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清明节的别称【优秀3篇】正文

《清明节的别称【优秀3篇】》

时间:

清明节的别称 篇1

1、清明节的别称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2、清明节的谚语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清明宜晴,谷雨宜雨。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节的别称 篇2

清明节为什么还有一个寒食节的别称?

关于清明节为什么又叫做寒食节,这跟清明节的一项习俗以及这项习俗的由来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习俗就是在清明这一天,家里不能够动烟火,只能吃凉的食物,又称寒食。实际上,在原来,清明节和寒食节本不是一天,只不过由于这两个日子非常接近,经过历史的演变,清明节和寒食节就逐渐变为一天了。那么,又为什么会有寒食这样一个习俗呢?

寒食的习俗跟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个著名人物介子推有关清明节的别称清明节的别称。据传说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二皇子重耳为奸人所害,被迫流亡,最开始有许多臣子追随,主要是希望重耳复国时能够获得更多的荣华富贵,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都不再对重耳复国有信心,所以逐渐离开了重耳,只剩下了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这其中就包括介子推。再后来,历尽千辛万苦,重耳复国成功,成为著名的晋文公。但是开国元勋介子推却隐居在了绵山的深山老林中。重耳派人去请介子推,希望能够让介子推继续辅国,但是介子推却不从,因此晋文公下令大火烧山,希望能够逼出介子推

但是却没想到介子推被烧死在了绵山上。晋文公异常悲痛,下令全国这一天都不许开火烧饭,只许吃冷食,这便是寒食的由来。

清明节为什么又叫踏青节?

清明节别名踏青节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清明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节,所以古人喜欢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呼朋引伴,放浪形骸。所以清明这一天就又别称踏青节。

清明节的别称 篇3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