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哪些7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那么家长们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哪些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篇1
大家可以发现,现在的孩子和我们的时代是不一样的,他们更加的聪明,而且比较容易接受很多的新生事物,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方式就要不断的进步,我自己有一些教育孩子的技巧,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西方的教育方式里面有一种方法比较好,那就是和自己的孩子建立一种朋友一般的感情,其实父母和孩子做朋友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样你可以和自己的孩子更加亲近,而且也更容易理解彼此的心情。
第二、作为家长要和孩子经常一起玩游戏,这点很重要,因为你在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不足,然后通过游戏纠正孩子的错误,这样的教育,孩子很容易接受,而且可以增进孩子和家长的感情。
第三、父母要多看书,多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因为现在的孩子好奇心都很重,他们会经常问家长一些很稀奇古怪的事情,如果你不多看书的话,那么孩子问你一些知识,你不知道的话会很丢人。
第四、作为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帮助别人和热爱生命,我们可以在路上教育孩子,当家长看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应该及时的给予关心,这样你的孩子也会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第五、自己的孩子我们要多喜爱,很多家长喜欢说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其实你是打击自己的孩子的信心,我建议大家应该多赏识自己的孩子,要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多鼓励自己的孩子。
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篇2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四、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篇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人皆有之。盼子女成才只是一种心愿,但如何教育子女成才,却令无数家长茫然无措甚至很头痛。那么孩子要想成才,家长应该怎么做?是趁年富力强多挣钱给孩子花,还是解决孩子的一切后顾之忧让孩子生活在安逸里?是端起家长的架子对孩子过分责罚,还是把孩子交给学校便万事大吉?我个人认为,仅仅做到上述这些方面还远远不够,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家长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把培养孩子放在第一位。
高年级的家长年龄多数在四十岁左右,“人到中年,诸事缠身”,他们常年为财富奔忙,兢兢业业为党为人民利益工作,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孩子的学习,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管理和引导孩子好好学习。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成才无望时,才着急上火,甚至愁白双鬓,但是“误了农时,少收一季;误了人时,贻害终生”,悔之晚矣!所以,作为家长,就应该把心思多用在孩子身上,把培养孩子放在第一位,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老师无法取代的。家长的言传身教,情感关怀,往往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动力。有的家长认为尽量多挣钱给孩子花就是在尽家长的责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过这样的话:“孩子若如我,要钱干什么?孩子不如我,要钱干什么?”孩子如果争气,不用给他留钱;孩子不争气,留钱只会帮助他惹是生非。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鱼总有吃完的时候,有了渔网并且学会了打渔,就有吃不完的鱼。给孩子留钱,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第二、相信自己的孩子具有成才的一切条件。
王安石曾经在《游褒禅山记》里说过这样至理名言:“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意思是说,要想欣赏到美丽的景致,必须到达险且远的地方。这个“非常之观”可以理解为我们的人生目标,说白了就是考上大学。王安石还说,要想到达那有着“非常之观”的地方,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物、志、力。前两者我们的孩子都具备,唯独后者欠缺。也许家长和孩子都会强调智力不好,其实不然。有这么一个故事,讲上帝造人忘了灌注智慧,便派神使赫尔墨司去办这件事。神使来到人间,给每个人罐了一勺子智慧烫。不小心灌多了的就是天才;漏罐了的就是白痴。天才和白痴都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人的智慧都是“一勺子”。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差异都是后天的努力程度造成的。我通过和其它家长交流时发现: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学生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把聪明用到学习上的问题。我有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现在初中在读,他的智力充其量算个中等,可是他的学习成绩排名全年级前十名。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火车慢车和快车跑起来的速度是一样的,只是在车站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快车直奔终点站,中间不停留;慢车逢站便停留,在到达终点站的途中可能要停留许多次。学生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同学“停车坐爱枫林晚”,贪恋沿途的风景,每个星期算一个小站,每个学期算一个大站,结果成了“慢车”;有的同学则不同,他不靠站,不停车,一直往前跑,结果他就成了“快车”。只要坚持不懈地往前走,没有做不成的事。荀子曾经在《劝学》篇里说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三、要让孩子有危机感。
大家先来看一组数据。2008年度大学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而工作岗位供应量又比去年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二,今年大学生的就业率只能达到百分之二十。换句话说,大学毕业生的的失业率将达到百分之八十。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数据,这可能已经创造了一个大学生低就业率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信息:现在的学们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存危机。可是他们为什么感觉不到?问题就出在家长身上。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的这个故事就有答案。有一位马拉松运动员,他的训练成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停滞不前。一天早晨,他照例到山区公路上锻炼,突然听到狼的叫声,这时候,路上只有他一个人,他吓坏了,不敢回头,拼命往前跑,谁知这狼的叫声一直跟着他。结果他的这一次训练成绩出奇地好。原来这一切都是教练安排的。教练对他说:“原来不是你跑不快,而是你身后缺少一只狼。”我们的孩子感觉不到生存危机,是因为他们身后有父母拼命地为其“打狼”。有人说最有钱的中国人是孩子,我们的家长想尽千方百计为孩子解除一切后顾之忧让其生活在安逸里。长持以往,孩子就失去了生存竞争的本能。有一道叫做“水煮青蛙”的菜很值得深思。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C°,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C°- 100C°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逸。”所以,我认为跟在孩子身后“打狼”的父母不是爱孩子,而是坑了孩子一辈子。这是严重的失职啊!
第四、对孩子寄予期望。
先讲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大意是:古代的一位国王,被他自己所雕刻的女孩塑像所吸引,后来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石像,并为她而不思茶饭。他非常希望这个石像可以成为一个活着的人,他的真爱感动了上帝,石雕真的变成了一个活人。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力翁效应”的来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声称对学生进行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验后,他们挑选出几个学生,告诉老师说这几个孩子“很有潜力”,可实际上,这些学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随机跳出来的几个。奇迹出现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明显提高了,与老师的感情也深厚起来。罗森塔尔认为,这种结果是从老师的期望中产生的。由于老师们对心理学家挑选出来的学生深信不疑,于是对他们产生了特别的厚爱,并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赞许的目光、肯定的眼神、满意的手势给他们以鼓励,激起了他们上进的信心与决心和对老师的尊敬、信赖。罗森塔尔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孩子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对于家长也是一样的,要想使孩子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往往产生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第五、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
家长们往往“恨铁不成钢”,在孩子面前端家长的架子,对孩子轻则喝斥痛骂,重则拳脚相加,长持以往,势必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立。于是有些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就想方设法欺瞒家长,时间长了,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就形成了沟通的鸿沟。孩子一旦对家长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孩子的成长就极有可能出问题。所以,建议家长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因为批评多了,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可能使孩子破罐子破摔。孩子需要朋友,如果父母不与孩子交朋友,那么他可能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了。
第六、密切配合学校把孩子培养成才。
培养下一代靠什么?靠社会?靠家庭?还是靠学校?也许有人会说靠这三方面的力量。以我的经验。靠社会是危险的,社会的诱惑太多,我们的孩子心智还不够健全,不能明辨是非,往往会受到坏的影响。如我邻居家的一个孩子就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这个孩子禀赋很好,活泼好动,又很有礼貌,加之容貌俊秀,很讨人喜爱。但是他也有不少毛病。贪玩,迷恋网络游戏,有很浓重的江湖义气,经常做出夜宿网吧,充当打手的危险事情来。他被开除出校后,在社会里交上了一些流氓小混混,于是泡网吧,滋事打架成了他的主业。被开除不到三个月,他多次实施抢劫,有一次抢劫时下手太重,致使被抢劫者被刺身亡,这个孩子成了杀人犯。可见,把孩子过早地推向社会是多么危险啊!这样看来,把孩子培养好能够依靠的就是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力量了。只要学校家长携起手来,形成合力,阻断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诱惑,孩子成才的目的才能达成。
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篇4
如果你希望孩子的生命状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发啦状态,那么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让它们逐渐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民主的:在教育上,民主的根本含义我想应该是把孩子真正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他是我们的孩子,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人应该有的权利,我们的孩子都应该拥有。如果我们不把我们的孩子当作一个人,那么任何的教育都是苍白而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尊重的是孩子作为一个人而拥有的对于快乐、温暖、安全、生存、爱、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等的需要。
平等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容易产生不平等的。如何让不容易平等的个体真正地平等起来,是我们做父母的人应该去反思和主动做到的。在家长面前,孩子要求平等是一种要求,但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求平等可以是一种行动。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中,家长是主动的,而孩子相对来说是被动的。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还等什么呢?
慈爱的:慈爱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关爱所有生命的慈悲情怀。只有这种情怀,可以让我们忘记得失、忘记荣辱、忘记高低、忘记贵贱、忘记贫富。不管我们的孩子聪明与否,不管我们的孩子成绩好坏,不管我们的孩子是否出人头地,不管我们的孩子是否能够扬名立传,我们都用一样的目光去注视他们,站在他们的身边给予支持。只要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和谐、快乐、幸福地度过他们的人生,没有什么是一定要的或者一定不要的,不是吗?
理解的:你有你的方向,我有我的追求。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都是有自己的使命,有自己的价值的。你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你的世界上的,而孩子的价值观也是建立在孩子的世界上的。如果你爱孩子,也要用孩子所需要的方式来爱他,如果你要帮助孩子,也要用孩子所需要的方式来帮助他。每个人眼里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有一天孩子选择了和你不一样的道路,我们也一定要理解他。
宽容的:当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我们是允许他跌倒重来的,因为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孩子要经过很多次的跌跤才能学会走路,我们有这个信心;当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是允许他含糊不清地叫我们“大大和那那”的,因为我们的经验同样告诉我们,孩子要经过很多次的练习才能学会说话的,我们有这个耐心。可是孩子慢慢长大的时候,我们却常常忘记了这个最起码的规律。我们不再允许孩子犯错,我们也没有耐心再给孩子一次机会。对孩子最好的鼓励是:“没有关系,再来一次!”对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孩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亲爱的爸爸妈妈,多么希望,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一直有这样的两句话陪伴着我们!
正面的:我们的潜意识是听不懂“不”字的。如果我现在跟你说:“请你别想一只蓝色的蝴蝶”,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你想的偏偏就是一只蓝色的蝴蝶。所以如果你想要让孩子获得一些积极正面的行为,那么请记得要用正面的字眼来描述。“不要紧张”记得要说成“要放松”,“不要拖拖拉拉”记得要说成“要抓紧时间”;“不要乱扔东西”记得要说成“要保持整洁”等等。所以我也建议每一条高速公路上的那些提醒标语也要改成正面的提示语。而当孩子出现不理想的行为时,如果你加以负面的强化,那么这个行为出现的频率也就会越高,这就叫负面强化。而正确的做法是正面强化,当他出现好的行为时,你才需要对他进行强化。
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篇5
我从没想过做一个育儿专家,事实上,只是因为当今有一种育儿方式,会把孩子搞得一团糟,阻碍他们个人特质的培养。而这种育儿方式,正大行其道。
我想说的是,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担心父母没有足够参与到孩子的人生、教育以及养育过程中,这理所当然。但如果走上另一个极端,也会有很多坏处,比如家长认为,孩子自己不可能成功,除非父母可以随时保护和纠正,关注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他们的每个细节,引导他们进入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
当我们这样养育孩子,其实是给了孩子一种清单式的童年。
清单式的生活,就是:
我们确保他们安全、健康、吃好、喝好,然后期望他们进入好学校,并且是好学校的好班级,在好学校好班级中还要取得好成绩。并且不只是成绩,还要拿高分,不只要好成绩和高分,还要获得荣誉和奖项,要参加运动、活动、还要有领导力。我们告诉孩子,不要只是参加社团,还要创建社团,因为大学喜欢这样的学生。还要参加社区服务,因为要让大学看到你会关心他人。
这些都是期望中的完美,我们期望孩子能做到完美,而我们自己却从没做到过。有这么多要求,做父母的就得和每个老师沟通,和校长、教练、推荐人沟通,如此一来,我们更像是孩子的私人管家、秘书。
然后对孩子,视为珍宝的孩子,我们要花心思来督促、哄骗、暗示、帮忙、唠叨、甚至讨价还价,确保他们不会在顶尖大学申请这件事上搞砸,或者故步自封,或者毁了自己的未来。
那么在清单式童年中长大的孩子是怎样的呢。
首先,他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整个下午都没有空闲,因为我们觉得任何事都要充实起来。就好像每一项作业、每个测验、每个活动,都与我们为他们规划好的未来成败攸关。
我们不让孩子做家务,甚至不让他们有充足睡眠,只需要他们把清单上的事情做好。在清单式童年中,我们口头上希望他们开心,但当他们放学回家,我们通常第一时间问的却是作业和成绩。孩子从我们脸上看到的,我们的认可,我们的爱,看到的他们的价值,却是来自成绩单上的 A。和他们走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像宠物展上的训狗员一样表扬他们,哄他们跳得再高一点,再远一点,日复一日。
等上了高中,他们不会问,“我该对哪些课程,哪些活动感兴趣呢?”他们只会去问辅导员,“我要怎么做才能进入好大学?”然后,当他们拿到成绩单,如果拿了几个B,甚至是可怕的C,他们会狂躁的给朋友发短信,“有谁考这个分数进了好大学吗?”
我们的孩子,无论高中毕业时结果怎样,都被压得喘不过气,心理脆弱,精疲力竭。他们比实际年龄更老成,盼望着大人告诉他们,“你已经做得够多了,小时候这么努力已经足够了。”他们现在却在高分的焦虑 和沮丧中慢慢枯萎,有的孩子会想,这样的人生最后究竟有没有意义?
我们做父母的,当然认为这都有意义。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就像如果他们进不去我们期望的这几所好大学,或者找不到好工作,他们就没有未来。
或者,只是我们认为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或者只是贴在车屁股上的未来。就是这样。
但如果你看看这件事的后果, 如果你有勇气看的话, 你会发现这不只让孩子认为他们的价值来自于成绩和分数,更是在他们正在成长的意识里, 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嘿,孩子,没有我你什么都干不成。”
随着我们的过度帮助,过度保护,过度指导和过度关怀,我们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机会,自我能效是人类心智的重要准则,远比通过父母赞美建立起的自尊更重要。自我能效是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行动能产生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父母代表他们做出的行动, 是他们自己的行动能产生结果。
简而言之,如果孩子们要建立自我能效,就需要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做更多思考、规划、决定、 行动、期望、应对、试验、犯错、梦想以及体验。
那是不是说,每个孩子都很努力,都很积极,都不需要对他们的人生有干涉和关心,我们应该退后,任其发展呢?当然不是。
当我们把成绩、分数、荣誉和奖励看做他们童年的奋斗目标,当孩子去追求进入理想中的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这种对于成功的定义太过狭隘。
我们应该更少关注具体哪些名牌大学他们应该申请或进入,而更多关注他们的习惯、心态、技能、身心健康,有了这些,他们才能在哪儿都成功。 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打造一个能帮助他们为成功奠定基础的童年上,比如,爱,比如,做家务。
你没听错,我是说的做家务。史上历时最长的人类研究被称作哈弗格兰特研究。这项研究发现,“专业上的成功,取决于小时候做的杂活,越早开始越好”,这种挽起袖子开干的心态代表着——可能有些不想做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完成它,这个人也可能就是我,我会尽力去改善整件事情。这就是在工作中获得先机的东西。
在清单式童年中,我们不让孩子做家里的杂活,当他们长大进入职场,还在等待一个清单,但这个清单已不复存在。而他们已经缺乏动力和意识,不能挽起袖子去开干,不能望向四周,并心想,我怎样才能帮上同事们的忙?没有能力去思考我怎样才能提前一步预见到老板的要求?
哈弗格兰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人生的幸福,来自于爱,不是对工作的爱,是对人的爱:我们的配偶,我们的伙伴,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庭。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如何去爱,要爱别人,他们要先学会爱自己。想要他们爱自己,我们就要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
所以,请放下对成绩和分数的痴迷吧。
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当我们下班回家,不妨关掉电子设备,把手机放到一边,看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到我们脸上洋溢的喜悦,就像第一次看到我们初生的孩子。
我们应该说,“你今天过得怎样?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吗?”如果你的孩子回答,“午饭”。那就继续问“今天的午饭哪里比较棒?”我们要让他们知道, 他们本身对我们很重要,而不是成绩。
当然,你可能会想,家务和爱,这听起来很好,但是得了吧。大学看的是好成绩、荣誉和奖项。
的确,那些最有名的学校需要这些,可是,你不需要为了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一定去那些最有名的学校。幸福和成功的人们也会来自于公立学校,来自于没人听过的学院,来自于社区大学,来自于附近的学校甚至被退学。
如果我们眼光放开一些,愿意看一些别的大学,抛开偏见,并且意识到孩子考不上顶尖大学并不是什么世界末日。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不在严格的清单约束下长大,等他们进入大学,不管什么大学,都是他们自主决定的,是他们自身渴望的,想要在那里有一番作为。
我也有两个孩子,Sawyer和Avery,他们都十来岁。必须坦白的是,一度,我对待Sawyer和Avery,就像对待盆栽一样——
我想要小心的把他们修修剪剪,塑造成完美的人,完美到可以把他们送进最受欢迎的大学。但是,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几千个别人家的孩子,我才意识到:我的孩子们不是盆栽, 他们是野花, 未知品种的野花——
我的工作是提供成长的环境,通过家务和爱,让他们变得强大,爱他们,他们才会爱别人,接受爱。
我的工作不是把孩子变成我想要的样子,而是支持他们做辉煌的自己。
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篇6
一、如何正确地培养孩子
给宝宝的益智玩具,很多人肯定第一时间会想到市面上珠琅满目的玩具。其实妈妈的脸才是给宝宝最天然最佳的玩具,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孩子大部分的的时间都是和妈妈相处,妈妈的喜怒衰乐都会写在脸上,宝宝可以从妈妈的脸部表情那里获取一些妈妈内心相表达的相关信息。如果妈妈开朗乐观,脸上自然眉开眼笑,带给孩子的是一种积极愉快的表情。那么为何说妈妈的脸就是宝宝的最佳玩具呢?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远远不如旧时代,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走极端的事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而他们的问题心理问题很多都是写都与幼儿时间期的发展有关,也与孩子和父母相处的关系和家庭环境有密切联系。
现在80后的年轻父母工作忙、压力大,缺少科学的育儿知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不惜重金为孩子购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孩子天天与玩具为伴,缺少了很多童年应有的乐趣。例如各种高档玩具、电子媒介教育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很多有互动的时间。
而这些缺乏亲子间有效互动会对儿童早期发展中产生了不利因素中,也是最重要因素。
还有很多父母孩子才不到一岁就送到早教机构,认为短短一个小时的早教时间就能开发孩子的潜能。但事实孩子的潜能开发最主要来日常生活、自于家庭、父母之间。缺乏了父母的参与亲子互动,再好的早教机构,也发挥不到作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不真正需要什么昂贵的高科技的益智玩具,孩子的内心更渴望妈爸爸妈妈的关注,和他们玩耍、交流。而妈妈的脸就是家庭中最佳的益智玩具是任何昂贵的益智玩具都无法比拟的。
所谓说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不假。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行为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开成,而幼儿早期接触最多的就是妈妈。但是现实社会中竞争的残酷让年轻的父母们不惜高价购买各种益智玩具,而忽略和孩子的沟通,用玩具代替。
从各种事例中表明,婴幼儿早期最好的益智玩具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的脸。妈妈的微笑、交流互动是最好的促进儿童发展的方式。但互动交流的时间可以是在在给宝宝喂奶的过程中,妈妈切忌边喂奶边看电视,和孩子多交流,虽然这个时期孩子还能不懂,但妈妈亲切的语言能使孩子感受很幸福、被关注。在儿童语言发育最关键期,亲子间的咿呀互动才是最关键的。如果过度依赖电子媒体教,对于一些语言能力本身不强的孩子就是一种伤害。
所以爸爸妈妈再忙也要抽空陪孩子多沟通、多互动,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妈妈的脸能给孩子带来很多信息,如果每次妈妈都是微笑的脸,孩子长大后性格也比较开朗和乐观。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心理行为。
二、孩子的喝水问题解决
1、饭前能不能给宝宝喂水?
虽然说多喝水能够加速新陈代谢有利健康,但是对于小宝宝来说,在不恰当的时间喝水反而容易影响身体哦!其中一个不适宜喂水的时间就是宝宝吃饭前。饭前喝水可使胃液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喝得胃部鼓鼓的,也会影响宝宝的食欲。
让宝宝在饭前半小时喝少量的水,这样可以促进唾液的分泌,帮助宝宝消化食物。
2、睡觉前能不能给宝宝喂水?
睡觉前也不适宜给宝宝喂水。年龄较小的宝宝在深睡以后,还不能完全控制排尿,如果睡前喝水过多,很容易会遗尿。即使不遗尿。一夜起床几次小便,也影响睡眠。所以妈妈们尽量不要在睡前2个小时内给宝贝喂水;如果真有必要,也尽量控制好水量,不放让宝宝稍微舔一下解解渴就好。
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篇7
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在我的家庭教育里,很轻松,我从来不对孩子大声叱喝,这样的家庭氛围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得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积极的参与到家庭重大事件的决策中。有一年,爱人想换车,不知道是买黑色的还是红色。后来让孩子参加到了这个问题的决策中,孩子给了建议是红色时尚,黑色经典,不会随着流行而被淘汰。就这样我们选择黑色。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的女儿今25岁了,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女儿成长的很快乐,我也很开心。
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来影响孩子
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他们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他们总是赞美他。我的女儿非常喜欢看书,是因为我们从小对女儿的影响,晚饭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拿着书本在学习,看书,这是我们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也养成了女儿的好习惯。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方法。
严格要求孩子与关爱孩子一起进行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我们既想办法为他提供优越的环境,也不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我们会给他各式新奇的玩具,我们也会常常给他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对孩子严格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在学习中,我们对他严格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对他关爱有加,这就说明了,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双向的,要严格也要慈爱。
配合老师,做好家庭工作也要做好学校工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更多的品德,做人道理的教育,而学校教育主要是教给孩子知识,让孩子用知识武装自己,为以后的人生做准备,找方向。家长只有配合老师,了解孩子想要什么,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然后配合老师的需要进行的家庭教育更加适合孩子,更能让孩子接受。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学会了明辨是非的道理,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养成很多好习惯,比如整洁,比如独立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