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趣味活动策划方案》
幼儿园科学领域趣味活动策划方案是怎样的?作为一名老师,活动方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领域趣味活动策划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科学领域趣味活动策划方案篇1
活动目标
了解小草的多样性,并对小草感兴趣
能比较种植草和野草生长的不同
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小草,积极寻找发现各种小草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小草的多样性,并对小草感兴趣
难点: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种植草和野草生长的不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并认识幼儿园里的几种小草,联系园林工程师讲解
材料准备:有关种植草和野草生长的录像带,在幼儿园附近找一处野草较多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介绍园林工程师并向他问好。
二、在幼儿园里寻找小草
1.请幼儿告诉工程师叔叔,幼儿园里有什么草
2.工程师找出幼儿未知的小草,出示并告诉幼儿这些草的名称。
3.启发幼儿向工程师叔叔提出有关这些草的问题,区分种植草和野草。
4.观看录像:种植草和野草的生长,让幼儿知道人们为了美化和净化环境而铺上草坪,种植花草,因此要爱护它们。
小结:幼儿园里有许多种植草,像草坪、金盏菊、菊花、沿街草都是人们种植的草,我们要爱护,幼儿园里也有一些野革,像蒲公英、空心草,它们是自己长的,我们也不能随便拔野草。
三、在幼儿园外寻找小草
1.带幼儿到幼儿园附近野草较多的地方。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这里有什么样的小草,也可以把每一种草拔一根来。 (幼儿分散寻找、观察、采集、交流)
2.你找到哪些小草,它是种植草还是野草,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看看工程师叔叔找到了哪些小草,听他介绍其中一些草的名称、生长特征等。
4.数一数,你一共找到了几种小草,谁找的小草最多
小结:小草真多,大多数都是野草,有各种各样,有的会开花、有的结籽了、有的有香味,它们长在树根旁、台阶边、墙缝里、草原上、山上、沙漠里……我们以后可以再到别的地方去找一找小草,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种植的。
幼儿园科学领域趣味活动策划方案篇2
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复制的方法,并学习用各种复制的手段去尝试复制。
(2)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复制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准备:
(1)几组不同的材料:拓模复制(泥油及模具),印蓝纸复制(印蓝纸及白纸),印章复制(印章及白纸),透明纸复制(透明纸及图书)
(2)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录像片:饼干的制作过程。
过程:
(1)引起幼儿对复制的兴趣。教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图画,想发给每人一张,可是一幅幅地画实在太慢了,请小朋友帮助想一个办法,能很快地得到许多一样的画。
(2)幼儿操作各种材料,探索尝试各种复制的方法。
A、介绍各种材料。(每组一种复制形式)
B、幼儿初步尝试复制,教师应积极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C、建议:幼儿换一种方式再次实践,尝试复制的多种方法。
(3)拓展幼儿有关复制的经验。
讨论:还有什么是复制的东西?录像:饼干的制作过程。先运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复制出许多小图案,然后发给小朋友。(如五角星。小花。小动物等图案)。
幼儿园科学领域趣味活动策划方案篇3
活动名称:
大家滚起来(科学)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尝试那些物品可以动。
2、体验自己身体滚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球、瓶、纸盒、桶、积木、轮胎、圈、瓶盖等材料若干。
2、 适合滚动的场所、垫子。
活动过程:
1、 探索发现会滚的东西。
① 玩一玩准备的东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
② 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会滚,交流找到的是什么。
③ 找一找操场上有哪些东西会滚,交流找到的是什么,是怎么样滚动的。
2、 探索身体滚动。
① 介绍游戏《乒乒乓》的玩法,将手臂弯曲,按儿歌节奏在胸前环绕边做边说“乓乒乓乒乒乓,轱辘轱辘一,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辘轱辘轱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大家一起滚起来。
② 幼儿在垫子上尝试身体滚动的方法。
③ 跃然自由滚动,说说自己像什么。
3、自由组合练习滚动。如:身体伸直向左右翻滚,抱着膝左右翻滚,像求、坦克、圆木、小蜗牛等。
幼儿园科学领域趣味活动策划方案篇4
活动过程:
一、以邮包的形式揭示课题,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让幼儿去试一试,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什么礼物呢?请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诉老师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东西?
幼:我摸到的东西是毛茸茸的!……有点刺手……摸在手心里有点痒……可能是树枝……
2、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用语言表达树根的外部特征。
师:刚才大家猜了这么多,到底猜对了没有?主我们一起打开礼品盒看看。哦,原来是一个树根!你们看看树根是怎么样的?
幼:我看到的树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长的乱七八糟的……
3、提问: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们长在哪里?
教师小结:原来植物都有根,都长在植物的最下面,都爱住在泥土里。
二、幼儿通过尝试、初步认识一些植物的根
1、幼儿动手试着寻找植物的根。
师:(出示种在沙盘中的植物)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植物,请你们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2、介绍三种根的外部特征,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不同之处。
师:(请一名幼儿上前)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们根是什么样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葱,它的根长在泥土里,拔出来时都是泥,后来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变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细细长长的,像面条,像头发,像许多线,像老爷爷的胡须……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种根真的很像老爷爷的帮须,谁能用两个字说出,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好,我们就把这种根叫须根。还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须根?
幼儿抢着说:我找到的小麦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须根……
师:老师也找到一种根,你们瞧,这棵菠菜的根中间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这种根请举起来。(师生共同检查是否正确)我们给这种直直的根起个什么名字?
师:还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们的不一样,请你们把它们拿到上面来。大家看一看,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它们长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
3、教师小结三种根的外形特征。
三、给植物的根找家
师:宝宝要回家了,请你们把这些须根、直根、块根送回它们自己的家。
四、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根的作用。
2、介绍根和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植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指出根和人类的关系:可食用(请幼儿品尝萝卜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药,可以制作根制工艺品。
五、延伸活动:制作根制工艺品。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了解根有储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的根若干、图片若干、各类根雕的艺术品,切好的萝卜片、山芋片等。
尝试准备:幼儿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试验,在装有各色颜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1、以“猜礼物”引题,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让幼儿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师:孩子们,今天凌老师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请小朋友先来摸一摸,猜一猜,再告诉大家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
(2)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用语言表达对番薯的已有经验的认识。
师:刚才大家都猜了这么多,到底猜对没有?别急,闭上眼睛,让凌老师把它请出来让你们瞧瞧。(出示番薯)哦,原来是一个番薯。这可是凌老师上次带着幼儿社团的小朋友到大罗山挖来的番薯哦!很特别吧!
A、你们吃过番薯吗?都是怎样吃的?
B、番薯可以做起来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听的凌老师都想尝尝了。可是,凌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们,番薯长在哪里?你们吃的是番薯的什么呢?(引:“给你两种选择:A、果实B、根)
C、大家意见都不一样,这样吧!听听社团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播放PPT)师小结:原来我们吃的是番薯的根。
D、那除了番薯之外,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们长在哪里?小结:原来植物都有根,一般都长在植物的最下面,都住在泥土里。
2、幼儿通过观察、分类、种植等尝试活动,初步认识植物的根的名称。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用语言表达三种根的不同外部特征。
师:今天,凌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植物,请你们去看一看,找一找,找到了拿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可以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等会儿再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A、教师带着孩子边看边说,逐一认识须根、直根、块根。
(如: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种根长的可真像老爷爷的胡须,那我们可以用两个字给这个根取个名字,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好呢?谁来试试看。(须根,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
B、我也找到一种根,你们瞧,这棵菠菜的根直直的,那我们也给这种根起个名字,叫什么好呢?(直根)有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这种根?
C、有没有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们刚刚找到的根都不一样的?请你把它拿到前面来,大家看一看,这些是什么植物?它们长得根特别在哪里?
师小结:植物的根原来还这么有趣,有直直的直根,有像胡须一样的须根,有一块一块的块根。根必须生活在泥土里氏最高兴的,现在凌老师请你们来帮帮忙,请你将自己手里的植物种到属于它们的根的小田地里,好吗?
D、幼儿洗手
3、结合PPT,帮助幼儿了解根的用途。
师:(1)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根,那你们知道根对植物有什么用吗?
(2)植物的根对我们人类又有什么用呢?
(3)刚刚你们说了这么多根的用处,一起来看PPT,看看根还有什么用?
4、品尝根的零食和添画游戏,结束活动
师:不看不知道,根的用处还真是奇妙。有一个粗心的摄影家,拍了好多照片把根都忘了拍进去,我们一起来帮帮忙,把这些植物的根把它画起来,画好了,可以奖励你一份根的零食哦!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1)、幼儿添画,教师分零食
(2)、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科学领域趣味活动策划方案篇5
设计思路:
前几天,我班的陆思为小朋友带来了一罐泡泡水,当他吹出五颜六色泡泡的时候,周围孩子立刻沸腾起来了:他们中有的拍泡泡,有的吹泡泡,有的追泡泡……没想到,第二天,更多的小朋友带来了泡泡水,他们和泡泡玩得很开心,“泡泡”成了孩子们谈话的热点。由此,我想也许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新奇、好玩、会变的东西,何不凭借着泡泡的特性,预设成一个集体的教学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运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于是,关于泡泡主题活动就这样开展了。随着主体的开展,许多孩子的泡泡水用完了,无法继续玩泡泡游戏。于是,孩子们设法想自制泡泡水,那么用什么来做泡泡水呢?趣味探索的主题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我把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一种素材设计了这一次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让孩子简单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充分调动孩子运用以有的经验积极思维,尝试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材料,大胆尝试制作泡泡水,体验探索的乐趣。
2、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带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材料,回忆经验。
这几天,我们小朋友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大家还找到了许多会变泡泡的东西,跟好朋友说说你都找到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
二、分类介绍,丰富经验。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你发现它什么时候变泡泡出来的?
2、(当介绍到幼儿带得较多的材料时,如沐浴露)还有谁带来的也是沐浴露?你带的是什么沐浴露?
三、运用经验,积极探索。
1、(探索前)材料介绍。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探索时)注意点:(1)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2)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3)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的不同,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4)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传递信息。
四、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游戏:吹泡泡。
我们一起去玩吹泡泡吧!
评析:(浦东新区教科所王正可)
“泡泡从哪里来”的主题源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经验的关注,并在许多幼儿对此感兴趣的基础上,转换而成的一个预设活动。教师依据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又限于其认知活动具有明显的受情绪支配和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难以理解的年龄特点,将此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趣味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增强对事物变化的有意行性关注。
幼儿园科学领域趣味活动策划方案篇6
一、说教材
《沉下去浮上来》是大班科学领域的一次探索活动。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逐渐增强,对身边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乐意亲自动手去探索。本次活动利用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挖掘一些事物表象下的原因。沉与浮的现象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科学现象,本次课程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等,多种方式,如操作、想象、讨论等进沉与浮的行探索活动,并通过比较得出结果。
二、说活动目标
(一)、根据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总目标,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态度、能力、技能三个方面预设以下几个目标。
1、观察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这是从幼儿的态度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目标。大班幼儿好奇心比较重,所以要培养幼儿对周围科学现象感兴趣,要让幼儿亲身去观察,从而感受到科学的奇妙。
2、动手操作去体验各种物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并用正确的方式记录和规范的语言表达探索沉与浮的科学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这是从幼儿能力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重点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逻辑能力和表现能力。
3、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同伴的帮助,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这是从幼儿技能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逐渐增强,因此,这一目标主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动手操作去体验各种物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并用正确的方式记录和规范的语言表达探索沉与浮的科学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大班幼儿虽然词汇量逐渐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但相对来说语言表达缺少逻辑性,而对科学现象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对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把本目标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
难点: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和同伴的帮助,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沉与浮的科学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并且会经常用到,所以,在幼儿初步了解沉与浮的原因之后,把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的要求,我多本次活动做如下准备:
1、课件制作及电脑、投影、音响的准备。课件准备就是影像资料:海上漂浮的船和一些其他的物体。
2、透明的水槽或水盆每组一个,木块,木片,钥匙,啤酒瓶盖,饮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每组一套。记录卡每组一张,分类筐每组三个(筐子侧面分别贴着沉、浮和悬浮的标志)。
3、大字卡“沉”与“浮”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师幼互动,设计开放性的活动过程,所以采用如下教法:
1、多媒体展示法:利用电脑和投影向幼儿展示海上漂浮的船和其他各种浮在海上的物体,引起幼儿强烈的兴趣。
2、提问法:提问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体验到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过程提倡幼儿主动体验,探索,让幼儿主动学习。所以,本次活动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操作法:准备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去体验各种物体的沉、浮,总结沉与浮的基本规律。
2、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物体的特征以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3、记录法:教师提前做好记录表,让幼儿养成总结记录总结的好习惯。
4、讨论法:引导幼儿经过讨论、合作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寻求正确的结果。
幼儿园科学领域趣味活动策划方案篇7
设计背景
孩子们虽然知道春天的某些特征,比如树叶发芽,天会下雨等,但认识还是不够全面,孩子们的认知是直观的,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引发幼儿对春天的特征的思考,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各个季节的变化。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
2、对一年四季的变化特征的思考。
3、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春天来了,万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孩子们对季节的特征了解不够全面。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了解一年有哪几个季节。
物质准备:
1、喇叭状纸筒;
2、柳树、桃花、燕子、青蛙、雨滴,小鸟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与小朋友谈话引出一年中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引导幼儿对各个季节的理解,让每个小朋友都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老师再给全面的正确的补充,让小朋友能更加全面理解各个季节的特征;
基本环节:
1、师:这节课我们重点要学习一下春风,就是春天吹的风,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春天来了,那会有什么变化吗?都跟老师说说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
2、哇,某某同学真棒,那还有哪位小朋友知道春天外面的小动物,小植物有什么变化呢,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跳的,都可以说说,来哪个朋友小朋再说说;
3、好了,听了很多小朋友的发言,老师觉得很开心,因为你们都很聪明,都知道了,那老师现在跟你们玩一个很好玩的游戏,老师吹着纸筒的时候,下面的小朋友就读“春天呀”,因为老师吹的就是春风,然后老师叫上六位小朋友,老师把图片贴在他们的胸前,六个小朋友排成一条线,排第一的就是柳树,其后就是桃花、燕子、青蛙、雨滴,小鸟,记住一定要按顺序出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让小朋友能迅速记住诗歌的内容),老师吹一下第一个小朋友就站出来,下面的小朋友要把图片的内容说出来,老师再吹一下那下个小朋友也要站出来了,下面的小朋友也要把图片的内容说出来,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参与其中,那让我们开始吧。
结束环节:今天的小朋友表现都很不错,都理解我们这首诗歌的意义,那我们再一起来大声诵读一下诗歌好不好。
延伸环节:小朋友都理解春季的特征,但其它季节有其它不一样的变化吗?那请小朋友再想一下,小旁边的小朋友都讨论一下,等一下跟老师一起分享,好不好?
自评:这节课我采用谈话引导小朋友进入课程内容,让小朋友自由发表想法,能更好锻炼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像能力,课程安排活跃,所有小朋友也能参与其中,让他们发挥丰富想像能力,不仅学到了春天万物的特征,也大概了解了一年四季,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
反思:
1、材料准备过于简单,如果能更丰富一点的话,小朋友参与其中的兴趣会更大;
2、老师对课堂掌控过多,小朋友能再自由一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