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评课稿(推荐6篇)》
爱莲说评课稿(精选6篇)
爱莲说评课稿 篇1
《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听了孟老师的《爱莲说》一课,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师讲的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孟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贯彻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习惯。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孟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孟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孟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孟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师高声朗读,整体把握。
第二阶段:放录音,学生跟读。
第三阶段:生齐读,自渎后解决字、词、句。
孟老师采用学生质疑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在这一阶段,孟老师大胆的向课文录音中的“蔓”字的读音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种敢于说“不”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三阶段:品读探究,正确评价。这里有“个人思考”“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等几种方式。教师设计几个关键的问题:
(1、翻译句子。2、表现莲高洁的句子还有哪些?3、找出文中告诉概括莲高洁的句子。)让学生去探究、去评价。
第四阶段:齐读课文、小组讨论释疑。
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1、作者为何“独爱莲”?
2、结尾为什么顺序发生了改变,最后说牡丹之爱?
孟老师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做以适当点拨。
第五阶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再读课文,生谈收获,齐读结束。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我认为孟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孟老师让学生去写读后感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爱莲说评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称为“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习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爱莲说评课稿 篇3
《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赵老师的《爱莲说》的教学根据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模式”设置了三个主要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合作,求解过程;发展迁移,效果评价。制作课件,插入了音画动画的古文朗诵,美伦美奂。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赵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赵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赵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孟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猜谜语,回忆有关“莲”的诗句。
第二阶段:欣赏多媒体朗读。
第三阶段:学生齐读全文。
老师采用学生创设情境欣赏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
第四阶段: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求解,自主合作学习。这里有“确定目标”“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练习检测”等几种方式。
学习小组通过设计问题,解除疑惑(1、翻译句子。2、表现莲高洁的句子还有哪些?3、找出文中告诉概括莲高洁的句子。)让学生去探究、去评价。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1、作者为何“独爱莲”?
2、结尾为什么顺序发生了改变,最后说牡丹之爱?
赵老师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做以适当点拨。
第五阶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再读课文,生学习写法,写一句话。
我喜欢的植物是,因为。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赵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赵老师让学生去写读后感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爱莲说评课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根据相关的教学理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一、说教材
研究好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爱莲说》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九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花之君子”。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借写莲花来写人,寄寓了自己不慕虚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这种文体,且文中含有一些文言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简单的文言知识和修辞手法,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提炼概括能力有所增强。然而,他们阅读的文体较少,没接触过“说”这种文体,生活阅历不够,很难理解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说”这种文体,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朗读,掌握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爱莲说》,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意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我会采用总结式导入。带着同学们回忆有关莲花的著名诗句。先简单介绍一下莲花的别称,然后举出诗句:薛涛的“风前一叶压荷蕖”;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出周敦颐的《爱莲说》,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首先,我会介绍作者周敦颐的生平以及写《爱莲说》的缘由,让学生对写作背景有个充分的理解,为后面使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打下基础。
其次,解释题目含义,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爱莲说”的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题目含义,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说”这种文体的样式、风格。
再次,给学生听《爱莲说》的音频。结合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并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难于翻译的句子,然后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最后,在学生充分理解本文大意的基础上,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体会感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在进入研读之前扫清字词的障碍,并且对文义以及情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研读课文做了准备。
(三)深入研读,理解写作手法
深入研读是为了从细节微小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感受文章的优美之处。引导学生从小处看文章主旨,从细节把握整个文章走向。这是个化整为零,然后化零为整的过程。
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将全班分为8个组,小组内讨论,相互参照,要求组内成员完成下列任务: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
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欣赏语言文字美的能力,抒发自己的观点。
2.老师综合归纳,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①貌美品美
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莲的文字。
同桌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描写的莲花的样貌描述出来。
让学生在这一“找”一“说”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衬托)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③手法巧妙:托物言志、衬托。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不跟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在研读过程中,讲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化基础知识于阅读理解之中。
通过这几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实现从语言到情感主旨的理解过程,既有对语言的鉴赏,又有通过语言的情感升华,并且还实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穿插,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要求。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在此环节,我会再一次总结出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和看法是有着其时代背景因素的,然而,莲花身上那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即使在现在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学习莲花这种高洁的品质。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本节语文课的结束,不意味着语文学习的结束,给学生布置这个作业,可以帮助其完成知识的迁移,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条件下巩固课堂知识,实现从文本到生活的过渡。
爱莲说评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体会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以前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阶段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通过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作者是如何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尤其是文言散文,学生初次学习有一定难度,更需要在熟读基础上,疏通文意,进而理解文章主旨。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重点实词,熟读成诵,欣赏“莲”美丽的形象,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将莲人格化,通过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描写赞美了莲的高尚品质,通过正衬反衬的手法,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这是学生认识上的“死区”。因此,难点确定为:了解作者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其理想的,了解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和正衬、反衬在文中的作用。
四、说教法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整理答案
3、点拨法:通过点拨,拓展思路
五、说学法
好的教法对应好的学法,我认为做一百道题不如掌握一个方法。对于学习,掌握学法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1、讨论法: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本文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5分钟)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让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板书)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初步感知课文
1、作者简介(2分钟)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其作品《爱莲说》具有重要文化意义。
2、解读标题(2分钟)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章,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3、诵读课文(6分钟)
依据大纲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弄清字音字义。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不可亵玩焉不蔓不枝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品味作者感情。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富有感情。
E、请代表范读,老师进行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用6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课文。)
(三)精读课文(23分钟)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据此我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请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点拨。)
1、找出爱莲花原因的语句,用笔划出。所划部分分别描述了莲花哪一方面特点?(明确后板书莲花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2、疏通文意,将所划分部用白话文连贯翻译一下。
3、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高度概括莲花品质的一句。
4、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5、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逐步理解莲的美、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逐步理解本文的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即借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
6、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四)小结(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拓展延伸(4分钟)
谈谈你对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看法。(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爱莲说评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走进文本”“教学过程”“课堂评价”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展示课件):
点评:简短的礼貌语之后,即点出课题和说课的主要内容,简洁利落,不拖泥带水。
走进文本:
发掘经典名篇的人文价值
1、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莲自喻,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由于其文质兼美,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传诵不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
第五单元本的主题是“古代生活”,单元学习要求是:“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点评:对课文内容要点和学习要求的介绍,要言不烦。需要指出的是,小标题“说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妥,从这部分所介绍的内容看,除了说到课文特点外,还着重提到了单元学习要求,所以应将小标题改为“说课文特点及单元学习要求”。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文言文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篇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2、认识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
雅脱俗的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点评: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喜欢从三个维度拟制教学目标,并将其
视作一种时尚,随着对新课程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们机械地分割开来是不科学的,如“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就难以在目标中孤立地体现。从本课设计的目标看,“过程与方法目标”所列的两项内容与“知识与能力目标 ”的内容相重复。因此,应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删去,这样既避免机械地生搬硬套三维目标,也避免了目标之间的交叉重复,从而使目标更加集中明确。
3、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虽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厚。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莲”形象和内在精神,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至于教学难点,我将其确定为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点评: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符合单元学习要求和教学实际,且与教学目标的表述相一致。
4、说学情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对于文言文不再陌生,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较为浅显易懂,学生在参照课下注释的基础上能大致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根据课文学习要求和学情,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通过听读、仿读、试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质疑探究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其主体地位。
学法:(1)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领悟。(2)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将重要的字词和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勾画标注出来,以便交流和学习。同时,通过质疑,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意义。
点评:“以学为本”“以学定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受到广泛赞同的教学理念。本说课稿从八年级的学情出发,拟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实施课堂教学,拟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质疑法”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符合学情和课文学习需要,而且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精神,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