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通用4篇】》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通用4篇)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篇1
人生路上,风雨同舟,洒下真情款款。邵桂华和王树臣这一对普通的家庭,却用不普通的人生经历诠释了夫妻间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敬老爱幼、邻里和谐的家庭生活得到了居民们的一直认可,谈起她很多人都会发自肺腑的赞扬几句,在小区传为佳话。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真情和感动。
丈夫王树臣原是市劳动局一名科员,妻子邵桂华是原冷库的工人。作为妻子的邵桂华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在生活中,她对自己的同事们悉心关照、热帮互助,她始终坚持责任心是做人之本,责任心是成事之源。在结婚十余年的时间里,这对夫妻互敬互爱,孝敬父母、爱戴孩子、宽以待人。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1993年邵桂华下岗失去了固定的工作,她没有被困难吓倒又开始做起了小买卖,生活虽是平淡、却很幸福。
都说人生之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但意外却是来得那么突然与沉重。1997年4月22日,正是女儿刚上高中时,丈夫王树臣工作中突发严重脑出血,因脑出血后遗症,敏感度低、肢体僵硬造成一级残疾并使得听力、语言能力和吞咽食物的能力都迅速衰退,以致已经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卧床在家中。妻子义无反顾放弃了自己刚刚有起色的事业,在家照顾丈夫。就是在患难之际,妻子邵桂华一面多方打听名医帮丈夫治疗病症,一面悉心照顾女儿和丈夫,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面对丈夫日趋衰弱的身体,邵桂华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每天按时给丈夫喂饭,因丈夫没有咀嚼功能,为保证营养还要防止血糖高、血脂高、她合理搭配饮食,将疏菜和肉都要切成碎末拌到米饭里一口一口的喂下,对她而言看到丈夫把食物顺利地吞下去,不噎着、不呛着,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因丈夫没有知觉,对疼痛,感冒、发烧、痢疾、等疾病都不知道,一切都要靠邵桂花平日里细心观察及时用药。丈夫王树臣心里感到非常内疚,只有艰难的点点头来表示歉意,妻子邵桂华总是安慰开导他,让丈夫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邵桂华用美好的心灵再次诠释了爱心、善良的真实含义,谱写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曲颂歌。
几年来,他坚持每天用尽全力将丈夫抱到轮椅上推出室外晒太阳,为了增进丈夫的体质,她将旧跑步机自行改装成一个适合锻炼腿部活动的简易装置,坚持每日上下午各一小时辅助丈夫做康复运动,每周给丈夫洗一次澡、每月剃头一次、丈夫常年大便干燥,妻子邵桂华就戴上手套用手帮助处理,但她从来没有把这份责任看成是包袱,在丈夫眼里她是位好妻子,女儿眼里她是位好妈妈,十八年来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多年来她因积劳过度患上低血压和心脏病。是她、支持着丈夫、支撑着家庭,是她、坚守了十八载,风雨同舟。面对长期病弱的丈夫,敢于直面艰难困苦,做到一时容易,长期坚持确实很难。十几多年来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善良及对家人的爱,将这个幸福温暖的家维护和经营着。是邵桂华这种默默的坚持,愈加突显出人生的壮美!
一家人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相依一世、相知一世,这就是邵桂华和王树臣的爱情写照,一对风雨同舟的终生伴侣,一个充满温情的幸福家庭。邵桂华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文明、感动的华美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篇2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妈妈也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同学,更会讲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时间久了我脑海中也会时不时的出现这几句话,与其说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不如说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每次饭桌上的话题都是最多的,我总是觉得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对一天的总结,当然饭桌上的礼仪是一定要遵循,妈妈常常对我警告的有这几点:
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2、吃饭时严禁边吃饭边大声说话。
3、不能翘腿等等,虽然还有很多条的规矩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束缚着我让我更好的成长。而我和妈妈之间也不仅仅只有这些法则。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母亲嘴中也总是挂着这句话。是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我和妈妈做了一个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无疑问的是学习,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加上课外的练习。该玩的时候玩:每个周日妈妈都会带我出去玩,虽然名义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会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这也算是让我“长了见识了”。
常常会听到旁边的人会被这么赞扬“这个孩子真有修养,看上去就很乖的样子。”我想之所以这个孩子会被人这么夸奖是因为她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的修养是一时装不来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们何尝不是处于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中,而且他们大多数家中都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导致他们这样,相反如果他们的家人更多一点关爱他们,家中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风气,他们也不会迈出小混混的这一步。
所以我们要建构和谐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同样也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学会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学会设身处地的去理解父母,尽量做的自己,展现在父母眼前。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篇3
今年春节期间,看到央视记者在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他们在大江南北,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都会问“您的家风是什么?”不同的人回答当然也是千差万别的。看着每一期调查,虽然没有记者采访我家,但是我也开始自问自己,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去问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奶奶告诉了我,我家的家风是什么。
奶奶给我讲了个她们时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时候,由于社会正处于贫穷时期,食物极度匮乏,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要养活好几个孩子,更是难上加难,爷爷经常早出晚归,才能勉强糊口,别说吃好的了,能有点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错了,奶奶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饿,你爷爷那会不知道啥叫饱,爷爷常常为了让爸爸和他的兄弟们能多少补充点营养,会把攒下的白面给他们吃,自己吃的是粗粮,在那个时代里,白面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问爷爷,你怎么不吃白面呀?爷爷对他的孩子说,我胃不好,不爱吃白面,吃了不舒服,给你们吃!爸爸和他的兄弟们那会太小了,不会理解爷爷的意思的!最后爷爷因为天天吃那些粗粮,得了胃癌去世了,后来爸爸和他的兄弟们知道了那句话的真相!奶奶讲完这个故事后,我眼睛湿润了,我理解了爱怎么样传承的,无私的爱无关岁月苦难,无关时间空间!
听完这个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长岁月里发生在身边的家事,让我逐渐得领悟了自己家的家风。这些年每年三十儿,爸爸都会去邀请一个人过年的左右邻居,亲朋好友,即使陌生人,会真诚的把他们邀请到家里来一起过年,我很是不理解,大过年的,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后看出了我这点想法,他告诉我“在一起图个热闹,多双筷子的事,人要有爱心”随着岁月的积淀,越来越理解爸爸的话,不管在哪里,不论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心中有爱,相信爱是可以传递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儿都有不是家人的亲人来我家吃饭,和他们一起微笑,碰杯,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今年也不例外!
后来我又问妈妈,我家的家风是什么?妈妈因为不善言语,并不能准确表达她的理解,但是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长的记忆里,妈妈在家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的人,睡的总是最晚的一个,以前爸爸上班,我上学,她总是按时给我们做好每一顿饭,从来不会怨言,不会烦恼,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后一个吃饭的人,她的淳朴、善良多少植根在儿女的心里。
听完那个时代的故事,回忆起成长中的事,我逐渐理解了我们的家风是什么,爷爷用有限的生命诠释了无私的爱,并把爱传递给我了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她他们用行为教导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传承那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之光!
家风家训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篇4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与人为善,孝敬长辈”这十六个字的家风家训,是冯村乡中阳村张重轩的曾祖父订立的。还在他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给他讲解这十六个字的深刻含义,并以闫景村的“李善人”为例,教育他如何做一个有所作为而且心地善良的人。从此这十六个字的家风家训在张重轩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学校里,张重轩不仅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慷慨无私,乐于助人。六十年代初期,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每当星期一走学校时,母亲总要给他准备一些干粮,作为生活补贴,可是到了学校等不到天黑,他就把所有的干粮分发给同学们,善良之心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
步入青年之后,由于兄弟姐妹多,父母亲实在无力抚养,便把他过继给了中阳村的姑姑,这时候的张重轩虽然只有十八、九岁,但已经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他干活舍得出力,而且手中出活,同伴们都愿意和他搭班干活。当时他的义父义母年老多病,别说是到地里干农活,就是干家务活也力不从心。张重轩特别有耐心,从地里干活回来,不是提水扫院,就是烧火做饭,全家人的脏衣服他总是利用晚上时间来洗,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二老生病,他总是及时给二老请医治病、熬药喂汤,从不急躁。二十二岁那年,在众亲友的帮助下,他成了家,娶回了一位聪明、贤惠、宽容、大度而且特别能体贴他人的.好媳妇冯素贞。冯素贞可真是一位贤内助,她不仅心灵手巧,而且有文化、有智慧。在学校担任民办教师那几年,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后来公婆生活不能自理,她便辞掉学校的工作,回到家中专门侍奉公婆,使二老安详的度过晚年,后来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相继出生,她相夫教子,使儿女们个个成才,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尽管他们夫妻二人勤劳能干,但在那农业学大寨,吃大锅饭的年代里,别说是没钱花,连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为了摆脱困境,张重轩包过砖瓦厂、到冯村农机厂、家私厂跑过业务,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所得报酬连出差补助加在一起也不过千元。
党的十一届-以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富民政策,这一下,张重轩有了用武之地,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孤身一人,到省城太原去闯天下。他先到一家工厂打工,厂领导看到他有能力,专门安排他出外跑业务,两三年时间,他协助厂领导,把工厂办得很有起色。工人们不但每月能及时领到应得的报酬,而且还有非常可观的奖金。厂里百十名工人,只有一提到张重轩,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特能干。
后来政策有了更大的变化,允许私人办企业,张重轩辞掉了原来厂子的工作,多方融资在太原办起了自己的企业。由于他善用人,会管理,企业效益十分可观,不仅年年及时给国家上缴税,而且按时足额给全厂职工发放工资和奖金,张重轩心地善良,关心职工,他一旦知道哪位职工家庭有了困难或得病住院,他都给予特殊照顾,及时送去现金和营养品。
张重轩白手起家,创办企业,功成名就,不忘故里。每逢春节,回家过年,总不忘给村里的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和特困户送去现金和慰问品;为村里的文化娱乐活动捐赠现金。二十多年来,每年的捐赠均不下万元。20__年6月24日,他出资5万元,请来了赫赫有名的临猗眉户剧团在村里演了3天大戏,使全体村民和四方相邻大饱眼福,过足了戏瘾,真正体验到了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今年,村里筹建舞台,张重轩慷慨解囊,捐资二十万元。他的行动深深地感染了中阳村所有的父老乡亲,大家交口称赞,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无私的贡献,这是当代农民企业家的风采,这是我们大家永远应该学习的榜样。
如今,张重轩虽然已年过六旬,但他年老心不老。他表示,只要是有益于老百姓,有益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益于全社会的先进文化的大发展,有益于社会和谐的事,他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做出无私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