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着点【最新5篇】》
悠着点 篇1
悠着点!
——“三生教育”心得体会
玉溪市红塔区XX小学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在人的一生当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合作为主线,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节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是我作为三生教育教师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花季少男少女轻生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这向人们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他们为什么如此轻易的放弃生命呢?每个人的生命是否只属于他自己?该如何让孩子们感知生死,尊重生命。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我们的生命还连着太多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因此我们没有权利剥夺自己生存的权力。我们要活着,不仅仅为自己更为了我们身边每一位关心,爱护我们的人。生命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生命又是何其珍贵!有了生命,才有了竞争和拼搏;有了生命,才会有理想与希望;有了生命,才会有快乐与悲伤;有了生命,才会有对于生命的珍爱。
以前对生命这个词,总觉得没有太多的感触。让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以及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自2009年我校开设三生课后,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学习,让我也知道了我们要尊重我们的生命,珍爱我们的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说是无比的宝贵,同时我们也要主动、积极、健康的去发展我们的生命,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实现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生存、生活”乃层次渐高之一整体,生命是根本,芸芸众生,惟其拥有生命,才可谈、生存、生活,否则将会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笑话。
青少年——家庭的宠儿,其鲜活、灵动的生命感常带给其父母许多欣喜。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父母曾为自己的儿女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爱的赞歌,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次次发扬光大。
但是放眼当前,放眼玉溪城区,却有一种情况不能不令人担忧——飙摩托车成风。近年来,由于生活条件好,不少家庭已经买了小轿车,摩托车就更不用说了,原本也许只是人手一辆,而现在,加上更新换代留下的,很多家庭人手一辆还有余,于是十多岁的小伙子们就乐了——骑摩托上学,骑摩托溜街,骑摩托野游„„家长们大部分都是听之任之,束手无策,于是乎,悲剧就酿成了——摩托车伤人事故时有发生,轻则皮肤发青,重则命丧黄泉,尽管学校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此问题,可还是有人屡教不改,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现在为什么好多家长都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诚然,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头宝贝,父母吃尽苦头挣钱建房买车,主要目的就是为孩子多积累点财富,希望他以后日子能轻松点,再也不用去过以前那种缺衣少食的生活,可不知他们想到没有:一味注重物质条件的改善而缺乏对孩子心灵的关注,这是当今许多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主要原因。不知那些任凭自己的孩子骑摩托的家长想过没有:如果万一不幸因为摩托车伤害事故而使自己不得不失去儿子的话,那不知有多么可惜!原本为儿子盖的房子有什么意义?原本为儿子买的车有什么意义?„„一切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可就因为过早享用,过度享用,超速享用而永远不能再享用,那又是何等的遗憾!所以,千千万万的家长们,同学们,请你们在此问题上一定要慎重思考,小心行事,生命第一,安全第一!
我希望“三生教育”可以真正的走进我们的学生生活,同时也要普及到各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这样,让人人都明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生存的有机性,生活是要靠我们去创造的,这样才能使我们都能够去热爱我们的生命,学会生存,热爱并享受我们的生活。
悠着点,当心过劳 篇2
悠着点,当心过劳
经济观察网 汤梦娟/文
近期IT界不太平静,9天内3位精英去世,尤其是凤凰网前总编在39岁的英年,因游泳时心脏病发作而早逝,让媒体人更加惶惑,过劳死的阴影似乎从来没有离大家这么近过。 咨询老爸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是一位老知识分子,不想老爸说起一个福量有限的奇怪理念,他说:每个人的人生有多少福是一定的,如果你在某个方面过度追求,在其他方面就会减少,所以,一切顺其自然,不用太过追求。
老爸的说法倒是新鲜,但听听可以,这么迷信的说法怎么可以相信呢?另外,你怎么从小教育我们的是:只要努力追求,就可以得到更多啊!!
人生福量有限的说法确实不靠谱吗?最近关注一个心理学理论,是由卡尼曼教授提出来的。丹尼尔·卡尼曼,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于1973年在著作《注意与努力》中,提出了心理资源限制理论。
心理资源限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完成每一项任务都需要运用心理资源,操作几项任务可以共用心理资源,但是人的心理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只要同时进行的几项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之和不超过人的心理资源的总量,那么,同时操作这几项任务就是可能的,反之是不可能的。
这是否可以认为:人生中的各种追求,有时候只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所谓赌场得意,情场失意。人生有各种任务,我们要工作从而生存;要恋爱、结婚以繁育后代;要娱乐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要学习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等等。
但我们的心理资源有限,如果过度追求事业有成,那么就会从家庭和自我那里榨取资源,从而或者使婚姻、家庭和孩子得到较少关注,产生问题,或者使自我得不到滋润,产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这一发现,使我更加敬佩那位猎头妈妈(参考《三个职场妈妈的小升初》),猎头妈妈是个凡事达到“良”就满意的人,她在上学时的成绩总是在班里十名左右;毕业后,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尽力而为,但并不争强好胜;她该结婚时结婚,嫁个相爱的普通男人,过着平凡的日子;等孩子来了,她已做好准备欢迎他;别的妈妈给孩子报这个学习班,那个特长班,但她却抽出时间来带孩子到处旅游。
她说:我从来也不追求第一或者优秀,我只要做到“良”就可以了,这样,除了工作之外,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日子也过得从容,心理也健康平衡。我希望孩子能有成就,但更希望他有快乐童年。
我并不是没有追求,只不过不希望人生仅仅在某个方面一枝独秀,而希望在各个方面都能收获,但我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如果过分追求事业,我可能不能兼顾家庭;如果过分追求爱情,我可能会委曲自己;强制孩子学习,不仅孩子痛苦,我也会被栓得很紧。
人生如同一只手,在福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只发展某个方面,使某个手指特别长,而其他手指都畸形,甚至没有,未必很好。理想的人生是各方面均衡发展,是一只健全的正常的手,也许不能大权在握,掌控不了太多的事情,但五指俱全,长短也很和谐。
经济观察网专栏作家:汤梦娟,心理学硕士,擅长个性分析与职业规划辅导。曾在大学担任心理学教师,有十多年外企、上市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已出版心理学教材及《人生十大规
律》等心理学著作,《第一次做人力资源经理》、《管理优秀员工的39把金钥匙》等管理学著作,最新出版面向广大职场人士的职业规划指导书《精彩一跳-成功
学生评教,得悠着点 篇3
教育随笔
学生评教,得悠着点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李必能
新学期伊始,学校给老师们每人发了一份“见面礼”——上学期期末“学生评教”反馈表,意在希望老师们通过这张统计表,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在有关具体项目方面对自己评价情况。
孩子到我办公室,偶然看到我搁在办公桌上的反馈表,晚饭时就和她母亲谈起学生评教这个话题。孩子说,自己成绩差,给老师添了不少麻烦,于是在学校 “学生评教”问卷调查表上给所有的任课教师的“很满意”这一选项全都打上了钩。我当时就问:“所有的老师都一样‘很满意’,那对于特别优秀,给你帮助最大的老师,是不是显得不够公平?”孩子一下子就被问住了。
妻子也是做老师的,她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学校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情况时,某班主任事先给学生打预防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直接向任课教师提出或者通过班主任转达,不要因为反映到学校而弄得任课教师心情不好,以免任课教师今后对你们班级有成见;于是,该班级的学生几乎都只说任课老师的好话。
被不少学校管理者奉为治校圭皋的“学生评教”,竟然是这样一种现状,不能不令人深思。
我曾经带过一些不同类型的班级,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学生“评教”,也见过形式多样的“评教”表格,也受到过学生完全不同的“评价”,因此对近年来比较盛行的“学生评教”这一“创举”,并不怎么看好。
1997年8月,我刚到某民办贵族子弟学校任教时,担任了一个由该校本部小学五年级毕业生和外招的六年制小学毕业生以及初一留级生组成的“加强班”的班主任。因为和校长在该班的政策等方面发生了分歧,在第一学期结束之前我辞去了该班班主任,只单纯担任该班的任课教师。结果,学生打电话向家长哭诉,说我不再担任他们的班主任了,不知道是我主动要求辞职的家长于是纷纷打电话给教育集团董事长,要求董事长给校长施加压力,让我继续担任该班班主任;期末学生投票选举“最受欢迎的教师”时,我的得票率为76%,居中学部16个班级所有教师之首,从而被评为该校中学部“十佳教师”之一。名列中学部第二的也是初中六年级段的一位班主任,该班主任平时经常违反学校规定,给班上学生偷偷地代买“香巴佬”鸡腿等零食,周末带着留校的学生到市区吃“肯德基”,由此深受学生欢迎,而同事私下给他的雅号是“香巴佬班主任”。
我分析自己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其他班级学生可能比较看重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且不同个性的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因此其他班级的任课教师会因选票分散而导致得票率不高;我作为该“加强班”班主任,对这班刚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的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在生活方面比较关心,平时也十分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注意呵护他们稚嫩的自尊心,因此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我由此意识到,我只不过是一个“高级保姆”而已,谈何“教书育人”!我和名列第二的那位班主任一样,得个“为学生服务奖”还勉强说得过
去,评我“十佳教师”实在是名不副实。说实话,我长期在省一级重点高中任教,一下子到这种成分复杂的初中起始年级来任教,很长一段时间连教学都不能适应,怎能算是“好教师”?
后来,我曾在某民办高中“加强班”、“留级班”、“出国留学班”、“快班”、“创新班”等完全不同类型的班级任教,并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留级班”班主任。某年,我在由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创新班”任教时,全班48人对我的评价都是“很满意”,而同时带的另外一个所谓的“民办快班”学生对我的评价却有天壤之别。其实,对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我何尝有过什么偏心!
同样在该校,我所任教的高一“加强班”有一个退休返聘的数学名师,她教学业务十分精湛,平时也十分关心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思想,被学生聘为“副班主任”。第一学期末学生评教时,该教师的满意度在该班所有任课教师中名列第一;到第二学期末,该教师却名列倒数第一。校长感到莫名其妙,从班主任和学生那里也问不出所以然。后来,一个偶然的机缘,我才从学生的闲聊中得知是因为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全班学生对该老师的看法:该老师考虑到学生基础很差,在举行公开课之前,事先讲过一遍,然后又演戏一般走了一次过场,学生从此就看“扁”了该名师。
诸如此类的事情,我见闻甚至亲历的实在太多了。我认为,“学生评教”有不少随意性,其结果带有不少偶然性,设计不同的问卷调查表格的指向性也不一样。即便是表格设计十分科学,影响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因素也非常多。学生的情商不一样,对教师实施评价时心态也大不一样。譬如:有些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但由于平时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甚至会疾言厉色,个别学生往往会耿耿于怀,如果这个别学生在班级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在测评时就会带动部分学生给老师打比较低的分数;有的学生在评价教师时,“分数才是硬道理”的观点占据了评价思维,表格上的勾画往往就凭着自己的考试成绩而定,自己该科成绩不佳,往往也归罪于该科任课教师;而有的学生则喜欢课堂上显得轻松随意的教师,或者作业很少的老师。
此外,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有时候我们也很难说哪一种方法更好或者最好。有些学科知识性或科学性较强,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在考试中的地位相对重要,即使老师上课讲得死板一些,学生也仍可能听得“津津有味”,评教时甚至还会大赞该老师“很风趣”、“很幽默”;而有的学科内容相对枯燥,或者中考、高考根本不考,学生不感兴趣,尽管科任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也曾想尽千方百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学生就是无动于衷,等到评教时,学生还可能给你下个“讲课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沉闷”的结论。
一般来说,没有升学压力的学科,其任课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但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性质的班级(如文理科等),可能会有不同的偏好,因而对同样的学科要求也就不一样了,譬如教理科班的文科课程和教文科班的理科课程教师的感受和学生的评价可能就要比教文科班的文科课程和理科班的理科课程差很多。
因此,简单地使用“学生评教”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很容易造成老师的心理不平衡,进而导致没有受到好评的老师对学生产生不满。老师是人不是神,因为涵养和个性的差异,有的老师会直接把这种不满情绪发泄出来,或者对学生训斥,或者在上课的时候情绪不高,影响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可见,学校想通过学生评教的手段来激励老师的目的不仅不容易达到,反而会因此挫伤老师的积极性。
可是,如今一到学期末,绝大多数中小学都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依照惯例,学校有关部门会把一份表格分发到学生手上,让他们根据表上已经细化了的各项内容逐一填写,或打分,或打勾,对各个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给予评定。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学生评教这一方式,似乎沾上了教育评价改革的边,因而已被广泛采用。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做法呢?一般有两种态度:支持者认为,学生是“上帝”,是教师的“衣食父母”,是教师教育教学“服务”的直接对象,他们与教师朝夕相处,评价教师应该最有发言权,因此,通过学生评教来考核教师的工作是最有说服力,既公正又可公开;反对者却认为,中小学生心智以及认识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差,考虑往往欠妥,其评价也难免带上浓厚个人感情色彩,因此学生不可能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做出科学、合理、恰当的评价。
以上两种态度似乎都有道理,但又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个人认为,运用“学生评教”的手段,不应该只是狭隘地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而应当引导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评价,进而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该着眼于了解教师的施教行为(譬如是否迟到、早退,是否拖堂,是否辱骂、体罚学生等等),而不宜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效果。否则,让不懂教育的受教育者充当评价老师教育教学的权威,难免导致教育教学的“异化”。如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积极依靠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教师的施教行为予以监督和约束,是必要且有效的。
然而,现实状况是,绝大部分学校之所以采取“学生评教”的做法,并不是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而是因为对自己的“家底”不清楚:要么是因为年终需要考核、评优,必须给老师们一个公允的交代;要么只是希冀借此来了解任课教师平时的教学情况。这样的学生评教,意义到底有多大呢?我认为,这样的评教,弄得不好,就会让一些教师无所适从。因为担心学生期末评价的时候对自己不利,平时学生有了缺点也不能理直气壮地给予批评教育,甚至可能导致一些老师放弃行使“教育”的权力,转而采取各种手段“取悦”学生,使得老师对少数在学习和品行上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的教育放松约束。长此以往,学校教育将会异化为“以学生为上帝”的服务性行业,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主管教学的领导平时不深入到课堂去听课,也不进行阶段性的教案以及作业批改检查,更不了解教师个别辅导、个别谈心等方面的情况,不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监控和管理,而只是希望通过学生评教、统考成绩分析等终端管理手段的运用,获得一劳永逸的效果,其实是一种极其懒惰的做法。这种举措看起来确实是省事不少,但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愚以为,学校应该科学、理性地运用学生评教的手段,把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利还给教师,而对于学生反映出来的教师的教学问题,要慎重思考,谨慎对待,力求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譬如,某中学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音体美以及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有关学校领导有没有深入思考这一现象背后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该校也许是学风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也许是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给学生的负担过重,超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范围;也许是教学管理的整个环节出现了严重的疏忽,等等。管理者需要由此进一步进行深入的调研,找出问题的真正症结之所在。
其实,对教师的评价,关键在于平时采取“检查”、“听课”、“访问”、“座谈”等手段,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教师的劳动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本不可能通过一两张表格定出个子丑寅卯来。学生需要赏识,老师同样也是需要鼓励。评价教师,应该以调动和保护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如果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这样的评价势必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
学生评教运用得好尚可,用得不好就会变成坏事。
可见,学生评教,真得悠着点!
作者通联:315194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李必能
电子信箱:libn7698@
联系电话:***(手) 或0574-88185311(办)
高考誓师,悠着点 篇4
高考誓师,悠着点
宁海职教中心
牟联忠
上半年,河北衡水二中一段名为“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中衡水二中的学子们穿着整齐的校服,表情严肃,喊着整齐高亢的口号:“为了爹娘,为了自己,拼了!”“英雄少年,唯我二中”“目标清华当仁不让,理想北大美梦成真”„„主席台上领喊口号的学生是你方吼罢我登台,高三学生喊完口号又是高二学生为学长们打气,口号依然整齐高亢,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们一张张因激动而变形的脸。从网络上传播的视频看,学子们誓师的场面足以令人震惊,经过各种媒体的扩散,点击量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好几百万。此视频在网友中引发了热议,褒贬不一,赞扬者有之,认为“要的就是这种精神!”贬斥者则感慨“这是教育的畸形发展”。
这些年来,随着高考竞争的加剧,高考誓师大会逐渐成了全国各地许多学校的必须上演的一场大戏。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之际,此等“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便在不少中学纷纷粉墨登场,与视频中衡水二中的誓师大会相比,或许区别中在于口号与标语的多少,或者场面是否也如此壮观乃至让人震惊。台上那些极富鼓动性的讲话内容总是大同小异,翻来覆去皆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激励学生高考临近要争分夺秒勤学苦读提高分数;台下学子们似打了鸡血样,异口同声的口号和誓词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声震天地、响彻云霄,整个场面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如果一个不太了解中国高考现状的外国人碰巧看到了此场景,一定会被如此的誓师场景吓到,这难道是要上战场去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吗?如此誓师大会,甚至让人似乎感觉到了那“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了。
当然,临近高考时各个学校将高三学生组织起来,给学子们提提醒、打打气,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刻苦而提高成绩本无可厚非。中学生普遍都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学校教育组织者可趁此机会利用中学生的从众心理积极的一面,使学生自觉接受周围勤奋刻苦学习环境的影响,形成更加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学生的理好管理和学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建设,以此帮助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强化学习。
然而,我们今天却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过程中对高三学生的励志教育正在偏离正常的教育轨道。我们的学校教育组织者们是否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斟酌一番:这样的誓师大会真的很有举行的必要吗?它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和效果?复习备考的学生们会不会因此而感到更加紧张?难道高三的学生表表决心和信心非如此形式不可?
其实,我们从誓师大会的口号或标语稍加分析的话,就不难发现,这种做法是违反教育规律,与教育的本质相悖的。我们的教育组织者们总是在面对高三学生时习惯性地夸大高考和命运的关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知识决定命运,高考决定未来”。高考真的决定命运吗?我想,只要是一个能理性思考的人都应该会说不。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誓师其实是学校片面追求应该教育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教育组织者教育观念的误区,即培养人的活动被简化为应试,学习被窄化为谋生的手段而非精神的成长。高考可以改变命运,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高考和命运并不存在绝对的俱荣俱毁的关系,而改变命运的方式也不止高考一种。可以说,高考是实现人生跨越,改变命运的一个跳板,一块“敲门砖”;或者说,高考可以让我们登上人生的又一级阶梯,离梦想更进一步,除此以外,高考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在英美等许多发达国家,考试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法宝。
其次,教育组织者们在此等誓师大会上过分夸大了决心和毅力、理想与志向的作用,诸如“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十年磨剑,梦想驻清华;六月试锋,腾飞在北大”一类的标语。如果只是一味地苦读而不注得巧读,不注重方法的话,有再大的决心和毅力又能取得多大成就呢?高三老师往往一开始就让学生定下自己理想的学校,而且认为把目标定得高一些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对此,我只能借用一句流行语来评价: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这种不切实际的口号和标语很多时候非但没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反而会让许多学生因为理想和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而感到异常失落,甚至出现无法排解的焦虑情绪,给学生的复习备考带来的是更多的负面效应。 学校组织誓师大会,也许只是想给所有面临高考的学生一次提醒,给长期处于高压下的学生再一次加油,让有所懈怠的学生能及时惊醒,但是在高考这一特殊背景下,我们许多教育组织者利用了学生对高考的敬畏心理,把一些平常看起来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话,堂而皇之地拿出来当作激励学生学习的口号和标语,让学生在誓师大会上喊得震天动地。那么学生的感受就可能与活动设计者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他们更多感受到的可能是无尽的压力与烦躁。每年到高考临近之际,社会各方面所营造出来的氛围对每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紧张的。来自于社会媒体、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等等很多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对这些学生来说,很多心理负担只能一个人承受,别人是没有办法去分担的。处于这个学习阶段的学生,需要的是调节心态、释放压力,如果我们再把学生组织起来大搞“高考百日誓师”之类的活动,不就是人为地给学生们制造更为紧张的氛围吗?这对那些本来就压力巨大的学生来说,真可谓是火上浇油了。
高考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选拔考试,既然存在竞争和选拔,就一定会是在很多人金榜题名的同时,必定有人会名落孙山。在考生已经承受了巨大压力的这个阶段,如此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地去举行如此功利的“高考百日会师”活动,考生在高考时一旦失利的话将如何去面对呢?我们对那些每年都会出现在报头的因高考失利而一蹶不振甚至走极端轻视自己年轻生命的考生报道见得还少吗?高考冲刺阶段,学生最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激动和冲动。高考竞争虽然不可避免,但其过程是可控的,应尽量避免人为制造紧张。因此,作为教育组织者的学校,必须打破应试思维定势,成为观念变革的引领者,尽可能把学生全面发展融入教学,而不是一味强调苦读,不是时刻盯着分数。
梁启超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大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如果为了单纯追求学生考出高的分数、追求升学率而大张旗鼓搞高考百日誓师之类的活动,那么,这种教育太功利、太狭隘,是失败的教育。升学率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心态更为重要。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才是当务之急,更应该做的是对学生焦虑的情绪进行必要的疏导,对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做好科学的缓解,给学生营造一个人性化的迎考环境。因此,如河北衡水二中般的“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活动我们应该少举行甚至不举行,退一步讲,就算要举行也必须改变形式和内容。
好的是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可喜的改变。新华日报上半年曾对江苏地区的一些学校举行过的高考誓师活动曾进行过一些关注和报道,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一些让人称道的可取之处,多了些温情,少了点“火药味”。据报道,南京一中举行过“18 岁成人仪式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高三(12)班一位家长《写给 18 岁的女儿》的一封信感动全场:“女儿,18 岁之后的你将越来越独立面对人生。当你遇到困难或遭遇挫折时,我希望你能坦然应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女儿,快要高考了,在艰苦的高三阶段,你的近视加深了,脸颊消瘦了,在我和你妈妈内心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忧伤„„”南京的金陵中学的“高考宣誓”,更像是老师们送祝福。“希望同学们对学习的坚持就像循环小数,一遍一遍螺旋上升,祝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最大值,让人生曲线的离心力成为零。”王丙凤老师用数学语言送出的祝福,让学生们觉得亲切又新鲜。该校语文老师顾健说:“临近高考,学校应给考生创造相对轻松的环境,那些‘重口味’的誓师口号有意无意给学生增加压力,委实不可取。”
教育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发展的结果,还要关注发展过程中的正当性、合理性、道德性。我们要做一些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益的工作,少搞一些功利、狭隘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因此,“高考誓师”要悠着点!而那些出格的“高考誓师”也该寿终正寝了!
制作视频简历——悠着点 篇5
与纸质简历相比,视频简历还是新生事物。所谓视频简历,就是把个人基本情况和才艺摄录下来,制成光盘或通过网络提供给招聘者。其优点是能直观地展现应聘者的音容笑貌、技能特长,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成为关注焦点。因此,视频简历一出,呼声甚高,尤其是在大学毕业生中人气渐旺。然而,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人事经理,发现他们对这种全新的简历形式有些不同意见。
视频简历两大弱点
人事经理们对视频简历“感冒”,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费时费力、不便浏览。
一般来说,人事经理浏览一份普通纸质简历大约只需1~2分钟,而一个视频简历播放的时间至少为3~5分钟,长则需要十几二十分钟。另外,很多公司都有专门的简历数据库,并设有浏览、查询等工具,能够迅速地对简历进行分类、筛选,而视频简历不能像文字简历一样实现这些功能。东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高级主管屈辉表示,人事部门工作很忙,一则招聘广告发出去后,收到的简历往往成千上万,工作人员常常没有时间观看视频简历。
大同小异、主题不突出。
人事经理们表示,刚开始收到这种简历还比较新鲜,但看多了,就感觉大同小异。大都是应聘者在学校或者某个办公地点作一些自我介绍,内容也多是泛泛而谈,场景切换不多,感觉比较单调。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大学合作发展及招聘经理邬君临告诉记者,通过视频简历可以看到应聘者的长相、谈吐,但这并不是她最关心的内容。应聘者的能力如何?潜力究竟怎样?在审阅简历上花了更多时间,这些关键点却还是没办法了解。
谨慎使用视频简历
视频简历的成本比一般纸质简历高得多,制作一份最简单的也得花上百元。人事经理们认为,求职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谨慎使用。
屈辉认为,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适合用视频简历。应聘一些需要展示个人才艺的岗位,比如创意类工作、电视节目主持人、公关等,视频简历可用来展现个人魅力。而应聘普通的管理、技术类岗位,则没有这个必要。同时,也不是所有的求职者都适合制作视频简历,对那些外表普通、表达能力不够好的求职者来说,视频简历恰恰是把个人的弱点突出了出来,反而对应聘不利。邬君临则认为,视频简历成本太高,其实简历只要把个人的情况说清楚即可,从成本和有效性的角度考虑,建议大学毕业生不要盲目热衷。
中华英才网市场部经理马莉莉表示,通过网络来传播视频简历,个人信息被一览无余,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因此,她也不建议求职者用这种方式投递简历。
相关链接
人事经理希望看到怎样的简历
通用电气大学合作发展及招聘经理邬君临:简历的作用是告诉招聘者他们最想了解的求职者信息,比如你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不需要面面俱到,把什么内容都一股脑儿堆上去。求职者在准备简历时,可以先从个人信息中掂量出最有价值的部分,也就是找出自己的“卖点”,然后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
制作视频简历需要花费多少
据记者收集到的信息,视频简历的制作费用主要取决于拍摄时间长短、拍摄地点(室内或外景)、服务项目、制作精细程度等因素。一般来说,一份视频简历最少的拍摄时间是3分钟,室内拍摄的价格在100~200元左右,根据拍摄时间长短、拍摄内容、制作的精细程度等,费用逐渐增加,最高可达千元左右。(编辑:自华)
作者: 记者 薛亚芳 来源: 人才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