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的慰问信(热门3篇)》
封存的慰问信(精选3篇)
封存的慰问信 篇1
尊敬的全院教职工、离退休同志、同学们:
一年一度的传统中秋节又到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面对一轮明月,我们和大家怀着同样的心情思乡、思亲、思友,和大家怀着同样的祈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业有成、家庭和睦。我们在此向全院教职工、离退休同志、同学们以及你们的家人致以节日的亲切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中秋节是一个浓情的重要节日,它将人们思乡、思亲、思友的情思升起在明亮的满月里,它将人们祈盼平安、幸福、团圆的念想燃烧在心中。这种浓情,对于远离故乡的人叫做乡愁、对于能够团圆的人叫做喜悦。我们和大家一样,身同感受。亦乡愁、亦喜悦。
希望大家在这浓情的节日里,与亲人、朋友、同学畅谈自己的心声,将过去、今天、明天串连成我们美好的未来,也希望大家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学习和工作,在不断的耕耘奋斗中,创造更好的业绩和美好生活。最后,让我们在月圆人圆家圆国家圆的祝福声中,团结一致,同心同力,一同圆成实现强校升位的贵州“警院梦”。
祝中秋节快乐!
封存的慰问信 篇2
中秋大家都知道吧,这个节日我最喜欢了,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封存的慰问信 篇3
过了半个多月,他又给我打来电话,高兴地说在别的销售经理那里找到了,并约我一起吃饭。一起坐下,那一晚我也不知喝了多少酒,酒虽然很浓,但仿佛一直觉得是自己与他们一起的感性搞得晕头转向的。帮他们抒发出那种不同销售技巧的感慨,仿为知音……
岁岁中秋轻盈月,霜华满天照无眠。
这是我给驻外人员写慰问信的封笔之作的开题。因为国家增设传统节日假,而我又因为工作变化的原因,告别了那段做来忙碌、想来感动的事.
传统的老企业,员工乡土观念重,但节日请假的观念轻,况且不是法定假日,于是众多的驻外销售人员,就要每年在外度过一个场面热闹但心情极不平静的中秋之夜。而我,就负责为企业草拟慰问信,并组织五六个人用淡红色纸复印后,在中秋节前夕寄到分布在各处的办事处去。因属定期性工作,且是过后无用的小文,我们几个人就当作一件琐碎而费力的差使来完成。
一天,我在办公室安静而紧张地忙碌。“你就是某某?”一句宏亮的声音,令我惊愕地站了起来。一位身材魁梧、脸色黝黑的老员工,上来就用力地握住了我的手。“你的信写得太好了,是我们中秋节最好的下酒菜。我们每人读一句,每人就喝一杯酒!”“谢谢!”我手足无措地回了一句。我知道,这时候说些场面上的话很无聊。他从大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袋,里面的信件虽然皱但整理得很整齐。“你看,这些信我都一直留着,但少了一封。你能不能找找给我补上?”“今年的还有,那一年的没有了。”我很抱歉地说。“那你再找找,找到给我电话!”
过了半个多月,他又给我打来电话,高兴地说在别的销售经理那里找到了,并约我一起吃饭。一起坐下,那一晚我也不知喝了多少酒,酒虽然很浓,但仿佛一直觉得是自己与他们一起的感性搞得晕头转向的。帮他们抒发出那种不同销售技巧的感慨,仿为知音。
因此,只有用心,真情实感,才能赢得尊重,做得事业。从此以后,每年的慰问信,我都反复拈来一句合时拟情的诗,并尽量琅琅上口,不重复,希望一封薄信能将本地的明月捎到远方。而我,也从此将这些信一一封存起来,里面既有经营极端困难时的砥励,也有发展十分迅猛时的赞扬,而更多的是真诚的问候和平静的温馨,一如每年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