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基础知识【经典4篇】》
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楹联基础知识【经典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楹联的发展历史 篇1
楹联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早在秦汉以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就有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而春联的出现是在桃符的基础上慢慢演变发展起来的。
现今我们在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时,随处可见古刹、佛堂庙宇、博物馆、大学、古村落门楼、茶舍等处的佳联妙对。
2005年,国务院将楹联这一习俗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的基本概念 篇2
楹联又称为楹联,是一种源远流长,雅俗共赏的应用文体。它要求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楹联的分类 篇3
1、从字数上分类
短联:字数较少,一般不需要在文中断句的楹联,如“山有色,水无声”、“夏雨、春风”。
中等联:一般字数在十字至二十五字间,如“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气回春”、“夜半星移惊起一林宿鸟,春深雷动震醒九渊潜龙”。
长联:一般是指全联超过四十字的楹联。
2、按内容分类,叙事联、状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
3、按联语出处分类: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
4、按写作方法分类:正对、反对、串对。
5、按应用范围分类:门联、装饰联、交际联。
楹联的规则特点 篇4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就是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每句之内词与词之间,平仄尽量交替。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也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另外,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应尽量相反。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另外,写楹联相关的横批,可称为楹联的题目,即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