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优秀9篇》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优秀9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 篇1
一、课前利用课后习题组织学生预习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教材的课后习题设计充分体现了高年级段精读课的重点,从课后练习的设计上看,更多地是围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来安排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如《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课后习题是这样安排的: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他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3、读读下面的句子,在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4、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没有一匹神奇的骏马,能像一首诗,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可是它装载了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
可见这些题目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显然看出其意图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体会其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这样的练习题真有层次性,它不但能帮助学生对全文有整体性的了解,还能帮助学生把握文中的重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1、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并思考第一题,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为什么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为学习新课做准备。2、在作业本上抄写优美词语和比喻的句子,如“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就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样既积累了好词佳句,又体会了拟人手法的好处。第二题则安排在学习课文时作为重点部分让学生一遍又一遍读那本书的方法,并让学生谈谈个人体会。第三题安排在对课文理解之后,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写句子。第四题是背诵部分,则安排在学完课文以后,让学生背诵。因此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习题组织学生预习,有指导性的帮助学生选择好习题,而不应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较快较准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学习新课文打好基础。
2、教师紧扣课后习题来确定教学目标
俗语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细节是重要的,有细节才有情节,有细节才能深刻。课堂教学运用细节策略,即教师把握住教材中那些重点或关节点的问题,将其做细、做大、做强,从而扩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首先应明白编者的设计意图,抓住有价值的课后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挖掘其中的内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取舍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如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时,有一个学生说:“我读书很少有读第二遍的……”当我得知这一些信息,就及时抓住这一细节,引导学生再读第七自然段,了解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作者首先怎样、然后怎样、最后又怎样,引导学生梳理,概括。这既是理解内容的过程,更是锤炼思维的过程。接着马上挖掘他的这些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让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一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的津津有味。这时要相机组织进行综合性学习找到自己喜爱的书反复读,每一次试着从不同角度去读看有什么新的收获,并做阅读卡(或读书笔记)。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
可以说,新课标的精神,年段特点的体现,都浓缩于课文后面的练习中。紧扣课后习题来确定教学目标,并让教学始终瞄准目标,这是有效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3、继续开发课后习题,加强可操作性
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应当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关注课后习题可以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课后题的利用也加强了语文教学的可操作性。
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等,我们应把语段积累落在实处。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时,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让学生明白作者如何具体生动表达对书的深厚感情时,学生不难发现作者用了非常确切的比喻,即把“书”比喻“家”、“朋友”、“故地”、“伴侣”。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出来。教师相机出示有关书的比喻让学生读。“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是营养面包”,“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书,有时是一次秘密的旅行”,“读书就是自由的梦”,“读书是精神上的补钙”,“爱书吧,他是你飞翔的翅膀”……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爱书的情感。
不难看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对《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与内容,以及课本中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有非常清晰地,全盘地了解,这样才能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落实课后思考题,同时还要考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真正落实课后思考题作用,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 篇2
具体的方法有三:
( 1 )找难点、抓重点;
( 2 )联系实际提问题;
( 3 )做好预习笔记。
2.如何听课
1.政治老师讲了好多有趣的事,但考试有不考,我应该怎么办?
老师讲有趣的事,第一是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第二是为了说明政治上的原理。学习政治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道德品质,从而促使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中,不能因为与考试直接相关的内容就认真地听,而与考试相对较远的内容就不听,要重视课堂学习的体验过程。
2.老师上课的节奏很快,我不知他上到哪里了,应怎么办?
老师上课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果你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说明你对教材内容比较生疏,因此,务必做好预习工作,通过预习,明确了上课内容,即使老师上课节奏快,也是能跟上他的思维。
3.黑板上有板书,课件上又有内容,我课堂笔记得如何记?
有利于解决疑惑问题的信息必须要记,一堂课主要的知识点也要记,还有一些信息是教材中没有的,要尽量记。课堂笔记是预习笔记的完善与补充,要在预习笔记中留出一些空白处,就是为了记下上课中所得的重要信息。有时教师上课节奏快,信息量也大,那就要学习记下关键词、记下思路。等课后再去整理。
4.提高听课的效果要处理哪些关系?
要处理有趣与无趣的关系,一堂课不可能 45 分钟都有趣,有趣的内容要听,无趣的内容也要努力地去听。要处理好听课与笔记的关系,一边听一边记下重要信息,不要只听不写,也不要只抄写板书,不听老师讲解。要处理好白板与黑板的关系,它们本是相辅相存的关系,而主导这些板书内容的根据主要是教材。因此,不要只看白板生动有趣的内容不记黑板中的板书内容。
3.如何记笔记
1、如果我把重点内容全背下来,可以不记笔记吗?
要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转变死记硬的学习方法,要多思考、多积累,同时也要勤做笔记。
2.笔记具体记有哪些内容?
第一,是预习阶段的预习笔记,主要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及时勾画。
第二,听课阶段的听课笔记,把教师在上课中呈现的一些新信息记录下来,
第三,就是复习阶段的笔记整理,画一画单元知识框架图,列一列相同类的题目,比一比易混淆的概念与原理。
3.笔记什么作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保留信息、强化记忆。预习笔记有收集学习素材的环节,则可以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获得许多新知识。课堂笔记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记笔记能提高听课的效果,而整理笔记是反思的过程,自己分析与综合能力会得到训练。
4.课堂笔记来不及写怎么办?
这是如何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人常常因记不全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放弃了记笔记的好习惯。课堂笔记不必记下上课的全部内容,如果在预习笔记的基础上记课堂笔记,课堂中主要记下一些新信息,有时内容比较多,全记下来确实有困难,那么就要学会抓重点,先记下关键词,如果还是不行,课后向同学借听课笔记,补上遗漏的内容。
5、错题集与笔记有什么区别?
笔记主要是对重要知识点的摘要与理解,而错题集是自己犯错习题的收集与纠正。笔记与错题集还是分开为好,这样显得更有条理。
4.如何复习
定期总结,查漏补缺复习可分三种,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与考前复习,其复习的重点应有所区别。
复习要做到及时,首先要做好课后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就要复习,课后复习的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
学习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复习,其目标主要是掌握单元的知识结构,考前复习是为了应考,可运用归类法、比较法来进行复习,同时,要重视各种典型题的复习,提高审题与解题能力。
1.复习阶段除了看书外,还要做什么?
复习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巩固基础知识,其二,就是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因此,就看书是不够的。复习阶段,同样要关注社会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要多反思,有了感悟也要写写随笔,这样对自己的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
2.如何抓住复习重点?
重要知识点不等于复习重点,复习的重点对每一个人来说应该是不同的,重要的知识点与自己薄弱环节都是复习的重点。
3.为什么说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是必要的?
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是会变化的,而理论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能运用相对稳定的理论分析变化中的社会现象,表明已经学活了理论。例如:我国银行利率有升有降,而教材中只有中央银行有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表述,如果在复习时,结合当前的货币流通实际,则能明白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原因,从而得出货币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5.如何备考
1.备考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考试,首先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当然,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试,但能力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掌握基础知识,既是能力有多强也无从下手。所以,备考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基础知识。政治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概念、原理,因此,复习时首先要把这些概念与原理疏理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心。
2.如何提高自己的审题与解题能力?
掌握审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是备考的另一重要目标。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当然,练习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只能说不同类型的题做得越多越好,很多同学喜欢购买教辅书、练习卷,拼命地做,但解题的方法仍然没有掌握,这种盲目的练习是时间的浪费。审题与解题的能力提高关键不在于练习题的数量,而在于是否能归类复习,是否能对不同类习题进行反思。
3.如何调整考前的心理?
任何考生面临考试都会能一定的紧张感,适度的紧张对不密闭会能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的紧张不仅对学习还是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有的人就是由于太紧张,考前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因此,备考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调整。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考试看成是决定命运的考试,也不要整天想着考试的结果。其次,要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因考试而改变休息时间,再次,要保证营养,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心情的基础。
6.背
即是背书,众所周知,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否则,不但学不好政治,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觉得学来学去都学不好,干脆不学算了。
因此,一定要学会背书,那么,该如何背,首先,确定数量,每天背书的内容不能太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太急功近利,每天最多只能背3---4道题,不能太多,太多就很容混乱,并且记不牢固。
所以每天将这些题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样每天一点点地背,一个学期下来,你脑子里就储存着大量的知识,到考试前再认真复习,这样,怎样的考试都不怕了,考试成绩一定也上去了。其次,要明确背书内容。许多学生都是不知读什么的,总之,拿起书就无目的地读,因此,一定要明确该背什么,每天老师上课要划起来的简答题就是背的内容,政治只有简答题是最需要背的,其它的实际上都是靠理解、分析的。
7.看
即是看书。
其实很多学生都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将课本的内容看深、看广、看懂,理解课本的内容,并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好习惯。看书也要懂得怎样看,看老师划起来的重点、难点,课本的大小标题,课本特别标注的内容。只有不断地看书,才能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理解,才会在各种考试中得心应手,应对各种试题。也只有学会看书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8.用
即是用书。何谓用书,实际上就是运用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实际上就将知识应用。如果你很努力地背了书,看了书,但最终你却不懂得将头脑中的知识应用,实际上等于你什么都没有学。
那么,应该样用书呢?首先,多做练习,做练习的过程,实质上就运用知识的过程,我一般情况下,教学生做练习必须经过三个程序,
第一:先不要看书,将所有会做的题目做完;
第二:将不会做的题目查阅课本,从课本找答案;
第三:不会做的题目抄答案。三种程序采用三种不同的色笔做标记,复习时,第一种粗略看一下就行了,第二种认真地复习一至二次,第三种要多次复习。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课本的知识。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多些利用课本的知识,讨论一些国内国际的时事,将知识面扩阔,将课本的知识深化,而且也可以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使学习政治变得不再枯燥。
9.注意认真听讲,积极回答、勤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
教师备课是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同学们应当认真听讲,积极回答并认真倾听别人回答的问题,思考老师的点评和你的思考有什么不同,以便加深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定义,有的同学能倒背如流,而换个问法:请试举天津市政府如何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勤政为民的,却无言以对了。为什么?因为他不去思考其真正的涵义,只知道机械记忆概念。我们天津的天变蓝了、地变绿了、路变宽了、河变清了、人们生活提高了,这正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指导。
还要勇于提出问题,首先是要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是思考问题的关键。再如有的同学通过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过程的学习提出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如何看待,就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
10.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政治题的练习要少而精。要把每次练习当做考试,按考试要求去做,做后要总结:错在哪,为什么,如何改进等等,每次练习都要有提高。
掌握知识的脉络要点
①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串起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②以总复习上的课题、节题、框题、标题为线索。
③以各课的知识体系表为依据。
④最好是在此基础上自己总结知识体系表,化为自己的知识,做到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做到纲举目张、胸有成竹。
11.分专题、多角度练习
例如可分: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代表”、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建设等专题,也可从法律、时事、政治等角度去归纳。通过专题和多角度研究,可以将知识内在的联系更加明确、重点突出。
12.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关注生活、要关注热点、要关注祖国和人类的前途命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不应该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应该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作家笔下的动物、走遍千山万水、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格、奇妙的童话。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
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提示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在每组例文的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及语文园地。全册8个单元共安排了4个口语交际,分别安排在第一、第二、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转述、说新闻、朋友相处的秘诀、自我介绍。这四次口语交际围绕学生两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一是学会转述别人的话;二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全册共安排了7次习作,每个单元一个专题的习作。但第三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所以没安排有专题习作。每个语文园地由3——5个栏目组成。第五单元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所以第五单元没安排语文园地。其中3个是固定栏目:“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另有“快乐读书吧”在第二单元安排了
1次,本册教材向学生推荐的书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也推荐了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等优秀的科普作品。“书写提示”在第四和第八单元各一次,“识字加油站”分别在第二、三、四、七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全册共安排了4次。
本册要求认识250字,会写25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不再安排“词语盘点”,只在全册书后面安排了“词语表”,要求书写的词语全部在书后的“词语表”出现,更便于学生的识记和检测。
(二)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2)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本册教材
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轻叩诗歌的大门”、“奇妙的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则是侧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角度定的专题。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
“语文园地”中设置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4)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这一特点在第二单元的
“快乐读书吧”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重点推荐了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和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等优秀的科普作品。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X人,经过三年半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大部分学生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浓,他们能够主动预习、复习,坚持课外阅读。阅读中能基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读出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品味一些重点词句。大多数学生有积累的习惯,并能用积累的词语丰富表达的内容,用好几种常用的标点符号。
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情况不一,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差距。个别学生对字词的掌握量不足,课外阅读的书籍偏重于“笑话“、“漫画“类,语言的积累少。另外,学生的认真书写,写好字仍是本学期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50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学会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25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帖,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边听边思考,听出别人说话中表达不当的地方;能听广播、看新闻,说要点;能有条理地介绍看到的情况,能有条理地回答问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在阅读时学会使用常用的读书记号;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和抓住重点段分段,能说出段落大意;能详细复述课文,掌握学习长文章的方法。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介绍自己、描述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能有顺序有重点地介绍自己学会的一件事或一项技能或是一份菜品,重点是介绍学的过程。学习写简单的诗歌,会进行童话的创编。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个人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学生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达到发展。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累的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每天中午有固定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时间、好书推荐卡、课外精彩片断诵读、全班共读一本书
……坚持读好书,写积累。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鼓励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会组更多的学生越来越会学。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写活动,写自己的生活,多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日记、小练笔不拘形式去写,对于大作文,鼓励学生在完成作文草稿后,运用已学的修改方法自改、互改、读给家长……教师的面批一定要注意保留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语言。对于优秀的作文要在班级展示栏里张贴。
五、课时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月10日—2月14日
6
开学第一课
1、古诗三首
2、乡下人家
10号开学
2
2月17日—2月21日
6
3、天窗
4*、三月桃花水
口语交际:转述
习作:我的乐园
3
2月24日—2月28日
6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测试
5、琥珀
4
3月2日—3月6日
6
6、飞向蓝天的恐龙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8*千年梦圆在今朝
口语交际:说新闻
5
3月9日—3月13日
6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测试
国庆放假7天
6
3月16日—3月20日
6
9、短诗三首
10、绿
11、白桦
7
3月23日—3月27日
6
12*在天晴了的时候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语文园地
8
3月30日—4月3日
6
第三单元检测
13、猫
14、母鸡
9
4月7日—4月10日(4月6日放清明节)
5
15、白鹅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语文园地
清明节放假一天
10
4月13日—4月17日
6
第四单元检测
16、海上日出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11
4月20日—4月24日
6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习作:游
第五单元检测
12
4月27日—4月30日(星期五放劳动节)
5
18、小英雄雨来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20*芦花鞋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劳动节放假一天
13
5月4日—5月8日
6
习作:我学会了
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检测
14
5月11日—5月15日
6
21、古诗三首
22、文言文二则
15
5月18日—5月22日
6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24*黄继光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习作:我的“自画像”
16
5月25日
6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检测
—5月29日
25、宝葫芦的秘密
17
6月1日—6月5日
6
26、巨人的花园
27*海的女儿
习作:故事新编
18
6月8日—6月12日
6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检测
19
6月15日—6月19日
6
综合复习
20
6月22日—6月24日(端午节调休)
3
综合复习
端午节放假一天
6月28日—6月30日(端午节调班)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 篇4
第一条为适应我省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规范和完善我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管理,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可持续发展,依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修订)》,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以全省基础教育系统管理者、研究者、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为主体;倡导竞争,择优立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各类课题。
第二章组织
第四条河北省电化教育馆设立“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简称“省课题领导小组”)。其下设“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办事地点设在河北省电化教育馆研究科。
“省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并相关课题研究规划、课题指南和课题管理办法;审核各级各类课题,遴选重要课题向中央电教馆推荐;决策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组织课题规划实施;管理省内各级各类相关课题;组织学术交流、推广科研成果等。
第五条河北省电化教育馆设立“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提供学术咨询、指导课题实施。其成员由“省课题领导小组”聘请。
第六条各市电化教育馆可以参照本办法设立相应部门,与“省课题领导小组”、“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学术委员会”建立相关业务联系。
第三章课题类别和选题
第七条根据河北省电化教育馆的《河北省“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设立“重点课题”。列入重点课题的,“省课题领导小组”向中央电教馆推荐立项。重要工作课题和重要项目课题可根据需要,经“省课题领导小组”审定,单独立项。
第八条“十一五”期间,每2年组织一次申报、审核和推荐(具体时间另行通知)。重点工作课题或重要项目课题经“省课题领导小组”与中央电教馆相关部门磋商后,随时组织申报推荐评审。
第九条“十一五”期间,我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选题原则:为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服务,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应用研究为主,关注基础研究,鼓励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支持成果开发与实证性推广性研究。提倡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
第四章申报和立项评审
第十条“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面向我省各级各类从事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机构、专业结构、社团、企业,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及其它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育工作者个人(以下均称为“申请人”)。
(一)申报课题的单位需具有法人资格。
(二)申报课题的课题负责人需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有小学高级、中学高级或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若不具备该职称,可由两名高级职称专家书面推荐。
3.申请人原则上同时只能申报并承担一个课题任务。正在承担省级以上正式立项课题且未结题者,暂不能申报新的课题。
4.为鼓励创新、避免重复劳动及知识产权纠纷,各单位申报其它系统的课题时,不得与本课题研究内容雷同。
第十一条申请人应根据《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全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的具体要求,认真如实填写。申请人需出具能够证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的保障材料。
申请人是单位的,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申请人是个人的,由所在单位参照本办法第十条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承诺提供研究条件和承担课题管理职能及信誉保证。
《申请书》可从河北省电教馆主页*下载。
第十二条自申报公告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受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各市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受理并审核合格的申请书(包括文稿和电子稿)以邮寄或E-mail等方式,集中报送河北省电教馆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迟于受理截止日期(以邮戳为准)寄出的申请书,将不能列入该年度的立项评审。
第十三条“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课题,收取课题评审咨询服务费,由河北省电化教育馆统一开具收据。未交课题评审咨询服务费的,一般不列入立项评审。各申报单位均预交课题评审咨询服务费,与《申请书》同时送到“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四条申请立项课题由“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由五名以上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根据“省课题领导小组”制订的评审指标对课题活页论证部分进行匿名评审。评审组织方式可以是会议方式,也可以是通讯方式。原则上需有三人以上同意。
第十五条“省课题领导小组”对课题的立项行使最终审批权。“省课题领导小组”将通过立项的“重点课题”抄报“中央电教馆”重点推荐。
第五章课题管理
第十六条我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监测”相结合,“重点指导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立项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省课题领导小组”协助中央电教馆管理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重点管理与指导省馆立项课题。委托市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所属范围内的课题实施日常管理。
第十七条各类立项课题要按照本办法做好课题自我管理。
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应尽快确定详实的课题实施方案,在三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报送“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集中报送“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课题负责人应主动接受所在单位管理并积极争取所在单位的支持。同意本单位人员申报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要采取措施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在时间、人力、经费、出版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鼓励承担课题的单位或课题主要负责人所在单位,对其所属人员承担或参加研究工作的成果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题承担单位或课题主要负责人所属单位对各类立项课题的支持情况和实效,作为该课题结题评审与评优的指标之一。
第十八条为便于掌握课题进展情况和开展课题交流,逐步构建信息化管理与交流互动平台*,实现课题申报、评审、立项、评估、结题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体系。鼓励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博客(Blog)。
第十九条课题重要活动和重要阶段成果应及时报“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12月前,课题组应提交年度研究报告,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报送“市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市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各立项课题年度研究报告,于次年1月底以前,向“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所管理的立项课题总体情况评估、进展以及变更、调整情况的综合报告。
第二十条根据各课题的实施周期和进展情况,“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中期评估、检查和指导工作。
第二十一条各类课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经市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报“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及研究方向;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半年以上或多次延期;
7.因故中止或撤销课题。
对未经审核同意进行上述变更的立项课题,将不予结题。
第二十二条各类课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撤销课题处理: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立项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第六章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二十三条“十一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周期为半年—3年。所有课题在研究工作完成后,均应及时申请成果鉴定和验收。
鉴定或验收所需经费由课题承担单位或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承担。
第二十四条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采取专家评议方式,包括会议评议和通讯评议。
鉴定或验收组专家成员一般为5—7人。鉴定或验收组专家由“省课题领导小组”确定。
课题组成员(包括课题顾问)不能担任该课题鉴定或验收专家组成员。
课题所在单位和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或验收的专家不超过2人。
第二十五条课题组需要为鉴定或验收专家组的每位专家准备并提供研究成果主件、相关附件及课题结题申请书复印件。上述材料应在鉴定或验收会议之前一个月提交给鉴定组专家审读。采取通讯结题方式的,课题组应在规定时间内将上述材料寄交鉴定验收组的各位专家。
鉴定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负责将完整的成果文本和电子稿(含研究成果主件、必要的附件及课题结题申请·评审书)各一套及成果鉴定书一并送交“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有材料齐备有效的,颁发结题证书。
第七章成果的评奖、宣传和推广
第二十六条“省课题领导小组”、“市课题领导小组”、各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出版、宣传、推广和转化工作,充分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作用和效益。
“省课题领导小组”和市级课题领导小组,通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专题培训或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途径,研究成果信息,促进成果的应用推广。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 篇5
关键词:教科研;科学评价;课题研究
一、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完善教科研规章制度
为了使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我们重视科研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完善计划。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地点做法
1.制定教科研工作规划
为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我校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三年规划》。教科研整体目标:在三年之内,落实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建设一支优良的教科研教师队伍,形成教科研的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学校教科研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教科研阶段目标,第一年,重点完善落实教科研工作各项管理制度;第三年,主要构建以教科研促教研的校本研修模式,营造良:好的“实践-反思-矫正”的教科研氛围,整体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第三年,着力完善教科研工作评价体系,总结、提炼、推广校本教研的成果,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规划中我们达成了“三要”的共识:第一,要立足教科研寻出路、谋发展;第二,要向教科研要质量、要效益;第三,要靠教科研出成果、出特色。
2.加强组织领导建设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业务副校长、分管教科研的主任、学科教研组长、课题主持人等为成贵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工作。
3.完善教科研制度
结合市教研室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相继制定了学校学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考核条例》《课题管理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制度,为学校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建立教科研四级管理网络
我校主要采用分层负责制的管理办法:即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以业务副校长为主的教务处具体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各学科教研组长或各课题组主持人负责的教研组或课题组具体落实教科研工作,负责定位。
通过这种“学校―教务处―课题组―教师”四级管理网络,使各个环节责任清、任务明,便利管理与检查。
二、开展“教科研月”活动,规范教科研工作管理
“教科研月”是我们学校近年来有特色的活动。我们将每学年每学期的第―个月定为“教科研月”。在“教科研月”中,我们着力开展一系列激科研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突破;主要内容有:
1.课例研讨
在“教科研月”中,为深化有效课堂建设,积极推进“导学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开展了课例研讨活动。
具体做法是:
活动的第一步是由各教研组共同确定相同的教学题目;第二步由同学科的所有教师分别备课;第三步教师上课,教研组集体听评课;最后,教师反思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通过这种“观、研、评、思”研讨的方式,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更可以综合提高教菲的专业化水平。
2.课题研究
在“教科研月”中,我们组织教师对研究的小课题进行课题的论证、专题研讨、总结提升、材料撰写等工作,保证小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
在参加市级课题培训会议的基础上,我们狠抓了校级培训。目的是使小课题研究主持人及时掌握小课题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每一次的课题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等,都作为良好的培训资源;我们通过网络向老师们推荐关于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宣传总结骨干教师的先进经验,展示推广骨干教师的小课研究成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结成小课题研究帮扶对子,或成立以骨干教师为首的各种课题小组,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逐步走向规范、科学。
3.读书论坛
以青年教师为主,成立读书沙龙。我们要求青年教师能够在通读《烟台市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必读书目》等教育专著之后,写出读书笔记,并进行读后反思,力求“读得深入,写得实在,讲得精彩”,在理论上丰富自己;之后,再举行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组织开展“读书与专业成长”演讲比赛。在学校制定《演讲比赛规程》的基础上,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级部初赛。各级部根据学校统一要求,组织级部比赛,评选出本级部优胜者一名,并上报学校,参加学校比赛;第二阶段为学校比赛。学校组织专门评委,将各级部上报的优秀选手组队抽签,进行比赛。比赛按照教科所下发的《青年教师读书成长演讲比赛的评选标准》,有序序进行。根据比赛结果推选学校优秀选手参加“海阳市青年教师读书成长”演讲比赛。
4.利用网校
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科研,是我校校本教研的新举措。我们依托网校优势,开设了网校课堂、教师博客、学科教研、课题研究、教学案例等栏目。积极开展网络教科研,使教科研活动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学校还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科研活动计划,使网络教研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如,计划、总结无纸化。每位教师充分利用网校这一平台,将学期初的个人教研计划、学期末的总结等全部到网校个人空间、网校博客及网校相应栏目中。
三、加大教科研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
为保证教科研工作质量,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制定《教科研工作考核条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 篇6
因为中考受挫,进高中后,女儿决定要成为二流高中的学霸。她说如果在二流高中成不了学霸,以前的老师和同学就会瞧不起她。她要全力提高学习成绩,重点突破数学。高中与初中的课程有很大不同,高中各科学校都发了两三套资料让学生自己做,而且经常考试,每周各科有周考,另外还有月考,用的完全是题海战术。女儿热衷于买教辅资料,除了学校发的,她还自己买了很多,只要听说有什么好资料就去买。
一有时间,女儿就把心思用在做题上。我提醒她题要少做,别被题海淹没了。她却平静地说:“我已经被题海淹没了,光数学一门就有4本资料要做,老师还要检查,不做怎么行呢?老师说了,只有多做才能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我要把数学成绩提上来,改写历史,让数学成为自己的优势学科,这样就不怕高考了。”
女儿真的改变了,以前初中时不爱做数学题,叫她做数学题,她就看课外书,每晚下自习后还要看一会儿课外书。当时我提醒她,要把数学作为重点,平时要少看课外书多做数学题。虽然她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但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经常无视我的提醒,偷偷地看课外书。那时,她也喜欢买,还向其他同学借课外书看。而进了高中后,她到书店不买课外书了,要买就买教辅资料。也许是中考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她后悔以前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课外书上,现在一有时间就看教辅资料,全身心地投入到题海中。
题海战术对提高成绩的确有效。一天晚上,女儿回家对我说:“这次数学测验考了135分,终于考了第一。”这个“第一”在她看来来之不易,因为中考她数学成绩比较低,在班里垫底,而这次测验打了翻身仗。为了打这个翻身仗,她很辛苦,做了大量的教辅资料。为了鼓励她,我说:“以前我说你能学好数学,你非说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这次考试说明你是能学好数学的。”女儿初次尝到了题海战术的甜头。
从此以后,女儿坚信题海战术是快速提高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她坚持大量做题,不看课外书、不写作文。第一次月考,女儿数学成绩全班第一,因为数学成绩突出,其他学科也不弱,总分在班上排名第一,年级排名也是第一。女儿终于如愿以偿,暂时实现了当学霸的愿望。她把功劳归功于题海战术,大赞题海战术的魅力。
过了一个月,第二次月考,女儿的数学成绩还是班上第一,总分在班上排名第一,年级排名降为第三。最让女儿想不通的是,以前最拿手的语文、英语这两科成绩很不理想,初中时最得意的学科就是这两科,而这两次月考,这两科成绩在班上只能算中等。第二次月考考语文时,因为时间不够,女儿还拖延了交卷时间。交卷后,老师对她说:“要是高考你怎么办?”女儿说她写作文时想了很长时间才动笔,不知道怎样写才好。女儿还说她的诗歌鉴赏题失分太多,解题技巧掌握不够,准备买两本诗歌鉴赏的资料看看。然后她又说自己英语听力失分过多,短文改错题也失分不少,准备到书店买几本英语资料看看。在她看来,教辅资料就是包治百病的妙方。
我对女儿说:“你语文成绩不下降才怪呢!以前初中你每周写3篇作文,还看了大量的课外书,写作文对你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记得有个周六上午,你竟然连写4篇作文还意犹未尽。现在你长期不动笔,考试当然不知道怎么写了。你在做题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哪有时间看书写作?再说英语,平时你不练听力,也不背课文,只知道死做题,语感哪里来?听力怎能提高?你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刀背上。诗歌鉴赏这种题,你只要掌握答题技巧就行了,网上一搜就有,再对照往年的真题认真揣摩一下,把那几种题型掌握,记一下答题技巧,两三个小时就能搞定。如果你要买两本资料来做,你哪来那么多时间,而且效果不好。要抓住要害,适度做题,远离题海。题海战术确实能提高成绩,但是也有副作用,让人的思维形成定势,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当年蒋方舟的妈妈后悔让她读了高中,你知道为什么吗?”
女儿说:“我哪儿知道,你不会说这与题海有关吧?”我说:“还真是这样,你猜对了。要知道,现在的高中多是应试教育,她怕题海战术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题海战术不用动脑筋吃套路,那些答题的条条框框会限制人的思维。你有自己的长处,要扬长避短,不要让题海战术淹没了自己的理想。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发展特长参加自主招生,不要把自己的优势丢掉了。题也不能不做,要适度。课外书还要尽量看一点,换句话说,如果有自己的特长,就算考不上一流的大学,将来在社会上也能找到一席之地。”
女儿却说:“当时如果蒋方舟不恶补数学就考不上清华大学,考不上清华大学,现在的发展就不会这么好。所以,题海战术也没错。为什么以前我要看课外书你却要我做数学题,现在我做数学题你却要我看课外书?”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 篇7
一、语文教师为什么要与编者对话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与凭借,它是教科书编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大体合适的普通文本,精心加工成合适的课文。
在“对话”中增加“教科书编者”一说,目的是强调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尊重编者意图,增强“标准”意识,不仅要考虑到文本的原始价值,更要关注到课文的教学价值,从而合理地取舍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提升对话的质量。
二、语文教师如何与编者对话
就语文课来说,编者的意图、课文传达出来的情感、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思想等都是为培养儿童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第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解读文本。但如何做到正确、准确地把握文本的语言特色、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教科书编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编写教科书时,文本的第一任细读者就是他们。正是他们细读了,才有可能编入语文教材,成为“课文”。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文本作者和教材编者的价值取向。
(一) 与编者对话,理清编写体例
首先,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认真学习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教师要与全套书、全册教材对话,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和整体安排;要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理清编者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这样就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了。再者,编者在编排教材时,会将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实践成果,接受对象的知识能力、情感需要以及获取信息的过程、方法等相关知识和因素渗透到教科书中。因此,教师与编者对话更要弄清编者意图,从而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 与编者对话,透彻理解教材
1.关注单元主题
苏教版语文教材基本上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单元的,如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主题为“心中有祖国”,第二单元主题为“人间真情”,第三单元主题为“奋斗与生存”……我们正确理解编者意图,充分利用这一单元教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保障。
2.关注训练重点
教材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积累和训练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这个系统在课标和参考用书上可以找到相应的阐述。如苏教版第十一册教材中生字教学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要求写的150个生字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54个只要求认识的字排在课文后面的绿线格里,而读音比较特殊的字则在课文里随文注音……教师把握住了教材知识点编排的系统性,就等于抓住了教材的根本,抓住了训练的重点,授课时就知道哪些知识应该讲,哪些知识应拓展,就不会无所适从,而是有的放矢。
3.关注文本课题
聚焦课文题目,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编写意图,从而准确把握课型特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解读文题就是在我们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只要看文章的题目或开头部分,就能揣测整篇文章的概要。例如,苏教版第十一册教材中的《学和问》,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就能想到这一定是讲有关学习方法的文章。这一说理文也正体现了这一单元的编写意图:“读书有方”。
4.关注文后资料
解读文本的时候可以借助文本外的材料或知识,比如文化常识、背景知识、作家卡片等去解读文本。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材中好几篇课文后都有作家卡片,如《船长》《小草和大树》《草原》《给家乡孩子的信》等。我们在学习《小草和大树》时,关注“作家卡片”,细读其中简·爱的“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这些话,就更能理解夏洛蒂三姐妹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同时也更理解了这一单元的编排主题:“奋斗与生存”。
5.关注文后习题
苏教版小语教材每篇课文后都有思考练习题,一般有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课后习题都是因课设练,没有采取按单元设置重点训练的做法。因此,我们应充分了解这些习题的特点,研究编者意图,围绕习题进行教学与训练。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 篇8
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是的,“教什么”要比“怎么教”重要。然而,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奇、异,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和规定性,导致教学内容混乱甚至消弭。一节课,内容的呈现总是以一种形式作为渠道或者载体的。教师应选一条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在本文中笔者将阐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具体做法如下:
一、文题解读切入,窥一斑可知全豹
题目在文中的作用无非就是:充当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用比喻双关等修辞来增强文章的趣味与悬念,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教师可在课堂开头单刀直入文章的题目,并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以及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和主题的训练。
(一)依题置疑,用疑启思,激发兴趣
文题是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视觉停驻点,是学生阅读文本时获得的第一信息。围绕文题做文章,设置一些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切入新课,对学生正确的语文思维的形成大有裨益。如讲授《最后一课》,在新课导入并板书课题后,问:我们看标题。“最后”两个字传递了什么信息?大家都是“顺向”思考的,能不能逆向思考一下?从“先前”到“最后”体现了一个什么过程?从情感的角度考虑,“最后”可以让我们想到什么呢?由原先的“不珍惜”到“留恋”的变化,又是一个“变”。那么“最后一课”对应的应该是——先前一课!其中也有一个“变”。现在我们很容易知道作者通过什么(一堂课)写“变”了。课堂上有什么?黑板、课桌、讲台等一起叫什么?是布置,叫教室环境更准确。到此,我们可以推测这篇文章应该是通过老师、学生、环境以及人物心情的“变”来表达一种东西的。
这是这堂课的切入部分:猜测,教学生如何读书。看题目,猜内容,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也是文章构思方法的启示。似乎啰嗦的开头是有意识的阅读和写作思路的指导,并为下面的推进做了铺垫,初读文本,补充猜想,加深印象。这样的切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自由活跃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此法正如俗话所说:“题是文的眼睛”。这题的“眼睛”一旦被我们抓准,文章的理解便迎刃而解了,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
(二)理解文题,紧扣线索,把握重点
所谓线索主要是指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抓住了线索,就能加深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教学就不会走弯路。
如笔者在第一次教学《我的第一本书》时,紧扣“第一本书”这条线索展开设计:这是一本什么书?由这本书牵扯出哪些人?为什么它不是一本完整的书?通过这些小问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这人生中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我的第一本书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生活的苦难抗争。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又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忘记了知识源头和人生起点,即忘了过去,忘本。这样一来课后的一切问题都一举攻破,学生们能水到渠成地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从文题线索着手,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一些不必要的问题,遵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疑点解读切入,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是思之源。在文本解读中教师抓住课文疑点,引导学生去探求,就能迅速激起学生穷根探源的好奇心,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
(一)于细枝末节处设疑切入,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细枝末节在文本阅读中往往被我们所忽略,而这也许就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突破处。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笔者抓住诗中这么一句话:“你看那朵流星,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问学生:“这句诗中的“朵”是否用错了?”多数学生认为没有错,却又说不出什么道理。于是接连提出三个问题:“‘朵’是一个量词,一般用来修饰什么?”学生回答:“花。”“花会带给我们什么感觉?”“美。”“诗人用‘朵’来修饰流星,说明流星与花有相似之处,相似点是什么?”学生很快领悟了:“‘流星’和‘花’一样美。”这时,笔者趁热打铁进行总结:“可见,诗中这个‘朵’字不仅没有用错,而且用得很恰当,很形象,很有艺术性,同时也十分符合诗歌语言必须优美的要求。”
(二)于看似矛盾处设疑切入,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有些文本中有许多看似矛盾之处,若在此设点,通过提问直接引进矛盾的对立面,其激疑效果非常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矛盾的话,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笔者就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无人关注过孔乙己的生死,“我”也没有得到孔乙己死了的确切消息。)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他必死无疑。)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问题一出,学生就议论纷纷,探究课文的热情就上来了,这样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就发挥的淋漓尽致。
另外也可以从课文现成结论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如《杨修之死》一文,课文把曹操写成多疑奸诈的形象,而与《观沧海》中曹操的形象一样吗?怎样理解这两个不同的形象呢?学生在争论孰真孰假上激情倍增,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分析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中的曹操的区别。这样,学生不仅能记得牢知识,而且分清了文学作品与历史的不同。
借助问题的形式,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辩,促使学生的思维在那一刻激流勇进,不仅能收获活跃的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充分挖掘课文内容,感知语文的“美”。
我的第一本书课后题 篇9
读书可以感悟人生,这个人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可以是历史的沧桑。可以是天地的沉浮,可以是……;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的星空与神圣的道德之间,获得了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生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生必读书目,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必读书目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2、《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
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3、《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4、《科学家故事100个》是201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叶永烈。
选取科学家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些故事,仿佛用照相机拍下科学家一生中最精彩的镜头。
5、《我的妈妈是精灵》陈丹燕1998年出版的一部儿童幻想小说,2011年入选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
2018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改版推出。
最有效的读书方法读书不二法
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读一本书。清朝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书集,不当东翻西阅。”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波浪渐进法
一次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读。一部《昭明文选》。
比较品读法
此法是说一次读几本书,用比较对照的方法读书。写《魏书》的史学家夏侯谌听别人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心里不大服气,便找来细读,这才知道《三国志》却比自己《魏书》好,于是当即烧掉了自己的书稿。搞研究或者做论文时,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大受裨益。
垂直阅读法
看书一目十行,从上往下读,像下楼梯一样。因为有些书含金量太少,只用浏览。更快的方法也称之为“跳读“,就是抓住文章梗概,剪除背景、补叙等内容,跳过去不读。垂直阅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用于读一般的小说或快速浏览资料都不错。
字斟句酌法
此法讲究读书要一字一句,细细品读。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大段速读难免消化不良,必须边读边思考。散文家秦牧,读书先是“鲸吞“,大体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反刍一样,仔细研究品味。用眼睛来读书只有眼见,用心去读书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特别适合读经典。
精华提炼法
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历史学家吴晗就特别擅长做读书卡片。他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句子就抄在一张卡片上。他读了几十年书,做了几十万张卡片。读完一本书,如果真能够提炼出几句有用的话来,就算没有白读。
高山仰止法
以欣赏的眼光读书,读出乐趣。如宋代诗人尤袤所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一本高尚的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士对话,态度越虔诚,收获就越大。这种方法最适合读哲学与军事经典,如《易经》、《孙子兵法》。
居高临下法
此法是说要站高一层,像老师审查学生作业一样去读书。我认识的几位编辑,通常都是用这种方法读那些热门的“畅销书”。如果对那些“乱花迷人眼”的书不加批判地去接受,就会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思想被别人用襟带牵着走。”
多维研读法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读一本书。数学家华罗庚发明了“猜读法”----从猜谜的角度去读书,看了书名后先闭目静思,想象书中的结构与内容,然后再读。如果作者写的和自己猜的一样,就可以速读。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举一反三法
如何把书读活?“我思故我在,我用故我能。”
“我思”的第一个层次是要与作者交流,与作者擦出火花;第二个层次是要讲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与众人擦出火花。“我用”的第一个层次是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让自己受益;第二个层次是在用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方法,创造出新理论,超越前人。
正确的读书方法要点一、以理解代替记忆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但理解其实并不是辅助记忆——理解是记忆的代替。强记理论不仅是很难记得准确:当需要应用时,强记的理论根本无济于事。明白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含义,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如有神助。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准确性。理解愈深愈准确,记忆就愈清楚,而应用起来就愈能得心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联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
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也不需多花时间。只要能改三个坏习惯,在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
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法补救的缺点——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的东西抄下来,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讲者的要点,是得不偿失。例如好几次我故意将颇明显的错误写在黑板上,200多学生中竟无一人发觉,只知低着头忙将错误抄在笔记上。
笔记有两个用途:
①将明白了的内容,笔记要点。但若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心,就应放弃笔记。明白了讲者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的。很多讲者的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课后补记。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法。
②在上课听不懂的,如果见同学太多而不便发问,就可以用笔记写下不明之处,在课后问老师或同学。换言之,用笔记记下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更重要。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
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强记,一见试题,不管问什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一通知识点往上放,希望命中——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
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学术的范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
二、兴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会读得较好,但兴趣可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有总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无论任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盎然而生。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贯注。认为不够时间读书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够集中。
要培养集中力很简单:
第一、分配时间——读书的时间不需多,但要连贯,明知会被打扰的时间就不应读书。
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离开书本——“饿书”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
第三,读书时若觉得稍有勉强,就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厌书是大忌。
只要能集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先看手表,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如果你发觉能常常在30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
三、问比答重要
很多学生怕发问的原因,是怕老师或同学认为他问得太浅或太蠢,令人发笑。但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发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就是要脸皮厚!就算是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任何人,只要能给你答案,你都可以问。
从来没有问题是太浅的。
正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三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学术上的进展往往是靠盲拳打死老师傅,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学者之所以要教书,就是因为年轻学生能提出的浅问题,往往是一个知得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虽然没有问得太浅这回事,但愚蠢的问题却是不胜枚举。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甚么问题是愚蠢或是多余。若不发问,就很难学得其中奥妙。
老师因为学生多而不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花很多时间,认真的学生就应该在发问前先作准备工夫。这工夫是求学上的一个重要过程。要分清楚“知”与“不知”,最容易就是做发问前的准备工夫。
这准备工夫大致上有三个步骤——
第一、问题可以分三类:
A、“是什么”,B、“怎么办”,C、“为什么”。
要先断定问题是那一类。
A类问的是事实;
B类问的是方法;
C类问的是理论。
一经断定问题是那一类,学生就应立刻知道自己的“不知”是在那方面的,因而可免却混淆,若要问的问题包括是多过一类的,就要将问题以类分开。这一分就可显出自己的“不知”所在。
第二、要尽量去将问题加上特性。换言之,你要问的一点是愈尖愈好。
第三、在问老师之前,学生要先问自己问题的答案是否可轻易地在书本上找到,如果是这样就不应该浪费老师的时间。
四、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
学生坐下来对着书本,拿起尺,用颜色笔加底线及其他强调记号。
读了一遍,行行都有记号,这是毁书,不是读书。
书要分三读。
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甚么问题。快读就是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翻得惯了,速度可以快得惊人。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
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在这第二读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作问号,但其他底线或记号却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