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意识培训心得》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质量意识培训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质量意识培训心得1
近日公司开展了质量意识的培训,通过老师形象生动的讲解、由小见大、面到点的分析质量意识的重要性,让我对质量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质量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保障,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如果说一个企业所制造出来的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失去了质量,那么这个企业也就失去了市场,注定会在这个历史舞台上黯然倒下。尤其像我们这种客车空调制造企业,可谓成也质量,败也质量,质量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这似乎公司的每个员工都有共识。只有我们全体员工都具备了这种质量意识,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质量意识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是通过企业质量管理、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等来简历和施加影响的,并通过质量激励机制使之自我调节而一步一步地、缓慢地形成起来的。咱们企业也在这次质量意识培训中植入了企业文化,增强了职工的团队精神,真正的把质量管理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了质量意识的意义。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质量意识体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是一种自觉地去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交付顾客需求的产品—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的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识。产品的质量是员工做出来的取决于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如果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发生偏差,则品质体系再完善,品质控制方法再先进也没用。
产品质量有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由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构成,从原料到产品,从生产到流通,产品质量需要一条长长的环环相扣的监督链条,公司的产品质量由每个员工的工作质量来保证。那就要求我们“自检,互检,专检”,确保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通过企业的质量管理,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对全体员工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意识教育,我们每一位员工的陈旧质量观念得到了转变,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得到了强化,明白了“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合格不是目的,精品才是目标”的质量意识,同时牢牢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追求每一个产品都是精品。
总之,这次培训给我带来的收获颇多,我相信一起培训的同事体会都是一样的。但学习的目的是能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还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实践,而理解实践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学习新的知识,把质量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不断的突破自己。把质量意识深深的烙印在心中,让公司在世界树立一张质量名片。
质量意识培训心得2
服务心态:一是帮人即帮己、利己先利人,二是多看人长少看人短,三是多沟通少摩擦,多包容少计较,多反省少埋怨。
一、热情服务的要素,要做到眼到、身到、口到、意到。在工作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希望我们的物业能做到前面四点,热情服务能让我们在工作上可以减少麻烦,二热情服务与老师、学生拉近距离,可以让工作有个一个很好的开始。
二、原则,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做人,我们都需要原则, 服务有原则,其中有包括微笑原则,对错原则,机遇原则、换位原则。
三、绝对责任观,在工作上,我们必须要清楚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岗位,还要认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团队。
四、消极心态与积极心态的区别和魔力,如果我们有消极心态的话,那样机会就会随机而去,还不能好好发挥潜在的能力,更令人不如意的就是不能好好的享受自己的人生和生活。相反如果有积极的心态,一能让自己在工作中能激发热情,二是能够增强创造力,三是总觉得自己是好运气,做什么都很顺利!
五、自我调节,调整心态。要做到消除破坏性的批评;对自己负责、一诺千金;还要懂得自我验证。
六、做事先做人,要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具有团队精神的人,善于学习的人,有向心力的人,还要做一个了解组织与他人需要的人。
七、服务心态:一是帮人即帮己、利己先利人,二是多看人长少看人短,三是多沟通少摩擦,多包容少计较,多反省少埋怨。
以上的每一点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在工作上,我们要学以致用,把好的思想,好的模式能发挥到淋漓尽致。不断的自我提升,不断的自我进步!
当我们具备着这种服务意识,服务礼节做到细了,顾客自然会感受到我们的落落大方、彬彬有礼,那样我们的服务就自然名副其实了……
质量意识培训心得3
通过这次深圳研发质量管理培训,了解了业界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的优秀模式与实践,学习了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重点关注了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评审的分层分级与操作方法。培训讲师曾在HW公司多年从事流程引导,对新产品开发流程的讲解使我对IPD中岗位、角色,如PAC(产品决策委员会)、PMT(项目管理团队)、PDT(产品开发团队)、PQA(产品质量保证)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参加这次培训的人员来自五家公司,主要是技术总监、项目管理部和质量保证部负责人,公司也都是中小企业,只有我们公司拥有实施IPD经历和研发管理信息平台,加上目前正在实施的系统工程(硬件可靠性、失效分析、物料认证),说明我们公司具有成长为中型企业的潜力,只是感觉公司之前对IPD流程的理解和贯彻落实的力度还不够。
研发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包括研发质量管理组织建立、研发质量策划、研发质量控制(技术评审和产品测试)、研发质量保证和研发质量改进。而技术评审穿插于产品概念、计划、开发、验证与发布各阶段之间,目前也正是我们公司产品开发流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以往有些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没有将技术评审分层分级进行。我们目前很多评审将研发组内纵向模块级评审与涉及PDT多部门的横向产品级评审混为一团,所以有人对跟自己无关的事讨论占用大家时间有意见,甚至有时不参加会议。只有分级评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项目组在进行产品级评审之前必须先进行研发组内模块级评审,并做好必要和有关问题解决办法,模块级评审可以邀请其他技术部门高手参加,技术专家提供意见但不承担责任,可以不签字或者签字注明“特邀”,以便明确责任。产品级评审主要针对PDT各部门之间接口部分和模块级评审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如果模块级评审进行充分,产品级评审过程的时间就会降下来。建议由QA组织产品级评审,并对项目组的模块级评审记录和准备提交产品级评审内容进行检查,通过后方能进行产品级评审,同时维持会场秩序,避免陷入细节,避免把各村、乡、县里的事情都放到省级会议上讨论,提醒PDT中各部门代表真正代表其部门发言。考虑到QA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有限,模块级评审尽量参加,产品级评审则必须参加。抓好技术评审将是今年和明年研发质量保证组的工作重心。
技术评审最后谁来拍板呢?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还是产品总监?我跟培训老师特别交流过。目前我们公司把产品经理定位于产品需求管理和市场支持,处在产品开发的两头把关。这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很高,往往对多个项目提供支持,开会、出差较多。产品总监更是事务众多,评审会时常无法参加,对项目的了解项目经理则更为全面。培训师建议:产品总监授权项目经理综合PDT成员意见,对技术评审最后拍板。我也认为项目经理具备这个能力。
需求评审非常重要,它对设计、开发影响最大,变更也是最多的,如何控制好变更,尽量减少变更?最好办法是一开始就尽量把事情做充分。需求评审时召集PDT成员代表自己部门提出需求,如工艺工程师提可制造性需求、测试工程师提可测试性需求、工程部提可服务性需求等等,我们的PDT成员除研发部门外生产、营销、工程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发言权,他们对项目的了解也是皮毛,产品需求里自然也很少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有人将研发、市场和销售部比作一个足球队的后卫、中场和前锋,市场部是中场发动机,负责整合资源、策划和组织进攻,我们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场,培养产品经理的市场意识和建设产品经理后备队伍是关键。
研发质量管理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质量审计,据我所知我们目前没有组织过对哪款产品或项目进行正式的质量审计和记录,即使产品在市场上出现较大问题。适时启动项目质量审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分清是态度、能力还是流程问题。如果是能力不足造成,应该给机会再提高;如果是流程问题,则改进流程;如果是态度问题,培训师建议格杀勿论。有人反问:现在不是提倡人性化管理么?培训师的一句话使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我们常常把人情化和人性化混淆了,容忍不端正的态度就是打击所有人的积极性!
这次培训还提到很多我关心的内容,包括质量保证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建立和矩阵组织中项目成员绩效考核等,但目前我们公司研发质量管理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把技术评审做到位,我们研发质量保证组下步工作将围绕公司评审流程和评审参与人员展开分析,力争做到评审分层分级进行,提高与会人员时间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