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大学生毕业论文(最新5篇)》
论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相信亦有很多人撰写过论文,那么有关应届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哪里有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应届大学生毕业论文(最新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大学毕业论文谢辞 篇1
春华秋实,转眼两年寒暑。想到马上就要离开,内心诸多不舍。从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不舍得,是因为你们。
是因为我亲爱的老师们。如果说学生是花朵,那您们就像甘霖、像阳光,给予我们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宿老师讲的《春》、讲的《伊豆的舞女》,X老师讲的故事、讲的笑话,X老师帅气的身影,X老师威严中的风趣,X老师的“翻译感觉论”,X老师的“幽默饮茶说”,X老师的温柔,X老师的优雅,还有X老师的严谨,这一切的一切都萦绕在我脑海,挥之不去。是这些美丽的回忆,牵扯着我离去的脚步。最不舍我敬爱的X老师,是严师,更如慈母的X老师。在本次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大到选题与文章结构的把握,小到标点符号、文中加注方法的纠正,X老师严谨的科研态度、无私的敬业精神,都令我感动,更指引着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此,我要对X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还因为我可爱的同学们。在这里,没有争奇斗艳的孤独,只有百花齐放的绚烂。开心时,我们一起笑,难过时,你们是我最坚实的后盾。两年太短,还不想结束那些故事;两年不短,感谢有你们在身边。
千言万语,最后只能归于一句感谢。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我的论文把关,谢谢各位老师!
大学毕业论文 篇2
题目:从问题看业的新趋势
课题目的:
近年来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猛,游戏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各个环节逐步完善,产业链初步成形。网络游戏产生的机理是源于对高级化交互式数字娱乐的社会需求。需求拉动供给,并且为供给链各环节提供价值分享。网络游戏产业链各环节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关系,上、下游之间存在扩张和整合的可能性。网络游戏产业模式的核心是运营模式,以及由此衍生发展收入模式、产品模式、技术进步模式、利益分配模式等。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一种新的信息业趋势也随之未来。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游戏业的产业模式,然后论述其代表的信息业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ICP)的紧密合作的新趋势,最后对如何实现更好的合作提出建议。
课题意义:
游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领域。当前,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新兴行业。据英国市调公司JuniperResearch的最新一份调查报告指出,预计20xx年全球游戏市场的整体产值会到达350亿美金,而游戏产业也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产业,重要性远远超过电影、音乐等产业。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中国网民的快速增长,网络游戏在我国已经逐步兴起,并成为一个高利润、快速发展的产业领域。网络游戏这个新兴的游戏产业,作为网络历史上最成功的盈利模式之一,网络游戏已带动信息业的新趋势的形成,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分析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现状,以及相关信息业的新趋势,对于促进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顾和总结近五年来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研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课题的主要任务;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络游戏产业问题看信息业的新趋势
主要任务:
1、收集有关网络游戏的相关资料
2、了解网络游戏产业,以及游戏产业带来的问题
3、分析我国成功的游戏产业的成功因素有哪些
4、依据这些因素,提出如何迈向信息业的新趋势
5、新趋势发展对策的思考
面临问题:
1、对论文的题目内涵了解不够深刻,很难找到论文的核心所在
2、收集资料的范围太窄,不能全面的对校园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3、思路进入了误区,不能很好的打开思路
4、对论文的结构框架不能很好的驾驭
5、知识面不够广泛,使信息来源很有限
解决方法:
1、找相关的书籍对题目的意义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找到论文的核心所在
2、利用空闲的时间在图书馆多看看相关方面的书籍和学术论文,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
3、拜访在这些方面经验的人进行了解,使自己的思路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联系老师,听取老师的建议使自己对论文的结构和框架能够很好的把握
5、利用现在的网络进行资料的收集,来获取信息资源
论文大纲
【摘要】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游戏这个概念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网络游戏产业已经与影视、音乐并肩,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文化娱乐产业之一。网络游戏的是是非非曾经引起广泛争议,但是它却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网络游戏产品和网络游戏产业的生命力越来越迅猛,网络游戏崛起的效应不仅仅是给游戏商带来了可观利润,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众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当前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业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我国某些游戏公司入手,进一步分析网络游戏对于信息业的影响及意义。;而后从中分析网络运营商与因特网内容提供商(ICP,InternetConterntProvider)产业间密切合作的新趋势。
关键字:网络游戏,信息业,产业模式
正文大纲:
1、绪论
1.1网络游戏的定义
1.2网络游戏产业产生机理
1.3网络游戏产业链分析
1.4网络游戏产业模式分析
1.4.1自有产权企业的组织模式
1.4.2代理运营模式
1.4.3综合门户模式
1.4.4电信运营模式
2、网络游戏业
1.1成功的产业模式
2.2联众网易模式
2.3对于天府热线模式
3、国内网络游戏业现状及问题
3.1网络游戏的内容问题
3.2网络游戏版权问题
3.3经营场所问题
3.4网络游戏运营
3.5网络游戏与国人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4、信息业的新趋势
4.1网络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紧密合作
4.1信息产业的技术革命也带来新的经济模式
4.2产品、技术和渠道上的互补
4.3实现两者的合作是双方合理的选择
4.4共赢是能够长期稳定合作的保证
5、对进一步完善合作的建议
5.1建立彼此认可而又切实可行的分利机制
5.2不断提升与网络运营商合作的内容和层次
5.3不能忽视与硬件设备商的合作
6、结论
致谢
[1]互联网实验室。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研究报告,2002
[2]黄锫坚,张云鹏。网络游戏产业全景纵横。经济观察报,2003
[3]吴斌,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现状
[4]鲍文斌,魏诚。中国互联网年鉴2002网络游戏[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
[5]ShapiroVarian.信息规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奥兹谢伊。网络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中国网络游戏研究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实验室,2002-04.
[6]中国网络游戏产业报告[EBOL]。国际数据公司IDC,2002-12.
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根据学校的规定,合理的安排时间,做到每周都能够完成预定的工作:
第一周:收集整理材料
第二周:开题答辩,吸收老师意见
第三~六周:完成论文初稿
第七周:中期答辩,对论文进行进一步修改
第八~十周:完善论文,修改格式,论文成稿
第十一周:熟悉答辩流程,进行论文答辩准备
第十二周:毕业答辩
纪律要求:要求学生严格按进度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并且把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对每个可能出现错误的环节进行更正和解说
大学毕业论文 篇3
董永传说探微
董永遇仙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颗珍珠。
它所宣扬的孝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
遇仙故事更是在市井中流传千古。
2006年董永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关于董永传说的研究很多,本文就目前学术界关于董永传说的一些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董永传说最早的可信文献
1、刘向《孝子传》或《孝子图》
《孝子传》或《孝子图》据传是西汉刘向所作。
原书已佚,目前可以看到资料的均是后人转引或者编佚而成的。
五代句道兴《搜神记》和宋李昉《太平御览》转引董永传说,均称来自刘向的《孝子传》或《孝子图》。
但是,《孝子图》和《孝子传》文字出入很大,《孝子图》中写“其父亡殁,无物葬送,遂从主人家典田,贷钱十万文。”;
《孝子传》中没有典田这一说,且贷钱一万。
数目差别较大,如果是一人所作,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另《孝子传》中还出现“前汉”这样明显的不符合作者身份的字眼,由此推断《孝子图》或《孝子传》是后人托名刘向来写的。
另外,有些学者提到《孝子图》中董永是典田葬父,既然可以典田,为何还要卖身葬父?应该是贫无立锥之地,才卖身葬父的。
关于典田葬父这一点,我认为,在厚葬之风盛行的大背景下,或许是田地较少,典田的钱数不足以葬父,卖身葬父也不足为奇。
总而言之,《孝子图》和《孝子传》不能算作最早的可信的董永传说的文献资料。
2、曹植《灵芝篇》
三国时期曹植《陈思王集》卷二“乐府”《鼙舞歌》中第二首《灵芝篇》中记载的董永传说,是现存最早记载董永传说的可靠的文学资料。
很多学者都同意这一观点。
诗中关于董永传说的记载只有八句,但是却把董永靠借贷和为人佣作供养父亲,父亲过世后,债主逼门,董永无法还贷。
孝心感动上天,上天派织女下凡织布替他还债的故事交代得很清楚。
原文如下: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
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3、汉武梁祠壁画
董永传说最早的可信的文献应该是山东省嘉祥县武梁祠壁画。
画像中有董永的父亲坐在鹿车(独轮小车)上,一只手拿鸠杖,另一只手指向前方,旁边有“永父”二字;再往左,是董永,董永身旁地上有一个竹筒,董永手拿竹筒的盖子,回望父亲,听从父亲的教诲。
在董永的图画旁边刻有“董永,千乘人也”字样。
鹿车右后有一树,树右后有一个小孩在爬树。
董永的左上方有一只大象在田地里耕耘,右上方是凌空飞舞的织女。
二、从文人作品到民间文学的演变
对董永传说记载最详细的早期文献是干宝的《搜神记》。
干宝在《搜神记》中写到:“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父随。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把董永卖身葬父和织女助织两件事交代得非常清楚。
同时兼具武梁祠中“鹿车载父”和《灵芝篇》中“织女助织”两个情节。
《搜神记》中的董永传说已经具备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样较为成熟的故事结构。
文末,织女“凌空而去,不知所在”,点出故事悲剧性的结局。
从魏晋到唐朝几百年间,董永传说一直在发展,但是相关的可信文献却几乎为零。
唐代以后,董永传说明显分为雅俗两个传播方向。
雅的方面,文人依据实录的原则对董永传说进行转录,没有什么新意。
俗的方面,董永传说吸收了唐代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促使董永传说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代表作品是敦煌石室出土的《董永董仲变文》。
敦煌变文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藏从六朝到北宋初年的经书,共计三万余卷,是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发现的。
《董永变文》是其中一卷。
原卷被英国人斯坦因1907年劫往伦敦。
《董永董仲变文》共134句,七言韵文,一韵到底,有讲有唱。
变文仍然是以董永卖身葬父为主线,把织女路遇董永结为夫妻,织女助织,夫妻离别进行刻画渲染,情节曲折动人,吸引听众的注意,同时,新增董永和织女的孩子董仲寻母的情节,将孝子故事演变成了孝道和夫妻母子离别并行的故事。
但是,变文中缺失织女送子一段。
到了宋代,《董永董仲变文》发展成话本《董永遇仙传》。
在这里,董永由北方的农民化身为南方的知识分子,并新增许多人物,比如,董永卖身之家是一个傅姓人家,家中有个女儿叫傅赛金……大槐树首次在董永传说中出现,变文中缺失的送子情节,在话本中出现,同时寻母一节更加曲折神秘。
同时在“遇仙——送子”情节之间,新增了董永“得官”和“另娶”的情节。
整个故事情节更加丰满。
自此,董永传说的结构基本固定。
从宋元话本到明清戏曲,董永传说的故事结构,没有大的改变,只是一些情节上的丰富和发展。
建国之后,现代黄梅戏《天仙配》是对董永传说的又一有力改编,《天仙配》中删去了董仲寻母的情节。
把织女下凡的原因由原先的“孝感动天”改变为织女厌倦天上生活,思慕人间生活,爱上董永。
同时,加重了关于夫妻生活情节生活的描写,重点突出人性,突出人物对自己命运的反抗。
参考文献:
[1]纪永贵。中国口头文化遗产:董永遇仙传说研究[D]。博士论文,2004年。
[2]班友书。有关<天仙配>演变史二三事考[J]。黄梅戏艺术。1988(7)。
[3]何昌林。两千年来的董永故事[J]。黄梅戏艺术。1984年9月。
[4]王金霞。董永故事:从孝亲典范到爱情传奇[J]。文史知识。2009(04)。
大学毕业论文 篇4
[摘要]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治疗,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14d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效果相当,从经济学角度,可优先考虑甘精胰岛素。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2型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糖尿病的早发现率和早治疗率明显上升[1,2]。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该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4]。治疗上,除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自我监测和运动锻炼外,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五大要素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6]。在临床上,药物治疗糖尿病方案众多,疗效间尚存在一定差异[7,8]。本文分别采用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条件:①患者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和体征;②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糖尿病;③患者有胰岛素使用指征;④患者无听力、智力、言语交流沟通障碍,与医务人员能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⑤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在开展本研究前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使用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②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分裂样精神病等重型精神疾病,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③患者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或无法坚持为期3个月的随访。随机将本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0~75岁,平均(61.72±15.85)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0.72±9.16)年。实验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0~76岁,平均(62.31±16.22)岁;病程1~21年,平均(11.27±10.0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健康教育、运动锻炼和自我监测。对照组采用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20091)治疗,早晚餐前15min皮下注射,给药初始剂量为12U/d,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早晚胰岛素用量,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甘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50051)治疗,给药初始剂量为12U/d,早或晚给药1次,格列喹酮30mg(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70310)。根据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前餐后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统计分析。行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比较
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血糖达到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x±s)
2.3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60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1.67%,实验组60例患者中,6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5,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科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9,10]。2型糖尿病发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4]。临床医师一直致力于该病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但是,关于该病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不同治疗方案间临床疗效尚存在一定差异[7,8]。本研究分别采用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甘精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都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疗效可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甘精胰岛素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经济实惠,尤其是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值得推广应用。
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能够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末梢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而降低血糖,抑制脂肪细胞内的脂解、抑制蛋白水解和促进蛋白质合成。其在体内的浓度分布同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曲线大致相同,不会形成明显的药物峰浓度,在本品酸性pH(pH4)注射液中,完全溶解。
注入皮下组织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药物有效浓度持久而且作用平稳,从而产生得到预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时间特性[11];②第二代短效磺脲类药物格列喹酮能够刺激胰岛素迅速双向释放,该药物因半衰期较长故能够长时间维持有效药物浓度,增强分泌糖负荷后早相胰岛素,在患者糖摄入后能够早期促进分泌胰岛素,发挥有效的降糖作用[12];③格列喹酮能够增加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能够促进分泌内源性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形成互补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降糖效果[13,14]。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在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效果相当,但是,从经济学角度,应优先考虑甘精胰岛素,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Sartorius N,Cimino L. The co-occurrence of diabetes and depression: an example of the worldwide epidemic of comorbidity of mental and physical illness[J]。 Ann Acad Med Singapore,2012,41(10):430-431.
[2] Gundtoft PH,Kristensen AK,Gulaksen BA,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shoulder symptoms is low[J]。 Dan Med J,2013,60(10):A4705.
[3] Petersen AB,Knop FK,Christensen M. Lixisena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J]。 Drugs Today (Barc),2013,49(9):537-553.
[4] Canivell S,Ruano EG,Sisó-Almirall A,et al. 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 receptor methylation in newly diagnosed, drug-na ve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A case-control study[J]。 PLoS One,2013,8(9): 75474.
[5] Gao D,Ning N,Wang C,et al. Dairy products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3,8(9): 73965.
[6] Ajala O,English P,Pinkney J.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different dietary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J]。 Am J Clin Nutr,2013,97(3):505-516.
[7] Unnikrishnan AG,Bhattacharyya A,Baruah MP,et al. Importance of achieving the composite endpoints in diabetes[J]。 Indian J Endocrinol Metab,2013,17(5):835-843.
[8] Khavandi K,Amer H,Ibrahim B,et al.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type 2 diabetes: an for clinicians[J]。 Ther Adv Chronic Dis,2013,4(5):242-261.
[9] Goto A,Goto M,Noda M,et al.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Japa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3,8(9): 74699.
[10] Gudala K,Bansal D,Muthyala H,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ut-patients[J]。 Value Health,2013,16(3):A173.
[11]郑骄阳,石勇铨,冯晓云,等。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11):78-79.
[12]占焕平,杨海燕,吴常裕,等。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喹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68-69.
[13]曾华锋,刘宗学,李萍,等。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0,29:56-57.
[14]刘亚玲。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51例疗效观察[J]。内科,2011,(3):25-26
大学毕业论文 篇5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选题、团队协作方式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探讨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效果较好。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创新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学生获取工程技术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道,进一步提高收集技术资料和绘图、设计的能力,特别是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设计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的题目各类过于单一,而且实践过程较为死板枯燥,缺少对学生创新性、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问题。比如题目往局限于机床刀架传动系统、牛头刨床等几个题目,训练内容大体上都是围绕系统方案的设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设计运动循环图、对凸轮或连杆机构进行设计等。方案设计完成后,缺少验证环节,学生无论方案正确与否,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没有得到调动。由于课程设计题目种类单一,往往出现全班或者半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做同一个课程设计,这样导致部分同学自己并没有拟定机构或系统的运动方案,甚至有部分学生自己根本没有动脑而是直接抄袭,缺少主动参与的热情,更不用说通过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
针对传统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拟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设计过程以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等方面探讨教学改革,引导创新设计,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及设计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形成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开放式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式及方法。
(一)选题的多样化与生活化
选题是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核心部分,不仅需要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设计得以顺利完成。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改变以往学生的设计题目均由教师给定的方式,采取教师引导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选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创新的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指导书上的一般方法,规定几个大的方向,引导学生如何来进行选题。学生最熟悉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装置,可以适当的举些例子如来源于生活又能使生活更便捷的一些小的机械装置。比如为了解决城市或小区中家用车停车难的问题,设计一套节约场地、低投入、免维护等小型停车机械装置,达到空间利用率高、安全、便捷的目的。考虑农产品或水果采摘过程中存在劳动工作量大、作业范围广、触碰的力度控制要求高等一系列问题,可以展开辅助人工采摘草莓、菠萝、桔子等水果的小型机械装置的创新设计。这样不仅能提高水果的采摘效率而且可以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与采摘的投入成本。教师抛砖引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当然教师需要规定机构选型需要涉及几类机构。限制一定的时间,如一天内需要选好题目并制定初级运动方案,经过学生分组讨论后交由老师修改确认。对于没有选好题的学生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由指导老师为其给定一个题目,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能得到一定的训练与进一步巩固一些基本专业知识。
(二)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共同完成课题
要完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全部目标与要求,总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如果规定某位学生在一周内独立完成,这挑战无疑是非常严峻的。此外,现代制造企业对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日益看重,一个项目的完成住往是一个大团队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迎合了现在制造企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中,不再强调独立完成任务。我们的设计方式为:根据自愿原则将学生分为4-5人一组的设计团队,每组确定一个设计题目。选题结束后,每一个组员都必须独立完成几项任务,各自完成的任务最终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指导老师对其题目、方案以及任务分配的合理性进行审核。从资料收集、选题、运用创新方法设计以及报告提交和电子版设计、计算机绘制图纸、PPT答辩每位学生需要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三)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为了更好的的发扬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肯定其创新成果,对创新较好的课程设计进一步进行跟踪指导与完善,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作品并可以参加比赛。对创新较好的方案可以申报实用或发明专利,学校或学院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如果经费充足可以将实物制作出来参赛或展览等。学生的创新性想法或思维老师要大力支持,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学以致用,如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收获更大。此外,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也将为我院参加一年一度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无碳小车比赛”或其它类型的比赛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总结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改以往设计统一题目的模式,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广泛搜集合适的课程设计题目,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程设计中,既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创新设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倡导学生自主选题,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以小组为单位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满足现在企业需求。对创新好的方案鼓励学生动手加工出实物,使学生对机械制图、机械加工、互换性公差与配合有更深入的认识,书本上的知识得以巩固,学生收获巨大。
参考文献:
[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邹慧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孙志宏,单洪波,庄幼敏,高志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32(3):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