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二教案 >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优秀8篇正文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优秀8篇》

时间: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是高一历史上册的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知识》这一课介绍了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建立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文是漂亮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优秀8篇,仅供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 篇1

教材分析

***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在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的努力下,拜上帝教组织日益扩大。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义军称太平军。不久,太平军攻占永安,初步建立了政权。后来,太平军攻克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推翻清朝的统治,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进行了北伐和西征。接着,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传教活动;金日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的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

2.思想教育:①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②《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革命纲领,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②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为什么行不通?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金日起义和《天朝田亩制度》。

②难点: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为什么是行不通的。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学生答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然后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板书)

1.***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板书)

***战争后,西方列强继续对中国进行疯狂的掠夺。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的军费开支,竭力进行搜刮,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此,各地起义此伏彼起。从1840年到1850年的十年间,全国发生了100多次农民起义。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2.洪秀全和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介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大字和小字,并落实相应的知识要点。然后,继续讲)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广西传教。沿途的情况使他们认识到,光凭外国的上帝是难以打动中国的老百姓的。于是,他们俩决定分头进行活动。1844年11月,冯云山来到桂平县紫荆山区传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介绍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活动的大字和小字人洪秀全离开广西后,回到老家,先后写了《原道救世歌》等重要文献,为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1847年,洪秀全也来到紫荆山区,与冯云山共同开展革命活动。拜上帝教的影响越来越大。经过长期酝酿,以洪秀全为首的拜上帝教领导核心形成。其成员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等人。

正当拜上帝教组织日益扩大的时候,广西连年灾荒,起义烈火燃遍各地。洪秀全预感到革命高潮已经来临,就命令各地拜上帝教会员到金田村集中,准备起义。

3.金田起义(1851年 1月 11日)(板书)

1850年农历腊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7岁生日。冯云山、杨秀清等人率领着全体拜上帝教会员来给洪秀全祝寿。洪秀全接受祝贺后,接原计划让全体会员到金田村的韦氏宗祠门前集合。

(出示《天平天国运动形势图》,结合该图和教材《金田起义》插图讲)在金田村韦氏宗祠的门前,一队队战士手执大刀长矛,男女分营排列,虽不十分整齐,可个个精神抖擞。在一片欢呼声中,洪秀全登上韦氏宗祠门前的高台,昂然站立在黄绸大旗下。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等人站在他的两边。洪秀全举起右手,庄严地宣布:“今天拜上帝会正式起义了!我们要推翻腐败的朝廷,让天下的穷人都过上太平的日子。我们的国号就叫太平天国,我们威如猛虎的雄兵就叫太平军。”顿时,四周的太平军战士爆发出了“杀妖”的呐喊,这声音震撼了紫荆山麓。

4.永安建制(板书)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称天王。后来,太平军攻占永安(指图)。在此,洪秀全制订了官制。(指导学生看教材介绍永安建制的内容和意义)

二、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板书)

l.胜利进军与定都天京(板书)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继续北上。在进攻全州时,冯云山不幸受伤,至蓑衣渡时牺牲。在攻打长沙时,(指图)萧朝贵也不幸殉难。由于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绕道北上。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了武昌。(指图)、一路上,他们杀贪官恶霸,焚烧官府衙门、田契、债券,把粮食和财物分给贫苦农民。因此,沿途的农民纷纷加人太平军。太平军人数迅速发展到50多万人。

(结合《太平天国形势图》和《太平军挺进南京》插图讲)1853年2月,太平军分水陆两路,顺江东下,向南京挺进。陆路由胡以晃等率领,水路由杨秀清等指挥。江岸上战鼓咚咚、马蹄得得;江面上风帆旌旗乘风破浪、奋勇向前。沿途清军闻风丧胆,一触即溃。大平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很快兵临南京城下。

在攻打南京城的日子里,附近人民给太平军以极大的帮助。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人们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为太平军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慰劳品。在人民的支持下,太平军经过12天的激战,攻克了南京。他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

(提问)太平军从永安北上,不到一年就打到南京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太平军的政策、纪律;人民的支持;清军的腐败无能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

2.《天朝田亩制度》(板书)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指导学生看《天朝田亩制度》书影,然后指出)这个制度规定:将土地按产量分为好坏九个等级,好田、坏田互相搭配,不分男女,凡16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均等地得到一份土地,15岁以下者减半。在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基础上,这个制度还规定:农民的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需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谷物。(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关于太平天国钱币的插图,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所引用的《天朝田亩制度》的部分原文)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个农民,都能在分散的小农基础上,永远保持一份平均财产,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组织学生讨论:应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然后教师指出)我们在评价一个制度或政策时,应从它实施的目的和内容,看它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具有哪些积极作用或意义;有什么局限或不足等方面进行考虑。《天朝田亩制》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历史上农民战争中曾提出“均贫富”、“均田”等主张和口号,但是像太平天国这样提出如此具体而完备的解决土地方案,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使得农民的斗争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夺取土地的斗争。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为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然后教师指出)第一、当时太平天国尚处在清军的围攻之中,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军事上打退敌人的围攻,不具备开展如此细致工作的条件。第二、《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也是不够完善的。如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绝对合理;它规。定按现有人口分田的办法,却未考虑到死后还田的办法等。第三、如果按《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使每家农民都绝对平均地保有一份土地,每年收获所得又只能留下仅够维持生活的份额,那么,农民拿什么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又如何向前发展呢?另外,这样做也必然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合理现象,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

(指导学生看教材介绍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的内容,然后教师指出)这是广大妇女投身革命、英勇战斗所获得的成果,也是太平天国保护妇女、提高妇女地位的措施。1954年在浙江绍兴发现了两张称作“合挥”的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指导学生看教材的有关插图)。这足以证明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执行的。那些提高了社会地位、摆脱了买卖婚姻枷锁、摒弃了缠足恶俗的妇女,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了太平天国的土地上。(指导学生看《太平天国妇女服饰》插图)

三、北伐和西征(板书)

1.太平军的北伐(板书)

(在投影幕上出示:①简答太平军北伐的时间、目的、领导者、进军路线。②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文字和插图后,作出回答。)

2.太平军的西征(板书)

(结合《太平天国形势图》讲)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为了巩固天京,控制长江中游,举行西征。西征军一路杀敌,很快就攻占了安庆、湖口、武昌等地。在进军湖南时,他们和曾国藩的湘军交上了手。(指导学生看教材介绍曾国藩组建湘军的内容后,指出)曾国藩率湘军攻打驻在长沙的太平军,被太平军打得大败。后来,湘军进行疯狂反扑,西征军连连失利。

在西征受挫的危急关头,杨秀清立即派石达开主持西征军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介绍湖口大捷的文字和插图。然后指出)湖口大捷后,西征军重新攻占武昌;又占领江西50多个州县城。太平天国进人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小结)(利用课前提示小结全课内容,指出要求学生记住的年代、地点、人名、词语)

太平天国运动 篇2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包括教案,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获得成功体验。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与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它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同时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史料阅读分析与问题探究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2、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四、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2、教法选择: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2)、比较归纳法

4、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及主题曲,进行导入,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太平天国运动雄浑气势,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2、学习新课: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任务一:《天朝田亩制度》 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区别

产生背景

社会经济主张

群众基础

联系

任务二、太平天国运动与历史上的农民运动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项目

以往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起义背景

治国方案

担负任务

失败原因

所属范畴

合作学习:设置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各组选派代表就课前预习的结果进行阐述,教师进行总结,指明重难点。

探究一、展示史料(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战争前(清嘉庆皇帝时),权臣腐败,民不堪其苦,遂乱机四发。

材料二:***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增加了330多万两。

读史感悟:

①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社会状况?

② 这些现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关系?

探究二。《天朝田亩制度》(多重设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内容,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自学掌握

主要内容:土地分配问题;产品分配问题;建立理想社会

2.《天朝田亩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张有何影响?它有什么积极意义?学生个别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并整理答案

主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3.《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什么?组织学生模拟太平天国时期的圣库制度---带领学生进入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分析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探究三、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读史感悟:展示《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图,联系所学知识思考:

图片反映了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什么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概况:(简要介绍即可)

影响:

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太平天国转入到防御阶段。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暂时稳定了政权。

探究四:《资政新篇》(学生对内容自学掌握,着重于对《资政新篇》特点的分析和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对比)

①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的目的是什么?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学生自学掌握

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  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②从内容上看,《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没有真正实行?与《天朝田亩制度》对比分析其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原因:缺乏实现这一纲领的社会条件,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

探究五: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引导学生纵观全文,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同时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课堂总结

屏幕显示本节知识结构,教师概述本节内容,对本节所学内容加以巩固。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强化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学习延伸: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运动,但却具有新时代的特点,新在哪里?(与课前预习内容相穿插)

六、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将教师的宏观指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结合起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互动,且课前、课中、课后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将学习历史知识与增强文学素养紧密相连。本课的教学设计直观性强、以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应该达到很好的效果。

太平天国运动 篇3

新课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1)

一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43年,洪秀全阅读了传教士梁发的《劝世良言》。于是,他按照书中的启示,祈祷上帝,自行施洗,以示“去旧从新”,并开始传教活动。这在他一生中成为重要的转折点。

洪秀全一面劝人敬拜上帝,不拜祖先、邪神,不行恶事;一面于1845—1847年间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重要著作,创立了拜上帝教教义。这些教义的内容充分反映了洪秀全反封建反清朝统治的思想。

洪秀全阐述“皇上帝”是天上人间的“独一真神”,主宰万事万物,人人应该敬拜皇上帝,不拜菩萨邪神;一切妖神的代表是“阎罗妖”,“阎罗妖”是与皇上帝对立的,天下兄弟姐妹要共同击灭之;只有皇上帝才能称帝,人间君主不得称帝,历代帝王妄改皇上帝尊号是大不敬行为。这些内容明显地表现了他对人间君主的蔑视。他还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表达了要求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他认为当时之世已处在“夜退而日升”的时期,要变“凌夺斗杀之世”为“公平正直之世”,以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

突破思路

本节课包括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三个子目,其中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但切忌面面俱到,以免冲淡本课的学习主题和重点。具体地说,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突破方式: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本部分内容涉及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背景和前期的斗争过程,可以适当补充反映***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有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解析,从而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代原因;结合《太平军攻占永安图》和《北伐军进逼京津及清政府在京师附近布防图》,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斗争历程,从而明确太平天国运动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本目理论性强、概念多,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的相关内容,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设计“《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比较”的表格,让学生边讨论边填写,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从而理解两份文献各自追求的目标和体现的阶级特色。

附:《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比较

类别 背景 时间 内容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3)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斗争,可以结合《保卫天京的太平军炮击清军水师的场景》等图画,结合教科书内容,按时间先后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主要斗争即可。至于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教学时要始终扣住两个问题进行处理:一是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时代;二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属性。

历史回眸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1852年4月,太平军进入湖南。次年,攻克武汉三镇。3月19日,占领南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4.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分兵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东征三次战役。由此,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2.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后,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最终酿成了“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面临严峻形势,太平天国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先后于1858年和1860年击溃清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但并未改变太平天国的被动局面。

3.1861年,太平天国的重要军粮基地安庆失陷,使太平天国开始处于更加被动的局面。

4.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天京不久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战争的关系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两次***战争没有直接关系,但***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直接因果关系:

(1)***战争失败,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掠夺人民,造成社会矛盾尖锐,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原因。***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太平天国运动也有深刻的影响,使太平天国运动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战争炮声的回声”。

(2)第二次***战争的结果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第二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李秀成自述》记载了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的情况:“此时(1860年),嘉兴告急到苏省,谁知洋鬼领薛抚台(指清朝江苏巡抚薛焕)之银来攻青浦。该县守将周文嘉守堵,幸此将可嘉,不然,青浦失矣。周文嘉告急,不得已,六月中旬由省带领人马先救青浦,是日由省开舟,此日到浦,当即开兵。洋鬼出兵迎战,两阵交锋,自辰至午,鬼军大败,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枪二千余条,得其大炮十余口,得洋庄(是一种前膛旧式洋炮)一百余口,得其舟只数百余条,当解青浦之困,顺流破得松江,直引兵去攻上海。”

合作讨论1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次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结合教科书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的思路: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连绵不断的起义”是指***战争后中国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强大的革命”和“大爆炸”都是指大平天国运动,“英国的大炮”是指英国发动的***战争。

这段话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战争以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市场,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不断增加捐税,这些捐税和地主的盘剥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加之1846~1850年自然灾害连年不断,使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作为两广地区,反抗斗争更加激烈。所以,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并不为过。

合作讨论2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轨迹,也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行进历程,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依你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哪些不同点?

我的思路:这是一个典型的比较讨论题,首先要根据它们的文献性质和革命纲领性质,选好两者的比较点。从历史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集中代表了太平天国运动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这主要表现在:《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背景不同,分别在盛衰两个不同时期;二者的经济主张不同,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地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而《资政新篇》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实践的产物,也与农民的要求不相符合,这也就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总之,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它符合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合作讨论3

据史载,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又史载,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大封王爵,把他的兄子侄戚都封为王,委以重任。

结合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认识,谈谈你对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等人采取上述做法的认识。

我的思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中国社会虽然已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新的生产方式尚未产生。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和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一样,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阶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劳动者,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具有反抗剥削压迫、要求平等自由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它又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他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无法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的弱点。

这里的材料就典型地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上述两重性:(1)“孔孟诸予百家妖书邪说”之书尽管蕴含着中国社会的“忠君”等传统封建思想,但它们仍然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并不排除其中的精华所在。因此,“尽行焚除”既体现了革命性,也反映了狭隘习惯、保守性和自私性,必然破坏文化。

(2)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大封王爵固然具有天京变乱后巩固政权的需要,但却处处反映了封建主义思想的浓厚和宗派主义倾向的严重。一定程度上说,天京变乱就是宗派主义的产物,此后的大封王爵只能是“饮鸩止渴”;大封的王爵大都是洪秀全的“兄子侄戚”,说明了家族宗派主义的日益严重。

时空隧道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经济主张的不同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口,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一一《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偿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船,一夜能行七入百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风用力,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粗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单大利于商贾士民。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外国有兴保人物之利。凡屋宇人命货物船等有防于水火者,先与保人议定,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赢其所奉。若失命,则父母妻子所赖,失物则不致尽亏。

——《资政新篇》

思维点睛:上述材料反映《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经济王张的不同:(1)《天朝田亩制度》的主旨是废除封建私有制度,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如:材料一明确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提出财富公有、平均主义的产品分配方案,试图建立一个小农经济的王国。(2)《资政新篇》的主旨是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如材料二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事业;准其自售产品,允许商品经济存在;鼓励科技发明并保护专利;主张设立保险机构,实际上是承认财产私有权。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资政新篇》不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因为《天朝田亩制度》要废除一切私有财产,而《资政新篇》允许私有财产存在并发展。所以,我们说《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却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和规律。

时空隧道2 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的对外态度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以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1853年杨秀清《谕英使文摘》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吾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一一—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思维点睛:太平天国作为农民阶级领导的一次重大运动,其对外态度在前期和后期有所不同,这可以从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不同重要领导人的思想主张上得以体现出来。作为太平天国前期重要领导人的杨秀清,在1853年刚刚进入南京后,依然是农民阶级的代表,不会有比地主阶级多高明的见识,对洋人的认识也只能从旧政权那里寻求借鉴。但作为一个新生政权的领导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他们敢于接受外国人访华,但却以天朝上国自居,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与杨秀清相反,洪仁歼虽然较早参加拜上帝会,但因为在香港生活多年,学习和研究过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对西方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没有了天朝上国的自我满足,并有了学习西方的主张,即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有限度地开放;外国人活动应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的政策、法制。应该看到,无论是杨秀清还是洪玕,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现实且对外邦人有所警惕。

一、选择题

1 洪秀全在广两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是在 ………………………………(  )

a.1851年   b.1852年   c.1853年   d.1854年

答案:a

2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  )

a.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

b.洪秀全决定定都天京

c.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d.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答案:d

3 下列事件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的是…………(  )

a.定都天京  b.西征胜利   c.进行北伐  d.天京突围

答案:b

4 下列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b.最终得到了广泛的推行

c.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d.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答案:b

5 《资政新篇》的颁布是在 ……………………………………………………(  )

a.1856年   b.1857年  c.1858年  d.1859年

答案:d

6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准许私人开办工业      b.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c.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d.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

答案:b

7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答案:a

8 “天京事变”中被杀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有 …………………………………(  )

a.韦昌辉和石达开        b.杨秀清和韦昌辉

c.洪秀全和杨秀清        d.洪秀全和石达开

答案:b

9 太平天国开始处于被动局面是在 …………………………………………(  )

a.定都天京后         b.天京事变后

c.安庆失守后         d.洪秀全病逝后

答案:c

10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军击毙的西方侵略者不包括……………………(  )

a.华尔    b.勒伯勒东   c.戈登    d.达尔第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密迪乐曾经连任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翻译官达xx年之久。他随文翰访问(太平天国)天京以后,不久就返回英国。1855年10月1日,他在伦敦《泰晤士报》发表对中国革命的意见时说:“现在最好的下策无论是为着出入口商务的发展,或是为着基督教新旧教派的传播,西方国家只有一条稳当的道路可走,那就是:各自训令其驻华代表认真执行任由中国人自行处理中国事务的政策。……至于商业界,我不能不说,利用艾战某一方之软弱或恐慌,巧取豪夺,以获得什么东西,将不会有长久的利益;而以武力干涉战争,无论偏袒哪一方,将必处于无政府状态,并将毁坏中国之工业精神——这种精神是一切永久性的商业所必须依赖的。”

材料二:法国和沙俄怕英国垄断中国沿海市场,因此迫不及待地叫嚷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咸丰皇帝没有明确表态,他要军机大臣通知曾国藩等总督巡抚“妥筹办理”,提出意见。曾国藩向咸丰皇帝建议:“应请饬下王公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之期,俟其军克复皖、浙、苏、常各郡后,再由统兵大臣约会该酋,派船助剿。”

材料三: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本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对宁波港的轰击开始了,连续炮击约5小时之久,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指出,法俄要求“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目的是什么?曾国藩对此持何态度?他为何持此态度?

(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英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了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1)目的:与英国争夺中国沿海市场。态度:既同意而又主张缓期联合。原因:为镇压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同意法俄帮助;但由于与西方列强又存在矛盾,对其存有疑虑,因而又主张等待列强控制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后再与之联合。

(2)变化:从“中立”到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原因:一方面,太平天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另一方面,清政府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向列强出卖民族利益,满足了侵略者的要求。

(3)西方列强无论是“中立”还是支持清政府,都是为了维护在华既得利益;中外反动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必然的。因此,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必须既反封建又反侵略。

12 概括指出《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加以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广开言路;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2)简要评价: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的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此,《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13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太平天国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二)太平天国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农民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了。请按照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其理由。

参考答案:(1)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而引起的,加之自然灾害严重,这与历史上许多旧式农民战争的起因基本上一样。②太平天国运动同历史上许多旧式的农民运动一样采用落后的宗教方式来动员和组织群众。③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农民阶级千百年来的平均主义思想,没有先进的科学革命理论指导。领导阶级主要是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其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小农经济社会,这只是几千年来反封建的一种延续,并没有超出农民战争的范畴。⑤太平天国运动政权组织形式沿袭了封建君主形式,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尖锐,这充分反映出农民阶级的落后性。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但它基本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还是一场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

(2)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了生计,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有关。同时,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的兴起起了较大的影响,这些都来是与历史上旧式的农民战争所不同的。②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些都是历史上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所没有的新情况。③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因素。④从性质上讲,太平天国运动已属于旧式的民主革命的范畴。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带有旧式农民运动的一些烙印,但因为它发生在***战争以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与意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而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农民战争”了。

课 太平天国运动 篇4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通过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加深对这两个纲领的理解、认识。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时代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知识梳理】

一、运动的发展——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一).兴起的原因:

1.***战争后,社会矛盾的激化

(1)阶级矛盾: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

(2)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重要)。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

3.广西自然灾害严重,饥民不断暴动

(二).革命的过程:金田起义(开始:1851年)——永安建制(初步建权)——定都南京(正式建权:1853年)——北伐、东征和西征 (军事全盛:1853-1856年)。

北伐 西征 东征

目的 为推翻清政府 巩固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时间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

结果 失败 鄱阳湖大捷 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意义 为西征创造条件 巩固天京大本营 保证了军粮供应,解除了天京之围

二、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颁布: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

3.内容:

在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在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4.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三、运动的失败——天国悲歌

(一).天京变乱(转折点:1856年)

(二)后期重建:

1.领导核心的重建:

2.军事局势的稳定:

3.后期的政治方案——《资政新篇》

(1)背景: 1856年天京变乱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自身力量,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富国强兵和扭转形势,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改革内政的新方案。

(2)内容: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文教上提倡新式学校和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

(3)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

(三)运动的失败:

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

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提不出科学纲领;错误、缺陷不断升级  (2)战略上的失误  (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启示)。

【典例展示】

1.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标志着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d.标志着太平天国转折点

[解]  a是永安建制;c是西征、东征的影响;d项是天京变乱。

[答]b

[评]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提示我们对于一些重要历史结论必须要记熟。

2、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

a.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b.为推翻清朝统治

c.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              d.断绝清政府的财源

【解】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的是北伐;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进行的是东征。

【答】a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它考查了学生识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当时定都天京后形势的分析。

3、《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由农民阶级的两面性所决定的。而农民阶级的两面性又是由其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反映到其革命纲领中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革命性和落后性兼有的双重性。

【答】b

【评】本题为因果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用阶级和经济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事实。

4、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联系世界史。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政新篇》具有强烈的资本主义色彩,是最早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

【答】b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考查了识记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当时世界历史潮流。

5、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谴责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推卸失败的责任

c.向清政府摇尾乞怜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

[解]  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含义,对它作出正确评价。排除明显错误的b、c两项,a项干涉内政的表述不准确,正确答案是d项。

[答]   d

[评]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高考链接】

1、(辽宁大综合)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资政新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允许贫富差别,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在当时脱离了农民革命战争的实际。所以,a错,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因此c错,d明显错误。

规范解答: b

2、(xx年全国高考题)《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命题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

解 题思路: 《天朝田亩制度》是实行特殊分配的制度,不管是谁生产的产品,生产多少,都实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规范解答: b。

3、(1996年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年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阵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3)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对外政策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所选材料简明,且材料二又直接来源于教材引文,材料的出处又有很强的提示性。因此,认真读懂材料,稍加归纳对比即可。

规范解答:(1)以天朝上国地位自居,表示欢迎外人来访,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

(2)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有限度开放;外人活动要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

(3)共同处: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

不同处: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实际且对外邦有所警惕。

太平天国运动 篇5

[课堂导入]

《芝加哥论坛报》这样说道:“他们默默无闻地为重塑中国的现代经济繁荣贡献微薄的力量,把幅员辽阔的国家转变成为西方有力的竞争对手。”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备受关注的农民工。这些年来,大量内地农民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子女教育,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可以说,农民问题,依旧是困扰中国繁荣富强的一个大问题,亟待解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动,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那这些农民起义的一般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可以背背李绅的《悯农诗》)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动到底呈现了那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太平天国运动。

(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

[讲授新课]

我们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

【设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段。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板书)

(一)兴起的原因(板书)

1、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

2、 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谁?洪秀全。(洪秀全的有关介绍)

(二)过程(板书)

【过渡】: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8岁生日。教徒自然都要赶去道贺。等大家都吃饱了,喝高了的时候,洪秀全在生日宴会上一鼓动,大家也一附合,于是宣布起义。下面我们根据书上内容,看看其进军过程。

金田→武宣东乡称天王→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 到了南京后,洪秀全不走了。为什么?因为南京好啊,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既可以衣袖飘摇,又可以金戈铁马,适合建都。《金陵图经》上说: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埋金以震,故曰金陵。秦始皇至此,他也望到了这里的天子气,始皇的办法是,在南京郊外开挖河流,以泄散王气,并把金陵改称秣陵,这条河就是朱自清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孙中山曾这样说过: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更何况这里还是“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可以背背杜牧的诗)既然这里有王气,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那就在这儿定都吧。

【设问】: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注意从目的、物质财富、根据地等方面引导出)

【设问】: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北伐遭到了失败,西征取得胜利,东征书上没提,我们就不管了,总体上说太平军脱去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太难过进入全盛时期。

【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设问】:太平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颁行比较完整的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现在我们来看看?《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板书)(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太平礼制》 )

1、内容:很多,但书上只重点提了两点

《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进步性)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空想性)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

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空想性、落后性)

⑵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空想性、落后性)

“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所谓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讲讲农村公社时期事情化和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化堕落的事情以助于理解)。所以说这一纲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三、天国的悲剧(板书)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板书)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板书)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阶级局限性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经过(书内容和画图结合)(板书)

3、影响: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板书)

【过渡】: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这个时候虽然洪教主虽然骄奢淫逸,但还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

(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板书)

【设问】: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4):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但是这已经是回光返照吧了)—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过渡】当然除了在军事做出这些回应之外,为重振朝纲,在洪仁轩的而主持下颁布了《资政新篇》。

(四)《资政新篇》(1859)(板书)

【设问】:《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3、 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而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可以作为补充内容)

【设问】:作为中国历规模,斗争水平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

1、 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课堂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 篇6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测 试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下列不属于洪秀全理论来源的是                                     (      )

a.西方基督教义      b.农民平均主义     c.佛教思想       d.儒家思想

3.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①永安建制②创立拜上帝会③金田起义④定都天京(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4.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洪秀全称“天王”

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    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                                (      )

a.太平天国起义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b.使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最高峰     d.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6.太平天国军事全盛时期的表述中有误的是                              (      )

a.北伐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     b.进入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的西征军战无不胜

c.太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东征军和西征军汇合摧毁了江南大营

7.1853年太平军西征,主要是为了                                     (      )

a.推翻清朝统治    b.充实太平天国经济力量

c.断绝清政府财源   d.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8.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促成这次农民运动迅猛发展的条件不包括

(      )

a.拜上帝教宣传的平等自由思想对广大人民有很大号召力    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太平天国政权始终严格遵循人人平等、平均的原则d.太平天国的战略指挥基本正确。

9.太平天国运动中有这样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的出                                            (      )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10.天京事变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

a.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b.洪秀全本人的腐朽变质

c.统治阶级的内讧不可避免    d.太平天国隐伏着失败的危机

11.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c.③④

12.关于《资政新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b.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

c.迫于形势没有实行             d.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

13.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14.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1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6.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      )

a.不能维护民族权益       b.农民阶级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的封闭意识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手   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二。材料题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妖”是指什么?

(2)“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事?

(3)洪仁玕分析的天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认为正确吗?说出理由。

(4)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bcd    6—10  bdcba    11—16  cbcbcd

二。材料题

(1)“妖”指清政府。

(2)洋人助妖指外国侵略者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3)不正确。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是天平天国失败客观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4)启示: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或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篇7

1.5《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及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

2.能力要求

(1)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有关资料的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它是爆发在新形势下的一场农民革命,因而具备新的时代特征。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东征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这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

课前准备

教师:如有条件可以做成电教课。教师将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和有关的影像资料剪辑好,放置在电脑中,并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路线做成闪动状,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查阅洪秀全的个人资料和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播放学生所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绪迅速迁移到历史课堂中。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为主。所以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在学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及军事上的全盛时期这部分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电教手段,以直观教学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对洪秀全、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或其他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课前布置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其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导入新课】预备铃响后,通过大屏幕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和有关的电视画面,以气氛的渲染,将学生的思绪迁移到以往的历史中去。

●教师:大约在150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发生于1840~1842年的***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两段材料(电脑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消费,***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摘自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

●提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1.阶级矛盾的激化

***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的赔款,把负担加在劳动人民的身上。在旧税之外,巧立名目,增加捐税。地方官乘机敲诈勒索,使广大的劳动人民濒于绝境,许多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上反抗的道路。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由于***走私和五口通商,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老百姓完粮纳税都要用银两,使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正如材料所讲的一样,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广大人民对清政府的统治日益不满。

3.自然灾害严重

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不断,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最终汇集成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是洪秀全。下面我请同学们介绍你所了解的洪秀全的事迹。(电脑出示人物像,教师要针对学生所讲做简单的讲评。)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兄都以耕田谋生。洪秀全7岁入私塾读书,非常聪明,仅用6年的时间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后又自读中国史籍,但不久即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帮助父兄务农。18岁时受聘为本村的私塾教师,从此一面教书,一面继续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考,洪秀全也不例外。从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屡试不第。但几次到广州,他耳闻目睹了英国的侵略暴行,清政府的卖国和人民的斗争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渐生忧国忧民的胸襟。1843年最后一次科考失败后,他受《劝世良言》这本宣传基督教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最早加入的是族弟洪仁玕和同学冯云山。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后,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的牌位砸毁,这在封建社会中是大逆不道之举,于是失掉了私塾教师的职业,远走他乡,传播拜上帝教。不久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传教,洪秀全则返回花县,专心从事宗教理论的创作。

2.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

1845~1847年间,洪秀全撰写了多篇文章,其中《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是他的代表作品。(电脑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他说:“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摘自《中国近代史常识》

提问:依据材料归纳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点。

总结:是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洪秀全宗教理论的认识。

教师总结: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自身的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历史时代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把反清的思想通过宗教理论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没有文化的农民阶级所接受,便于组织农民进行斗争,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号召力。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

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后,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宣传拜上帝教,组织拜上帝会。1847年信徒已有多人,1850年已超过10000人。加入的主要是紫荆山区的汉、壮、瑶等族农民。他们率众捣毁神庙,砸碎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声势不断壮大。杨秀清、石达开等相继加入拜上帝教,逐渐形成了领导核心。

4.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电脑出示起义形势图,闪动金田村。)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电脑闪动永安城。)

5.永安建制

永安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太平天国在此进行各项政权建设,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电脑出示表格。)

永安封王表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和各王的地位,形成天王领导于上,东王总理军政事务,诸王集体决议政事的权力运作体制。

6.定都天京

(电脑出示太平天国形势图,闪动所经地区。)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在太平天国初期的军事行动中,冯云山、萧朝贵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光荣牺牲,是太平天国的重大损失。

三、《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出示材料,学生阅读。)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的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的原则,把全国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法,按产量多少把土地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平均分配。它明确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十六岁以上分全份,十五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首都建立了“天朝圣库”,总管公有财产,除一切缴获和征收归圣库外;还规定“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这就把私有的金银、粮食、货物、房产等均收归公有,贵重物品缴入天朝圣库,日常用品分别收藏在堆栈,或者由典官保管。同时,又制定了供应官兵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制度。太平军中,上至天王,下至士兵,都设有定额的薪饷,都不准私藏财产。生活所需的粮米油盐和其他费用均白圣库供给。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提问: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问题。《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又是怎样进行产品分配的?你对《天朝四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总结: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废除私有制,人民生活必需品由圣库供给。

认识:《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此外,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是矛盾的,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无法实现。

●提问: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太平天国又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回答。(出示材料。)

小弟杨秀清……奉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广,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胞等所议是也,既遣性将施行。

教师总结:这一材料表明太平天国恢复了交粮纳税的做法。它只能根据现实和财政的需要,推行可行的政策。虽然它未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实施,但作为一个农民政权,必然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太平天国的占领区内,它宣布承认耕者有其田,充分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大京以后,清政府即在孝陵卫设立江南大营(闪动),企图遏止太平军东下,威胁天京;在扬州设立江北大营(闪动),遏止太平军北上,威胁天京,南北大营遥相呼应。同时清政府调动八旗、绿营军队,对付太平军。在这两年多的军事交锋中,太平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也使清政府认识到仅靠正规军镇压太平天国已不可能,所以清政府命令地方官绅督办团练,协助官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的湘军由此产生。

下面请同学简单介绍你所了解的有关曾国藩及其湘军的情况。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进士,崇尚程朱理学。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这支武装的将领和兵勇全是湖南人,被称为“湘军”。特点是以封建宗族、乡土、师生关系为纽带,联结了一批封建士子,全军各级层层相依。这种方法加强了湘军内部的团结,也开创了中国近代军阀制度的先例。湘军采用新式武器,又有封建宗法关系联结,其战斗力比以往的八旗、绿营兵强,成为太平军的劲敌。

●提问:面对这样的军事形势,太平天国采取了哪些军事行动?请同学看书归纳。

○回答:北伐、西征、东征。

●提问:看书归纳太平天国北伐、西征、东征的目的、领导人及结果。(也可制成表格,由学生填写。)

总结:为推翻清政府,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北伐开始。(闪动北伐军所经主要路线)初期北伐军进展顺利,经安徽,进河南,渡黄河,转入山西。进至直隶地区。1853年10月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静海,前锋抵达天津附近。清廷大为震动,急调精锐部队防堵北伐军。北伐军受阻以后退守连镇、冯官屯,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英勇牺牲,北伐失败。北伐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表现了太平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它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为巩固天京大本营,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武汉,控制长江中游,为天京树立起军事屏障。然后进兵湖南,平定两广,统一南部中国。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后进入湖南。在湖南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1855年石达开率军增援,在湖口、九江与湘军主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夺取江西8府50多县,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1856年秦日纲率军东征。首先进军扬州,摧垮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合,一举摧垮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面。至此,太平天国取得西征、东征的胜利,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它兴起后在南京建立政权,和清政府相对抗;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标志农民革命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峰;它通过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显示了农民革命的伟大力量。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会;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的全过程。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3.①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②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在很多方面都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反封建的同时,太平天国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它成为当时亚洲反对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归纳、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分析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

②《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重点突破方案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利用自制教学课件或者教材提供的地图,由学生整理太平天国进军路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②《天朝田亩制度》:利用教材21页材料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分析其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的进步性、空想性和落后性。

难点分析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因为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浓厚的宗教色彩的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突破方案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必须讲清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洪秀全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处于分散状态,普遍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严重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威猛的群众运动,秘密的宗教团体是较易取得成效的。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会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拜上帝教的一神论也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对革命对象“阎罗妖”、对革命理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等描述,农民容易明白,这样,这些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参见“重点突破方案”。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关于“拜上帝会的理论和实践”,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①洪秀全为什么能受西方宗教影响?②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的哪些思想?③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特点?④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教师在出示材料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学生概括材料的内容,然后教师精练出“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两个方面。再提问学生: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有什么特点?②有什么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节

重点: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②《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

教师首先提问:“***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消费,***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指导学生参阅《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三、《天朝田亩制度》

参见“重点突破方案”和“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需就以下三个问题提问: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相关问题的分析和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的叙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概念的解释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五节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农民开展斗争

4.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5.北上进军与定都天京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2.分析评议《天朝田亩制度》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形势与决策

2.太平军的北伐及其失败

3.太平军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