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国餐桌礼仪常识【8篇】正文

《中国餐桌礼仪常识【8篇】》

时间:

关于餐桌礼仪 篇1

一、接待客人要热情

说到热情,也许有人会讲,这是老生常谈,一些秘书工作的教科书上早已写明:接待客人要热情,要做到起立迎接,笑脸相待,问声您好,送上茶水,亲切交谈,圆满答复。不错,这些程序是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完全可行,非常必要的。而且,这些每个人都会做,每个人都做了,但是,这些固定的程序,很容易使我们接待时不假思索地,机械地为完成这些程序做一系列动作。(如大的酒店宾馆的礼仪服务员,那种欢迎光临,请慢走等礼仪是必要的,也是很机械的)。我认为,作为一名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接待的人员除了上述的接待程序,接待礼仪外,还必须用一颗诚挚的心,很热情,很和谐地接待客人。要把这些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程序与接待工作人员的素质、效率、文明礼仪、服务技巧结合,很自然地完成。使来访者丝毫不感到做作,不感到有接待程序在,使客人感到家庭的温暖,有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客人风尘仆仆可先洗脸)。(第一印象)

二、接待客人要周到

做好接待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精心安排,为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务。所谓精心安排,就是要事先制订出详细的接待计划,而服务周到则是以满腔的热忱,高效的工作将接待计划付诸实施。

1、在制订接待计划时,要做到情况清楚。

首先要了解客人来访的目的和要求,如学习、座谈的内容,参观、拜访的具体地点和人物。

二是要掌握来访客人的基本情况。(如来访的人数、职务、性别、年龄、民族、逗留的时间以及来访的客人与本部门的人员有无联系。对于这些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底,这是制订好接待计划的基础)。

2、在制订接待计划时,要做到精心安排。

一是要安排好迎送人员。要按照对等的原则进行,可根据对方主要领导的职务及来访的人数,安排本单位1-2位对等或略高于对方级别的领导同志及具体负责此项接待工作的同志迎送,也可由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办公室负责人作为全权代表参加迎送。

二是要安排好迎送车辆,要考虑到来访客人的职务,人数及所携物品的情况,适当安排车辆,要注意留有余地。

三是要安排好学习,参观的活动。这是接待计划的主要部份。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习座谈活动。二是参观、考察活动。

关于学习座谈活动的安排,可从以下因素考虑:

a、确定座谈会的次数,主要内容,如需准备材料,要事先通知有关部门准备好。

b、根据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及对方参加的人员,确定本单位参加人员,并事先协调好。

c、安排出每次座谈会的确切时间,并根据参加的人数,确定每次座谈会的地点。

关于参观、考察活动,可从五个方面考虑:

a、确定参观、考察点和陪同人员,并要事先予以协调好。

b、参观、考察一般安排为:介绍情况、简要座谈、实地参观、考察。

c、参观、考察活动的安排要紧凑,要有详细日程,对重要的参观考察活动或点上的情况不了解时,均要事先去一次,即常说的“踩点”,以便安排的参观考察日程准确,可行。

四是要做好食宿安排。食宿安排不仅仅是为客人提供生活条件和服务保障的活动,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是来宾了解、认识接待地的文化历史和地方特色的重要途径,是接待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

住宿的安排。接待宾馆招待所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利公务、方便公务活动。包括宾馆环境的选择。

②符合和体现接待标准。③宾馆的设施、设备和服务要安全、卫生、舒适,可信赖的公务接待氛围。④宾馆的形象和品牌是当地物资、政治、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餐饮的安排。餐饮安排,尤其是宴席安排,既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宴请的标准,又要保证饮食卫生、营养,并且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如游南洞庭时在撂刀口可安排鱼席系列,野菜绿色饮食系列等)满足来宾通过“吃”了解当地的经济、风俗、饮食文化特色,让客人感到接待的特与新。在餐饮的安排上要立足于本土资源,“土”出精品,出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三、接待客人要严谨。

关于严谨,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政策性。对一些政策性较强或敏感问题,不要冒然答复,更不要依据自己的想法,看法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对这些问题,要严格按政策办事,按规定的统一口径答复。对一些不成熟或有不同看法的经验,试点单位要将情况如实告诉对方,不要只谈一面之词。

二是保密性。要树立严格的保密观念,对一些需要保密的问题,要做到守口如瓶,如客人提及这方面的问题,要婉言回绝。

关于餐桌礼仪 篇2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顺序是:①前菜和汤②鱼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酪⑥甜点和咖啡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欢迎只点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餐桌礼仪知识 篇3

【招待客人时】

1、盛饭时忌勺子向外翻

关于这个忌讳,旧时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牢房内给犯人盛饭的时候才会勺子外翻;另一种说法则是从风水角度思考的,说是盛饭时勺子向外翻会造成财源外流。

2、主人忌提前离席

宴客席间,主人就应始终陪坐,忌提前离席,以免客人吃的不安心。

3、忌席未散就收空碗碟和抹桌扫地

客人还在吃饭时,忌将空碗碟收走;席未散的话,也不能在客人就餐的时候就开始抹桌扫地,民俗以为这是“赶客”的举动。

4、宴客时忌将茶壶、酒壶的壶口向人

将茶壶、酒壶的壶口朝向客人,一来容易发生危险,二来这样做十分没有礼貌。而从风水角度说,不论是茶壶还是酒壶,里面所盛的都属于“水”,而“水”则代表了“财”。

5、忌第一顿饭给客人吃饺子

俗话有“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之说,所以在一些地区,有客人来时第一顿饭忌吃饺子的说法。

餐桌礼仪常识 篇4

竹叶青酒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山西酒行每年要举行一次酒会。逢酒会这天,大小酒坊的老板都把自己作坊里当年酿造的新酒抬一坛到会上,由酒会会长主持,让众人品尝,排列出名次来。当时有家酒坊,虽说是祖传几代的老作坊,可年年酿出的酒总不见有多少起色,每逢酒会评比,总是名落孙山。

这一年,又要开酒会了,老板只好吩咐两个小伙计备好一坛新酒抬去应景。老板自己先走一步,让伙计们随后就来。这两个送酒的伙计早就摸透了老板的心思,知道自家酒不好,不愿早送到会上露丑现眼,所以,直磨蹭到日起三竿,才抬上酒坛子出门上路。

这天天气特别热,头顶上的太阳象一团火,两个伙计抬着一坛酒,走着,走着,那汗水就从头发梢淌到脚趾尖了。伙计俩走得又热又渴,赶到正晌,恰巧来到一片竹林子边,一商量,决定先把担子放在竹林里凉快凉快,找个人家喝口水再说。两人放好酒坛子,前坡转,后坡找,唉!这前不靠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别说找个人家,就是找条小河沟喝口水也难呀!

伙计俩回到竹林里,四只眼睛都落在酒坛子上,找不到水,就喝口酒吧!可是一掀开坛盖,又犯愁了:满满一坛子酒,没勺没瓢,捧不起,放不下,咋喝法呀?嘿!有了!小伙计眼睛一亮,顺手从一株成竹上扯了两片大竹叶,说:咱俩捻个竹叶杯吧!说着,把竹叶捻成了两个小酒杯,就你一杯、我一盅地喝起来了。

做酒人喝酒,那可真象喝水。这伙计俩不知不觉就喝去了小半坛。喝完酒,汗消了,嗓子眼也不冒烟了,可望望坛里的酒,这伙计俩傻眼了:只剩下半坛儿酒,怎么去交差呢?还是年长的伙计有心机:我说兄弟,咱哥俩还是抬着赶路吧,反正咱家酒不好,等走到有水的地方,渗上点水,你不言,我不语,混过去就是了。

小伙计一听也是理,便和年长的伙计抬起坛子就走。走不多远,只见一丛翠绿翠绿的大青竹,竹丛旁边有几块大石头,石头缝里渗出一滴一滴的清水,滴滴落在石根底下一个巴掌大小的水湾湾里。这伙计俩象遇到救命泉一样,赶紧把酒坛子放下,又摘了两片竹叶捻成杯,蹲在小水湾边,你一下,我一下,往坛子里加水。说也奇怪,别看这小水湾湾只有巴掌大,可是不管他俩怎么舀,湾里的水总不见少,不一会,就把坛子灌满了,他们又趁便喝了几口,觉得这泉水又凉又甜。两个人看看时候不早了,急忙抬起酒坛子上路。

再说在酒会上,酒会会长和各家酒坊老板传杯换盏,品尝一家一家的新酒。眼看快要品尝完了,只见这伙计俩满头大汗地抬着坛子走进会场,老板亲自揭开坛盖,舀了一碗酒,恭恭敬敬地捧到酒会会长面前。

酒会会长端起碗,看着老板笑了笑说:好戏压轴,好酒封顶,今天酒会最后得尝尝贵老板的这碗酒了,想必是独占鳌头喽!说完哈哈一阵大笑,满座的酒老板也随着嘻笑了一番。

老板明知大家在打趣他,也只得红着脸说:惭愧,惭愧,水酒村醪,还望诸位赏光指教。酒会会长又哈哈一笑:哎,哪里,哪里,我先领教了。边说边把酒碗凑到嘴边,轻轻喝了一口。

晤?酒会会长吧嗒吧塔嘴,看了看酒老板,又瞅了瞅碗里的酒,半晌才对众家酒坊老板说;来来来,大家都尝尝!这碗酒在众老板手中传来传去,只见这个尝了一口伸伸舌头,那个尝了一口瞪瞪眼睛,谁也没敢吱声。伙计俩看了,怕露馅,吓得直往后面退。老板看着这个场面,不知出了什么事,心里发毛,身子哆嗦起来,赶紧朝坛里一瞧,这才发觉酒色绿晶晶,青澄澄,还有一股说不出的浓味儿直冲鼻子眼哩!他战战兢兢地舀了半碗,自己尝了一口。不由得呆住了:呵!这是我家的酒吗?

老板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只见酒会会长站起身,朝会场里巡视了一眼,问道:诸位,这碗酒如何呀?好酒,好酒!会场象开锅水一样沸腾起来。酒会会长笑吟吟地离席来到老板面前,说:恭禧,恭禧啦!老兄一鸣惊人,酿出这般琼浆玉液,该当众传传匠艺罗! 老板如在梦中,只得说:不敢,不敢,初试小技,偶得新酿,且容来岁会上见教吧!好!祝老兄明年更上一层楼!酒会会长一高兴,转身吩咐道:来呀,开宴畅饮,同贺今岁佳品!说着,把老板让到上座。一时间,席上山珍海味,大家举杯碰盏,把这坛酒喝了个底朝天。不用细说,这年酒会上,这伙计俩送去的酒,名列第一!

在回酒坊的路上,伙计俩一高兴,便把酒坛里加泉水的事,一五一十地全对老板说了。老板听完,拿出二十吊铜钱,对他们说:这件事你们再也别对人乱说啦。来,天热送酒,一路辛苦,这几吊钱你们拿去买茶喝吧!伙计俩因祸得福,自然喜出望外。

第二天,老板又叫他们引路,亲自去看过他们歇脚的那片竹林子,又亲口尝了尝那湾泉水,知道酿出这样的好酒,与这又清又甜的泉水是分不开的。于是,他就买下了那块地皮,将酒坊迁去,在那小水湾上打了一眼井,又从酿造技艺上努力改进,终于酿出了别有色味、名驰中外的好酒,取名叫竹叶青酒。

餐桌礼仪知识 篇5

餐桌礼仪有哪些

中国餐桌礼仪如果要追溯的话可以上至到周代。据文献记载,在我国周代开始,饮食礼仪已经形成一套很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过曾担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而推崇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其大国风范、礼仪之邦的重要方面,因此中国餐桌礼仪可谓是源远流长。

现代中国餐桌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融合了西方的礼仪,得到了一些改善,我们今天重点谈谈中国自己的餐桌礼仪。

1、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应该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声响,随意走动。如果有需要应该先跟主人打招呼。

2、进餐的礼仪。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夹一点,如果菜离自己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特别是喝汤的时候。甚至在咀嚼食物的时候也不宜发出过分的声响。

3、如果要给客人或者长辈夹菜,最好用公筷,或者把菜移到离他们近点的地方。按照我们中国餐桌礼仪,如果同桌有领导,长辈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蔡就该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4、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节气氛,不要光顾着吃饭,更不要狼吞虎咽和贪杯。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有必要,请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5、吃饭前要明白这次进餐的主要任务,最好明确是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者就是单纯的吃饭为主。在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掌握正规餐饮知识是宴饮礼仪的重要部分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暂时迎客于门外。来宾届时,互致问候,引进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必定的考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终才是主人。宴饮完毕,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告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中国大多数地区保存完好,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表现。

现代较为盛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持续传统与参阅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开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规律,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置,斟酒上菜由来宾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行过满。

上菜次序仍然坚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座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只能够使整个宴饮过程谐和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表现和交流。因而,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满意周全,使主客两边的涵养得到全部展现。

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矩的知识便显得格外重要了,不管你是主人,抑或仅仅一位客人,都有必要掌握一些规矩。客人大约等待主人约请才可坐下。主人有必要注意不行叫客人坐在接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有必要比及所有人到齐才能够开始任何方式的进餐活动即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我们就位,主人家便能够做开场白了。进餐时间,主人有必要承当一个自动活跃的人物敦促客人纵情吃喝是合理的。

在中餐里,干杯前,能够标志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时候,大概让自个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表明你对对方的敬重。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也能够表明和对方碰杯。当你离对方比较远时,彻底能够用这种方法代庖。若是主人亲身敬酒干杯后,需求回敬主人,和他再干一杯。

通常情况下,敬酒应以年纪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先后次序,一定要充沛考虑好敬酒的次序,清楚主次。即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心他人对他的称谓,防止出现为难或伤感情。既使你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顺。但若是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也要先给尊长者敬酒,否则会使我们很难为情。

若是由于生活习惯或健康等缘由不适合喝酒,也能够托付亲朋、部下、后辈代喝或许以饮料、茶水替代。作为敬酒人,应充沛谅解对方,在对方请人代酒或用饮料替代时,不要非让对方喝酒不行,也不该好奇地打破砂锅问到底。要知道,他人没自动说明缘由就表明对方以为这是他的隐私。

在西餐里,祝酒干杯只用香槟酒,而且不能跳过身边的人而和其他人祝酒干杯。

餐桌礼仪常识 篇6

(一)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餐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

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 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

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

中国的餐桌礼仪 篇7

家族的饭菜主要有:

1、家宴——指家族自己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

2、宾宴——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

3、便宴——便宴是家常便饭。

饭桌文化:礼、孝、德、让、教

1、“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因此,就形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择、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开宴前主人要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宾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

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执,主人要将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己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在。

宾宴一般也是不让孩子参加的。记得小时候家宴时,要求孩子们要做到懂规矩、尊敬人、讲礼貌、有教养,有三个不准:吃饭时不准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准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准吧唧嘴和出虚恭。二祖母说吃饭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让人作呕,吃饭时出虚恭令人难以忍受。并让吃噎着连续打嗝的孩子主动下桌,不准拖拉椅凳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不准出声的要求;二是不准“下嘴”,长辈不动筷子孩子们是不能先夹菜的,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准掉饭粒,揭馒头皮和剩饭要将饭碗扒拉干净。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三是绝对不准孩子喝酒。当年两个祖母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乐乐,在饭桌上玩些游戏,输了要出节目,吃完饭还要让孩子们比比谁的饭碗和桌面最干净,席间温馨的气氛十分浓厚。

2、“孝”家宴时讲究要尊重长辈,要尽孝道。

小时候入席时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瘫痪,不能参加但要给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发话“都来坐”时,大家才按排行顺序入座,年纪小的孩子们要另桌而食。几位大妈和我母亲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后给布菜、斟酒、倒茶、递毛巾。

两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给几个儿媳妇点她们最喜欢吃的菜,以犒劳她们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称犒劳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严。在饭桌上大家要观察两位老太太的情绪。情绪不好时,必须按规矩办事,敬酒、说个奉承话都不能少,用词要有长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谨慎。情绪好时,二老也谈笑风生,拉拉家常夸夸对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时会发话:“大伙儿在一块就是图个乐,还那么规矩干什么?”这时大伙才会放松,气氛和谐愉快,大人们还要领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给老人问好。姐姐会讨老人的欢心,从兜里掏出几粒花生豆或糖块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兴得合不拢嘴,对外孙女赞不绝口。二祖母更随便一些,会到孩子们桌前逗逗孩子,还让孩子夹点菜喂到自己口中,孩子们也特别高兴。大家就是在活跃融洽的气氛中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种“孝”不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尊,也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因此,晚辈就更加敬重长辈更加孝顺老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铸就了真诚的孝道。

3、“德”是一种品行,在家族的饮馔中有“让、度、俭”的要求。

4、“让”是要求大家相互谦让,不要好吃的抢着吃,要先让别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气,要做到让为先;“度”要求喝酒吃饭要有度,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劝酒无度,置人于醉;“俭”是要节俭,不能浪费,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粮食,两位祖母经常嘱咐设宴不要铺张奢侈。宴席结束后,都要将没动过筷子和未曾上过桌的菜带回家。

5、“教”是饮馔方面的家庭教育。通过口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继承了家族中的老规矩和礼俗,在与家庭教师共同用餐时,祖母总是要求几位教师给孩子“训话”,并根据社会时尚向孩子们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现象就去指点一下,让孩子们知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寓教于吃中。

正是因为中国的饭桌礼仪严谨,让孩子形成了礼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为、教重继承的饭桌文化。

关于餐桌礼仪 篇8

印度餐桌礼仪:

1、就餐也要拿捏时间

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第一餐是在上午接近中午的时候,第二餐基本在晚上9点以后。但是习惯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开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开胃菜、汤、主菜和甜点,根据个人食量点菜,也可以不要开胃菜。

如果和印度人同桌吃开胃菜,吃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尽量保持和对方相同的速度把菜吃完。甜点和茶一定要等到饭后再端上餐桌,否则也是对客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2、印度人实行分餐,所以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菜。

3、手抓饭忌讳

印度人用手也是有忌讳的,那就是他们只用右手抓食物,而左手绝对不得用来触碰食物。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专门用来处理不洁之物的,因此吃饭时,他们的左小臂一般沿桌边贴放,手垂放于桌面以下,或是干脆把左手藏在隐蔽的地方。

4、用餐结束清洗右手

服务员会给客人用小碗端来洗手水,水里漂着用于清洁的柠檬片和用于装饰的花瓣,当然,只能清洗右手。

印度用餐礼仪:

印度人习惯用手直接抓取食物,如果你不能接受也没关系,一般的餐厅都会配备刀叉。要注意吃东西不能使用左手,一定要使用右手,因为当地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

如果前往当地人家里做客,吃东西需提前告知主人,最好不要在盘子里剩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