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3分钟幽默哲理小故事_幽默哲理小故事4篇正文

《3分钟幽默哲理小故事_幽默哲理小故事4篇》

时间:

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停下来3分钟,看一个幽默而又有哲理的小故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分钟幽默哲理小故事_幽默哲理小故事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分钟幽默哲理小故事 :“一统”与“两桶” 篇1

过去,有个财主生了个儿子又笨又傻,头不知梳,脸不知洗,鼻涕两桶。财主却把宝贝儿子奉若掌上明珠,指望儿子将来能够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恰巧这天庞振坤从这里路过,财主的傻儿子穿着长袍马褂

蹲在地上玩泥,财主一旁笑眯眯地站着瞧。庞振坤觉得好笑,装模作样地来在孩子跟前,前打量,后打量。财主看庞振坤的神态,觉得行动奇异,赶忙上前搭话:“先生,一路辛苦,若不嫌弃,请到寒舍一坐,不知可否赏光?”庞振坤回答:“如此讨扰了。”

财主一边把庞振坤让到客厅喝茶,一边嘱咐安排酒宴。酒足饭毕,庞振坤起身要走,财主慌忙拦住赔笑说:“先生慢走,请问先生我这犬子———”庞振坤郑重其事地说:“贵子前程不可限量。”财主一听,眉飞色舞,还想问个究竟,好在人前夸耀一番,迫不及待地问:“还望先生指明一二。”

庞振坤不动声色地说:“万岁江山才一统了,这孩子鼻涕两桶,岂不比万岁更主贵了。”

财主听了,气得脸像猪肝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分钟幽默哲理小故事 :三个瞌睡虫 篇2

从前有三个兄弟,都是睡觉包,黑夜睡、白天睡、坐着睡、走着睡、端起饭碗能打三个盹。

这天,他们一起外出住店,躺在炕上就睡着了。谁知炕上有臭虫,对他们一阵狠咬。老大觉得痒,就使劲挠大腿,却越挠越痒,直到挠出血来,他才发现挠的是老二的腿。再说老二在睡梦中给挠醒了,觉得腿火烧火燎,他伸手一摸,怎么湿了?他便推了老三一下,说:“快撒尿去!”老三啊了一声,问:“我尿了?”老二说:“都尿到我腿上了!”于是老三提着裤子出门就尿。这时外头正下雨,老三站了半天,听着雨声还以为自己一直没尿完。等雨停了,他已经站着睡着了。

这时,只听店家喊:“有贼!”老三才醒来发现自己被当成贼了。于是他回屋喊老大老二一起逃跑。三个人跑到大门发现门已经上了锁,却见门旁有个狗洞,结果三个人一起上,卡住了。于是,这么卡着卡着,三个人又睡着了。

这时,老板发现他们了,喊来伙计一阵揍。三个人在梦里听见“噼噼啪啪”的声音,说:“听,院子里有人挨打,还好我们跑得快。管他呢,咱睡咱的觉。”于是又昏昏沉沉睡过去了。

幽默哲理小故事:鹦鹉 篇3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3分钟幽默哲理小故事:最优秀的推销员

这天,哈里经过一家商店时,看见橱窗上贴着一则广告,上面写着:“招聘世界上最优秀的推销员,待遇丰厚。”

这则广告引起了哈里的极大兴趣,因为他就是做推销工作的,并且他认为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推销员。

哈里走进商店,找到了经理,自信地说:“我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推销员,没有我卖不出去的东西,把这工作给我吧。”

经理微笑道:“很高兴你来应聘,但你拿什么来证明你是最优秀的呢?”

哈里回答:“我愿意接受你们的任何考验。”

“好极了!”经理说着,从货架上取下一箱糖果,“上星期我进了一千箱这种糖果,如果你能在三天之内把这一千箱糖果全部卖出去,这份工作就是你的了。”

哈里拍拍胸脯,说:“这太容易了!”然后,他带着一箱糖果样品离开了商店。

回到家,哈里拟好了一个推销线路图,然后信心十足地走出了家门。他按照线路,从这家商店走到那家商店,从这个社区跑到另一个社区,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推销那些糖果。

然而,一天下来,他一箱也没卖出去,因为糖果质量太差,白送都没人要。第二天如此,第三天还是如此。

第四天早上,哈里回去见经理。

哈里说:“很抱歉,先生,我必须得承认,我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推销员。但是,我知道谁是。”

“哦,是谁?”经理睁大眼睛,问道。

哈里说:“把这一千箱糖果推销给你的人。”

幽默哲理小故事:标准 篇4

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邻居的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觉得本应是3磅重的一包黄油似乎太轻了点。于是他开始定期地称一称黄油,发现每回都是分量不足,就是说,他每次都是多付了钱。

他特别生气,便开始向执法机关提出诉讼。这样一来事情就闹到了法官那里。“您没有天平吗?”法官问农民。

“有哇,法官先生,我有一架天平。”农民回答道。

“有很准的砝码吗?”

“没有,法官先生。我不需要砝码。”

“没有砝码,那你怎么称黄油呢?”

“这好办,”农民回答说,“你瞧,就在面包师从我这儿买黄油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一直买他的面包。我总是要同样重量的面包。每次这些面包就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砝码不准,那就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