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五篇)》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5篇)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1
课题名称:利用日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背景:
现在的小学生尽管读了很多课外书,可提起写作总有“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写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毫无新意,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俗话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写作素材,学生只要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日记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
2、 意义
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美丽的自然风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日记就给了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在这里,他们有了自己的小空间,自由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日记里,总会体现出学生新奇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我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笔记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久而久之,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日记只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
“关于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的作用的研究”是指让学生通过观察、描写,收集写作素材,能对生活有切身的情感体验。姚雪垠先生曾经说过:“记日记,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也有益于知识修养品格修养。”同时,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再为写作文而发愁,让他们爱上写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xx年5月~~9月)
确定课题,立项,确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9月~~12月)
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日记是对生活的记录,“用我手写我心”是我对学生写日记的基本要求,鼓励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哪怕只是一两句话。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室外活动、社会活动和读书活动,让学生们的世界精彩起来、丰富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日记源头,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学生在三年级刚刚写日记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就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从家里的事、班级里的事、学校里的事写起,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用一两句话写出来,慢慢地,学生就知道如何选材。长此以往,学生积累的素材就多了。掌握了方法,学生写起日记来就得心应手了。
3、 多鼓励,多表扬,为学生的写作创设平台
写好日记,贵在坚持。如何让学生能把写日记坚持下来,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每节语文课上都有五分钟的“美文朗诵”,让优秀日记的作者朗读给大家听;把优秀习作收集在我的博客空间里;推荐优秀习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等等。如此的鼓励表扬,大大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现在上了六年级还在坚持写日记,写作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第三阶段:小结阶段(20xx年1月~~2月)
整理实施阶段的各种资料,包括教案、反思、学生日记、作文等。
第四阶段:提升研究阶段(20xx年2月~~5月)
继续用实施阶段的做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整理相关资料等。
第五阶段:结题(20xx年5月)
完成结题报告,整理资料袋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 主件:结题报告
2、 附件:
(1) 学生优秀日记,在博文中出现。
(2) 学生优秀作文,在博文中出现。
(3) 调查问卷等。
(5) 相关的一些图片、文字等。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2
立项号:20xxXKT-X023
课题名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
负责人:刘锐成员:刘懿所在单位:西安高新第二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日益科技化、国际化的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对大量的信息能独立判断、有效筛选、整合使用,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我们的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亟待提高。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遇事处理也不够高效。简而言之就是“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
相应的较科学的、完整的、稳定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就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一种指导思想,能加速人对问题的处理速度,推进信息的高效传播与创新使用。培养人文素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任何一种专业训练能够完成的,它是各学科综合教育的结果。信息技术虽然属于科学技术性学科,但它与其它学科一样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课堂上适时渗透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就成了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为此,我们确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这一课题,在实际的教学环境创设情境与问题,整合多学科信息,让教育更多地成为一种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即让学生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培养出完整、和谐的人。我们相信,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多样性、直观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等特点,必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电子白板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2、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就是社会人所必需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关爱等有机统一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这一课堂教学实验的涵义为:以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主要主要场所,形成特别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地设计、自然的渗透人文知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以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让学生学有所味,学有所得,同时并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促进各学科的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减少或拒绝不良信息侵蚀学生心灵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有道德地使用网络信息的高尚情操及合理选择及使用网络中有助于自主学习的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探索学生在信息技术工具使用创新思维的形成。以特长为导向,兴趣为依托,主动探索信息技术工具的奥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方法
课题采用实验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比较与评价等方法开展研究。
(二)研究时间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xx.5——20xx.9
1)确定研究对象,搜集相关学习资料。
2)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3)撰写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4)进行实验前检测,做好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试验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2、研究阶段:20xx.9——20xx.2
1)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2)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3)按时参加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4)随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适时调整研究方案。
5)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归类整理,如教育叙事、学生学习感受、教师教学反思集、课例、课件、课题学习资料集等。
3、结题总结阶段:20xx.3——20xx.4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展示实验教师个人博客,交流、推广实验研究成果,邀请课题组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验收。进行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展示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人文素养的成功案例
2、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照片资料
3、撰写教师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4、课题研究报告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3
时间:XX年9月5日
立项号
kt—yw41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刘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学习方式:这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1、开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项目,作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载体,达到在实践中学用语文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沟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12
2、摸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3、教师在研究中得到培训和提高。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开展综合性学习现状及学生实际做调查。通过问卷、采访、座谈、情景观察,召开研讨会等方法,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行动研究法:结合综合性学习主题,开展研究。
教育实验法:根据课题的内容,确定的主题开展活动。
案例研究法:对主题开展中的案例做研究。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完成各阶段的报告、论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制定课题方案,确定研究具体工作。
2、资料收集、学习。
3、启动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9月—12月
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有计划有总结,还要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进展情况。XX年12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成果。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汇报阶段):XX年1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2月—4月
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写出课题论文。观摩活动。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XX年5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
2、申请结题,上交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的研究成果:
成果主件:结题报告
成果附件:教学设计、教学课件、 研究课例 、研究论文、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4
时间:XX年10月
立项号:plxktXX151
课题名称: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
负责人:罗
所在单位:xx镇中心幼儿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注重幼儿的劳动教育,但也有不少幼儿受到家长的过度庇护,过分溺爱,所有的劳动事务都被家长包办了,或是一些家长过分重视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而忽视了劳动习惯的养成,使幼儿失去了劳动的机会,丧失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让幼儿失去了劳动的能力。 以幼儿园为主渠道,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树立起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良好品质,培养家政劳动、手工劳动的技能技巧;形成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创新素质评价标准;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全面了解幼儿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掌握发展水平;研究过程中,培养幼儿劳动技能的方法,进行创新实践的有关资料。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以幼儿园为主渠道,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树立起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良好品质,培养家政劳动、手工劳动的技能技巧;形成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评价标准;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全面了解幼儿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掌握发展水平;认真学习劳素质教育要求及有关理论文章,收集整理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幼儿劳动技能的方法,进行创新实践的有关资料,进行经验总结。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9月----XX年10月 1.收集资料。 2.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3.现状调查分析。 4.在明确不同年龄幼儿劳动特点的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实施。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XX年11月----XX年5月
1.根据目标和内容,制定实施方案。
2.落实劳动教育目标,调整内容,定期评价。
3.组织劳动活动观摩,指导。
4.做好课题实施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及个案研究。
5组织家长学习和经验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6月----XX年7月
1.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
(1)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园教育教工作与幼儿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工作计划将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幼儿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劳动意识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 3).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幼儿劳动培养的看法以及幼儿劳动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幼儿有关劳动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更多的了解和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幼儿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幼儿从心底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为一生的幸福坚实基础。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5
时间:20xx年5月
立项号:XKT2013597
课题名称: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研究
负责人:杜三妮
所在单位:岚皋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化,在近几届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以下现象:
(1) 一些学生对所学过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以及定义等,不能准确表述,甚至连平时学生成绩不错的学生也不例外;
(2) 一些学生虽然对于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一遇到题目,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3) 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完成的习题量也不少,但是仍然没有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在作业和考试中仍然经常出错。长期下来,这些学生虽然学习态度十分端正,但成绩却不能有效地提高,更有甚者逐渐沦为“差生”。对于以上这些现象,往往会笼统的认为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不高,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我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仔细研究学生的解题过程后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不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提高的障碍之一就是数学阅读能力较弱,这是目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数学阅读能力的障碍造就了一批数学学习的”差生”。
因此,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所以确定开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这一课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有相同之处,都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和信息载体吸纳加工的过程,包括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理解力。就是把新的概念或结论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之获得明确意义的能力。
2、语言转换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图像语言、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三种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之间,或在同一种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内部进行转换的能力。
3、语言表述能力。是指学生能正确地把解决数学问题的观点、思想、方法、过程、结果等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出来。
4、概况联想能力。就是根据问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分解、组合、交换、编码和加工处理,通过联想、归纳、类比和转化,从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进而辨认出其对应的数学模式。
5、有效猜测能力。指学生能够根据已知信息,不被问题的类型、表面现象所迷惑,最大限度地分析和估量所提供的具体材料,运用数学公式、定理或生活常识去推测、判断和发掘有关的结论,从而做出有效猜测的能力。
6、直觉创新能力。指学生在阅读中依据一定的个人体验,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基础,通过感悟、猜想、合情推理等直觉的认知活动、理解活动与发现活动,对要解决的问题从逻辑意义上的认同过渡到心理意义上的认同,进而超越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渐形成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
本课题从实际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搜集整理高中学生有关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总结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研究寻找培养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努力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语言应用水平和数学阅读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学习研究国内外文献,学习与数学阅读相关的文章,理解数学阅读能力的内涵,数学阅读能力的标准、衡量方法;
2.学习研究文献,搞清楚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因素,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3.针对所带学生学习中的学习状况,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成因,采用科学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4.结合学习文献心得体会,结合自己所带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思考,抓住自己学生的特点,初步制定一系列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案;
5.在所带学生中进行初步尝试,落实自己所制定的方案,及时反馈,进行分析调整,改进完善自己设想;
6.改进后的方案实施,跟踪分析,反馈调整,积累数据资料,形成成熟方案;
7.对比与分析:进行与同层次学生与受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测量对比,进行分析,检验方案的效果;进行测试前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测试与分析。
8.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反思总结工作,形成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和经验教训,顺利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
1、立项书复印件。
2、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并打印成册。
3、高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调查报告。
4、高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访谈实录。
5、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文本及电子文档)
6、研究论文汇编
7、教育叙事,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