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种植技术的基本方法(4篇)》
红薯在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那么红薯种植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红薯种植技术的基本方法(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红薯的价值 篇1
营养
红薯块根中含有60%-80%的水分,10%-30%的淀粉,5%左右的糖分及少量蛋白质、油脂、纤维素、 半纤维素、 果胶、 灰分等,若以2.5Kg鲜红薯折成0.5Kg粮食计算,其营养成分除脂肪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含量都比大米、面粉高,且红薯中蛋白质组成比较合理,必需 氨基酸含量高,特别是粮谷类食品中比较缺乏的赖氨酸在红薯中含量较高。此外红薯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素、 维生素A、B、C、E),其淀粉也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1.胡萝卜素
维生素A素有“护眼小卫士”之称,维生素A是由胡萝卜素转变而成的。红薯中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含量可高达40mg/100g鲜白地瓜,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
2.食用纤维
白地瓜所含纤维相当于米面的10倍,其质地细腻,不伤肠胃,能加快消化道蠕动,有助于排便,清理消化道,缩短食物中有毒物质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减少因便秘而引起的人体自身中毒,降低肠道致癌物质浓度,预防痔疮和大肠癌。同时纤维素能吸收一部分葡萄糖,使血液中含糖量减少,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3.糖和蛋白结合物类
白地瓜含有丰富的粘液蛋白,这是一种多糖与蛋白质混合物,对人体有特殊的保护作用,能保持消化道、呼吸道、关节腔、膜腔的润滑和血管的弹性,由于这种物质可防止物质在动脉管壁上沉积而引起的动脉硬化,可以防止肝及肾脏等器官结缔组织的萎缩,可以减缓人体器官的老化,提高肌体免疫力。白地瓜还含有糖蛋白,具有很好的抗突变、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4.钾
白地瓜含钾量高,它可以减轻因过分摄取盐分而带来的弊端。钾还是保护心脏的重要因素。由于钾是碱性元素,白地瓜pH值为10.31,是生理碱性食品,有中和体液的作用。适当食用白地瓜,有利于保持血液的酸碱平衡,对人们的健康、发育和智力开发都有益处。
5.抗癌物质
白地瓜中有一种叫“去氧表雄酮”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以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对脑细胞和内分泌腺素的活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能延缓智力衰退和增加人体的抵抗力。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赖氨酸、植物纤维、去氢表雄酮,能预防肠癌和乳腺癌。
红薯种植要点 篇2
苗床育苗
催芽育苗是整个反季节栽培的重要环节,育苗时间适当提早于2月中旬把种薯,移入保护地苗床育苗。苗床使用双层薄膜保护,种薯整齐排列,盖一层细土后平铺一层地膜,再拱架盖一层薄膜,以提高苗床地温。及时在平铺地膜上打孔引苗,以免晴天高温烧坏嫩苗。苗床第1个月每7天喷1次水,l个月后每星期喷2次水肥加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保护幼苗茁壮成长。(株高达15厘米时)每7-10天剪一批,自第1次剪菌开始每星期喷2次水肥,浓度适当加大,保证再生幼苗养分供给。
施足基肥
选壤土择沙地块,早春结合耕翻亩施农家肥2-3吨,尿素15公斤,磷肥20公斤。
红薯种植技术 篇3
一、 苗床育苗:
催芽育苗是整个反季节栽培的重要环节,育苗时间适当提早于2月中旬把种薯,移入保护地苗床育苗。苗床使用双层薄膜保护,种薯整齐排列,盖一层细土后平铺一层地膜,再拱架盖一层薄膜,以提高苗床地温。及时在平铺地膜上打孔引苗,以免晴天高温烧坏嫩苗。苗床第1个月每7天喷1次水,l个月后每星期喷2次水肥,(株高达15厘米时)每7-10天剪一批,自第1次剪菌开始每星期喷2次水肥,浓度适当加大,保证再生幼苗养分供给。
二、施足基肥
选择沙壤土地块,早春结合耕翻亩施农家肥2-3吨,尿素15公斤,磷肥20公斤。
三、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以起到增温保墒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昼夜温差,种植红薯一般可采用高垄覆盖双行交错栽插方式,整距60厘米,覆盖面50厘米,小行40厘米,株间交错,株距33厘米,亩留4000株左右,垄高适中,如栽植期间过于干旱,可采用平盖平栽,以利幼苗生长。
四、适时早栽
适时早插,合理密植: 4月中旬是幼苗插植适期,此时常年早春气温回暖基本稳定,栽秧适期是晚霜结束后10厘米地温达15℃以上时即可开始栽秧,上年冬或当年初提早翻耕晒白,种植时再起垄整畦。畦带为宽50cm,4月上、中旬根据苗床出苗速度陆续剪苗插植,采用线平插方式,增加薯苗入土节数以提高结薯数。每亩插3500-4000株,株距33cm左右。插植时间不宜超过4月20日,否则收获时间推迟,将影响连作晚稻的插秧季节
适时早栽是红薯增产的关键,在适宜的条件下,栽秧越早,生长期越长,结薯早,结薯多,块根膨大时间长,产量高,品质好;栽秧过晚,生长期缩短,红薯少而小,产量低品质差,栽秧适期是晚霜结束后10厘米地温达15℃以上时,(4月中旬左右)地膜覆盖可适当提早、即可开始栽秧,为提高栽秧质理确保苗旺,栽秧时要剔除“老硬苗”和弱病苗,选用壮苗栽插,栽时最好将大小苗进行分级,分别栽插,使其均衡生长,为防治红薯黑班病,可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秧苗基部2-3寸、10分钟。红薯应在保证成活的基础上争取浅栽,栽插深度一般以5-6厘米为宜,栽插时要求封土严密,深浅一致,使叶片露出地面,浇水时不沾泥浆,秧苗露头要直,秧不宜露的过长,以防大风甩苗影响成活。
四、田间管理
1、扎根缓苗阶段的管理,扎根缓苗阶段是从栽后长出新根到块根开始形√★√成,历时1个月左右。红薯定栽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栽秧后,如遇大旱,应及时浇缓苗水,以利扎根成活。一般在栽插后,要浇一次,以后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以松土,提温,消除杂草,促进植株迅速生长利于根形成。
2、分枝结薯阶段管理,栽插后30-40天随着温度升高,茎叶生长加快,块根继续形成膨大应及时加强水肥管理,如遇天旱可随水亩追5-8斤尿素,浇后要及早中耕松土保墒,
3、茎叶盛长块根膨大阶段的管理,7月上半旬至8月下旬此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叶面积系数达到最大,一般在这一时期,要做到促中有控控中有促。此期正值雨季,温度高,植株生长快,为防止徒长,可用50PPM的多效唑液在田间均匀喷打,以叶面沾满药液而不流为佳,在此期,地下部块根迅速膨大,如遇伏旱,需浇水,但水量不宜过大,为促进薯块膨大,可亩用膨大素一袋(12)克兑水15公斤隔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4、茎叶衰退块根膨大阶段的管理,8月中下旬后,红薯生长后期,茎叶由缓慢生长直至停滞;养分输向块根,生长中心由地上转到地下,管理上要保护茎叶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块根迅速膨大。管理措施,保证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如天气久旱无雨,土壤干旱,会使茎叶早衰影响碳水化物的形成、积累,造成减产,因此要及时浇小水,但在红薯收刨前20天内不宜浇水,若遇秋涝,要及时排水,以防硬心与腐烂,在处暑前后红薯叶进入回秧期。为防止早衰,延长和增强叶中的光合作用,促进薯块肥大,进行叶面喷肥,亩用磷酸二氢钾半斤兑水30-40公斤进行喷打,每隔15天喷一次共喷两次,如配合使用膨大素效果更好。
5、摘顶。当红薯主茎长至50厘米时,选晴好天气上午摘去顶芽;分枝长至35厘米时继续把顶芽摘除。此法可抑制茎蔓徒长,避免养分消耗,促进根块膨大,可增产20%~30%。
6、裂缝灌肥。红薯进入块根膨大期,表土层会出现裂缝。此时,每亩用清水粪肥750~1000公斤,对磷酸二氢钾500克(也可用过磷酸钙5公斤、草木灰50公斤,分别用水浸泡过滤),混合在粪肥中,早晨或傍晚沿裂缝灌施,灌后用土填塞裂缝,可增产20%~30%。
四、喷缩节胺。当红薯秧长至50~60厘米长时,每亩喷缩节胺10毫升或助壮素20~25毫升,能起到控上部促下部、促使块根迅速生长作用,可增产15%~20%。
五、适时收获
红薯的块根是无性营养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准和收获期,但收获的早晚对红薯产量、留种、贮藏、加工利用,轮作倒茬都有密切的关系,收获过早会降低产量,收获过晚会受低温冷害的影响,红薯的收获适期,一般是在气温下降到15℃时开始收刨,气温在10℃以上或地温在 12℃以上即在枯霜前收刨完毕,一般在寒露前后收刨完毕。
红薯栽培技术 篇4
一、选用良种
红薯除部分食用外,大部分用作饲料加工和加工淀粉。因此,宜选择高淀粉型红薯良种豫薯868、YS86、湘幅1号、SL—19、湘薯17号等品种,这些品种出粉率高,产量稳定,抗性强,种植效益比普通品种高。
二、培育壮苗
育苗要求苗全、苗齐、苗匀、苗壮。育苗方法主要有温床育苗、薄膜育苗和露地育苗三种,高产栽培一般选用温床育苗。
(一)温床育苗
1、苗床选择
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避风向阳、3—5年未种过红薯的疏松土壤作苗床,育苗前耕翻、耙平、整细。
2、苗床制作
苗床一般做成宽1.3m左右,便于盖膜,长度视地形和需要而定(一般每亩大田需苗床10m2左右),深度40—50cm(以厩肥、农作物、秸秆为酿热材料),床底挖成龟背形。
3、填放酿热物
床坑挖好后,将新鲜猪牛粪、作物秸秆等酿热物分层垫放,厚度50cm左右,如秸秆比例过大,可泼一些新鲜人粪尿,促发酵。然后在酿热物上铺5—8cm厚的肥土。如不挖坑,在平地做堆床的,四周要用稀泥封闭,防止散热。
4、适时排种
温床育苗可选择栽插前1个半月左右排种,露地育苗要求土温在14℃以上才能排种,根据以往经验,我市温床育苗一般3月上旬进行,露地育苗推迟10—15天。要选择中等大小(150—220克),皮色鲜明无病斑的健壮薯块,亩(大田)用种量75—90公斤,排种密度13cm×16cm,每平方米排种量22.5—25公斤。排种前先消毒,将种薯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或25%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浸10分钟即可。排种时薯块头部朝上,底部朝下,大薯排深小薯排浅。排种后复土,复土不宜过厚,只要种薯不外露,就可盖土后用地膜低拱覆盖保温。
5、苗床管理
(一)要坚持前期高温催芽,中期适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的温度控制原则,主要通过低拱膜的盖、揭管理来调温控温。齐苗前以催为主。床温保持在30—35℃,温度超过30℃要及时揭膜降温,薯苗长至6—7叶时,转入炼苗为主,在气温不低于20℃时,揭膜炼苗,经3—5天炼苗后即可剪苗栽插。二是加强肥水管理,苗床不宜过干或过湿,床土发白要少量浇水,保持床土湿润,每次采苗后追施一次腐熟稀薄粪尿水,提高薯苗产量。同时注意搞好中耕除草等工作。
(二)薄膜覆盖育苗。苗床不堆放酿热物,只覆盖塑料薄膜,这种苗床省工省料,但受天气影响较大,床温难以控制,排种时间比温床育苗推迟7天左右。
(三)露地育苗。露地育苗不放酿热物也不盖膜,方法简单,省工省料,但用种量大,出苗少而缓慢,且排种时间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才能排种,我市一般在3月下旬进行。
三、大田栽培
(一)深耕与垄作
1、深耕
红薯是块根作物,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肥沃适度。深耕能加厚活土层,改善通气性,加强蓄水能力,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因此,不管是平作或是垄作,深耕都是提高红薯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2、垄作
与平作比较,垄作优点:①便于排灌,有利抗旱防渍。②加深土层,扩大根系活动范围。③增大土壤与外界的接触面而使受光面积增大,土壤昼夜温差扩大。据涟源市斗笠山镇塘溪村1999年试验结果,红薯高垄双行栽培比普通栽培法亩增鲜薯540公斤,增产24%,起垄方式与规格:按1m分厢起垄(包沟)垄高30—40cm,垄面成小拱形,每垄交叉插双行(行距40—50cm),株距26—33cm,每亩4000—5000株,起垄时注意按水平方向进行,以防止水土流失。
(二)施肥
红薯为喜钾作物,对氮、磷、钾的要求为2:1:3,宜采用底肥为主,重施钾肥的原则科学施肥。根据红薯需肥规律和生产试验,亩产鲜薯3000公斤左右的高产丘块,要求亩施腐熟的厩肥3000—4000公斤,N、P、K含量30%的红薯专用配方肥35—40公斤作底肥,底肥在起垄时施入,如平作,在翻耕时施入,追肥分两次施用,移栽成活后新蔓长5—10cm时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5—7公斤,对水淋蔸,移栽后50—60天,亩用10千克30%红薯专用肥加硫酸钾5kg结合中耕条施追入。
(三)合理密植
红薯栽插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栽插方式确定,短蔓直插密度一般亩插6000株左右,长蔓斜插宜稀,一般插2500—3500株。
(四)栽插
1、栽插时间:适时早插有利增产。应掌握气温稳定通过18℃为栽插的上限。一般4月下旬即可栽插,确保红薯高产,争取在5月下旬插完。
2、剪苗:剪苗时间要看栽插时间配合进行,一般苗高20—25cm剪苗。剪苗时要在离地2个节上平剪,随剪随插。
3、栽插方法。
主要有两种
①直插
在下透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薯苗较短,仅4—5个节,薯苗垂直入土2—3个节,外露1—2个节。优点是插苗较深,能吸收下层水分和养分,能抗旱耐瘠,成活率高,栽插省工,缺点是下部节入土太深,通风不良结薯少,入土节不多,单株结薯数较少。
②斜插法
高产栽培红薯一般采用斜插法。要求薯苗长有5—7个节,入土2—3个节,露出2—4个节,优点是单株结薯数增加,近土表易结大薯,缺点是抗旱能力比直插稍差。
(五)田间管理
1、查苗补蔸,确保全苗
红薯插后常因干旱、病虫为害或栽插不当等原因造成死苗缺蔸现象。因此,在插后3—7天要及时查苗补蔸,对补栽的薯苗要实行重点管理,赶上前苗。
2、中耕除草
在薯蔓满田前,土壤裸露,易板结也易滋生杂草,中耕是这一阶段特别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进行2—3次。薯苗活蔸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隔10—15天再中耕一次,在薯蔓满田前完成第三次中耕。田间杂草较多的,可用盖草能70—100ml对水50公斤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3、茎蔓管理
不翻蔓、不提蔓。我省各地都有翻蔓的传统习惯。理由是拉断不定根,避免长成小薯,同时便于除草。事实证明翻蔓扰乱了茎叶自然生长状态,造成人为机械损伤和重叠,降低光合效能,同时拉断了不定根,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同样制约生长,造成减产。因此,在茎蔓管理上要积极改变传统习惯,做到不翻蔓、不提蔓。
4、综合防治病虫害
红薯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和薯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注意合理轮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用敌克松1000倍液淋蔸。虫害主要有蛴螬、卷叶虫、斜纹夜蛾等,注意消除田间杂草,田间虫害严重时可用2.5%敌杀死500倍液进行防治。
5、防旱、抗旱
在适时早插的基础上,要早追苗肥,促薯蔓早满田,提高抗旱能力;其次是在薯蔓满田之前搞好中耕,防土壤板结;第三是不翻蔓、不提蔓;第四有条件的地方在干旱严重时可在早晨或傍晚灌跑马水。
(六)及时收获
红薯的收获物块根是无性营养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志,红薯的收获期主要由气温决定。一般在当地平均气温下降到15℃左右开始收获。我市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前收获为宜。收获过早,缩短了块根膨大时间,产量和出粉率低,同时较高温度下收获的薯块容易引起“烧窖”,不能安全贮藏。收获过迟,低温影响降低薯块淀粉含量,糖分含量增加,出粉率降低,耐贮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