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儿童文学论文【优秀5篇】正文

《儿童文学论文【优秀5篇】》

时间: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儿童文学论文【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儿童文学故事 篇1

关键词:幼儿园;全语言教育理念;故事教学活动;设计

在幼儿园教育中,语言教育不可获缺,而在语言教育中,故事教学不可获缺,故事是幼儿接触和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户,深受儿童的喜爱,将故事教学法融入到幼儿语言教学中,不但能够丰富儿童的语言知识,而且能够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在幼儿园教学改革日渐深入的今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对全语言教育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应用到语言教学中,为儿童设计有趣、有效的故事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性,使幼儿语言水平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融入全语言教育理念,注重故事活动设计原则

全语言教育理念于20世纪在美国兴起,这种教育理念不但融入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而且吸取“学习者中心”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传统语言学习将语言划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的观点,认为语言的学习不应该被分割成不同的“技能”,而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让学习者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语言。在幼儿园教育中,语言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写字,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将全语言教育观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故事教学法,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故事活动[1]。在对故事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原则:第一,整合性的原则,即各个故事活动之间应该具有联系性,从整体上提高儿童语言水平。第二,生活化的原则,即故事活动应该与现实生活具有联系性,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欲望。第三,建构性的原则,即故事活动应该以幼儿兴趣相符合,让儿童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第四主体性的原则,即故事活动的中心应该为儿童,让儿童能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获取语言知识。

二、创设丰富的故事情景,激发儿童参与积极性

在教学中,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只有在活动过程感受到乐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接下来的活动中。因此,在对故事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将儿童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儿童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其中。但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全语言教育理念中的生活化原则,从儿童实际生活环境出发,创设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提高儿童兴趣。例如,在“大树妈妈的信”这一故事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做出秋天的背景,并对教室或者活动场所进行布置,营造出秋天的氛围,然后给儿童朗读故事,并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儿童在活动产所找到“收信人”,如,变黄的小草、水变凉的水池等,让儿童亲自感受秋天到了大自然会发生的变化。随后,教师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复述,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幼儿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儿童细心观察的习惯。

三、提供丰富的故事材料,引导儿童自主探究

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往往需要从感知开始,杜威曾指出,调查研究是儿童四种本能之一[2]。如何充分将儿童的这种本能利用起来,应该从从全语言教育理念的建构性原则入手,让儿童主动对探究过程进行建构。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故事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故事材料,并引导儿童对这些材料进行观察、记忆与探究,充分将儿童在语言方面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应用“动物脚印的不同”为儿童创建故事活动,在活动前准备好相应的绘画工具,给儿童讲一个雪地上发生的故事,重点指出雪地上出现了扇子、竹叶、梅花等图案,让儿童猜测是哪种小动物画上去的,随后引导幼儿自主将各种小动物的脚印画出来,并让儿童想象这些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中留下脚印的。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提高幼儿对各种小动物的认知能力,丰富儿童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培养儿童自主创作的意识及能力。

四、注重故事活动的游戏性,发挥儿童主观性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故事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该充分注重故事与游戏的融合,以儿童的兴趣为依据,设计出儿童喜欢、能够接受的活动方式,实现“寓教于乐”,将儿童主观性充分发挥出来,以提高儿童应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给学生讲《小红帽》这一故事时,把大体的故事内容告诉儿童后,给儿童播放这一故事的动画片视频,随后组织儿童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儿童分别扮演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角色,让儿童模仿这些角色说话的语气说出相应的台词。这样,不但能够让儿童亲自参与到故事活动中,而且能够让儿童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自主创编故事,在讲完了一个故事之后,引导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故事进行续编,比如,在讲完《丑小鸭》这一故事后,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在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后,丑小鸭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儿童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小故事的情景,并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儿童互相分享这些小故事。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能够提高儿童组织、应用语言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幼儿园教育改革日渐深入,人们对幼儿教育中语言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而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故事活动较为常见,也比较重要。在应用故事教学法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全语言理念的引入,注重故事的选择及故事活动的设计,以提高故事活动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儿童语言水平提升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诗函.幼儿园语言故事创新教学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9):28.

儿童文学作品 篇2

关键词:儿童文学;艺术真实;客观存在;普世真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儿童文学以其读者与写作题材的特殊性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存在。对于成功、高水准的儿童文学而言,其简洁晓畅、充满灵性的文字里所蕴含着的恣肆的想象与丰富的内涵像是给儿童插上了翅膀,助他们翱翔在快乐、缤纷的童年天空之中。但正如其他类型的文学一样,儿童文学也需要一个框架,那就是“艺术真实”。《儿童文学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真实》一文探讨了儿童文学作品与作品艺术真实的区别,“儿童思维所具有的生命性、同一性与游戏性三个原则,正是儿童文学艺术真实不同于艺术真实的原因所在”。[1]但不论如何,“艺术真实”是儿童文学所绕不开的话题,是产生优质作品所不可或缺的前提。

此处讨论的“艺术真实”包含两层意义:(1)客观存在。(2)普世真理。首先,意识反映物质,客观的真实,是所有文学作品的源泉。充满想象激情的现代主义文学及后现代主义文学,如卡夫卡《变形记》、《城堡》,博尔赫斯《沙之书》、《环形废墟》;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这类作品纵然洋溢着奇幻的想象,拥有超自然的情节,但它们均是立足于现实之上再加以想象渲染的成果,因此能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肯定与喜爱,成为经典作品,魅力经久不衰。这充分说明,只有坚实地站在现实世界的土地上,天马行空的幻想才能得到接受,并为故事锦上添花。同样,儿童文学也必须做到植根现实。在此基础上,还不得不考虑儿童的天性特点。儿童与人类的童年时期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类群体童年时期的思维特征与生命个体童年阶段的思维特征具有几乎一致的同构对应关系,万物有灵、非逻辑思维等是这种关系的最具体表现”[2]。关于这一表述,生活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童年时,女孩子中流行的一个游戏便是抱着布娃娃将其作为自己的孩子来呵护。在这一过程中,布娃娃已被儿童“人化”了。因为心智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他们对自身之外的事物常常存在着敬畏之心,对一切自然的现象存在强烈的好奇。因此,在立足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儿童文学更需要做到一种“艺术化的真实”,寄托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同时补偿他们无法拥有只能在幻想中存在的各种“超能力”的遗憾。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拇指姑娘》,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女孩,她诞生在花朵里,被癞蛤蟆劫持,受到水中鱼儿的帮助,又受到金龟子的抛弃,经历了一系列苦难之后,当她将要迫于无奈嫁给自己并不喜爱的、厌恶大自然的鼹鼠先生时,被曾受过她恩惠的燕子带走,来到一片温暖的国度,与花中国王喜结连理。这个纯属虚构的童话故事情节优美而又流畅,激起儿童无限的遐想。这个故事能够打动儿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其中的想象有着现实的依据。譬如,作者使用拟人手法,设定动物们都有着人的思维,符合儿童的心理;对拇指姑娘体型的描写让人相信她能够被一朵花儿容纳,美丽的容颜和善良的心灵能够吸引蝴蝶、金龟子和鼹鼠等动物;癞蛤蟆是丑陋的典型代表;鼹鼠是穴居动物不喜阳光;等等。在这一系列的现实的保证之下,整个故事浪漫的想象便有据可依了。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鲜活灵动,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艺术真实”的第二层含义“普世真理”,可以引申出“人文关怀”这一内涵,在普世价值这一层面为儿童文学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儿童进行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作品所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不自觉地进入儿童的头脑,很可能逐渐转化为他们的人生态度。根据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儿童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道德发展是学习的成果。[3]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相较于成人还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对外来的思想与行为很容易进行学习、吸收与模仿。因此,真理,是儿童文学内涵中所应有之义。儿童文学应是有教化儿童的作用的,这种“教化”不是枯燥无味的道德说教,而是让他们在真理的滋养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高贵、美好的品德。真理,应当作为标杆,去引导新生的儿童发现世界、了解世界。儿童文学作为其承载物,需要传达出正面的信息。如英国的艾利克斯・希尔的作品《天蓝色的彼岸》,讲述了一个名叫哈里的小男孩在与姐姐吵架之后,在大街上骑车却不幸遭遇车祸而死。他的灵魂在走向天蓝色的彼岸――来世之前,和另一个幽灵阿瑟一道回到人间,向父母、姐姐告别,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歉意与爱,完成了他生前的遗憾。可以看出,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是:发现生命、珍惜生命,同时直面死亡。作者试图向孩子们证明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有爱能够永恒地横亘生死两界。作品用浅显易懂、优美轻快的语言向儿童展示生命的奥秘与内涵,是有益于儿童成长的。

综上所述,哪怕儿童思维在本质上离不开生命性、同一性与游戏性三大原则,儿童文学也并不是完全超越现实的文学艺术形式,在其充满生命力的无尽的想象的同时,也受到“客观存在”与“普世真理”的人类共同追求的“真”的规范,从而达成“艺术真实”。同样也只有“真”的作品,才更具“善”与“美”的特质,提升儿童文学的品质,感染读者。

参考文献:

[1] 王泉根。儿童文学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真实[J].语文建设,2010(3).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 篇3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开始推动一场新的传播革命,实现了儿童文学由纸质媒介向动漫、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的转型。与此同时,许多儿童刊物的发行量大幅度下降。但电子媒介又以多种形式丰富了儿童文学的存在形式,拓展了儿童文学的传播渠道,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多元的传播平台。在这之前,儿童文学主要通过插图和连环画等图像形式丰富自身的传播渠道,这对受众儿童来说无疑是影响巨大的。但从整体上看,文字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图像只是对文字的一种补充或说明,而且在呈现方式上也较为平面和单一。有了电子媒介后,通过广播有了听觉上的享受;视觉上,无论中央台还是地方台都设有儿童频道,即便是综合频道,也会根据儿童一天生活的流程安排儿童节目时间。这些儿童节目无疑是传媒的一个缩影。以中国之声的儿童节目“小喇叭广播”为例,以声音的形式传播着国内外儿童文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大一部分儿童文学被改编为动漫、电视剧、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期,媒介对儿童文学的影响已经不止停留在儿童文学呈现的形式上。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就其性质而言,跟其经营目标、宣传目标和公共性与公益性密切相关,因而对儿童文学的传播必须面对市场,其中包含儿童文学的生产、流通、消费等诸多层面。

二、新媒介时代下儿童文学传播的转变

三、儿童文学传播趋势产业发展经验

以往,传播儿童文学主要以书籍、杂志、报纸等形式出现,随着媒介的发展,儿童文学的传播开辟了新的天地。可以说,当下的儿童文学在媒介时代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播趋势产业发展经验。首先,儿童文学实现了跨媒介传播,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被改编为影视作品。通过改编的方式,儿童文学的影视化不仅优化了儿童文学的影响力,更成为推动儿童文学发展的源泉。“2000年有人做了‘现代受众了解文学作品的途径调查’,调查者曾挑选了100部中外文学名著。结果表明,有60.5%的人是先从电视、电影、广播、戏剧等非文字传播渠道了解这些作品的。其中18.5%的人在影视等媒体上看了以后再去看原著,而其余的人看了影视、戏剧之后,就不再看原著了。”由此可见,当代社会,报刊、书籍等纸质媒介的主导优势已不在,而影视等媒介形态更受青睐。尽管纸质媒介的儿童文学受到如此大的冲击,但这并没有使儿童文学的传播就此止步,更多的传播者或传播组织积极应对,力求为儿童文学寻求生存路径,以在市场上打开儿童文学的突破口。将儿童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更进一步促进了儿童文学书籍的热销。纵观当下市场,可以说每一部由儿童文学改编成的电影都有着较好的票房,如《暮光之城》、《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对儿童文学的改编也更注重其教育性及核心价值观的打造。以《爱丽丝漫游奇境》为例,影片热映后带动了相应的儿童文学畅销,甚至各网站、各书店一时出现了缺货、补货现象。目前,在一系列网站上其销售总量仍居排行前列。很多国家将儿童文学改编为动漫及动画片,如日本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中国的《神笔马良》,迪士尼系列《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青蛙王子》、《长发公主》。在西方,则更偏向以童话及其民间故事为蓝本进行影视创作,如《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白雪公主与猎人》以及同样由童话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童话镇》。不可避免的是,在这样的大众文化下,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渐渐失落,并向着成人化发展。儿童文学影视终究逃离不了商业市场,它需要更多的受众。

“所谓儿童文学者,即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组成之文学,由儿童的感官可以直接诉于其精神的堂奥者。换言之即明白浅近,饶有趣味,一方面投儿童心理之所好,一方面儿童可以欣赏的文学”,这是对儿童文学最早的定义。但当下的儿童文学影视的主题及其人物形象等都偏向成人化。往往以儿童世界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在影视作品中增添了成人的爱情、暴力、血腥等元素。在韩剧《秘密花园》和《清潭洞爱丽丝》中,都对儿童文学《爱丽丝漫游奇境》进行了改编:带领爱丽丝进入树洞的怀表兔子在电视剧中变为引领女主角进入富人区的一个工具;《白雪公主与猎人》里充满欢乐的森林变为能洞悉人心的黑暗森林,整个电影围绕复仇、战争展开。再看人物形象,变得更为复杂化。如今,儿童文学的受众不仅仅只限于儿童,更多的成人也成为受众之一。但不能否认,儿童文学影视成人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次,在传媒时代下,儿童文学产业拓宽了其传播范围。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指出,现代科技的发展,缩小了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时空距离。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靠语言进行传播,广范围的传播需花较长时间,在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之后,尤其是随着电子媒介的普及,人与人之间距离大大缩小,传播的速度也大大提升。就儿童文学传播而言,偏远地区的小孩也能阅读到自己喜欢的读物,看到喜欢的动画片;有条件的家庭,甚至不用带小孩出门也能观赏到儿童文学影片。当然,儿童文学的传播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在中国,很多外国儿童文学也是家喻户晓,如《安徒生童话》、《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时代广场的蟋蟀》等。同时,儿童文学电影的改编也有了国界的跨越,宫崎骏的动漫《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改编自英国作家玛丽诺顿《借东西的地下小人》,中国的《花木兰》、《梁山伯与祝英台》都被迪士尼改编成了同名电影,最近很火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也引用了美国作家凯特•迪卡米洛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电子传媒改变了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它能突破时空带来的传播局限,让人们无论身处何方、有无阅读能力,都能接受到各种信息。最后,儿童文学相关产业传播不再使用单一的媒介,更多的是通过媒介的相互融合。传统媒介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例如,报纸仅供阅读,广播仅供收听,电视虽然可以声像文字并茂,但人却不能用它进行信息传输或处理。关于媒介融合,人们最初的定位是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而当下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实现了丰富多样且将传播功能融于一个系统。根据最新的定义,“所谓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连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可以说,媒介的融合对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的变革更为深远。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儿童文学传播不得不呈现向数字化整合的趋势,可以在各种不同媒介形态下轻松实现转换,从而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选择。

四、结语

儿童文学论文范文 篇4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 翻译

中图分类号:I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82-01

儿童文学是一个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最早接受到的文学内容。它的对象是最为天真单纯的儿童,儿童文学的内容是人生学习的起点。优秀的儿童文学会让人永远记住,例如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哈利波特等等。因此,将优秀的儿童文学翻译过来变成了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语言内容准确

语言内容准确是儿童文学翻译中最为基本的原则。翻译者应该对原文信息的准确表达,其中包括对原文客观环境的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准确表达。译文和原文应当是有内在关联的,缺乏准确性或者大量删改原著的“翻译”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在翻译优秀的儿童文学时更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会破坏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文章中应有的真、善、美的含义就无法表达。译者在对语言进行翻译时,为了保证翻译的准确性,有时不能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要联系上下文去判断作品的内在想表达的含义。以英语作品为例,在英语的表达中常常习惯用大量的it/they/there等词作为指代,这时就需要译者考虑到其真正指代的是什么,有时一句话中出现多个指代词,更需要仔细揣摩。英语和汉语一样都会出现一词多意的现象,例如always在英语中表示和平时一样,和往常一样,总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就有差别,当原著用到这个词时,译者就要考虑是事情总是这样,平时就是这样,还是今天总是这样。在翻译时译者不仅要考虑到词意还要注重表达的准确性,联系上下文考虑语言的逻辑性。

二、语言文字的可读性强

可读性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特征,儿童文学的可读性与不同,它要求适应于儿童的心理特征,语言特征,简洁、流畅、朗朗上口。儿童文学理论家May Hill Arbuthnot认为,在儿童文学中,词语应该意义饱满、读来顺畅、听之悦耳。芬兰儿童文学翻译理论家Oittinen认为能够大声朗读是儿童文学及其翻译要具备的典型特征。儿童文学经常是由老师和家长以读的形式让孩子们接受,孩子们是通过听来认识文学内容的,语言的朗朗上口显得尤为重要。

译者需要熟悉儿童语言的特点和风格,了解他们的语言世界,这样才能适应儿童读者的需求。翻译时既不能将语言词汇太过成人化,也不能太过幼稚。太成人化会让儿童失去对文章的兴趣,理解不了语言含义,太幼稚又不利于儿童在阅读时学习新的词汇。因此,充分的了解儿童的语言特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翻译的过程中,语言要简化、有口语感、节奏感和童趣。儿童文学译者在翻译时尽量多用一些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内容,这样文学作品就会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给孩子带来亲切感,容易产生共鸣。这也就要求译者对文本内容非常熟悉,再在目标文本中转换和再现文章中含有的幽默因素。口语化的词汇和简洁的语句是能够吸引孩子们注意的有效手段。中国孩子在语言上习惯使用短句子,而英文的书面语中经常出现多个从句,这与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不相符合,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意思将复杂的句子变成简短的句子,最好再有一些押韵的句子,这样更加符合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三、具有儿童文学性

儿童文学性通常是指儿童文学作品所特有的符合儿童阅读心理以及认知和审美特征的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20世纪初提出文学性的概念,意指文学的特殊性、本质特征。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注重“使文本成为艺术品的技巧或构造原则”。也就是同一类文学作品中普遍采用的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例如,文章结构、情节节奏、语言修饰等,文学性是单纯的语言、结构和形式方面的特点,与文学内容无关。内容是已经既定好的,但是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会让文章在阅读时产生较大的差异。不同的作者翻译同一内容可读性就会产生差异。如前文所述,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上应该简短、口语化,但是这与文学性并不冲突。儿童作品的文学性对儿童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有一些儿童文学翻译者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上,轻视其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段。然而,事实上,儿童文学翻译、特别是优秀经典作品复译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将作品的文学性再现。作品原著具有外国文学性,而翻译到中文时就很难保证准确、流畅的同时又有中文的文学性。在对比多部译本时可以发现,缺乏文学性的翻译作品不能称作好的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检视翻译作品的文学性,可以重新观察原著修辞手段。修辞手段可以帮助作品增加“童趣”和文学性。修辞手段有时体现为“可译性”与有时又会变成“不可译性”。在矛盾中,译者需要重新审视文章整体内容和语言文字,依据中文的阅读习惯和儿童阅读的特征进行判断,以此决定是否需要翻译。

如前文所述,优秀的儿童文学译文需要真实准确再现原文,准确性是再现原著内容的有力保障,可读性和儿童文学性可以促进儿童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准确性、可读性、文学性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保证了儿童文学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曾自立。 英语汉译漫谈[J].中国翻译。1982.

[2] 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

[3]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儿童文学作品 篇5

关键词:金朵儿 儿童文学 叙事艺术

赣南青年作家金朵儿,虽然年轻,却有比较丰富的儿童文学创作经验,开创了自己的独特天地。从她富有灵动性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把自己完全潜入到孩子的世界里,以孩子的兴趣、愿望、感受为主体,忠实地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儿童本位”在她的作品中的诠释是以儿童为中心,彰显“童真”、唤醒“童心”、激起“童趣”,尊重儿童的天性,亲近大自然。其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也是一个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的、很有灵性的女孩儿。此外,她又是一个很有思想力量的作家,她的作品要给予孩子们的是正面的熏陶,在他们的心上从小种下一颗小太阳,给他们以满满的正能量。因此,不管是从她对“儿童本位”思想要义的把握程度、作品本身灵动、清新的文字质感还是作品带给孩子们正面的精神力量来说,金朵儿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无疑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并孕育着无限潜力。

一。以儿童之眼,全知观世界

金朵儿的儿童文学是真正的儿童文学,她总能放下自己作为成人的身段,以一颗纯真无邪的童心去看周围的大千世界,写出了一个清纯、迷人、梦幻般的儿童世界,这容易让小读者产生一种亲近感,融入作品的场景之中。

金朵儿在“小贝卡奇遇记”系列作品中塑造的天真烂漫、很有灵性小贝卡和虹朵朵其实都是金朵儿自身的写照。她借小贝卡和虹朵朵之眼来观察、感受世界。“小贝卡奇遇记”系列作品以小贝卡这一儿童视角来叙述的,现实活动场所以贝卡家和学校为主。文中的故事,以贝卡的所见所想而展开,如在水果基地发现了会说话的草莓精灵多多,遇见“魔术师”树叶鸟谷谷,探险海底世界及救了神龟和人鱼公主。“虹朵朵的梦”系列的故事是以虹朵朵的视角展开的,帮助孔雀鱼苏菲娜找回自信后又救了阿波罗王子和小蝶的故事,帮助狸猫乌卡卡找到梦想及发现老狸猫经历的古老而神秘的故事。王子与公主,海底世界这些都是从孩童的眼中所看到的事物,折射出孩子们纯真而美好的心灵世界。给鱼儿吃巧克力,骑着项链变成的魔杖穿行于天空、海洋、陆地之间,海底王国和巫婆城堡之间的斗争。这一系列的事件着眼于儿童视角组成的故事从设置悬念、情节发展演变的几经挫折到最后结局的豁然开朗,极度契合了儿童探求冒险、故事有趣生动的心理需求,也表达了儿童对阳光正义善良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也使得读者能够近距离的把握故事的全貌。

二。多重互变的叙事时空

在儿童文学叙事文本中,灵活多变的叙事时间,改变了传统儿童文学中按故事时间发展顺序讲故事的方式,让时间在故事中被折回、重叠、扭曲,增强了小说叙事的层次感。金朵儿作品中对叙事时间的处理就很巧妙,《狸猫乌卡卡》就是一个恰当处理叙事时间的典型文本。这一作品没有按照传统的顺叙叙事模式,而是采用倒叙、插叙并用来设计故事的讲解模式。从一开篇介绍虹朵朵家搬到古屋的场景,搬到这里后发生了一连串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院子里的蟋蟀弹琴的时候,她似乎能够听得懂它们弹唱;发现了一只活了300岁的老狸猫,它还说虹朵朵书架上没几本有营养的书;墙角一只脾气古怪的老蟾蜍也活了300岁,说她家的到来搅乱了它的清静;那棵活了680岁的榕树肚子上有个洞,那里竟然是狸猫们的家;虹朵朵发现,乌卡卡是只特别有思想的狸猫,他不但喜欢爬到榕树上看星星,还喜欢趴在墙角静静地仰望玫瑰色的天空。面对这些,虹朵朵感到疑惑,为什么这里的动物好像都可以跟人沟通?为什么蟾蜍和老狸猫说话这么奇怪?这些疑惑和倒叙刚好就是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带有强烈的神秘气息,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空间指的是行为者所处和事件所发生的地理位置。带有幻想意味的童话故事,从一开始就领着读者进入一条可以多重互变的时光隧道。这样,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就可以很好地从“真实世界”跨入到魔幻般的“虚拟世界”,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极大满足儿童的阅读期待和爱幻想的天性。金朵儿作品中的叙事空间发生了灵活的转换,《草莓公主》中的故事场景主要有两个:“真实世界”学校和“虚拟世界”草莓王国,从学校组织去水果基地参观遇见了草莓公主多多,引发了贝卡和周莉直接的争吵,到后来参加学校的校运会周莉被苦瓜妖利用,草莓王国面临危机,贝卡打败苦瓜妖救出同学这一故事链。这样的“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转换,丰富了行文的故事结构和情节,使得故事文本既充满童趣,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又紧贴生活。

三。巧妙介入的“景物叙事”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面对一种毫无变化的叙述节奏,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要想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必须要在叙事方式上进行改造,改变叙述节奏。[1]其实,在金朵儿很多儿童文学小说中,作家都喜欢借助景物描写来改变叙事节奏,或缓和或加快。而其中景物充当的是一种叙事的角色,所以称之为“景物叙事”。《狸猫乌卡卡》中开篇中写道“这里是小城最后一条老街,街上的每一座房子都被密密匝匝的爬山虎包围了,吊兰的藤蔓从各家各户的木窗台垂了下来,一直垂到地面上。不远处有棵活了六百八十岁的大榕树,树叶遮天蔽日,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只鸟儿在树叶间跳来跳去,唱着能让人的心窝流淌出甜甜汁液的歌。”就从老街入手,描写了老街周围的一些景物,包括爬山虎、藤蔓、木窗台、大榕树等景物,最后是落到大榕树这一处景物上进行详写,这里可以体现出大榕树的树龄之老,为后面老狸猫讲述几百年前的悠久神秘的故事叙写埋下伏笔,同时这里成群的鸟儿唱的暖人心的歌曲也对后面描写出虹朵朵和狸猫家族们相处很愉快,小狸猫乌卡卡也撒下了梦想的种子这些美好营造了氛围。《孔雀鱼苏菲娜》中开篇“傍晚,天空中的晚霞将海面镀上了一层玫瑰红,浪涛拍打着海岸,一望无边的大海雄浑而苍茫,数叶翩翩的白帆,在这水天一色的红海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飘来荡去。”就描写了苏菲娜从海底游到海面前的景物描写,在海面或沙滩上看晚霞是她尤为喜欢的一件事,因为她在海底的家中被冷落嘲讽心里很自卑痛苦,而晚霞可以洗礼心灵,消除烦恼,这都为后面反复描写晚霞和太阳奠定了基调。尽管最后的结局是苏菲娜没能和阿波罗王子在一起,而且苏菲娜并嘱托虹朵朵不要告诉王子真相,苏菲娜在这个时刻完成了心灵之洗礼,是太阳王国里阳光有着金子般心灵的女孩儿。

四。缜密的叙事内在逻辑

叙事内在逻辑是否严谨、缜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的阅读效果和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笔者认为,作家金朵儿在这方面处理的不错,既有谋篇布局这行文结构层面的,也有叙事过程中折射出的情感意蕴层面。她以童年经验中纯真美好的大山记忆为叙事内驱动力,捅马蜂窝、追彩虹、做蘑菇饼这些童年记忆都已成为她生命中的印记,影响着她个人的精神与审美,也影响着她的语言清新自然、叙事生动有吸引力的创作风格。还以营造魔幻诗意的童话意境为叙事主线,爱幻想,拥有成人群体所缺少的想象力,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金朵儿这位年轻的作家在“小贝卡奇遇记”和“虹朵朵的梦”系列作品中契合了儿童的这种天性和心理,处处可以感受到文中营构的魔幻而诗意的童话意境。《神奇的魔法师》中从小贝卡出生时不是哭而是大声唱歌开始就带有魔幻的色彩,而树叶谷谷鸟会变魔术有魔法都满足了孩子们丰富奇特的想象思维的需要。此外,金朵儿作品中的叙事主人公大都是阳光有灵气且能与动植物交流的女孩,并渗透出万物有灵的儿童思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叙事理念。这种缜密的叙事内在逻辑赋予了作品以巨大艺术张力和完整性的特点。

总之,年轻作家金朵儿儿童文学创作本着“以我手写我心”的美好童心,回归大自然的原点,从大自然中汲取无尽的养料,给大家带来了一股清新自然之风。之所以能够有这种审美意趣,除了和金朵儿自身的童年经验有关,还和作品中所体现的独特叙事艺术不无关系。她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拓展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美的熏陶。我想,她的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和拓展孩子们的想象力,同时让他们明辨是非和美丑,把成长中的正能量慢慢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金朵儿。虹朵朵的梦[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

[2]金朵儿。小贝卡奇遇记[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

[3]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傅修延。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

[5]韩巧花。曹文轩小说叙事初探。[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6]黄岚。论彭学军少年小说的叙事艺术。[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

注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