话 篇5

神话进入了一个英灵的时代。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灵身上,并把它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

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灵的神话,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它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它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等。

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39-40] 也是一个神射手。弓箭的发明是初民生活中的大事,因此人们把无上的勇力和荣誉都赋予了这个弓箭的发明者。而后羿正是凭著自己发明的弓箭和神技,为民除害,造福人类。死于羿的弓箭之下的害人妖孽有凿齿、九婴、大风、猰貐、修蛇、封豨等。

上古时期洪水神话 篇6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学术界对洪水神话的成因也提出了种种解释。外国著名的洪水神话见于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____《圣经》等,可以说,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普遍流传着有关洪水的神话,中国少数民族中流行的洪水神话也相当丰富。[24-25] 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表象,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国外的洪水神话,大多是表现这样一个主题,即上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的惩罚,而洪水之后人类的再造,反映了对人性的反省和批判。而保留在中国华夏民族古代文献中的洪水神话,则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在这些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英灵当数鲧、禹二人。

鲧为了止住人间水灾,而不惜盗窃天帝的息壤,引起了天帝的震怒而被杀。 鲧的悲惨遭遇也赢得了后人深切的同情和尊敬 ,鲧由于志向未竟,死不暝目,终于破腹以生禹,新一代的治水英灵由此诞生了。

禹继承了鲧的遗志,开始也是采取“堙”(堵)的方法[28-29] ,但仍难以遏止汹涌的洪水,于是改用疏导的方法。为疏通水路,禹不辞辛劳到处控察河道、地形,据《吕氏春秋》载,禹向东走到海边,向南走到羽人裸民之乡,向西走到三危之国,向北走到犬戎国。在治水过程中,“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 ,“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 ,可谓历尽千辛万苦。除此之外,禹还要和诸多恶神展开艰苦的斗争,如诛杀相柳等。 禹的精神也感动了诸多的神灵,传说河伯献出河图 ,伏羲帮助他丈量土地,还有一条神龙和一只灵龟帮助大禹从事劳动 。总之,弥漫天下、祸害人间的洪水终于被大禹制服了,而一个不辞辛劳、为民除害而又充满智慧的英灵形象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起来。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