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推荐四篇】》
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精选4篇)
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 篇1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我首先复习了体积的概念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检查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记忆为新课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做好知识铺垫。由于《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一个概念性的课,我采取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并小组内交流后教师针对教材知识挖掘文本后的隐藏的疑难点进行点拨释疑。学生只用了五分钟就把自学目标完成,剩下足够的时间通过有趣的实验和闯关活动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能出现的难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释疑学生弄清楚了以下有趣的问题:
1、容器是有一定空间的空心物体,像魔方等实心物体就不是容器,就没有容积。
2、容积是容器所能最大限度容纳物体的体积,如果杯子中水没装满是200毫升,200毫升就不能称为杯子的容积。
3、容积和体积有联系又有区别。
4、容器中液体体积常用升和毫升做单位,固体则用体积单位。在理解L(升)、ml(毫升)时我先让学生拿出搜集的一些饮料瓶、药瓶、牛奶盒等容器,找出L(升)、ml(毫升)等字样,引入容积单位,感受容积单位(L和ml)的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准备了一个小注射器,让学生直观感受1ml是多少。然后倒进一个1立方厘米的容器了,你发现什么?原来1毫升=1立方厘米。同样,实验演示学生感受1升=1立方分米,用量杯测出一升水让学生感知一升。结课前拓展延伸:爱迪生考验他的助手:测算电灯泡的容积,他的助手测量计算了几天都没得到满意的结果,可爱迪生一分
钟就测算出来了。你们知道怎么测的吗?学生兴致很高,想到了给灯泡装满水,测水的体积就算出灯泡的容积了。这时我顺势抛出下一个问题:怎么测算这个灯泡的体积呢?为学习下一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打下伏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测量、自学、合作交流、迁移类推等学习活动,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较好地掌握了“容积”这一新概念,感受到1升和1ml的多少,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但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课堂上教师语言不够幽默生动。
2.实验没有让全体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只在同学们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后让小组代表实验操作了一下。
3、教师基本功不扎实,板书不精美简洁。
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 篇2
今天听了武老师的课,热情饱满的教师,激情澎湃的学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谈谈对这节课的一点看法。
1、注重旧知的复习铺垫。教师在新课前复习了体积单位及其进率,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教学“什么叫做容积”时,武老师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介绍容积,自己举例,然后让学生举例,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什么叫做容积。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容积与体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目标自己定,进率学生自己推,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感知,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进行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师学法指导到位
(1)在研究“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时,教师利用了推理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方法的引导下,在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中得出了结论。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练习“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时,教师适时点拨,循循善诱,注重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来思考方法,如:270毫升=立方厘米,当学生没有新方法时,教师便让学生判断老师的这种方法对吗?在这一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得到训练,为今后做此类型题目打下了基础。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合作交流、迁移类推等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精神。
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 篇3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的概念及常用的体积单位,明确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且能够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我在课上多次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等数学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在新课伊始,我利用“猜猜那个盒子装的多?”的小游戏来导入,在学生不同的猜测下,教师进行验证。学生看到结果与自己的想像不同,从而感受到体积大的物体不一定装的东西多。教师顺势指着盒子的内部空间,揭示容积的概念,导入本节学习内容。通过这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让学生感受容积的概念,理解容积表示的具体含义,并能初步辨别容积与体积概念上的不同。通过老师质疑和实物演示,让学生感知“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知道计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升”和“毫升”作单位。通过迁移类推,推出“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审题、分析、尝试解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说静坐常思己过,其实老师也是这样的,如果只顾着教学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来看看教学反思怎么写吧!
容积和容积单位评课稿 篇4
4月6日上午第二节听了陆老师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很有感触。一节课听下来,没感觉到累,而是非常的轻松。这节课学生也学得很开心。轻松的课堂气氛,加上陆老师巧妙的设计,使得学生学得扎实,学得开心。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实际入手,陆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这个环节可以说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老师从2升,500毫升, 5毫升,甚至1毫升,从大到小出示了不同容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容积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陆老师通过让学生操作演示,把2升的水倒入500毫升的容器中四次,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1升与1毫升液体之间的两个关系,真正去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新授课中,陆老师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在练习上,陆老师也从简单到难进行了安排,特别是最后一个题目,如何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陆老师通过直观的操作,既突破了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又道出了用量筒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用普通容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