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育心得体会 > 教育类心理学心得体会(汇编三篇)正文

《教育类心理学心得体会(汇编三篇)》

时间:

教育类心理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教育类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1

《教育常识》

刚刚拿到《教育常识》这本书一个星期,简单的把书的第一部分看了。浅谈几点自己的感受,管中窥豹,此时的所思所想难免片面。

首先,在开篇的第一章就讲到教育常识是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也就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教育必须建立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即使我们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儿童,也必须如此。有的时候,常常怀疑这些智力障碍的孩子身上存在着多少人性的残留,有的是那么天真可爱,而有的则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不仅我自己,连他们的抚养人都对他们丧失了教育的信心。我不禁在想,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有多少可能性等待我们去唤醒。既然教育是建立在对人性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对特殊孩子的教育就应该是建立在孩子存在着特殊性的基础上,即智障的儿童学习能力较差,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我们怎么能根据普通学校的课程时间安排学生的课程呢?

其次,在第二章写到“每个人是宇宙间的独一无二”,即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我们不能给他们制定整齐划一的目标,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自己的独特的位置上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我们为什么要让所有的智障孩子都要会背古诗,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要会背乘法口诀,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多安排一些文化课程,有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完全可以学习别的技能,甚至发展为一技之长作为生存的技能,还有一些写字写不好的学生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成为一个交际能手也说不定(比如做个售货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一味的盯着学生的文化课程不放,而放弃了学生别的天赋。

教育类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2

本学期我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了《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论》。我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教育类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3

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能有今天这样幸福安逸的生活,都来自于我们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不断斗争而得到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怎么珍惜,又要怎么爱国呢?

正如金一南老师所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在卢沟桥有一个抗日战争纪念馆,每年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那要是有孩子问我们,为什么这个事件不在边境爆发而在卢沟桥呢?”看到这里,我也陷入了沉思,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可你看看七七事变之前,是卧榻之上,他人长期酣睡。这才是抗日战争为什么是在卢沟桥爆发,而不是在中国边境爆发的原因。

正是这样,我们从一忍再忍到站起来反抗,无数革命先烈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只为换来国家的稳定,只为了换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而让我们开始反抗的,只是那忍无可忍的生活吗?不,还有信仰,有了信仰,我们才能打倒日军;有了信仰,我们才能创建共产党;有了信仰,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起来,信仰不仅珍贵,也是一个崛起的民族不可缺少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