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心理学论文(最新3篇)正文

《心理学论文(最新3篇)》

时间:

心理学论文 篇1

摘要:从最初的懵懂,到现在对爱情的一点认知,在上大学以后。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爱情的真谛,在大二的这学期里,我选修了一门课程“爱情心理学”。

关键词: 爱; 爱情; 亲情; 友情

原本以为这门课程会是单纯的理论课,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关于爱情的一些事情就可以了,但是罗老师让我们通过观看一个综艺节目来让我们认识全国各地的人,他们的爱情是怎么样的,这个节目就是非诚勿扰,其实原来我对这个节目没什么好感的,我家人是那么的喜欢看,但是我从来在他们看的时候都不想看,我总觉得台上的那些单生女生是那么的优秀,上来相亲的男生也有那么出色的,以他们各自的条件找个好的恋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非要上非诚勿扰呢?这是我那时候一直纠结的一个问题,但是后来在上课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个男嘉宾牵手成功以后,确实挺让我感动的,让我发现其实这样的相遇也有很完美的爱情存在,渐渐的我喜欢上了这个综艺节目,通过后来观看了很多期的非诚勿扰才发现我以前的那种感觉是错的,每个来这里的人都有他们原因,他们来这里这是想找到自己的一份真爱,或者是一个可以相伴到老的伴侣。我记得很清楚,在有一期的非诚勿扰上,有个女嘉宾说她为什么来这里相亲,是因为在她工作的地方,很少接触到男生,或者说接触不到很优秀的男生,来这里,她可以有很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人,结识更多的朋友,或许她也可以找到她生命中的那一半,在那个时刻我才觉得自己的见解是那么的狭隘,我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只是以自己的那份感觉来看待身边的事情,从来都没有试着去用更多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这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发现的一个自己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多多注意这个问题,其实一个人最可悲的就是从来都不主动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不知道该怎怎样去弥补!

非诚勿扰这个节目,总会在不定期的某期节目中带给人一种惊喜,或者是一份浪漫爱的表现,那个时刻总是那么的扣人心弦,内心总是那么的激动,那个时刻那么的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在xxxx年11月的这几期非诚勿扰中就有那么多感动人的场面,相信看过这几期节目的人,都会记住一个女嘉宾的名字,那就是文晓艳,这个耿直女。

文晓艳的年龄:25岁,来自义乌。文晓艳的职业:进出口公司经理。文晓艳的婚恋史:谈过三次恋爱,前两次是因为异地而分手,最后一次是因为男友太孩子气、不够成熟,两人相处很累,单身有三个月多了。文晓艳的家庭背景:父亲和两个哥哥均在国企上班,父亲现已退休,母亲为全职太太。文晓艳的消费观:正常消费,偶尔消费奢侈品,但从不迷恋。对于是否想要孩子:文晓艳的观点是想生两个孩子,最好一男一女。对于介不介意和公婆住在一起:文晓艳觉得介意,毕竟很不方便。文晓艳最不能忍受男性的缺点:讨厌自我感觉太好、大男子主义、爱说谎的男生。

xxxx年11月2日,性情刚烈且心直口快的“麻辣妹子”文晓艳遭遇史上最暖心告白,来自北京的吴小龙一上场便迫不及待地表露了心迹,“我在后台听说晓艳感冒了,特地给她找了一件衣服,觉得你很辛苦,跟工作人员借了一件。。”吴小龙来自北京,是一名房地产公司的HR。说到理想女生,他表示喜欢性格爽朗的人:“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我愿意为她放弃现在的工时作,我知道,她,就在这个舞台上。就是我送衣服的女孩。”为了向文晓艳告白,吴小龙打着“祝福文晓艳幸福快乐”的条幅跑遍了北京所有的景点。知道她喜欢陈坤,就模仿《金粉世家》中陈坤经典告白的画面,在节目现场“天降横幅”――“我喜欢你,跟我走吧!留灯到最后的文晓艳泪流满面,性格直爽刚烈的她,总是把自己称为“心动哥们儿”,面对男嘉宾的告白,她哽咽道:“一直以来在台上大家都说我说话很直,很多人不理解,可能我不够圆滑我一直觉得不会有人为我来,我的性格太刚烈了,今天真的让我很惊讶!”虽然吴小龙紧跟着道,“你要是刚烈,我就柔和;你要是柔和,我就刚烈。”但文晓燕还是继续直率地说道:“我说过了,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只想找个属于我自己的他,你所做的一切真的让我感动,但是我们俩差一点感觉。”最后,男嘉宾一个人离开舞台。

浪漫“小陈坤”携“玫瑰花海” 只为“辣妹子”文晓艳而来,“这里是首尔,19℃,天气微凉,很适合恋爱。你闻到焦味了吗?那是我的心在燃烧。等到结婚以后,我会牵手成功每天给你说一句我爱你、每十天和你约一次会、每一百天带你去旅行、每一千天再跟你求一次婚,求你跟我走下一个一千天 ”金杰别出心裁的浪漫承诺令全场都为之陶醉,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为了表达诚意,他还在现场精心布置下了种种“机关”。80朵玫瑰拼成的火红“爱心”、 文晓艳位置上突然蹦出来的精美礼盒更为惊艳的是,他竟然提前在每位观众手上都藏了一支玫瑰花!他深情地走向文晓艳告白道,“有人说你强势不好驾驭,但我觉得你心里面其实住着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只是还没有遇到可以驾驭你的人。”紧接着手一挥,全场观众高举玫瑰,现场一秒变成了一片“玫瑰花海”!如此浪漫场景令文晓艳感动得泣不成声,“我太感动了,我觉得你就是我想要找的金燕西。别人都说我很强势,其实我只是外表比较坚强。在你没有找到疼你的人之前,你必须像男人一样活着。如果别人能看穿我,那这个男人肯定是能陪我走到最后的人。”面对心目中的理想爱人,文晓艳最终同意和他牵手,但是孟非此时却向他们“发难”,因为虽然文晓艳同意了男嘉宾,但是她在之前已经给男嘉宾灭灯了,孟非说:“按照节目规则,她不能和男嘉宾牵手”,听到这句话,令已经牵手的文晓艳很尴尬,但是孟非很快话锋一转:“我们每年可以为我们认为合适的男女嘉宾一次破例的机会,xxxx年的机会给你们了”,真爱来袭,铁打的规则为其让路!最后文晓艳和金杰牵手幸福地走下了舞台!这就是文晓艳的相亲过程。

文晓燕被牵走,有人分析,浪漫因素不是全部。当晚这位专为文晓艳而来的金杰来自韩国首尔,长相、神情还和陈坤有几分相似,帅气儒雅。高中毕业后他独自去了荷兰留学,毕业于鹿特丹商学院,现在韩国一家和通信相关的世界500强企业担任技术销售。对于追御姐来说,首先实力和素质才是第一位的,“男嘉宾金杰本身条件也不错,要是你是个矮穷挫,想追白富美,机会渺茫。其实,最开始不是所有观众都对这位号称一想好浪漫点子就会记在纸条上的浪漫哥感冒的,在场上,有强势女嘉宾也表示,浪漫对自己来说是虚无缥缈、浮华的东西。而主持人孟非也调侃说:“浪漫更像是调味品,或者说是生活的奢侈品,没有面包,没有米饭,人是会饿死的,这才是必需品。有些人懂浪漫,生活会更幸福、更多姿多彩,品质更高一些,有人不懂浪漫,也在活着。”不过,虽然大白菜实用,但若男人送上玫瑰没有女人会拒绝的。大部分观众就表示支持,“男嘉宾那么浪漫(★)的全场玫瑰宣言,用心良苦的位子上先暗藏礼物!这么个性的浪漫,再坚强理性的女人也融化了!最能打动人,感动人的始终是你的用心。

这句话我觉得永远都是对的,至少你可以知道一个人是不是在用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情的,是不是真诚的来面对的爱情的,一个人对任何事情的态度可以很好的反应出一个人对爱情的态度,你的别的任何事情认真,那你也会对爱情认真的。我记得金杰的一个小小的动作是最终他们牵手成功的原因,那就是他过去牵文晓艳的手的时候,他的手都在抖,就是这小小的一个细节,让女嘉宾感受到他是怀着一颗最真诚的心来到这个舞台,为她而来,所以她把自己的手交到了这个男生的手里。她留给了在场的每一位姐妹一句话“当幸福来临的时候,不要犹豫,该走的时候就要捉住机会!”黄菡老师送给她一句话,那就是这么有主见的女孩,她会有自己的幸福的!的确,在最关键的时候她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其实在以前的的很多期非诚勿扰中有许许多多这样感动人得故事,而我相信以后的这个节目中会有跟多这样的感动的场面!我期待着!

通过上这门课我了解到了很多东西,喜爱上这个节目,也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看这个节目的时候,除了我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爱情的知识,我还学到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些说话的技巧,我觉得就算是谈恋爱,也避不开这些话题,甚至可以说会讲话,会更受女孩子的喜爱!至少你可以不会让他们反感。其实我发现每一个在非诚勿扰台上受欢迎的男生都很会讲话。这是我以后需要学习的地方,就像是现在,我不管是在看书,还是在看节目的时候,我都会把一点喜欢的词几下来,下面我把自己喜欢的一些词额大家分享一下。是我在看非诚勿扰的时候记下来的,除了一些经典语录,就是一些说他人优点的词。比如:“爱在心里口常开”,“你有没有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那就是我的心在燃烧”,“ 一个女孩对一个男孩子说:‘可惜我没有在生命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你,’男孩子就对女孩子说:‘难道遇到我的时候不是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么?’”“你总是那么的认真,那我就认真的记住,当我真的离开你,当你的心真的在痛,眼泪就要流下来的时候,那就抬起头看看这片曾经属于我们的天空,当天依旧是那么的关阔,云依旧那么的潇洒,那就不应该哭,因为我的离去并没有带走你的世界!”对一些人优点评价的词汇,就像是你这个人有分寸感,有尺度(不会把自己的好全部的表现出来,要懂得适可而止)。有节奏感,儒雅,沉稳,沉稳之中不失活泼,帅气之中不缺大气,敢于大方的承认,不会有一丝的娇气(意思就是不会扭捏作态,搔首弄姿)。还有好多好多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总之这门课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

最后,我想说说自己对于爱情的认识,对于爱情我知道,爱情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你付出多少,不一定就会收获多少,重点是你能感受到恋爱过程中的一份幸福,如果有一天你明白了用一颗乐观得的心去面对你的付出,当你了解到其实你付出的过程就是一个在收获的过程,那么的就算是一份没有结果的爱情,那你恋爱的过程也会是幸福的,你的人生会因为你的不断成熟而精彩。恋爱的时候记得要用最真诚的心去面对自己的爱情,要用自己最真诚的心去经营自己的那份爱情,只要你的你颗心是最真诚的,你会收获你想要的。而且我觉得一个人不管在时候,尤其是一个男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身边的事,面对爱情也是如此,要懂得迁就,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如果你有份爱情没有坚持到最后,我也希望你能送给曾经喜欢的人一份祝福,毕竟她是你曾经喜欢的人,她值得你为之付出过。送上一份最美好的祝福,不是你最宽容的一个体现么,心胸,气度,永远是那么有力。还有,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最反感的就是那种游戏之爱,每个人在恋爱中都是平等的,你有什么权利去欺骗一个女孩的感情,去伤害一个女孩的感情,你于心何忍?在我自己得人生观里,我觉得一个人最伤不起的就是别人的感情,尤其是恋爱中一个女孩的感情,既然你选择了和她在一起,那这份爱就是你的一份责任,你有责任把它经营好,你有责任要把自己的恋人照顾好,最最最不应该伤害一个那个女孩的感情,欺骗她。所以恋爱的时候要有一颗责任心,责任心说大一点就是你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你对爱情不认真,那么你对别的事也不会有什么认真的态度。那你还会有自己的一份精彩么。在这里我想说,不管在别人的爱情观里看我自己是不是傻的我不管,我只想坚持自己的原则,我只想做好我自己!

心理学论文 篇2

在刑法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刑法的科学性受关注的程度是不同的。早期的刑法完全居于一种盲目的刑罚崇拜,主张严刑峻法,同时由于相关科学知识发展的滞后,也阻碍了人们对刑法自身的规律的认识。只有到了近代,随着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发展,人们对犯罪、刑法等知识才有了相对科学的认识,刑法规范本身才呈现出一定的科学性。实际上,刑法要自身更成熟,产生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借鉴、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其中尤其是心理学。

在弗洛伊德那里,人的需要主要缘于两种本能,即自我保护的本能(生本能)和毁灭、破坏的本能(死本能)。犯罪是一种对外的破坏与毁灭,从根源上看,它是人的死本能的一种体现。而要阻止犯罪对外界的破坏,则必须有一种抑制力量,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人的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相互压抑。死的本能供给自我能量,使其在道德化的超我的命令下压抑欲望;生的本能则提供了压抑死的本能的能量,使其不至于冲动地满足致命的欲望。”刑法是对犯罪的抑制。从这个角度看,刑法缘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它是人的生本能对死本能的抛弃与抑制。也正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才促使了刑法的产生与存在。

1心理学对刑法的影响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强调人脑中己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换句话说,人脑中己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方式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它决定着人们是否确定某一目标或者是否以某种手段作为实现目标的途径。在“大义灭亲”的案件中,人们缺乏的是关于目标的知识,即无论如何,杀人都是违法的:而一个缺乏关于买卖黄金管制知识的人,更可能实施贩卖黄金这一非法经营行为。相反,具有相关刑法知识的人则会更多地避免实施相关行为。可见,刑法规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从而发挥其规制功能。同样,对于进行行为裁决的法宫而言,对刑法规范的认知更是其正确评估犯罪行为人行为性质的基础与关键。只有裁判者理解了刑法规范的真正含义,裁判者才能运用刑法规范进行裁判,才有了裁决的依据。

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来说,刑法规范并不简单地参与人们的行为决策过程,它甚至会渗透到人的人格结构中,从而影响整个人格结构。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1923年在其《自我与伊底》一书中,提出了伊底(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合一的人格结构论。其中超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级,是由良心、自我理想等构社会利益有六类:一是要求公共安全的社会利益;二是追求社会制度之安全的社会利益;三是追求公共道德的社会利益;四是追求社会资源保护的社会利益;五是追求社会进步的社会利益;六是追求个体生活的利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文明对“普适真理”的强调助长了现代病、文化霸权、技术统治的加强、人的片面发展,因此受到了不少批判。后现代学者把工业文明的启蒙故事指斥为“大叙事”,把将真理置于优先地位的做法称为“真理的白色恐怖”,并极力倡导“异教主义政治学”;宣扬多元化,主张“种族主义”;将真理与权力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并提出“真理政治学”;消解主体。社会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在刑法领域,刑法文化的多样性也初露端倪。刑法的实质内涵被重新受到关注。同时,由于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刑罚对不同罪犯的心理作用的差异。这反映在刑法上就是对刑法的实际心理效果的关注,具体体现是监狱等行刑机构对罪犯改造效果的关注。

对刑法实际效果的关注着重表现为对刑罚改造罪犯效果(特殊预防效果)的关注,即通过对罪犯适用刑罚能否有效地促进罪犯的改造,使其更好地重返社会。换句话说,这一时期更关注的是刑罚对罪犯的行为矫治功能。但是对罪犯行为的矫治,很多社会机构都能进行,不过只有监狱是最“彻底而严厉”的。福柯认为,监狱必须对每个人的所有方面——身体训练、劳动能力、日常行为、道德态度、精神状况——负起全面责任。学校、工厂和军队都只涉及某些方面的专业化,而监狱远远超过它们,是一种“全面规训”的机构。因此,刑罚对罪犯行为的矫治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不同的是现在人们更多地利用心理学的手段。

2刑法的心理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的需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将人的需要分为若干层次,基于最低层次的是生理的需要,它是人的一切需要的基础。只有在生理需要获得满足后人才可能进一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作为人的基本需要主要有四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这些基本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作为最后的法律手段,刑法保护的就是人的这些基本需要的合理满足。从现今世界各国刑法规定的内容来看,刑法保护的无外乎六个方面,即公共安全、社会制度安全、公共道德、社会资源保护、社会秩序和个体生活。保护这些基本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刑法产生与存在的基础。

实际上,马克思对人的基本需要早有认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明确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存在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产生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表明,保护人的基本需求是法的基本任务。

刑法的产生与存在必须遵循的第二个基本心理规律是刑法规范的作用缘于人们对刑法规范的认知。刑法是由刑法规范组成的,刑法条文只是刑法规范的载体。在理论上,刑法规范包含有裁判(或审判)规范和行为规范。但是,无论是作为裁判规范还是作为行为规范,刑法规范要发挥其作为规范的规制作用,必须要让人们认知规范本身。

实际上,在刑法理论上,近代学派,包括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就对这一问题予以了全面关注。当时,作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加罗法洛运用情感分析的方式分析犯罪、犯罪人、犯罪遏制等,首开运用心理学分析刑法相关问题的先河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现今,德日等国人格刑法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复归了这一学派的部分观念。也正是居于行刑效果的考虑,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监狱改革,大力倡导非监禁刑,实行行刑社会化。

心理学论文 篇3

从表面看来,心理学学科与经济学学科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但是归根究源,两者不仅存在多种共同点,还在学科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与干涉着。从学科起源来看,两者都来源于经验主义哲学的研究发展,并且两者皆为实现事物计量而存在的学科类型,而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为分别针对人类经济行为与人类心理两方面。并且在两学科不断发展之下,经济学研究中心理学因素的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为其发展提供了助力。而对于心理学学科来说,经济学的深入也为该学科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心理学研究对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心理学研究对于经济学家的学科探索以及经济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经纪人假设”的提出就离不开心理学因素的影响。在心理学的发展早期,该学科普遍认为人类的生存意义主要是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获得,是最根本的行为动机,这就是所谓的自私学观念。但是在研究不断深入之后,研究者逐渐意识到“经纪人假设观念”与个体实际行为活动间依旧存在着差异,经济行为并不是完全依靠理性的利益考虑来开展的,其还受到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的指导与影响。面对这样的研究进展,经济学家为更加全面地对人类经济行为进行诠释,就势必需要积极引入心理学来对经济现象进行重新审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展公益事业,无偿为社会群体或个人提供帮助,在这过程中并不涉及到利益产生。利用传统的经济学中的利益支配的理论难以就这一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只有加强心理学学科的融入,才能进一步的实现经济学的理论完善与发展。

另外,就经济学学科的理论研究工作来说,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学学科的影响。例如,在经济学学科中,边际效益分析时常见的理论研究模式,其主要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消费品增加往往与实际单位效用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而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对于某一事物的追求欲望越强烈,往往在第一次获得时将会得到最大的心理满足。而当这一事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现频率增加,行为人对这一事件的向往与感受都会逐渐降低,从根本上讲,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正是由于在人类本身的心理因素决定的。边际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探寻方式,被广泛应用至经济学对于人类基本需求分析的学科内容研究中。所以,由此可见,心理学研究模式也会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开展提供分析模式的支持。

心理学学科对于经济学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为经济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发展基础。而经济学家也逐渐意识到心理学学科研究对于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逐渐在学科研究过程中融入了心理学科研究。这样的做法所产生的有益结果是双方面的,为两者的发展都提供了重要的思维与研究方式,实现了学科研究成果的重要发展。

二、经济学对于心理学研究所提供的帮助

心理学的发展对于经济学的学科发展与理论建设存在一定的冲击,但冲击程度并未深入到经济学科的重要核心部分,心理学学科的部分观点内容在经济学中的影响在后者的不断吸收下发挥了重要的意义。例如,“过激反应”以及“行为导致结果的实现”,就是经济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理论。其在引进心理学因素的过程中仅仅是将这两则理论进行了修饰与完善,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由此可见,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相干涉并不是以改变学科作为根本目的,其知识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为该学科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提供途径。

对于心理学的发展,经济学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其为心理学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研究空间与方式。这是由于在人类的实际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中,并不仅仅存在着个体特性与心理状态对行为产生影响,并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支配这一种可能。人类本身是处于环境较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之中的,所以来自于其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或者组织的影响,都会导致个体行为偏离个性。而造成个体周围的社会环境影响的根本又是身处于该环境中受个性支配的行为人的具体行为。这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供求关系链。而经济学科中,供求关系也是重要的一项研究内容。例如,在心理学理论中,人们在受到侵害或得知无辜人群受到侵害时,会自然的产生愤怒的情绪,并在不断发酵的过程中会形成仇恨心理。虽然在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学分支中对于这一现象的发生有着具体且全面的分析,但是心理学学科却不能就人类发生仇恨的时间与具体的空间进行阐明。但是在经济学学科中,经济学能够依靠理论进行相应的均衡模型建立,利用这样的方式就能对仇恨事件发生的确切点进行表达。

从根本上说,心理学的情境主义对于经济学的部分理论进行了挑战,但同时,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是不能脱离经济学所提供的重要帮助的。这主要是由于情景主义建设在对外部情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以及实现了封闭突破,具有均衡性科学的特质。要实现该学科的不断发展,只有依靠经济学所提供的相关帮助,才能最终实现或者取得进步。在心理学科讨论中,当前一直存在着人类实际行为是受环境影响还是意识影响的争论。产生这种争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方在哲学假设上存在着分歧,这就造成了该讨论没有切实的比较意义。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来说,并不能在脱离社会环境与政治条件的情况下展开,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心理学研究的局限性存在,以致于难以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对事物本质进行阐述。而经济学科对于个体心理行为的深入理解,无疑能够为心理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三、结束语

经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不仅相互影响与干涉,同时还在对方学科中都能找到彼此的学科因素。从根本上讲,两者存在相互干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是人类经济行为,而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也正是人类的行为,这就注定了心理学因素在经济学学科中的重要影响。而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也正是经济学为之提供了研究技术。而要实现我国心理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的共同发展与提高,还应当不断加强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渉行为的分析与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