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最新11篇】正文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最新11篇】》

时间:

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中高二测试范围 篇1

要求:

1、暑假作文原题占比20%,其他以高一学过的内容为主,也可选择一小部分开学要学的新内容。

2、难易度适中,命题贴近教材、贴近高考。

3、试题结构模式,贴近高考模式

高二历史必修三必备知识点 篇2

一、四大发明

1、古代的四大发明

(1)造纸术

A成就

①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②至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进步明显,纸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B影响

书写材料的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

A成就

①隋唐时期中国即盛行雕版印刷。

②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到北宋年间,雕版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影响

极大推进了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后来传播到东亚、西亚、欧洲等地,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

A发明历程

①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②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③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古代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火药。

④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⑤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B影响

火药传至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4)指南针

A发明历程

①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磁性指南的特征,发明了司南。

②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

③至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

B影响

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概况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火药应用于军事始于唐末,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大发明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逐渐走向世界,极大地促进这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

3、对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__;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书的成本降低);

(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时代;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火药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经济、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奠定了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1)成书年代:东汉

(2)特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4)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

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

古代的天文学是在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

2、成就

(1)设置天象观测机构

据说,尧设有火正、羲和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后世不少朝代也都设有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

(2)天文观测记录(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

①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星表)

(3)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

(1)历法发达的原因

古代农业与历法制订和农学研究密切相关,历来备受重视。

(2)成就:

夏朝:《夏小正》

商朝:“殷历”

秦汉以后:越来越精确

元朝:郭守敬编订《授时历》,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2、农书

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中医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中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它总结了前人医疗实践经验,提出经络学说。

(2)《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沦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2、中药:《本草纲目》

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自《内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名家无不将经络学视为医途之瑰宝,针灸学与经络学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

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特点:不吃药,只在人体一定部位用针刺或火灼。前者称“针法”,后者称“灸法”,统称为“针灸疗法”。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 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点 篇4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篇5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中央政府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__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点 篇6

先秦散文与汉赋

1、先秦散文

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

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2、汉赋

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7

※儒家思想小结

一、儒家思想演变小结:

1、形成-先秦。孔子创立儒学,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大宗。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辩证法);法家: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独尊-汉代。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形成了新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3、发展。宋明理学。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4、继续与变异-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识;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现代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三、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篇8

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A)

(1)汉字:

A.汉字的演变:

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虽不能认读,但与成熟文字有渊源关系。

甲骨文:公元前3000年的商代出现了可喜俄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早的成熟汉字。

金文:商周时出现在青铜器上。西周史官整理为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大篆)

统一文字: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隶书得到推广,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B.书法艺术的发展: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王羲 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小字)

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隋唐时期出现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擅长草书:张旭、怀素;擅长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宋代四大家,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2)绘画:

绘画艺术的源头:新石器时代,地上、岩石上和陶器上出现的几何图案。

帛画: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汉代出现了许多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文人画出现: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其中的画家是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等。顾恺之不仅在人物绘画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他的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吴道子是盛唐时期画风的代表人物。《送子天王图》

文人山水画兴起: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起初,山水� 与此同时,伴随着商业兴盛和城市的发展,还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的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木刻版画出现:明清时期,由于时代变化、社会动荡,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同时,木刻版� 此外还出现了年画、剪纸画和布贴画等。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点 篇9

笔墨丹青中国画

1、远古的绘画艺术:彩陶画、岩画、壁画和地画。其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的绘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代表作有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彩绘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夫妇宴饮图》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5、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糅合外来美术风格;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 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等。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10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旧三民主义

(1)基本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革命,用暴力手段_政府;(核心)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通过政治革命,_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地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

(2)历史作用:指导了辛亥革命的进行,_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2、新三民主义

(1)“新”的表现(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明确提出反帝目标;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等。

(2)历史作用: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的论著及思想主张

(1)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论著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著有:《新民主主义论》

(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论著有:《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利于民主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取得了独立,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最新11篇】

1、内容:

方法一:按重大活动的顺序来掌握,它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十二大的内容、南方谈话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判断实践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方法二: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问题来掌握。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判断实践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

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最新11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易错知识点 篇11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汉代。

2、韩非子主张的“法治”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韩非子维护的是君主最高权威,其实质是严刑峻法下的“人治”。

3、“罢黜百家”不是“禁绝百家”,而是“抑黜百家”,其目的在于确立儒学在官方的正统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不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

4、汉朝的统治思想并非一直是儒家思想,汉初统治思想为道家思想,推行“无为而治”。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学是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形成的新儒学,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

6、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儒学为主,同时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理学也是一种新儒学,它以儒学为主,同时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一些思想。

7、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但他们仍是传统儒学的继承者,他们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8、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但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9、中国戏曲艺术成熟的�

10、纸是西汉时期发明的,而东汉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等作原料,改进了造纸术。

11、宋代毕升最早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而不是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已有雕版印刷术。

12、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此时的中国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迅速发展,此时的西方科技属于近代科技。

13、近代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艺术,它的形成和发展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14、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只是开学习、研究西方之先河。

15、坚持“中体西用”思想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从地主阶级洋务派分化而来的,由学“器物”逐步上升到学“制度”阶段。

16、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I7.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18、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则打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两者形式不同,本质上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19、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而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20、毛泽东思想不等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正确的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理论范畴。

21、“两弹一星”是指***、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而不是指***、***和人造地球卫星。

22、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在关注人的问题上有相似之处,但他不属于智者学派。

23、文艺复兴在欧洲所起到的思想解放作用,仅仅局限于主流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而广大群众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加入到思想解放运动中来。

2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否定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并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25、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描写现实生活。现代主义文学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