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
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精品10篇)】,供你选择借鉴。
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篇1
筑起《金刚川》中 那座“炸不毁的桥”
近日,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影片《金刚川》热映,剧中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英勇抵御敌机狂轰滥炸,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炸不毁的桥”,为战争的胜利奉献出了智慧和生命的情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金刚川》中的这座“炸不毁的桥”是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更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殷切向往。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以高强的本领、过硬的作风、坚定的信念,在职责担当、党性修养、意识形态中筑起一座“炸不毁的桥”,在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同时,不断带领人民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苦练本领、忠诚履职,筑起职责担当中“炸不毁的实心桥”。影片中,工兵连战士能在规定期限内,先后7次修复被敌人炸毁的大桥,这跟他们过硬的业务水平和忠诚的职责担当是分不开的。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中取得重大突破,在这期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促使了党员干部的履职担责能力必须向广度和深度同时延伸,这时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在政策理论学习上面下功夫,在深刻理解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后,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要在多种岗位上进行磨炼、从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中经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在经风雨、长才干中,筑起“坚不可摧的实心桥”。
强化作风、提升品格,筑起党性修养中“炸不毁的廉心桥”。影片中,工兵、步兵、炮兵在异常紧张的局势下,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把“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和视死如归的个人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党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它不仅包含着党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也贯穿了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强化自我修炼和自我约束,形成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品质修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立志做大事,莫立志做大官,随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和得失,心无旁骛地为民办事;要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在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中,筑起“固若金汤的廉心桥”。
坚定信念、牢记使命,筑起意识形态中“炸不毁的初心桥”。影片最后,无数工兵连战士跳进波涛汹涌的清川江里,用身体搭起“人桥”,让大部队顺利过江,直到被江水吞噬,他们身板依然挺拔,眼神依然坚定。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不能忘记的,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是“种子和土地”关系,离开了人民的“土地”,党员干部这颗“种子”就无法生根开花。因此,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常怀一颗爱民之心,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了群众的立场上、是不是能为群众解决难题,是不是可以帮助人民群众提高幸福指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为民实干、为民苦干中,筑一座“坚如磐石的初心桥”。
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篇2
7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已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18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
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通过这样一部经典而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重温当时的记忆,内心深处是感动,感谢我们的先人用生命以及顽强的意志,为我们拼来今天的大好河山、乾坤盛世,然而心灵深处更多的是震撼,电影镜头中有不少惨烈悲壮的画面,翻阅史书,真实的战争远远比几个电影镜头要残酷。想起小时候每到周一大家都要升国旗唱国歌,那个时候的自己总感觉歌词里那句“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有点太过于血腥,在观看《金刚川》后,我明白了一句简单的歌词,记录的是歌词作者对当时战争的准确描述,生活在和平年代或者说是一个更繁荣更幸福的时代,我们不仅要知足,更要铭记历史。
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十几年的教育让我了解不少历史,那些书籍以及影视作品里的历史,虽然了解过,但是远远没有体会到他的深刻意义。在和大家集体观看电影《金刚川》后,看到了在整个战争中,“跨过鸭绿江”这个看上去简单的事情,都让我们的先辈们付出宝贵的生命,也就不难理解“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这样一句歌词为何会在我们国家流传。所以在电影结束后,我去写了我人生中第一个影评,希望有更多国人能够看到《金刚川》,看到我们的先辈如何在战争中用信任铸长城,不计生死英勇奋斗,在我们广袤的中华大地乃至异国他乡,都曾经洒满先烈们的鲜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在前辈们的功勋簿上继往开来。
记得小时候去一个爷爷家做客,当时爷爷已经白发苍苍,我对他的印象就是他穿着军装坐在轮椅上,胸前挂满了勋章,一直在唱战争年代的军歌,他给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我讲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故事,我听得有点懵懵懂懂,甚至觉得有点枯燥,长大后的我,却恨不得当时自己再大几岁,这样就可以听懂他讲的故事了。抗美援朝战争是老爷爷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是我们新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铭记。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降到历史冰点,通过新闻媒体我们也看到盛世繁荣的背后,依然潜藏着危机。先辈们为我们换来了和平的生活,而我们这一代人依然要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继续奋斗。这种感受很宏观,曾经,有一位姐姐给我讲过很多次我们年轻人再过多少多少年,在这个社会以及家庭中都是中流砥柱,要担多少责任,我当初感觉这种宏观方面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距离我们太遥远,但是现在想想,把宏观拆解开,不就是我们一个一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不就是我们每一个“小人物”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微观画面吗!
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篇3
《金刚川》,一部由管虎、郭帆、路阳三个导演联合指导的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原本我以为它会像《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祖国》一样,用点点滴滴的动情故事让我们感受慷慨激昂的家国情怀,然而三位导演却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通过士兵、敌人、炮兵三个不同的视角为我们还原这不平凡的一天。
首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喀秋莎”火箭炮,三个不同视角下,象征着三种不同的含义。在普通士兵的眼中,白日里受尽美军狂轰滥炸之后,“喀秋莎”的尾焰犹如暗无天日的黑夜里火柴带来的光亮和希望;而在美军空军的视角里,是从他们的侦察机边擦肩而过的,直接插入心脏的死神镰刃;最后在炮兵,也就是视死如归的主角眼中,在炮火连天的夜幕下残破却依旧挺拔的身姿中,也是对宿命的淡然,为祖国安好燃烧自己的勇气;同时,“喀秋莎”火箭炮也象征着当时物资匮乏,装备落后的志愿军们对现代化武器的向往与渴望,十六发喀秋莎划过夜空,我不仅看到了我们所面之敌的恐惧与怯懦,也更是看到了那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志愿军们对祖国繁荣强盛的希望。
接下来,在人物方面令我潸然泪下的是在第三幕中出现的由张译饰演的高炮兵张飞,导演对他的刻画尤为细腻,在炮弹物资紧缺,每发炮弹都要精打细算,必须确定实打实命中的情况下才肯开炮的情况下,吴京饰演的关班长向他要十发炮弹时,他却能点头答应。这里不难看出这份沉甸甸的战友情谊。关班长因为在战场抽烟被罚由连长降为班长,却依旧处处以领导自居保护下属的安全,两个人在故事中,没有争功劳争表现,有的只是勇敢地争抢更危险的位置,争抢着让自己代替战友暴露,代替战友牺牲,他们的对话虽然平淡,但是每个字都是那么的颤动人心,镜头聚焦的烟草和口哨声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是两个人关系的纽带,是不舍生离死别的战友情。
最后,在故事的情节中,最初我十分不解,士兵刘浩在看到远处作为炮兵的战友为了掩护其他人,不惜自杀式的暴露自己的位置时,为什么会情绪失控到离开自己的阵地,独自一人扛着圆木前去支援前线。但接下来的一幕幕,不论是在美军视角下侦察机之上的轰炸机给我带来的强烈压迫感,亦或是接下来一名亲身参与者,战场老兵的独白,他们串联起了整个故事以后,当我再次看到刘浩宛若一尊石塑一般站在桥头时,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何会情绪失控,也终于通过故事的串联,让我读懂了何谓“我们不认识,但我们是战友”这句台词。无论是违背军令牺牲自己偷袭炮台的普通士兵,还是染血拼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打掉侦察机的炮兵,都充分证明了美国所提倡的“个人英雄主义”是脆弱的,是可以战胜的。而在美国人眼中的那份“不可能”却是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关键,这份不可能正是我们的“集体精神”,唯有“集体精神”才可以充分发扬一支团队的精神力量,才可以号召我们最勇敢志愿军勇士用血肉搭建起通往胜利的桥梁,咱们志愿军勇士不信神,他们只相信唯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神迹,才能书写美好的未来新篇章。
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光荣的保家卫国战争,是证明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伟大壮举,它不仅留下了至今依旧可以震动世界的辉煌业绩,更是作为现今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它也将被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伟大领导的事迹中,被人民永远铭记。若没有当年的英雄儿女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何来我们今时今日驰骋世界疆场的江湖儿女,先烈们将自己的大好的明天埋藏在了昨天,换来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通过这部电影不仅要缅怀先烈,更要努力投入到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浪潮中,为祖国的更加强大贡献自己作为青年的力量。
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篇4
戳中泪点的“那座桥”
我是一个泪点很高的人,但唯独每次观看爱国主义战争片,泪腺就像失控的水龙头,泪水哗哗不止。上一次落泪是看《八佰》,泪点在陈树生等大喊姓名和来处,身绑手***,义无反顾跳下楼墙,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场景;这一次落泪是看《金刚川》,泪点在“那座桥”,那座用“执着意念、献身精神、团结力量”架起的桥。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
十七八岁,多么鲜嫩美好的数字,在这样正值青春,探求新奇、挑战未来的花样年华,他们却把生命置之度外,把民族的尊严和志气扛在肩上,为保家卫国献身,为匡扶正义牺牲。“修桥”“过桥”就是使命,纵使粉身碎骨,灰飞湮灭,也要用血肉之躯去筑就。步兵、敌军、炮兵,三个平行的视角,前后半天的战役,眼前通往金城的木桥,修了炸,炸了修,修了再炸,炸了再修……“桥”仿佛可以无限再生,敌军的炮弹无可奈何,炸不毁的不止那座桥,也是中国军人至死不渝、定要过桥的坚定信念,更是中华民族誓不低头、反抗压迫的硬朗气质。时光荏苒,岁月老去,而我们最具威力的“武器”不朽,这一年,我们有“80后”“90后”,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那座抗击疫情的桥、脱贫摘帽的桥、振兴中华的桥。我们依旧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路的伟大浪潮中,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自己的分支细流里坚守岗位,前赴后继。
“你也许不信,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
生而为人,我们本能地惜命求生,但过桥的那群年轻人却把“不怕死”当成抵抗钢铁炮弹的最大武器。炮兵关磊为了掩护过桥队伍,“不要命”地燃起火把,自暴战斗点位,吸引牵制敌军正面对抗,关磊牺牲了,炮兵张飞同样“不要命”地燃起火把,最后他拖着半残之躯,以仅剩的一只手、一条腿,控制一座高炮,与敌对抗,成功歼敌,英勇牺牲。今天,你亲眼见到了,“我们这些人,也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逆行者”便是用以形容的荣誉代名词,这些人逆了自我,行着公益,是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火场救援的消防官兵、捍卫和平的维和战士,这一代人的青春里,同样有太多的“抛头颅,洒热血”,这种舍弃小我、成就大局的牺牲精神,是深深烙印在中华儿女心中最直接、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无论是在七十年前武力悬殊的战场上,还是在今天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它毅然永存,无坚不摧。
“你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只知道他们是战友,是兄弟,是护着俺们过桥的。”
焦糊味中,双眼裹布的战士与赤裸上身的工兵连战士们奋勇冲刺,冲向水底,用血肉之躯架起“那座桥”,肩上的伤、手臂的伤、眼睛的伤,比起战友们牺牲的鲜活生命,那都是擦伤。战士们咬牙、怒吼、鼓气,用每一个全力以赴“挺住”的表情,脚踩桩,手抱腿,肩扛桥,一层、两层、三层,抱团架起那座众志成城的不毁“人桥”。“修桥也是打仗,一场战斗,无论是马夫、厨师还是司机,每一个角色都很重要”,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神迹”离不开我们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现在,我知道他们是谁,是同袍,是共渡难关的中国人。从5·12汶川大地震,各地捐款捐物、援建帮助四川,到今年新冠疫情防控,各地医护主动请缨出战武汉,一方有难,八方驰援,这种大爱品质从未改变,我们之间的相互取暖,从不计较得失,从不奢求回报,当祖国和同胞需要时,我们丝毫不犹豫,速度应援,深情相助。
新时代,我们依旧在修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高铁桥——“丹昆特大桥”、世界跨径最大钢拱桥——“朝天门长江大桥”……而如今的泪点是骄傲与自豪。
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篇5
基层年轻干部 当好三种基层“兵”
《金刚川》以“燕山部渡江,工兵连修桥,高炮班掩护”的故事生动再现了抗美援朝的历史。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我深有感触,在基层,我们也要当好“工兵”“炮兵”“步兵”,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当好逢山开路的“工兵”,为实现目标默默前行、奉献自我。在美军派出多架轰炸机和侦察机的袭扰下,工兵连不计生死,拼命修桥,架起一座“无法被炸毁的桥”供战士们渡江,为夺取战役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谷文昌等,都是基层年轻人的榜样。基层年轻干部要怀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脚踏实地、不务虚名,多干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事,干好有利于改善民生的事,树立多做“潜绩”的价值取向,在基层民生事业中默默奉献,做好一名“甘为人梯”的“工兵”。
当好手握重器的“炮兵”,为寻求突破蓄势待发、一击即中。高炮连战士用了2架高射炮和不到100发炮弹,等待最佳发射时机,成功击落了2座美国“海盗”战斗机,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基层年轻干部要站好基层岗、谋好关键事,成为干事创业的核心力量。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勤于积累,不断增强捕捉机遇的敏锐性、把握机遇的自觉性,注重培养有前瞻性的工作思路,精于谋划,如“炮兵”静如处子般等待时机。另一方面,当看到机会时,要做到迅速出击,不迟疑、不犹豫,敢作为、有作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昂的斗志,为抢占先机、拔得头筹、赢得主动做好一名“蹲点待发”的“炮兵”。
当好冲锋陷阵的“步兵”,为夺取胜利勇挑重担、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狂轰滥炸下,为了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金刚川,到达金城前线,步兵战士以血肉之躯扛兵器、过大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基层年轻干部要传承志愿军战士敢闯敢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身处最基层“神经末梢”,我们决不能畏首畏尾,不能怕担责、怕出错、安现状,必须撸起袖子,拿出“闯”的胆识和“冲”的拼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夺取党和人民事业的全面胜利做好一名“冲锋一线”的“步兵”。
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篇6
“抗美援朝”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可能只是普通的四个字,但对于参加过这场战争且还在世的老兵来讲,那是一段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的历史。《金刚川》通过中国士兵和美国士兵在战场上的不同视角,讲述了一个过桥、修桥与炸桥的故事,随着这部120分钟的电影,我们仿佛又被拉回了那个惨烈而不该被遗忘的年代。
去看电影前,我并不知道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全是凭借对张译个人演技的欣赏就奔赴影院了。当荧幕打出导演是“管虎、郭帆、路阳”时,我心中是有疑惑的,这样的组合会拍出什么样的影片呢?毕竟管虎导演是以拍“小人物”起家的,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虽然反响巨大,但毕竟是“3D巨制”,路阳导演他们真能“讲好故事”吗?如果“讲不好”,我这巨贵的电影票钱就又白瞎了,坐在电影院座椅上的前几分钟,我的脑子一直在转这些……可当看完后,我却想说:值回票价,并且主观的认为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多多益善。
这部电影中出现最多次的就是“炸桥”与“修桥”。一直在修,原因是一直在被炸。炸了,工兵就顶上去修;修好了,美军的飞机就来炸。一次次炸,一次次修,波涛汹涌的金刚川上唯一仅剩的这座桥成了我军增援的必经之路,唯有修好它,我军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当美军飞行员得意洋洋的向基地汇报“此处已被完全炸毁”时,却在还没飞回去的途中就收到“轰炸地点探测到有生命迹象”,美军飞行员返航看到的是中国士兵们前赴后继向前冲去的情景:一部分人冲进湍急的水流中,将木板抗在肩上,架起了“人桥”,大部队得以顺利通过,正像剧中最后活下来的美国士兵所说:你们虽然不信神,但你们确实创造了神迹。
张译的演技越加成熟。说实话,我都有点替他担心,太过于沉浸“张飞”这个角色,让我觉得他有可能“跳出不来”。剧中的张飞,前后反差较大,在师父老关面前,他腼腆,甚至有些“软弱”、“拿不定注意”,可当他看到师父被炸死之后,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之前他不让师父抽烟,之后却在师父坟前亲自点上一支烟;之前他为了节省弹药,即使“瞄准”了敌机,也不曾“不管不顾”,甚至还因节省炮弹和师父起冲突;之后他为了给大部队争取过桥机会,毅然决定以“自杀式”的攻击方式向敌人发起猛攻,并用最后的炮弹将敌机击落。在他下命令以“自杀”的方式进行攻击时,身旁战友愣了几秒钟,这几秒钟也许是对生的渴求,而当他再次下命令时,所有士兵没有半分犹豫。那一刻,我真的体会到什么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生命是珍贵的,但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些东西让我们一往无前,将生死置之度外。
战场上的士兵,连悲伤都是有时限的。张飞眼看着最亲的师父被炸死,却连哭泣都来不及,和战友的对话也仅限于那句“你只管修桥”;面对美军战机的再次挑衅,他指着高炮都不一定打的着的飞机,怒吼着“决一死战”,到后来被炸断腿脚、血肉模糊却依然战斗到最后一刻,看到此时我不经感慨,那句“血肉之躯铸就新的长城”绝非虚言,有他们70年前的奋不顾身,才有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
一个国家的进步也许表现在他关注的范围更广,一个民族的复兴也许需要几代人的接力奋斗。相比起那些留在战场上,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英烈们,我们已经非常幸福了。缅怀那些长眠英雄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要“衣食无忧还焦虑无比“,不要“吃喝不愁还无病呻吟”,要知道,活着就是幸运的。
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篇7
组工干部的“修桥哲学”
电影《金刚川》以“修桥”为中心,讲述了一段在美军猛烈炮火攻击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历经艰难险渡金刚川的英勇事迹。敌人炸桥、我方修桥、敌人再炸、我方再修……人民志愿军用血与肉构筑起通向胜利的大桥。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我心中感慨万千,在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组工队伍中的“工兵”,面对各类复杂问题和矛盾,要善于“修桥”,用“钉钉子”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努力把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要塑造“修桥也是打仗”的格局。修桥在一场战争中,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举足轻重。在《金刚川》中,高连长带领的部队本应该在战场与敌人正面交锋,却被安排去修桥,大家都非常不解,之后才发现修桥也是打仗、也是为了胜利。步兵、工兵等所有人员听从指挥,拧成一股绳,誓死保卫金刚川大桥。在组织工作中,每一位组工干部对于推进组织事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提高站位,讲政治、顾大局去看待、解决组织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要主动融入到“双区”建设的大潮中,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先行示范”的特区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要坚定“修了炸,炸了修”的毅力。在物资匮乏、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经历3500枚炮弹、轰炸7次的桥梁依然挺立在金刚川上!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视死如归,这是何等的毅力与决心!“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组工干部要时刻牢记“过桥”任务,勇挑重担,即使遭受“各种轰炸”也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时时修,常常补,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事业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要汇聚“无惧无畏,人在桥在”的力量。大桥一次次被美军战机炸毁,中国人民志愿军誓死不退,最终用血肉之躯搭成一座无坚不摧的“钢铁桥梁”,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需要组工干部无畏无惧、一往无前的勇气。面对工作当中一时难以解决的复杂矛盾和复杂问题,组工干部更应迎难而上,为有牺牲多壮志,构筑起党群合力的大桥,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篇8
成“公”人要用“格局”换“结局”
有一句“心灵鸡汤”这样描述人们成长的格局,“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总有一天会显露出来,怀才不遇,是因为怀才不够。”心中有格局,就不会去比较,也就没有无谓的痛苦。而成“公”之路不仅仅是成长成才,还有“奔跑追梦”“勇立潮头”“成功抵达”,还需要用理想、胆识、心态等涵养格局。成“公”上岸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就要以更大格局,换来更好“结局”。
在树立崇高理想中提振奔跑追梦的精气神。革命战争年代,有着周恩来、朱德这样的时代伟人,他们有学识、有地位,不闹革命也可以过得很舒坦,但他们选择了崇高的革命理想,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着邓稼先、李四光这样的时代伟人,他们本可以享受国外优渥的条件,但却毅然选择了崇高的报国理想,让我们挺起了民族脊梁;进入新时代,有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时代伟人,他们即便“坐镇后方”也能献智献力,但他们选择了崇高的为民理想,冲在了防控武汉疫情的第一线。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成“公”路上,应当多读读那些孜孜不倦、死而后已的伟人,树立起融入国家民族的崇高理想,不断为自己找准方向、加油鼓劲,提振起一路向前、永不言弃的精气神奔跑追梦。
在锤炼拼搏胆识中迸发勇立潮头的加速度。近期放映的许多电影正能量充盈,令人热血澎湃,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拼搏”。《八佰》中的国民革命军鏖战四天阻击日军,《金刚川》中的志愿军血肉搭桥屹立不倒,《夺冠》中的中国女排顽强奋斗为国争光,伟大的时刻从来离不开一颗勇于拼搏的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思潮的不断变化、国际环境的不断复杂,我们面对的将是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我们迎来的将是新的“雪山草地”。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竟发,勇进者胜!成“公”路上,“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要绷紧“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思想之弦,锤炼“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胆量,咬定青山、紧追快赶,稳中求进、创新突破,以过硬能力、超常胆识、务实作为,在干事创业中勇立潮头。
在磨砺坚韧心态中踩实成功抵达的终点线。人生是场马拉松,速度与耐力缺一不可。而现实是,个别成“公”人初到单位时干劲十足,但却在平淡而繁琐的工作中丢失了向上的朝气,在挫折和失败中丢失了向前的锐气,暮气沉沉、怨气不少,毫无年轻人的形象,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培养造就一个人才需要一个过程,任何伟大的事业也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完成,唯有磨砺更加坚韧的心态,才能创造更加多彩的人生。成“公”路上,应当正确看待苦闷与委屈,在平淡中提升党性修养、人生境界、能力水平,在压力中省察自身不足、反思工作瑕疵、总结有益经验,成为巴金笔下那条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用坚韧之心换来坚持之行,最终抵达成功彼岸。
有“格局”并不一定有理想的“结局”,但没有“格局”注定走不到任何“结局”。成“公”人,请牢记“花香蝶自来,梧高凤必至”,修炼好自己的“格局”,收获属于自己的灿烂“结局”。
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篇9
用好《金刚川》表现手法讲党课故事
《金刚川》作为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献礼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末期金城战役中的一段历史故事。对基层党员进行党课教育也要学会讲故事,围绕新中国史,讲党的革命故事、讲党的建设故事、讲党的改革故事;讲党课故事,可以从《金刚川》电影表现手法上借鉴一些角度与方法。
多视角讲党课故事,让故事更立体。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至今已经70年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像黄继光、邱少云一样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和壮烈故事,影片《金刚川》却将镜头对准了战时“无名”的普通战士,分“士兵、对手、高炮班和桥”四个部分,多视角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修桥、渡桥、护桥”的渡江故事。故事原本很简单,志愿军欲渡桥过江参战,遭敌军反复空袭毁桥,在“毁桥—修桥”“毁桥—护桥”矛盾中展开激烈战斗。如果按时间叙事模式来构建这部主旋律电影,背景交代、主角选择、人物塑造等各方面恐怕就要再做打算了,否则,这样短时间内战友情、敌我心不会刻画得如此淋漓尽致,真实得让人感同身受。同一故事,前后左右多方位、多角度掰开来、撕碎了供人“鉴赏”,总有一幅画面、一句话语、一点声光,甚至一丝风吹草动,掠过你的耳畔、飞抵你的心灵,让你在猝不及防中产生震撼,留下印迹,触发感想。讲党课故事其实也不必奢望“以多取胜”,一个小主题就找个故事来佐证、来渲染,一个小观点就捡个小故事来支撑,有时候“唾沫多了也不甜”,反而还可能削弱大主题表达。就像《金刚川》影片这样多视角来讲一个党课故事,把党课需要传达的情感和阐明的道理,在不同维度立体化尽情演绎,或许还让人难忘,还给人以力量。
重复片段讲党课故事,让主题更突出。有句流行的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仿佛在讲:连续重复、间断重复,有时可以建构一种意境、一个通道,让交流更直接、更有力。《金刚川》围绕着那座桥来回视觉“轰炸”,些许画面似乎重复出现,有时甚至感觉同一画面不同时间“重叠”闪现,重复地让人顿生拖沓之感,耐不住性子地可能还要“尥蹶子”走人。如此看来,重复表达需要掌握好度,过犹则不及。讲党课故事可以学习借鉴重复表达的方法,把党章、党的理论、党纪党规及党性信念等需要突出宣讲的主旨大意、重要观点,通过适当的重复来凸显出来,但千万不要像祥林嫂那般逢人便讲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那样的重复在特定时空环境下容易让人厌恶。讲党课故事要学会科学用好重复的方法,紧扣党课主题,畅通党课教育情感共鸣渠道,营造党课教学同频共振浓厚氛围,让党课主题深深印在党员脑海。
对比手法讲党课故事,让人物更生动。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受众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人际交流效果比较明显。影片《金刚川》中高炮排张飞、关磊等同志誓死护桥与牛仔气息浓重的美军飞行员希尔·安德鲁等丧心毁桥,人物心理、人物言语、人物选择等等一系列镜头对比:在敌轰炸机毁桥、我高射炮打飞机的勇猛较量间,我们深深感佩志愿军高炮排长张飞,战斗致残后奋力拼杀时那一声“来吧”嘶吼中视死如归的高尚与伟大!志愿军步兵、工兵、炮兵三个兵种为完成作战任务各尽其职的战时表现,紧张节奏里暴发强大场景代入感,风趣的方言、生动的语言,让人物栩栩如生,真实、真切、真情,禁不住让人屏住呼吸,迫切地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爱国情怀、牺牲精神轰然而生!渡桥毁了又修、修了又被毁,志愿军靠人工短时间内修复桥体,连敌人也感叹为“奇迹”;木桥屡次被毁,最后志愿军战士搭建“人桥”,一木、一人两样“桥基”最终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坚不可摧!《金刚川》电影里不少英雄战死,绝大多数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是197653名为国捐躯烈士之一,就那样前仆后继地无畏牺牲,成为永恒!讲党课故事也要善于挖掘身边先进典型的人物故事,学会用对比手法,让人物活起来、真起来,让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党员故事广为传颂!
金刚川心得体会怎么写篇10
今天我看了《金刚川》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美国的统帅克拉克想要占领朝鲜,而后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中朝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以难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正如"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那天,我们上体育课,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用一根绳子同时绑住两个人的一条腿,然后围着操场跑一圈,看哪组用的时间最短。"老师让我们用抽签的方式来分组,结果我抽到我最好的朋友---赵子晗,我高兴地几乎要喊出声来。我想这还不简单,凭我俩的默契,我们一定会取胜的。比赛开始了,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赶紧向前冲,可看事容易做事难,还没走出几米,我们就摔倒了好几次,摔得灰头土脸的,我们挣扎着爬起来,这可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对着子晗轻声说:"现在听我口令,我喊一的时候我们一起迈绑着的腿,我喊二的时候迈另一腿。"子晗会意的点点头。我们一起喊着口令"一、二、一二、……".在接下来的路程中我们跑的很流畅,最终我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第一名。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
小到一件事,大到一个国,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没有震垮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心;无情的洪水、泥石流没有冲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用高超的智慧,无所畏惧的勇敢拼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把困难踩在了脚下。
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民永远跟党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点评:本文小作者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故事中感到"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这个主题思想,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感悟。文章内容丰满充实,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结尾深化了主题,立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