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本控制管理论文【优秀5篇】》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 篇1
关于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论文 关键词: 现代 成本 管理 经济 全球一体化 宏观成本体制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 企业 的成本意识有所加强,但成本管理松弛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建立成本管理良性循环机制,对于增强企业自我 发展 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推进当前的国企改革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应该是包括财务成本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 组织成本管理在内的一种全面的成本管理。
1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几乎还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 计划、核算和分析,而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缺乏对产品生产价值链的成本核算与分析。
1.1 企业成本管理重心偏移,未能真正考虑需要企业是成本管理的主体。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是实现成本管理的动力,但是有些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
1.2 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1]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
1.3 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 会计 系统,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在现代化的制造 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 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如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2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成因
2.1 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削弱了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外在压力和内在积极性在大部分企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成为竞争性企业的同时,还存在具有计划经济性质的垄断性企业(如邮电、银行、电力)。这些垄断性企业不依靠降低成本仅依靠垄断就能获得高效益。
2.2 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监测不力,影响了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成本管理机制的主动性在变国家对企业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的过程中,宏观成本监测、控制职能明显弱化。在财务会计制度上,规定把企业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处理,不需向外公布,使国家对企业微观成本管理行为的调控失去了信息来源。
2.3 市场观念不强,缺乏成本竞争意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企业在生产效率水平、 工作质量水平、企业素质水平特别是经营决策水平等方面,明显缺乏成本竞争意识,不适应成本竞争的需要。
3 我国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
3.1 确立现代成本管理新观念
1)更新成本管理主体观念,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成本管理观念。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价值 规律 的引导下自主经营。因此企业的成本管理转向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成本管理主体由国家转向企业,实现成本管理企业主体化。
2)实现成本管理对象的广义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成本管理的内涵已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了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信息成本、产权成本、开发成本、环境成本、劳务成本、服务成本等新的成本概念。
3)树立成本管理的效益观念、突出成本考核、加大成本考核力度[2]。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经济效益决定企业自身的前途命运,因此进行成本管理必须以增加企业盈利为目标。确定企业产品成本是降低还是提高,应以是否增加企业利润进行决策。如果提高成本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就不一定非要降低成本。所以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必须确立成本效益观念。
3.2 采用 现代 企业 成本 管理方法,强化企业成本管理
1)强化企业各级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全员的成本管理素质。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成本管理成为一项全体员工的 工作。成本管理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生产经营 组织和生产工艺特点,做到对产品成本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从而使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与考核。企业应建立健全各种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以便为成本 计算 和成本考核、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这是强化成本管理的重要前提[2]。要加强和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部门、 审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监督管理作用。成本管理应与当前行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招议标制度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从而调动起各级人员从事成本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采取更为 科学 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企业应该学习和 应用在市场 经济 体制下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尤其是要学习那些科学的定量管理方法。在成本管理中,必须加快电算化步伐提高电算化应用水平,加速培养电算化人才,从而实现成本管理手段现代化。
综上所述,加强在企业内部确立成本管理的中心地位至关重要;降低成本必须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以人为本是改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只有把现代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运用于 实践当中,使 会计 和管理科学适应 环境的经济化调整,配合经济 发展 的步伐,有节奏地对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实施改革,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参考 文献
[1]徐长江。企业成本管理探讨[J]。决策探索,2008(6)
[2]张轶韬。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6)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 篇2
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摘要:工程成本控制是工程管理组成部分,是实现工程成本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是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本文对工程项目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成本管理、现状、问题、措施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is part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goal is to achieve a necessary way, it is the basic way to increase profit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st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in-depth analysis.
Keywords: cost manage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市场行为的日渐规范,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已形成一种制度。同一项目多家竞争已很正常,不仅竞争激烈了,而且工程质量也越来越高了,加上监理人员的介入,那种靠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赢得高额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建筑行业在造价日益接近成本价的今天,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只能另辟蹊径。加强管理、内部挖潜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成本管理则是内部挖潜的重要内容,针对 这种情况不能不认真的加以分析:
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涉及成本管理的制度有,但执行不坚决、不一贯。按计划进料、按定额领料的规定有,一旦超额分析产生原因少,查找问题不彻底、不准确。
现场进料,对大宗材料计量手法单一陈旧,计量方法因人而异,方法之间欠缺相互印证。
施工各个环节的跑冒泄漏严重,残余物件或材料回收利用少。
好料不好用,长料不常用,短料不利用,材料代用替用少,隐形浪费多。
机具满负荷运转少利用率不高,功效差。
有施工组织设计,也有施工平面图布置,但往往材料不按图堆放,增加材料的二次倒运,使得费用增加。
对周转材料利用不好,闲置多。
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少,运用更少,四新成果转化率低。
节约材料或超额使用材料,往往没有说法,奖惩制度不落实。
加强工程项目或管理的措施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无形中加大成本费用,也就降低了单位工程的利用率。这种情况长期发展的结果,就影响了单位的经济效益。通过以上的分析只有加大管理的力度,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并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切实加强施工平面图的管理,按照“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布局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安排好材料库房临时设施的位置,使工人到堆放材料的距离最近,往返时间最短;材料贮备合理,占用场地又少。
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施工资源包括劳动力、材料、机械、环境及方法等五个方面,如何使这几个方面达到以效益优先的有机组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例如:在机械的配置使用上,就必须考虑机械的运转时间和合理的间歇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机械的效率;熟悉现有的工程体系。比如:在模块工程中,只有充分了解模板体系的递级规律,才能做到充分合理的使用,这样就可以以钢代木节约成本。
全面综合各种因素,科学合理的调度劳动力,处理好工期与效益的关系。现在工地上的工人大部分是农民工,他们具有两季大忙必须返乡的特点,只有根据他们的特点巧妙的安排工作,才能化不利为有利,不致对工程带来负面影响。
做好材料核算工作,编制材料进场计划,摸清材料供应渠道,保证材料按时进场。另外还要加强材料入库、验收及保管工作,健全各项收发领用制度,坚持班组核算和限额领料、包干使用和余料回收利用。对材料的使用做到有计划、有分析、有奖惩措施。做好材料的核销和结算工作,建立健全的各类台账,准确、及时、全面、动态地反映现场材料的使用和库存情况,做好材料进场的准备工作,为材料进场提供依据。这里有一个公式可供参考:
材料供应量=材料需用量―期初库存量+周转储备量
在材料选用上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做到货比三家以质取胜。同等价格质量优先,把好材料进场关。做好材料代用的各项预案工作,对采购不到的或不便采购的材料,在征得业主、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同意下,允许材料代换。
加强对规范的学习和应用,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的施工。
加强人员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是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配备成本管理工程师,在项目经理统一领导下,进行分级管理,分解节约目标,走群众路线,挖掘各方潜力,集中各方潜力,集中各方智慧,集思广益,努力实现成本目标。
三、 结语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本费用是一个价值范畴,是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在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因此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盈利的重要保证。
看了“关于成本管理论文两篇”的人还看:
成本管理论文 篇3
《 浅谈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两方面进行剖析,重点论述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这时就要看哪家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提供的服务是否优质,品牌的美誉度如何,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一、成本和产品成本
成本是—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一般地说,成本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耗费的某种资源的货币表现。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几层含义:(1)诚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发生的,无目的的成本发生只能是一种浪费;(2)成本是一种资源的耗费,没发生消耗,没付出代价,就无所谓成本;(3)成本必须是能够用货币来计量的,用货币这一同度量因素对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耗费的各种资源进行计量,才能进行成本核算。
产品成本是指为制造一定数量、一定种类的产品,而发生以货币表现的各种耗费。按照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产品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即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以及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M)。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就是前二者之和,即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和。
二、成本控制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信息。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1、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
(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
2、成本控制的作用
(1)成本控制是现代化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随着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成本管理也必须现代化。现代化的成本管理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检查,这七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现代化成本管理的全部过程。
(2)成本控制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成本是反映企业对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和消耗情况的一个综合性的价值指标。企业控制了成本,也就控制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占用和耗费,也就控制了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
(3)成本控制是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决策是否正确,产品设计和工艺水平的高低,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是否科学,物资管理和人事安排是否合理。设备工作的好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成本水平的升降。同时,成本控制也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具有反作用。通过对成本的监督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弊病,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及时做出补救措施,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因而,成本控制应成为企业管理的中枢。
3、成本控制的目标
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千差万别,经济活动越复杂,成本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也越复杂。经济活动自身的规律影响着生产经营活动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影响成本有内外部因素,重点体现在成本动因、价格、市场份额(销量)、质量等方面。产品是成本的主要载体,降低产品成本成为成本控制的必然结果。但从长期来看,成本控制是通过控制引起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一成本动因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成本控制是直接控制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而不是成本本身,通过控制成本动因而使成本得到长期管理。成本动因驱动成本,但成本动因并不因成本控制而存在,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是决定成本动因的根本力量。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控制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
三、结 语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都贯穿着对成本降低 的要求,都不排斥成本降低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成本与诸多变量因素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许多情况下,单纯强调低成本不一定能代表 经济上的合理性,因而需要将成本和与成本相关的变量因素 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但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成本管理论文 篇4
《 浅析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的运用 》
[摘 要]从战略角度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 管理思想,于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 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并被日本与欧美的企业管理 实践证明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战略;成本;成本管理
1 开展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建立和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在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做到降低成本已不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寻找一种能够提高企业战略地位的途径。即企业要变传统的“成本维持”、“成本改善”为“成本预防”,通过企业策划,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发生,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战略成本管理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 发展起来的。战略管理思想要求企业应以全部产品的经营状况作为投资和新产品开发的决策基础,企业至关重要的不是某一项产品是否赢利,而是企业所经营的全部产品的最终结果如何。
1.2 有助于传统成本管理理念更新
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衡量成本管理 工作好坏的标志是看成本指标是否降低以及降低幅度,而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管理者更新观念,换一角度看待成本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 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战略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工作服务于企业经营的整体,因而一项决策即便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但却是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那么这项决策就是必要的、有益的。
1.3 有助于企业适应外部 环境的变化
战略成本管理更注重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重点收集竞争对手信息,掌握对手的相对成本,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在研究中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特点时,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协作实现“双赢”。由此,企业可以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统筹兼顾,做到当前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尽量减少不利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努力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1.4 有助于建立与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现代成本管理较之传统的成本管理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新扩展:成本管理领域由产品生产阶段扩展到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内容由纯经济型转向经济与技术结合型;成本管理手段也由手工操作转为电算化操作等。这就要求成本管理的方式相应地从战术管理转向战略管理,这样现代成本管理体系才能更加完善。
2 战略成本管理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战略成本管理的运用使我国一些企业既降低了成本,又获得了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这说明战略成本管理对我国企业是适用的。但目前由于我国多数企业仍然保持传统成本的观念,即使是运用了战略成本管理,所运用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也并不是完全理论上的战略成本管理,只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一种理念的运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表现为:
2.1 实施主体不完整
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主体仍然是企业财务人员,企业高层管理都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活动。财务人员向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其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资料,但并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决策;而高层管理者也只是根据财务人员提供的成本资料进行决策,也并没有参与成本管理过程。这会使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控制孤立化,不能从全局角度管理控制企业成本。
2.2 缺乏成本效益观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依然持有单纯的成本节约观念,其所运用的成本考核指标也仍然是传统产品成本额的绝对降低。片面地追求产品成本额的降低可能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如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额采购质量不高的原材料,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废品率高,而且,由于产品质量下降可能使其销售价格或销售量下降。因此,从成本效益观来分析成本管理目标,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某一项成本的降低,未必就意味着企业的利润一定会提高;而增加某一费用开支,反而有可能提高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2.3 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受 计划经济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虽然成本管理的范围始于材料采购,结束于产品销售,而且对企业所处的环境、市场环境的分析也比较少,更没有按照战略成本管理的要求对企业从产品开发、设计一直到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也没有对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购买商等产业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对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使企业很难明确自身的竞争地位,因此就无法准确地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
2.4 信息有效不足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和处理的信息量剧增。它所运用的某些技术方法也使传统的手工操作变得难以适应。如作业成本需要根据大量的成本动因来分配间接费用,手工操作不可能完成如此繁重的分配工作。因此,战略成本管理需要特殊的信息加工方法来支撑。科学先进的信息加工方法直接关系到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质量,决定着其实际 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3 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与成本管理在特殊条件下的有机结合,具有战略性、全面性、动态性等特征。因而,企业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3.1 转变观念,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不仅是管理方法的变革,更要在思想上进行变革。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国外企业的实践表明,传统成本管理的观念和办法无法达到战略成本管理的效应。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个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服务。
3.2 调动全员参与,树立成本效益观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不只是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它涉及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要有效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就要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必要的宣传和讲解使不同 组织和成员了解战略成本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有效地维护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做到全员参与战略成本管理。同时,企业员工要转变传统成本管理下的单纯成本节约观,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本效益观。重塑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使其更多地定位于企业外在的因素,如竞争基准。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其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去获得并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3.3 扩大成本管理范围
扩大成本管理范围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注重价值链的开发与利用。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直至最终产品消费者的相关活动的整合,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行业价值链分析,让企业明确自身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可能性。二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通过分析,设法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增值作业。三是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做到知已知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战略成本管理要求将行业、企业及竞争对手价值链有机结合,从战略高度上分析上、下游价值活动以降低成本。先找出基本的价值链,然后将其分解为单独的价值作业,再比较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与效益,从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价值链上每个环节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即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中。通过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重新组合价值链活动并进一步衍生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该战略将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3.4 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有利于企业取得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支持。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与现行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现有的管理会计信息各不相同。现行的按成本项目和成本要素提供的成本信息必须重新整理,以便与各项价值活动相匹配,并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各种产品已耗、未耗或预计将要消耗的资源。另外,企业还必须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提供战略成本管理所需要的供应商、客户与同行企业及外部竞争对手的成本信息和其他信息,如各企业产品发展、产品成本定价等。
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涉及面较广,需要信息的数量较大,并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分析处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建立起超越企业范围的会计信息系统。
3.5 建立有效的成本激励评价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目标更好地完成,因此,完整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必须有激励评价机制导向作用的发挥才能成功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应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1)体现“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理念。有效的评价机制应突出各部门综合价值的最优,给各部门提供广阔的创造价值的空间。在评价指标设定时,应根据各成本中心的特点确定重点考评指标,同时建立专项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以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2)成为“年度预算”和“战略规划”的纽带。年度预算是战略规划实施的系统工具,成本激励评价机制的建立应较好地解决“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衔接问题。
(3)科学制定绩效评价的周期。在评价考核时不仅要考虑部门本年度的业绩,还要滚动追溯前几年的业绩,不仅能进行横向对比,还要能进行纵向对比,以弥补绩效衡量的不足,使评价激励体系更规范、科学。
参考文献:
[1]仪铮,赵东辉,尹英。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2]____,迟铮。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与应用问题初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1)。
成本管理论文 篇5
《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措施,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2009.10.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2008.1.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