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安全第一课安全教育【优秀5篇】正文

《安全第一课安全教育【优秀5篇】》

时间: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安全第一课安全教育【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安全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的隐患增多,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极大挑战。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本化模式。

1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念解读

1.1 大学生安全教育

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使我们不得不高度关注高校在自身高速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如果一个大学生连基本的安全知识都不懂,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将很难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考验。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实用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的活动。

1.2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大学生安全教育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使学生喜欢和乐于受教育。构建 “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模式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师生为本,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增强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教师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强化其“导师”作用。同时,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安全教育中的独立性和参与性,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成他们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管理中,真正树立安全意识,形成系统合理的安全知识结构和技能,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

2 影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

随着当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震荡波的日益扩散,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不大不小的影响,导致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仍比较复杂严峻,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 相互渗透,校园周边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广泛而深人地渗透到教育领域,大学生已成为中国网民的主体之一,自身网路安全意识匮乏,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或上网成瘾;或掉入网络陷阱,上当受骗,

2.2 学校因素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理念不断转变,高校的不断扩招,出现了多层次、多结构、多校区的办学模式,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安全资金投入不足,部分高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存在安全隐患。

2.3 大学生个人因素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生活相对安定富足,自我意识强,忧患意识较弱,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不足;独生子女较多,心理承受力弱,面对困难时缺乏必要的勇气和耐心,遇到挫折和失败易走极端。

3 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目前高校都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管理规定,每年都通过安全课讲座和宣传板报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但教育模式落后,效果不大。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真正调动起大学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入性、系统性教育;第三,大学生法制和法治观念淡漠,对法律常识不甚了解,混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第四,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4 “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模式的实施

4.1 安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大学生安全事故,不仅仅是个别学生受到伤害的问题,还会牵动学生家长,波及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要切实建立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避免形式主义,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教授,包括法制教育、防火、防盗、防诈骗、防伤害、公共卫生、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技能;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人身伤害时的应急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

4.2 全面提高安全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1)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辅导员队伍在安全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每学年应举办辅导员学习班。对辅导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管理技能培训。只有全面提高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安全素质,才能更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安全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教师队伍基础。

2)提高专业保卫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对现有保卫人员不断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保卫队伍人员的素质,使具体负责安全教育工作的保卫部门积极改变工作理念,变管理为服务,紧紧围绕学生的安全需要、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做工作。

4.3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1)吸纳大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践出真知,大学生主动配合保卫部门的工作,深入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的宣传,主动提高自防自卫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安全防范大检查,进行自我安全教育。

4.4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防御的长效机制,维护学生的心理安全

第一,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普及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调适的方法;第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三,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配备充足的专业咨询师,第四,要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惑;又要对少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监护,经常了解其心理变化,有计划地开展心理疏导,预防由此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

4.5 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

为使安全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对安全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胆创新,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更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广大学生的需求,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

1)多方配合,密切协作。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单靠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及学校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

2)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等校内媒体资源和各类相关活动,以案说法,实施强化性、针对性的教育。

3)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活动。诸如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运动会、消防疏散演习、周末安全知识电影晚会、安全知识文艺晚会等,寓教于乐。(下转第330页)

(上接第120页)高校各部门都要将“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努力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创造有利环境,坚决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在前面,积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安全第一课安全教育 篇2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安全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为一个不完整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会缺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今天,如果学生缺少了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就会缺少必要的防护,那么为他们终生服务的美好愿望就会落空。可以看出,在体育课程中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是完全符合新课标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和理念的。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在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教改中,特别倡导“阳光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它能让全社会、所有学校重视体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成长,把健康放在首位。但是,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难免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安全上好每节体育课,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同样也成为我们体育人关注的焦点。

一、对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1、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中,家长非常重视小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出于对儿女的保护而出现了对儿童体育锻炼的负面认识,上体育课会给孩子写个假条,或是严格控制孩子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以求平安。

2、在家长和校长对安全事故的极度恐惧中;,在体育教学难免发生事故的现实中,在上级有关部门“校园内绝对不能发生事故”的严令中,整个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如单杠、双杠、爬杆、吊环等,有危险性的器械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球类等在教学中有相撞、摔倒、扭伤可能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自行取消了。

3、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求平安,每节课都只让学生跳跳绳、做做徒手操,考核成绩不是看“绝对成绩”,而是比较虚实的成绩。就如每年的学生素质达标类成绩,合格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虚实的。

4、学生学习负担重,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升学成绩,不是孩子的健康体质。大部分学生平时运动少、体质差,显得“弱不禁风”,有的怕苦怕累怕运动,认为运动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所以校园内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胖子多了,戴眼镜的多了……这就是缺乏锻炼造成的恶性循环。

二、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处理方式密切相关。要维护好课堂管理或纪律,首先教师本身要提高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有真正的责任心;只有教师有了责任心,学生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只有妥善处理违纪行为,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应了解他们的病史,以便合理地安排这类学生,防止因体育教学运动量安排不当导致意外事故。体育教师更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医疗常识,这样在遇到问题后,才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

3、体育教师应当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安全保护技能,如场地器材安全布置、运动器材检查保养、教材难易度的搭配、动作练习安全保护等。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没有,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维护,因此,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教会学生互相保护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要使保护安全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从上述不难看出,当一个体育教师真难,当好一个体育教师更难。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还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医疗常识,同时培育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体育课教学忽视安全与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消除事故隐患,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三、通过一些切实可靠的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学校和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首先要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要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安全,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2、体育课由于在室外活动,学生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教学的组织形势有全班的、小组的、个人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教学。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准时集合上课、队列合理调动、场地器材合理布置、课堂纪律等都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开始遵守、服从指挥。教师要严格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例:每节课上下课必须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对无故请假的和自行缺课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家长。要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实现“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3、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教学安全防范,也是课中最易引发事故的原因,所以,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再进行组织教学,消除对学生健康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自身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探索学习体育的新路子;不仅要加强安全教育,而且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因为新课标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3]潘绍伟 于可红 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2-43。

[4]刘海元 袁国英 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1,14(8)。

[5]李洪 体育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08,(6)76-78。

[6]周元超 安全逃生自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06(8)63-55。

安全教育基本知识 篇3

摘 要:公安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专科学历教育层次,随着国家对公安工作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新建了一批本科公安院校,这些本科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中由于缺少实践经验积累,仍然沿用专科院校的课程模式。公安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是公安教育中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这项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搜索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全国25所公安类院校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具体课程开设情况,针对表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从公共基础课程群和专业基础课程群两个方面提出了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综合考虑五大原则下对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提出改革设想。

关键词:公安院校;课程;分析;改革

课程是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科目及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过程的总和。课程体系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将相关课程按照统一有序、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原则组合而成的课程系统。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号)[1],要科学制订人才培养和规格标准,将加强基础和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同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2]中又明确提出: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科层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本科层次基础课程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本科层次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当全面反映学校本科层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全方位的教学规划,通过有效的贯彻实施以实现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决不只是一份年度或学期的课程计划。为此,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已成为当前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课程设置与改革中的重点问题,公安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公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2003年全国第二十次公安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公安工作的决定》要求体现“突出公安特色,面向实战,面向未来”的要求,为公安机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公安高等教育长期处于专科学历教育层次,随着国家对公安工作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新建了一批本科公安院校,这些本科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中由于缺少实践经验积累,仍然沿用专科院校的课程模式。[3]公安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是公安教育中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这项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的现状

(一)现状综述

包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在内的25所国内公安类院校中,公安本科教育开展时间最长的已有二十余年,最短的2004年才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公安专业人才。现有的公安专业课程体系大体上按照公共基础课、公安专业基础课、公安专业课(包括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四个部分设立相关的课程群,其中基础性课程(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占必修课总课时的70%左右,专业课占必修课的30%左右。在选修课的门数和课时数的设置上也各不相同。通过网络搜索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公安类院校承担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具体课程开设情况。在搜索到的包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在内的25所国内公安类院校中,承担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并带有“基础”二字的系部名称共有13个,其承担的基础课程可分为3大类,大约包含110门课程。个别院校的“基础”系部还设有法律文秘、应用英语等专业。“基础”类系部承担的教学课程共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就业应试考试课3大类,约包括公安基础、大学文理科基础、公务员考试与招警考试培训、综合素质教育、人文社科、思想政治教育等6个分类。

(二)主要表现问题

(1)文化基础课开设不足,缺乏有利于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内容,使专业教学缺乏宽厚的自然、人文科学知识底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专业口径狭窄,目前基本上是按对口公安业务部门设置专业,导致学生公安业务知识面太窄,工作适应能力差。

(3)课程划分过细,各课程内容相互独立封闭,影响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另外,必修课多选修课少,选修课又大多为专业课的延伸和补充,缺乏强化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的基础课程,有的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不利于学生知识面拓宽和能力的培养。

(4)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偏文轻理,课程设置造成文理科比例严重失调。原因主要在于院校对公共基础课程在公安高等教育中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

(5)通识选修课程设置单一,作为对公共基础课程的一种灵活补充的综合选修课,旨在体现学科的交叉与文理渗透,体现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改善知识结构,体现学科领域的理论

深度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体现提高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素质和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而新建本科公安院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课程数量少,涉及的领域窄,特别是有的公选课程内容与公共基础课程有交叉,影响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二、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建构的内容

公安院校相关本科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共应约在80门左右,约3100~3200余学时。其中必修课约48门左右,2500余学时;选修课约35门左右,600~700余学时。基础性课程合计共60余门,2300~2500余学时,占总数的74%左右;专业性课程合计共约20余门600~800余学时,占总数的26%左右。

(一)公共基础课程群(含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

这一部分的课程以本科教育和公安学科必需的基础知识为主,采用并联的逻辑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格品质、知识层次和社会技能。为学好相关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思想。在适应时展要求的同时,把本科教育作为高级人才起步平台,使学生具备自我终身教育、自我发展、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基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构筑学生的基础知识平台:一是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二是掌握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三是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四是警察体能和基本技能训练。公共选修课是为了充实和拓展学生的社会知识与人文知识,加强课程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结合而开设,是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要补充。

(二)专业基础课程群(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选修课)

这一部分课程以公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警察基本技能为主,在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上,采用并联、递进的逻辑形式,重点培养公安专业学生的政策法律水平、公安业务能力和基本警察技能。为学好专业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课程设置中要以培养学生掌握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会归纳、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和工作方法。使学生掌握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知公安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执法能力与水平。同时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掌握射击、擒拿格斗、驾驶、泅渡、查缉等警体技能,能够适应公安实战的需要。专业基础选修课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学生所学专业的政策法律水平,实现课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是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要补充。

三、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一)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的改革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主渠道,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要从我国公安本科院校的教育方针和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德育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2.科学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符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学内容优化要科学、教学内容和课程的编排要科学。公安本科院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要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性原则全面优化。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文化的进步速度、新学科的成长速度会越来越快,学科间的交叉也越来越多,这就对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知识更新、专业的拓宽与深化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还有,今后的人才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公安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否有强大的竞争力也有赖于他们是否能适应未来的社会。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正确处理好继承与超前的关系,使课程体系更趋于科学化。

3.适应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要做到三个适应,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我国许多高校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不少有力措施。

4.个性培养原则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要注意多样化、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基础、素质、爱好、要求等是不尽相同的,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兼顾到各个方面,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宜的原则。首先,课程要多样性,学校应开设大量课程,供学生选择,除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它课程。其次,课程要层次性,即对某学科开设的同一门课程,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基本内容相同的前提下,深度不同、容量不同、特点不同,学时和学分不同,以供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选择。最后,课程模块性,就是将同一门课程分成若干知识模块,构成不同特点的知识结构,供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选修。

5.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并塑造人,要求我们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增强学校教育针对性的使命感。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组织、管理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具体为加大公务员考试内容与教学的融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培养模式。

(二)公安本科院校基础类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基础类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和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是否科学合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四加强一提高”、处理好“三种关系”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四加强一提高”具体而言是指:第一,加强“两课”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是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培养更高政治素质和更高思想素质的公安人才的需要;第二,加强法律课教学,增加法律课开课门类和授课课时,注重法律课程内容间的纵横联系、综合利用及与公安业务课程内容的结合,增强适用性,强化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为今后严格执法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加强主要公安业务课教学,各专业一律新开设非本专业的其他主要公安业务课,以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公安通才;第四,加强警事技能课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搏击本领,适应公安实战需要;第五,全面提高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需要的人才质量。为做到“四加强一提高”,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在满足国家学历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必须突出公安职业教育的特点,处理好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二是在体现课程体系专业性的同时,必须注重公安通才的培养,处理好“专才”与“通才”的关系;三是在基础理论够用的情况下,必须着重专业技能和警体技能的训练,处理好理论知识传授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3]新建本科公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胡远青。理论导报,2011(12):55-56.

[4]公安院校课程改革探析[J].刘杰。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20-122.

[5]我国高等公安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许立鹏。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安全教育知识 篇4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识读本》的书。我翻开目录,一眼就看见“上下楼梯要注意哪些安全”这一栏目,我很感兴趣,看了页码,就翻到那页看。从书中,我知道了上下楼梯不能勾肩搭背,不能突然停下,这样后面的人就会向前扑来;不能拥挤,这样会发生踩踏事件的。我一口气读完,才发现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我们学校确实有不少同学上下楼梯时都不注意安全。

是呀,上下楼梯的确不能拥挤呀!2007年春学期,我读一年级时,一年级的教室很近厕所,从窗外一望,就能看见厕所。学校上法制教育课那天,老师让我们去上厕所,所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去上厕所。我和几个同学留在教室里。我透过窗子一看,往厕所的楼梯上人山人海。突然,我听见一个男同学的哭泣声,好像是被撞倒后被别人踩伤。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后面几个同学受了一点轻伤。所以上下楼梯千万不能拥挤,否则还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除了上下楼梯不能拥挤外,也不能溜扶手下楼,后果也很严重的。一次,我要下楼洗手。下楼时,我看见前面有个五六年级的大哥哥。他看见当时没有老师,于是,他一提脚,就跨上扶手直往下溜。他在前面溜,我在后面追,快到一楼时,他一不小心就翻下去了。霎时,他的头流血了。我忙去找校医,给他看看伤势如何?老师打电话叫家长来。幸好只伤到一点皮。真是的,如果他好好走,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了!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安全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或者其它地方,都应该遵守安全小常识。读了《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识读本》,我才知道,我们祖国的许多花朵,正是因为不注意这些小常识,才失去了生命的。同学们,人生要想幸福,就先要保证自身安全,安全了才能够真正的幸福了。

安全第一课安全教育 篇5

大家过年好!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老师发现新年里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小学生应该记住的安全知识。我们芹池中心学校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充分吸取知识的营养,长知识,长才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为创造美好的未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拼搏奋斗。在这里我想问问同学们,这一切的前提是什么?大家大声的告诉老师,是什么?对,是安全。

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在xx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在xx年4月份频繁发生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伤害事件后,教育部长讲了一句话,那就是“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校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时刻高度重视。安全不保,生命不保,何谈学习,何谈成才,何谈价值,何谈幸福。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涉及到大家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如食物中毒、体育运动、网络交友、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打架斗殴、溺(ni)水、毒品等等,这些都时刻在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以上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少年学生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做好安全工作,是我们每名师生的责任。下面我就针对同学们在校园的实际活动特点,重点讲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做好课间活动的安全。

楼梯口是我们的重点安全防范部位,不少学校都发生过楼梯拥挤造成的安全事故。在课间休息时,教室里、走廊上、楼梯间到处都是走动或者站着的同学,如果追赶打闹,一是可能由于跑的速度过快而使自己扭伤手、脚、腰或跌得头破血流;二是可能撞倒其他同学,造成意外事故,或引起同学间的矛盾纠纷。

二、做好劳动活动时的安全。

学校或班级都要组织一些公益劳动和打扫卫生的劳动,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劳动中,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危险,同学们要注意了解劳动场地的特点,做好安全防范;注意劳逸结合,累了就休息一会再劳动;不要在高空和有危险的地方劳动;不要在劳动时间打闹嬉戏。

三、注意交通安全。

马路不是游戏场所,不能在道路上玩耍;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互相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当一名维护交通安全的“宣传员”;过马路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靠右行;公休和放假时要按时回家,不在外逗留,不乘坐超载车和无牌无证车辆,过马路时要先观察两边车辆情况,主动避让机动车辆,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我们要学会拒绝乘坐三无车辆。也要回家告诉自己的家长,不要把车辆开到校园里面来。

四、饮食安全。

不购买“三无”食品,不随便在外就餐,防止食物中毒;不在校门外和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和过期食品,造成食物中毒。注意不喝生水,不要暴饮暴食。同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校外不能随意的相信别人,碰到有人问路时我们只能指路不能带路,不能和不熟悉的人一起玩,遇到坏人时应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五、消防安全。

近年来,学校着火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我们有很多同学住校的情况下,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消防知识,重点要注意用电安全,不私拉乱拉电线,不随意充电,发现电器损坏后不要擅自修理,应向老师和学校报告,请专人修理,防止触电发生危险。在离开教室或宿舍时要关闭所有电源,不在宿舍内点蜡烛看书,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火柴、打火机、鞭炮等,以免发生火灾。(举例xx年11月14日上午7点,上海商学院一女生宿舍楼因违规使用电水壶,引发大火,造成4名学生死亡。起因为充电着火事件)。我校寄宿生中也存在有违章使用电器的现象,请大家警醒!汲取这些血泪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