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营销论文【优秀7篇】》
下面是漂亮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学术营销论文【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术营销论文范文 篇1
关键词 文化艺术产业 新媒体 营销
一、文化艺术产业营销发展的现状
文化产业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文化艺术产业是其中的一个范畴,它通过文字、雕塑、舞蹈、电影等方式来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主要从事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流通以及消费。要想获得文化艺术产品的商业价值,就必须尊重艺术规律,增添文化创意元素,必须满足意识形态属性要求,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能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包装、营销。营销、传播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过程中,对于选择怎样的媒体营销平台去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传播渠道确立之后怎样根据消费者的购买特征选择媒体营销工具,确立与文化艺术产业市场相适应的营销模式,以及在价值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怎样从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开发起就利用有限的营销成本实现最大的价值等问题依然在不断的探索中。
面对这一现状,新媒体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机遇。它为文化艺术产品和顾客的沟通提供了有利渠道,它的交互性特征适应了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特征,它较低的营销成本也满足了文化艺术产业经营主体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然而相关调查发现:当前的新媒体传播渠道注重资讯传播,相对缺乏互动性内容。例如,对某一部电影作品,很多新媒体传达的大多都是电影简介、上映时间等,缺少一定的互动性内容;在当前的新媒体营销中,微博营销已经成为主要趋势,但是很多经营主体对微博营销依然缺乏主动意识,对其的运用水平仍然较低。例如,当某一部新电影上映时,很多新浪微博用户会在个人平台对电影进行评论,而有的电影制作方没有看到这些用户,没有对他们的意见进行相应的反馈,因此失去了很多潜在客户;此外,那些品牌效应较好的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效果很好,但我国当前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品牌经营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促进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的策略
(一)确立营销原则
针对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我们要确立好其营销原则,即趣味原则。当前社会大众对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大多追求的是精神娱乐,如果缺乏趣味性内容,社会大众对这些营销信息的转发与评论就相对较少,营销价值就无法实现。所以,新媒体营销必须加强文化艺术产品营销的娱乐性,可以充分利用幽默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有趣的视频等进行营销,以吸引社会大众的注意力。第二,是利益原则。利益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所以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要增强文化艺术产品的物质、精神利益。第三,是互动原则。由于文化艺术产品的特殊性,在新媒体营销过程中,必须关注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可以让消费者亲自体验营销过程,加深他们对品牌的印象。在和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把这些潜在客户变为真实消费者。第四,是个性原则。当前文化艺术产业市场逐渐细分化,对文化艺术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逐渐增强。所以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营销必须具有特色,能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相适应。
(二)确立营销模式
确立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的原则之后,就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艺术产品营销模式。文化艺术产业关注人类的精神文化状态,在I销中必须注重心灵的沟通,并创设一个能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场所与营销网。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以沟通为核心,来确立文化艺术产业的营销模式。为了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AISAS模型,构建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市场,并在不同阶段以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的原则为依据,来确立有效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有步骤地实现营销目标。
首先,在关注阶段。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为此,可以依据新媒体营销发展的个性化原则,把握好消费者的需求,在BBS论坛等平台投放网络广告、策划营销事件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对此,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人员必须在这些推广平台适时地投放具有一定数量的广告,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实现最大价值的新媒体平台,利用这些有效的平台策划一些有噱头的事件。此外,新媒体平台的原则也要考虑产品的定位、目标群体的体征。也就是说,媒体的受众群体应该是文化艺术产品的目标顾客群体,而且新媒体要与文化艺术产品的产品市场定位相适应,产生共鸣。例如,人人网的受众群体是学生,新浪微博上的明星资源十分丰富,而腾讯平台与QQ用户是绑定的,这些新媒体虽然类型相似但是所具有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要想充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必须深度挖掘文化艺术产品的亮点或者创意,然后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其次,在兴趣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依据兴趣原则、利益原则,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娱乐性的互动活动,提高消费者对营销产品的兴趣。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可以利用媒体和消费者进行最直接的沟通,促进交互式交易,并利用微博、BBS等最新的社交网络平台建立一些互动类话题,和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在选择交互平台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具有拟人化特征,与文化艺术产品特征相符合的交互平台,进而利用建立的娱乐性话题提升消费者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兴趣。此外,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者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情感需要,设计一些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营销方案,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营销。
再次,在搜索阶段。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人员可以依据互动原则、利益原则,充分利用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等建立搜索引擎营销以及意见领袖管理。其中,搜索引擎营销可以为大众提供关于文化艺术产品的全面信息。例如,文化表演的票价、时间、地点、付款方式等。而意见领袖管理可以有效监控关于文化艺术产品的网络评论。有研究表明,文化艺术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如果对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很乐于利用网络去搜索相关信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评论。
最后,在行动与购买阶段。为了确保行动与购买环节顺利进行,文化艺术产品的营销人员可以和大麦网、手机购票等专业网站合作,促进电子商务运作。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视觉营销的影响力,设计一些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广告图片、视频短片等,从而促进消费者消费;利用拍卖、团购等网络上已有的较为成熟的营销方式,增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力度;营销过程中还应该设置完善的配套服务。例如,在网络购买平台设置服务专区,增设“QQ在线咨询”“QQ交流群”等项目,使消费者在购买文化艺术产品的过程中能和营销方进行有效的沟通。除此之外,营销方还可以为顾客提供在线订购、上门订购、大客户团体订购等不同的订购方式。
此外,在分享阶段。可以依据互动原则构建口碑营销、病毒营销,从而促进营销的良性循环。这种营销模式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最终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其中,口碑营销需要利用多种方式,促进顾客有效评论和交流文化艺术产品及其相关服务,并引导顾客向其他人群推荐本产品。这种利用消费者对产品推荐、好评的方式,有助于文化艺术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社区病毒营销是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迅速传播文化艺术产品的相关信息,从而刺激市场。用户不断地分享又会进入AISAS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即关注阶段,开始新的循环,这样就促进了AISAS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三、营销的未来发展
由于文化艺术产品能够多次性地使用,并且其价值愈使用愈高,其增值速度也就愈快。因此,争取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是促进文化艺术产业价值增长的重要路径。此时,需要从消费心理特性出发,重视口碑营销和社区病毒传播作用。第一,口碑营销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发顾客对其产品、服务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的谈论和交流,并激励顾客向其周边人群进行介绍和推荐的市场营销方式和过程。如果能够利用消费者的强力推荐和好评,就能够帮助文化艺术产品更快地树立品牌形象,形成口碑效应,实现极高的传播精准率。第二,基于web2.0时代裂变式的传播模式,让信息能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也就是,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且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将有益于产品营销的信息传向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受众。同样,文化艺术产品亦可利用这种社区病毒营销,利用微博等平台,“让大家告诉大家”,在软性营销中刺激市场。
四、结语
文化艺术形成产业走向市场,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市场发展要求、满足社会消费群体需求的营销模式。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多样化的营销渠道,根据新媒体时代消费者的购买特征,寻找文化艺术产品新媒体营销的关键点,才能真正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
[1] 潘雷。术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品牌营销的发展演变[J].中国商论,2016(21):19-20.
[2] 李亭林。政府地方公共关系活动之分析――以高雄市政府标案为例[A].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台湾华夏行政学会。海峡两岸“行政改革与公共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5:11.
学术营销论文 篇2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学好英语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口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利用多媒体技术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将抽象的英语语言文字转变成形象直观的图片或视频信息,让学生在直观的信息刺激下感知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Lookatme.”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人体的各个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认知,用英语说出具体部位的名称。这样教学,通过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文字信息为直观的英语素材,使学生爱上英语学习,提高英语认知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进行听、读教学,规范学生的英语发音习惯,提高听、读等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看到:“小学生很喜欢说英语,但英语口语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发音不规范或者是错误的发音,发音习惯不好,缺乏语感等。”为了矫正这些坏习惯和毛病,我们英语教师应科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发音习惯进一步进行规范和矫正,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丰富语感,提高交际水平。智能语音教具系统就是很好的信息技术资源,通过点读机的使用,有效规范了学生的英语发音习惯,提高了发音的准确性,在点读机的带读下,有效提高了英语的听、读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英语语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Myschoolbag”的教学时,在新课教学结束后进行句型训练环节,教师利用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软件平台,制作有声教具,利用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声音文件的制作,主要训练学生对“What’sinyourschoolbag?Howmanybooks?”这一核心句型的掌握情况。通过有声教具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英语语感,增加了学生对核心句式的理解和把握,以便在今后的运用中能够得心应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习途径,丰富知识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区,网络随处可见,尤其是无线网络的运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在线搜索和学习。小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很熟练,也十分喜欢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搜索。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网络进行英语知识的教学,拓展学习途径,丰富知识信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时,遇到不会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查询,掌握英语单词的读音、汉语意思、用法等,尤其是语法知识,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知识的灵活性。比如,在进行“Where’sthesciencemuseum?”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初步理解“Whereisthesciencemuseum?”的句型特点。学生除了能够按照课本上的说法外,很多学生上网查询找到了其他的表述方法:利用Therebe句型的疑问句式“Isthere+地点名称+方位代词+here?”进行询问。还有的学生查到了这样的信息,如果继续询问可以这样问:“Isitfarfromhere?”这样教学,学生上课学习时就有了针对性。学生愿意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进而丰富英语知识信息,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有效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综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四、结语
学术营销论文 篇3
随着融媒体从一种理念到一种媒体的清晰界定以及融媒体技术的发展,融媒体已经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高校学术期刊作为一种传播学术成果的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编辑流程再造问题,这也是高校学术期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流程再造与高校学术期刊融媒体转型
流程再造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次管理变革,流程再造的核心是对组织的作业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通过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梳理、精简以实现流程化管理,流程再造以追求全局最优为目标,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的。流程再造的模式主要有迈克尔•哈默的四阶段模式、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的五阶段模式、威廉姆•J•凯丁格的六阶段模式等。以上模式从不同侧面比较完善和详尽地设计和描述了流程再造的步骤,既各具优势又相互补充。流程再造的原则有迈克尔•哈默的八原则、阿什利•布拉干扎的十原则、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的十五原则等。按照上述模式和原则并结合实际对企业进行流程再造,如果流程再造科学合理,适用于企业,将给企业带来高回报、高收益。学术期刊要实现融媒体转型,就必须进行编辑流程再造,才能达到融媒体传播的目的。融媒体时代学术产品传播首先要解决学术论文生产的多介质化和多媒体化问题,收到的论文必须是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多介质元素的论文。第二,责任编辑要对收到的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价值、创新价值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和传播渠道判断。第三,要构建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客户端等多渠道传播的融媒体传播平台,使同一内容、不同形式的学术产品能沿着各自既定的渠道运行,达到“一次采集,多渠道传播”的目的。第四,要解决学术产品抵达用户后的反馈,融媒体时代的受众将变为用户,学术期刊还要建立学术产品的推送模式,以短信、微信等预告学术产品的发生并号召用户及时使用并积极参与到改进该学术产品的过程中。
2高校学术期刊传统媒体编辑流程
高校学术期刊传统编辑流程是: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出版。选题策划是编辑流程的起始环节,选题策划是编辑结合期刊办刊宗旨、行业现状、读者需求等进行的一种全面系统的编辑活动。传统媒体时代,选题策划通常采用检索查新、关注科研基金项目、关注学术会议、问卷调研及专家咨询、从自然来稿中选题、从优秀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中选题、从行业单位活动中选题等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提炼,系统分析学科领域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形成具有预见性、引导性、实用性的选题。传统媒体时代,组稿一般采取向高被引作者和知名专家约稿、联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组、联系高等院校、联系科研院所、联系重点实验室等方式。也可以采用针对热点问题利用学术会议进行组稿、针对填补学术空白的问题进行组稿,还可以结合办刊特色在期刊及网站上征稿通知,接受自然投稿的方式组稿。传统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审稿程序一般先由责任编辑对纸质稿件进行初审,在纸质审稿单上填写初审意见后,连同纸质原稿送交复审、终审人员审稿。采用投稿平台后,在投稿系统中审稿,实现了审稿实时化。传统媒体时代,最初,学术期刊来稿多为纸质手写稿件,原稿经编辑修改加工后,送印刷厂录入排版,打出样稿,编辑再进行编辑加工和校对,编、校环节是分开的。采用投稿系统后,编辑在电子版稿件上直接编辑加工,边改边校,实现编校合一。编校工作主要是按照国家标准对文稿的语言文字、量和单位、标点符号、图表、参考文献等进行修正,一般是“三校一读”后送印刷部门。出版是编辑流程的终端,只有通过出版,期刊的功能才得以实现。传统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程序较为繁琐,出版周期较长,只有纸质版和网络版两种形式。纸质版学术期刊印数少,发行量小,影响力有限。网上检索或在线阅读虽然打破了阅读的时空局限,大大提升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但还存在传播途径单一、只是纸质期刊的电子版翻版、创新不足的问题。
3高校学术期刊融媒体编辑流程
融媒体传播是将网络、传播终端、媒介形态等融合在一起,使媒介产品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生产观念等也实现了融合。这迫使高校学术期刊必须整合工作流程,按照融媒体的特质,打通各种传播介质的边界,进行编辑流程再造,以适应学术期刊的融媒体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学术服务。高校学术期刊融媒体编辑流程再造首先要从理念上创新,在选题策划上除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外,更要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化主要以编辑为主体,由编辑部选题内容,然后由学科编辑组织专家、学者围绕选题进行稿件撰写,或者通过编辑人员参加学术会议、深入课题组、与专家学者约稿等形式获得,编辑部和学科编辑占有主动权和优先权,学术论文生产都集中在编辑部和学科编辑选定的专业人员手里,论文也集中在编辑部独具品牌优势的机构中进行。融媒体时代,新技术带来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UGC(用户贡献内容)的大量产生,新技术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学术论文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用户生成的新观点、新设想可以为编辑部提供新的选题策化内容。这种自然萌发的力量,借助新技术手段浮现出来,并被传播出去,这为选题策化流程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源。融媒体时代,受众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贡献内容之外,还能多路径地反馈信息,评价并影响媒体机构的学术论文生产,因此,融媒体时代选题内容来源的多元化也必然促使高校学术期刊进行编辑流程的优化。[1]融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的审稿流程也需要再造。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审稿流程是由责任编辑初审、学科专家二审、主编终审。审稿主要审查学术论文的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或重要应用意义、是否有充足的实验或分析支持文章的结论、文字叙述是否清楚简洁、有无学术道德问题、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准确与完整。融媒体时代的审稿除了需要上述内容外,还要对学术论文内容做出价值判断以及去向判断。论文涉及的实验数据、背景资料、音频、视频、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等都将成为审稿的内容,同时也要对其做出不同介质传播的判断,这就要求责任编辑、学科审稿专家、主编具有融媒体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并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融媒体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专业性互补的思维,融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精准化,内容生产的大众化和定制化,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内容形式的多维性和跟踪性的特点必然会引导编辑思维模式的转变。融媒体时代,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具备更加系统的知识储备。新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内容读取的随机性和碎片化,内容生产的开放性、共享性、多样性和繁杂性,传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应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融媒体时代的编辑既要有全面化的知识体系,又要具备掌握专业化技术的能力。以上变革必然会促使高校学术期刊进行编辑流程的再造。融媒体时代的编辑加工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不但要按照国家标准对文稿进行语言文字、量和单位、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编辑加工,还要对论文的实验数据、图表、音频、视频、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等多种类型的相关数据进行加工,使其成为融媒体传播的素材,同时可供审稿专家、读者共享,成为参考和再利用的数据资源。融媒体时代的学术论文出版也不仅仅是纸质期刊的印刷,学术论文传播除了跨介质传播外,还将跨平台传播,如网站的传播、两微一端的传播以及音视频的传播。[1]高校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会扩大,并实现编辑、审稿专家、读者、作者的交流互动。除了学术论文的纸质传播,还可以在学术期刊的网页、PAD移动版及微信平台上设置学术论文流媒体格式的数据专区,使用户在以上媒体阅读中,能方便地浏览并下载相关的信息,甚至可以获得作者提供的算法代码和各种应用测试工具,在微信上,可以为学术论文设计微信推广版,将论文中最有价值的数据、图、表通过微信平台推广,还可以加入论文作者对该论文进行解读的音频、视频等。这些传播方式既以多媒体形式传播了论文的科学内容,又满足了用户的多种浏览需求。融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就是以用户理念取代受众理念,变受众为用户是融媒体时代获得并扩大目标人群的关键。吸引用户、培养用户是传统媒体不具备的新流程。融媒体时代,用户是学术论文生产及媒体运营的起始点,也是终极目标。学术论文的作者、读者不再被动接受内容传播,从受众成为了参众,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要把服务用户、吸引用户、集聚用户作为内容创新的评价标准,作为办好学术期刊的追求。高校学术期刊要根据用户少而精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刊特色,深入挖掘学术资源和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借助融媒体的优势,搭建编辑、读者、作者、专家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可以以学术机构为平台组织学术会议、通过微信平台学术会议信息帮助用户及时掌握学术动态,参与学术交流。也可以通过对用户细分,精准推送最新目次、最新论文,与作者一起开展论文的宣传推广。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获利、获益问题也是编辑流程再造的内容之一。传统媒体时代,高校学术期刊的经费来源基本靠主办单位的拨款,仅有少量的发行收入和数据库效益分成。融媒体时代由于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传播介质的多元化,学术期刊的收益也会多元化。融媒体复制便捷的特点推动了学术产品的传播,降低了传播成本。新技术不断降低门槛,使得新媒体传播成为可能,高校学术期刊可以在网络平台、微信平台及手机移动传播平台等设置付费阅读模式或赞赏模式,实现收益。可以借鉴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流程再造模式,实现学术产品营销的新变化。融媒体时代,营销的对象不再是从前的“铁板一块”、“面目模糊”的群体,而是“个性鲜明”、“面容清晰”的个体,他们需要适合自我个性特征的学术产品,学术期刊面向个体推送产品的服务是点对点的精准服务,也会获得个性化服务的收益。另外,融媒体时代也会带来营销成本、营销渠道的变化,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的形成,使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微链接”,病毒式传播、口碑式传播都降低了传播成本、拓宽了传播渠道,使营收在复合式传播的基础上实现复合式营销,以上都会是未来高校学术期刊经营的发展方式,也会为期刊带来可观的收益。
学术营销论文 篇4
1大数据理念赋予“内容为王”新含义
传播力的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传播内容的好坏。学术期刊是内容产业,有一流的内容,才有一流的效益。要确保好内容,就要建立一支好的作者、编辑、专家队伍。然而在大数据理念下,“内容为王”在传统内容之外又有了新含义:一是以“全产业链”的模式,对内容资源进行整体的集约整合,将内容、作者群、读者群、网络出版平台、数据库、OA处理系统等整体推出,形成学术期刊内容传播的整体效应、规模效应、平台效应。二是深度挖掘科技信息内容,开发衍生信息。在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需求呈现定制式、多层次、差异化的特征,学术期刊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仅提供论文的目录、摘要、正文,还要提供与论文相关的作者信息、科研信息、点评信息、行业信息等扩展内容。针对这些衍生信息,可在网站增设读者交流社区、专家在线咨询、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模块等,也可灵活办刊,栏目设置多样化,出增刊、副刊,设立科研动态报道信息。《英国医学杂志(BMJ)》的“新闻”栏目、《NEJM》设置的“视点”栏目,主要报道医药领域的政策、事件、科研成果等动态新闻信息,便于读者了解比较全面的信息。《中华医学杂志》设有《医学动态》,向读者介绍国内外的医学科技新闻。《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每年出版一期增刊,介绍科普知识[8]。这些个性化的办刊方式,加深了信息的传播强度和深度,满足了一些用户的个性化、边缘性需求,提高了服务的互动性、高容量性、实用性、时效性。三是学术期刊编辑对内容的主动引领,即在编辑过程中,在不改变原稿基本信息的前提下,根据学术期刊传播的需要,适当加工,赋予新角度、新含义,既引导稿件的内容方向,体现办刊的定位、理念和策划要求,又让读者接受到更加权威、明确、全面的信息。
2注重利用新型传播方式
2.1优质论文优先出版
传播的速度决定了学术期刊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信息传播越快,时间越早,其价值就越大。学术期刊要克服纸质期刊发行周期长、容量有限等不足,实现优秀论文和热点论文的快速传播是吸引读者,扩大传播效果的可行做法。快速传播的做法有:①利用自建网络、合作网络或新媒体在线发表。将学术论文先进行信息化处理,然后在第一时间,实现期刊的预出版。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术刊物都开设了这样的平台,如Science的“Express”、《Nature》的“AOP”等。②在第一时间将科技期刊论文交给中国知网等优先出版数字平台,可以出版单篇优先、整期优先。排版格式可不同于印刷出版,根据各种数字出版传播载体的特点与优势灵活设定。现在国内通过此数字平台实现优先数字出版的期刊已有一千多种。③推荐到有影响力的网站或微信平台上,扩大关注范围。例如《煤炭科学技术》就用此方法作为加快传播速度的手段。
2.2发挥新媒体灵活多样的特点
学术期刊要突破单一的文字传播形式,大力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出版平台,将学术信息通过编辑加工形成大众乐于接受的语言文字,配上图片,或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信息,使得学术期刊不仅能够满足特定领域读者对高端科研学术信息的要求,也有利于大众读懂专业知识,更加有利于学术期刊传播力的提升。例如,《柳叶刀》杂志在网站上提供的Podcast能随时收听可下载至iPod的科研进展内容等[8]。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使学术期刊由传统单一的纸质传播模式变成互动式的一对多、点对面模式,大大提升传播效果。
2.3通过网络精准传播
在网络时代,虽然信息传播较快,但信息多而杂,有的网站虽然可以检索,但仅可满足需要时的检索、下载,读者被动了解信息,不能实时知道相关信息。因此,精准推送这种网络个性化服务形式的重要性和优势显现出来。现在,网络精准推送的常见方法有:邮箱;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期刊社安排专人负责,适时发送相关信息,既实现了一对一的精准联系,个性化服务,又扩大了期刊影响力。
3以经营性思维来建设传播力
从传播力的研究来说,存在能力说、力量说、效果说、综合说四种主张[12]。但传媒的传播力就是一种能力,一种传播信息、影响社会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传播力就是经营力、营销力、策划力。我们只有站到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设计、营销自己的产品、资源,用经营的思维来营销策划,期刊才能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
3.1传播力建设需要策划,主编是第一责任人
传播力的建设并不是孤立的,它贯穿于期刊出版的全过程,传播力建设也需要策划。从办刊的实际和职责规范看,期刊主编是营销策划第一责任人。但我们以前讲的策划多局限于栏目策划、选题策划、稿源策划、发行策划,市场经济下的学术期刊,还应包括为经营需要的各种营销策划,为提升编辑人员传播策划素养而建立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等。在传播力建设中,学术期刊主编需要担任多种角色:在社会活动方面要充当领头羊角色、允洽者角色、社会活动家角色、企业家角色;在决策层面要充当伯乐角色、经营者角色、创新者角色、学者角色。笔者在期刊界工作多年来发现,在现实中很多学术期刊的主编营销策划的素养还亟待提升。当然,主编能直接抓策划更好,不能直接策划的主编要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3.2“做新闻”——发挥科技期刊的本能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学术期刊还是新闻媒介,在办刊中还要坚持新闻意识。在传播力的建设中,学术期刊也要坚持“做新闻”。“做新闻”有两种途径:一是主动策划或参与新闻策划,特别是公益类的社会活动,策划新闻、新闻报道的过程就是科技期刊品牌传播的过程。二是新闻,新闻的对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媒体新闻时,都注明信息源,往往直接注明是来源于某某期刊,对期刊的品牌传播作用十分明显。又因为新闻的内容往往是学术论文的重新编辑,因此对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下载量的提升都极为有益。学术期刊新闻的途径有:①与大众媒体合作,就是学术期刊向大众媒体提供新闻信息源。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两种媒体的结合是履行学术期刊科普使命的重要途径[14]。在这方面,国际学术期刊界与大众媒体的沟通早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的体系,由编辑约稿、作者撰稿、公共或专一论文新闻网站发稿、记者注册、新闻稿限时禁发制度组成[15]。②与国际知名网站合作。国际上主要有3个在线途径:全球最大的科研论文新闻网站——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EurekAlert系统、自然出版集团网站、英国粒子物理和天文研究理事会创办的Alpha-Galileo系统。③直接在自己的期刊上设置信息栏或在自己期刊网站上、行业网站上,要注意做好标题和关键词,在新闻读题时代和信息碎片化时代,这往往是读者关注、检索的重要因素。
3.3营造好的经营机制是传播力建设的内在源泉
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大小关键在办刊的人,人的素养、能力至关重要。编辑人员要适应期刊网络化环境下、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出版工作的新方法、新方式、新模式的要求。学术期刊要逐步建立全媒体团队,除了编辑出版人才,还要有网络信息人才和运营策划人才,要适应未来的发展,学术期刊必须具备这三类专业人才。但从实际中来看,这三种专业人才也是可融合的,即复合型人才[16]。要让编辑向主动销售服务的“编辑—策划—经营型”人才转换,还需要建立一个全员营销的氛围。首先,需要期刊社为编辑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让大家通过学习知道怎么做。其次,需要建立机制,激励大家跨界发展、学习,树立起全员营销的理念。这个机制就是要鼓励大家组好稿、编好稿,鼓励大家策划活动,鼓励大家走出去,必要时形成考核机制、评审机制,对率先脱颖而出的人员予以重奖。再次,树立主编就是主策划、主营销的理念。主编要带头策划活动,带头营销,要为编辑树立营销、策划的榜样。最后,还可通过引进复合型人才,为其他人员树立一个标杆。《中国家禽》实行全员营销,鼓励全员策划,极大促进了期刊传播。
3.4积极推进国际化传播
在“地球村”时代,学术期刊要有国际化视野,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面向全球传播。关于期刊的国际化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包括编委成员国际化、审稿专家国际化、编辑标准国际化、出版语言国际化及论文水平国际化、稿件来源国际化、发行市场国际化、编辑出版效率国际化、论文投稿网络化等[17]。也有人认为,国际化的期刊就要在第一时间报道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体现较高的国际影响力[18]。实际上,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是围绕其三个属性,即学术性、媒介性、国家性来展开的。其中,学术性、媒介性是其根本属性,作为中国的学术期刊,国家性也是一个重要体现。不过国家性往往是学术性、媒介性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体现。因此,对学术期刊而言,发展学术性和媒介性是基本任务,所谓编委、评审、作者的国际化其实就是为保证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学术性而服务的,所谓发行的国际化、网络化等则是为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媒介性服务的。学术期刊国际化的的方法主要有“引进来”“走出去”“做大做强”三个方面。“引进来”主要包括与国际出版商合作,实现编委国际化,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制度,双向匿名评审稿件,组稿国际化,编辑、排版等与国际规范同步,等等。“走出去”主要包括积极创办英文刊;通过提升论文质量来提高国际引用率;提高国际检索率;通过建立专门的国际营销队伍、机构,加入国际发行营销系统来使期刊营销国际化;发挥网络和数据库的作用。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期刊则可以进一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打造国际知名期刊。在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实践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办的《CellResearch》在审稿时90%以上选择国外专家,请国际知名专家撰写评论,并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编辑同行交流,与国际出版集团合作,取得了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3.5规模化传播强度更大
在市场竞争中,规模竞争、抱团竞争是一种重要策略。学术期刊加强传播力建设,也可实施规模化策略。规模化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如学术期刊利用自身优势,与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相关高校合作,甚至与知名企业联手,举行学术研讨会,举办前沿性、高层次的国际论坛,举办大型报告会或专家讲座,还可举行学术咨询会、行业培训等活动。二是联合重组。联合重组是学术期刊整合出版资源,从分散走向集约化发展的重要路径。集群化可以将小、散、乱的科技期刊有机地整合起来[19]。目前出现的联合方式有联盟、集群、集团三种,联盟是最松散的,相互缺乏约束力;集群相互之间有契约,但未从根本上形成组织管理约束,内部还有同质竞争;集团则有共同的法人主体,实行统筹管理。从整合资源联合发展的角度讲,在数字出版时代集群化出版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期刊联盟和出版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在编辑出版、营销策划、物资采购、人员调配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管理,组成统筹协调的出版联合体。实践证明,类似学科的期刊实现集团化办刊效果比较好,特别是通过学会牵头,将同类型的专业学术期刊联合起来,组建一个同行专业权威数据库。比如,中华医学会整合行业资源主办126种医学期刊,在国内外成为权威性最强、规模最大的医学期刊系列,学会发挥专家云集、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优势,组成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专家审稿队伍。这些期刊的发行范围覆盖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与近千种国外期刊交换。中华医学会还通过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把中国优秀的医学研究成果推介到世界。在国外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中,爱思唯尔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发表的论文每年有250000篇,下载量每年高达10亿多。因此,集团化出版还必须上规模,形成品牌,才会在国际上有影响。
学术营销论文 篇5
小学英语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今后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要想提高学生今后的英语水平,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定要先行。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着实堪忧。根据在贵州少数民族学生中进行的多次调查了解可知:与汉族学生相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极差,跟不上教学进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对他们没有特殊的教法,他们入校后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产生排斥学英语的情绪。教育部提出全国高考英语执行新方案:英语将不再参加统一考试,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以最高成绩计入总分,高校划分英语等级择优录取。在其他学科分数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英语分数越高,等级越高,优先被重点院校录取,依次类推。小学英语学习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中学英语学习打下基础,从高考英语新方案中不难看出,小学英语学习是关系到贵州少数民族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运用水平有待改进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不能跟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步伐,仍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法,因此学生最常用的学习方式是死记硬背,不会迁移、不会变通,考试依葫芦画瓢,学生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不仅学得慢,而且忘得快。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依赖死记硬背而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能举一反三,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学习。虽然现代教学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运用,但是该地区的英语教师仍然没能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部分老教师不习惯用多媒体教学,依旧采取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不会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遇到难题只有向老师求助。
(二)英语教育投入较低
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英语教育目的并不明确,大多数学校只重视语文和数学。直至目前,因为多数人仍然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从小就给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小学只学好数学就可以了,语文大家相差不多,数学成绩的好差决定命运,因此在该地区,学校投入英语教学的经费及师资相对不足。在贵州少数民族较落后的地区,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只考语文和数学,英语不考试或是英语成绩不计入小学升入初中的总成绩。这种政策使得小学英语课程处于边缘地位,绝大多数民族地区教育相关部门对小学英语教学不够重视,不开设或不按教育部的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存在学校无英语教师或者英语教师严重不足、英语教材匮乏及英语教具短缺等问题。
(三)教学及评价方式不合理
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主要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是主体、学生依然是客体,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单向地交流着知识信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参与和反馈,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常常体罚学生,例如,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记单词,没记住或者记错都会被老师罚站,甚至体罚。因此,学生害怕老师,害怕自己学习出错时被老师惩罚,学生学习英语时总是小心翼翼并且常常处于怀疑和恐惧状态中,进而排斥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始终都是一个模式:一张试卷定终生。仅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好坏,这种方式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提高,并且离小学英语教学标准相差甚远。教师训练学生听力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处于轻松、自然和愉悦的情境中,学生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听力训练,可以边听边做些简单的笔记,以此更好地理解材料。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所看到的较简单事物尝试着用英语口语描述,选择英汉对照的读物让学生练习口语,而不仅仅是通过学生记住多少单词来评价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学生有了基本的听说读的能力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坚持动笔写,每周至少写一到两篇简短的英语小作文。所以,只抓考试,不看实际效果,教和学的评价方式亟待改进。
(四)民族特色的教学资源亟待加强
贵州是全国最落后的省份之一,自然环境相当恶劣、经济极度落后、交通极不便利、人们思想保守禁锢,小学英语教师极其缺乏。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的专科生及本科生,大多都不愿意到贵州任教,更不愿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贵州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小学老师大多身兼数职,有的一个班级只有一个老师,甚至一个学校只有几个老师。该地区大多汉族英语教师只懂汉语和英语,况且英语水平不是很高,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差,基本功不扎实,在教学中口语不够标准、教学方式滞后等等,教学效果极差。能使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英语和汉语进行三语教学的教师屈指可数,毋庸置疑,该地区不仅在数量上缺乏英语教师,且英语教师总体素质有待提高。该地区基本没有校本教材,不能将少数民族文化与英语教学兼容,因此,不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英语。
三、加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是人们生活学习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师生教学的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教师向学生提供课程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已经成为师生交流的有力手段。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仅要充分利用电视媒体,还应充分利用广播和互联网的作用,为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制作更形象的课件和提供更多的媒介。
(二)国家制定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特殊优惠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认真组织和落实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工作;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国家应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更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到民族地区扶贫支教,对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大幅度提高津补贴标准,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建设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中央财政应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借鉴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成功经验,把部分民族地区的学生送到城市学校特别是英语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回到原来的学校继续学习。
(三)采用新时期的教学及评价方式
在当今社会,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应该采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吸收知识。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导,而不是体罚或者责骂,让学生快乐且自信地学习英语。教师应多方面评价学生,而不只是仅凭一张试卷,当学生每次听力、口语及写作有进步时,教师应给予肯定的眼神及满意的微笑,鼓励孩子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小学英语教师不只要关心孩子的成绩,还应关心孩子性格的养成及品德的提高,使孩子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这对接受初级教育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
(四)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资源
学术营销论文 篇6
(一)印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
在2000年11月颁布的《指南和大纲》中,规定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要达到的期望技能与学习目标。《指南和大纲》主要有六个个层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层面、社会和道德问题层面、使用IT工具层面、通讯工具层面、技术搜索层面、问题解决工具层面
(二)印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
在印度《指南和大纲》的当中,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说明,也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主要是对以上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描述。
二、印度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印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相关人才的增多,其关键在于印度政府和学校的职业化IT教育模式的构建:“产业化的IT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学员在完成基础教育后,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可以直接进行职业教育,从而实现培养相关信息技术人才的目标”。印度的信息技术的教材体系很规范。IT行业的职业技术教材,也有一套规范的求职课程教材。这些都可称之为是现代科学技术教材编写的范例。
三、印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优势
(一)政府立法
早在1985年,印度的总理拉吉尔甘地就喊出了“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这一口号引起了印度各部门对信息技术的重视。通过印度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信息技术超级大国”的108条政策)可以看出他们对信息产业及其教育培训的重视。这些政策法规都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与流动提供了便利,为落实“新世纪跨越性发展战略”有了一定法律的保证。
(二)语言优势
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这也使印度人的英语水平上较其他非官方英语国家来说多出一些优势。英语是全球软件、因特网的通用语言,它为印度人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印度人在软件的开发研制上紧跟信息时代的潮流,提高了他们的研发速度。
(三)企业院校与政府的相互合作
印度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及其国内外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大企业。政府还提倡与国外一些知名院校、企业联合办学,并聘请很多外籍教师和企业家参与教学。构成了知识的超前化、教学途径的多样化和行业发展现状的具象化,这样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与国际接轨、与实际研发接轨,从而更好地使学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帮助。
四、启示
学术营销论文 篇7
教学要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以适度和够用为原则.由重视体系完整的学科导向,向重视社会需求的专业导向转变;由重视考试成绩的应试导向,向重视数学应用的能力导向转变.注重传授数学的思想方法与数学精神,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首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简化理论,突出思想方法
在内容上突破课程体系,删去过难、过繁及不实用内容,简化理论,突出思想方法.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强化学生应用能力.针对学生专业特点选择适当的实际应用问题作为切入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如在给物理相关专业讲授微分方程概念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实际背景问题:列车在平直的线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当制动时列车获得加速度-0.4m/s2,问开始制动后多少时间列车才能停住,以及列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多少路程.通过此题的求解过程完全可以讲清楚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特解和初始条件等一系列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一个数学分支的产生是源于特定的应用,了解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这样既掌握了概念,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3增加实验课时,淡化特殊技巧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