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有什么风俗【7篇】》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正月十五有什么风俗【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元宵节日记 篇1
“圆圆的,白白的,吃进嘴里甜甜的!”听到这个谜语,你一定会想到元宵节那美味的汤圆吧!汤圆色香味俱全,我最喜欢吃了。
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食品,从种类上分,可分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豆沙、芝麻、桂花、枣泥、果仁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
那汤圆白白的,像晶莹剔透的珍珠,又像一个白色的小精灵,闻起来可香了。我最喜欢吃芝麻汤圆了。香浓的糯米,配上甜甜的芝麻,别提有多好吃了!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在看电视,奶奶笑眯眯地端来几碗汤圆叫我们吃。爸爸妈妈和奶奶只是象征性地吃几个。其余的汤圆都被我一扫而空。
含在口中,那嫩滑柔软的汤圆在口中蹿来跳去,一口咬下去,里面的芝麻就立刻钻了出来。那比蜜还甜的芝麻和那柔软如布的汤圆皮一起缓缓吞入肚中,这种味道真是妙不可言,仿佛吐出来的气也带来了一丝芝麻的清香。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白白胖胖的汤圆,吃一口,甜糯糯,滑溜溜,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这种甜,不是普通的甜,而是家人对我们的关爱。
正月十五元宵节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主题:
元宵花灯喜乐会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三、活动目标:
1、充分感受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乐趣,激发孩子自制花灯的兴趣。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3、通过制作花灯,锻炼孩子的手工制作能力,同时让孩子了解废物再利用的意义。
4、知道元宵节的由来。
5、与家长一起制作花灯,增进亲子亲情。
6、通过活动,建立鱼塘,收纳周边学生名单,扩大学校招生宣传。
四、活动地点:
可选择公园、学校活动室。
五、活动人员:
全体师生、家长、周边社区的孩子及家长。
六、活动形式:
场地分为知识区、制作花灯区、制作元宵区、观赏区、灯谜区、舞龙区、许愿区、休息区、领奖处,家长自带孩子进行游玩。
七、活动准备
一)前期准备
1、给本校家长发放活动通知及邀请函,非在校生到现场领取邀请函参加活动。
2、学生登记表(用于现场领取邀请函时登记)。
3、如在公园里,须提前和有关人员联系好场地。
4、活动需要准备的背板。
5、制作条幅:××语言表演学校元宵喜乐会。
6、准备许愿树(学校可自制、也可用学校的较大棵的盆栽树,数量可根据情况,准备1—2棵),许愿卡片。
7、制作花灯的材料(皱纹纸、彩色卡纸、宣纸、剪刀、胶棒、胶水、塑料瓶、多色毛线、彩笔等)。
8、做元宵的材料(做元宵的专用糯米粉、馅3—6种、盆3—5个、笊篱3—5个、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手套)。
9、提前准备或学校自制一条布龙,长短最好是可以让10名孩子舞动,同时考虑到间距。
10、班级进行美术活动《花灯》:小班以花灯(教师做好轮廓)装饰为主;中大班以线条画为主,将作品布置成展板,在本次活动的欣赏区进行展示。
11、班级内提前向家长收集花灯图片、花灯、饮料瓶(矿泉水瓶、露露瓶等)、多色毛线/细绳,将其中收集的图片做成展板进行展示。
12、教师收集学生以前学过的灯谜,再搜集一些没学过较简单的灯谜,制作有灯谜的花灯。
13、制作以“元宵节的由来”为内容的展板。
14、提前制作各区标牌和区域规则提示板。
15、选定一位教师为采访员,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采访。
16、由学校后勤人员(3—5名),组成安全小组。
17、准备活动中发放的小奖品,各区(休息区除外)准备小印章。
18、准备音响设备,准备欢快的音乐,早操或课间操音乐、广场舞音乐、节日的歌曲等。
二)场地布置:
公共场地用气球、彩带、彩旗、灯笼、彩灯装饰,在突显的地方挂好条幅。
1、知识区:展示“元宵节的由来”的展板,可供家长讲给孩子听。
2、制作花灯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摆好桌椅(根据场地大小,桌椅可连放也可分放)、投放制作花灯的'材料;
③每桌前安排一位会制作花灯的教师,从而协助提醒家长及学生顺利制作。
3、制作元宵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摆好桌椅(根据场地大小,桌椅可连放也可分放)、投放做元宵的材料、一次性餐盒;
③每桌前安排一位会做元宵的教师,从而协助提醒家长及学生顺利制作。
4、欣赏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在本区内放置各班级“花灯”展板、花灯图片展板,悬挂收集的花灯。
5、灯谜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悬挂有灯谜的花灯供学生与家长选猜。
6、舞龙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投放布龙。
7、休息区:摆放椅子供学生、家长休息。
8、许愿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与水彩笔;
②放置许愿树,该区负责教师备好许愿卡,由家长帮助学生填写学生祝福的话或愿望的话。
八、活动详细流程:
1、入场
在场地入口处,设有登记处,招生办人员专门负责。家长带着孩子凭邀请函入场,不是本校的学生,填写登记表领取一张邀请函(一个孩子一张),即可参加活动。
2、主持人开幕
3、校长致辞
4、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家长可带领孩子自由游玩儿。班级教师提示家长注意学生安全。
5、家长带学生在各区自由游玩
注意事项:
①每参加一项活动,负责教师就在邀请函上加盖印章以示鼓励。
②允许孩子将花灯作品、自制元宵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劳动果实。
③在孩子做好的花灯上贴上有幼儿园联系方式的小卡片。
④安全小组随时巡视、提醒,在场地出入的地方设固定的安全人员看守。
⑤活动中全程播放欢乐的节日的音乐。
⑥采访员在活动中进行采访。中大班主要采访元宵节的由来以及花灯的制作种类及方法。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手工,分享给没有来参加活动的小伙伴!小班主要是采访今天是什么节日?开不开心?都看到了哪些花灯?漂不漂亮?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篇3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1、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2、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3、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5、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正月十五元宵节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
20x'x年信诺欢乐元宵会
二、活动目的:
增加节日气氛,感受传统文化;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缓解紧张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促进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5日晚上19:00——20:30
四、活动地点:
公司食堂
五、活动对象:
信诺全体员工
六、活动准备及布置:
1、活动准备:
2、场地布置:在公司大门口到食堂悬挂灯笼一条街并配上彩灯,食堂、娱乐室门口张贴元宵灯会宣传海报。食堂内外围挂小灯笼,中部挂中号灯笼,第三层悬挂连环灯笼,最中间悬挂一个大灯笼。
七、活动进行阶段:
1、活动说明:
工作人员提前将灯笼悬挂好,在食堂的灯笼下挂66道谜题。独立思考猜出卡片上的谜底(注不能看手机,且只能入场一次,先到兑奖处核对正确答案后取下灯谜谜题交给兑奖人员,并填写谜底及签名方可领取奖品。猜对10题以上,将获得超级灯笼一个并赠送智慧奖一份。
2、现场工作人员分工安排:
八、活动注意事项:
1、猜谜要有秩序,不要大声喧哗;
2、谜底未猜中,不得将谜语取下来;
3、对答案要排队守秩序,违反者取消猜谜资格;
4、现场监督要及时劝导活动参与者不能使用手机能工具;
5、保持好现场卫生,及时清理垃圾。
九、活动费用预算:
略
正月十五元宵节活动方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活动准备:
红色打印纸、剪刀、胶水、面粉、盆子、红豆沙、筷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2、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3、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四、活动流程:
1、9:00老师引导幼儿知道今天是元宵节,知道今天的日期,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对元宵节的理解。
2、9:05---9:20给幼儿讲元宵节的来历故事,讲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3、9:20---9:25引导出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做元宵。
4、9:25---9:35幼儿做元宵前的准备---洗手、准备所需物品、向幼儿提要求,注意卫生,注意精美,注意安全,注意团结合作。
5、9:35---9:50师生共同动手做元宵。
6、9:50---9:55送去厨房煮元宵。
7、9:55—10:00向幼儿宣布下环节活动---制作灯笼和猜灯谜。
8、10:00---10:15猜谜语。
9、10:15---10:40制作灯笼,老师做示范,准备材料。
10、师生共同完成灯笼制作。
11、 10:40吃元宵。
五、活动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活动方案 篇6
为活跃机关干部职工文体生活,营造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氛围,经研究,决定举办市直机关“我们的节日q元宵节”游艺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xx年3月2日(星期五)上午9:00,在市直机关阅览室举办。
二、参加人员
市直机关干部职工。
三、活动项目设置及规则
1.猜谜语
将300条谜语布置在活动场地,参加者现场猜谜,猜中者将谜条编号记下到工作人员处确定答案是否正确,答案正确予以奖励,猜过的谜语作废,每人限猜2条。
2.一气呵成:在桌子中间画一条分割线,两人对决,双方需要用嘴将乒乓球吹到对方的'阵地上,球从哪方阵地上滑落到地上,对方赢。每人限活动1次。
3.定点投球:三人一组进行比赛,在指定距离放一小桶,参赛人员每人拿6个乒乓球,投进多者获胜,限时60秒。每人限活动1次。
4.夹玻璃球
30个玻璃球放入水盆中,用筷子将玻璃球夹入空盆中,限时1分钟,夹出15个以上玻璃球,予以奖励。每人限活动1次。
5.丑小鸭赛跑
用膝盖夹住气球像鸭子一样赛跑,三人一组进行比赛,快者为胜,球不能落地,不能夹破,胜者予以奖励。每人限活动1次。
四、活动要求
1.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并指定一名领队,负责组织好本单位职工有秩序的参加活动。
2.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文明,禁止一哄而上不礼貌、无序行为的发生,各领队负责本部门人员的参赛纪律和秩序的维护。
正月十五元宵节习俗介绍 篇7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二、观灯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三、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四、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