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开题报告实用10篇》
规划开题报告(精选10篇)
规划开题报告 篇1
课题名称
工程监理规划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方法或手段:
根据平时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和最近阅读的文献资料作依据,结合本次实习,熟悉所承包的工程项目,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结合自己阅读的相关文献,查阅搜集有关监理规划资料和相关规范,与老师及时沟通,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拟定提纲,认真做好笔记。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运用专业知识全面综合分析,做好开题报告。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所需步骤
A.做好工程监理规划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B.通过参考有关书籍、资料与老师沟通确定课题。
C.对工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全面综合分析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报告。
本人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中负责的具体工作
根据所学与实际调查、查阅相关资料、资料搜集整理以及完成开题报告。
主要参考文献
郑显春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 建材出版社,20xx,01.
黄如宝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xx
田金信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曹丽新,王雪萍 《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05):180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所需使用的器材、设备或辅助工具等
网络、相关书籍、工程图纸、监理规划资料
规划开题报告 篇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理论角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从教学实践角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教师课堂中的“问”怎样更精彩,更有效。
从一个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积累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2、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爱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3、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这个问题达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样改进能更精彩更有效。4、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如果要激发学生兴趣,我应该怎么问,如果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该怎样问等等。5、精彩一问的分类研究:如何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反问等。6、精彩一问的辅助研究:配合精彩一问教师在语气、表情、体态等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辅助效果。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积累法:积累在听课、讲课、研究课的过程中发现的精彩一问,让教师们首先能够分辨精彩一问,激发教师研究精彩一问的热情和信心。2、个案分析法:反复推敲名师的示范课及课题组教师自己的研讨课,研究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为什么这样问好?能不能更好?
3、文献资料法: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把研究者的积累编辑成册,边积累边研究,为研究提供材料,为积累提高层次。
4、行动研究法:将积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问应用到课堂,反思所应用的问题和方法,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一问。
5、比较研究法:将同一时期不同教师的课做比较,寻找差距与不足,及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课做比较,证明研究的有效性,让教师更有动力和信心。
规划开题报告 篇3
一、研究背景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暴雨积涝灾害。从古至今,暴雨积涝灾害一直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的暴雨洪涝灾害愈发严重:“20xx年7月12日,哈尔滨多处上演‘水漫金山’”、“20xx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20xx年6月18日,到武汉看海”、“20xx年深圳6.13特大暴雨”……数量之多,不胜枚举,这些新闻无不说明暴雨洪涝已成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多城市的通病。暴雨积涝灾害对城市水利、农业、交通、工业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同时通过人口死亡、疫病爆发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的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程度更是难以估计。
造成城市暴雨积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和城市建设两方面的原因。从气候角度来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产生变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城市出现暴雨积涝灾害;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说,主要是城市建筑和硬化面积过大,植被覆盖率过低或者遭到破坏,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轻管。
目前,城市针对暴雨积涝灾害采取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水池、增加排水泵站、加大排水管径、在线蓄水等,这些措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间,投资大,维护困难,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绿化面积也会引起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浪费城市空间资源。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LID技术于1990年末发源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王子县、西雅图和波特兰,是由马里兰州环境资源署首次提出。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LID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广泛应用。在美国,LID设施的应用还形成了绿色道路、绿色社区等理论和方法;在澳大利亚,LID的应用称为水敏感城市设计;在英国,LID技术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形成了可持续城市排雨水系统;在加拿大,LID和场地设计相结合,形成最优场地设计、保护性设计等;在新西兰的应用称为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
随着对国内雨水问题的重视,雨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多起来,LID在国内已有10年的研究和实践,于20xx年形成了“海绵城市”.
20xx年4月中国北京大学在《20xx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一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xx年2月17日发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xx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20xx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xx年4月2日,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宣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武汉、重庆、贵安新区、遂宁、南宁、常德、鹤壁、济南、萍乡、厦门、池州、嘉兴、镇江、白城、迁安16个城市。
三、研究目标及意义
鉴于传统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积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而国内的海绵城市和LID发展和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进行系统化设计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探讨海绵城市与LID、海绵城市道路与LID的关系,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系统地对城市道路进行了LID设施的选择及其组合优化设计;针对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探讨LID在海绵城市道路中如何应用。
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建立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其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技术。
论文的研究意义: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对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研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其与LID的关系及对LID设施的选择。
2)构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完整体系,从路网规划和道路设计两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其中,道路设计重点研究停车场和广场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道路与红线外用地衔接中重点研究建筑、小区的优化设计。
3)将研究的设计理论成果应用于商洛城市道路系统,并通过SWMM模型进行模拟评价。
五、提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频发
1.1.2 传统城市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
1.1.3 LID与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
1.2 相关理论的概念
1.2.1 海绵城市概念
1.2.2 LID概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1.3.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1.3.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1.4 研究目标、意义、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标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海绵城市与LID
2.1 海绵城市与LID概述
2.1.1 海绵城市-LID
2.1.2 海绵城市与相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2 海绵城市与LID
2.2.1 海绵城市与LID的关系
2.2.2 LID设施的选择原则
2.3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
2.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2.3.2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的关系
2.3.3 LID技术设施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
3.1 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框架
3.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3.2.1 影响因素
3.2.2 规划思路
3.2.3 规划原则
3.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1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2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LID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4.1 海绵城市道路与传统城市道路的区别
4.2 海绵城市道路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
4.2.1 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
4.2.2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4.2.3 路缘石、雨水。和路肩边沟
4.2.4 道路绿带
4.2.5 停车场
4.2.6 广场
4.2.7 高架桥、立交桥
4.3 海绵城市道路与红线外用地的衔接设计
4.3.1 道路与建筑、小区衔接优化设计
4.3.2 道路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4.3.3 道路与城市水系衔接设计
4.4 海绵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
4.4.1 单幅路
4.4.2 两幅路
4.4.3 三幅路
4.4.4 四幅路
4.4.5 特殊形式断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洛市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5.1 商洛市概况分析
5.2 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2.1 商洛市现状路网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
5.2.2 商洛市排洪防涝、水系和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5.2.3 商洛市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3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5.3.1 商鞅大道地理位置
5.3.2 商鞅大道现状分析
5.3.3 基于LID的商鞅大道横断面设计
5.3.4 商鞅大道公共停车场设计
5.3.5 丹江立交平面设计
5.3.6 商鞅大道综合设计
5.4 商鞅大道设计效果模拟评价
5.4.1 SWMM模型介绍
5.4.2 获取基本数据
5.4.3 开发前场地模拟
5.4.4 传统城市道路模拟
5.4.5 海绵城市道路模拟
5.4.6 三种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方法
论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SWMM模型法等。
1)文献调研法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对SEA Street等案例的研究,总结LID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情况。
2)实地调查法论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网、道路、绿地系统、水系、降雨等相关资料,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实例研究做铺垫。
3)SWMM模型法论文采用SWMM模型对城市道路设计后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论文答辩
规划开题报告 篇4
开题报告经集体讨论通过后,我们就以此为依据,使开题报告贯穿于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1、论文指导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延续两周。主要工作有:专业责任教师着重检查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情况,选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开题报告中提到的参考资料是否在着手收集;指导教师着重检查学生是否编好比较详细的论文三级提纲,了解学生写作的最大困难,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增加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的信心,指导学生根据开题报告的要求制定比较具体的写作计划,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2、论文指导铺开阶段。
这个阶段是整个论文指导过程的关键环节,论文能否顺利完成,论文质量的高低,与这一阶段的工作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开题报告中这一阶段安排的时间也较长,大概15周。我们在开题报告中规定用五周左右的时间完成初稿,在初稿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抄袭现象和“捉刀”现象。随后专业责任教师主持全体指导教师讨论会,收集论文初稿写作中反映出来的典型情况和带倾向性的问题,商讨对策,并将这些问题向全体学生集中通报,提出整改意见,部署下一步的写作任务和要求。初稿完成后就转入对论文的修改,指导教师重在对论文的主题思想、层次结构、逻辑关系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我修改为主,通过几次反复,论文框架基本建立,内容比较充实,整体上实现开题报告的预期目的。在整个铺开阶段,专业责任教师根据开题报告的写作计划与要求,定期进行两到三次检查督促工作,着重检查毕业论文的学风、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教学部门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检查情况,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3、论文指导定稿阶段。
这个阶段是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学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除了指导学生对论文篇章结构作局部调整外,还应进行文字上的修饰,确保语言流畅,体现学术论文的语言特色。同时指导学生完善毕业论文格式,写好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编好目录、列好参考文献等,为论文答辩作好准备。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断强化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此相适应,我们在专业网页上开辟了一个论文写作指导园地,为开题报告作用的发挥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同时也架起了一座师生相互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个园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随时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我们还规定,指导教师之间是“分工不分家”,针对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向任何一位指导教师询问,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有义务为学生解答疑问。同时,指导教师通过这一园地,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有条件地向学生提供一些他们难以找到的数据资料,充实文章内容。我们还将那些写作进展快、论文质量好的学生及时在园地中提出表扬,并请他们介绍经验谈体会,极大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要进一步提升开题报告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作用,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现行的开题报告设置的六大栏目都是粗线条的,这样,在具体操作上,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同样的开题报告填写的内容会有较大的差异,如“研究方法”栏目,许多学生就无从下手,有的虽然填写了,但根本不是方法;指导教师也会按照个人的理解开展指导工作,离规范化要求就会有一定的距离。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制定一个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这既是对开题报告的说明与解释,又使开题报告更具操作性,目的就是要让师生在使用开题报告过程中不存在疑问和困难。
(二)对现行的开题报告栏目作适当的修改与补充我们认为,开题报告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栏目,对开放教育学生来说,要求高了些。开放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选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既没有必要,学生想了解也难以做到。虽然上网可以查到一些与选题有关的信息,但要从中分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部分指导教师来说也非易事,遑论成人学生。因此,我们建议将此栏目改为“论文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我们认为,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指导教师都不好把握,因为填写的参考文献在论文写作中不一定用得上,而要使用的不一定在参考文献中找得到,不如改为“参考文献来源与查找方法”,给学生利用参考文献、查找资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我们建议设置一个新栏目“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困难”,这样,师生对论文写作与指导就会心中有数,未雨绸缪,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三)建立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网页从选题情况看,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网上给学生提供的毕业论文的信息有限,主要是公布实施意见和一些选题,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要求。我们虽然开设了论文指导与写作园地,但规模小、资源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生分离给毕业论文指导带来的困难。因此,我们建议各分校建立各自的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网页,这个网页可以考虑设置论文写作动态、优秀论文展示、论文选题集锦、写作方法漫谈、参考文献荟萃、师生交流互动等栏目,这些栏目既渗透了开题报告的内容,又是对开题报告的进一步延拓,实现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开放教育网络技术平台的完美结合。
规划开题报告 篇5
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
一、课题目的 课题
1、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与城市广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独立进行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国内外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动态、规划策略和设计方法,正确使用本 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 外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水平; 3、针对现状地形图,在收集大量现状资料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 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掌握正确的图纸表现方法。
二、课题意义课题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 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 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 场。
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 加大了生活空间, 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
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研究动态
相关研究动态 1、广场的起源与发展广场起源于公元前 8 世纪的古希腊,最早只是作为市民会外交往和聚会的场 所,当时古希腊人就用来表示广场。公元前 7 世纪后,广场具有丰富和开放的文 化内涵,它除了原先市场交易弁鄍,还是庆祝、审判和表演的场所。中世纪的广场 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建筑规模尺度适合所在的城市小区,围合性很好。文艺复兴 时期的广场更加注重时代美学精神, 透视原理, 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在广场的建设 上得到很好体现, 这与当时人们追求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是一致的。
中国古城广场 分两类。
一类存在于封建统治城市中心, 体现整体规划, 形状方正, 讲求轴线对称。
另一类存在于结合交通、贸易、宗教活动之需的城镇空地。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 由于帝国主义侵略, 本国资本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变化。
城市设计与建设体现帝国主 义明确的侵略意图,建筑形式全是搬用占领者本国的形式,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
城市规划图都是西方古典的形式主式,及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 的搬运及模仿, 与中国传统的规划手法完全不同。
2、现代广场的发展态势 2.1 功能的多元化 休闲、民主、多信息、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 标, 原来功能单一的政治性集会广场、 交通广场等已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 而以文化、休闲为主,其它功能为辅的多功能市民广场则取而代之。各种年龄层次 和背景的人们能在广场内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 广场因此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具 有可塑性的环境系统。
2.2 规模的小型化 充分利用临街转角处的建筑物留出的一部分空地,或是两座建筑之间的空间, 建设一些分散的、小规模的城市广场,或称中心花园广场,不但可以节约资金,疏 散人流, 而且它们在城市空间中还具有视觉心理上、 环境行为上等多方面的调节和 缓冲作用,为单调的城市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景观。
2.3 空间的立体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处理不同交通方式的需要,立体化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 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下沉式广场、台地式广场、多层立体广场、空中广场、地下广 场等多种空间形式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都已或多或少出现。
立体广场的出现为疏 散人流,丰富城市景观起了重要的作用。
2.4 环境的生态化在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呼声中,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被提出 来并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而加以实施。
将自然元素纳人城市空间, 已成为今日城 市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
2.5 立意的场所化 场所既包括物质真实又包括历史。
在场所内每一新的活动, 在其中既含有对过去 的回‘忆,也预示着对未来的想象。在今天的城市广场设计中,注重表现地域文化 和环境文脉, 力图创造一个具有清晰可识别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场所, 以求在人内 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2.6 设计的整体化 城市是一个大系统,而特殊地段的广场是一个小系统。如果不作全面的把握,如 果没有总体性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广场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
设计中 应使广场与城市原有的肌理、道路相吻合,地铁、公交、高架线路、隧道线路、设 备用房、给排水电气管道等都应预先予以规划和设计,以免引起冲突和浪费。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 创新之处
创新之处 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 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1、要求根据地形周围的现状对城市广场布局进行调整,在资料搜集时以体现 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特点为主要关注点。
2、对广场内的活动设施及场地进行整合设计,合理地体现城市广场的内涵, 分析人们生活中对广场安全性及可达性的内在要求,进行人性化设计。
3、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要素,在设计中穿插团队思想主线,将广场与外部 城市环境有机地串联起来, 同时安排合适的外部广告系统, 使人能较直接地了解广 场概况,做出城市品牌。
4、对现有水边路网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定位,注意城市主次道路的内外交通应 如何考虑,同时注意停车空间、外立面广告及灯光设置。
5、与目前国家相关政策《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结合考 虑城市设计布局。
6、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有长远规划,预留发展空间, 分期实施。
二、创新之处
方案设计上“庭院的概念”作为全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庭院是中国古典造园的 精华部分。庭院虽小,却又咫尺山林,别有洞天的感觉;庭院虽小,却包含了佛, 道,儒等中国古老哲学思想和禅宗理念;庭院虽小,却要素齐全,包含着中国许多 的传统文化;庭院虽小,却富有诗情画意,陶冶情操,沉淀思想,洗礼心灵……以 庭院的概念,庭院的精神,庭院的手法,来进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即从微观入手 来进行宏观的设计,让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面子工程,而是承载文化,传播幸福, 营造生活,回归自然的一个大庭院。让巢湖市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庭院! 构思原则突出小中见大、大中有小的思想,体现城市广场不同以往的集锦式总 体规划。城市广场虽然以回归传统、追溯文化,庭院概念为构思原则,但实际情况 毕竟会有若干不如意之处。规划设计时, 可巧妙地扬长避短。
如大、 中、 小相结合, 运用小中见大,咫尺丘壑的筑山理水的手法,在广大的范围内连续展开,体现雄浑 气魄与精致小巧的完美结合。
以往比较成功的城市广场设计,常利用具有鲜明的 城市文化特征的小品,雕塑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灯具、铺地图案,坐登等元素烘 托广场的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使其广场达到文化性、趣味性、识别性、功能性等多 层意义。在城市广场特色方面,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 和历史特性。
城市广场建设承继巢湖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 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 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 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 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 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 以适应 当地气候条件。
总之,城市广场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广场在一个 城市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力求整个城市广场突出于开朗中透露亲切幽邃的气 氛,体现城市广场的特色性,亲民性,文化性。规划设计独具匠心,巧妙运用庭院 造园的手法与精髓,略加修饰,不留痕迹,弱化广场的感受,强化庭院的氛围。总 之城市广场体现的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借鉴, 充 分发挥城市广场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满足未来城市发展 的需要!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1、实地调研(踏勘、走访或表格调查)——社会实践训练。
2、资料查阅——文献查阅训练(含专业外语能力训练) 。
3、相关知识讲授——知识结构充实。
4、调查资料分析研究——综合能力训练。
5、调研报告及图纸——文字与图纸表达能力训练。
6、规划方案或初步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构思及构思确定、方案研究训练。
7、汇报会、研讨会或公共参与活动——口头表达及公共交往能力训练。
8、意见与建议收集、分析、研究、修改并完善规划方案或研究报告——综合 能力训练。
9、规划说明书或研究报告——文字表达能力训练(含计算机能力训练) 。
10、规划成果图纸——图纸表达能力训练(含绘图软件能力训练) 。二、设计方案1、第一阶段,总体规划阶段
1.1 确定总体布局;确定广场结构分区;配置公共建筑。
1.2 制定道路等级和红线宽度, 标出主次干道交叉点坐标和标高, 确定道路断面 形式。
1.3 制定绿化系统、环境卫生及防灾规划。
1.4 确定必要的控制点的坐标和地面标高。
1.5 确定给水、排水主干管线的长度和管径;确定电力、电信、有线电视除主干 线外的支线走向。
1.6 制定各建设项目的分期实施计划,确定工程量(包括项目、用地、建筑面积、 密度、层数等)。
1.7 制定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和措施。
现状图除区分用地外,应标明建筑与工程质量,可具体分为保留、可利用、应 拆除三个等级。
2、第二阶段,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
2.1 建筑的的空间组织、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2.2 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断面,交通设施。
2.3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标明植物配置的种类、景点名称。
2.4 工程管线规划设计:标明工程管线的走向,容量、位置、相关设施和用地 2.5 竖向规划设计:用标注法对规划后的地形地貌进行标注。
期进度
1、 开题报告:一周
2、 方案草图设计:两周
3、 方案二草设计:两周
4、 方案定型设计:三周
5、 方案成果出图:两周
规划开题报告 篇6
时间:20xx年5月18日
立项号20xxXKT—ZXHX008课题名称初高中化学教学过渡的问题
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王丽平所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爱好降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高中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关注。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不畅的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值得研究,争取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研究初高中化学教育的差异,争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平稳过渡,有利于化学学科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初中化学的教学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知识层面涉及了基本化学用语;无机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酸碱盐溶液的性质、常见金属的性质等);结构化学(原子的结构、物质的构成);有机化学(简单的有机物);给学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未伸入。高中化学学习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进一步伸入。初高中化学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应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知识点的衔接,以及相应教学具体策略;(2)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衔接;(3)学生学习方式培养的衔接;(4)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步:问卷调查
问卷形式:教师版与学生版
问卷对象:初高中化学教师、高一学生
问卷内容: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
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差异性
高中化学学习的现状
高中化学学习的困难
高中化学学习的策略
第二步:收集问卷,分析问题
第三步:整合问卷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展开讨论研究,分析教材与教育教学现状,制定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并具体制定出初高中化学衔接的知识点的教学方式与计划,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方法。
第四步:初三年级化学教学加强对于与高中紧密衔接的知识点的教学,并重基础和成效,有效测评;高中挑选一个班级,按策略实施初高中衔接教学,其余班级按原有教学模式教学。
第五步:阶段性评估,将实验班级与其他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策略。
第六步: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实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成效,总结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和经验。
第七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模式和策略。
规划开题报告 篇7
【摘 要】随着时 展,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狭小。城市绿化空地越来越少,人与自然之间变得越来越疏远,人们在不断追求改善内部居住环境的同时,越来越渴望有一个舒适的外部环境与之相适应。今天的园林设计不仅仅是观赏的艺术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好地为人们日常生活所服务。
【关键词】生态化;人性化;和谐发展
1.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居住观念的更新,人们不仅对室内环境提出更多要求,对室外的环境也提出了新的理念。人们渴望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空地--城市广场。园林广场的设计对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要,人们希望能够享受到自然和谐的景观。现代园林广场设计应该走向生态化,体现以人为本,使得园林广场在带给人们享受与快乐的同时实现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园林广场设计的目标就是创造一个更适宜人们生活,满足人们各种物质、精神需求的环境。
2. 设计概述
园林广场的设计要与城市集中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花园或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以自然生态环境,园林景观为主要功能的广场空间,与其周围的植物绿化、四季花卉、山石水景、构筑物,园林小品等形成亲切怡人的生态小气候。
3. 设计原则
3.1 整体性原则。法国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指出:“也许个别的美也会感动人,但真正的艺术作品,个别的美是没有的,唯有整体才是美。”这从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整体在事物美的创造中的重要性。园林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在城市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是和城市的其它空间形成完整的体系来共同达到城市的空间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以及历史景观的保护等。这些都是我们从城市整体上进行园林广场规划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和生态目标为依据,研究商业区、居住区、娱乐区、行政区、风景区的分布和联系,考虑园林广场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和多大规模,采取适宜的设计方法,从宏观上优化城市空间,美化城市形象,真正发挥城市园林广场的作用。
3.2 人性化原则。“人性化”是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主流,空间的人性化也是近年来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从20世纪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的空间”以来,对人性化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园林广场设计应该关注的是市民的居住、工作、休息、娱乐、交往的有机结合。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曾经说过说:“现代建筑技术将再次恢复人性,发现现代文明与人类融合的途径,以至现代建筑和城市将再次为人类形成场所。”园林广场也包括在内。园林广场设计的人性化体现在人的生理需求、人的行为心理感受、人的精神需求,设计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为人考虑,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考虑到人的所想所需,是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3.3 情感性原则。人们所居住和生活的空间自古以来就是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感空间一直存在于城市和村镇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由于情感空间的存在,才使得城市和建筑的发展史色彩缤纷。空间没有人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人们赋予空间多种情感,在解读空间、解读历史中使情感得以延续。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情感与空间环境得到了统一,也就是情景统一,这是情感空间的核心特征。
3.4 时代性原则。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和特定的时代,审美观念受时代的影响。在进行城市园林广场设计的同时,一定要体现时代的审美意识。城市广场往往是由标志性的建筑、雕塑、壁画和环境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等组成的大型公共艺术的综合体。我们既要借鉴前人的设计美学观念,又要以现代人的视角去研究设计美学,从而培养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审美意识,指导园林广场景观设计,使园林广场既能体现现代都市风尚,又能陶冶市民的情操。
4. 总体设计
园林广场设计这门学科所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它涉及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的境界的一门学科。
4.1 设计要点。园林广场设计是一个热门话题。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烈的社会基础,能充分反映时代的需要。它主要是针对当前环境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如追求高档、豪华而远离自然,违背自然;盲目模仿,照抄照搬,缺乏个性;缺乏人文关怀,不顾及人的需要;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
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征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节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并且能长期共存的立体植物群落。与此同时,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叶面积系数,叶面积系数越大,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使人们在运动娱乐时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亲近。为满足人们活动的不同需求,在设计中还应注重园林建筑及景观小品。如为满足集会、休闲娱乐的小广场,散步、跑步锻炼时会需要路面平坦相对人少安静的场所,林荫道、假山湖水为人们游玩放松提供良好的场所;石凳、长椅为累了的人提供休息场所;隐秘的花园木屋,给那些喜好安静者提供了好的去处。4.2 设计方法。
4.2.1 引用自然环境,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如生态绿化林、水系、喷泉、假山等。
4.2.2 通过道路划分区域,道路沿着人的视线,有深度和方向感。根据人的感官组织景观节点,使人不自觉的随着自己的感觉游览漫步。
4.3 设计分析。由于人是环境设计服务的主体,从人对环境身心感受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视觉、听觉、触感、嗅觉等,即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其中又以视觉感受最为直接和强烈。根据人本能的反应精心设计和布局。
(1)植物种植。绿化具有改善小气候和吸附粉尘的功能,生机勃勃的植物带来自然气息,使人赏心悦目,具有协调人们心理的作用。多种树木花卉的种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丰富多彩的植物不仅能营造物质环境,而且有益于调节人们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广场道路铺装。园林铺装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通过形状、色彩、质感和尺度四个要素的组合产生变化。设计时要对使用者用心关怀,无论老人小孩都能走得舒适,没有磕绊,更不会摔倒。
(3)景观小品设计。小品设施包括:景门、景窗、景桥、景水、景牌、景标、廊架、护栏、花坛、花池、园凳、灯具、雕塑、建筑、亭榭等。不同环境小品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景观风格。组织园林空间的手段是多样的,小品的布置和环境联系紧密。对于园林小品一定要精心进行加工,才能标新立异,在整体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水体景观设计。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景是现代景观艺术中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在水景的设计中形、色、声是三大要素。所谓“形”是指水景的形式和形态,水景的形态又可分为静水与动水。造型还可分为规则式与不规则式。形是水景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大自然用各种各样的结合方式来塑造水之美韵。特别是近年来的灯光艺术使水景更加灿烂妩媚。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因此它必须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使人赏心悦目,所以设计首先要满足艺术美感。不同的水景还能满足人们的亲水、嬉水、娱乐和健身的功能。
5. 结束语
综合上述,园林广场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方面,但它的设计却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环境质量密切相连,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反映了城市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使人在城市中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实现生态园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环境的统一。
规划开题报告 篇8
一、毕业论文指导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搞好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指导,多年来,我们远程开放教育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在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模式,对开放教育的特点考虑不够,论文质量整体上仍不尽如人意。论文指导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选题不准,内容偏离专业要求 有的选题过于宽泛,论题过大,超越了学生的驾驭能力,写作时面面俱到,内容空洞,论述肤浅;有的选题过于狭窄,缺乏气度,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论述拖泥带水,颠三倒四;有的根据个人嗜好选题,文章内容偏离专业要求,结果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进度不匀,写作过程前松后紧 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没有计划,想到一点就写一点,指导教师也缺乏督促的依据,面对这样的学生只能无可奈何,有的学生甚至临到答辩前夕,才匆匆完稿。连消化论文准备答辩的时间都难以保证。但木已成舟,重新写作势必影响学生正常毕业。在这样一种情势之下,答辩时学生仓促上阵,严重影响答辩质量,最终导致少数学生只能草草过关。
(三)把关不严,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少数学生对待论文不求优秀,只求通过的思想比较严重,在这种指导思想支配之下,他们往往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东拼西凑,敷衍了事,大段大段抄袭他人文章,稍作改头换面,权充毕业论文上交。产生这些现象固然与少数学生急功近利思想有关,与个别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有关,但更与师生之间缺乏相互约束的制度有关。
(四) 监控不力,写作指导呈现无序 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文本规范指导教师的行为,在论文指导上出现了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调现象,一个老师一个指导法。论文进度如何,教师在指导中投入了多少精力,教学主管部门和专业责任教师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导致写作指导呈现无序状态,指导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改革论文指导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开题报告在论文指导中的主导作用
由上述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必须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构建新的论文指导模式。针对以往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年初开始对毕业论文实施开题报告制度,正式启动论文指导模式的改革。开题报告的六个栏目依次为: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与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研究思路(写作提纲或研究思路);参考文献;指导教师审定意见。工商管理专业按照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开展毕业论文指导,经过两学期的摸索,取得了初步经验和成果。
(一)严把开题报告关,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引导学生写好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开学之初,由专业责任教师集中学生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宣传动员工作,强调毕业论文在开放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总要求,回顾历届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和教训,并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计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错误,事先确定解决的方法。公布选题范围,介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题和选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好开题报告,详细说明开题报告中的每一栏目及填写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向学生着重交待开题报告是论文写作的制度文本,一旦通过,将是论文写作与指导的基本依据。这样,学生就对论文写作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2、指导教师审查开题报告 学生将填写的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一是看是否按要求写好了开题报告中规定的所有栏目,格式是否规范;二是初步审查选题是否符合公布的选题范围和工商管理专业要求以及选题的思想性、新颖性、时代性、开创性;三是看选题的难易程度是否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匹配;四是看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五是看指导教师本身对选题的熟悉程度和指导好论文写作有把握的程度。对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小问题或只需作局部调整的问题,一般采取电话或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适时提出修改意见;对于问题比较多或需要重写的开题报告,就与学生直接面谈,提出指导教师的具体看法。
3、集体讨论审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收齐后,由专业责任教师按选题范围分门别类,召集所有指导教师共同讨论,集体审定。集体审定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拿不准问题。经过指导教师审查后,有少数学生的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要求,指导教师也拿不准,比如有的学生的选题更象行政管理专业,或者金融专业、会计专业的研究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过大或过小,诸如此类的问题经集体讨论后决定是否保留。二是扎堆问题。即一个班级有几人甚至十几人同时选择同一课题作为毕业论文,而有的研究方向却无人涉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集体审定中要进行协调,在有所侧重中求平衡,力求避免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三是撞车问题。有的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许多理论专家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凭我们学生的现有水平再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已不可能。如果还选这样的题目作为毕业论文研究对象,无非是现有文献资料的简单堆砌和观点的罗列,达不到撰写毕业论文的应有目的,因此,我们劝说学生忍痛割爱。四是方向问题。个别学生的选题虽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消极现象,但有悖于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曲解政府有关政策法规,或由于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对于这些问题,除了要求学生重新选题外,还要与学生面谈,帮助澄清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二)以开题报告为指导依据,使开题报告贯穿于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
(三)充分发挥网络作用,为开题报告发挥作用构建技术平台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断强化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此相适应,我们在专业网页上开辟了一个论文写作指导园地,为开题报告作用的发挥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同时也架起了一座师生相互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个园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随时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我们还规定,指导教师之间是分工不分家,针对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向任何一位指导教师询问,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有义务为学生解答疑问。同时,指导教师通过这一园地,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有条件地向学生提供一些他们难以找到的数据资料,充实文章内容。我们还将那些写作进展快、论文质量好的学生及时在园地中提出表扬,并请他们介绍经验谈体会,极大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提升开题报告在毕业论文指导中作用的若干建议
我们工商管理专业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围绕开题报告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指导趋向规范化,有效地提高了论文质量。同时,我们也感到,要进一步提升开题报告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作用,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制定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 现行的开题报告设置的六大栏目都是粗线条的,这样,在具体操作上,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同样的开题报告填写的内容会有较大的差异,如研究方法栏目,许多学生就无从下手,有的虽然填写了,但根本不是方法;指导教师也会按照个人的理解开展指导工作,离规范化要求就会有一定的距离。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制定一个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这既是对开题报告的说明与解释,又使开题报告更具操作性,目的就是要让师生在使用开题报告过程中不存在疑问和困难。
(二)对现行的开题报告栏目作适当的修改与补充 我们认为,开题报告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栏目,对开放教育学生来说,要求高了些。开放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选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既没有必要,学生想了解也难以做到。虽然上网可以查到一些与选题有关的信息,但要从中分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部分指导教师来说也非易事,遑论成人学生。因此,我们建议将此栏目改为论文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我们认为,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指导教师都不好把握,因为填写的参考文献在论文写作中不一定用得上,而要使用的不一定在参考文献中找得到,不如改为参考文献来源与查找方法,给学生利用参考文献、查找资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我们建议设置一个新栏目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困难,这样,师生对论文写作与指导就会心中有数,未雨绸缪,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三)建立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网页 从选题情况看,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网上给学生提供的毕业论文的信息有限,主要是公布实施意见和一些选题,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要求。我们虽然开设了论文指导与写作园地,但规模小、资源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生分离给毕业论文指导带来的困难。因此,我们建议各分校建立各自的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网页,这个网页可以考虑设置论文写作动态、优秀论文展示、论文选题集锦、写作方法漫谈、参考文献荟萃、师生交流互动等栏目,这些栏目既渗透了开题报告的内容,又是对开题报告的进一步延拓,实现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开放教育网络技术平台的完美结合。
规划开题报告 篇9
一、调查分析项目概况
(1)、先对要建设的村庄做一个调查和分析,研究其是否拥有完整的道路系统,宅基地布和土地是怎样的情况,还有村庄主要的建筑形式,村中的绿化面积大概是多少,是否能和自然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互相协调,村庄的建设布局是否规整,是否影响对其的建设和生产发展等等。以及村庄的用水用电情况如何,是否有完善的饮水排水系统。还有关于服务设施的问题,能否跟上现在的生活需要。
(2)、开展相应的方案,根据对村庄的现状分析还要深入研究村庄建设发展模式,并制定相对方针,首先从改善村容村貌着手,科学安排建设发展顺序:1、主要以现状为基础,对村庄合理预测,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建筑质量较好的居民点应给予重视,做适当的保留;2、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重点地进行综合整治,优化居民居住环境,改善整体风貌,规划时要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在功能结构上达到合理有序,以此加速城郊型新农村社区建设;3、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应拆除,然后留下的空地应该听从建设的意见来建设和规划,从治理脏、乱、差并结合绿化入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基础的文娱设施,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使村庄面貌从质的方面改善;4、对有特色并且保存完好的传统型民宅、寺庙等建筑则永久保留。
二、规划构思
设计规划方案(建设规划图)
(1)分析基础资料,确定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统计村庄人口规模,制订各种功能不同的建设项目的布局和总体规划基本原则。
(2)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他类型的布局方案。而且要对每个布局方案的各个系统进行分别分析、研究、比较。其内容为:
1、首先,整治村容村貌是规划目标的重点,应该按照建设时间顺序,分期分批的进行一、二、三类建筑的拆建、搬迁和翻修的工作,在同时还要整治高低不同的围墙,将其修整美化;逐步完备和完善村里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建造一系列如村委会、医疗机构、大小超市、文化院、学校和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还要结合相应的规划,按部完成村内水、电、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或者修改工程,增强以上各种设施及基础设备、机构,完善了乡村环境,美化生活,农民收入才能稳步提高,从而踏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2、规划的结构:(一)建设新村庄的布局结构要总体呈现出以“中心集聚、轴线拓展”这样一种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用了这种结构形式:以建设的村庄现状为基础,从而进行整顿和改善。以道路规划为核心骨架,构建灵活的布局、使用地紧凑,形成便捷的交通组团式的用地结构。(二)把村内的道路划为三个等级,依次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支路。把散乱的布局规整起来,从低级道路上升到高级道路,构建起一个规整有序、畅通无阻的村庄道路。
(3)在进行经济和技术的分析和比较之后,提出适用的一个相对经济合理的村庄布局方案。
(4)在村庄布局方案的基础之上,设计不同的建筑物造型以及空间布置景观。将建设的规划方案与对方进行沟通了解,然后记录并修改意见。
三、实施村庄建设规划
(1)根据村庄建设用地现状来规划总体布局,是采用集中和分散融合的布局结构,能够更合理的划出功能分区,有效进行迁建散户工作,进而达到土地资源的整合最佳。把生活区与生产区互相协调起来,解决村庄建设和城镇规划间的一些矛盾,并且要完善村庄对内外的道路网,建立起良好畅通的现代化的交通体系。
(2)土地规划
1、村民居住和建筑用地规划(a)把1到2层联排式住宅作为主要建筑,每家每户都应有各自私有的庭院,若有许多户村民有要求,按规划进行联合住宅建设也是允许的。(b)可以进行一定的绿化建设,比如在屋前屋后、墙边、房顶、阳台等的地方植树种花,这样可以形成绿荫,美化环境。(c)要有村民社区物业管理,实现定点回收垃圾的管理,使周围环境保持清洁和安全。村庄里的主要道路要设置路灯在两旁,消防栓也要定点安置,达到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的基本要求。(d)集中建设居民住宅,还要尽可能的满足就近农业生产这一条件,利于人们生产活动。
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用地规划(a)行政管理用地:更新改造现有的村委会,建造一个文化大院。(b)教育机构用地:对原有小学也保留,但要进行内部设施和环境的更新改造工作,还要在小学附近开采一片空地,建设供孩子活动的地方。(c)文化娱乐活动设施用地:多建设几处以供人们使用,活动和娱乐不可缺少。(d)医疗卫生保健设施用地:规划几处医疗卫生用地,原有的也可以保留,不过要进行更新。(e)金融和商业用地:也要适当进行建设,发展起来当地的金融商业事业,可以在主干道或者中心部位进行建设。
(3)实施近期规划
1、把建筑划分一类,二类,三类,根据对房屋的综合因素的分析来整治和改建农房,一类建筑不是整治的对象,除非其是严重影响交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二类建筑则属于主要整治对象,主要应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整和翻新的工作,还要以不影响交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为主;三类建筑属于应当拆除的建筑,对这一类的建筑,应该进行原地翻新和修整,不然要按土地置换原则视作搬迁建筑来处理。对近期规划内不涉及拆建和搬迁,但远期规划里在最后还是要进行拆建和搬迁的一、二类建筑,仍旧要提前做好拆建和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
2、修扩建道路主要按照村庄道路的整体发展思路,率先考虑其影响到村庄发展的主要道路,以不影响居民生活和出行为前提,村民也可按实际情况自行自主对路面进行硬化处理。
3、修建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体现在提高村民之间的各种娱乐休闲活动上,还有文化、教育和医疗设施的项目上。其内容有:更新改造村委会,修建集会广场在文化娱乐用地之处,敬老院规可以选择划建在村委会附近,还可在敬老院周围选址新建一处卫生所。
4、设施和布置绿地景观,规划建设绿地阴凉带,让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聚集一起休憩聊天的舒适之地。按照规划发展区域内景观绿地,根据整体规划发展思路中的点,线,面原则进行。
点:主要是居民自家附近的绿化环境装饰。线:沿着主要道路种植绿树,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可增加其他地区的树种,能够突出地方特色即可。面:对原本就有的绿地以保留,对因搬迁而空出的用地,可以规划成街头的休闲绿地;由本来的住户房屋进行设施的规划,对自然形成的院落空间改造升级进行绿化休憩,建设成亲和舒适的邻里空间,能够增进交流,使固有的社会邻里文化更加稳定团结友爱。
5、实行对村庄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治理规划,在村内可在道路两旁安放小型垃圾回收处,将垃圾集中倾倒。必须由专人管理并收集,安全密闭的运输及储存,然后再交由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四、结语
关于新村庄的规划建设比起城市的规划建设虽然少了许多的复杂性,但是它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差异和相当复杂的文化、经济冲突的特征性,因此村庄的整顿规划问题将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和建设中的一个长期并且艰难的任务,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攻坚克难,完成好这个繁重的任务,建设起来新型的农村,让今后群众的生活家园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
规划开题报告 篇10
点军区生态新城城市设计
——打造特色滨水生态新城
学 生:夏成果
指导老师: 武师标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1课题来源
本次毕业设计课题为点军区生态新城城市设计,此项目为宜昌市实际项目。
1.1设计内容
根据宜昌市点军区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城市建设发展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等现状具体条件,并结合宜昌市的相关规划,对点军区规划区域的建筑形体,空间形态,环境美化等城市风貌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同时结合其滨水的特点,打造特色滨水生态新城。
1.2研究背景
生态城市:武汉轻工大学何晓鸣老师所讲授的《城市发展战略》中生态城市的概念 ——俄国生态学家雅尼茨基提出建设一种理想的环境,即以生态学的原理建立一种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集地;也就是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本次规划作为宜昌市中心城区紧邻城区且水资源优势明显,应紧紧围绕打造滨水生态新城的目标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点军区经过多年保护性开发,境内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越。在宜昌市的分区规划中,将良好的资源环境作为根本,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开展,以绿色GDP作为衡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从而定位点军区:
——集体育休闲、文化产业、教育科研、生态居住、度假疗养等职能于一体,发展部分无污染工业物流职能。
——经济产业生态化,交通出行低碳化,生态环境景观化的示范城区和休闲旅游景区。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部生态敏感地区和三峡库区区域的一个特色示范基地和重要展示窗口。
在其定位中,生态性是始终不断强调的主题之一。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转变。
2本工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的目的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使人类活动更有意义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以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变人的生活质量,空间环境质量正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质量意味着空间环境优越的程度,应用到城市就取决于使人愉说的自然联系,尺度、趣味的匹配和消除不协调的对比。纵观今昔,质量意味着文化遗产,持续存在的事物和价值。对于城市居民,它意味着好的生活和理所当然地采取一定措施确保安全、健康、舒适、娱乐和方便。空间环境质量还必须包括提供生活的私密性、兴趣活动和取得成就的机会。
点军区作为宜昌市中心的紧邻城区,在承接宜昌市中心城区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应当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做到支持发展,带动发展。点军区有着“上控巴夔,下制荆襄”之要塞,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美称,地理位置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点军应充分发挥其滨水环境的优越性,打造成为新时代的滨水生态新城。
2.2 研究的意义
在很多规划中,滨水空间常常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亮点被展现出来。然而,中国很多城市在对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中,只注重滨水环境传统的美学价值,而忽略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忽略维护滨水生态系统、河流自然属性、自然植被功能等情况下,实施人工草皮覆堤,行道树沿河排列,园林植被代替自然植被的现象。从而,城市滨水的环境优越性只表现在外在,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其生态功能降低,对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网络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本研究旨在发挥滨水环境优越性的情况下,从城市整体着眼,整体规划形成完整的滨水特色的生态新城。
3国内外相关工程设计与研究的现状
3.1国外相关工程设计与研究的现状
20__年10月在斯德哥尔摩市举办的皇家海港新城滨水区规划设计竞赛中,ADEPT和Mandaworks的设计方案“Royal Neighbour”获得了一等奖。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海港新城城市设计充分展现了城市的滨水特性。,在整个滨水景观设计方案中,城市中三个不同的区域相互结合,创造了多变的城市空间,以及多样化的建筑单元和形式。整个规划区域通过一个完整的自行车交通系统紧密结合起来,提供了清晰且通畅的自行车道规划,充足的自行车停车空间,使自行车出行成为最简单和有效的交通方式。同时,规划为该区域创造了灵活多变的开发区域,使各个区域根据城市密度的具体需求而变化,同时保留了贯通整个海港区的丰富的城市街道生活空间。
3.2国内相关工程设计与研究的现状
20__年,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草案)提出武汉应借“水”兴旅游,打造“江汉水乡”。 “江汉水乡”包括环湖水系游憩带、水乡主题旅游城、湖泊旅游产业群等多个内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公共节假日的增加,都市人将得以回归自然、认识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暂时摆脱都市喧闹和尘俗的环境,达到彻底放松、休闲、健身、益智的目的,必将大受欢迎,成为都市人生活的时尚和必须。武汉东西湖片区在其规划建设中,着力打造生态特色和地域特色风貌,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构建“碧水、蓝天、绿色、洁净”的现代化园林城区框架,打造高品质的产业发展中心和人口居住中心,建设武汉主城发展次中心;打造全区“湿地生态”名片。
4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形式
4.1主要内容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宜昌市点军区的地域特点和人文风情,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和现代化的、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突出城市的个性特征,以完整的整体设计,使优美的自然环境同现代气息溶为一体,形成具有特色的滨水城市景观。空间设计包括对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城市居
住区空间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工程设计包括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
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城市设计的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
通过对点军区地域空间内的各种物质要素,在实现预定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设计,使城市达到各种设施功能相互配合和协调,空间形式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并形成具有滨水特色景观的绿色生态网络。
4.2成果形式
1、开题报告: 4-6 页 2500字 (含文献综述)
2、说 明 书:页 字
3、图 纸: A3 号8张
4、译 文: 6-7 页3000字
5、论 文:5000字
6、其 它:电子文件与汇报展板(不少于2张)
5设计的方法及手段
5.1研究方法
①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是同过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相关历史、理论书籍和文献,各地规范和工程实例资料的搜集、阅读,总结对研究城市设计模式有关的理论。同时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外的研究动态,以把握国际上有关城市设计最先进的思想。通过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利用与城市设计有关的关键词搜索国内外的期刊、文献资料,获得中文及外文文献资料。
②分析、比较归纳法
收集各种实际的城市设计工程项目,对他们的设计理念、方法及后期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借鉴经验,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③实地调研法
通过实地调研,对项目基地现状进行细致了解,发现现状存在问题;研究和分析综合,总结出科学的结论。
5.2技术路线
6设计进度与步骤
整个设计时间 :学期第一周一一第十四周
整个设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