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赏析【优秀14篇】正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赏析【优秀14篇】》

时间: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 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赏析: 1

第一首诗写的是坐船时所见。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这二十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运用拟人手法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的突出了一个“未”字,表明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水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诗中“忽”字用得十分轻巧,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 2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水枕”句:躺在船里看山,不觉得水波起落,只见山头忽上忽下。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

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裴回:即徘徊。

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芡(qiàn):大型水生植物。

青菰(gū):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游女:出游的女子。 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桡(ráo):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

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

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小隐:谓隐居山林。

创作背景 3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设计 4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鉴赏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赏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注释 5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扩展阅读:苏轼的主要作品 6

古文

《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

诗歌

《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词作

《少年游·去年相送》《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望江南·春未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江南腊尽》《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

注释 7

1、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5、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又如,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

6、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赏析 8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诗人行船所见雨景,将风雨的变幻写得十分生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边涌来一片黑云,好像被打翻了的墨汁,氤氲而开,半边天空瞬间都昏暗了起来。这片黑云,直向湖上奔来,正酝酿着一场大雨。果然,很快就下了倾盘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珠,雨珠纷纷落到船上,就像千万颗珍珠一样跳跃着,还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

诗人把一场忽然而来的骤雨,写得如此鲜明,富于情趣。用“翻墨”喻黑云,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来描绘雨的动态,有声有色,十分形象;“黑云翻墨”与“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势之急。说明这是一场过路的阵雨,一刹那来,瞬间而去。可不是吗,不一会就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景象了。

在这首诗中,诗人敏锐地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给人以十分美好的精神享受。

注释 9

1、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5、遮:遮盖,遮挡。

6、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7、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8、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9、忽:突然。

10、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课稿 10

3、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了解作者。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把字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巡回指导。

(2)学习生字“遮”

3、教师范读古诗。

4、齐读。

过渡:读书不仅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诗韵,这样读书叫做“有板有眼”。

5、出示停顿的诗指名学生读。

6、古人读诗是怎么读的呢?(摇头晃脑)谁来试读一下。

7、出示古诗,把古诗补充完整。(由易到难)

8、苏轼不仅是个诗人,他还是个画家呢!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画的画呢?(出示动画,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9、配乐读古诗,加深体验。

三、精读古诗。

1、理解重点的词。

(1)“翻墨” “遮” “白雨”“跳珠”是什么意思?

(2)“卷地风”“水如天”又是什么意思?

2、理解诗句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指名学生说说诗意。

(3)教师读诗意,学生配诗。

(4)出示诗意让学生填空。

(5)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诗意。

四、背诵古诗。

1、齐读古诗。

2、配乐背诵古诗。

过渡:这首诗它还是一首歌呢!你们想听吗?

3、教师演唱。

4、播放给学生听。

5、学生跟着唱。

作者简介: 11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 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原文 12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本诗是其第一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13

原文:

[1]黑云翻墨未遮山,[2]白雨跳珠乱入船。[3]卷地风来忽吹散,[4]望湖楼下水如天。[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拼音解读:【liù yuè èr shí qī rì wàng hú lóu zuì shū 】[1]hēi yún fān mò wèi zhē shān ,[2]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3]juà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 ,[4]wàng hú lóu xià shuǐ rú ti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诗词赏析: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拼音版与意思)

liù yuè èr shí qī rì wàng hú lóu zuì shū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sòng) sū shì

( 宋 ) 苏 轼

hēi yún fān mò wèi zhē shān,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juǎ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wàng hú lóu xià shuǐ rú tiān。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fàng shēng yú biē zhú rén lái,wú zhǔ hé huā dào chù kāi。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shuǐ zhěn néng lìng shān fǔ yǎng,fēng chuán jiě yǔ yuè péi huí。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wū líng bái qiàn bù lùn qián,luàn xì qīng gū guǒ lǜ pán。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hū yì cháng xīn huì líng guān,zhì liú jiāng hǎi dé jiā cān。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xiàn huā yóu nǚ mù lán ráo,xì yǔ xié fēng shī cuì qiào。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wú xiàn fāng zhōu shēng dù ruò,wú ér bù shí chǔ cí zhāo。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wèi chéng xiǎo yǐn liáo zhōng yǐn,kě dé zhǎng xián shèng zàn xián。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wǒ běn wú jiā gèng ān wǎng,gù xiāng wú cǐ hǎo hú shān。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意思: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能够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明白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那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那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注释:

1、六月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六月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2、游女:出游的女子。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桡(ráo):划船的桨,那里指小船。

3、吴儿:指吴地之人,那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4、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5、“水枕”句:躺在船里看山,不觉得水波起落,只见山头忽上忽下。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

6、小隐:谓隐居山林。

7、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

8、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9、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

10、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芡(qiàn):大型水生植物。

11、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12、青菰(gū):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13、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14、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裴回:即徘徊。

15、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16、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并且平静。

鉴赏一:

第一首诗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终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我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述,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终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我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活力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构成强烈的色彩比较,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第二首诗是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北宋时,杭州西湖由政府规定作为放生池。王注引张栻的话说:“天禧四年(指10),太子太保判杭州王钦若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这是相当于现代的禁捕禁猎区;所不一样的,只是从前有人卖鱼放生,还要弄个“祈福”的名堂罢了。西湖既是禁捕区,所以也是禁植区,私人不得占用湖地种植。诗的开头,就写出这个事实。那些被人放生、自由成长的鱼鳖之类,不但没有受到人的威胁,反而受到人的施与,游湖的人常常会把食饵投放水里,引那些小家伙围拢来吃。便是不去管它们,它们凭着条件反射,也会向人追赶过来。至于满湖的荷花,也没有谁去种植,自我凭着自然力量生长,东边一丛,西边一簇,自开自落,反而显示出一派野趣。

然而此诗的趣味却在后面两句。“水枕能令山俯仰”——山本来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句子,杜牧也有“古训屹如山”(《池州送孟迟》)的说法,苏轼却偏要说“山俯仰”。诗人认为,山是能俯仰的,理由就在“水枕”。所谓“水枕”,就是枕席放在水面上。准确地说,是放在船上。船一颠摆,躺在船上的人就看到山的一俯一仰。这本来并不出奇,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问题在于诗人把“神通”交给了“水枕”,如同这个“水枕”能有绝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颠来倒去。这样的构思,就显出了一种妙趣来。

“风船解与月裴回”——同样是写出一种在船上泛游的情趣。湖上刮起了风,小船随风飘荡。这也是常见的,不足为奇。人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月亮,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移动,就像在天空里徘徊。所以李白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这也不算新奇。不一样的地方是,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诗人想,如果是风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么力量让月亮在天上徘徊呢?还有,这两种徘徊,到底是相同呢还是不一样呢?他把“船”和“月”两种“徘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所以说,诗句写得饶有情趣。

第四首诗首句中的“游女”当是采莲女。因为从这一组五首诗看,苏轼应当始终都在望湖楼上,所以木兰桡上的该是“游女”。旁人不可能跳到水里给她们献花。倒是她们近水楼台,能够采了荷花献给别人。所以这第一句是写“游女”们献花给游客。水里采花的“游女”,应当就是采莲女了。天上下雨了,采莲女在湖中,首饰未免被打湿了。“无限芳洲生杜若”,屈原在《湘夫人》里有写过“搴汀洲兮杜若”,杜若代指各种香草。而“香草美人”是楚辞中最重要的意象,倒推可知,楚辞招在那里就是代指“香草”。“吴儿不识楚辞招”,是感慨采莲女不认识《楚辞》中的各种香草。杜甫《归梦》诗中有“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之句,“不用楚辞招”切合“有家难回”之意,与那里的“楚辞招”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鉴赏二: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构成强烈的色彩比较,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我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鉴赏三:

诗歌主旨:诗歌描述西湖骤雨骤晴的美丽多变之景,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所写之事:诗人在望湖楼饮酒赏景,目睹一场西湖骤雨。

所写之景:“黑云”句写云,把乌云比作翻墨,写出云层之厚,流动之快。而“未遮山”为夏天特有景色,暗示大雨时光不会很长,“未”字也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白雨”句写雨,“白”字写出夏天雨点的明亮。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写出雨点之大,又具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音之美,同时与上句“黑”构成比较,又进一步写出雨点之明亮,色彩鲜明。“乱”写出了雨点之急。“卷地”句写风,“卷地”写风由地面而起,表现风力之大。“忽”写大风之意外和突然,表现了天色变化之快。“望湖”句写水。“水如天”写出湖面的平静,明亮,开阔。

所表之情:诗歌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西湖骤雨骤晴迅疾变换之美景的喜爱之情。

写作特色:诗人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水静,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叙述明快,比喻生动,色彩分明,完整描述了西湖阵雨的全过程,为一首美妙的写景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