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方案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3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2023年新方案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
经过本次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的实践,结合最近对新课标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体会如下: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新课程的内容要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1、新课程的课堂和以往大不一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当观众,而是要自主地学习,在探究中学习,老师的角色也在转变,不再是以往的导演兼主演了,而是要像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态度要和蔼、知识功底要广博、深厚。在课堂上老师要相信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而教师又要让课堂有凝聚力,把握好问题“放”与“收”的尺度,使课堂有凝聚力,课堂气氛活跃而不“乱”,分组讨论进行而不“散”。
2、新课程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3、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而且教师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这并不是要把教师行为完全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要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在观察、倾听、交往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与认识,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赞赏学生的闪光点,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4、教学中应注重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全球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开放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因而生物学科的教学强调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现成答案,大胆求异,敢于怀疑,勇于创新,学生的大脑被充分调动起来,因而学生思维活跃,不但问题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开放性思维。
小学科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x月x日至25日我才加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观摩了三节科学课。聆听了专家的讲座。经过了这次培训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体会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巧妙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而探究的引入是探究活动的良好开端,学生就有了探究的兴趣。黄林老师在上《我们知道的磁铁》时,用扑克魔术引入新知识的探究。因此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想弄明白的欲望。同时也会产生许多遐想。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在新课引入上多下点功夫。
二、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
我在未任教科学学科前,以为科学学科就是教会学生科学知识。通过这次的观摩和专家的讲座,知道了科学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其探究的特征是:已提出或发现一个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能力并获得新知;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证据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重视合作式学习;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己评价。因此,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学思维方式获取知识,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李大杰老师教学《磁铁有磁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以巧妙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很快以强烈的探究欲投入探究活动活动中气氛活跃。你一言{BAIHUAWEN.com}我一语,述说自己的发现,认真做好记录。通过探究活动同学们获得了新知识。这知识不是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的。
三、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逐步养成长期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能倾听别人的发言,叙述自己的发现,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版新课标解读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3
新课标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可见,数学教育需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育人要有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要有新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应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这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教材中的“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等都是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关键适时引导,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同时,教师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师生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生
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把握,因势利导,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应加强学习,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勇于面对新课程的挑战,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