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课下乡心得体会(实用4篇)》
送课下乡心得体会(通用4篇)
送课下乡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10月23日“国培教育,送教下乡”活动在我县展开,我有幸听了洪洞县东街小学赵小娟老师执教的Happy Thanks giving!这节课,感触颇多。赵老师讲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态自然,口语清晰流利,基本上是全英文教学。整个课堂注重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始终处在高度兴奋、积极思考的状态。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实力派。事实上的确如此,自己感觉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
(一)教师素质高,教态大方,和蔼可亲,始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在和学生进行交流。
例如课前老师和同学进行了谈话,老师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又让同学们进行了自我介绍。这短短几分钟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们喜欢上了老师,从而有兴趣,有信心和老师一起来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知之必求之,求之必学之,学之必乐之”说明了兴趣教学的重要性。
(二)课堂教学环节清晰。
1、以复习单词导入新课,Can you tell me the fistival?接着放有关感恩节的录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体现英语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交流。
3、What do you do on Flag Day?大胆质疑,加入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以更宽广的视野。
4、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和目的。
(三)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指导,紧紧围绕语言交际,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学习方式来学习和运用语言,注意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四)精致的课件,包括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在此次观摩中,可以感受到情景教学,任务教学,合作探究性教学以及英语教学时效性等教学理念。让我对这些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从而真正开始理解教与学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更加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多动脑,多反思,大胆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实践。让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送课下乡心得体会 篇2
这次有幸参加了我校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作为一名承担送课任务的老师,我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短短的一节课,可带给我的感受却是很多很多。
心得之一关键词:感谢
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么一次学习和锻炼的宝贵机会。在准备这节送课下乡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帮助,学校领导为我鼓劲,特别是于校长和其他语文教师,当面耐心细致地帮我分析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受益匪浅。于校长还打电话指导我如何上好这节课。在这里,我要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心得之二关键词:感动
来到了手拉手的学校——门鲁河学校,我明显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好客。校舍虽然简陋,只有平房,暖气也不热,生源不多,但是却整齐洁净,秩序井然。
在进入课堂的一刹那,我被农村孩子们的淳朴、热情、可爱而深深地感动着。上课期间,他们那种求知的欲望,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真的让我从心里感动。我感觉我比以前任何一次上课都更有热情和激情,更愿意和学生交流。
我上的是八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三峡》,由于门鲁河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电脑内存过低,所以我制作的课件拨不出来,使用不了。于是我甩开课件,努力运用我校“导学互助”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评说的能力。刚开始学生因为也是第一次上我的课,多多少少有点紧张,有点放不开,但是随着我们一些互动和交流,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开始高涨,仿佛我们已经配合了好久,我和孩子们已经完全融在了一起,整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使我更进一步感到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更令我感动的是那里的教师。我接触到十余人,他们年龄大都50岁,却还人人快乐的奋战在农村的教学一线,我尊称他们为“农村教育的守望者”。无论是听课还是随后的评课,他们都那么谦虚质朴、认真负责,他们和我们有着一样的理想和抱负,不一样的只是环境。他们比我们还多一样东西,那就是艰苦奋斗,不断进取,孜孜以求的精神,这些都值得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反复学习……
心得之三关键词:收获
这次活动,我首先收获到了一种精神。在我们到达之前,门鲁河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早早的就在等候了。在听课时,他们用心地听着,时而思索,时而认真地做着笔记。 “送课下乡”是一次难得和难忘的经历,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我过得很充实,只要这些事对他人有用,我就很快乐,这就足够了。这里的学生都很实在,和他们相比我感受到城里的孩子能无忧无虑的学习是多么的幸福。他们和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们一样的可爱,也许更淳朴更像一张白纸,和世界上所有可爱的孩子们一样,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队伍中来。
此次活动使我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感动之情无以言表,最大的感慨还是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此行也学到了一种精神——好学、钻研、创新。我相信这将使我终身受益。
送课下乡心得体会 篇3
xx月xx日与学校的几位老师一起听了教科所送课下乡的课。这次一共听了四节课,一年级音乐(山谷回声真好听),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懂事了),三年级的语文(一面五星红旗),四年级的数学(植树问题)。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的确,只有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才会有最真实的体验和最深刻的感悟。“品德的教育与养成必须要回归生活”这已成为品德课教学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以我曾在“学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执教过的(我懂事了)一课为例,谈谈我对品德课程生活化的思考、感悟与收获。
这堂课是x小学x老师上的,在没上课之前李老师就与学生打成一片,彼此相互问好,像是早已经认识得朋友,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得距离。
李老师先出示了一些图片,如洗碗,刷鞋,带弟弟,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要说得,马上就有孩子说,自己得事情自己做,帮家里做一些小事,听爸爸妈妈的话 ,李老师又问既然图片中得孩子能做这么多得事情,那么请在坐得小朋友也说说,你在家里都做了那些事情,有得孩子说;洗衣服,扫地,叠被子等等。
光说不行啊,所以老师还准备了一个穿衣服比赛,请了十个小朋友来比,所 有得学生都当评委,看谁穿的又快有好,并且说明理由,在后面还让学生自己表演了小品,并且讨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出示书中的图片,当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当邻居家宝宝睡觉了你会怎么做?孩子们都谈了自己得一些做法,从他们得言语中能明显得感觉出来,这些孩子的确长大了。最后在朗读书中得一首儿歌,(别说我小)优美的童声,再加上可爱得动作把这堂课推向了高潮。
最后李老师还联系到此次发生得地震,让每个孩子都把要对灾区的祝福写下来,有的写到“希望能给灾区得小朋友送一些铅笔和本子让他们能继续好好学习”,“有的则希望他们能快点勇敢得站起来”,还有许多的孩子都捐了自己的零花钱,通过这件事激发孩子们爱心,同情心,并学会关心他人。
我认为这堂课有三个亮点: 观察生活,针对问题,确定主题。2再现生活,引发孩子用心体验。3回归生活,让教育落到实处。我认为:教师要做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者,能找准生活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调整教育的主题,筛选教育内容,这教育更有针对性,具有冲击力。
我觉得从事品德教育决不能把眼光仅仅聚焦在一堂课上。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再高明的老师也无法让学生将一种认知内化为一种品行。我们要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之中去,让课堂延展开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在生活中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要帮助孩子们将一次次有意的言行演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到那时,我们就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孩子已经拥有了这一美好的品德!
送课下乡心得体会 篇4
听到教研室送课下乡的消息,我便从内心里期待,因为这样的学习机会毕竟难得。聆听学科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中有所启发,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到自己的课堂,这是教师提高的一个捷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真聆听了曹小红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课的伊始,曹老师便抓住了当前的热点新闻——兽首的拍卖为切入点,很快让学生与圆明园拉近了距离,这样的导入形式是成功的。同时,对于距离学生生活年代较为久远的历史题材课文的教学,姜老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抽象的文字变换成一幅幅直观形象的图片,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尽享视觉大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大脑和眼睛,能够让学生尽快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点无疑也是成功的。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是,文中却用大量的篇幅在讲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只有最后一段,聊聊数语谈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曹老师把这一段的教学提到了前面,我想也有她的道理。曹老师在导入部分出示了目前被拍卖的两个兽首的图片,我们都知道,兽首问题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孩子们从电视或者家长的口中已经获得一些关于圆明园的知识,而且对于两个兽首的拍卖,新闻节目已经做足了渲染,激起了国人强烈的爱国情绪。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殊新闻背景做铺垫,把课文最后一段提到前面上,也是未尝不可的,这样能够让孩子们带着一种惋惜、愤恨的情绪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但是,我认为,最后一段的教学不应该只是提到前面,挖掘出“掠、搬、毁、烧”就算完成了此段的教学任务。我个人认为应该在学习完“建筑宏伟”,孩子们充分领略了圆明园的殿堂、楼阁、名胜等各种建筑、各色景观,他们内心的民族自豪感膨胀到一定程度后。接着再进行“珍贵文物”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的方式掌握一定的关于圆明园文物的第一手资料,这个时候补充资料会让学生惊叹于圆明园的价值,确实是不可估量的.,从而对“万园之园”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孩子们心中的那份骄傲自是不可言说。此时,再拿出最后一段,通过引读或者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渲染,再次朗读体会,我想孩子们的小拳头在此次阅读中已经攥得紧紧的了,肯定是有话要说,此刻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话要说?我想孩子们肯定会表达出他们内心最炙热的那份情感,侵略者的贪婪,清政府的软弱,会点燃孩子们心中熊熊燃烧的愤怒之火,要振兴民族的愿望一定会成为孩子们前进的动力。
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让同一段课文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每一次的触摸都能步步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这样的重复,不但不会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反而能像爆竹的引子一样引爆出思维碰撞的火花,引爆孩子们心中那份民族自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