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_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通用3篇】》
全国模范道德人物能够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热心帮助有需要的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2022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_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通用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篇1
罗玮,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永隆实业有限公司职工。
她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利用康复期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广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志愿来到灾区全力救助受灾群众,用感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
2xx5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媒体上得知四川省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坏死急需换肝,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手术失败或者留下后遗症,都将威胁罗玮的健康和生命。而此时国内尚无一例无偿捐肝者,她甚至写下了遗书:“如果我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罗玮的决定起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父母和哥哥专门赶到成都硬把她带回了广元。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罗玮耐心说服他们,最终取得大家的支持,成功地为廖红霞捐出一叶肝脏。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她和廖红霞均恢复良好。
罗玮无偿捐肝的义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她康复期间,各界人士为她捐款10多万元。除治病和营养开销外还剩3万余元,她又通过募捐,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等困难。2xx7年以来,她又动员家人拿出自家的房屋补偿款8万余元,在广元市龙山镇大牟村、双河乡场分别建起了“罗玮留守学生之家”。她还向社会发出倡议,争取3年内让全市所有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一个温馨安乐的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罗玮一方面安顿好托管中心老人们的临时住所和生活,另一方面主动到广元市072医院当志愿者,奔赴青川重灾区救助群众,并陆续接收青川受灾老人和儿童3xx余人到托管中心临时安置。2xx8年5月,在抗震救灾中她光荣入党。20xx-20xx年,她帮助剑阁县的乡亲们引资数百万,利用闲置土地,带动村民们种植核桃3xx0亩,大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罗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创优争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xx年当选党的代表。
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 篇2
徐旭,男,中国共产党党员,汉族,1988年3月出生于辽宁海城,现为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20XX级市场营销2班学生。
先进事迹:
政治素质过硬 响应时代号召
徐旭同学,无论是作为一名公益倡导人,学生会干部,社团带头人,还是班级干部,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着为老师和同学服务!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素养,他经常到市慈善总会、共青团鞍山市委等相关部门学习文件精神并请教指导,时常与冯志国、柏剑、郑安宏这些道德模范们在一起交流学习。
在玉树大地震发生之后,他联系书画家,并组织上百名学生开展“情系玉树 奉献爱心”募捐活动。在市慈善总会和四隆集团协助下,共募得善款130余万元。徐旭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责任。
在郭明义精神的鼓舞下,徐旭联系到了郭明义的同事,得到了郭明义的事迹材料,带回学校号召学生们一起学习郭明义的事迹。20XX年3月5日,徐旭组织60多名同学参加了学雷锋活动。当同学们亲眼见到了郭明义,并在郭明义号召学习雷锋的倡议和鼓舞下,徐旭和所有的参与者都在志愿者的留言条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自幼喜欢文学的徐旭了解到院内的文学社和院报处于停办状态,于是他决定勇挑重担。通过徐旭近三个月在系里、院里早起晚归的忙碌、奔波和争取,终于把停办将近一年的文学社以崭新的形式奉献给全校同学,并重新焕发了光彩!20XX年,徐旭任文学社社长并组织策划了“真我风采杯”征文大赛及颁奖晚会、教师节祝福签名等系列活动,也与其他院校的院报及文学社等建立了友好联系。凡是有同学需要的地方,都有徐旭的身影,徐旭响应时代的号召,不断进取。
心中牵系校园 情系学子成长
大学生活里,忙碌已经成为徐旭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不会辜负学校、班级、同学对他的支持和信任,在院、系的一系列活动策划与组织上,他身先士卒,帮助老师、同学分担解愁,贡献着力量。平时热心帮助同学、关心集体、积极上进,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多次在院系征文、演讲大赛中获奖。先后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社团标兵、自律自强标兵、学雷锋标兵、优秀团员等。在学习上,他努力刻苦,曾两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三次获得国家助学金,并作为本系唯一一个“品学兼优学生”获得鞍山师范学院逸航教育基金。
20XX年,他在学校里启动了感恩教育之“公益讲堂”项目,定期邀请知名人士和公益名人来学院作报告和讲座,旨在让更多学生感受到爱与温暖,真正懂得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庭,激励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徐旭同学还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免费的帮院系学生提供兼职和勤工助学信息。多年来,他带领同学做过蓝精灵气模人、DM单派发、宏宝来促销、九阳豆浆机促销等多种兼职,并为乐购集团、辽宁恒昌实业集团、大商新玛特、九阳小家电等多家单位免费输送兼职人员上百余人次,一方面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缓解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
历练自强不息 怀揣梦想前行
20XX年,在徐旭即将高考的时候,父母煤气中毒相继去世。在母亲住院期间,他一边照理母亲、一边备战高考。进入大学,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当过洗车工,做过传菜员,跑过业务,填过报表,接触过保险、书画、古玩等众多行业,卖过豆浆机,弄过汽车节油器,做过团购,发过传单。苦难没有压倒他,反而历练了他。所有了解到他的家庭变故和生活状况的人,无不被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持之以恒的韧劲所感动、钦佩。
20XX年,在徐旭代表学校参选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之际,他和全国高校的精英们组建了“自强之星评选交流QQ群”,旨在互相鼓励、共勉和交流。这个群也曾被《中青报》评价为最火的非官方群。之后以“自强不息,梦想一家人”为口号,组建了涉猎全国大学生学生工作、社团工作、文学、艺术、公益、创业等领域的交流平台--“自强之家”(这个平台如家一样温馨,大家畅所欲言,互相鼓励与支持,增添了一份对校园、对生活的关注和理解。
徐旭同学在组建这平台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大家对他认可和支持,受到了很多自强学子们的精神鼓舞,激励着他怀揣着梦想,踏上征程。
志愿奉献青春 肩怀责任在身
家庭的变故让徐旭励志用一份爱心去奉献社会,回报社会,把爱传递,将爱放飞!
在多年的志愿服务生涯中,徐旭付出了时间、金钱以及体力,他将学习之余的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志愿服务。他先后参加了“迎奥运”、“敬老爱老,爱在夕阳”、“绿色环保”、“登山实践”、“关注孤残”等志愿者服务和其它义工服务活动,并组织、影响、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行列中,不懈余力地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因为父母故去,徐旭现在不能为为父母再做些什么了,但他把这一份孝心放在敬老院的那些老人身上。徐旭对敬老爱老,为老年人服务真是乐此不疲。他积极奔走各养老院,先后组织了百余人到养老院献爱心、送礼品、献节目、包饺子、交心畅谈。
20XX年,他创建了注册于鞍山师范学院,在团市委的指导下,以感恩教育为主体、兼职创业为依托、科研立项与志愿者服务为一体的志愿者组织--爱暖公益协会。爱暖公益协会作为志愿者组织多次活跃在各种爱心活动中。在他的影响下,很多人加入了这个光荣的志愿者组织,本着“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的服务精神,大家组织了多次的志愿者活动,将爱传递!爱暖公益协会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宣传,同时也被鞍山市慈善总会编制为义工服务大队师院第四服务队。
徐旭同学,执着、专研,用自己的辛劳与不懈努力为人生道路不断书写下崭新的篇章。他在历练中不断成长、进步,受到了学校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2017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篇3
黄久生,男,汉族,19xx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xx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xx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xx8年5�xx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xx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面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建议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通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