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秋节赏月的来历和习俗及为什么赏月(优秀6篇)正文

《中秋节赏月的来历和习俗及为什么赏月(优秀6篇)》

时间:

中秋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院子里摆上水果月饼,一家人或三五好友围坐在桌子旁吃月饼赏月。我们知道中秋节要赏月,但是你知道中秋赏月的来历吗?中秋赏月的由来是什么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秋节赏月的来历和习俗及为什么赏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中秋赏月 篇1

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阳台上,为了观月时不受灯光的影响,爸爸把所有房间的电灯全关掉了。

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看着月亮我不由得背起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清云端。”爸爸说:“背得好,背得好。”爸爸说起了他们小时候乡下的月光非常明亮,能在月光下读书呢!中秋节前好几天,奶奶就把月饼买回来,藏了起来,爸爸怎么找也找不到。后

来爸爸长大成人了,奶奶把月饼藏在谷堆里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引得爸爸哈哈大笑。爸爸望着天上的月亮,一言不发。我猜爸爸一定是想家了,思念家中的亲人了。怪不得古人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故此时。”在这样一个月圆之夜,望着月亮,品尝月饼,和父母亲人在一起,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中秋节赏月习俗 篇2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中秋赏月 篇3

中秋节的夜晚,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月亮被乌云遮挡。哎,赏月泡汤了。爸爸安慰我说:“十五月儿十六圆,明天再赏月吧。”

第二天晚上六七点,我到阳台上看月亮。天色已暗,而月亮躲在厚厚的云层之中,不见半点踪影。我失望的回去了。七点半,我又去赏月,这时,月亮被东边的一片云遮挡,显出朦胧之美。过了一会儿,云悄悄散了,此时的月儿像一个硕大的圆盘。在黑蓝的天空衬托下,显得格外明亮,把四周的云染得像镀了一层银,亮堂堂的,它不像朝霞那样浓艳,反而让人感到素雅。离月亮远处有一颗星星,孤零零的陪伴着月儿,忽明忽暗,像害羞似的。可这美景只持续了一会儿,月亮迅速地钻入云层,几分钟后,又再次露面,像跟我们捉迷藏似的。就这样反反复复,月亮婷婷袅袅地在云层中穿梭,上演“彩云追月”的美景。

九点多,月亮终于从云层中挣脱,一直高挂在天空。她那圆圆的脸庞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静静地望着亮晶晶的大地。月光如水,透过参差不齐的花草树木洒落下来,仿佛披了一层轻纱,使花儿更娇美,微风徐徐吹来,柳树婀娜多姿,是多么迷人啊!

在我被这美景陶醉时,耳边仿佛传来了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它,借它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呢?我突然想到我们中国也是个大家庭,祖国宝岛台湾这个失散多年的儿子,我多么希望它能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啊!

望着皎洁的月亮,我希望明年中秋之月能更圆更亮啊。

中秋赏月 篇4

还没到中秋节,我就早早地与朋友约定到时一块去观月。

越近中秋节,我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慢。好不容易熬过了上午,挨过了下午,就等待中秋月亮的出现。心急地揣了几个月饼,心想:平时不观月,今天一定要看个够。

观月的地点选在丰庆公园内。

蹦进公园大门,噫,今天人还真不少。个个脸上荡漾着节日的喜悦,说着,笑着。我们刻意挑选了一个美丽、安静的地方坐下来,一边吃月饼,一边无边际地闲聊。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我提议:”咱们来寻找月亮吧!“我们便分头去寻月,找了半天也没看见。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朋友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地大喊:”月亮出来了!“顺着他指的方向,人们都把目光投向那一轮淡淡的、轮廓并不清晰的圆盘,周围不远处还有一丝一丝的缥缈的云。时间一点点过去,天色越来越暗淡,月亮越发显得清晰、明亮起来,甚至发出了一丝丝金光,映亮了周边的云彩。可惜好景不长,不知从哪儿飘来一片乌云,瞬间挡住了月亮无私的光芒,天空变得一片漆黑,渐渐地,又仿佛看见了月亮在乌云里穿梭,几分钟后,月亮用力一跃,终于从云端跳了出来。哇,好一个大金盘!月亮仿佛感受到了我们的赞叹,升得越来越高,亮得越来越灿烂,大地如同白昼,四处流光溢彩。真是千山同一月啊!

中秋赏月 篇5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观赏月亮,品尝着月饼,作诗饮酒,幸福在人们的心中洋溢着。

傍晚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奶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有红红的爬虾、大大的螃蟹,我看着就迫不及待的把手伸过去拿,哎呦!扎了一下。妈妈说: “小馋猫别吃了,小心点儿,别再扎着。”我大声地说道:“天都黑了,还不吃饭,我都饿死了。”在我的强力要求下,大家终于放下手下的活,和我一起吃那些丰 盛的晚餐。大家举杯互相祝福,说说笑笑高兴极了。吃过晚饭后,我们把月饼搬到了阳台上,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着月饼,品尝着节日的美食,等着看月 亮。平日各自奔忙的家人能坐在一起,抒发着各自的见闻,这种感觉是那么的温暖。

夜幕开始降临,我们都抬头看月亮,一开始月亮的颜色很浅,接着变得深了起来,发出光芒也越来越亮,像一个大银盘似的挂在高高的天空上,柔和的月光犹 如一块透明的白沙笼罩在大地,这时爷爷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专心地听着,夜静极了,玉盘似的圆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这深蓝的夜幕是那 么的迷人、那么的神秘、那么的美丽。我注视着空中的月亮,不由的感叹,中秋的月亮真是又圆又亮,连月亮的山影也清晰可辨,好像嫦娥正坐在桂花树下,遥望着 人间,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我喜欢中秋节,喜欢它的意境,喜欢它的一切! 最关键的是我们全家人能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团团圆圆地生活。

中秋赏月 篇6

中秋佳节赏月,这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家人都会团圆在一齐来过节,家家户户都出来赏月、吃月饼。中秋节那天,早上,全家人就开始准备晚上的赏月了。晚上最之后了,一家人吃完饭后,就一齐拿着月饼和果盘下楼了。

皓月当空,月亮像一个大圆盘一样挂在天上,那边有一条小溪,有两个人齐坐在溪边,赏月。看起来,那人好像很有文化,还不由得有了诗意。月光洒在溪上,一阵风吹来,溪面上泛起了一道道波澜,远处山上的竹林也不时传来了一些“沙沙”的声音,碧波荡漾,这一夜变得更充实了。月亮边上的云散开了些,月光普照大地,地上似乎有了一层白霜。这时我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有空琼楼玉宇·······”说到这儿,我望了望天上,发现天上的云彩各种各样,有的像天上的飞机,有的像一辆车,在这些云彩的衬托下,月亮显得更皎洁了。月亮上有着一些灰色的地方,这样的美中不足,倒让它显得更加的亮丽,更加的有光彩了。这时我听见在不远处,有几个人正在讲中秋节由来的故事。我首先听见了一个孩子说:“从前有一只小狗狗,把月亮吃了”,之后就没了,这是什么中秋节故事啊。另外一个小孩对大人讲,“从前有一个女的上月亮上去了”我一猜就明白,这肯定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

结果,坐在我旁边的妈妈又跟爸爸说起旁边别人的事了。我看见我同学在一边,就把一个桌子搬过去,坐在上方往那边看,他正在看月亮,还发出呜呜的声音,但那不是哭声,是一个怪声。

又刮了一阵强风,我差点从桌子上方掉下去。我回家拿了三个小的月饼。过去给那个正在怪叫的同学一个,他看见我就明白怪叫被我发现了,于是就装作没事一样坐着了。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因为是八月中旬,所以叫八月节,另外又叫团圆节。这一天十分搞笑,当然不是玩得搞笑,是吃得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