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诗经被称为经是在什么朝代呢通用2篇正文

《诗经被称为经是在什么朝代呢通用2篇》

时间: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被称为经是在什么朝代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诗经被称为经是在什么朝代呢通用2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诗经被称为经是在什么时候? 篇1

在各家看法中,大致认为《诗》被称为《诗经》是从西汉开始的,因为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被认为是孔子编修过的《诗》就成了儒家经典,所以称为《诗经》,确切是那一个人开始称呼,没有考证确定过。

但是孔子编订《诗经》这种说法也值得怀疑,《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这一记载遭到普遍的怀疑。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的。范围内,这以外的所谓“逸诗”,数量极少,如果孔子以前还有三千多首诗,照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则在《论语》中,孔子已经反复提到“《诗》三百”(《为政》、《子路)等篇),证明孔子所见到的《诗》,已经是三百余篇的本子,同现在见到的样子差不多。要之,《诗经》的编定,当在孔子出生以前,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只是孔子确实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记》的文字,也说了同样的意思。这表明,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的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经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的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见《论语》和《墨子·非儒》)。这些,都说明孔子编修这种说法值得怀疑,但是孔子的做法对《诗经》的流传都起了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拓展: 篇2

歌颂母爱 谴责不孝

——《诗经·邶风·凯风》赏析

凌彰

孝顺父母,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约前1066年~约前771年)奴隶制时代出现的《诗经》就有以歌颂母爱、推崇孝道为题材的诗篇。例如其中的《邶风·凯风》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修身养性的教化功能。为便于解读,现将原诗译成并列如下:

《凯风》今译

凯风自南, 和风从南方吹来,

吹彼棘心。 吹动酸枣嫩枝条。

棘心夭夭, 枝条随风曲又弯,

母氏劬劳。 母亲操劳腰已弯。

凯风自南, 和风从南方吹来,

吹彼棘薪。 吹动酸枣粗枝条。

母氏圣善, 母亲聪慧又善良,

我无令人。 无奈儿辈不尽孝。

爰有寒泉? 世上哪里有寒泉?

在浚之下。 就在浚县城墙下。

有子七人。 生有子女七个人,

母氏劳苦。 母亲劳苦又操心。

睍睆黄鸟, 美丽黄莺树上啼,

载好其音。 声声婉转真动听。

有子七人, 生有子女七个人,

莫慰母心。 没有一人慰母心。

解读赏析:

邶国原本是商纣王之子武庚的封国,后来并入卫国。邶国在朝歌地区,今河南淇县一带。朝歌原为殷商的首都,叫做“牧野”或“沬(妹)邦”。武王灭殷、占领朝歌后三分其地。朝歌北部是邶、东部是鄘、南部是卫。邶风是邶国的风土之音,也就是民间歌谣。“风”用曲折、机巧的方法来进行劝谏,能起讽刺和教化作用。诗歌的作者是一般老百姓,因年代久远和几经多人口头传诵,已难以考证。

母爱是人的天性,母爱是无法磨灭和改变的亲情。歌颂、赞美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例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就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凯风》以旁衬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母亲辛劳地养育子女的感人形象。由于长年操劳,母亲的身躯如同酸枣枝条随风弯曲,腰已弯、背已驼。而且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这种反常的情况和悲剧的命运,不禁令人对母亲寄予深切同情而对不孝子女予以谴责和鄙视。诗的末节以黄莺的啼声婉转动听来比喻、讽刺子女们嘴上说的比唱得好听,然而实际上言行不一或言而无信,或互相推诿而造成没有一人对母亲尽孝,导致老母在晚年时孤苦伶仃,无所依靠。

《凯风》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运用诗经常见的反复重叠表现手法。“凯风自南”诗句的重复,着重强调母爱就像南方吹来的和暖春风,把酸枣“嫩枝条”吹变成“粗枝条”,象征着母亲把子女由幼年抚养到壮年、长大成人。另也重复“有子七人”的诗句,意在突显以养育子女之众多来表现母亲的长年辛劳程度。令人读后印象深刻、心灵震撼,更加感悟应该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