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评课稿集锦精选九篇》
《认识时间》评课稿集锦(精选9篇)
《认识时间》评课稿集锦 篇1
听了夏老师的《认识时间》这节课,我感触良多。夏老师无论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尊重学生,时刻关注学生。夏老师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领作用和谐统一起来。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中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突破难点。听后的主要体会如下:
1、注重实践操作
夏老师设计了让学生摸、玩学具钟,观察钟面,让学生在玩学具钟时发现钟面上的小秘密:有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当学生会看5分的时间后,让学生拨出几个时刻。这样的设计,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了他们对该知识点的印象。
2、紧密联系生活
认识时间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而学生也应该从生活中来认识时间。夏老师以小学生一天的作息时间来进行复习整时、半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而在教学新知中,也始终围绕学生的作息时间来进行,包括练习的设计也是如此。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意识到时间跟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夏老师非常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注重学生发言
在教学中,夏老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夏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颜色的变换,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12大格,以及1大格有5小格。这样安排,帮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下面学习分针走到数字1是5分钟,分针走到数字2是10分钟就容易多了。
4、注重学生体会
在教学完新知后,夏老师让学生体会1分钟有多长。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做口算题来感悟1分钟的时长。教到这里,学生会5分钟5分钟地认时间了,但是对于1分钟到底有多长,比较抽象。夏老师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让学生感悟到了。这一设计非常巧妙。相信学生通过这样的体会后,会对1分钟的时长有大概的认识。
总之,夏老师这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教学重点,难点也有所突破。从这节课中,我主要体会到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的,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课堂上还主体于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理解新知,让他们自己发现、交流、讨论,这样的数学课堂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安排的实践操作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情况,而在操作中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是真实、有效的。这节课,我受益良多。
《认识时间》评课稿集锦 篇2
《认识时间》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看几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较困难。特别是看几分,很容易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知识,给学生以视觉刺激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程老师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特别是在认识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较粗的红线标出,让学生清楚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印象比较深刻。
二、巧妙设计,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几时多是学生认识的一个难点。如4时多,学生容易看成5时多。课伊始,陈老师就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入手,出示时针指向数字9和10之间,问是几时多。并总结如果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看小的。
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程老师也注意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除让学生集体说说分针走到各个数字分别代表几分外,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字,以便更快地读出几分。有的学生说记住6就是30分,有的说记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抓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巧记,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程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如认识时、分时,出示课件观察时针走动1大格是几时,分针走动1大格是几分,然后提问:“两个1怎么不一样?”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认识时针走过1大格是1时,分针走过1大格是5分。
三、课堂语言浅显易懂,学生易于接受
程老师的课堂语言简单明了,能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述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如:“外面的数字给分看的,里面的数字给时看的,不过外面的数没有标,要小朋友自己去记”“一看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就看小的(12也可看成0);二看分针,一个大格就是一个5分。”等,这些语言浅显易懂,清楚明白,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向,让学生清楚知道该怎么看时间,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学得明白扎实。
四、建议
学生上来板书时,书写比较随意,中间两个小圆点没有写在右下角,而是一上一下分得很开,两个小圆点也写成两条小斜线。这里应该要注意引导学生规范书写。
《认识时间》评课稿集锦 篇3
《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内容,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来感受数学的魅力。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面:有以下几个亮点:
1、创编教材,巧伏优化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材的主题图是呈现三艘船在码头卸货的情境,但是这一情境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再加上“排队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陈老师大胆创编教材,创设了学生等候批改作业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陈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演绎批改作业的过程,自己理解了什么是“等待时间”,通过学生自主提问题的设计,不仅理解了“等候时间总和”的概念,还为突出本课重点,巧伏优化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陈老师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节省时间入手到探索合理排队的问题、再到为发现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验,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怎样节省时间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哪几件事情可以同时进行的过程,印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的理解。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练习设计方面:精——练习设计精。
陈老师别出心裁,设计两个富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排队论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陈老师通过列举几个特殊例子,加油站和超市的排队现象,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又有所差异,适时进行了情感教育。
学生发言:
学生的发言是数学课的灵魂,一节课的靓点往往取决于学生精彩的发言。学生精彩的发言,往往使本节课生辉不少。同时,学生的发言往往预示着学生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帮助学生去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调整教学的方案以教学的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发言完整规范,精确到位,语言丰富。例如:因为……所以……,另一生说:我要加以补充一点……。特别是陈老师对学生的发言作了及时的评价,特别是那些正确的,优秀的学生回答,都是在陈老师的平淡目光中给予肯定和赞许,以激发学生更上一层楼。
又例如:为什么10×3、30×2,学生的回答都能清楚明了,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这块知识掌握得很透彻。从中可以反映出陈老师在平时对学生的发言下了不少功夫。
整堂课上下来,陈老师和她的学生们经历了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提炼数学要素→建构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数学里的运筹思想在课堂上自然流淌,学生感悟到了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独特价值。
《认识时间》评课稿集锦 篇4
“认识时间”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了平时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时间。在课题的引入时,教师用了谜语导入的形式,让学生说自己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话题,来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挂图,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1时=60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三、在体验中理解知识
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做一做, 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练习穿插在新授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新知。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文具就摆放在教师的堂桌上。买东西要看物品的价格,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会换算人民币。然后,在购物的情境中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最后在购物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四、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两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人民币”等教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自由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还有,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课中许多看似是教师“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五、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会更精彩一些
在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后,让学生同桌说一说,盒子里的人民币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然后指名说一说按1元、1角、1分的顺利逐渐展开认识的教学活动。其实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就只有这些吗?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对于10角就是1元,买1元的物品可以付成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等等的多种方式,是有一定基础的。老师完全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认识1角、1元、1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因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之前是有一定生活基础的。老师和其他同学在学生不断的谈话中,对知识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说明,这样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这样学生会表现的更精彩。
《认识时间》评课稿集锦 篇5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初步学习“认识钟表”,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学会5分5分数的方法来正确读写几时几分。难点是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张老师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立即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开了一个好头。教师还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直观、形象,这些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可以说教师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一个直观、清晰的钟面图上认识时针与分针,用课件的动态形式呈现时针或分针所经过的路程,并用红色线条突出强调,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是从哪点到哪点所走的一段时间,对教学起到了很好辅助作用。
教学中,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体会一分钟自己能做几道算式),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这短短的、安静的、属于全班的一分钟对学生来讲应该是体会深刻的。这里教师可否适当延伸,如,学生在交流自己一分钟能做几道口算题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估一估自己做完这一页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去体会更长的时间。毕竟时间是个抽象的东西,学生总是要通过做熟识的具体的事情来间接地体会时间,这方面更多的、深刻的体会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时间,理解时间。
课堂中,在引导学生数格子的时候,课件突出演示的是一个一个的点,而不是一段一段的点,学生对一个格子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偏差。可以用手势等方法做一下简单的演示,帮助理解。另一处是,学生对时针与分针所表示的时间的联系还不太明确,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形象理解:时针是在为分针服务,她是在记录分针走的圈数,她跟从着分针,因此分针未走完一圈,时针也不会到达具体的某个点。这就为后头像6:55这样学生容易看错的时间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有引导,有帮扶,有开放,课件的制作非常精美,有实效,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教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在发言中增强自信,可以说这是一堂准备充分、扎实的'课。
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解几时半时,没有讲清时针的读法,,应该说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所以在练习时大部分同学不太会。另一方面课堂上不能怕学生说错,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评价性的语言要多样化,课堂教学重在语言激励。
《认识时间》评课稿集锦 篇6
《合理安排时间》评课稿本学期本组的最后一节数学课是孔xx老师执教的《合理安排时间》这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属于统筹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孔老师进行了精心地准备和设计。通过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学得很轻松,效果也非常好。本节课我认为比较突出的特色有几下几点:1.每次听课都感觉孔老师带的学生训练有素,学生会思考会表达。当时小组讨论汇报时,几个小男孩就时间的先后安排问题进行了激烈精彩的发言,说的有理有据,最终大家一起努力找到了最合理的安排时间的方法。
2.听孔老师的数学课,总体感觉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听课老师也感觉非常轻松,这个内容其实很有理解难度,但是看着学生学得非常轻松。
3.板书设计条理清晰,这是孔老师一直保持的优点。本节课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有:1.小组讨论完沏茶的时间后进行汇报时,是学生说着,孔老师往黑板上贴磁性板书,我认为此处完全可以让两个学生上台,两人合作,边说边贴,老师在一旁稍加指导即可,等学生讲完贴完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即可。评课时,组里其他老师们也是这种想法。
2.第二个练习题是一个做饭的实际例子,我们平时做饭时,一般最少3、4个锅同时进行。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做饭的实际经验,但是有个别学生也有给家长帮忙做饭的经历,因为孔老师没有在题目开始时给学生说明有两个锅,所以此题有的学生有疑问,最后还说几个锅。所以孔老师可以提前跟学生交代一下,平时家长做饭,可能同时用多个锅,有的煮米饭,有的烧汤,有的炖菜,有的炒菜,但是我们这道题只有两个锅,这样学生就可以专心地研究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了。
《认识时间》评课稿集锦 篇7
汤老师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立即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开了一个好头。汤老师还制作了色彩鲜艳的课件,直观、形象,这些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可以说汤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汤老师运用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一个直观、清晰的钟面图上认识时针与分针,用课件的动态形式呈现时针或分针所经过的路程,并用红色线条突出强调,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是从哪点到哪点所走的一段时间,对教学起到了很好辅助作用。
教学中,通过安排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这短短的、安静的、属于全班的一分钟对学生来讲应该是体会深刻的。这里汤老师可否适当延伸,如,学生在交流自己一分钟能记住从5分到60分的时候,可以让他们估一估自己做更多事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去体会更长的时间。毕竟时间是个抽象的东西,学生总是要通过做熟识的具体的事情来间接地体会时间,这方面更多的、深刻的体会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时间,理解时间。
课堂中,在引导学生数格子的时候,课件突出演示的是一个个点,而不是一段段路,学生对一个格子的理解可能会产生偏差。可以用手势等方法做一下简单的演示,帮助理解。另一处是,学生对时针与分针所表示的时间的联系还不太明确,汤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形象理解:时针是在为分针服务,她是在记录分针走的圈数,她跟从着分针,因此分针未走完一圈,时针也不会到达具体的某个点。这就为后头像4:55这样学生容易看错的时间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堂中,汤老师对学生,有引导,有帮扶,有开放,课件的制作非常精美,有实效,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汤。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在发言中增强自信,可以说这是一堂准备充分、扎实的课。
《认识时间》评课稿集锦 篇8
听了崔老师执教的《卫星运行时间》这节课后,感受颇多。
本节课崔老师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算,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崔老师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因为上学期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崔老师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催老师这节课注重算法多样化,是一节很朴实的课。
我对本节课的建议是:
1、崔老师组织上有缺失,已经有三个小组展示完了,仍有小组在黑板上写,根本没听其他小组的展示。
2、催老师应要求学生语言的严密,有个学生说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就可以了。
3、练习设计没有坡度。
《认识时间》评课稿集锦 篇9
付老师在这次“最满意的一节课”中上的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73-74 《一天的时间》。
在这节课中付老师目标定位准确,复习引入简洁明了,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过渡自然。练习形式多样,有效的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就谈一下个人的感受、看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一、充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学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
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复习之后,付老师使用课件演示一天的时间演变,让学生直观形像的看出了一天中有24个小时。感受到了24时记时法的来历。同时渗透了时间的周而复始,并把抽象的时间和真正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本课中付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在进行巩固练习设计的:邮箱的取信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阅览时间:9:00-12:00,14:00-16:30,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出发进行学习,体现出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数学。
三、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进行新课时,付老师是这样提问的:“你最喜欢哪个时刻?”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学习自己的数学,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时刻再变成24时记时法。在小结规律之后,付老师也是非常尊重学生的向学生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
四、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本课的教学中付老师并没有使用课本提供的的“看一看”这个情境图,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以此为素材展开教学,效果很好。
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
1、比如在进行练习“画一画”这个环节中,付老师学生用
实物投影仪出示了一个学生的答案,但这个学生出现了错误,接着让其他学生纠正错误时,让学生说该怎样画。我想若能直接展示该生画的,会更加直观。由于时间关系等等种种因素,在这里付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上目标没有完全达成。
2、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很多,学生与学
生之间的互动有点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