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还是范睢【优秀3篇】》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虽出身贫寒,但一直有很大的志向,而且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范雎还是范睢【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关阅读】《史记》人物:范雎 篇1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
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留数月,未得报。
齐襄王闻雎辩口善于辞令﹐能言善辩,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秘密的事告齐,故得此馈,令雎受其牛酒,还其金。
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
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
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zhé齿胁折齿断。
胁: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
雎详通“佯”,假装死,即卷以箦zé,粗篾席,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轮番往范睢身上撒尿,故僇辱辱以惩后故意污辱他借以惩一警百,令无妄言者。
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
魏齐醉,曰:“可矣。
”范雎得出。
后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
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官名。
秦始置,替国君掌传达事宜。
王稽于魏。
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
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
其人有仇,不敢昼见。
”王稽曰:“夜与俱来。
”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
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
”先生请在三亭的南边等着我。
三亭:亭名与私约而去。
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
至湖,望见车骑从西来。
范雎曰:“彼来者为谁?”王稽曰:“秦相穰侯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
战国时秦国大臣。
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东行县邑。
”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通“纳”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
”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曰:“关东有何变?”曰:“无有。
”又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王稽曰:“不敢。
”即别去。
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通“向”,先前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
”于是范雎下车走,曰:“此必悔之。
”行十馀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
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
已报使,因言曰:“魏有张禄先生,天下辩士也。
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然不可以书传也’。
臣故载来。
”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粗劣的食物,待命岁馀。
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
南拔楚之鄢郢,楚怀王幽死于秦。
秦东破齐。
湣王尝称帝,后去之。
数困三晋多次围攻韩、赵、魏三国。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卿分晋,至战国周威烈王正式命韩、赵、魏为诸侯,称为“三晋”。
厌天下辩士,无所信。
穰侯,华阳君,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而泾阳君、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
穰侯相,三人者更将更番担任将军,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于王室。
及穰侯为秦将,且欲越韩、魏而伐齐纲寿,欲以广其陶封。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等到穰侯担任了秦国将军,他又要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的纲寿,想借此扩大他的。陶邑封地范雎乃上书言其不可。
于是秦昭王大说,乃谢王稽,使以传车驿车召范雎。
于是范雎乃得见于离宫古代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宫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详为不知永巷此处应为通向深宫的长巷而入其中。
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缪诈伪为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
”欲以感怒昭王。
昭王至,闻其与宦者争言,遂延迎,谢曰:“寡人宜以身受命当面听从你的教导久矣,会义渠古义渠国之都。
在今甘肃庆阳西南。
义渠为古西戎之国,或称义渠之戎。
商时有存,周初义渠君曾入朝周王。
早在商、周两代的千余年间,庆阳就居住着义渠民族。
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郡国,与秦、魏抗衡,并曾参与中原纵横争夺之战,成为当时雄据一方的少数民族强国。
后被秦灭掉之事急,寡人旦暮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受命。
窃闵然昏昏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
”范雎辞让。
是日观范雎之见者,群臣莫不洒音“显”然肃敬兼有恐惧貌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只应声不说话。
”有间,秦王复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
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遂收功于吕尚而卒王天下。
乡使文王疏吕尚而不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业也。
前面三句话的意思是:假使当初文王疏远吕尚而不与他深谈,这样周朝就没有做天子的德望,而文王、武王也就无人辅佐来成就他们统一天下的大业了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正,扶危使正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
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
臣非有畏而不敢言也。
臣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
大王信行相信而采纳施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为厉被发为狂不足以为臣耻就是漆身生癞,披发装疯我也不会感到羞耻。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闭口停步,莫肯乡秦耳没有谁肯向秦国来罢了。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于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负责生活起居的人员之手,终身迷惑,无与昭奸无人为之指明奸恶。
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不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是臣死贤于生。
”秦王跽曰:“先生奈何而言若是!事无小大,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拜,秦王亦再拜。
范雎曰:“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民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此王者之民也。
王并此二者而有之。
夫以秦卒之勇,车骑之众,以治诸侯,譬若施放出韩卢韩国出产的迅猛的猎狗而搏蹇跛足兔也,霸王之业可致也,而群臣莫当其位不称其职。
当:对;相称。
。
至今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秦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
”
然左右多偷听者,范雎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秦王之俯仰。
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
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门轴,枢纽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
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
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
齐附而韩、魏因可虏也。
”昭王曰:“吾欲亲魏久矣,而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
请问亲魏奈何?”对曰:“王卑词重币以事之;不可,则割地而赂之;不可,因举兵而伐之。
”王曰:“寡人敬闻命矣。
”乃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
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
后二岁,拔邢丘。
客卿范雎复说昭王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犬牙交错简直就像交织的刺绣一样。
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
天下无变则已,天下有变,其为秦患者孰大于韩乎?王不如收此处可理解为“拢住”韩。
”昭王曰:“吾固欲收韩,韩不听,为之奈何?”对曰:“韩安得无听乎?王下兵而攻荥阳,则巩、成皋之道不通;北断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师不下。
王一兴兵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
夫韩见必亡,安得不听乎?若韩听,而霸事因可虑矣。
如果韩国服帖了,那么就可乘势盘算称霸的事业了”王曰:“善。
”且欲发使于韩。
范雎日益亲,复说用数年矣,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也;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
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
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提拔人、贬斥人不向昭王请示。
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
为此四贵者下屈居于四贵的专横跋扈之下,乃所谓无王也。
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闻善治国者,乃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
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征伐敌国,莫敢不听。
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弊卸于诸侯有了弊病却推卸个其他国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社稷。
今臣闻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华阳、泾阳佐之,卒无秦王。
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
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昭王闻之大惧,曰:“善。
”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
秦王乃拜范雎为相。
收穰侯之印,使归陶。
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
当是时,秦昭王四十一年也。
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
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
范雎闻之,为微行变服出行,敝衣间步偷偷步行之邸,见须贾。
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一直就挺好吗”范雎曰:“然。
”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又对秦王进行游说了吗”曰:“不也。
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给人做工。
”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赐之。
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
今吾事之去留成与不成在张君。
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
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
”须贾曰:“吾马病,车轴折,非大车驷马,吾固不出。
”范雎曰:“原为君借大车驷马于主人翁。
”
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
须贾怪之。
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
”须贾待门下,持车守着车子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
”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
”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
”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行,因经由门下人谢罪。
于是范雎盛帷帐,待者甚众,见之。
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
贾有汤镬之罪,唯君死生之!”范雎曰:“汝罪有几?”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范雎曰:“汝罪有三耳。
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
今雎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公之罪一也。
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
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
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綈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乃谢罢。
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
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cuò豆喂牲口的草料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须贾归,以告魏齐。
魏齐恐,亡走赵。
匿平原君所。
范雎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非大王之贤圣,莫能贵臣。
今臣官至于相,爵在列侯,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三岁不上计言其为郡守无政绩,不称职。
上计:指地方官按时向朝廷交纳赋税钱粮,同时也报告自己在人的治绩。
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
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范雎相秦二年,秦昭王之四十二年,东伐韩少曲、高平,拔之。
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雎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原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原与君为十日之饮。
”平原君畏秦,且以为然,而入秦见昭王。
昭王与平原君饮数日,昭王谓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
范君之仇在君之家,原使人归取其头来;不然,吾不出君于关。
”平原君曰:“夫魏齐者,胜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
”昭王乃遗赵王书曰:“王之弟在秦,范君之仇魏齐在平原君之家。
王使人疾持其头来;不然,吾举兵而伐赵,又不出王之弟于关。
”赵孝成王乃发卒围平原君家,急,魏齐夜亡出,见赵相虞卿。
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相印,与魏齐亡,间行,念诸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复走大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
信陵君闻之,畏秦,犹豫未肯见,曰:“虞卿何如人也?”时侯嬴在旁,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夫虞卿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拜为上卿;三见,卒受相印,封万户侯。
当此之时,天下争知之。
夫魏齐穷困过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禄之尊,解相印,捐丢弃万户侯而间抄小路行。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魏齐走投无路时投奔了虞卿,虞卿根本不把自己的高官厚禄看在眼里,解下相印,抛弃万户侯的爵位而与魏齐逃走急士之穷而归公子,公子曰‘何如人’。
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惭,驾如野迎之。
魏齐闻信陵君之初难见之,怒而自刭。
赵王闻之,卒取其头予秦。
秦昭王乃出平原君归赵。
昭王四十三年,秦攻韩汾陉,拔之,因城河上广武。
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纵反间卖欺骗赵,赵以其故,令马服子代廉颇将。
秦大破赵于长平,遂围邯郸。
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
任郑安平,使击赵。
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
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于是应侯罪当收三族。
秦昭王恐伤应侯之意,乃下令国中:“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
”而加赐相国应侯食物日益厚。
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勾结,坐法诛。
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昭王临朝叹息,应侯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
”昭王曰:“夫物不素具,不可以应卒通“猝”,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通“叛”,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
”欲以激励应侯。
应侯惧,不知所出。
较多的人写作范雎,音居,且看其原因。 篇2
第一,春秋战国有很多人名“且(jū)”,比如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荆轲刺秦王时候秦宫御医夏无且、魏国名士唐雎、项羽的大将龙且等,“雎”、“且”、“苴”相通;其二,武梁祠画像上有“范且”即“范雎”。
《辞海》(1999版)即写作:“或误作范睢”;其三,《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范且曰”,王先慎《集解》引顾广圻曰:“范雎也,且、雎同字”;前代学者梁玉绳、钱大昕,钱大昕更是认为“且”与“祖”同,其为父系社会崇拜男性生殖器之证;第四,程国煜先生运用训诂学之语音演变规律倒推其为“雎”,详见其文《是“范睢(suī)”还是“范雎(jū)》;第五,出现问题原因在于传抄失误,后人附会错误,历代持“范睢”说的皆未见实证,而但言音虽。
而持“范睢”意见者似也有其理由。 篇3
其一,武梁祠之“范且”为汉魏之人的想法,从战国至于汉魏可能有讹误;其二,以战国很多人名“雎”来推断为范雎,并不可靠,只是一种可能;其三,《韩非子》所云之“范且”在文中大谈制造弓箭之术,难以与出谋划策之秦相联系,故可能并非一人。
其四,《史记》与《战国策》虽然各版本有“睢”、“雎”之争,但没有写作“且”的,故不能推断“范且”为范雎。
察以上两种观点及其原因,可见持“雎”见者众,而其理由既有实物证据又有文献、语音证据,颇有道理;而持“睢”见者为最新之文,且吾所见独此一篇,但有大量史料辅佐,其见本无特殊之立论,皆为反驳前论,且未驳语音之证,虽有道理,终非铁证。
两者辩驳,难分伯仲,然当今之世持“雎”者似多于“睢”者,余闻有出土资料云雎者,但未见之。
然持睢者以为汉魏之文未必为真,余则以为不当,当今所见,诸书之版本莫早于宋,与之相较,其信也殊甚。
又“雎”之名广。
虽言未必皆如此,而以概率计则以雎为宜,故余以为“范雎”为宜。
笔者一孔之见,敢请见者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